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小抄精华版命中率超高

2020-03-01 21:41: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经济学核心思想:稀缺性和效率 经济问题的分析步骤:描述、分析、评估、解释

研究方法:描述性的实证法(理解、解释)和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的规范方法(改造、改善)二者的相辅相成系统应用。 困难:无法把握变量,无法描述影响;不同理解,不同分析结果;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评价。 社会资源配置的方法:习惯机制(习惯、惯例);命令机制(指令);市场机制(市场) 市场的优越性表现:得到保护;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超生产力;价格体系提供了信息;分散决策方式,充分利用信息;竞争,效率。 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框架:财产私人所有,政府的作用很小;运行机理:自由价格体系的自发力量推动经济运行。

效率是指在给定的投入和生产技术的条件下,任何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最好的利用。 福利经济学:竞争性市场和 帕累托效率:它是多数经济学家在评价经济决策之结果时所持有的一个标准,指的是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市场失灵:当市场正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原因:1缺乏充分就业;垄断成分;外部性;公共产品;社会公平2不确定的有关问题;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市场均衡的时间。 主要表现: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性;市场垄断;失业问题;公共产品问题;消费者无知;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混合经济是指当今各国的经济

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 不同模式:美国:国家需求管理型;英国和瑞士:福利国家型;德国:社会市场型;法国: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日本:国家发展导向型。 政府的经济职能:配置职能、分配职能、稳定职能

政府失灵:当政府或集体行为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实现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就产生了失灵。 原因:不完全信息;动机问题;未能估到政府计划的各种后果及私人部门的反应。

表现:政府的代表性找到消弱;政府的短视和行为的短期化;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纠正:重新创造市场,恢复竞争;对政府权力施以宪法约束。 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是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之后,想要阻止人们消费该物品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即使能做到,但是太昂贵以至于不现实。

非竞争性是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之后,一个人对它的使用并不减少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换句话说,对于非竞争性物品而言,增加一个使用者导致的边际成本为零。 “搭便车”有称免费搭车,就是指人们使用或者消费了公共产品,但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无谓损失:“凭空消失”是因为它既没有被消费者得到也没有被生产中得到,更没有被政府或任何一个社会体所得到的这部

分社会福利净损失。

需求弹性:它衡量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大小。或,它衡量的是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时,该产品的需求量变动多少个百分点。 庇古均衡:认为当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与纳税的边际负效应相等时,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资源最优配置。

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1在私人产品的场合,每个消费者都面临同样的价格,这一价格水平等用于边际成本。2在公共产品的场合,每个消费者都面临相同的产量和不同的价格,公共产品总价等于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也等于每个消费者支付价格的总和。

外部性:是由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的偏离而产生的,就是一项行动的个人成本与该项行动对社会的额外成本之和。会导致负外部产品的过渡生产;正外部产品的生产不足。 私人部门解决方法:1通过谈判协商来实现帕累托效率;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都可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有效配置。2将外部性予以内部化;3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公共部门解决办法:1政府规制,一般而言,他表现为政府为了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直接采取的各种行动,比如规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控制定价水平等。2基于市场的政策或手段。

政府规制的必要性:1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主要是为了制止私人在决策时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2从规范性角度来看,它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的不同类型对社会总体排好的代表程序表现为:1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中,政府官僚的偏好取代了全体选民的偏好;2在集权国家中统治者的偏好取代了全体选民的偏好;3在专制国家中,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取代了整个社会的偏好。 不同类型政府的决策:1柏拉图式的政府:大公无私,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社会产出达到最大水平,高效率。2专制君主政府,自私自利的国家机器,税收收入与政府雇员工资支出之间的差额最大,利润全归统治者所有。3官僚政府,效率在柏拉图与专政政府之间。4所谓的民主政府,在这种制度下,社会各利益集团通过种种渠道来影响国会,其决策时他们之间相互对抗、妥协、讨价还价的结果。 唐斯指出,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有四点:1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是指选民对自己参与投票能否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观推测2对各政党之间的期待效用差:是指选民对参加选举的政党所提出政策的效用差异认知3投票成本:是指选民参与投票所需的费用4长期利益:;伦理上的满足感、忠诚的满足感、收集信息的满足感、得到承认的满足感 投票规则:1多数票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赞成才能通过的投票规则,少服多。2投票挬论,法国哲学家孔多塞观察到在多数票规则中,它可能无法再多哥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个选择之间循环的一种现象。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备选方案中对某一个方案的偏好程度最高而对其他任何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此方案。3最优多数规则:决策的外部成本,是指在集体决

