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大新城分校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

2020-03-02 19:51: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陕西电大新城分校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

农民工存在的现象和发展趋势

学号:1061001402540

姓名:赵宁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专科

2012年3月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3月12日——2012年3月16日

调查地点:西安农民工市场

调查对象:村里流动的农民工及农村学生,,包括工厂工人、自主创业的小商贩、建筑工人等。

调查方式:深入农民工点,进行随机访问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二.调查背景: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梯度转移的推进,市场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农民工流动就业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岗位和工种,因此形成了一部分人从农村出来进城务工人员,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又改善生活质量,虽然对农村的概念不再停留在以前了,但是却没有过多的了解,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关注、思考、调查实践过,也许是太习惯反而不在意吧!也许是心智混沌,没有开窍吧!直到今年学校组织调查才猛然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了?走进社会观注身边现实。因此,走访了几家村民,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而后又亲身实践,到农民工聚集地调查了六天,同十多个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了解了家先后农民工的处境现状,以及他们的一些打算与愿望。

三.调查目的:

用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己走出去扩展视野,了解农民工担当起了一个学者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农村的现状怎样?为什么农民要进城打工,甚至是在农忙时节?进了城打工的农民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们的日常生活,打工境况怎样?他们自身有什么打算,怎样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打工,具体是在做些什么工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带着种种困惑,进行了此次调查报告。

四.调查时间:

1.2012年3月12日——2012年3月13日进行采访,交谈阶段,与村里进城打工者之间的四人,农民工具集地的外村、外地农民进行了细致的交谈,就有关问题作了消息的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2.2012年3月15日——2012年3月23日,对资料,采访内容作了整理归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据目前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1.4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

.五.调查内容

1.农民工现状:(1)近年来,年景不好,农业产值不高,依靠种地,农民只能达到最低限度的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零用钱,甚至连过年添件新衣服都成了一种奢望;(2)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逐渐醒悟,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农民吃亏就吃在没有问上。,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有相当大的投入;(3)愈演愈烈的高嫁娶费用,“彩礼“相当重,这是农民日常开支中不可小瞧的一部分;(4)物价的提升,而收入为变化,甚至减少。

2.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原因:除了种地、没什么收益外,家中开支逐年增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农民的支出主要为农业投入、教育、医疗、建房、婚丧嫁娶中的彩礼等日常生活中的几大块构成的。

3.进城后,农民工具体工作及即得利益:由于不是长久在某一单位工作,因而家乡农民工进城后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一份工作时间为三个月的岗位),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活,技巧活,如替人搬家、拾东西、抗装潢建筑材料、拆迁房屋、处理一些城市街道处於积的杂物、

婚丧嫁娶帮忙、临时门卫等。这些短期工作,工作结束便可拿到薪金,薪金是情况而定,某一天如果运气特好的话,赚200元左右时很有可能的,有时,一天连一分钱也没有,偶然性大。如果勤劳的话,平均每月赚800——900元是能实现的。

4.进城后,农民工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同村或是同乡的在一块,增强自己的力量,因此,经常见到农民工总是一群一伙的,单独行动的比较少,一得到工作消息,一般是有钱大家赚,除少数特殊情况例外。

5.进城后,农民工遇到的情况:

(1).城市居民的歧视。由于农民工一般不注重形象与卫生,文化程度不高,在我所调查的形象中有约75%的农民工受过不同程度的歧视。辱骂、遭白眼是常有的事。

(2).不付给工钱,“中介工作人“数额较大的抽利:在我所调查的20域名农民工中,2人有过不付工钱的遭遇。

(3).与一些农民工队的分歧:同时想打工赚钱,有时会发生争执,相互降价想得到某分工作,造成关系紧张。

6.农民工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与自身打算:

(1).日常生活:几个同村的合租一间便宜的小房间(100元一下),住宿环境不好;吃饭平均每天10元钱:一天基本上是喝每元一桶的矿泉水或自来水(相对少一些);洗涮常有。但洗澡不常有。半个月洗一次已经是很难的了;一整天或在等工作,很少甚至几乎不去书店,偶尔会去逛逛超市。

(2).自身打算:有约5%的人想借此积累资金,而后去做其他赚钱的工作,目光长远一些;有约30%得人为了短期目标,余下的则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与打算。

六.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农村的发展不仅要靠国家、政府,更要靠村长、村支书等基层人员,要集中培训、考核基层人员,是他们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对村民进行文化教育,日常社会常识的培训也是必要的。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所发生的问题。农民工有事,可第一时间去咨询办理,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伺机行动,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也需不定期的宣传农民工对城市起到的好处,不应该让人只认为农民工”脏兮兮,素质不高“。

七.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家乡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工作个体的培训意愿,对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需求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支付意愿问题,为进一步的培训模式设计提供分析基础。

1.群体特征

进城务工群体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其对教育培训需求的特殊需求。

(1).基本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问卷分析显示,城镇员工中教育程度情况中高中、大专、本科比例较高,分别18.2%、22.7%和28.3%。而进城务工人员的学

