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民俗

2020-03-02 07:58: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月三,鬼玩灯

前日读书,见沪上谚语云:“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见得多了,后来又知道:“三月三,杨柳青。”但是书读得越多,却越使我产生了一股难以释怀的疑问。

因为,我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异乡人赋予了三月三这么多的诗情和画意。反正,在我的老家,我们从小就听大人们告诫说:“三月三,鬼玩灯”。天一黑了,便早早地关门闭户,上床睡觉,躲在被窝,防鬼来扰,那就是我们早期人生对于三月三的最完整的记忆了。所以,任何关于三月三这一日的风情和附会,我多年来一直弄不太懂。

很小的时候,也曾有一段时间特别盼望着这一天。是因为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杨柳也青了?似乎这些都在其次。倒是臃肿的冬衣终于可以解除了武装,束缚了整整一个冬的心胸终于可以得到瞬时的解脱;满山满野的嫩油菜一茬一茬地抽薹长叶,蒜苗开始起身了,春韭也可以收割了,过于紧贴的肚皮终于可以撑开了一些,这些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哩!

这一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母亲就早早地告诉我:“三月三,我包菜馍馍给你吃!”每到这一天,母亲总是要起得很早,天不亮就去菜园子挖了菜,装了满满一竹篮,再提到门前的清水河里洗了,洒一路清水就提回了家。母亲来去都很匆匆,她要赶着去队里上工。因为如果去得晚了,生产队上工的哨子一吹响,一天的工分就要被扣去一大半了,母亲实在是舍不得。那时专管计分的四麻爷太古板,整天扛着一把大板锄,村子里四下走,专门找那晚工的人。待到傍晚,乌鸦都归巢的时候,母亲才能开始做她的油菜馍。没有太多的油水,完全没有佐料,可是我们吃起来,却是最至高无上的美味儿!若是遇到丰收的年成,母亲也会慷慨地给我们煮上两枚鸡蛋。嗅一嗅灰白而坚实的硬蛋壳,怒放的心花会让一颗小小的肉心突突地乱窜。毕竟,家里的二两食盐又让俺给预支了。

入夜以后的老槐树根下,父亲一直不让我到那里去。那一棵老槐树很有一些年月了,健壮的四肢高高大大的,粗劣的树身沟壑纵横,青春的枝叶撑开来,恰似一柄蓬勃伸展的绿伞。树根下,尽是一些经年的老苍苔。一阵雨水过后,青苔也开花,也长叶,细细碎碎的小花里,羞羞地掖藏着更为细小的嫩蕊呢!父亲说,三月三的夜里,野鬼们就在那里开始他们的狂欢了,既有醉意的舞蹈,也有莫言的生嚎……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我实在是见过一回……有一年,门前的清水河暴发了整整一个月的春汛,河堤被毁了,田堰被冲了,冬小麦的嫩苗也在黄浊的冻水中一日一日地萎缩了,母亲的一双红眼圈就开始异常地肿胀起来。那夜,就在那棵老槐树下,果然有一闪一跳的两个黑影,抱着老槐树的上上下下腾挪闪移,呜呜咽咽地,抓抓挠挠地,哭丧一般。我只是远远地躲在花格子木窗下偷偷地瞧,那哀哀啼啼的吵闹一直延续到了天明。第二日天亮,斗胆去瞧时,树还是那棵树,地还是那块地,但是啥也没有了,似乎只有两片野猫的爪印!唯一可喜的是,一月之余的阴雨天气却是从此放晴了。

那个时候,父亲的性格有些像我现在一样的内向而且腼腆。当我一再向他追问那晚老槐树下的魅影时,父亲总是支支吾吾地搪塞其它。后来,我长大了,当我的厚嘴唇上也着生了青苔一般的浅须时,我才明白,那晚的所见既不是鬼打架,也不是鬼玩灯,而是……猫叫春!

