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0-03-02 12:04: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之我见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和冲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地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主题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尤为显得主要。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教育、宗教、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校期间,出现心理障碍的机率相对较大。因此,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较大的推进和加强 ,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对新形

1 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对象、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1.研究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民族地区以及全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是体现一定的思想理念,有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思路,它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它的形成是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序向有序,从经验化向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课程化、个别化、医学化、形式化、德育化等倾向,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将面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挑战,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适应高度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国际文化环境以及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生活,因此,必须全面理解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创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协同整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形成多种教育方式径的沟通与衔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创新。

2.从原理层面研究民族教育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与特殊性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加剧,

2 这种高强度、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感到不堪重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来越突出,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探寻多元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和有效途径,凸现多元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民族性、区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特色。与国内非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形成一个整体,为构建全国性的和谐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证的依据

3.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较多是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少有研究。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已有成果大多数偏重于整体性的概括研究,缺乏对具体模式的微观研究。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立足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探索适合多元文化背景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的主要形式

3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在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不容乐观的。

1、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的不稳定 ,使其心理失衡和茫然。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 ,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 ,“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 ,老师表扬 ,家长夸奖 ,同学羡慕 ,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 ,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 ,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 ,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 ,自尊心受到挫伤 ,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 ,信心下降 ,意志消沉 ,缺乏进取心。同时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 ,更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 ,畏缩不前、悲观失望 ,以致怀疑自己 ,贬斥自己 ,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容易形成抑郁型人格 ,严重的甚至导致退学、自杀等。

2、人际关系障碍。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 ,知识结构单一 ,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自卑感特别严重 ,不敢与人交际 ,担心自己不会说话 ,恐怕被人看不起 ,从而造成心理封闭 ,备感孤独、寂寞 ,甚至形成分裂性格。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 ,自我封闭 ;另一方面 ,又迫切希望社交 ,得到友谊 ,显示自己的力量 ,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消除的矛盾。环境的变化 ,社会思潮的影响 ,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 ,又会加深这一矛盾。

3、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心理处于不稳定期。与其他大学生比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来自偏远的山区 ,跨入大学远离熟悉的环境 ,走向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陌生的环境 ,往往感到孤立无援 ,在这一个过程中潜藏着大量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他们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 ,有时会自我否定 ,自我拒绝。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 ,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 ,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 ,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4、生活上的挫折。一些偶然的因素 ,更容易带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挫折感 ,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 ,诸如失恋、失去朋友、经济困难等。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1、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专业咨询工作。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臵散的现状,将高校的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协同整合,使其有序、有效地发挥作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臵上,可以成立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在指导中心下分设学校心理咨询、年级心理教育和班级心理辅导三个分支性的专业职能部门,从而形成层次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在这种层次性的组织管理机制中,学校将依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同性质,实行分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其中,大量共性的、一般的心理健康问题将放到基层(班级或年级中)去解决,而少数个别的、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则由专业的学校心理咨

5 询员(或称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的层面上进行处理,这种层次性的协同合作的组织管理机制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得以系统优化,它既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又保证了其在处理特殊问题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这样的管理机制还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课程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课程化,要求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创建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编写一流教材。从本土化开始,逐步走向统一化。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掌握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编写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此基础上建设省级统编教材,之后建设国家统编教材,制定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测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课程化,是一个由今天的多样化向统一化发展的过程。由多样化向统一化的发展,可以规范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者的个体素质,使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专业化,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世界先进教育水平接轨并同步发展的保证。在教学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并联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 ,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潜在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从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和人格教育 ,传授心理卫生知识 ,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保持心理平衡 ,促进心理健康。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正确认识自

6 己 ,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

3、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一种团结、向上、文明、创新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它对大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其中心理教育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在新的世纪,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增强校园文化心理教育功能,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校园精神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科学家认为 ,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 ,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和睦、轻松的群体气氛 ,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让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天赋与才华 ,增强竞争意识 ,奋发进取 ;在广泛的结伴、交际和合作中 ,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 ,培养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心理 ,从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

4、立足学校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学校可以把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作为宣传各种卫生保健知识的阵地,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请有关专家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某一专题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经常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健康宣传活动,亦可收到异曲同工之功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 ,增强各族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也应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集体形式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创造机会让

7 学生多接触社会 ,增强各民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了解国情 ,了解社会 ,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5、结合高校教学实际,帮助大学新生挖掘潜能,学会学习。帮助大学新生挖掘潜能,学会学习,这是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教师要明确告诉新生,与中学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至少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在学习任务上,由为了继续升学或就业变为培养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二是在学习内容上,由多科性的普遍教育, 变为有一定方向的专业教育;三是在学习方法上,由主要靠老师教授变为主要靠学生自己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端正学习动机,提高成就欲望,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科学安排学习计划和生活作息,掌握适合自己的思维学习方法。同时,要帮助大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doc》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