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2020-03-02 10:49: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丁俊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内 容 摘 要:通过对著作、论文、案例三大类文献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基本要素已经确定、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实践性强、地理教学内容分析研究深入、方法型地理教学策略类型多样、评价理论进一步完善等。同时也存在着理论基础研究粗浅、学生起点分析薄弱、“地理性”体现不足、评价方法和手段研究薄弱、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理论脱节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力度、重视对学生起点分析的研究、注重挖掘具有 “地理性”的地理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对地理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加强对一线地理教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等5点对策。

关 键 词: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现状;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1]。教学设计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属于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问题,即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已在我国发展了20多年,那么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又如何呢?我们通过对1999年到2004年的8部地理教学设计方面的著作,1999年到2006年6月份的《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三大期刊中刊登的59篇地理教学设计方面的论文, 2002年到2006年6月份的《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三大期刊中刊登的123个教学设计案例等文献的分析,企图归纳其主要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解决对策。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 1.地理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已经确定

皮连生先生认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制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而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其他环节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2]。在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该四项基本要素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薛建宇先生[4]

[3]

和陈澄先生都对该四项基本要素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袁孝亭先生也认为一个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模式中必须包含这四个要素,即“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应该学到什么(确定地理教学目 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标)”;“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渴望学到什么?可以学到什么?能够学到什么(分析地理学习任务、确定起点学习能力)”;“为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 (选择地理教学策略) ”;“如何检查和评定预期的地理学习效果(进行地理学习评价)”[5]。江苏宜兴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彭琰清老师指出一节完整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四大环节缺一不可[6]。可见,人们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的认识程度较深刻,这也说明了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地理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已经确定。

2.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从我们收集的文献来看,现在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策略等操作性较强的层面上。关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李家清挺[8]

[7]

和刘妙在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具体有地理课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而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原则,李家清认为是全面、全体性原则,难度适中原则,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原则;刘妙挺认为是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也有人认为是可测性与具体性原则,层次性与差异性原则

[9]

。可见,人们对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认识还是有差异的。在地理教学目标的叙写要素(设计方法)认识上,多数人一致认为是四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3][9]

。在这些内容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学者还注意到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所以李家清提出了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10],使得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更贴近教学实践。纵观这些研究内容与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注重操作性。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在解决“如何设计地理教学目标”这一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地理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也说明目前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3.地理教学内容的分析策略研究相对深入

地理任务分析包括地理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决定着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起点[5]。目前地理教学内容的分析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教学内容分析策略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陈澄先生认为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分析是对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科书、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地理教学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地理教学内容图表示意、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的分析过程

[4]

。薛建宇则认为地理教学内容的分析应该是地理

[3]知识的分析、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同时他们又对每一部分的分析方法作了论述。也有学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之前,要在通读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所应实施的课程内容的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一定要在对学科课程整体研究和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而湖北宜都市一中的毛永海老师指出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应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校情[11]。还有一些学者针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信息一般都有较强的独立性,缺乏

[12][13]内在层次的联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地理教学内容优化的策略。这些研究都是关于地理教学内容分析策略的研究,从我们收集的文献看,该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教学任务的其他部分要深入,是地理教学任务分析研究中较为显眼的部分。

4.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方法型地理教学策略类型多样

按照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可将教学策略归纳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任务型、综合型等五种主要类型[14]。在这五种类型中,我们重点来研究方法型地理教学策略。方法型教学策略是以教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心的策略。首先我们来看地理教学方法。目前地理教学方法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陈澄主张4分法[16]

[4]

,袁书琪也主张4分法

[18]

[15]

,刁传芳主张3分法,李晴也主张3分法[17]

,段玉山将教学方法划分为5类,还有其它人的一些分类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上述列举中虽然有些主张都是4分法或3分法,但它们划分的依据和原则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分类结果也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类型也具有多样性,从收集的文献来看,袁书琪介绍了4种地理教学模式式[19]

[15]

,裘腋成介绍了16种地理教学模

[20],薛建宇介绍了4种模式

[3]

。夏志芳介绍了9种模式。还有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

[21]学经验提出的新模式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广东佛山第一中学的李志伟提出的“1+1”模式等。上面列举的模式中也有相同或交叉的,不过,我们需要说明的是方法型地理教学策略类型多样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而且随着地理教育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仍然会不断涌现,这恰恰体现了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5.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中评价理论进一步完善

地理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保障[5]。随着地理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地理教学评价理论在不断的完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学者们在对该理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策略等[23]

[22]

,也有学者研究了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特性和基。从这些研究成果看,目前地理教学评价理论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尚处在粗浅阶段 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陈澄认为是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方法论和地理科学理论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3]

[4]

。薛建宇认为是系统论、信息传播论、

[24]

。李家清认为是系统科学、地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从这些理论基础来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存在着理论层次不清晰,核心理论不具体的问题。我们认为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而非地理教学设计的直接理论基础。因为地理教学设计处在教学设计的下级层位,所以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只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间接理论。作为地理教学设计的直接理论基础我们认为是教学设计理论、地理教学论、地理学习论、地理科学理论等。目前这些理论到底哪个是核心理论,没有定论。因此我们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尚处在粗浅阶段。

2.学生起点分析研究较为肤浅

从我们收集到的文献来看,详细谈到学生起点分析的只有薛建宇一人,也有人在文章中提及到学生起点分析,但却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薛建宇认为学生起点分析是学习的一种准备状态,是指教学开始前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他同时也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教学起点行为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3]

