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0-03-02 15:14: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江苏省运河中学2009届高三政治复习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在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据此回答1-3题。

1、下面对按劳分配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所有的社会产品 B、按劳分配存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中

C、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尺度 D、按劳分配不承认劳动收入和差距的客观存在

2、目前.我国分配体制内“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公”现象同时并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采取了“扩中、保低、调高”的战略。其目的是

A、即鼓励先进,又鞭策落后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消除收人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D.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3、按劳分配不同于平均主义.因为后者

A、抹杀了个人之间劳动能力和劳动效果的客观差异性 B、主张只公平,不要效率 C、主张收入来源的单一化 D、落后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上世纪80年代,广东经济腾飞,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但各地面临一个迫切问题:科研技术人才紧缺,而且分布极不合理,10万人集中在广州,“星期六工程师”因势而生。最初,一些科研院所的少数科研人员,利用节假日时间为企业担当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适量的报酬。对他们获得的报酬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B、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C、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D、违背了当时的法律法规

5、我国现阶段,在收入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直接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B、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6、十七大报告指出7:“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①提高增值税率 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上个世纪初的一位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正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这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 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C、公平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 D、公平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8、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既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又倡导先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富” 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既是一对矛盾,又具有一致性 A、①②⑨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能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维护公

平的是

①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②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③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需扩大

11、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下列可以直接表明财政这一作用的有 ①国家投入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 ②国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④国家提高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关于财政收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B、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C、政府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不是财政收入,因为它是借来的钱 D、财政收入包含税、债、利、其他收入四种基本形式

2007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据此回答13一14题

13、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就是实施消极的财政政策 ②将削减国债规模 ③可有效削减财政赤字 ④有助于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⑤可有效控制投资规模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C、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纳税人违反税法要受到处罚。据此回答15一17题。

15、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这一论断说明

A、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C、税收是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 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16、税收的固定性是指.

A、征收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具有永远不变性。

B、法定的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间的数量比例,一不经国家行政机关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C、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D、必须按规定的比例纳税,不经执政党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7、税收具有强制性,具体说就是

A、每个公民必须限期纳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

B、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C、征税的对象、数额由法律规定,并强制性执行,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变更,否则将受法律

制裁

D、税收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而有自己的特征

18、下列有关纳税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纳税人只能是法人,不能是自然人 B、纳税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

C、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D、不论是企业还是法人,只有直接缴纳税款才是纳税人

19、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20、2007年4月2日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最后一天。截至4月1日;北京市已经有24.9万名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市民主动进行了申报。全国的最新数字尚未统计出来,据国税总局发布的数字,截至3月29日,全国自行纳税申报人达到137.5万人。这种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把依法纳税作为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②税收是国家无偿取得的收入 ③作为纳税人应将自觉将纳税看成是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④有偷税行为的人是不讲道德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选择题答题处:

1一 5 11一15 6一10 16—20

二、简析题

21、2006年,中央财政继续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支出总额增加300亿以上,年增长2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拟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96亿元。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财政投入。

(1)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属于国家财政的那个方面支出?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的?

22、在发达国家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我们这里,除享受阳光和空气外都要纳税。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004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1)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请说说为了国家的税收,我们应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34 -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模拟测试题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