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5)(推荐)

2020-03-01 23:25: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5)

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口腔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备考有医学教育网陪伴!整理了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第十四章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一 .涎腺炎症 (sialadenitis) 概述:发生于大涎腺,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也可由变态反应引起。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涎腺炎、慢性涎腺炎、慢性复发性涎腺炎、涎腺结核和涎腺放线菌病.慢性涎腺炎

多发生于腮腺和颌下腺

病因:结石、疤痕挛缩等阻塞导管,放射线损伤 临床表现:单侧,肿大;酸胀感,进食加重; 造影:导管呈腊肠样 病 理: 导管: 扩张,管腔内有炎细胞; 导管上皮增生,可见鳞状化生; 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腺泡: 萎缩消失,被结缔组织取代 涎石病 (sialolithiasis) 又称涎腺管结石, 结石发生于导管或腺体内,前者多见.以颌下腺最多见:其导管长而不规则,开口于口底.发生阻塞时,进食时会发生肿胀疼痛。结石大小不等,约0.1-2cm,坚硬或泥沙状。

X线:结石处为不透光区 病理:

www.daodoc.com 结石剖面为同心圆状排列

结石所在部位导管:增生扩张,导管上皮糜烂或出现鳞化;周围见炎性肉芽组织;腺泡萎缩消失,被增生的结缔组织代替。 第十五章 涎腺肿瘤 发病情况

为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第二大类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3%; 大唾液腺占80-85%;腮腺最多,80-90%;小涎腺中腭腺最多55%.分类

一、腺瘤 (1)多形性腺瘤 (2)肌上皮瘤 (3)基底细胞腺瘤 (4)Warthin瘤或腺淋巴瘤 (5)嗜酸性腺瘤 (6)管状腺瘤 (7)皮脂腺腺瘤 (8)导管乳头状瘤 (9)囊腺瘤

二、癌 (1)腺泡细胞癌 (2)粘液表皮样癌 (3)腺样囊性癌

(4)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5)上皮肌上皮癌 (6)涎腺导管癌 (7)基底细胞腺癌 (8)皮脂腺癌 (9)嗜酸性腺癌 (10)乳头状囊腺癌

www.daodoc.com (11)粘液腺癌 (12)腺癌 (13)鳞状细胞癌 (14)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15)肌上皮癌 (16)未分化癌 (17)其他癌

三、非上皮性肿瘤

四、恶性淋巴瘤

五、继发性肿瘤

六、未分类的肿瘤

七、瘤样病变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 概 述 定义

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外围有囊壁包绕。 一般病理学特点

口腔颌面部囊肿由囊壁和囊腔构成。囊壁大多数由两部分 1.上皮衬里:和囊腔紧邻 2.纤维结缔组织壁 假性囊肿pseudocyst 颌骨是人类骨骼中最好发囊肿者

二、分类

(一)颌骨上皮性囊肿 1.发育性

(1)牙源性 (2) 非牙源性 牙源性角化囊肿 鼻腭管囊肿 含牙囊肿 鼻唇囊肿

www.daodoc.com 萌出囊肿 球状上颌囊肿 婴儿龈囊肿 成人龈囊肿 发育性根侧囊肿 腺牙源性囊肿 2.炎症性 (1) 根尖囊肿 (2) 残余囊肿 (3) 牙旁囊肿

(二)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1.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2.鳃裂囊肿 3.甲状舌管囊肿 4.畸胎样囊肿

5.粘液囊肿、舌下囊肿

第十七章 牙源性肿瘤 Odontogenic Tumor 概念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 ①牙源性上皮; ②牙源性间充质; ③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包括真性肿瘤和发育异常。 分类

一、良性

1.牙源性上皮来源的肿瘤 (1)成釉细胞瘤 (2)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3)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4)牙源性透明细胞瘤

2.牙源性间充质组织来源的肿瘤

www.daodoc.com (1)牙源性纤维瘤 (2)牙源性粘液瘤 (3)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3.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充质组织共同发生的肿瘤 (1)牙源性腺样瘤 (2)牙源性钙化囊肿 (3)成釉细胞纤维瘤 (4)组合性牙瘤 (5)混合性牙瘤 (6)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7)牙成釉细胞瘤

