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教案

2020-03-03 18:19: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1、春

主备教师:陈劲松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本课要学的内容是《春》,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

分析: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文的核心是讲述春天的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教学的重点是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定位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目标分析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就是要学会写景散文的写法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就是要感受文章中作者描绘春天,赞美春天的结构,并且把春天分为很多的图画,如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等。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就是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抒情散文的掌握不够好。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读散文,在读的时候感受到本文的神韵。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教学录音带,在断句和节奏的把握上,用录音带会效果更好。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

饱受着严冬寒冷的人们,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字佩弦, \"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问题一: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设计意图:解决文章生字词

问题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给下列字词注音或者解释?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â)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问题二:熟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第 1 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 2---7 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 8--10段):赞春 问题三:研析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此问题串,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 【析课文第一部分】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 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 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作者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2.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问题3.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总领全文

问题4.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

明确: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味和欣赏。 问题5.品味和欣赏呢?

明确: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 问题6.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

明确:(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 【析课文第二部分】

问题1.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问题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见面为例。) 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问题3.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一切”是总写,山、水、太阳是扣住“睡醒”,从大处落笔分写。 问题4.体会“刚”字的作用。

明确:“刚”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1)引导学生想象山“朗润”、水“涨”、太阳的脸“红”的情境。

明确: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这是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变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 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太阳 “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2)体会三个“起来了”的作用。 明确: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问题5.本段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到春日的可爱。 问题6.在绘春中作者描写了哪些画面呢?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着五幅图。

【析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这部分的语言,理解这一部分和前文的联系。 问题1.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存?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 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 量。

问题2.这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刚”照”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中的“刚”;“花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图”;“健壮”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问题3.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问题4.这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撞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 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问题5.体会“领着我们向前去”一句中“去”字的作用。

明确: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用“去”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 在盼望中到来,末尾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来”一 “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问题6.研讨这一部分和前面部分的关系。

明确: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 “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六:目标检测:

1.《春》的作者是 朱自清 ,字 佩弦 。 2.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蓑衣(suō)酝(yùn)酿(niàng)应和( hâ ) 黄yùn( 晕)抖sou( 擞 ) 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表现出冲破土层的状态及旺盛的生命力。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还表现出喧闹沸腾的景象。 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拟人手法写出鸟儿们对春天的喜爱。

七:课堂小结

1、讨论,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分析课文写作特点。

(1)缜密精巧的构思。(可联系全文的思路和各部分写景的层次作适当分析。) (1)情景交融。(可联系在各幅图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适当分析。) (2)准确生动的语言。(可启发学生从词语、叠词置句、比喻、拟人

11、《春》精品教案

11 春 教学设计 教案

春到梅花山教案11

11春晚会

11《春》练习题Ⅰ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春

11春教案1Microsoft Word 文档

11春体育组工作总结

11春教学总结

11春后勤工作总结

《11《春》教案.doc》
11《春》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