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03 05:03: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摘要

一直以来,农业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十分突出的摆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了全体国民关注的热点。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郴州市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比较重大的成就,对照中央提出的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从郴州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郴州市新农村建设现状,主要从农业生产力水平、公共设施条件、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组织建设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认为建设新农村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郴州 新农村建设 问题 对策

- 1 -

郴州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周雪芬

一、前言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适应形势的战略举措,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2011年,省委、省政府开始启动“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试点,将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资兴市东江镇、桂阳县仁义镇、苏仙区桥口镇等11个镇被列入试点镇。按照上级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特点,近几年来,郴州着力打造“郴资桂”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带,并把示范带作为“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构建和谐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目前,示范带内建立省级示范村两个、市级示范村23个。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良好而积极的发展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与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还有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近年来的建设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梳理总结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整改问题的对策。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近年来,郴州市农民收入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农业产值767.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8.4%。其中,全市16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企业总产值110.2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5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6亿元,实现利润7.4亿元。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92个,合作组织成员9.4万人。但是由于郴州市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民务农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力壮、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农民三化(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现象日益严重;山头地块分散经营、农民素质偏低,观念陈旧,增加了农业科技推广难度,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企业化生产,使得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全市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具有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政策性支持少特点,而现代农业要求资源配置效率高、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在这种情况下,全市农村经济一方面受老、少、穷市综合反映的影响,致使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优化组合不畅,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制约郴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公共设施条件差,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近年来,郴州市大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2011年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6万处,投入资金19.5亿元,完成土石方4600.9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0公顷。改造县乡公路254.7公里,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87.6公里;建设农家书屋1346家;新建农村沼气池9097口;解决19.6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但从全市来看,大多数农村居民点规模小、点多面广、基础差,农村规划建设发展整体上处在较落后状态。一是基础建设落后。郴州市有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有不

少农村仍然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部分农村公路还存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行路难”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主要因素。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还不完善,饮用水洁净度不高,沼气池普及率不很高,改厕率较低。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化,农社村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严重依赖于土地。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少相应的软硬件配套导致很多农民看书难、看戏难,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真正解决,在郴州市乃至全国还都极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改善,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单位收益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素质直接关系到劳动生产力水平,但随着近几年郴州市农村劳动力向东南沿海的大量转移,农村接受中、高等教育后的人员难返乡,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文化素质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当前,郴州市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素质的偏低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在思维观念方面,普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乏信心,认同感不强,参与热情不高。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干大事创大业的勇气和信心。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准备外出打工的占32%,其中个人意愿外出打工的占11%,家庭压力之下准备外出打工的占21%,不愿离家外出打工的占60%,另有8%的劳动力表示想法不明确;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偏低;在技能素养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会卖苦力不能靠智力技能吃饭,严重地限制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偷盗、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在法治意识方面,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指挥新农村建设能力低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组织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诸如“五好支部创建”、“双培双待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纷纷出现,农村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员年龄、性别、文化结构不合理。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年轻党员少,女性党员少,大专学历以上的党员少,党员年龄性别文化结构比例失调,有些地方一个村几乎没有一个大专生;二是党员干部创新意识、科技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农村刚刚起步,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民主自治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干部选拔上还不能唯才是用,部分优秀干部得不到提拔使用,干部能力得不到发挥,履行干部职责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农村干部的“第二职业”。另一方面,造成了一起不良社会影响,部分地方因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致使当地群众有意见,激发内部矛盾。今年以来,郴州市关于村“两委”换届的上访频率不断加大,反应了郴州市很多村“两委”班子存在群众基础差,内部不团结等问题;四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受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党员专注于自己发家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普通党员自身的优越感、荣誉感不强,和一般群众相比没有什么优先权,反而担心发挥模范作用影响自己致富。有能力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了,留在村里的党员本身素质就不高,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难以发挥带头作用。有些干部党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缺乏工作的热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 五是支部缺乏凝聚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组织活动

