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2020-03-03 19:04: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生活,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使学生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建立。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量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大水壶、杯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讲述: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冠亚军比赛,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喝酒比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2杯就开始摇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狮子不服气地嚷:“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酒仙!”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认输,吵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说的有理呢?

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①老虎喝了5杯还没醉,狮子才喝两杯就醉了,所以老虎的酒量大;②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应该是狮子的酒量大。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教师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估计学生都会认为大杯子盛的酒多)。

教师说明: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水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大杯子的容量比较大,小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

想一想:老虎用的酒杯和狮子用的酒杯谁的容量大?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水壶,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估计学生可能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想到先把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如果水溢出水壶,说明第一个水壶大,如果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壶大。)

你能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3、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教师取一水壶问学生,你能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估计这一问题对于初涉容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视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提示方法: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交流:你们倒了几杯?因为每组学生的杯子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倒出来的杯数也就不一样,有的是5杯,有的是4杯。

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一壶水,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倒出来的杯数也不一样,我们能不能说,这样的5杯就比4杯多?(不能)所以,我们能不能说老虎喝的5杯酒就一定比狮子喝的2杯酒多?(不能)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既然我们不能简单的从数字上来判断容量的大小,那么容量是不是也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呢?请大家拿出自己带的容器,仔细看看,容器上是否标明了容量是多少?容量的单位是什么?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组织交流:估计学生能够发现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和容量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单位升(介绍L)。

说明:这些容器里盛的水、油、饮料等都用升做单位,在数学上,计量液体多少时通常用升做单位。

2、认识1升。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升”这个容量单位,1升究竟是多少呢? 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学生仔细观察)

小组活动:把准备好的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小结: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试一试: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上台倒一倒、比一比的方法得出结论,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

2、做“练一练”第1题。

准备差不多的3个杯子,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再按照图示请学生上台操作,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第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另两个杯子的容量一样大。你的估计正确吗?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体验不同大小容器的容量,同时感受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4、做“练习一”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5、做“练习一”第2题。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先估计,再交流,进一步体会1升的实际意义。 6: 做“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六、作业布置。

1、实践作业: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

2、完成《补充习题》P1。 板书设计:

认识升 容量

升(L):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并初步形成1毫升的表象,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1毫升的表象。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升与毫升的进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挂图 量杯、滴管、各种容量不同的容器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单位升,能说说1升水大约有多少吗?(指名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物体说一说。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板书:认识毫升)

二、新知探究。

1、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

2、讨论:这些容器里的容量是以什么作单位的?

3、交流:让学生说说观察后发现了什么,知道毫升是什么吗,你对毫升了解多少?(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一下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多少。

4、说明: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说明毫升是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可以用“mL”表示。

三、活动尝试。

1、让学生动手在量筒里倒入1毫升水,并仔细观察,初步感知1毫升水有多少。

2、先让学生将量筒里的水倒出,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并数数大约有几滴,然后说说对1毫升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毫升是个很小的容量单位,通常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

3、认识量杯上的刻度。让学生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说出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探索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找着书上的要求操作,先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再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

5、汇报操作结果,得出1升=1000毫升

四、巩固应用。

1、做“试一试”。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瓶上的标识,明确这一瓶水有多少毫升,再提出估计的要求,并说说可以怎么样进行估计,然后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并通过操作加以检验。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每个容器里的药水各有几毫升,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容器里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一下。)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自己带来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在哪里,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换容器,估计一下其他同学的容器里倒入50毫升水后,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再动手验证一下,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3、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

4、做“练习一”:第4题

要启发学生依据升和毫升的进率,思考多少个100(或200、250)是1000。

5、做“练习一”:第5题

根据学生带来的饮料,选出几个容量是100毫升的,让他们喝一喝,看看要喝多少口,并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6、做“练习一”:第6题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水大约有多少?

六、作业布置。

完成《补充习题》P

2、3。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毫升(ml/mL):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1升=1000毫升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1、做“练习一第7题。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一”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然后集体订正。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1、做“练习二”第10题: 在○里填上>、

(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2、做“练习二”第9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

(2)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思考后全班交流。

三、估计容量。

1、做“练习一”第11题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服用的药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 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后作业。

1、补充题。 (1)填空。

6000毫升=( )升 5000亳升=( )升 80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2升=( )毫升 30升=( )毫升 (2)在○里填上“﹥”、“﹤”或“=”。

8500毫升○8升 1001毫升○999升 301毫升○3001毫升 7000毫升○7升 6000毫升○5升 13升○1300毫升 (3)解决问题。

①一瓶娃哈哈饮料200毫升,多少瓶娃哈哈正好1升?

②甲容器可盛水200毫升,乙容器比甲容器多盛水50毫升,丙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2倍,丙容器可盛水多少毫升?

2、实践作业。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容量单位:升(L) 毫升(mL)

1升=1000毫升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说课稿

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doc》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