策中,个体因其他成员的行动而承担的成本,这发生在集体决策强加给个体的场合。决策的时间成本,是指为了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的赞同人数而花费的时间和努力4西方的两党制竞争均衡 利益集团优势的决定因素:第一按照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由于在小集团内部,大家都认识到彼此行动的重要性,小利益集团能够很轻松战胜大多数分散选民。第二政治家不可能获得关于全体选民的一致赞成的偏好信息,在选民不愿提供偏好信息的前提下,利益集团成为了唯一的偏好信息提供者。第三利益集团还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以使得政治家倾向于按利益集团的偏好来决策。 公共支出,最先是由政府生产公共产品的支出所引起的,后来又包括符合公众需要的收入转移支付。分类:1从性质来看,它可以分为“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2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民用和国防;3按政府层次划分,中央政府的公共支出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作用:1再分配;2反垄断;3纠正人们由于缺乏远期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影响;4消除长期不均衡;5纠正外部性;6提供公共产品;7有益品需要。 公共支出的宏观模型:1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2瓦格纳法责3皮考克与瓦埃斯曼的分析。 替换效应:危机时期公共支出替换了私人支出。

检验效应:在危机或社会变得过程中,选民将认识到增加公共支出的必要性,他们能够容忍的税收水平也将提高。

公共支出的微观模型: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1产出水平的决定;2服务环境因素;3人口

变化;4公共部门投入品的价格;5公共部门所提供产品的质量 成本--收益分析,就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通过比较各种备选项目的总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现值来做出评价,以此作为决策的参考或依据。

私人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1确定一系列可行方案;2分析各方案的后果,投入与产出;3估算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价值;4投入与产出个方案的比较,取最大利润。

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成本分析,基本工具是影子价格与机会成本。收益分析,时间价值法和生命价值法。

私人部门贴现率选择考虑因素:1市场竞争的完全与不完全;2不确定性;3风险;4税收;5宏观经济政策。 公共支出政策

“理性预期”核心思想:当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时,人们会随着政策变动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是指实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是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也会导致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研究公共支出受益者就是对公共支出分配效果的研究。主要从时间、空间、结构三个角度。 政治过程对公共支出的影响包括:1选民对公共支出的影响,2利益集团;3官僚的偏好。 保健市场的失灵主要体现在:1不完全信息;2不完全竞争;3外部性问题;4疾病的不可预测。 政府对保健市场的干预:直接干预,1对某些群体(老人或穷人的医疗补贴)2对某些医疗项目的补助;3为退伍军人提供医疗保险;4对医学研究和新医疗技术提供资助。间接干预, 1雇员的医疗保险费免税;2个人超医疗费免税。

公共保健支出的改革:1供给方面的改革,降低医疗保健服务的成本;2需求方面进行改革;3政府第三方支付体系改革。 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改革:1教育的溢出效应反映在:有良好教育的公民使社会运行更好;良好的文化素质更有助于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2教育支出政策目标:提高个人的生产率;增进社会公平。实现促进公平的政策目标,两项必须的改革:一,政府有步骤有区别地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资助。二,改革公共教育支付体系。

政府之所以要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个人所面临的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2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低于政府保险能力;3市场无法区分不同个人所面临的风险。

养老保险的三种功能:强制储蓄、保险、转移支付。 影响政府保险支出的因素与社会保险改革:1人们生命周期的普遍延长;2出生率的不断下降;3人们的工作年限下降,退休年龄提前。

国防预算分析法有三种:总量结够分析;效用分析;博弈论分析。 博弈论的观点;国防预算并不是单方面的决策过程,一国国防开支的大小取决于敌对国国防开支的大小,以及敌对国对本国国防开支的反应。

税收:是由政府机构实行的,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它是公共部门的货币转移。

直接税:是直接对个人或企业征收的。如个人所得税,遗产税,

资本利得税。

间接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是间接地对个人征税。如增值税。

增值税就是对商品生产的哥哥环节所征收的,气征收对象是企业产出价值减去投入价值之后的差额。

关税:是向对外贸易征收的税,即对跨越国境或其他地域便捷的进口和少数情况下的出口商品所课征的税。关税给国内生产者提供保护;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税基:承担税收的对象如所得税 当期收益税:资本投资于某一时间内实行的价值。

政府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做法:1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使货币贬值。2政府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收费。3借款。4征税。

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便利、效率

良好税制应当具备的特征:1资源配置的有效性;2易于管理;3灵活性;4透明度;5公平。 税制选择的一般原则:1公平原则;2效率原则;3对税制选择的一般框架(公平与效率的整合 税收的归宿是只征税所产生的效应的最终分配。