观音豆腐

大别山腹地,每到炎热的夏天,树林里就能闻到一种别样的清香,还透着淡淡的药味,那是一种不过手指般粗细的树枝上长出的宽厚而稠密的叶子散发出的味道。这种树叶汁可制作成

山里人都爱吃的一种绿色豆腐,其实,山里人也都会做这种豆腐,想吃么,我带你到山林里去吧。点缀林野的这种树干弱枝细,只是叶子肥厚宽大而多汁。你最好不要折断树枝,只将叶子采摘下来即可,用山泉水将鲜叶洗干净,在盆里加点泉水和着树叶反复搓揉得稀碎,再轻轻把揉碎的叶子反复地捏挤出汁水来,剔去没了汁水的叶渣,用一条干净的毛巾将叶的汁水一遍遍过滤好,清净叶渣,这就完成第二道工序。第三道工序是,烧一些干柴草,用一小把柴草灰化成水,通过毛巾过滤出灰渣,再反复将已点上草灰水的叶汁搅拌均匀,将洗净的毛巾盖住盆口不动,约二十分钟时间,绿色的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像划豆腐那样横竖切开块,即可食用了,这原汁的味儿鲜嫩可口,如果再放上少许的白糖,就成极品了,吃起来清凉细腻,像鱼冻子或骨冻子似的,解渴解饿,既降温解暑,又细滑富有营养,如茶如奶又似饭,过去,这是穷人的粮食啊!

据传很久以前,山里穷人吃不上饭,还要在深山林里不停地干活,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便点化一种不起眼的小植物(大树是不让穷人动的),让它长出宽厚而肥壮多汁的叶子,既不起眼又方便采摘,制作起来也很简便,就着山泉水、草木灰,只需一个盆钵即可,吃起来又管渴又管饿,人们为了感谢观音菩萨,便叫它观音豆腐,这种树便叫观音树。

山里树木繁多,唯此树叶方能制成豆腐。年少时,家里粮食总是不够吃,母亲就到山林里,采叶制成观音豆腐,既当茶水又当饭菜,还真能抵上不少的粮食呢,我在好几个夏天,都多次制作过这种豆腐,让劳动回家的母亲来吃,来夸我的能干。渐渐地我便对观音豆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现在物以稀为贵,知道观音豆腐的人已经不多,吃过的那就更少。富贵得吃腻了山珍海味,却吃不到观音豆腐了。

又一个夏天到了,我便想招呼一群人到深山去,我亲自再做出些久违的观音豆腐,让他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吃出一种好心情来,吃出一种别样的心境来。

虽不是在春天,依旧斜风细雨不须归。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蔡店社区服务中心,戏台上正上演着“锦绣戏曲演唱团”带来的花篮戏《父子换官》,男女两个演员一唱一和,煞是有趣。

花篮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最初的时候,演员的行头用一个篮子便可以装起,故命名“花篮戏”。为地方群众所喜闻乐见。花篮戏里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是豫南的地方戏,用当地方言演唱,风行于鄂豫皖三地,主要取材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或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风格欢快轻松,剧末还会添加一小段“杂出”,类似于小品,以幽默风趣的方式逗乐群众,娱人娱己,其乐无穷。

“我们在商城县福山乡演出的时候,群众们中午都不走,在那里等着我们唱。”商城花篮戏演员陈天明说道。据他描述,现在,花篮戏的传承方式仍是口口相传。因其唱腔是以当地民歌为基础发展而来,故朗朗上口。随时可以哼唱几句。“唱戏唱戏”,老百姓之间的生活趣事,家长里短,莫不可以用唱来表达。以客为观,以民为本,这样的艺术形式来源于群众,又还原于群众,所以更容易与群众互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这些传统的好东西,就在信阳商城群众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源远流长下去。

豫南第一浮屠——崇福塔

来源:商城传媒论坛 作者:俗人 点击数:

257 更新时间:2011-8-25 18:13:06 【字体:小 大】

被誉为豫南第一浮屠的崇福塔,我这里人喜欢称呼北塔或者白塔。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昔日烟火鼎盛的寺院早已变为书声朗朗的一中校园,而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崇福塔,却依旧岿然耸立。

悠悠古塔如一本厚厚的书,载满沉甸甸的沧桑,也牵着我们不尽的思念和乡愁,它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回到它的身旁。

崇福塔是一座七级仿楼阁式砖塔,塔体呈等边六方形,通高约22.3米,由须弥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红色花岗岩垒砌的须弥座,下枭刻着圭脚和宝相覆莲;束腰处各面雕着折枝牡丹等花卉;上枭雕刻着宝相仰莲和各具神态,呼之欲出的瑞兽、龙、天马、鱼、松、竹、梅、鹿。塔身全用青砖平卧错缝砌筑,由下至上诸层高度均匀递减收敛,呈现出挺拔秀丽的轮廓。以腰檐界分七层。各层檐下砌砖雕斗拱承托塔檐;每层檐角安置雕龙铁挑,悬挂风铃;六角攒尖的塔顶上有一个宝葫芦状的铁刹。

徘徊古塔脚下。抚摸着塔座基石,抚摸着已难辨认的雕花,不由想:是谁建的这座七级浮屠的高塔?建塔是为了礼佛?镇邪?备战?还是纪念什么特别事情?

