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文本

2020-03-01 22:04: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空心化问题

国内研究主要领域:

1.人口学界

把农村空心化归结为人口空心化,相关研究内容包括: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特点与挑战(周祝平,2008),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巍,2008),农村人口空心化下的留守家庭问题 (杜鹏,汤梦君,丁志宏,张文娟,李树茁2004),农村劳动力的过度转移 (王国敏,罗浩轩,2011),农村劳动力是否回流 (白南生,何宇鹏,2002)。 2.政治学界

较多关注农村空心化下的乡村治理困境 (徐勇,2000;张晓山,2005;钟海,陈晓莉,2007)、农民组织化问题(唐华清,袁艳平,2011)、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及其治理逻辑等 (刘祖云,武小龙,2012)。 3.经济学界

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空心化对于粮食安全的挑战(杨明洪,2010任正隆,张洪州,2012)、农村空心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负向效益(戴星翼,孟维华,2008;李首成,2006)。同时,对于农村空心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有很多研究。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城乡收入差异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迁移,进而造成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张茜,张俊,2008;王文龙,2010)。农村空心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林孟清,2010),必须协调处理 “工业反哺农业”与 “城市支援农村”的问题 (汪少潭,2010)。

陈池波等,将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这三方面内容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从而着力构建三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机制,揭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

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74-80.

空心村内涵:

土地利用角度:“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的剪刀差引发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状况[4]。” 村庄空间形态的角度:“空心村是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闲置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5]。

从城乡规划角度:空心村是在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的条件下由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与落后的规划管理体制的矛盾所引起的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现象[6]。

[4]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4):573-576.

[5]张军英.空心村改造的规划设计探索———以安徽省巢湖地区空心村改造为例.建筑学报,1999(11):12-15.

[6]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人口结构角度:周祝平、钟勇、童荣萍和曾学龙等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将“空心村”定义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的青壮年劳动力且大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地流向城市,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村庄,农村建设失去了主力军,从而导致农村经济萎缩、人才流失的现象。

周祝平,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人口研究, 2008(2)

钟 勇.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探讨[J].桂海论丛, 2006, (04).

童荣萍.“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J].农业经济, 2006, (10).

曾学龙.贫困地区“空心村”现象的出路与新农村建设探讨[J].甘肃农业, 2006, (10).

经济学角度:张茜、张俊(2008)基于托达罗模型对农村空心化现象做出了经济学解释;何芳、周璐(2010)基于推拉模型,将村庄空心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资源从农村内部区位资源禀赋不足地区向外围条件优越地区和城镇转移, 造成村庄聚落人口流失、房屋闲置的结果。

张茜, 张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经济学解释[J].生产力研究, 2008(8):34-35.

何芳, 周璐.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J].经济论坛, 2010(08):208210.

地理学角度:程连生、冯文勇等(2001)将农村聚落空心化定义为:因农户纷纷向原聚落周边拓居,致使原聚落住宅空置、坍塌,逐渐形成所谓的“空心村”的聚落演化过程。 刘彦随、刘玉(2009)等认为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围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演化过程。

程连生,冯文勇.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报,2001,(4):437-446.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农村空心化特征: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居人口呈老龄化、贫困化趋势,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向城市,引起农村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空心化,村庄整体格局和景观风貌受到极大破坏;村中心有人居住的宅基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村庄边缘的居人宅基地面积却不断增加,住宅的规模、质量水平明显提高,造成农村聚落的“外扩内空”

[3.6.9]。

崔卫国指出,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四个主要特征;

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11~12.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邢成举.山区与平原“空心村”的差异分析.中国乡村发现,2008,(1):28~31.

崔卫国,李裕瑞,刘彦随.中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特征、机制与调控[J].资源科学,2011,33(11):2014-2021

农村空心化调控对策:

空心村整治的规划决策理应从乡村地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探寻空心村产生、演进的根本动因,通过调整各要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优化调控村庄各层次的空间形态演变,实现村庄空间形态的可持续性重构[7]。新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落实耕地“补占平衡”及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也为空心化村庄整治还田提供了政策基础及动力机制[32,33]。当前我国农村空心村整治已出现了一些典型模式,如河北省空心村整治的四种模式[4]、即:村庄合并开发耕地模式,空闲宅基的承包开发模式,旧宅基利用建新宅基模式,新增乡镇企业占用旧宅基模式。上海市松江区基于“和谐理念”的宅基地置换模式、浙江省嵊州市“三方共建”模式[32]和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模式等。

[7]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农村经济,2005,(9):21~22.

[32]张占录,杨庆媛.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49~53.

