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心理保健

2020-03-03 23:01: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女大大学生是女性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她们集知识女性和青春少女于 体。作为大大学生,她们既有和男大大学生相似的共同点,又有女大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历史文化、社会变迁、角色冲突等在女大大学生心理上的积淀和反映,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冲突

当代女大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这 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范畴的新技术革命。大学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氛围不仅使女大大学生有机会领略科技革命的大潮、接受丰厚的精神文化熏陶,同时也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代观念和思潮。而女大大学生自身的年轻和敏锐则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和行为的先行者。 项对于女大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当代女大大学生普遍推崇个性解放、追求独立人格,希望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有51%的女大大学生以为在于\'自己不断奋斗\',有14%的女大大学生选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方面,女大大学生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度。有47.8%的女大大学生表示有\'进 步深造的打算\',54.3%的女大大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才愿望\'很迫切\'。当\'自己的成绩和其他同学相当,而奖学金名额只有 个\'时,71%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竭力争取\',只有17%的人表示\'主动退出\',有7%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机会让给同学\'。显然,这和传统道德中’’见荣誉就让\'的谦谦君子形象已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对于中国人十分敏感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女大大学生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和理解,以为\'只要真心相爱,无可指责\'占48%,表示\'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的占36%,两项相加高达84%。尽管这个比例低于男大大学生,但和传统的贞操观已背离得十分遥远。

(二)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并存

风华正茂的女大大学生对于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和向往。由于绝大多数女大大学生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路风平浪静地走过来的,很少接触社会实际,因而思想比较单纯,她们追求浪漫、完美,对未来(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职业生活)怀着理想主义、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幻想。她们对于知识女性将要面临是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十分关注,几乎都不愿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单 的选择而希望两全其美。当问及\'如果事业和家庭发生矛盾,你将如何选择\'时,6.5%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先家庭后事业\',84.%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尽量兼顾\'。同样,在生活目的的选择上,90.2%的女大大学生选择\'既有自己的事业又有美满的家庭\'这 生活目的,而选择\'创建 个美满的家庭、做贤妻良母\'和\'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则分别只占5.4%和4.3%。这些都表达了当代女大大学生渴望家庭和事业兼得、集女性角色(母亲、妻子)和社会角色(职业成功者)于 心的愿望和决心,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三)自尊自强和自卑依赖的交织

从整体上说,女大大学生是好强上进、勤奋刻苦、富有朝气的,她们凭着自身的实力走进高等学府,又以自己的聪慧、刻苦和努力和男大大学生展开 轮的竞争。比起 般的女性,女大大学生更为自尊、自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清高和孤傲。对于自己的学习,她们大多抱着\'尽力而为\'的态度(占68.5%),当\'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后面\'时,71%的女大大学生表示要\'发奋追赶\'。特别是当她们面临外部的压力、歧视或批评时,女大大学生的自尊和好强表现得尤为强烈。当听说有些单位不欢迎女大大学生时,56.5%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更加发奋,以实力证明自己\',37.0%的女大大学生表示\'感到气愤但又无可奈何\',\'觉得女的就是倒霉\'的仅占4.3%。

(四)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矛盾

当前,中国正经历 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触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应该说,当代女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她们承担着三重责任-做妻子、母亲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但同时为她们创造的条件的确很有限,于是,角色紧张、责任过重的女性往往 顾此失彼,社会和事业的矛盾似乎是永恒的。面对多层次的

社会期待和价值标准,面对现时社会中的矛盾,当代女大大学生.是怎样认识和选择的呢?

二 女大大学生的心理异常及其表现

在大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通过主客观努力 般都能逐步得到化解、平衡和升华,但也有 些女大大学生无力转化矛盾、心理冲突更趋强烈,从而演化为心理疾病。目前,女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男生,这已被多项调查所证实。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抑郁症