明嘉靖《商城县志》载:“崇福寺旧名龙泉寺,久废,寺基并浮屠犹存。成化十六年(1480年)春,僧明铠修建,更名崇福寺。”后僧官常济等于“崇祯己已(1629年)孟科”,“督工增修崇福寺古塔”并于塔一层东外壁刻石以志。

崇福塔由于始建年代失考,它的始建原因及其经过,至今仍众说纷纭。清嘉庆《商城县志》就曾记载着崇福塔始建唐天授(武则天年号)年间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唐初,武则天曾在商城的龙泉潭畔美容祛斑,并许愿建寺筑塔相谢。称帝后,武曌想起当龙泉潭畔许下的愿言。就急忙下诏建泉寺筑塔,并限期完工。当寺塔再建三层即可封顶时,随着寺塔高度的上升,搭施工架的难度越来越大。一连几天,前搭后倒,施工被迫停止。这时,京城又传来武则天将按时为崇福塔开光的催工谍报。张榜招贤从当地老人口中寻到“取土围塔”的办法后。焦头烂额的县令连夜召集几千民工,日夜从四周取土,埋到了四层塔身,然后大家再在土堆上运砖砌塔,五层砌好后,大家又把土埋到五层砌六层。就这样,建一层埋一层,埋一层建一层。很快,这座七层砖塔如期完工。

仰望集建筑造型、装饰和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古塔,眼前仿佛浮现出千万衣衫褴褛的民工,在烈日下、在星夜里,袒胸露臂地挑土抬砖的建筑场面。这古塔每一块砖、每一块石无言述说着古代建筑匠师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让人油然而生地赞叹和景仰。看着历经四百年风灾、雨患、山洪、冰雹、地震和兵燹的侵袭,迄今仍如擎天巨柱,突兀凌空的古塔,你肯定会嘲讽今天那些用钢筋水泥构筑的豆腐渣工程。

悠悠崇福塔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一个传说是,人们纪念一直造福乡邻,保护商城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牺牲的小白龙,就在这里建起了“白塔”。还有一个更离奇的传说是,疯和尚道济为了阻止为富不仁的商贾抢占这块风水宝地,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用绳子从天上牵来的一座砖塔。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在商城一辈又一辈地相传,好奇的孩子们在这些故事地浸染中,懵懵懂懂地明白了感恩、明白了惩恶扬善的道理,同时也把商城淳朴的民风一代一代地默默传承。

2010年春,被岁月风霜削去飞檐、损坏了容颜的崇福塔被修缮一新,塔铃、飞檐被重新装上,塔身外墙也被涂上了白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塔”。塔身正西,塔座上被封闭了30年的拱门,已经悄然打开,透过紧锁的铁栅栏向内张望,整整齐齐的砖阶通向塔心,沿着微弱的光线,隐约看见塔内砖阶盘旋而上。深邃的塔心,叠叠的青砖,让人感觉近在咫尺的崇福塔,有着深不可测的厚重和沧桑。它如同一本经过精心包装的无字书,白色的塔身是洁白的扉页,那里面一块块青砖便是一页页历史。它默默地记录了哭泣的美人岗,也记录了伏尸遍野的灌河;它记录了插草为标的江西大迁移,也记录了风起云涌的红色起义;它记录了峡口抗日的血战,也记录了八月桂花唱遍了中国的足迹;它记录了轰轰烈烈的*,也记录着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它记录了往昔不堪回首的苦难,更记录下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如同它记录下今晚我曾来过,也会记录下今夜我又要启程。

信阳茶文化

信阳报考

信阳鸡公山

信阳讲话稿

信阳公交线路

民俗

民俗

民俗

信阳毛尖教案设计

信阳租房合同

《信阳民俗.doc》
信阳民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