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 音乐下载利大于弊

2020-03-03 17:34: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韩秀)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想听歌了怎么办?对于很多人来说,出门买碟的年代早就已经过去了。他们只要上网点几下鼠标,一分钱不用花,音乐立刻就躺在硬盘或者手机里了。

不过,这个免费音乐的黄金时代恐怕就要过去了。近日业内有消息称,今年底或明年初,包括华纳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联合国内的酷狗、酷我、百度、QQ音乐等多个音乐服务网站,尝试采取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度。

当然,按照这些音乐巨头的说法,这钱不会白花。用户在获得原有基础的免费试听服务的同时,能够通过付费方式获得接近CD水平的音乐或MV,并获得其他付费权利。

10月,曾以提供免费正版音乐下载为宣传口号的谷歌音乐搜索彻底关闭,并结束了与巨鲸音乐网的合作。不过,国际唱片商终结音乐下载“免费午餐”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歇。目前华纳、环球、sony三大国际唱片公司在与国内各大音乐网站商量推出下载收费制度。尽管业界消息满天飞,但面对媒体,唱片业大佬的音乐收费具体操作细节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环球唱片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作出了回应。

尽管收费包月细节未定,但终端服务上已经开始为此进行准备。QQ音乐、百度等均在大力整合旗下音乐产品,目的正是打造全面的数字化正版音乐平台。QQ音乐市场高层透露,各音乐平台和15家大的唱片公司共同讨论的模式暂定为包月收费,但会有等级划分,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不同收费标准,等级不同权限不同。比如,用户一个月付7元钱可以授权下载7首歌曲,一个月达到20元时,用户可随意下载音乐,音乐品质能达到CD水平。如此收费模式,网友能否接受?乐评人唐若甫表示,可以接受,但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具体的下载收费模式还需探讨。

唐若甫:唱片免费下载,音乐家他的收入,比如作曲、作词、演出这些钱从哪里来?古典音乐和流行乐还不一样,一般一首歌最长五分钟,但是古典音乐有时候一部作品可以长达一个小时,所以它们的收费标准和流行音乐肯定也不一样。

收费包月制度的推出有望推进音乐正版付费消费制度的实施,但如何防范唱片巨头对终端的垄断也成为新的课题。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教授认为,推行收费制度,需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发布细则,避免二度蚕食中国唱片行业。

张平:互联网的精神还是开放和共享,众多草根自愿要放弃自己的经济权利,所以如果唱片业构成垄断市场,那么自有其他法律法规对其监控。

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7亿潜在付费音乐消费人群,如按30%月活跃度、每人每月贡献10元计算,加之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未来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至少将达到数百亿元。然而,在付费市场前景如此可观的同时,盗版免费市场却同样凶猛。此前酷我音乐一度尝试收费,但用户付费率甚至低于千分之几,不但收效不大,反而在正版收费市场碰的头破血流。收费包月下载模式这次能否行之有效?

张平:不要按照一首或者是一次点击来付费,确实不可控,可以包月,就像有线电视的使用一样。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费用不应该是暴力的,违背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并不看好。其实,音乐下载收费不难,难的是怎么让消费者的钱花的物有所值,花的心甘情愿。让消费者掏钱出来不是不可以,但这还要指望音乐提供者们带来配得上价格的作品质量。

免费音乐或将终结:有消息称今年底或明年初,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联合各大网站尝试采取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度,免费音乐下载或将取消。付费的音乐你会下载吗?

近几天,“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这一新闻,其中也简单涉及到“音乐收费是否该由网友买单?”的问题。

与小柯的“被收费者应该是音乐互联网站”的观点不同,“内地唱片工业的顶尖操盘手”宋柯和音乐人王江都就“音乐下载”收费的相关问题做了探讨。

核心问题一:

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用户一个月付7元钱可以授权下载7首歌曲,一个月付费20元时,用户可随意下载音乐,音乐品质能达到CD水平。如此收费模式,是否合理,网友能否接受?宋柯表示,这就是吃一顿饭的钱,不是很过分。而王江也坦言,这个可以接受,还是很便宜的。“不过具体收多少才合理,还是要好好讨论。”

核心问题二:

是否该由网友买单

现阶段音乐服务网站主要是靠流量、点击率、下载量来吸引广告投入。让网友来为“音乐下载收费”买单是否合理?对此王江颇有些不忿,“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音乐人,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音乐被免费使用,而你一点回报也没有,今后你还会有花大力气投入音乐创作吗?”

