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2020-03-02 11:02: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路径是: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起点能力

所谓起点能力,就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数学课程标准立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事实也是这样,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学习的准备状态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尚未涉及的数学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甚至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顺着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 (2)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已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 (3)哪些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兴奋,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三)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六性:一是挑战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思考性。问题虽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有一定距离,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四是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五是现实性。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六是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2、讲究实效。教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用可以吗?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数学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三是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四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注重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表明,评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1、对“双基”的评价注重理解和应用。无论在作业练习的设计、测试卷的编拟或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例如,对数与代数的评价,不是单纯地考察对知识的记忆,不能过分地强调运算技巧,应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及运算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对于统计学习的评价,重点放在考查学生能否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应用统计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统计观念。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数学化的过程,增强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必须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评价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为主。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赞赏,赞赏每一位学生见解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好学,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当学生碰到挫折或失败时,教师应尽量肯定其成功和合理的成份,绝不能冷落、训斥,更不能辱骂、嘲笑学生。总之,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过程。

(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加强能力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新教材的一突出特点,这也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教师在集体备课和听课时应加强这方面的研讨,认真研究每一部分知识之间蕴涵的思想方法,并在教学过程适时地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比长短”、“比高矮”的内容。不少教师认为这部分知识太简单,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学会了,一年级再学习没有必要。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集体备课及时对教材进行研讨对这部分知识教训进行定位:如果学生只能比出谁长谁短、谁高谁矮,那只是学会了对某一结果的判断,层次太浅。我们的教学关键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判断这一结果的标准,学会比较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认真仔细的思考:本部分知识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找准切入点,精心设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策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