。教学设计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分析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学习者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和态度)和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构成了学习需要,从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意味着对进入某一教学活动时的起点行为进行细致分析,当学习是一个连续环节时,学生的起点行为实际上就体现为对新任务完成起重要影响的先决智能和情感条件”

[25]

。学习者的起点行为是确定教学起点的基本依据之一。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的又一基本依据,教学设计者需要关注的学习者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程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焦虑程度、学习风格、经验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以学习为目标的人际交流等等[26]。与此相比,地理教学任务分析研究中,学习者起点行为的分析研究并未达到这样的深度。

3.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地理性”体现不足

前文已经谈到,目前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取得的一个成绩就是方法型地理教学策略类型多样。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方法的来源进行分析时,就会清楚一点,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数来源于教育学,并非我们地理学本身。在这几十种方法和模式中,能够称得上是地理学科本身所特有的为数不多,例如综合分析法、区域比较法、地理野外考察法、地理读图法和裘腋成老师提出的地理教学模式

[19]

等。另外,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学会野外考察或参观访问,应该学会绘制地图、观测地理标本、使用简单仪器等。而此方面的教学策略研究甚少,在收集的文献中只有薛建宇谈到了地理活动的教学策略。再者,从地理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策略设计来看,是建立在加涅的教学顺序设计之上的

[3]

,这也就是说,从地理学科本身出发设计地理教学顺序我们并没有看到。总结这些问题,我们会看到现在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地理性”体现并不充分。

4.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中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较薄弱

地理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地理教学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是教学评价设计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这几年的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在我们收集的59篇文章中,关于地理教学评价方法设计研究的文章只有3篇。一篇是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另一篇是利用计算机“积件”方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还有一篇是学习过程评价设计。这些评价方法较为泛泛,多少有些空洞而且难以操作,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从123个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看,有教学评价的占30.1%,但这些评价却存在着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手段单一的问题,如《地理教学》2002年第4期中刊登的“青藏地区一节教学设计”的评价就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目前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中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仍然薄弱。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

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最起码从设计的形式上应该包括地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但从我们收集的123个教学设计案例来看,很多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并没有这些清晰的环节,或者有却不完整。在这些案例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不完整、学习内容分析不全面、学生起点分析较为轻视、评价注重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等问题比比皆是。这说明现在很多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理论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的,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存在着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们对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认识不够。

三、加强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对策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那么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更好的完善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对于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加大研究力度,确定地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论。 对于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首先应搞清楚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而后从地理教学的层面去研究教学设计理论、地理教学论、地理学习论、地理科学理论等对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程度,同时要搞清楚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出地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论。 2.在教学任务分析研究中,注重教学内容分析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起点的分析研究。 对于学生起点的分析,应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等学习者当前状态的分析,同时还应注重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后者在地理教学任务分析中研究较少,我们建议可以参照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来研究该问题,以促进地理教学任务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3.从教育学中借鉴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具有 “地理性”的地理教学方法。 现在地理课堂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多数是来源于教育学,这在前面已经论述,那么如何挖掘具有“地理性”的方法呢?我们建议首先是从地理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寻找。另一方面可以从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去寻找,将其引入地理教学中,也可做适当修改。在课堂中注重运用属于地理学的教学法,体现地理学的思想和内涵,这值得提倡。

4.对于地理教学评价的研究,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进行。

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是地理教学设计的薄弱之处,目前发表的文章较少,而且从事研究的人也较少。在此我们建议对于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应投入大量的人力,加大研究力度,取消这一教学“瓶颈”。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出真正符合地理教学实践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5.重视对一线地理教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的有效培训,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设计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的脱节,我们认为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些教师缺乏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一线地理教师的理论培训,而后开展一些地理教学设计的比赛、或互相听课学习等活动,以活动的形式促进地理教学设计思想在基层的发展,促成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素养的构建。

综上所述,通过对近5年内三大类文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已有显著的效果。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困惑着我们,但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地理教学设计会更加完善,而且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必将会引起一线地理教师的足够重视,真正实现地理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教育信息化,2005(01).[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薛建宇.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学,2002(10).[6]彭琰清.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1(12).[7]赫兴无,李家清.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8]刘妙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时教学目标[J].地理教学,2005(5).[9]刘雪梅.谈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J].地理教学,2005(2).[10]李家清.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1). [11]毛永海.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处理与教学内容选择[J].地理教育,2004(6).[12]申松月,文玉姬.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13]王丽.浅谈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优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14). [14]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6]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7]卞鸿翔,李晴.地理教学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8]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9]裘腋成.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0]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1]李志伟.“1+1”模式——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02(7).

[22]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3]李家清.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J].地理教学,2004(10). [24]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25]盛群力.简论系统教学设计的十大特色[J].课程·教材·教法,1998(5).[26]汪霞.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12).[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8]涂德.中学地理创新教法——45分钟优化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9]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杂志社,1999 ~2006,(10). [31]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2000 ~2006,(10).

[32]重庆师范大学主办.地理教育[J].地理教育杂志社,2000 ~2006,(5). 作者简介:

丁俊新(1976-),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5级硕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13015205153;dingjunxin2@163.com 地址:内蒙古师范大学2号楼313宿舍 010022

2007年1月27日定稿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地理模拟研究综述

我国户籍制度研究综述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我国顶岗支教研究综述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综述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综述

《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综述.doc》
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