宋柯也补充说,“在网上买任何东西都要花钱,就只有音乐是免费的,这太不合理了,对音乐人也很不公平。”

而对于“音乐收费模式”是音乐网站又一次变相牟利一说,宋柯也驳斥说,哪个企业不想去赚钱,音乐行业更要赚钱。“但网友下载付钱不付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这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关心的是版权问题,是网站用了我们的音乐版权是否给版权费。而网站愿意免费下载给网友听没问题,只要网站交版权费就可以了。”

不过谈到音乐网站的广告收益,宋柯感慨道:“现在互联网广告不能赚钱,广告收入已不能支持音乐网站免费下载的运营,\"音乐下载收费\"已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另外,宋柯强调,歌手跟音乐是有区别的,歌手只是歌曲的演唱者,歌手背后还有词曲作者、专辑制作策划等一大批的创作人员,歌手赚钱,并不是背后的音乐人赚钱,个人和团队的概念一定要区分清楚。

核心问题三:

谁为“音乐下载收费”护航

“收费后应拼服务,这是重点!”王江分析说,这就像网上会员制看电影一样,免费的电影画面质量肯定很差,“如果收费的音乐也能够保证其质量,那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自动走向收费下载一边的。”

“音乐下载收费”步入正常轨道后,就能保障音乐人的利益吗?宋柯告诉记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服务网站会隐瞒音乐下载收上来的费用。“既然获得利益,不交钱给唱片行业,这是法律问题!”同时,王江也说,偷税漏税也值得警醒,“这就不是我们音乐人能控制的了,是要依靠法律来解决的。”

核心问题四:

收费后,怎么分配

在“音乐下载收费”模式顺利运作的情况下,收上来的费用,音乐服务网站跟版权方会怎么分配?王江告诉记者,依据国际惯例,很有可能会对半分。“在扣除15%的运营成本后,剩下的85%网站方面会跟版权方五五分账。假如歌曲好的话,下载的人数多,分配是会偏向音乐人那边的。”

不过宋柯坦言,现阶段主要讨论的还是怎样收费更合理,“具体怎么分配则是下一步的事情,这由市场来调节!好听的歌,下载量大,分配就会高;不好听的歌,分配就会下降。”

近日,坊间盛传音乐下载的“免费午餐”要终结了!此消息一出,各方声音迭起:业内人士多数拍手叫好;网友们却表示很神伤,心疼荷包又忧心买到“次货”;有媒体甚至以《快去下歌吧,再不下歌就该收费了》为题大肆渲染。

真要突然间完全取消免费音乐下载,在现阶段是否行之有效?到底是否收费或者怎样收费,目前尚不可知,但探究付费模式未来的图景,在操作层面上似乎仍有不少问题。

最近,有报道称,为了打造全面的数字化正版音乐平台,包括环球、索尼、华纳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联合国内的酷狗、酷我、百度、QQ音乐等网站,试水采取付费下载,付费用户可以获得媲美CD水平的高品质音乐。音乐平台会陆续关闭免费下载功能,变为有偿服务。

这消息一经披露,就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有媒体甚至以《快去下歌吧,再不下歌就该收费了》为题大肆渲染。音乐付费下载的相关规定和条例未定,那边关于定价细节,业内又传出了多个版本:包月20元、1元1首……让人着实眼花缭乱。

其实,付费下载模式在国内有迹可循,QQ音乐平台就有绿钻制度;类似的还有酷狗,用户可以免费试用三个月,歌曲存在缓存中,付费用户能下载高品质的“无损”音乐。只是,真要突然间完全取消免费音乐下载,在现阶段是否行之有效?本版专题,搜罗业内人士和网友的诸多看法,和您一起一探究竟。

支持

有钱才有好音乐不断涌现

早在2004年,国内就掀起了“音乐版权维权风暴”;2011年,高晓松(微博)、张亚东(微博)和小柯等音乐人起草了《致音乐界同仁书》,痛批互联网盗版。现在,对于音乐下载付费的举措,多数业内人士举手欢迎。从业内人士的态度分析原因,无非有下面几点。音乐人说:有经济效益是对歌手创作的鼓励

重庆本土音乐人李波认为,从长远来看,一方面版权可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还能激起音乐人的创作激情。比如本土音乐人,他们现在的收入主要分为专辑销售、商业演出和邀歌创作,但就算专辑在几大音乐平台有不错的下载量,可对于音乐人而言,这部分利益完全得不到。