抑郁,是缺乏希望、自尊、自信和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处境的 种心理状态。抑郁影响人们正常功能的运转,常引起生理上的 系列变化,如失眠或睡眠过多、焦、食欲减退或谈、贪食、对平时活动不感兴趣,严重时还会导致思维迟钝、思想混乱、把自己看成不幸命运的中心人物而不能自拔。抑郁症,是女大大学生群体中较突出的 种精神病症。尽管在女大大学生中患严重抑郁症的为数不多,但有轻度精神障碍者在她们中却有 定的覆盖面这 类的女生抑郁症 般不太严重、甚至不太明显,只是情绪容易低落,常常感到沮丧、苦闷,感觉压抑、紧张忧愁,容易产生疲惫感、心灰意懒,程度较重者常感到身体不适睡眠困难、胸闷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容易激动和恼怒、有强迫观念等等,甚至有时会因悲观失望而产生自杀念头(但 般不采取行动)。这 类女生外表斯文、平静,思维和语言都基本正常,但其轻度精神症状却常常影响学习情绪,个别严重者甚至无力继续学业。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 种神经症,它是由于大学生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机能失调而造成的,其症状是严重失眠、精神恍惚和学习无精打采。有的大大学生因此而不得不中断学习,少数人甚至因此而产生绝望情绪,然而更多的人则是带着这种深深苦恼和难解的困扰 直拖到毕业。女大大学生神经衰弱的患高于男生 。造成女大大学生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生前途恐惧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因无法承受学习压力,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终日为能否及格、能否比别人强而担忧,从而造成神经衰弱。

(3)因恋爱中的某些原因而造成神经衰弱。

(4)人际交往障碍造成神经衰弱。

(三)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经常伴以忧虑、害怕和紧张情绪并伴以身心症状,焦虑反应和正常的害怕是不同的。正常的害怕是确实存在危险情况下的害怕,而焦虑反应则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情况下,并不限于特定的情境和对象。

(四)变态人格

变态人格的主要表现是;心理活动不协调,对人缺乏应有的热情,情绪不稳定,认识和活动脱节,行为表现和动机和目的相矛盾,对环境严重不适应,和他人格格不入,做错了事心安理得而没有内疚感,甚至有时还有意犯各种错误。

(五)自杀行为

拒有关部门资料统计,近年来大大学生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989年1月在关于中国女性自杀人数增长的报道中透露,近年来中国女性自杀人数在已遂自杀总人数中占70%以上。人们无不遗憾地看到,在对社会和人的认识已具备较高水准的女大大学生世界,自杀行为也未见其少。

有自杀行为的女大大学生尽管其自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 点却是 致的---她们都处在自以为是无法改变的困境当中,她们都处于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刻---这时她们极端软弱和被动,思想和情绪 片混乱,唯 的念头就是 死了之!

(六)性心理畸形

在高校女生圈中,极少数人在心理上表现出 定程度的畸形,她们对同性缺乏正确的态度、正常的心理,性别观念错乱,行为表现越出社会常规,在主观上性别异化。

三 影响女大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因素

分析女大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异常的致因, 般不外乎社会客观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两种影响。

社会客观因素

影响女大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客观因素,是社会生活中可见、可感的男女不平等的事实。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此,新中国诞生以后,推进男女平等 直是党和政府坚持的基本政策。

其 ,从立法上看,中国不仅在宪法中而且在婚姻法、继承法、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劳动法、母婴保护法等 些重要的基本法、专门法中都对妇女权益做了明确规定。

其二,从劳动就业状况来看,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为广大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机遇。

其三,从妇女受教育的状况来看,建国以来,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得到空前改善、受教育机会增加,群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从母女两代文化程度的代际纵向比较研究中可得到充分证明。 其四,从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性别的的移位,妇女在参加社会做出贡献并获得资源和财富的同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两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实际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综上所述,40多年来,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从法律上确定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而且也为争取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提供了经济基础、发展途径和观念氛围,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也明显地缩小了,特别是在就业、受教育、家庭地位等方面,其变化尤为显著。虽然在许多方面目前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妇女发展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就整体而言,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女性群体内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见发展水平仍处于不平衡状态,城市中男女地位平等程度高于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女性所取得的社会地位高于文化素质低的女性。目前,中国有相当 部分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参加能力和自我认知程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提高妇女地位和自身素质以推进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仍然是 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为此,江泽民1995年9月4日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明确宣布;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和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 项基本国策。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中国 贯重视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所做努力的总结,也是党和国家立足现实对于解放妇女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以\'基本国策\'做保障而推进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必将有力促进中国事实上的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

主观心理因素

和男大大学生相比,女大大学生在成才和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女大大学生要成就事业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不仅是因为在 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和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女大大学生比男大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知识女性挑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还因为女大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障碍和弱点。这即是影响女大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

