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2020-03-02 16:11: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5.蔡邕听琴

1.(1)朝向,对着 (2)刚才 (3)刚才 (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 (5)奔向,趋向 (6)接近,临近(7)方向 (8)如果。(说明:上述意义中,“朝北的窗”是本义。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引申出“朝向”、“对着”、“方向”、“趋向”、“临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2.(1)等到 (2)偷偷地 (3)急忙 (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16.优孟马谏

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

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

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17.楚庄王绝缨

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2)引申义,拉扯。(3)本义,牵扯,拉。(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

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五次奋勇上前,

最先击退敌人,又最终取得胜利。(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人死呢? 4.B 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

18.弈 喻

1.数:(1)屡次;引申义;(2)几,若干;引申义;(3)计算;引申义。本义是数目。//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2)判定;引申义。本义是安定。//已:(1)止,停止;本义;(2)已,同“矣”;通假字。 2.(1)及,赶上;(2)终,结束;(3)求学的人;(4)相处;(5)本来;(6)考虑;(7)隐瞒;(8)竟,简直。

3.(1)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一着之失”;(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4.(1)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只要意思对即可)

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之真,何况普通人。

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8.B[没有正反对比]

19.燕王学道

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谴责”太轻,与文意不合;作“杀戮”,孤立地看,似通,但“诛学者之晚”的“诛”绝非杀戮之意,句意是指那个被燕王派去学“不死之道”的人没有及时赶上学习,因此燕王要惩罚他。据此推断,三个“诛”都作“惩罚,责罚”解]

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

3.B[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4.(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20.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②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①③④⑤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àn。其中④⑤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④全句应是“君已见孔子(于君)”,⑤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的启迪是:为国家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21.鬼怕恶人

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后面跟宾语“之”,可推断“履”作动词);(5)竟然;

(6)责罚。 2.A[都表转折,但,却。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脚);C介词,被/动词,作为;D介词,表

对象,对或给/介词,表处所,在) 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2)侮辱没有 比这更大的了。(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1 4.鬼害怕不信鬼神

的人,不怕信鬼神的人。或答:讽刺在这个世上的恶人,如官吏,以及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

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谁对他们顺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倒

会稍有收敛。

22晏子忠上而惠下 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 (2)能够C用在动词前) (3)(4)使„„震动(都是使动用法)

(;)(6)震动(一般动词用法) 2.(1)本来 (2)恐怕,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3)受迷惑C句意含

被动: (4)仁爱 3.如果你去说明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别人吗?

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23.神宗驳诬

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 2.(1)苏轼

(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 (3)苏轼 3.(1)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

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 4.文字狱 C F 5.激烈直率的语言 抨击、痛斥[由文章来看,作者是否定和鄙夷“时相”的卑劣行为的。所以

“丑言”不是“坏话”,而是“激烈直率的语言”。“诋”不是“诋毁”,而是“抨击、痛斥”的意思) 6.同情苏轼

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文字狱”的丑恶行径。 24.田单将攻狄

1.(1)攻破,攻下;(2)外城;(3)收复;(4)告辞;(5)攻下;

2,A[此项不是表原因的用法) 3.田单 4.(1)将军您有誓死的决心,士卒也没有生还的念头。

(2)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5.破燕复齐的临战心态: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攻狄

不克的临战心态: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6·攻狄之前:拜见鲁仲连,征询看法,对他的话不以为然,不辞

而别;/攻狄不克之后:虚心求教,接受批评,心悦诚服。 7.D(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

高昂的土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偏重将帅“丧失斗志”,B项忽略将土因素,C项说“只有土卒奋臂欲战”

文中缺乏依据。故选囚 25。澄子亡缁衣 1.(1)其:第三人称代词,她的,代妇人;(2)尊称,您,代称澄子;(3)指示代词,这个,代“缁衣”;

(4)己称代词,自己;(5)尊称,您,代妇人;(6)第一人称代词,我。 2.(1)丢失。(2)同“途”,道路。

黑衣确实是我自己缝制的啊。(2)用单层黑衣抵换双层夹衣,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吗? 4.寓言

