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2020-03-02 06:13: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急诊科

一、概念

危重病人:即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二、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情变化快,时效性强(如猝死、心梗病人),必须争分夺秒。 2病情危重,造成机体功能严重障碍,,病变累及多个系统或脏器

3以高龄人群常见且日渐增加趋势

三、急救特点

救治上体现急、稳、准,必须争分抢秒

心跳骤停4分钟内复苏,可一半人救活 心跳骤停4-6分钟内复苏,10%救活 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复苏,存活率仅4%

2、救命后诊断,生命第一

3抢救治疗措施较多,需立即实施,发挥团队精神

三、危重病人抢救对设备、仪器、人员素质的要求 1.抢救室准备

⑴、仪器:抢救室应具有五机八包(五机: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八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导尿包、接生包)所有急诊物品保持性能良好,做到“四定三及时”(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及时检查

维修、及时补充、及时消毒)。

床旁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电图、心率、呼吸、体温的数字及图像,充电备用。

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高频呼吸机,多功能呼吸机,包括常用的基本呼吸类型,要求氧源通畅,至少备两套管道 除颤仪:经常保养,充电,检查

⑵、药品:抢救室常用的药品有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血管活性药、中枢兴奋药、镇静镇痛药、止血药、解毒药、利尿药、降压药及常用液体。这些药品应放在易操作的急救推车内,便于随时移至床旁抢救。

⑶、用物:输液用物如压脉带、碘酒、酒精、棉签、胶布、砂轮、注射器、输液帖等;止血用物如纱布止血带、治疗急救用物如试管、电极片、吸氧管等;其他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剪刀 用物虽小,缺一不可,定位放置,及时清点。

2、抢救人员要求 素质标准

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及开拓精神

有一定的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

广泛的多专科护理知识或实践经验

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 心理素质

清晰敏捷的思维 积极稳定的情绪 精诚合作的团队

顽强的意志品格

身体素质:工作强度大,节奏强,要求有强健的体魄

总之,抢救时要求有完好的仪器设备,护士要有判断病情轻重缓急的能力,有过硬的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有与病人家属医生沟通的能力,能独当一面。

4.抢救制度

1.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2.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生、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3.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纪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4.抢救室内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

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6.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急救常用护理技术配合静脉输液:选择大血管、中心静脉,使用留置针 静脉输血:专用通道,严格查对,严密观察 输液泵使用:及时处理报警

急救常用诊疗技术配合实验室检查护理配合

血标本采集:防止溶血,严禁在输液侧采集,动脉采血密封及时送检,血培养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

尿粪标本采集:避免经血混入尿内,粪便选择脓血粘液成分,隐血试验前三日禁食肉类、动物血,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 急救常用治疗技术配合徒手心肺复苏 • 气管内插管术 • 环甲膜穿刺术

•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 胸腔、腹腔、后穹窿穿刺 • 心电监护 • 电复律

气管插管物品准备

器具物品:喉镜、牙垫、气管导管、导管蕊、开口器、吸引器、简易呼吸器、各种接头、注射器、吸氧设备,喷雾器、无菌手套,插管辅助用药,吸痰用物4条大小不同规格的胶布(其一长3~3.5cm、宽0.6~0.8cm,其二长11~13cm、宽1.5cm,另两条大小相等的长30~35cm、宽1.5cm)、抢救车,呼吸机。

2 气管插管的配合

2.1 插管前准备:患者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低,清除口鼻、咽喉部分泌物、血液或胃返流物,取下义齿,检查有无牙齿松动,松动明显可拔除,尤其是左侧上齿1~4颗。以防插管时脱落坠入。插管前如患者呼吸不佳,缺氧严重,可通过连接面罩的简易呼吸器正压高浓度给氧人工呼吸后再行气管插管。

2.2 插管后观察导管是否有气体随呼吸进出,或用简易人工呼吸器压入气体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或听诊两肺有无对称的呼吸音以确定导管已在气管内。

2.3 用胶布把气管导管与牙垫固定在一起,并牢固固定于口部四周及面颊皮肤。

2.4 向导管气囊注入空气3~5ml,打开呼吸机调好各种参数接上患者。 急救人员之间的配合沟通配合

医生与护士:在紧急抢救时,执行口头遗嘱时须复述一遍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准确记录病人发生病情变化的时间及用药情况。 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或通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变化,及时告知抢救进展情况。耐心倾听家属的诉说,对其疑问及时予以解答,尽量消除其顾虑,促进相互理解。予以人性化服务,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先抢救后缴费。同时兼顾患者和科室利益。

医护体现团队精神,互补、分工、合作 医护记录一致,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四、临床实施

病情判断:病情危重的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紧急抢救或送往急诊手术室施行急诊手术。 患者的不典型症状、体征;

对病史无法提供或拒绝提供甚至提供错误病史的患者(如无名氏)应予特别注意;

对高危人群(如急腹症患者、高处坠落伤患者)应予高度警惕。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医生未到,护士应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争取抢救时机,如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除颤等

急救配合定位法

传统抢救法:

职责不明确,站位不固定,

造成交叉操作,来回跑动 定位抢救法:

职责分明,站位固定

节省体力,缩短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常用的急救配合有以下两种。 1.三人抢救定位法

