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0-03-01 18:44: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静宁县吴庙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一排排整齐的民宅,一条条通向各家各户的水泥道路,一片片结满果子的果园,一个个面带笑容的村民„„到处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就是我的家乡——静宁.吴庙

吴庙村位于静宁县城以南8公里,全村有5社370户1712人,现有耕地面积3600亩、果园2800亩,人均2.15亩,其中川水地2455亩,占总耕地的66.7%。境内日照时数长,水资源相对丰富,土壤肥沃,属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现有果园2800亩,占总耕地的76%,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2007年5月被确定作为省列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示范村,也是县上确定的“果品专业村”,去年全村果品收入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0元。2006年吴庙村被静宁县确定的旧村改造示范村,2007年被列为全省100个通畅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村。去年,县交通部门为该村立项投资185万元,建成了6.4公里通畅工程。这一举措引起了群众对村道建设的极大热情,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硬化了2.6公里村道,至此,全村6条纵巷道和11条侧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

9公里的硬化路竟然拉动一个村的经济收入增加百万。原来的村道是砂土路,收获季节,苹果散堆在自家的园子里或者存放到家里,急等着客商收购。去年村道硬化了,农户家中都建起了果窖,等有合适的价格时再出手。去年,通过反季节销售,一公斤苹果比刚摘下来时平均高出了0.2元,去年全村苹果总产量400多万公斤,果品收入1000万元,增加收入100万元。1

一路通百业兴,千家富万户乐。一条通畅路带动了该项村产业的大发展。吴庙村的群众有着大面积的川地,他们在川地里发展果园,发家致富,却对山地粗放经营,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这通畅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家家户户在村后山上的地里栽上了苹果树,千亩山地换“新装”。张家沟生态好,塘坝里常年蓄水,有人投放了鱼苗,闲暇时节,总能见到城里人在这里钓鱼纳凉,村上计划在这里建成一处休闲娱乐的度假村。同时,依托苹果园建几处农家乐。

一条硬化路让吴庙村群众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路通了,卖小吃的、卖饼子的、卖鸡蛋的、卖菜的、送牛奶的商贩们每天纷至沓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服务上门的待遇。180户农户家中用上了沼气,做饭烧水不用烟熏火燎。通畅工程的实施,还带动了吴庙村农机化的发展进程,原来只有160多户农户家中有三轮车等农机车辆,村道硬化后,农机车辆增加了一倍多,增加大型运输车辆14辆,30多户家中购买了桑塔纳、夏利小轿车。农忙时务农,农闲进县城搞运输,据初步估算,仅运输一项全村收入近60万元,户均1600多元。

金秋,苹果熟了,静宁县城川乡吴庙村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门前通向公路的水泥道路,把丰收的果实运往国内外大市场。果农们高兴地说,一条新农村的康庄大道把咱果农的口袋撑起来了。

同样,吴庙的农业模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依托,以节水灌溉为突破,按照调整结构增收、推广科技增效的建设思路,狠抓了高新节水灌溉、新优果树栽培、绿色蔬菜

栽培、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四大类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优质、高产、低耗、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格局,为全县依托科技进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树立了样板。

