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一)

2020-03-01 22:00: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一)

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孩子进学校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甚至于价值观,都已经初步形成了。

有很多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根源于孩子在0-6岁的学前阶段没有得到较多的信号刺激和适时的训练,当他们进入学龄阶段后,各种能力都会出现问题。所谓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应该要有耐心,同时要想办法尽快播种,因为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真正“人”的形成很重要。

可如何呵护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使得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所有家长所面临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Highway学生课堂李喜伟教授,提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的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好像糖水一样。很多家长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错误的以为给予孩子的爱越多越好。

凡是皆有度,看得太紧反而容易走样。孩子虽由父母而来,但却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TA长大以后,所有的问题将由TA独自面对。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一生都陪伴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接受各种教育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让他拥有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家长们,过度的“爱心”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不但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还会自私自利,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我们需要让父母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当他们误入错误的方向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这样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好,以及自我的价值。

可是,总有家长以“不放心”等众多理由为借口,他们想一直陪着孩子,想到忘记了自然的规律,所以他们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总是无度的。就如同现在“抗生素”被滥用的情况,一生病就开始用抗生素以为是正确的,事实上也无错,“抗生素”可以杀死病毒。但他们都忘记了我们面对的都是生物体,“抗生素”用多了病毒也会产生抗体。而在孩子身上加注过多的爱就将使良药变为毒药,可以悔掉孩子的一生。

还有些家长更是极端,他们对于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可是对于他们的缺点确实如数家珍,他们给予孩子正规的训练,不袒护,不扶持,他们让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探索。但他们从不将眼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他们认为孩子改正了他们认为“缺点”,就将变为他们心中最完美的人。这样的结果只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设想在发展,更是让孩子没有了一点的个性。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二)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误区

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走出早恋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家庭教育原则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一).doc》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