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人的成年——读后感

2020-03-02 20:06: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萨摩亚人的成年》书评

《萨摩亚人的成年》书评

20世纪三十年代,玛格丽特·米德因为《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一书而享誉全球。此书被称为“心理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被译为数十种语言,被尊为人类学的经典读本,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米德也一度被称为“世界祖母”。它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当时西方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人性的塑造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米德在书中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明确的答复:是后天文化一手打造了复杂的人性(即文化决定论)。

米德在书的导论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她这次田野调查的研究主题——“使我们青少年骚动不宁的青春期危机究竟归结于青春期本身的特性,还是归咎于我们西方的文明?在不同的条件下,青春期的到来是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她希望通过对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美属波利尼西亚的萨摩亚人的研究来解答这个问题。

米德于1925年到1926年利用九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萨摩亚人的生活之中,全面的探访萨摩亚人从童年到老年各个阶段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出于研究主题的需要对于萨摩亚的年轻姑娘们青春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的描写,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萨摩亚的青年人不存在如同美国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平缓的。由此米德自信的提出:美国的青年人问题是由于西方文明造成的,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手段进行解决。

由于米德调查实践的切身性和调查结论肯定性,其书一出版就掀起了学术上的轩然大波。当时欧美学术界正对于人性的塑造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米德的调查结论毫无疑问是人性是由后天决定的强有力的证据。米德和她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成了文化决定论的代表。

但是人性到底是有先天还是后天决定的呢?这始终是个问题。文化决定论虽然暂时占了上风,但不能因为米德的一本书就能得出定论。后来到7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兴起,文化决定论又开始不断受到生物学家的质疑或否定。

其实米德的书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注意。

首先是写作文风。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说其调查内容描写细腻可人,十分的引人入胜。但我觉得问题恰恰就在这个地方,我也觉得书中的景色和内容描写十分的好,近乎文学作品,但作为科学调查的报告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书中有个萨摩亚人生活的描写近乎完美,仿佛萨摩亚人生活就是天堂,其青春期性行为等近乎理想,于一般的常识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知道在其他的例如未完全解放之前的大小凉山地区,同是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人们解决冲突的方法决不是赔罪赔偿就可以的;青年人不可能到处乱跑,辗转于各个亲戚家并都能受到很好的待遇,因为青年人所能创造的劳动很难和他消耗的成正比;和泸沽湖边的走婚制度相比青年人虽然可能对于贞洁等不过分关注但也决不可能如米德描述的那样毫无限制的近乎滥交。米德书中凡此种种很难使人信服。

其次,学问都有个宗主,看出处很重要。米德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正是应她的老师博厄斯的要求。博厄斯是从德国流亡到美国的犹太裔人类学家,对法西斯的反犹主义深恶痛绝。他的代表作是《原始人的心智》,其思想精粹是:通过理解“他者”来审视自我,其思想内核是对种族主义的极端厌恶。我们可以看出米德正是通过研究萨摩亚青年的生活方式(他者)来反观西方文明下青年的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她继承她的老师博厄斯的观点,决不会认为种族的差异(人先天的 - 1 -

差异)能够决定人性,完全承继她老师后天决定论的学说,《萨》一书也正好反映了这样的学说。所以我们就不得不怀疑米德研究的客观性。她是否是本着毫无偏见的态度来从事萨摩亚人的研究的就值得推敲,纵然她本人拥有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也难免不知不觉受到从博厄斯那里学习到的后天决定论的影响。

再次,米德用十两章的篇幅来描写萨摩亚人的生活,又用两章来讨论青年青春期教育问题。对萨生活的描述过于完美上已说过,在后面两章米德所运用的言辞大大超出了一个客观的科学工作者应该说的,过分的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像夸大萨摩亚青年的成长,把他们说成是“很容易的事”,说萨摩亚决没有文化冲突和精神病患者等等,同时也夸大西方社会中青年的问题,说西方文明的“形形色色”“斑驳陆离”造就了青年“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都有失一个客观的学者应该的科学态度。

80年代澳洲人类学家弗里曼出版了《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一个人类学神话的形成与破灭》一书,针对米德进行了严厉的批驳。说米德关于萨摩亚的美轮美奂的描写完全是一个谎言,米德从未与萨摩亚人同吃同住过,调查时间也只有5个多月而不是9个多月,米德只是采用访谈的方法来搜集资料而没有切身体会过他们的生活,很多资料都是道听途说的。这本书一出,立刻震惊了人类学学术界。正如做口述史一样,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口述决不可能与事实完全相同,口述者会加进自己的很多主观想法并且有很多东西他们甚至不愿说,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口述者说的东西会与我们已知道的确切事实完全不同,这就是口述史的缺点了。米德从未与萨摩亚人一起生活,从未长期深入萨摩亚社会进行调查,而只是通过不正规的访谈的形式来搜集资料,是很难接触到事实的真相的。无怪乎米德书中的描写是那样的近乎理想化了,其实它就是米德访谈的那些人的理想状态,而不是萨摩亚人生活的事实。