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针对郴州市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下步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抓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干部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纵观国内先进村镇,无一不是靠先进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华西村之所以几十年经久不衰,关键是有以“村支书的榜样”吴仁宝为主的村“两委”班子。被评价为“南有华西村,北有兴十四”的黑龙江兴十四村也在村支书付华庭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的一颗明珠。搞好新农村建设,除了有党的好政策以及各级部门、领导的支持外,关键是有一个团结、稳定、有战斗力、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真正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仅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同时也能解决好农村稳定问题。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郴州市很多自然村在村“两委”,经常出现“一干到老”的现象,同时很多村支部书记,在发展农村党员时为了自身利益往往排斥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入党,导致许多想为村民干事的有识之士不能够作为村干部储备,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村干部接班人问题。三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推行村级干部公职化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级干部管理体制,即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经济上的激励与制约,把村级干部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对村级干部的有效管理,彻底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四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实行民主管理是村级班子团结协作的体制基础,应实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抓科学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有序发展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建设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要注重保护农村的原有风貌、文化遗迹、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辩证地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郴州市的现状决定了郴州市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郴州市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乡镇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郴州市各县乡镇的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建设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要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四是坚持以点带面,通过新农村建设试点城镇村的示范作用,塑造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进一步抓好以“百城千镇万村”为重点的省、市、县、镇各级示范村的建设,基层主要领导要深入基层和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研究新农村建设蓝图。要集中力量打造 “郴资桂”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带,并把示范带作为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构建和谐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通过示范村镇的现身说法,使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进一步坚定信心。

(三)抓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事业,是抓好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倡

移风易谷,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坚持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科学种田和一到两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要下大力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建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要多组织文化活动,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四是要持续下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

(四)抓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尽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河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道路交通建设。要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改变农村的基础生活条件,必须要有通畅的道路,那样就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的农作物、经济作物才能顺利走向市场。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中国传统的农村劳动人民,一直都是饮用未经过滤消毒的河水、山塘水或井水,一旦周边水质受到污染,就会影响到农民健康。通过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展示、宣传农业生态和农村能源,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农村推广沼气的综合应用技术,将电力、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纳入到村庄布点规划当中。让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橱,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在适宜农户中普及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

(五)抓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在规模上挖潜力,做大农业产业。进一步扩大种养基地规模,打造“一县一品”品牌,并延伸产业链条。比如在宜章,在抓好优质稻、超级杂交稻、杂交玉米、优质生猪、脐橙产业、肉牛及草食动物、无公害蔬菜、特色小水果、烤烟、茶叶等基地拓展规模的同时,要重点在品牌上挖潜力,做响农业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驰名品牌、著名商标,着力提高脐橙、莽山绿色食品、水浸窝杨梅、鸿运水果等农业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并在加工上挖潜力,做优农业产业。着力抓好粮食、畜禽水产品、蔬菜、果农等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二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拓展新农村建设空间。要进一步优化组建产业合作社组织,引导各种产业合作社将农业产业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通过各种社会化的组织,将将本土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主动承担起新农村建设产业的任务,使农户与合作社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把村民从传统的农耕中解放出来,推动“小生产者”向“大经营户”的转变,实现“黄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快速推动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你发展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的理念,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引入社会力量建设新农村,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文明向农村辐射。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发动各类慈善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为广大农户特别是贫苦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铺平道路。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

结构,各个县要立足自身,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要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民工进城务工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有损其群总利益的行为,确保农民工收入真正增加,社会不断地位提高。要大力鼓励农民群众自主创业。全民参与、全民创业是富民的根本途径,富民的主体是农民,政府只能政策扶持和引导,只有把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调动起来,把广大农民的创业冲动激发出来,富民才有出路。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兴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另一方面吸纳民间资本走股份合作之路、土地合作等合作之路,用活土地和资金。同时鼓励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并通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竞争。

四、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新时期对农村工作的方向,也是广大农民心中的理想。郴州市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郴州特色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农村建设的改革之路。重点从组织建设、科学规划、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五个方面着手,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郴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可喜的成绩,呈现出一派更加繁荣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郴州市统计局.2011年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2012年;

[2] 匡远配,曾福生.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反思和政策建议.湖湘论坛.2010年01期;

[3] 刘俊.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3期;

[4] 谢志敏,卢鸿武,徐强.立足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扶持政策研究.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年01期;

[5] 胡跃高.《农业总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6] 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8。

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专题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两创”战略存在问题及对策

《郴州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郴州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