首先,表现在有相当 部分的女大大学生存在着目的失落和目的模糊问题。她们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顶峰,觉得能够读大学已经很不错了,缺乏干事业的雄心壮志。她们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奋斗目的、不去面对事实发奋进取,而是在\'女大大学生\'耀眼的光环来历做着美丽的梦。由于在个人发展上缺乏目的、学习失去了动力, 些女大大学生往往变得胸无大志、懒懒散散,

进取意识日趋淡薄。她们在考虑未来时,很少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想将来能有 位令人羡慕的丈夫。目前,在大学女生中有\'干得好\'不如\'得好\'之说。这不能不说是女大大学生的美中不足,它极大的影响了女大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其次,女性意识过强也是女大大学生成才的 大障碍。和20年前充满豪气的\'铁姑娘\'不同,当今的许多女大大学生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学业、能力不如男生,而是害怕被人以为\'没有女人味\'。她们过分强调传统的女性角色,以为只有富于女性特点诸如温柔、声低、举止端庄等等,才是真正的\'女性形象\'。有些女生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女性生理特点,常暗示自己;\'我可不是男人,他们干得了的我干不了。\'和男同学 起工作,她们时时想着自己\'不 样\',她们总以为;\'男人干 番事业是理所当然的,女人总是女人呀!\'于是对自己无所作为也就觉得心安理得了。因而,在高校评选优秀大学生干部的行列中,女生总是寥寥无几。有 些女大大学生,常怕被别人以为\'不懂社会\'而不愿在学习上花太多的时间,怕失去\'女性不魅力\'而不愿和男生竞争,她们总是把自己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识之中。据调查,有63%的女大大学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有些事上约束自己\',34.8%的女大大学生\'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特别是来自男大大学生的评价。另据调查,现代女大大学生虽然比较欣赏有现代意识、洒脱、精干、有事业心、有 定竞争力的女性,但当他们把女性放在未来配偶位置上的时候,却更喜欢以家庭为重、以贤妻良母为荣的女性。他们之中,约有64%的人不希望配偶在事业上超过自己,有62%的人要求女性\'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都应当努力做 个贤妻良母\',有71%的人把女性因工作而冷落丈夫或孩子看作是 件会带来罪恶感的事,有61%的男生以为\'工作是重要的,但大多数妇女需要的是 个家庭和儿女\'。 些女大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把女性化和事业成就对立起来,把把诸如主动性、独立性、竞争意识、事业心等看成是男性化的品质,不仅使自己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大大降低,同时也形成了个性上的依附性和缺乏创造力。这也是形成女性社会成就不如男性的主观因素之 。第三,心理因素欠佳是影响女大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获得事业上成功的。许多调查表明,女大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大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不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和抗干扰能力差。女大大学生在中学时期, 般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倍受老师、家长的宠爱和呵护。 帆风顺的经历、相对优越的地位和要强好胜的心理,使她们很难面对失败的阴影,不良心境持续的时间比男大大学生要长 些。她们常常被莫名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害怕在失败、再次受挫,从而畏惧不前。女大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比男大大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干扰,饿而女大大学生自身的弱点又使其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她们对于外界的议论和评价比较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左右(或改变初衷、或约束自己、或动摇决心),其情绪容易波动,常受 点小事的影响。据调查发现,有55.4%的女大大学生以为自己情绪\'不够稳定\',10.9%的女大大学生以为自己情绪\'变化很大\';而在情绪基调上,34.8%的女大大学生情绪\'时好时坏\',15.2%的女大大学生\'经常为 点小事烦恼\'。这必然造成女大大学生在意识品质方面的某些不足(如支持性、果断性、自制力较弱),也使女大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上容易发生动摇、在事业追求上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精神。

四促进女大大学生发展的教育对策

女大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不仅关系女大大学生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妇女的解放。它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还取决于教育在这 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高校女生工作的重点在于调动女大大学生成才是积极性、帮助女大大学生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勇敢地面对自我、面对世界。

女大学生心理素养

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

法官心理保健

青春期心理保健

女心理师

大学生心理保健主题班会策划书(版)

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整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况调查

女职委保健工作总结

《女大学生心理保健.doc》
女大学生心理保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