弗里曼指出萨摩亚的青年决不存在婚前乱交的情况,并且十分重视贞洁;萨摩亚同样存在父母对青年人的严厉约束,根本不存在随意离家出走的情况;萨摩亚的青年人同样面临大大小小的青春期问题,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同样比比皆是;萨摩亚人解决冲突同样激烈残忍,有时甚至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等等。由此,有关萨摩亚人的情况真相大白。

这样涉及到三个问题:

首先,学术造假的问题。米德是造假么?诚然学术界不乏造假问题,但我相信像米德这样的人类学家不会故意去造假,只是当时研究方法上出了问题。其一,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要求十分严格,要获得可靠的一手资料更是难上加难。米德当时作为初出茅庐的人类学研究者,无法深入调查情有可原。其二,米德是走进了先入为主的研究误区。不管是人类学研究或者其他所有研究,先入为主都是要不得的。我们现在很多学者包括学生写东西都是先认准论点然后找各种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看起来材料充足,实际上论据单一,过于主观臆想,结论很难站得住脚。学术研究中的归纳和演绎都严格禁止先入为主的研究方法,但我们发现无论大家小家其书其文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问题。拿宏观史学研究来说,一旦抱定是疑古、批古还是崇古就很容易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产生偏见。崇古的钱穆先生和批古的五四学者就是明显的例子。一个抱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柔情与敬意一生为古文化“招魂”,一个视传统为现代化的第一敌人,非要“清洗干净”。

其次,是不是弗里曼推翻了米德的论述就说明先天决定论战胜了后天决定论呢?不然,先天与后天决定论不是萨摩亚一个地区的研究就能证明的,至今这也

是个说不清的悬案。依我个人观点,先说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必经的阶段,生理心理的急遽变化是先天就决定了的,但到底变化怎么样不是先天能够预料的。我们中间不乏青春期叛逆至极者,也不乏自然过渡者,虽然先天决定了必经的青春期问题,但问题的大小及解决状况则更多的有赖于家庭社会文化的影响。说到人性的先天后天问题,我认为一些先天的因素例如基因等会决定一部分犯罪倾向严重等的问题,但相对于广大的人群来说先天的决定是十分有限的,后天的影响,文化的涵化可能要更具有决定性。非洲黑人在美国长大,行事作风思维方式同周围白人没有什么区别便是明证。俗话说“潜移默化”,文化的影响是看不到的,王侯将相本无种,谁也不会说是天生就有农民的基因或是学者的基因,无非是后天教育等所影响的罢了。

再次,研究方向问题。米德的研究即使是可靠的也不能够就完全证明后天文化决定论的正确性,像弗里曼的说法不能完全证明先天决定论一样。同样一个萨摩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米德和弗里曼的结论完全相反证明了没有任何研究能够是一劳永逸、一锤定音的。学术科学的研究就是在不断的争论过程中走向前进的,非要求一个结论不是最终目的。

当然米德书中有一点我深表赞同,米德说到美国青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青春期问题,认为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的文化种类愈多,个人的思想冲突愈多。资讯的发达,文化的多样性,现在我们的青年人面临的社会状况之复杂比之于原始社会,比之于古代社会绝对有增加,所以青年人所面临的冲突与矛盾也许会更多。这一点是我深有体会的,选择越多,越难做出最终的选择。

对于人性到底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决定,我们有待于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探索,孰对孰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探讨之中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不断的深化了。

参考文献:

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 德里克·弗里曼 《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商务印书馆2008年

马特·里德利《先天,后天》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神秘的基因》京华出版社2010年1月

西南民族大学

读《萨摩亚人的成年》

萨摩亚人的成年读书笔记

萨摩亚人的成年读书笔记

萨摩亚人的读后感

读《萨摩亚人的成年》与《菊与刀》

B人类学萨摩亚人的成年 读书恺恺议记录

简析《萨摩亚人的成年》,3000字小论文原创版

貌似成年

导游词成年版本

成年生日说说

《萨摩亚人的成年——读后感.doc》
萨摩亚人的成年——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