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医院发展纪实

2020-03-03 17:48: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昨天今天明天

——丹东市第一医院跨越发展纪实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从1927年到2009年,丹东市第一医院走过了80余年的风雨征程。80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她实现了从医苑幼苗到杏林奇葩的嬗变;80年峥嵘穿透真情奉献,书写出精彩华章,她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立身潮流的跨越。

历史的每一次嬗变,社会的每一个变革,市第一医院始终保持和焕发着勃勃生机,几代一院人始终以矢志不移、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以披荆斩棘、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镌刻成一部永不停滞的创业史,永不僵化的发展史,永不言败的奋斗史。

昨天的风雨

如今,元宝山下,丹东市第一医院恢宏大气的新医疗大楼屹然挺立,过去的影子已经难觅,然而,历史的足迹不容抹去,在对历史的回放中,发展的画卷逐渐清晰:

1927年,寿泉堂医院建立,这就是丹东市第一医院的前身;

1939年,更名为安东市立医院;

1947年,安东第二次解放被民主政府接收;

1949年,建国初期,职工80人、床位80张的现状;

1954年,门诊部迁到元宝区金汤街34号,住院部设在元宝区解放街,医院有职工231人,床位100张,医院并更名为安东市第一医院;

1958年,市第

一、二医院合并为安东市立医院;

1963年,又分开改为安东市立医院和六道沟医院;

1975年,恢复丹东市第一医院;

改革开放后至1985年,医院占地面积16353平方米,设床位500张,拥有职工693人的综合性医院;

2008年,医院发展成占地面积7800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10张,拥有职工943人的现代化新型医院……

抚卷追昔,几经易名、易址、分合,几代一院人不辍耕耘,克服重重困难,在发扬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精神的历程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一步一步铺就了医院发展壮大的基石。

今天的专注

将历史定格在2008年11月6日,丹东市第一医院高标准、现代化、人性化

的新医疗楼拔地而起,正式启用,成为我市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宽敞明亮的大厅,和谐优美的院区,表达着对病人热情友好的接纳态度;厚重平稳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景观层次,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疗理念。这座新医疗楼的崛起,不单单是一座大楼的耸立,而是一院人心中树立的一座信念丰碑,它实现了一院人八十年的梦想、几代人的夙愿,也是市第一医院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丰硕成果。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随着医疗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由于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市第一医院发展日益乏力。如何突破这一发展困局?2005年9月,市第一医院毅然迈开了改革创新的步伐:在丹东市政府与清华大学产业集团的共同推动下,丹东市第一医院加入清华高科技国有上市公司诚志股份的医疗健康产业行列,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诚志股份作为清华大学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具有资本、人才、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优势,为市第一医院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如今,秉承“厚德精术,创新奉献”文化的市第一医院现已发展成拥有总资产3.2个亿,占地面积74600平方米,开放床位710张的集预防、医疗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辽宁省政府指定的刑事医学鉴定医院。

2009年,是市第一医院改制后经过磨合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起步年。一年来,全院工作坚持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医疗理念,以“创新服务,超越期待”为全院工作总要求,努力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学科建设,强化行风建设,在年底终于收获了沉甸甸的喜悦。

这组数据震撼着全院职工的心:从工作量指标来看,全年门诊量2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3%;住院人数15000人次,同比增长40%;从质量指标来看,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73%,入院三日确诊率为96.08%,治愈好转率90.94%……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惊喜让人振奋:2009年度完成业务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41.88%;标志着市第一医院迈进了快速发展的新征程。

大医精诚。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精湛的医术是医院发展的基石,也是市一院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持续努力的方向。目前,医院设有18个病区,42个科系,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肝胆普外科、介入科、肿瘤科、眼科为重点专科的业务发展体系,医院在肿瘤综合治疗、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以及眼科疾病治疗处于丹东地区领先水平,某些治疗项目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为保证重点专科的快速发展经丹东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丹东市眼科医院”;“丹东市心脑血管病医院”;“丹东市肿瘤医院”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东市著名的相关重点科室,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新技术开展是医疗质量提高的标志和突破,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医院加大投入,积极鼓励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全年引进应用新技术50项,彰显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科技水平。此外,还先后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清华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第二医院等知名大医院有关专家建立长期联系,邀请其前来进行临床指导和讲学,有效地提升了医疗管理和学科建设水平。

环境一流。集门诊、急诊抢救、内科、外科、辅助诊室为一体的医疗楼,以其现代化、多功能、高效率、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我市医疗界独树一帜,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像家一样安心、放心、舒心的环境。

设备一流。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市第一医院现已完成2100余台(套)目前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护设施的引进并全部投入临床,拥有1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套),医疗设备设施的配置已成为丹东地区专业进步的高端标志。

人才一流。实施以人为本、荟萃精英的人才战略,陆续引进了包括北京高级医疗专家耿同超在内的一批资深专家到医院开展诊疗活动,通过北医博士张晓梅和70余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返聘专家的人才引进,全力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专业根底扎实的后备力量,基本形成了顶级专家领衔、高中级专业人员挑梁、人才储备充足的人才梯队建设局面。

管理一流。进一步深化“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新模式,包括以病友满意为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CS),以品牌战略为引导的医院品牌文化形象再造(CIS)和革新营销观念及新型业务推广(MS)的业绩再造工程,用制度、数据、事实说话,运营管理日益“实”、“细”、“严”。

服务一流。将2009年确定为“创新服务年”, 对护理流程控制的六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并建立使用了“腕带”标识制度,开展了优质护理和文明护理活动。在落实了文明用语和125项便民措施的同时,还向社会公开医疗8项服务承诺:24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检验、超声、CT、放射、核磁等医疗检查,谢绝任何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红包”、物品,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 “一日清单”,为疑难杂症患者联系专家会诊……项项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并敢于开设监督电话:2814133,诚请社会各界给予监督。经“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先后共有37名护士受到患者的提名表扬。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构建、医院文化的梳理、先进管理理念的运用、领导核心的运筹……环环相接、相辅相成,为创建知名品牌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天的卓越

岁月承载梦想,责任铸就辉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起点的丹东市第一医院锁定了更高远的发展目标。

未来的3年里,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加速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使丹东市第一医院发展成为管理体制新、医疗技术水平先进,开放床位900张,具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丹东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在硬件建设上,将按照绿色生态化、人性化、整体化的设计理念,继续建设

1.2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二期工程,建立VIP门诊与病房,通过借景借林,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现代化将于2010年建成,与元宝山公

园相映成趣。届时,丹东市第一医院建筑面积将达到5.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900张,开设科系包括内、外、妇、儿科系齐全的综合性现代化国际性医院,成为地域内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

在学科建设上,按照打造“大专科、带整体”的医院发展规划,做强做大“三个医院一个中心”,即丹东市心脑血管病医院、丹东市肿瘤医院、丹东市眼科医院、丹东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使其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达到辽宁省的一流水平。通过这些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其他学科,从而加速医院整体发展。

在医疗服务上,始终坚持“以病人服务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承担应尽的社会职责,这也正是市第一医院作为一家股份制医院在明知有诸多困难的前提下,仍要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初衷。因此,他们提出严格坚持“实、细、严”原则,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标准,全面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做到“走在前面,做到最好”的承诺,使丹东市民不出市即享受最好的服务。

回眸昨日的风雨,品味今朝的专注,展望明天的卓越,丹东市第一医院再一次英姿勃发地站在新的起点,迈出铿锵的步履,鼎新求进,力争卓越,丹东地区最好、辽东地区知名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美好蓝图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 今天 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明天、今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医院发展纪实.doc》
昨天今天明天医院发展纪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