一是围绕兴水节灌,建设高效农业载体。坚持蓄、引、提并举,滴、喷、渗配套,“三水”齐抓,节水增效的水资源开发思路,在示范区新打大口井6眼,建成30m3集雨水窖466眼,修筑拦蓄塘坝2处,建成提灌工程6处;在川区架设调水渡槽1000m,衬砌渠道9.8km,布设地埋输水管道19.2公里,配套分水闸室7座,安装供水程控电话32部,远程控制水源15处,川区供水实现了供水远程自动化控制。在山区建成500-2000m3高位蓄水涝池10处,建成50m3高位蓄水池20处,敷设上水、下水及田间输水管道15.8公里,通过长蓄短提,调蓄结合,实行自压节能灌溉。在广开水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引进美国雨鸟、以色列微灌等节灌设施3类19种,发展温室、果园滴灌,蔬菜喷灌1600亩。目前,项目区渠灌、管灌、高新节灌面积已达9100亩,节灌面积已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初步形成了川区打机井、山顶建涝池、山间筑塘坝、地头建水窖、地下埋水管、地表搞节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二是围绕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效益。果品产业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走品种多样化、开发一体化、产业高效化的路子。按照“五个一”建园标准,推广生根粉、保湿剂浸根等实用技术,新植藤牧1号等早熟优质苹果600亩,红丰、金太阳杏400亩,填平补齐烟富1号等富士苹果1000亩;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在已建成果园中全面推广土壤培肥、精细修剪、果实套袋、无公害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完成覆膜、拉枝修剪7600亩,盛果期果园疏花疏果4100亩,完成果实套袋500万只,建成绿

色果品示范园2000亩。在吴庙村6座日光温室内试种油桃并取得了成功,2002年温室油桃棚均收入达7000元。蔬菜产业突出设施栽培和订单销售,建成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8座,蔬菜塑料小拱棚60座,年均种植以西芹、大白菜为主的订单蔬菜400亩,地膜蔬菜700亩,示范区年均蔬菜面积达1200亩。

三是围绕优质粮食生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一方面,积极引进新优品种,提高粮食效益。引进晋杂11号2个高粱新品种,在吴庙山地种植地膜高粱3000亩;引进陇鉴127等优质专用型新品种5个,建成小麦新优品种良繁基地2000亩;在吴庙、高湾村培育出静96

33、静9634等抗旱、抗冻优质冬小麦8个,其中有3个品种达到了国内同类先进水平或省内先进水平,推广种植2500亩。另一方面,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种植膜侧小麦0.3万亩,推广以双垄沟集流增墒为主栽模式的地膜玉米0.4万亩,推广带状间套复种0.15万亩。项目区的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种植模式化,而且已发展成为全县优质小麦的制种基地,形成了品种繁育、专用粮食生产的新格局。

在新农村的建设上,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示范村达到了“五改、四化、四有、五好”的目标,初步建成了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雏形,探索和实践了贫困地区以旧村改造为主,具有静宁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

五改(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拓宽村社及田间道路11公里,衬砌渠道7717米,自来水入户370户,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建成“一池三改”能源示范户200户,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

四化(环境净化、巷道硬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清除垃圾及乱搭滥建建筑物1.1万平方米,硬化主巷道9公里,栽植绿化树4000株,完成旧村改造370户,建成果品贮藏窖、停车棚160处,制作各类宣传栏17处。

四有(有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有农民培训娱乐场所、有标准化卫生所、有产业协会):新植苹果园800亩,全村果园总面积达到3400亩,占总耕地的94%,人均两亩,今年,户均果品收入1.6万元,全村50%以上的农户果品收入在2万元以上;围绕果品产业开发,扶持组建绿色果业协会1个,建成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标准化卫生院、果品销售市场各1处。

五好(基层组织建设好、生产生活发展好、村风民风和谐好、农民综合素质好、社会事业服务好):完成以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村实用技术、民主法治、公民道德等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1300人(次),建成科技示范户25户。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谋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

吴庙村的成功是多年坚持和发展的结果,对它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前提。必须坚持村域实际,找准发展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发挥区位优势,实施重点突破,才能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群众普遍欢迎、示范效应明显的新农村。

(二)群众参与,自力更生是基础。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建、实现村民自治的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把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改造提升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在项目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引导农民自行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

(三)整合资源,扶持到户是关键。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户扶持的原则,整合项目资源,配套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能源、种养业等到户项目扶持,使广大群众切实享受政策和资金扶持的优惠,增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新机制,规范运作是保障。必须坚持完善责任机制、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规范运作程序,推行民主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从经济特区到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从经济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到“三农”决策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实实的改变。正是这种在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才有了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吴庙村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小小缩影。祝福祖国,祝福家乡。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