职业素养研究方案

2020-03-02 02:59: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中央教科所曾对我国众多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后指出: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仅只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证书,更看重的是学生个体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与职业精神(或者指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即较高的职业素养。

2.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纵深推进。我校所处三峡库区,现代服务业正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新型劳动者,从而企业对劳动者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在个人基本素质方面,企业希望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2)在基本职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在职业精神方面,用人单位尤其希望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

3.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办学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尤其在新形势下,学校紧跟经济发展步伐,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教学。近年来,我校增设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如汽修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等。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已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技能的实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的业务和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员。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有的好高骛远,看不起一般的产业工人,看不上当地小企业,向往大城市;还有只是想学点技术混口饭吃,缺少远大的职业理想;有的干脆混张文凭,不思进取,文化课学习不认真,专业学习怕吃苦,动手能力差。一些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往往只讲究工资待遇,稍不如意就频频“跳槽”。还有的则适应不了单位严格的劳动纪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为企业所不容,造成一方面企业需要一线产业工人,而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感到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教育部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应不仅能够迅速就业,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客观上要求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使学生以优良的素质和职业能力确保就业成功率与优质就业率,正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精神为办学方向,根据重庆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结构状况,以校本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三大背景为出发点,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一般是指人在社会从事一定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基本素质主要指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

2.中职生职业素养 是指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主要表现在文明素质、创业精神、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适应本地区农村、城镇、城市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 以本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来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以中职生的成功就业和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区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一)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我市一些职业院校,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相关的研究,如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有《中职学生适应市场的素质教育研究》,课题以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为前提,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行为素养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着力于全方位构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即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主要在于: (1)对当地特色经济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关系作进一步论证。 (2)以德育工作为主导,建立有针对性指导意义的系统理论,形成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德育体系。 (3)把专业教学作为学生素质提升的基础,重视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的养成。 (4)研究文化课的教材教法,开展专业特色的课程改革,使文化课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中发挥强大的依托作用。 (5)对学生实习后思想与职业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并进行实践和论证。

(二)本课题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探索中职“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目标、方法、策略和途径,创新办学模式,为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对职业中学如何“以就业导向”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寻求培养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的方法和策略,将对推动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结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关注社会、企业对中职生培养要求,构建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城市区域的同质化,社会对毕业生就业要求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几年我校学生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在这前提下,我校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办学思路,该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课题立足本校实际,服务社会,构建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以培养“新技术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工人。

2.构建德育新课程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将德育教学与社会环境、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的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突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在研究过程中,探究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方法,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的途径,突破传统意义上学生职业素养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的狭隘性。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在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指出:“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职业指导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完善中职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2.在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3.2008年12月13日,教育部向全国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努力形成以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职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新世纪、新阶段城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新技术工。 2.探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和途径,建设一支适应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中职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本地区城乡产业、企业发展需求与中职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学生、教师、企业(用人单位)采用调查、谈话、问卷等形式,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作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开展《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情况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调查问卷》、《中职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等活动,收集第一手材料;举办学生、学生家长和一线教师的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情况、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和评价 研究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方式和目标体系,使学生成功就业,培养自主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研究从“单纯狭隘的就业”到“培养素质优良新一代技术工”的办学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改变学生只想学点技术、混张文凭的思想。在校学习期间,培养学生寻求自身发展的能力,学会规划自己未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4、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1)学校已经形成建筑、机械、电子为主导专业、融合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围绕“专业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三方面进行。 (2)立足本校实际,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课程。从单一学科素养到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单纯实习实训到与全面素养培养相融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维度、全方位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突破传统的三段式学科体系(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作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扎实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5.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中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技术、技能。 实训基地一般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定位在: (1)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领先、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实训教师团队。 (2)构建符合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训大纲和实训教学体系。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3)改革实训教学方式和实训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4)重视在技能训练中职业思想、职业意识,创新精神培养,编制高质量实用性强的实训校本教材。

建立能模拟企业环境、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实习实训室。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敬业精神等方面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加强与常熟本地区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合作。

6.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师资队伍的建设很关键。

(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化研究

(2)加大实训指导教师培训的力度,健全保障机制,建设一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中职教师队伍。

六、子课题的设计

子课题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新课程和职业精神熏陶系列化研究

子课题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子课题三:以就业为导向,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子课题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实训体系的研究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的思路 从调查入手,了解当前中职生就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针对新形势下学生职业素养的重新定位和认识,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设计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撰写课题较为完善的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研究队伍,邀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分解课题,确立各子课题负责人和研究成员,并围绕总课题开展行动研究;总课题组定期对各子课题进行指导,确保总课题按研究步骤顺利实施。 依据研究目标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初步制订出农村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和评价体系,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逐步对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对职业中学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步研究和推进。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践操作模式,以理论探究和各项活动开展相结合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问卷和统计了解当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就业情况、用人单位人才的紧缺需求等,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为课题提供事实依据,从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2.理论研究法 通过学习职业教育学,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从理论的高度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培养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并对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方法论。 3.行动研究法 对课题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4.个案研究法 以学校主专业为例,通过对学生就业率和可持续就业的剖析,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最大化发展和提高。 5.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之上升为有效经验,作为下阶段研究可以借鉴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对象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三) 研究阶段与过程

课题研究预计分三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与方案设计阶段收集相关文献,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向,并制定、完美研究方案,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申报省级课题。 (2)调查分析与行动研究阶段完成中职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及实验研究,进行实践探索。

(3)资料整理与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举行成果鉴定活动。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研究板块 各类调查表、数据统计及分析报告等。 (2)多样化活动板块 视频、图片、案例等。

(3)课程板块 学校课程设置模块、校本课程资源。

(4)师生板块 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综合发展

九、课题组织及安排。

子课题

课题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新课程和职业精神熏陶系列化研究1.通过对学生、教师、企业(用人单位)采用调查、谈话、问卷等形式,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作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开展《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情况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调查问卷》、《中职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收集第一手材料;举办学生、学生家长和一线教师的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情况、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

2.德育新课程编写,结合我校实际,在尝试推广、实施反馈方面的情况。

3.职业精神熏陶(培养)系列化研究:如班主任选竞聘、校园文化建设、外出实践活动、前往企业或人才招聘市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农村的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加创业)、校本特色学生管理。

4.阶段目标:相关论文和调研报告3篇

课题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课改研究(重在于我校专业特色,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1.紧跟社会经济也园区发展需求,学校已经形成电子电工为主导专业、融合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体系。

2.围绕培养“新农民工”,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课程。如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等。

3.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突出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思想与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4.结合“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立足本校特点,关注高新园经济发展的动态,构建(校本式怎样的 ?、有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新一代农民工作有力的支撑。

5.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研究。 6.阶段目标:相关论文或调研报告3篇。

课题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的研究 1.构建符合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训体系与实训网络。

2.进一步加快并改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3.将培养学生职业思想道德、团队协作精神等融入到技能训练中,包括实训安排、实训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制等。

4.、以建筑专业为突破口,编制质量高、实用性强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训教材。

5.阶段目标:相关论文资料3篇,校本或其他教材至少一至二本。

课题四:以就业为导向,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1.我校“五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师资队伍建设阶段性的实施方案。

3.健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制度。

4.与众不同的“双师型”教师校本化研究(我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5.阶段目标:相关论文或调研报告3篇。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职业素养演讲稿

职业素养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养

员工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提升

IT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总结

《职业素养研究方案.doc》
职业素养研究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