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2020-03-04 00:40: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六部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一、主要学者贡献

1、李培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被引频次29次)在深入分析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及构建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三大内容:一是完善“三方机制”;二是集体谈判;三是便宜的诉求成本。

2、高爱娣,《工会理论研究》,2006年第五期,《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被引频次29次)认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性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主张;工会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3、戴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被引频次26次)认为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利益关系, 劳资矛盾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回避的矛盾,并分别从企业、政府、工会的角度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4、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郑东亮,《中国劳动》,2007年第三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频次21次)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性、广泛影响、我国劳动关系现状特点、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我国劳动关系领域面临的若干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5、王贤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五期,《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被引频次20次)基于《工会法》的实施,认为当前《工会法》在实施中暴露除若干问题, 已对劳动关系的和谐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之从法律和现实两个层面上进行反思, 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乃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

6、王德明,《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被引频次17次)认为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 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二、重点文章介绍

(一)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1、文章出处:工会理论研究,2006年第五期,被引频次29次

2、作者介绍:高爱娣,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人运动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3、文章主要观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性质、内涵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合作性

 劳动关系运行机制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 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的自主性和市场化

(2)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主张

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指导思想

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

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主要任务

(3)工会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 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身份

 工会要以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 工会在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1、文章出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被引频次29次

2、作者介绍:李培志,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

3、文章主要观点:

(1)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

 偏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和谐劳动关系必然要求劳动者的生

命权和健康权、生存权、财产权、休息休假权、结社权得到保障

 保障用人单位的权利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 没有发展, 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生机活力,失去了

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

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劳动者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保障  失业率的高低不仅关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往往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3)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 完善“三方机制”:“三方机制”是指政府、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代表共同参与劳动关

系协调的制度

 集体谈判: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就职工合法权益事项

进行谈判, 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 便宜的诉求成本:我国现在实行先裁后审, 一裁两审 的单轨制劳动争议处理模式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初探

1、文章出处:中国劳动,2006年第九期,被引频次13次

2、作者介绍:姜颖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3、文章主要观点:

(1)“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估指标体系”:就是指可以用来对微观劳动关系和宏观劳动关系的和谐度进行准确评估的由一套系统化的指标及相应的量化标准组成的评估工具。

(2)设计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合理性原则

 倾斜性原则

 三方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民主性原则

(3)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劳动关系基于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微观劳动关系和宏观劳动关系。

 根据劳动关系涉及的各构成要素和内容,微观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估指标可由以下一级

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工会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宏观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层面以上的劳动关系,包括地方劳动关系、行业劳动关系以及国

家劳动关系。

(四)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1、文章出处: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被引频次17次

2、作者介绍:王德明,福建职工大学教务处副主任, 讲师

3、文章主要观点:

(1)和谐劳动关系应包含以下六个特征: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诚信观、稳定观、社会责任观、

(2)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实现“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 从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来看, 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合作、互惠互利、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

 从博弈学的角度看, 劳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劳资博弈, 简单地说就是劳动者与资本

所有者在权利利益上的合作与对抗, 可以分为“ 合作博弈” 和“ 非合作博弈”

 从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属性来看, 劳资之间有可能处于“ 合作博弈”

和“ 非合作博弈” 两种状态。

(3)劳资博弈

 当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处于“ 合作博弈” 状态的时候, 劳资双方平等合作、共谋发展、

共享成果、各取所需, 但获利更大的是资方。

 当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处于“ 非合作博弈” 状态的时候, 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都会遭受

巨大损失, 但损失更大的是资方。

三、趋势总结

总体说来,我国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今后要深入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必须从学理上搞清楚,包括借鉴劳动法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现有的相关文献在确立和谐劳动关系评估指标时,缺乏实证分析,今后研究要加强实证研究,使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具有相应的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培志.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6).

[2]高爱娣.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J].工会理论研究,2006(05).

[3]戴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2).

[4]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郑东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劳

动,2007(03).

[5]王贤森.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5).

[6]王德明.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7]吕景春.和谐劳动关系:制度安排与机制创新——一个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框架[J].经济学家,2006(06)

[8]叶迎春,夏厚勋.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6).

[9]黄任民.农民工及相关问题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双重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6).

[10]王立成.建立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2).

[11]姜颖,王向前,张冬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劳动,2006(09).

[12]张安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J].中国工运,2005(10).

[13]孙祖芳.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06(05).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问题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若干问题

《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oc》
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