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子酱油

2020-03-01 19:11: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半瓶子油

教学目的

1、读小说,理清小说情节内容。

2、学习小说组织材料和构思的技巧。

3、体会微型小说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读指导法、讨论法 重点难点

1、小说情节与内容。

2、小说构思技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二、读小说,把握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小节),写一位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却不像其他的探亲者一样箱包一在堆地带着,而只带了半瓶子油。设置悬念。

第二部分:(第4小节),写老兵从台湾带回这半瓶子油,是为了了却40年前的一个“嘱托”。揭开谜团。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小说的这种悬念设置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

三、简介两岸关系,体会小说表现出来重大主题。

1、介绍两岸关系发展史,谈谈两岸关系现状。

2、认真体会这一貌似细微的细节开掘出来的重大的主题。这个故事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台湾同胞对祖**亲的感情没有被岁月磨蚀,相反,与日俱增。

四、体会小说的写法与语言。

1、学生再读小说,谈谈小说的特点。

2、讨论,明确:

——(1)、新颖,构思巧妙,先设疑团,最后揭出真相。 微型小说想要在极有限的艺术篇幅里迅速形成对读者的审美刺激,运用悬念和误会是比较奏效的情节方法。即在总体构思上顺应情节发展由误会形成悬念,在解开个悬念后便构成了整个情节的徒然反转。老兵回乡探亲别的都不带,却带了半瓶子油,这已然有些特别,加之他的举止神情,“人家才注意到他手上这半瓶子油”,并且“人家保不住还怀疑这是什么硝化甘油之类”,因而引来工作人员的询问和“检查”。最后,老兵的回答解开悬念的包袱,使情节徒然反转,于是,“一张张脸都宽松下来”。

老兵的答语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有了这一笔,前面的场面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都有了根由。

(2)、用“半瓶子油”这样一个支点来组织材料,提炼主题,可谓是“小中见大”。

五、体会微型小说的特点。

1、学生谈谈你心中的微型小说。

2、关于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称为小小说,短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千字小说等,是篇幅很短的小说,由于它能迅速地反映现实,便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同一般小说一样,必须运用典型化、形象化的方法进行创作;也必须具有人物、情节、环境诸因素。它自身的艺术特点是:比短篇小说更精粹、更洗练、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容量大,能以短见长,小中见大,举一反三;环境描写往往融入人物的刻画和情节展开之中;语言精练,追求寓意深远、情趣隽永的艺术效果。微型小说要求选材新颖,结构精巧,一篇最好只写一件事、一个场面、一个人物。微型小说从字数篇幅来说它是微小的,但它揭示的主题目却是巨大的,能起“见一斑而窥全豹”的作用。它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关于小说的特点,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总结出三条: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但它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文短意长。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在表现手法上,大都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活起来。同时,讲究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六、小结课文。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酱油生产技术

打酱油诗歌

瓶子赛跑

大学切莫“打酱油”

海天酱油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尘埃落定——半年酱油行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禾然酱油特点

主席不吃酱油理由

小学作文:买酱油

《半瓶子酱油.doc》
半瓶子酱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