历以初中教育为主,所占比例达48%以上。其次高中学历者,占24%;大专以上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比例均很低。这一方面显示了教育和培训的空间和必要性,同时也对教育培训的内容、程度和讲授方式提出了挑战。

(2)外出打工显示出结伙现象,同乡关系是最主要可信赖的社会联系渠道。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外出打工基本上是受到同乡之间的影响,因此结伴现象较多,从事同一行业、同一职业的工作,最对培训需求上的表现出“从众心理”。这一特点可能有助于找到船体培训信息和培训理念的切入点。

(3).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社会认同感、归根较深。农民工群体受家乡文化影响较深,与本地人、本地社会之间处于格列状态。大多民工终久走上“回归”之路。外出打工所接受的全新城市文化,在思想层面上会带来较大的冲突。如何协调好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好的将两种文化融合在农民工个体身上,是农民工培训时所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4).这一群体多处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低端职业领域。从问卷信息看,在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中,一线工人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达55%;其次为从事服务工作者和技术辅助人员,三类职业的累计比例达84%。同城镇员工相比,其次“行政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中所占的比例仅有9%到21%。可见,这一群体基本处于工资收入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低端职业领域,属于“生存”型职业,不可能有时间、经理和财力实现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所以他们的发展起点很低,职业升迁受到限制。如果没有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预期,提高自身素质技能的积极性就会被抑制,也难以具备城市公民的责任感和素质。这一群体的职业特点是形成其某些培训需求的基本问题。可以说,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对培训内容、形势、时间安排和费用的需求和观念,只有从这些特点出发,才能保证所提供的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

2.培训意愿

培训绩效受个人技能和个人态度的影响,只有低技能高积极性的人才最值得去开发和培训。如何提高这一群体的学习意愿是培训模式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从问卷分析的结果看,城镇中有48%的人回答“在未来三年有接受培训的计划”,而农村户籍的员工中则有52%的人在未来三年又接受培训的计划。而且未来的培训意愿与学历水平显著相关,极受教育水平越高者,希望培训的意愿就越强。可见,这一群体的培训意愿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是很大的空间。但某些因素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因此,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找到造成其意愿与现实之间差异的原因,据此设计培训模式才能发掘农民工的需求。

3.培训类型与内容

从层次上看,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需求可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部分。职前培训主要是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对象是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农民工的之前培训需求可分为城市生活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以就业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两大类。

职后培训即为对已经获得工作的进程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根据问卷和访谈提供的信息分析,职后后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基本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其中,“非学历教育”中主要包括:(1).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2)一般技能培训(计算机、英语);(3)职业资格证书培训;(4)创业培训;(5)城市化培训。

学历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本专科教育。从数据分析看,一般学历较低(小学及以下)或学历较高(大专以上)的人对此类教育的需求相对较高些,但同非学历教育相比,总体需求并不高。

非学历教育主要是指和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技能相关的培训。从数据分析看,员工未来三年所需要的培训类型中比例最高的即为“于目前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相关的培训”,约占43%。从所访谈和问卷分析中发现,有些农民工(约占%35)希望通过计算机和英语等一般技能的培训来扩展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主要是满足“行业准入

“的需求。从了解中分析结果看,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的需求中,大专程度比例最高,其次为中专技校,表明这类需求可能不仅是低级职业资格培训,而且包括中、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

“创业培训“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而产生的需求。从访谈获得的信息中发现,小业主们一般都要经历从打工到创业的过程,对于一部分有能力,有想法,有魄力的人, 或者是些不愿意忍受老板繁重工作压迫的人,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可分为两个层次。

城市生活能力的培训和知道也应是职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要指对那些具有稳定工作和一定经济收入的人,如何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家庭生活,如何更好的融入城市中。

4.对影响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的考虑

(1).时间偏好:从问卷数据看,有约57%的农民工认为工作时间不允许是他们接受培训面临最大的困难(城镇员工中有约45%的人认为时间问题是他们接受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时间灵活的培训才能更好适应这一群体的需求。从访谈中我们感觉到,利用业余时间的夜校、周末培训班等短期教育和培训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是允许农民工考虑参加的。另外,类似于美国学院模式的灵活学分安排,从时间上看也可能是适这一群体的培训。

(2).支付意愿:从数据看,有约38%的人认为培训费用过高时他们接受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自费参加非单位组织的培训的员工仅占15%,大部分没有选择自费培训。这一群体的支付意愿可以概括为完全免费、成本分担和低成本自费三种形式。不同的培训可以有不同的培训安排,根据培训群体的对象的承受能力实行不同的付费形式才能保证培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培训形式:访谈信息显示,学徒制这种培训形式不仅适用于职前的入门培训,也适用于之后的提高性培训,从时间和费用上来说都可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另外调查中发现,有些人认为接受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时“培训地点比较远”,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才去网络远程教育或广播电视授课也不为一种好的解决方式。

电大行政管理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自我鉴定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

《陕西电大新城分校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doc》
陕西电大新城分校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