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1章教案

2020-03-03 06:08: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教案(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延安整风以后,全党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决定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与西方各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任 务,继续推进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4、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学时)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界定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2年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特点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亿万中国人民参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在1945年党的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一套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论; 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第五,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六,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就毛泽东的一生而言,他的成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成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完全不同的。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2学时)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

2、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中国面对机遇与挑战急需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3、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新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素材。

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兴衰成败,对我们形成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萌芽时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 从1975年邓小平复出实行全面整顿起,邓小平理论开始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质上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十二大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形成时期: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十二个理论观点,确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邓小平的理论创造,构建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成熟和体系化时期: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从九个方面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高度评价了邓小平为创立这个理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阐述了这个理论的重大意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且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丰富和发展时期: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1999年又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基本观点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论命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思想路线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

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学时)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其时代背景 (2)国内环境的变化是其实践基础 (3)党内环境的变化是其现实根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月中旬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对“三个代表”作了重要阐述,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他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载入宪法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2学时)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依据

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重要借鉴——当代世界实践和发展理念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提出: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强调: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和发展: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4、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怎样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4、怎样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怎样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8、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中特第二章教案

毛中特3章 教案

毛中特15章教案

毛中特5章 教案

毛中特第一章教案

毛中特12章 教案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1章教案.doc》
毛中特1章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