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廉政教育机制

2020-03-02 17:57: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3、中国古代廉政教育机制,为什么以儒家学说典籍作为廉政教材

贪污腐败这一社会毒瘤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氏族制度瓦解,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特点,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个阶段在我国大约出现于“五帝”时代后期。随后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加之民主制度的缺失,使腐败现象更为盛行。过于泛滥的腐败往往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从而危害统治阶级统治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均采取措施以遏制腐败的蔓延。

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最核心最基础的工程。在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许多多对于清明政治的向往、追求和实践的记载,形成不同社会条件下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几千年中国政治的主流思想,包含丰富的廉政思想,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其廉政文化建设的精华。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廉正思想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的精华是以廉为本、为政清廉、以礼乐作为儒家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对我们当今的廉正文化建设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是以廉为本。第一,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廉洁的对立面便是贪污。贪污的官吏从来被社会视为十恶不赦。官吏如果沾上贪污之不洁,即使有其他的本领也不能自赎。对官吏来说,廉洁与否,是大节问题。第二,把廉洁作为官吏必须遵守的诸德中最重要的德目。儒家思想要求官吏首先以廉德自守自律“廉以立志”。并且历代儒家思想的统治者都把廉洁作为官吏所应遵守的诸德中最重要的、首要的德目。第三,廉洁作为考核官吏的首要项目。早在西周时代,周王就把廉洁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项目。第四,把廉洁作为官吏道德修养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廉洁作为官吏的一种德性,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产生于后天的修养和教育。经过道德修养和教育而达到的廉洁,是自觉的、自为的廉行,比强制条件下的廉洁具有更高境界。

其次是为政清廉。为政清廉是儒家思想对为政的官吏提出的廉政要求,“以廉为本”“廉政先廉吏”都是儒家廉政的总的指导思想,而“为政清廉”则反映儒家具体的廉政思想,是以廉为本,廉政先廉吏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化。廉政,归根到底要通过“为政者”的清廉体现出来。为政者在运用权力进行“为政”的过程中,在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清廉,也就实现了廉政。没有为政者的廉洁,廉政便无从谈起。儒家讲廉政,也就是政德。

再次是、以礼乐作为儒家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在儒家的礼乐文化中,有所谓“德音”之说,即以征政德。就是说,有德之人倾听音乐,不是起骄奢淫逸之心,而是立廉正之志,自觉地当个实践礼义的好官。这就是中国传统儒家的礼乐文化,这个“礼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廉政文化。

儒家的廉政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的以廉为本、为政清廉、以礼乐作为儒家廉政文化的载体。为我们当今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营养。但是儒家的廉政建设的途径主要靠德治,而德治思路偏执于人的道德修养,重自律、轻他律,重教育、轻监督,重人治、轻法治,忽略、轻视制度建设。儒家从“人性本善”出发,执着地追求“内圣外王”,总以为通过修身教化,通过经典学习,可以“致良知”,可以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以做到“慎独”。

廉政机制

廉政预警机制

浅谈如何构建工商廉政教育机制

强化廉政教育机制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

《中国古代廉政教育机制.doc》
中国古代廉政教育机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