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_中美贸易顺差

2020-03-03 19:59: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美贸易顺差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复苏,中美贸易顺差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中美经贸关系是维系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鲜明的互补性,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美作为最强的贸易伙伴,不可避免的在双方贸易中存在摩擦,而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又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了解分析了中美贸易现状的前提下,客观的分析了中美贸易顺差的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原因 对策

一、什么是贸易差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表现

按照中国的统计,在1992年以前,中美贸易一直是逆差,从1993年起才转为顺差,此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141.7亿美元。2006年的两国贸易顺差进一步增长,达到1442.6亿美元。近年来中美贸易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近年来中美贸易变动情况[按中方口径]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贸易差额 1993年 27655 16965 10687 6278 1994年 35431 21461 13970 7491 1995年 40829 24711 16118 8593 1996年 42840 26685 16155 10530 1997年 48993 32695 16298 16397 1998年 54937 37976 16961 21015 1999年 61426 41946 19480 22466 2000年 74467 52104 22363 29741 2001年 80485 54283 26202 28081 2002年 97184 69946 27238 42708 2003年 126334 92474 33861 58613 2004年 169626 124948 44679 80269 2005年 211626 162900 48726 114174 2006年 262681 203472 59209 14426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及商务部网站

三、中美贸易现状及其准确性

1.中美贸易额的变化

1978底中美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两国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根据中方统计,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不到10亿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000多亿美元,30年增长了近311倍而近十几年以来这种增加的势头更加迅猛。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2007年按美方计算,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中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总额的11.7%,对华进出口额分别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5.2 和出口总额的7。随着双边贸易的迅速扩大,美国对华投资13益增长,到2008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中国接近2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大多数是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以购买美国债券,现在中国已成为美国主要债权国之一。在1993年以前,中国开放程度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几乎没有,这种差距在

一、

二、三产业中都是巨大的。这种状况直接的表现就是从1978年到1993年,美国对中国一直保持着顺差。但是从1993年中国扭转了这种逆差的局面以来,顺差不断扩大,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在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已经上升到171,257,974,510美元。不仅是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所持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以及每年数以十亿计的美国对中国的投资,这些因素成为了中美两国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

2.中美统计上的差别

表美两国对进出口的贸易额的统计数据相差甚远,总的来说中国的数据中出口值较低,而进口值较高。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首先是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的出口采用FOB、而美国的出口采用FAS,FOB与FAS的差别在于前者包括装船费用,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l%。在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统计,CIF 包括商品自出口国到进口国的保险费和运输费,或者由第三国获得或者列入服务贸易项目下,CIF通常比FOB高10%,而美国是在海关记录的基础上统计进口,基本上与FOB 统计的结果一样,因此在计算两国贸易差额时中国的进口额应该向下调整10%。其次,在统计范围上,美方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方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剧。

四、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从上节所罗列的数据来看,自从1993年以后的中美贸易顺差随着两国贸易额的增长逐步扩大。排除上节中指出的统计口径不同所导致的顺差数据上的差距不谈,中国从90年代初以来国家全面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首先从制度上打开了禁锢经济活动的枷锁,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仅从中美贸易来看,尽管在绝大多数的行业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都占据优势,但是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这种优势使得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动力。但是事实如何呢?

1、国际产业转移 从中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顺差开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期,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设立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转口到美、欧等传统市场。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

美国从日本的进口从1990年的12.2%,下降到2005年的8.3%;从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进口从1990年的12.2%,降至2005年的6.1%。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却从1990年的3.1%上升到14.6%。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很显然,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对美国顺差从1997年的169.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633.3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中国大陆对日本、韩国、东盟、台湾贸易逆差从1997年的163.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2.5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这说明中国大陆对东亚的逆差增加与对美国的顺差增加是相互转化的。

2、美国自身的情况

美国自身的很多问题也是原因之一。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中美应该出口自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当然现在的国际竞争是全球化的,美国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是很具统治性地位的。但是恰恰在这些产品的出口上美国设下了重重限制,经常抨击中国政府是重商主义执行者的美国反而自己在贸易商设下重重壁垒。当然里面有国家安全的考虑,害怕中国的学习能力,但是从经济角度看顺差的存在也是一种自然选择下的必然结果。

另外,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以消费为主导来拉动经济,这样的巨额消费的直接结果就是储蓄不足,而中国恰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两相比较,中美两国巨大的储蓄差距必然通过国际贸易来弥补。1990-2000年,由于贸易结构发生方向性变化,中国对其他国家贸易顺差变为逆差,因此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43.7%由世界贸易结构所带来。而2000-2005年间,由于美国储蓄率大幅降低,因此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95.45%由中美储蓄差所带来,美方因素则占总体的78.11%。

五、对策

1、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适当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自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自上到下都千方百计促进出口,尤其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更是采取了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等方式扩大出口,2005年退税3372亿元,促进了我国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然而,出口规模扩大带来的持续大量的顺差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地发展。为促进我国贸易平衡发展,目前可从两方面努力:

(1)、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减少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2)、适当扩大进口规模:大量进口国内急需的先进设备、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口,以满足国内经济增长的需求。

2、实施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策略: (1)、加强中美两国政府高层官员的联系。

历史已经证明,中美两国政府建立和保持密切的高层政治会谈,是中美关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目前中美关系的状况下,保持和加强两国高层官员的会晤,对加强彼此对对方政策的了解,减少美国对中国的对立情绪,有重要作用。 (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人才。

在国内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外贸专业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使其具备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能力。在国外建立一支为中国商贸服务的代言人队伍。借鉴日本经验,从美国已退休的政府官员、与中国市场有密切联系或在当地面临竞争压力的利益集团中精心选择和培养一定数量的能为中国服务的“代言人”,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危机公关。因为一旦中外贸易摩擦发生,一些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同样是受害者。

3、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

我国对美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出口依存度过高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也是中美贸易顺差过大的重要原因。中国前三位贸易伙伴顺序从1980年的香港、日本、美国到2006年的欧盟、美国、日本。而且,大陆对香港的出口中很大部分是最终流向美国和日本的转口贸易,所以实际上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依存度比统计数据显示的还要高许多。因此,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可以为减少中美贸易差额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要把握几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规范政府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的职能作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支持体系,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例如,本国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时遭到贸易歧视、暴力侵害,而企业本身没办法解决时,政府应及时出面帮助解决。二是注重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实行贸易方式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和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可鼓励企业采取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输出劳务等多种开拓国际市场的贸易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鲁青、王立.五大热点左右中美经贸前景[J].国际商报,2005 2. 王勇:《中美经贸关系》[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 张燕生刘旭平新乔主编:《中美贸易顺差结构分析与对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王子先.杨正位.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趋势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6年12期

5. 沈国兵.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军事论文

中美经济关系论文

中美交通对比论文

中美婚姻观差异 论文

中美企业财务管理比较论文

论文《浅议中美课程文化差异》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比较论文

浅谈中美跨文化商务谈判论文

论文《浅议中美课程文化差异》

《学年论文_中美贸易顺差.doc》
学年论文_中美贸易顺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