[33]谷晓坤,陈百明,代兵.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701~708.

[4]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4):573-576.

四项对策:一是推进空心化村庄的空间、组织、产业“三整合”,二是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尤其是改革现有的宅基地产权关系,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三是采取灵活手段,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宅基地审批,杜绝“乱批乱占”宅基地现象。四是因时制宜,综合运用宏观的城乡关系、中观的村镇体系,以及微观的村庄内部环境,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强化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基础条件,通过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吸引力,促进空心村内聚式可持续发展

[8]。

[8]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郭丽英等,开展空心村综合整治,可以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4个途径,引领乡村低碳产业发展,重塑农民生产,生活新观念与新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空心村整治的低碳经济战略,测算空心村整治增地潜力与固碳能力,研究空心村整治过程中的农村能源技术体系,构建空心村整治还林还田创新机制,可为空心村整治实践和低碳乡村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郭丽英,刘玉,李裕瑞.空心村综合整治与低碳乡村发展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116-119

完善农村土地管控机制,推进农村居住用地综;积极引导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开展综合技能培训,培育乡村社区新型农民;积极推进制度政策创新,建立统筹城乡长效机制。

崔卫国,李裕瑞,刘彦随.中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特征、机制与调控[J].资源科学,2011,33(11):2014-2021

空心村整治宏观潜力测算:

106 国道沿线样带区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

鲁莎莎、刘彦随基于典型调查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构建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评判106 国道沿线样带区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关法律规定,采用专家集成法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 10 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空心村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将计算得到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转化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结合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 106 国道沿线样带区不同农村空心化演进类型的现状潜力和远景潜力。研究表明:106 国道沿线样带区县域农村空心化指数为 0.18~0.82,现实转化潜力系数为,0.07~0.32;200

9、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现实潜力分别为93219.4、145430.0hm2村庄整治增地率分别为6.8%、11.4%[15]。

[15]鲁莎莎,刘彦随.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 28(4):537-549.

全国来看:

从全国来看,64万个行政村、330万个自然村,农村居民点面积近2.5亿亩,户均接近1亩,人均228m2,远超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上限150m2[11]。付标等估算,河南省仅空心村闲置的土地至少有250万亩,在3~5年内开展空心村专项整治可以复垦150万亩耕地[31]。刘彦随等对山东禹城典型村庄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48个典型村宅基地废弃率平均为8.4%,最大值为25%;宅基地空闲率平均为10.0%,最大值为18.7%。空心村整治增地的近中期潜力为46~54%,人均增地0.56~0.82亩,可净增耕地13~15%[8]。全国的潜力状况也相类似,通过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进行整治复垦,集中建设中心居民点,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约可净增耕地13%左右。

[11]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61(10):1093-1100.

[31]付标,祝桂兰,康鸳鸯,等.河南省“空心村”治理与农村环境建设.生态经济,2004,(12):50~52.

[8]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刘彦随, 龙花楼, 陈玉福, 等.2011.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 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北京: 科学出版社.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

朱晓华等,以山东省禹城市徐集等13个典型村为例,综合集成地理学、信息科学、土地科学等多学科的优势与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了典型空心村选取、村庄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构建、宅基地利用属性调查表设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分辨率0.25 m) 使用与解译、空心村整治潜力类型及其测算方法等研究,逐层递进地构建了空心村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的成套技术方法。通过开展大量的实际工作,在基于0.25 m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制订、村庄尺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取、空心村用地整治潜力分类及其测算方法等3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土地利用研究技术方法的有益创新。

朱晓华,陈秧分,刘彦随,张济,李亚云,丁晶晶.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 2010,65(6):736-744

整治模式:

结合研究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规划布局以及村庄空心化现状等因素,将研究区空心化村庄划分为撤并村庄、迁移村庄、多核型中期空心化村庄、单核型中期空心化村庄、多核型初期空心化村庄和单核型初期空心化村庄6种类型,根据其不同特点确定研究区采用村庄迁移与合并、村庄整体迁移新建、村庄原址整治和村庄部分迁移改造4种空心化村庄整治模式,并分别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测算法和村庄空闲地抽样调查法测算不同类型空心化村庄废弃地整理潜力。邳州市域在人口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村庄中可以整理出4185.99公顷土地,占村庄建设用地的19.97%。

江国逊,沈山,汪鹏.空心化村庄废弃地整理潜力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J].调研世界, 2011(7):39-41

空心化

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

空心化农村如何养活中国

探析农村空心化的对策

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关于当前农村空心化的思考

产业空心化

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浅析“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空心化文本.doc》
农村空心化文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