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地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

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26,孟子见梁襄王

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2)疑问代词,同“何”;(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4)疑问代词,

谁;(5)无主代词,没有谁;(6)指示代词,那;(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8)指示代词,

这样,指代“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 2.(1)“卒”通“猝”,突然;(2)“由”

通“犹”,如同。 3.(1)告诉;(2)靠近;(3)跟从,归/顷;(4)如果;(5)统治人民的人;(6)如果,果真。

4.D[①代词,它,代天下;②和④都是代词,他,代国君;③助词,连接主谓之间) 5.(1)“天下要怎样才

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后半句也可译成“天下统一了才能安定”)

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 27.楚人养狙

L(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2)有人,不定指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4)作第三人称

代词用,他;(5)有人,无主代词;

语气词;(4)靠,倚靠;(5)一起;(6)终于;(7)觉醒;(8)开导。 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

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

4.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28.杜蒉扬觯

1.

问代词,为什么;(6)活用于第一人称,我[这句的“饮”,仍是使动,即“罚我喝酒”的意思) 2.(1)作陪;

(2)登;(3)走下殿阶;(4)比;(5)告诉;(6)同“忘”,忘记[疾:犹言忌讳之事);(7)参加C知防:主管防止 违礼的事。知:主管);

进来;使„„饮酒) 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

要丢弃这酒杯啊1 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厨师杜蒉

没有犯颜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在和

晋平公的三问三答中,只说侍臣和自己不对,使平公觉悟自责。 29.卖柑者言

L(1)第一人称代词,我;(2)第二人称代词,你;(3)指示代词,这个(行业);(4)第三人称代词,代

柑子;(5)第二人称的敬词,您;(6)指示代词,那些;(7)疑问代词,谁,哪一个;(8)疑问代词,哪里;

(9)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2.(1)经历,经过;(2)同“价”,价钱;(3)感到奇怪,意动用法;(4)卖,出

售;(5)从事„„行业,名词作动词用;(6)同“饲”,养活;(7)戴着高耸的,形容词兼动词用;(8)坐享,白

白地。 3.(1)是让人家把它盛在竹盘陶豆里,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呢,还是想要炫耀好看的外表欺骗

傻子、瞎子呢?[“将„„将„„”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是„„还是„„)(2)如今先生您不考察这些,

倒来考察我的柑子![是之不察,即“不察是”。宾语“是”前置。“之”连接前置宾语) 4.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 5.D严卖柑者”为虚构的人物,后面的分析也不恰当) 30.伍子胥与渔父

1.D[指代的是盎浆,不是渔父) 2.(1)渡口;(2)等待;

(6)不要;(7)拒绝;(8)回头。 3.B[互相;A项偏指“你”;C项偏指“他”;D项偏指“我”) 4.C(表

条件.才。其余表承接,就、于是) 5.(1)像这样多次,子胥才从芦苇中应声出来。(2)你马上离去,不

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句中要注意“为„„所”句式,表被动)(3)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

契,为何要询问姓名呢?(“为”是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6.重诺轻生(或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

对即可)

31.赵襄主学御

L“三易”和“三后”都是数词加动词,要译为动词加补语。三易,译为“换了三次”。“三后”译为“落

后了三次”;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驾车;

(;)协调;(6)赶上。 3.(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协 调,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都把心思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

么和马相协调呢? 4.

集中在王子期身上。(2)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才智得以

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32.管鲍之交

1.(1)“九”是用定数表示虚数,意为多次;“一”是数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完全。(2)和(3)中的两

个“三”也不是确数,而是虚数,意为多次,但在翻译时仍可用定数“三”。 2.(1)有才干;(2)推荐,保

举;(3)窘迫,困窘;(4)匡正,纠正;(5)时机;(6)没有才干;(7)名词作动词用,享受俸禄;(8)形容词作

动词用,称赞;(9)没有羞耻之心。 3.A[都是被动句。见逐于君,被国君免职逐退;焉,于之,“之”代

齐。B项“自与”是宾语前置;C项的“于齐”和D项的“于天下”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4.(1)鲍叔始终好

