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botQ3D课堂教学实践

2020-03-02 08:06: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IrobotQ3D课堂教学实践

本学期,我们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展开了IrobotQ3D虚拟仿真机器人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将结合“网络机器人算法教程”的课堂教学,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 任务分解,强调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①实事求是,量力而行;②实施的方法必须具有显著的效果。在IrobotQ3D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比赛任务非常新颖,吸引力很大,但作为课堂教学任务却有很大难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比赛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分任务,在完成分任务的同时加深理解,最后进行程序的组合,完成最终任务目标。

我们的网络机器人算法教程就是针对IrobotQ3D仿真机器人“汽车总动员”这一比赛任务开发的。总共有10节课的内容。每节课都是任务的一个分解,总体上是由简入难步步推进的。经过10节课的学习,“汽车总动员”比赛任务迎刃而解。复杂的比赛任务,已然成为学生们乐此不疲的一个个“游戏”了。

● 知识理解,强调真实性

仿真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真”,IrobotQ3D在这一点上很有优势。

例如,“直角转向”的任务要求是直达得分物且不能撞到护栏。此时要用到距离传感器检测前方的护栏,当距离大于常量300时,进入转向程序。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距离为什么是300,强调惯性在汽车行进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强调摩擦力、机器人运行的初始速度等自然科学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会认识到:自然科学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要做的是使自己变强大,让自然科学成为工具。

● 翻转课堂,强调主体性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需要在实际参与的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

例如,在讲授《飞车路段》前,笔者将程序设计过程制作成微课程提前一周发给了学生,学生在课下自主研究、学习,对程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与学生一起研究完成程序任务。学生经过课下的思考,在课堂上变得“胸有成竹”,教师变身成为学生学习小组的成员,成了学生学习的“脚手架”,与他们一起答疑解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情境设置,强调趣味性

任务情境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使学生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只有把学习看作一种快乐、一种需求,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地发挥。构建机器人是完成任务的基础。

例如,在课堂上,笔者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引入,使学生认识到机器人的结构决定着机器人的速度和稳定性,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闪电麦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课堂表现轻松而又主动。

● 回归生活,强调实践性

3D仿真虚拟机器人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才能把枯燥的算法程序设计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的知识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现实生活作为支撑。

例如,在紧急停车的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在开车时最怕的是什么?学生都有坐车的经验,马上反应到:害怕前方突然出现车辆,不宜避让。让学

课堂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心得

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课堂教学调研实践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之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材料]

《IrobotQ3D课堂教学实践.doc》
IrobotQ3D课堂教学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