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2020-03-02 15:00: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难点:表达时要抓住自然景观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导言:(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里介绍的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本组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幅瑰丽壮美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峭壁深渊、怪石云海虽然神奇,但是风雨雷电、花鸟虫鱼这些平常的事物也有它们令人称奇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是哪一处自然景观。

二、小组交流,练习描述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提出补充意见。

问题导引: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观察的? (2)这处自然景观为什么值得你介绍给大家?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学生小组内练习描述,教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补充修订

1.各小组选拔刚才组内交流时描述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了美吗?从哪里感受到的?在前面表达的同学要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随时补充表达的不足。

1 / 5

2.综合各小组的意见,选举大家认为介绍的自然景观最美的同学担任“最佳发言人”,选举出补充最多的同学担任“最佳听众”,选举出一个大家都认为最美的地方为“最佳景点”,有时间的时候,大家集体去观赏一下。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地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介绍去想象,去体会,别忘了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2.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材料加以整理,在班级开展一次“祖国一日游”的风景名胜展示会。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小东和小林的对话,了解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难点:能联系课文感受读写景文章时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共同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

二、引导发现,掌握方法

1.自由、轻声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提出读书要求:把对话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想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问题?

2.分角色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然后加以分析。小组内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2 / 5

3.交流彼此的发现。现在,你发现小林和小东是怎样读书的了吗?(小林和小东在读课文的时候,都是边读边想象,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4.小结: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理解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交流经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组课文时的类似体会。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读了这两段文字后,你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

(1)出示:①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学生读后交流汇报。(读文段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马逐渐变化的样子;读文段②仿佛看到了大潮的汹涌,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三、总结内容,延伸拓展

1.小结: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回顾,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写景的文章要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才能使文章具有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2.拓展:结合自己平时读到的写人或记事的文章,说说在你头脑中形成过哪些画面?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背诵四副对联,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2.通过读对联,辨析“好”字的读法,懂得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通过读回文句体会汉语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3 / 5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联的意思。 难点:通过两项语文活动,体会汉语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对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阅读对联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副有趣的对联和“趣味语文”里面的对联。

二、链接对联,内化积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对联。

(1)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诵读,边读边思考:每一副对联都是什么意思?上下联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讨论。

(3)分组汇报交流结果,理解对联的意思。(①“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出自福建厦门鼓浪屿,意思是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②“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意思是水本来是没有什么烦愁的,因为他像镜面一样平静没有一点皱纹,但当风吹过的时候就起了波澜,就像起了皱纹;山原来是不会老的,但是因为山顶的白雪而显得好像白了头一样。用拟人手法写景,手法独特,别具一格。③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景象尽收联中,耐人回味。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是清代学者俞樾写的一副对联,用以描写杭州市著名风景区九溪十八涧等地的山、树、溪、泉的优美风景的。意思是一重又一重的山上,有着弯弯曲曲的路,路旁的小溪里流着丁丁冬冬的泉水,山上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树木。这副对联运用叠字反复的手法,写出了山间的美丽景色。各组重叠词都恰到好处地描摹出了不同景物的特点。)

(4)通过自读、赛读等形式把对联背诵下来。 ●我还知道其他这样有趣的对联

回文联:白云观中观云白 流水河里河水流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4 / 5

叠字联:翠翠红红 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 年年暮暮朝朝

佛脚清泉 飘飘飘飘 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 冒冒冒冒 冒出一串珍珠 劝学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课外拓展。

同学们把课前搜集、摘录的像这四副对联一样的其他有趣的对联读一读。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朗读、理解、背诵和拓展,进一步体会这些有趣的对联上下联的对偶关系,也感受到对联中表达的自然景观之美。

三、趣味语文,理解感悟

1.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趣味语文一”,思考里面的问题。 ★趣味赏析

这副对联是徐渭写的。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是明朝中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这是一副同字异读联,上下联并不完全一样,因为联中那四个“好”字有不同的读音,上联第

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ǎo,上联第

二、下联第一个“好”字读作hào,这副对联应该读成:“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有两层:一是说年轻的时候,眼神好,精力旺盛,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了年纪,懂得了读书的好处,想用心读书了,但已经老眼昏花,体力不支,不可能好好读书了。另一层意思是,家庭条件好,可以好好读书,但富家子弟却多不喜欢读书;而许多家境贫寒的青年,想读书,却没有条件读书。不管是哪层意思,都是劝人珍惜大好时光,多读书,认真读书。

2.指名读“趣味语文二”,思考里面的问题。 ★趣味赏析

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回文佳句,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为一句颇有意趣的话,都能体会出爱茶人的强烈情感。这是陶瓷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的典范,这一回文句也可以读为“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5 / 5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doc》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