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或译为“而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他很好”)

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名为耻辱。(耻,意动用法,以„„为可耻。) 5.(1)分财利上鲍叔

知管仲不贪;(2)谋事为官上鲍叔知管仲贤能;(3)气节上鲍叔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扬。(文中

谈及5点,应概括为三个方面) 33.蜀贾卖药

L(1)“一”和“易”是动量关系,顺序和现代汉语“易一”正好相反,译为“换一次”。(2)“三县”和“尹

三”都是名量关系,“三县”和今天表达顺序相同,只是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个”,而“尹三”却相反,要按

“三尹”顺序翻译,要译成“三个县官”。 2.(1)增添;(2)换;(3)边境;(4)责怪;

题干都是使动用法。A和C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约束”和“掐”的意思;D项是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

词,“享尽”的意思) 4.D[这一项“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 5.B[“其去也”应理解为“他离任

的时候”) 6.世人对“三县之尹”的态度是: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

一“百姓亦称其善”。 7.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

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意思相近即可) 34。陶公性检厉

1.(1)范围副词,全、都;(2)范围副词,全、都;(3)时间副词,正赶上;(4)情态副词,还;(5)范围副 词,全、都;

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2)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 4.陶公办事认真

严厉,又能做到物尽其用。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向陶公学习,勤于做事,厉行节约,物以致用。 35.山 市

1.(1)无何:不一会儿;(2)未几:不一会儿;(3)既而:不久;(4)逾时:过些时候;(5)倏忽:转眼之

间。作用:有层次地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2.(1)经常;(2)才;(3)同“才”,仅仅;(4)于

是。 3.(1)同“现”,出现;(2)指互相看着对方;(3)连绵不断;(4)隐隐约约,模模糊糊;(5)高;

(6)计算。 4.(1)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 5.于 他们 孤塔

孙公子与同人 6.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7.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

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8.回答

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36.虎丘斗歌

1.(1)只,只是;(2)尤其;(3)争着,争相;(4)全部;(5)只有;(6)将近。 2.未几 已而 比至

3.(1)大约;(2)同“合”,全;(3)描绘形容;(4)陈列,这里是表现;(5)跟着;

锅,文中喻粗俗乐器,今义喻小人) 5.(1)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

(2)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3)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

6.D 7.“栉比如鳞”写游人之多,“檀板丘积”写欢歌之盛,“樽晕云泻”写举酒相劝,沉醉山水之兴。这

三处描写都是比喻和夸张的结合。而“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的比喻,既写人数众多,更写人们的衣饰

华美,这是静景;“雷辊电霍”则运用夸张手法,从声响和速度两个方面动态展现了人来车往的热闹。比

喻和夸张结合,将炫目的色彩,鼎沸的人声,欢腾的场面尽情渲染,给人深刻印象。

37.弥子瑕有宠

1.(1)于:介词,介进主动者,译为“被”;(2)以: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3)为:连词,表目的关系,

译为“为了”;

间,译为“等到”;(10)于:介词,介进对象,不译;(11)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拿”。 2.(1)作动

词,判罪;(2)从小道,名词作状语;(3)假托(君命);(4)认为他有德行,意动用法;(5)减退,淡薄;

(6)得,获;(7)游说,进谏。 3.(1)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君命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剩

下的桃子。(2)因此,受到国君宠爱的,那么他的智谋合乎国君的心意就更加受到宠爱。 4.C 38.纪昌学射

L A[(1)向;(2)(4)(6)都是“用”;(3)(5)“以”后省略“之”,把/用它) 2.D((1)和(3)条件关

系;(2)因果关系;(5)修饰关系;(4)和(6)转折关系。) 3.(1)眨眼;(2)尖端;(3)显著的东西;(4)通

“悬”,悬挂;(5)渐渐;(6)穿过。 4.(1)就算是锥子尖抵到眼眶了,(他)也不会眨一眨(眼)。(2)飞卫

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学成了啊尸 5.为了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 39.乐羊与秦西巴

1.(1)介词,表处所,在;(2)介词,表原因,因为;(3)连词,表递进关系,还有;(4)副词,怎么会;

(5)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6)介词,表原因,因为。 2.C(表转折关系。余项表承接关系)

3.(1)送给;(2)(攻打)结束;

都吃了,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2)先前要惩罚他,现在召他回来当您孩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呀?

