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问

2020-03-02 01:24: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怎样提问——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

安仁小学

周喜

去年12月11日开教研课—上的是自学课文《学会看病》。由于对课型的把握不够到位,也由于对文本的解读有所偏差,因此在选择课文切入点时发生了整体性的偏离,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在经历了这一挫折后,我做了一番细细地课后反思:之所以这课会上成这样,跟自己在解读文本时不够深入有很大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因而在备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做了比较深入而细致的解读。课文通读了几遍,将一些有意味的字眼也进行了挖掘。可一直找不到进入课文的切入点。正在发愁时,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一个人最痛苦的事不是遭受了种种难以忍受的悲剧而是有了最高兴的事却没人分享。课文中的“我”写了第一首诗便急于想得到爸爸和妈妈的评价。当这两点奇妙地撞击在一起时,我灵光突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吗?而且围绕这点可以创设一个很好的情境。

想到这里我兴奋得直哆嗦,赶紧沿着这条思路将这篇课文的教案编写完。在课文导入上,我创设了三个问题:1 你们觉得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2 有人说人最痛苦的事是有了快乐的事情却不能与别人分享。大家想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3 当你们做成了一件想做的事或者你们取得了成功时,比如取得了好成绩、比赛获奖了等是否会和你们的父母分享?他们的反应会是什么?

我本以为这三个问题可以构建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情境。同学们在自由发言和讨论后可以理解“我”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爸爸和妈妈的评价,由此激起同学们言说与探究的热情。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我的设想。第二天我带着几分把握走进教室,上课学生坐定后我按计划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无人举手,也无人反应,学生的神情有点木然。我既有点疑惑又有点慌乱,随便点了一名同学发言。学生的发言没什么内容,我管不了那么多了,稍作点评后又问了第二个问题。还是一片死寂,偶尔有几个同学对问题的观点做简单的引申。确实,这时我有点乱了方寸,于是很快地将第三个问题抛出。直到这时同学们才稍微有点言说的欲望,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谈了各自的故事和感受。我的内心才有点安定。带着不安,继续把课文上下去„„

当时我在课后反思中写道“把握课堂的能力还不够,精心设置的情境学生毫无反应。而自己却不能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后来重新再去想为什么在课文导入时自己会觉得那么别扭。难倒仅仅是因为经验不够?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我看了一篇文章后豁然开朗。这篇文章是讲作文的。它说很多命题作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导致学生无话可说而去生编硬造,比如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偏偏叫他写伤心难过的事„„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呀,仅仅是十一二岁的欢乐孩童,哪会有什么痛苦的经历,又怎么理解的了什么是痛苦。阅历和知识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肯定是理解不了“人生最痛苦的时是有快乐的事情不能与人分享”这中略带玄言的道理。是我将自己的理解代替孩子自己的想法。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就是“教师的引到需要精心选择切入口,否则引到很可能成为一种对学生思维的粗暴践踏”。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什么是学习的主体?那就是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使学生的智能朝他的“最近发展区”延伸。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问题的编制、情境的创设上。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深刻地指出:“语言并不是什么脱离思想的东西,相反的语言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发展思维以前发展语言甚至是有害的。”从这点出发无论是问题的编制,还是情境的创设,都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以这些为基础,才有可能形成那些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维,从已知走向未知的问题。行文至此,我在导入时所提的前两个问题明显偏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他们的认知与感受也有很大的距离。正是这种差距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断了学生走进课文的道路。

可见提问在语文课中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呢?对于这个问题,郅庭谨先生的一段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他在《为思维而教》一书中指出:“真实的问题总是能够引起争议的问题。凡不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即为假问题。真实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应该少提封闭性问题,即那种仅仅回答是或者否的问题。而应该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在课文的看似无关紧要处,在语言的细微处寻出有悖学生理解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探讨是学生走进课文,悟得语言形式的不二法门。

曾有一个语文大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就是若干个精彩的问题串联起来的。仔细想想,真是深刻。但这类问题的创设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的是敏锐的语感和深厚的解读功底。

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优秀]

我是怎样进行课堂提问的

课题研究报告(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论文《怎样进行课堂提问》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

支玉恒老师怎样教学生提问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学会提问

第三节提问

《怎样提问.doc》
怎样提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