头位(A):由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士/护士长担任

职责:主要负责呼吸系统即气道管理如吸痰,吸氧,面罩加压吸氧,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协助医生将抢救进展告知家属,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是核心人物。

腰位(B):由护师/中年资历护士担任

职责:主要负责循环系统即动力与通路如行胸外心脏按压,上多功能监护仪,协助除颤,快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抽血,静脉用药,配合医生做各种穿刺检查,是操作人员。

脚位(C):由护士/低年资护士/进修人员或学生担任

职责:主要负责简单的急救处理如包扎止血固定,导尿,负责生命体征记录用药记录,抢救记录,输液滴速记录,同时负责抢救室环境管理如抢救关门,让家属回避,撤走与抢救无关的物品,使抢救现场有

足够的空间,把抢救过程中的污物污衣尽快清理开,做好钱物保管与登记,保持抢救环境的清洁,协助头位与腰位护士的工作,是联络人物。

2.二人抢救定位法。

头位(A):由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士/护士长担任

职责:主要负责呼吸系统即气道管理如吸痰,吸氧,面罩加压吸氧,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协助医生将抢救进展告知家属,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是核心人物。

同时负责生命体征记录用药记录,抢救记录,输液滴速记录,负责抢救室环境管理如抢救关门,让家属回避;撤走抢救无关的物品,使抢救现场有足够的空间;把抢救过程中的污物污衣尽快清理开,做好钱物保管与登记,保持抢救环境的清洁

腰位(B):由护师/中午资历护士担任

职责:主要负责循环系统即动力与通路如行胸外心脏按压上多功能监护仪与协助除颤,快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抽血,静脉用药,配合医生做各种穿刺检查,是操作人员。

同时负责简单的急救处理如包扎止血固定,导尿,危重病人抢救后的安全转运。 急救配合注意事项

• 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掌握主动

• 分工明确,合理排班,合理安排人力,当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

重点头位护士,当循环系统的疾病,重点腰位护士或头位予以协助。

• 当其他方位护士遇到技术困难时,头位者予以调整人员解决

下面演示一例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脑复苏:

(五)急救护理 1.病情观察与记录

• 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要注意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如病人出现呼吸、心脏停搏等危急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应急处理,强调医护记录的一致性。生命体征的观察 • 意识状态的观察‘ • 瞳孔的观察 • 一般情况的观察 • 自理能力的观察 • 治疗后反映的观察 • 心里反应的观察

• 给药前监护

• 认真阅读病历和医嘱,明确目的

• 判断医嘱同时给予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或不良相互作用

• 判断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 严格查对药品质量

• 按要求进行药敏试验,备好急救药物

• 给药中监护

• 注射给药前,判断病人对给药途径的耐受

•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 • 有计划的使用穿刺部位

• 注射时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

• 口服给药督促病人服药,服后离开 • 准确剂量给药

• 静脉给药控制好给药速度

• 给药后监护 1.临床疗效检测

根据临床指标监测疗效

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疗效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心理护理

1.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

a.心理活动强烈 一方面患者心理活动的强度与其疾病的轻重程度呈正比,另一方面与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呈正比,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烦躁、激惹性增高等。

b.心理活动复杂 一般由恐惧、焦虑、孤独、忧郁、厌世等情绪。 c.心境消沉 情绪冲动,理智不足。

d.认知狭窄 他们的注意力较多的局限于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周围事物失去正确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认定医护人员对自己重视不够或处置不当,甚至发生过激言行。

e.意志减弱 不同程度的发生独立性下降,依耐性强,自我约束力减弱等。 2.心理护理:

a.重视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互理解,良好沟通。 b.明确时间就是生命,对患者救治争分夺秒。

c.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印象、扎实的基本功、执行医嘱准确无误、操作技术熟练利落,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

d.加强保护性医疗措施 切不可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面前谈论病情。

e.将患者和家属做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好安慰工作,让其感到医护人员已经尽力抢救了。

五、临床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保持功能位;人工气道者应及时雾化、吸痰;如病情变化允许,及时为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病人咳嗽排痰,改善通气功能,预防继发感染。 2.确保病人安全

对意识丧失、谵妄或昏迷的病人要保证其安全,必要时可使用保护具。对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室内光线宜柔和,工作人员动作要轻稳,避免引起病人抽搐。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医疗安全。

3.注意眼、口、鼻及皮肤的护理 危重病人眼、口、鼻常出现分泌物,应及时用湿棉球或纱布擦拭。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易发生角膜干燥,导致结膜炎或并发角膜溃疡,可涂抗生素眼膏、覆盖凡士林纱布保护。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注意保持床褥、内衣整洁、舒适,防止

压疮的发生。

4.补充营养及水分 应设法增进病人的食欲,帮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胃肠外营养。对液体不足的病人,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5.维持排泄功能 保持大小便通畅,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可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实施留置导尿。便秘者可酌情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大便失禁者要保持床褥整洁,做好皮肤护理。

6.保持各种导管通畅 危重病人身上常安置多种导管,如输液管、输血管、吸氧管、导尿管、术后引流管等,要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导管扭曲、受压、堵塞、脱落、确保通畅。

7.维持肢体功能 要保持关节功能位,对于病情允许者,可协助病人做肢体被动活动、按摩,每日2-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肌肉萎缩或静脉血栓形成。

危重患者管理

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解析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查房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理论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doc》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