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或消费者都不足一对价格形成影响。

不完全竞争是指在市场上至少有一个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影响税收归宿的其他原因:1对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影响。2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3对封闭经济与开发经济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包括收

入效应和替换效应。其他影响有:1税收对人们的劳动供给究竟是收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取决于政府税收的种类及边际税率。2税收可能导致男性劳动供给的增加。3随手也可能对劳动供给没任何影响。

累进税与比例税的区别:1起征点不同,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也不同。2累进税产生的效率性低于比例税,造成的无谓损失也较大。

公共税收的制度是政府按照公共税收的一定原理,对税收水平与税收来源构成的一种选择。 税收的权利基础来源:一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获得税收,二是用产权换取税收收入。 税收权利是如何在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的? 1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税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应该做这样的分配:与公平收入分配提高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有关的税收权应该归中央政府;与提供个中非全国性的公共服务有关的税收权则应当归各级地方政府。 2奥茨的分权定理。对于某种公共产品,如果其消费边际该地域全部人口,而且其提供的成本无论中央地方都是相同的,那么有地方政府来向自己的选民提供一个帕累托有效地产量要比中央提供的有效。 3分权的俱乐部理论。 4偏好误识理论。

5用脚投票理论:当人们发现某地的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于征收的税收之间的精确组合符合自己的目标时,就会在这一地区居住下来,从事工作,付出并支持当地地方政府的管辖。 国家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1重商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在促进经济复利终应该起主要作用。具体说来他们主张国家应该干预对外贸易,制定保护关税政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使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地位。2,自由放任主义认为,财富最好是有自利性的个人才生产,应该让自由市场去发挥指导作用而不是政府。3实际上,政府影响经济活动水平所采取的政策干预主要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自己支出或收入的变化影响经济。 货币政策则主要指政府采取某些措施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

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政府干预、宏观调控。其论点:政府能够减少失业,并且通过控制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这种政策有事呗称为精确调节。

货币主义理论:货币在经济制度中有着深远、重要的影响。如果将稳定政策的各种问题和时滞等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只在稳重经济的精确调节的政策效果就值得怀疑了。为了避免今后经济中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加,政府最好不要干预经济,一边让后者自己保持稳定。

乘数: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没单位外生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 税收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1进口漏出;2税制结构;3政府预算;4挤出。

挤出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可能会对部分私人支出形成替代,从而使国民收入增长变得缓慢。 财政政策的时滞:认识时滞、执行时滞、反应时滞。

认识时滞:从某项活动提出要求开始到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为

止的时间差。

执行时滞:采取行动和实施行动之间的时间差。

反应时滞:政策实施与最后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 自动变化:是指一种潜在变化,它以某种方式从内部影响财政制度,或者渗透到税收结构中,或者构成一整套应对各种形势的指导原则。

随意干预,是指政府有一时地调整经济活动,并将这种调整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一部分。 财政拖累,是指随着一段时期内名义收入的提高,通过累进税制而取得的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会增大。

不同税种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 一适宜性:增值税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二调整速度,税收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三,税基的宽窄,与税收总额成正比。总之,所得税是稳定政策的主要工具。

赤字:“超预算”,是指政府在商品与服务撒好难过的支出超过了它的税收和其他收入。 政府预算约束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各种目标而花费的总支出,必须等于政府总收入、来自银行的借款、公债、黄金、外汇国家资产储备的减少。

赤字的后果:1当期支出的部分负担直接落到了后代身上。2发行债券可能会减少投资,间接地使后代人的境况恶化。3外国债务可能会增加,这样会降低未来的生活水平4政府的负储蓄没有被私人储蓄所抵消。 对赤字的衡量:

1政府的支出2岁入3赤字率=政府开支--政府岁入|GNP 赤字的决定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累进税制

赤字财政的两种选择:一是财政向中央银行借贷,实质上是一发行货币的办法弥补赤字,即货币金融法。3种形式:a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或者国库券。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买入公债或国库券。C直接责令中央银行向财政部透支。二是债券金融法,是中央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券以弥补赤字。

二者的效应差异反映在三方面:货币发行量、投资、价格水平的不同效应。

李嘉图等效原理: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当人们看到政府赤字增加了未来负债而威胁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会增加其遗产。为了留下更对遗产,人们会提高家庭储蓄水平,其数量正好等于赤字增加的数量。于是政府负储蓄的增加被抵消了,国民储蓄水平并没有改变。

经济学小抄版

大学内科护理学期末试题(命中率超高)

公共小抄

旅游经济学小抄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小抄版)

公共关系学小抄

公共经济学

自考公共关系学小抄

公共经济学题目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公共经济学小抄精华版命中率超高.doc》
公共经济学小抄精华版命中率超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