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你学不会》读后感

2020-03-04 02:20: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华为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学华为的今天,不如学华为的过去,寻找华为成长的逻辑,寻找华为在成长路上坚守的一些东西。最近一周都在读《华为你学不会》,不是简单地为一种模式、一家公司折服,而是希望抽丝剥茧,从中国当下一家实力派公司的身影里,找到可以借鉴的价值。华为不是学不会,是华为的管理系统性和鲜明性是无法照搬复制的。

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这些问题是企业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会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哪怕想解决,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很难有实质性的变革。华为同样遇到过。关键是如何系统组织,战略着眼,领导视野,科学管理还有工作方法。就目前三局的制度而言,已经达到很高水准。如何才能高效准确运行这个系统,并不是按部就班就能达到的。

华为的红军、蓝军模式不一定适合任何公司的框架结构,但是我们是否能把每次的民主生活会开成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会议,不带有任何攻击和讥讽色彩,只有就事论事,帮助他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深入探讨。不仅要提高会议的深度,而且要拓展会议的广度,全员参与,各层次参与。

三局在组织方面与华为有共通之处,也有作为国企的特色。但华为执行的更加到位彻底,文化已深入在日常运行中。华为内部推出“全员导师制”和“全员持股制”,激励归属感,调动能动性;明确企业的使命,并将其植入全员日常管理和业务行为之中;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消除运作过程中的浪费;推进全员学习和跨地域的员工交流;通过民主生活会和红蓝军组织,推动员工的自我批判,将公司置于民主监督的透明氛围中。或多或少,三局人也有此类的举措,可是就在落地阶段,某些方面流于形式,检查监督体系的效果也只是捉襟见肘。

华为的定力也非一般企业所能企及,针尖战略。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踩不到别人的脚。针尖战略就是冲在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华为定位的管道战略,就目前来看也是有超前意识的,是一种获取资源和输出资源的途径和模式。联想到目前公司正在推行总承包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有前瞻性、系统性的管理模式,这也是适应未来建筑业市场的超前模式。但是革新的出现,总会遇到既有制度和环境的碰撞摩擦,直接展现一个公司的定力,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古书称为“削足适履”,华为宁愿削掉自己的“足”,也要穿上IBM等国际公司的“履”。华为的“三化管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也体现出华为对于自我提升的决心。

“简单”的理念还体现在规范化管理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华为通过军训使规则意识渗透到华为员工的血液里。一切都有规矩可循,公平、公正、公开。用结果说话,标准为据,效率为先。让人人都知道行为的界限,知道努力的方向。规范化就意味着避免了各式各样的不规范,是一种典型的化繁为简。甚至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华 为的做法也处处渗透着“简单”的理念,例如,用“前三名点名批评”方法有效解决了很多员工将办理私事、“煲电话粥”的话费也拿到公司报销的棘手问题,可以说是化繁为简的神来之笔。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趋势下,任正非认为“不创新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其实,这话几年来见证了不少公司的兴衰。三局目前保持着中国建筑业行业领跑的行业,但并不意味这我们能永葆第一,我们必须“永远争第一”。在多次参观外部单位现场会项目后,由衷感慨,其实我们比中天、陕建的领先水平并不一定多,而且在很多方面我们略显不足。这也是组织观摩的一个目的,居安思危,行者如履薄冰。

华为虽不像海底捞变态式的服务,但是“以客户为中心”从来没有丧失过对这种最基本的价值观的坚持,并将这种价值观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立足点。建立以客户满意为标准,为客户创造价值。华为的接待服务堪称世界一流,这也是一个公司的软实力。当你的服务无微不至的时候,客户的决定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向你倾斜。为客户创造价值,相当于将供应商与客户的利益捆绑到一起,客户能力的提升、客户需求响应、超出客户的期望这些思想可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这与建筑行业的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处。

端正效益观,企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润是企业效益的主要体现,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效益定位。华为也以利润为中心理念,实现效益的不断增长,但是不是无休止的扩大效益,危及客户利益,效益水平要合理化,不破坏行业价值。保持一定的利润可以使华为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尺度,可持续的发展,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这也内容也渗透在我们企业的管理中来。同时,从管理制度建设和服务要效益,反过来要求制度的完善和服务的高效。华为的科研投入在整个国内企业也是屈指可数的,如果发展到一定阶段,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固步自封,跟清政府的结果无疑。所以在外界感叹华为人的高收入的时候,这些是华为人的危机感的体现。至于其“三高”政策(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也是华为狼文化的体现。

最令我信服的是华为人的干部要折腾。华为人不搞论资排辈,凭资格任职。她建立的能上能下的晋升体系,激励内部人才向上或向下自由流动。1996年,华为26位办事处主任同时递交辞职报告,并重新竞聘上岗。在此次竞聘上岗中,华为30%的领导干部被调整下来。大部分公司没有这样的魄力。之所以大部分公司无法达到此种境界,说白了还是无法解决“管理者能上能下”的问题,华为的诀窍是对症下药,从意识层面进行指引,要求管理者敢于担当,转变观念,并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颁布的执行深度与否,很大程度与两个方面有关,是否产生歧义,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华为确实不折不扣的执行着所有的制度,并颁布了《华为公司基本法》,而且修正达到八次。

灰度管理。作为领导要有胆识、有自信,才能更宽容,在处理问题时才能举重若轻,机智从容。华为的灰度管理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任正非看来,世界上的事情本没有那么多的非此即彼、非白即黑,而大量的处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地带,即灰色。所以在管理上,最理想的方式并不是事无巨细都精确管理,而是提倡灰度管理,即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方式。“让精确管理极限地逼近灰度管理,同时让灰度管理构建精确管理的的缓冲区。”灰度管理的核心思想便是适度放松和宽容。华为坚信,适度的放松可以营造开放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激发出更多的能量;适当的妥协可以化解矛盾冲突,为企业带来和谐的发展环境。

授权与控制。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拥有着较多权限和资源的决策结构开始远离业务一线,而为了控制企业运营风险,企业一般不得不设置需要的流程控制点。但是,由于授权不足,造成内部的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并且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战机。所以华为应市采用新型分权管理模式,决策权根据授权规则授予一线团队,而后方仅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这与我们建筑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一个项目必须由各个部门来运行,从项目经理、到生产经理、责任工程师,可是实现权力的下放和层次管理。这样提高的管理的效率,也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是一种锻炼和认可。所以授权也必须达到适当授权、授权可控、带责授权、动态考量。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华为的故事很多,经验很多,学什么,怎么学,也是个考验智慧的问题。《华为你学不会》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光芒四射却遥不可及、只可仰望的榜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接地气的真实的典型。所谓“你学不会”,只是强调其独特性。而我们也其实工作中已经在使用某些方面的管理,只是没有系统的来总结,彻底去执行下去。而华为做到了。当然其中一些独特的思维,值得思考,值得结合本公司的具体实际来考量运用。所以开卷有益,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走得进去,你定能有所收益。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读后感——《海底捞你学不会》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华为你学不会》读后感.doc》
《华为你学不会》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