5.“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6.孟孙从秦西巴不忍心伤害一只幼鹿,看到他定有辅导孩子的仁爱

之心。 7.乐羊有功于魏却遭猜疑/秦西巴虽然得罪孟孙却反被重用/奸巧欺诈不如笨拙诚实,关键在

于要有仁爱之心。 40。商於子驾豕

1.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用、任用/介词,凭/动词,认为) 2.(1)责备;(2)错;(3)近于;

(4)治理,统治;(5)回头;(6)大概。 3.(1)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2)我

同情您才告诉您,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3)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

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4)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4.驾驭猪耕田

统治者不用贤人。 5.宁毋先生是个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但不去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不去向统治者 直言.事后还用“激愤”来掩饰自己理屈词穷的窘况,显然是一个固守教条又十分虚伪的人。 41.刘安世为谏官

1.C(连词,表目的。余项均为介词,用) 2.(1)询问,请教;(2)被授予宫职;(3)贬谪;(4)作借

口;(j)到„„去;(6)则:效法;像:以„„为榜样。 3.B[这里是褒义词,是有胆有识,直言敢谏的意

思; 小BC第③句不是假设关系的句子。第④句的“正”是“即使”,也表假设关系) 5.(1)向司马光请

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2)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

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 6.(1)表示对儿子做谏官的坚决支持。(2)表现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

神感召下,捐身报国,做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42.琉璃瓶

1.(1)介词,把;(2)介词,拿;(3)介词,替;(4)连词,于是就;(5)介词,和;(6)介词,因为;(7)介

词,用;(8)介词,用。 2.(1)用模子浇注器物;(2)给„„看;(3)办理;(4)勉强;(5)之上;(6)皇帝

到某处;(7)贴,固定;(8)渐渐地,慢慢地。 3.D[①名词,实情;②动词,填实,译为“滴人”;③独自;

④只有) 4.(1)你只能委屈地住在这种地方,莫非是因为受到贫穷的连累吧?(2)过了好久,金箔全

部附在了内壁上,一点缝隙都没有。(3)虽然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也就无所谓了。

5.(1)瓶口太窄小,无法使用托里的工具;(2)胆瓶又脆又薄,十分易碎。 6.皇宫里的工匠没有办法

为胆瓶托里。 7.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濒桐之。 8.作者对锡工技

艺的高度赞美/科学小品 43。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L(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于“的”;(4)结构助词,起提示与停顿作用;(5)兼词(于十之),往里面。于,往;之,代欹器;(6)形容词

尾广„·的样子。 2.(1)大概;(2)回头。 3.D((1)介词,到,(2)介词,对,向;(3)连词,表承接关

系,(4)连词,表转折关系) 4.(1)空着就会倾斜,灌人一半水就会端正,灌满水就会翻倒。(2)哪里有

装满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1 5.人决不可以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栽跟斗的。 44.赵人养猫

1.(1)a.介词,表对象,向;b.介词,表比较,比。(2)a,介词,同“于”,表对象;h语气助词,表反问 语气,吗。(3)a.发语词,不译;b.指示代词,那(只)。 2.(1)忧虑;(2)更有害。 3.(1)为什么不

把猫赶走呢?[盍:兼词,何不;诸:兼词,之乎)(2)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

上。[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那只猫呢?(结构助词,用在分句后,表示假设) 4.句子是: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意

思是:偷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打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皿和用物。 5.不一样。赵人赞成养猫,

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主张把猫赶走。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盍去诸”,要把猫赶走。

6.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不能患

得患失,因小失大。 45.宓子贱治宣父

L A(都是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2)代词,代吏书不善;(3)助词,的;(5)动词,到) 2.(1)推行,

实施;(2)尽力,尽快;(3)难看;(4)不贤,不才。 3.(1)如果不是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2)有利于直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4.D 5.领导者任用部下,应该充分信任,放手让