二、恶性 1.牙源性癌 2.牙源性肉瘤 3.牙源性癌肉瘤

第十八章 颌面部其他来源肿瘤和瘤样病变

口腔颌面部肿瘤除牙源性和涎腺来源的之外,颌面部的上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都有可能发生肿瘤,这些组织发生的肿瘤,与全身其他部位的相同组织的肿瘤有共同点,称为其他来源的肿瘤 分为良性和恶性。 肿瘤(tumor):

一种异常增生的组织肿块,其生长超过正常组织并与之不协调,而且当诱发的刺激因素停止后,仍继续过度生长。 瘤样病变:

具有肿瘤的某些特征,其本质是炎症或增生性疾病。多与刺激因素有关,去除刺激因素后可停止生长。 第一节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 良性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口腔各部粘膜,单发,疣状或乳头状生长,白色或淡

www.daodoc.com 红色。 镜下:

表现为增殖性复层鳞状上皮呈指状突起,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上皮表面角化,无异常增生。 生物学特点: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无恶变报告,亦不是癌前病变。 二.血管瘤:hemagioma 由分化较成熟的血管构成的血管畸形或肿瘤。 好发部位:面颈部皮肤、唇、舌、颊、腭等处粘膜。 分型:

1.毛细血管瘤 又称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 年龄:婴幼儿多见,女>男

部位:多见于颜面部皮肤和腮腺组织,发生于真皮、粘膜下层及皮下组织 镜 下:

肿物无包膜,呈分叶状

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腔隙细小,有的尚无管腔形成。 2.海绵状血管瘤

好发于唇、颊、口底,位置较浅者; 呈兰色或紫色,柔软,可触及静脉石; 低头时充血膨大,复位后局部恢复原状。 镜下:

由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内充满血液,并见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现象。之间有薄的结缔组织间隔 3.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肉眼:多为息肉状,有蒂,以牙龈、口唇、面部多见。

镜下:组织学表现为毛细血管瘤并伴有明显炎症,可有肉芽组织形成。 4.蔓状血管瘤

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有搏动感。

镜下:由较大迂回扭曲的小动脉和小静脉异常交通而形成。属于血管畸形而非真

www.daodoc.com 性肿瘤。

三.牙 龈 瘤:epulis 牙龈瘤为龈上包块,这是一种临床名称。没有组织病理或病变性质的内涵。 较多学者认为是指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龈下菌斑和牙石。 病 理 分 型 1.血管性龈瘤 2.纤维性龈瘤 3.巨细胞性龈瘤

1.血管性龈瘤包括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表现:质软、紫红色包块,常伴溃疡和出血。 镜下: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 可见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 间质常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不等。 2.纤维性龈瘤

有蒂或无蒂包块,质地坚实,色浅,与近牙龈类似,10~40岁者多见 病 理

由富于细胞的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含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以浆细胞为主。炎症细胞多在血管周围呈灶性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约1/3的病例中,可见无定形的钙盐沉着和/或在成纤维组织出现化生性骨小梁,溃疡区下方的骨化生多见。但是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3.巨细胞性龈瘤

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 中年女性多见; 多见于上颌前牙区,多发于牙间区; 暗红色有蒂或无蒂包块,可发生溃疡 病 理

间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细胞;

www.daodoc.com 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之间有纤维间隔; 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四、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1937年金显宅等首次报告

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报告类似的病例,称之为Kimura病 属瘤样病变,非真性肿瘤 临 床 表 现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好发部位:腮腺区、耳后

病损表现:缓慢增大的无痛性包块,可呈对称性。患部皮肤常有瘙痒和色素沉着。血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病 理

病损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深者累及肌肉、淋巴结和腺体。病变无明显边界 镜下:表现为肉芽肿结构。

1、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或弥漫性浸润

2、病变血管增生:早期血管增生明显,随着病变的发展,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血管壁增厚,甚至呈洋葱皮样外观。

3、后期纤维增生明显甚至呈瘢痕样,炎症细胞减少。 牙龈瘤: 1.血管性龈瘤 2.纤维性龈瘤 3.巨细胞性龈瘤

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4)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3)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台湾省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根尖周炎考试题

江苏省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龋考试试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心得体会

四川省上半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牙齿发育试题

桐城市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练习题及答案(3)

【金牌试题】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习题:牙体组织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5)(推荐).doc》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5)(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