他说,如果实行付费下载音乐,对于能通过网络平台让单曲一夜蹿红的音乐人,就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正在忙于排演《鸟巢·吸引》的歌手左炜也表示,“从经济利益和版权保护来说都是好事,这对每一位创作者,尤其是新人而言,是极大的鼓励。”

网络版权代表说:音乐下载收费有希望收回成本

虾米音乐网CEO王皓表示,只要有5%的用户愿意付费,不管包月,还是单曲下载,在线音乐就有希望收回成本。QQ音乐负责人也表明立场,表态称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正版,“将全力支持并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内容提供者、音乐经营商等努力探寻一条更加良性的音乐发展模式。”

唱片公司说:有付费才有资金回流,才有好音乐

太合麦田老总詹华表示,这项举措代表了唱片公司的希望,对行业也是一大突破,“内

地流行音乐的版权保护一直很薄弱,版权方包括唱片公司一直缺乏保障,一旦音乐收费下载模式建立起来,就有资金回流,钱来了,才能生产出更好的音乐。”

反对

明摆着抢钱 凭啥网友买单

但是,针对音乐下载将要收费的消息和业内人士表示欢迎的态度,除少数铁杆歌迷,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不满,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持反对意见。

调查显示,90%以上的用户认为目前国内音乐下载付费的方式不合理也不可行。网友说:交了网费为啥还要给钱

网友们大多言辞凿凿,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网友说,这也太抢钱了,我已经交了网费,凭什么听首歌还得给钱?也有网友表示,这得从根本上改变听歌习惯,太麻烦了,“一块钱一首歌倒是便宜,可我就是懒得充值,现在打开歌曲列表,一点就下载,省事了!”音乐人小柯说:不应是网友买单

音乐人小柯说,他很担心收益的分配问题,互联网音乐之前靠盗版吸引流量,收取广告盈利,现在随大势转向从音乐本身获利,这是“二次吸金”,还能“洗清原罪”。

小柯认为,被收费的对象,应该是音乐互联网站,不该是网友,“互联网的精神是分享,网站靠分享他人音乐左手引来网友、右手引来广告客户,被收费者应该是音乐互联网站。”知识产权专家说:违背市场规律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教授认为,互联网的精神应是开放和共享的,众多草根自愿放弃自己的经济权利,如果唱片业构成垄断市场,自有其他法律法规对其监控。在他看来,这种收费不应该是暴利的,违背了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

延伸阅读

海外付费下载早已有

在海外,付费下载早就是成熟的消费模式了。根据尼尔森报告的数据,去年,美国音乐市场总销售额突破16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这其中,数字音乐的销售额贡献了12.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亿美元,而实体音乐收入仅为2.28亿美元,相比上一年还下降了5%,今年上半年,数字音乐的专辑与单曲销量继续增长,前景十分乐观。

海外音乐人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作品被完全免费共享,点击排名靠前的歌手还不愁盈利问题,众所周知,LADYGAGA正是用数字音乐成就了音乐传奇。

模式1:iTunes音乐商店下载模式

最成功的是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店,用户可以在数字音乐超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免费试听一小段,若要下载,按次收费,价格不等。针对网友嫌付费麻烦,iTunes还和信用卡捆绑,支付简便。iTunes现在控制着超过四分之三的数字音乐市场,在62个国家遍地生根,甚至可以说,它是美国音乐产业的总开关。

模式2:Spotify包月付费模式

这家公司采用移动互联包月付费的模式,用户能听自己想听的歌曲,进行具体搜索,免费版会时不时插播广告,付费版的歌曲则质量上佳,还能在智能手机以及不联网的情况下收听音乐,它拥有1800万首歌曲、7亿个播放列表,并接入Facebook平台,从欧洲火到美国,今年8月付费用户突破400万人。

模式3:潘多拉网络电台模式

美国的潘多拉网络电台(Pandora)靠广告模式支撑,融入社交元素。用户可以免费在线听歌,但是对听哪一首具体的歌曲没有选择权。当用户换台或者点击喜欢的某首歌时,潘多拉的系统将推送广告,而且推送的广告与用户年龄、性别等相关性很强

辩论赛考勤制度利大于弊

网络利大于弊辩论赛

辩论赛推迟退休利大于弊

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辩论赛某

辩论赛大学私营化利大于弊

辩论赛大学生兼职的利大于弊

辩论赛大学生兼职的利大于弊

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辩论赛概要

“追星利大于弊/追星弊大于利”澉中学生辩论赛

辩论赛举国体制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辩论赛 音乐下载利大于弊.doc》
辩论赛 音乐下载利大于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