他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 46.农夫与行者

L BC[其中③④⑤⑥兼指代时间) 2.(1)兼词,何不;(2)词尾助词,„„的样子;(3)词尾助

词,„„地;(4)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3.(1)喘息;(2)„„的方法,怎样;(3)倒下;(4)慢慢地;

(5)同“何”,什么;(6)大概,恐怕。 4.D[应为修饰关系,“服而”译为“心悦诚服地”) 5。(1)甚矣,农

夫之惰也!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2)子之速耕者,殆难也。像你这样快速地耕种,大概是显得难了吧。

(3)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C两句问句写一句即可)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

松哪一个疲劳呢? 6.做事一定要亲身实践,不能眼高手低。[或“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

47.唐太宗论治天下

L诸:(1)代词,众,各位;(2)兼词,之于;(3)兼词,之于。者:(1)结构助词,用在动宾短语后,(做

到这些)功绩;

构助词,用在数词后,(这五)条。 2.BC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余项均为代词) 3.(1)使„„归/顷; (2)及,比得上;(3)明白;(4)妒忌;(5)之于;(6)并。 4.自古以来都是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

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爱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 5.B 6.C 48.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1.B[(1)是兼词;(2)是句末语气词;(3)用于副词词尾,„„地) 2.(1)诧异,感到诧异;(2)同

“稀”,少;(3)拉住马缰绳;(4)原为兵器名,此代指战争;(5)取代;(6)帮助;(7)特别;(8)[句译为:连

酒糟谷糠一类的食物都吃不饱,因而终于过早地去世了) 3.C[(1)死,去世;(2)终于;

(4)不{怨恨>) 4.D(兵,名词作动词,杀;义,也是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A、B、C三项,都是意动用

法;宗,以„„为宗主国;耻,以„„为耻;师,以„„为师) 5.(1)伯夷、把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尊养老

人,

禹的时代迅速地消失了,我将最终到哪里呢?[安,哪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3)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

该是怎样的呢?[“之”是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其”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 6.表明自己的看法和

孔子的不一样 7.(1)兄弟之间互相恭谦礼让,互相推辞君位。

阳山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 8.B[是说伯夷、叔齐商量归附西伯昌,和“淡泊名利,坚持操守”无 关)

49.邻人亡羊

1.乎 矣 焉 也 哉 2.(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2)结构助词,强调多,可译为“这么”; (3)代词.代杨子反常的表现;(4)结构助词,用于“夫子”和“有”的主谓之间。 3.(1)亲族,亲友;

(2)同”返”,回来;(3)何,怎么;(4)失去。 4.社会上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或答”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会事倍功半”,或“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不要被各种 表象所迷惑”之类的答案都对) 50.宰臣上炙

1.A 2.(1)呈上;(2)汝,你;(3)为什么;(4)两次;(5)同“捧”;(6)果真是这样。 3.(1)拿磨

石磨刀,锋利得像干将的宝剑一样。 (2)您堂下的侍从中莫非有忌恨我的人吧? 4.世界上的事情

是复杂的,要了解事情真相,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51.鲁国少儒士

1.AD 2.(1)语气助词,表疑问,呢;(2)介词,同“于”;(3)语气助词,表反问,呢;(4)语气助词, 表感叹。 3.(1)整个;(2)做决断;(3)固然,既然;(4)发布号令。 4.(1)君子怀有这种儒学的,未

必穿这种儒士服装。(2)鲁哀公马上召他来,并用国家大事询问他,无论怎样变化发问,他都应对自如。

5.用事实证明。 6.不能只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来判断他的学识、才能。 52.超然台记

L BC 2.(1)如果;(2)逃避;(3)满足;(4)争斗;(5)真心;(6)哪里。 3.肋(都是介词“因”。

A连词,用来;D连词,表修饰) 4。(1)类推开去,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2)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

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3)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是很大的悲哀么1

5.超然游于物外;旷达。 6.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推荐)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上编110~下编)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十四课]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

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高中步步高翻译80101

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doc》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