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单元教学设计

2020-03-02 10:12: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朝花夕拾——鲁迅回忆性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结构说明

本单元是“走近鲁迅”这个大单元中的一个子单元。

走近鲁迅、体认鲁迅的意义是无庸质疑的。现行语文教材的最大弊端,就是把鲁迅先生的文章肢零散落在各册书中,课文数量虽然不少,却不利于学生对鲁迅形成一个真实、完整、鲜活、乃至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生已经学了不少鲁迅作品的高二,以单元教学的方式对有关作品加以重组、拓展和系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那么,认识鲁迅,可以怎样入手呢? 我们选择了文体角度。

如果说,“小说”、“杂文”更多地表现出鲁迅对社会、对文化的冷峻反思与犀利批判;那么,“散文”则更集中折射出鲁迅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浓烈情感。而且散文文体特征的精髓也正在于“表现作者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独特感悟”。因此,我们拟把“鲁迅单元”规划为三个系列:

一、鲁迅散文的鉴赏

二、愚弱国民 百态众生——鲁迅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三、嬉笑怒骂 笔落惊风——鲁迅杂文的阅读与鉴赏 “鲁迅散文”又可细分为三类:

(一) 以《朝花夕拾》为代表的记实性、写人叙事散文(侧重表现世间人情)

(二) 以《野草》为代表的诗性散文(侧重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灵魂)

(三) 散布在杂文集中的议论性散文,如《灯下漫笔》、《春末闲谈》。(侧重文化批评)

以上子单元内的选文,考虑到文集编排与实质内容两个方面。如《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出现在杂文集里,却可以归属记实性、写人叙事散文。

对于写人叙事散文的范围,我们暂时还不好把握。本单元先集中在以《朝花夕拾》为代表的回忆性散文的阅读。

考虑到课时紧张的实际问题,以上各子单元的教学,时间不集中,可以适当分布在不同学期,比如“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就已在上学期完成。另外,如果对高中三年进行整体规划,可以在高一进行“散文”单元,高二进行“小说”单元,高三上期进行“杂文”单元。每个子单元可集中安排在1—2周时间完成。

“朝花夕拾——鲁迅回忆性散文”单元结构:

单元选文材料:

1.初中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风筝》《雪》; 2.高中教材中的《呐喊自序》(这是认识鲁迅精神发展轨迹的重要文本); 3.补充学习《父亲的病》《范爱农》《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4.补充他人回忆鲁迅的文章,如《一面》、《琐忆》、《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等; 5.提供他人的鲁迅评论片段,特别是对鲁迅回忆性散文的评论。

说明:本单元虽然名为“朝花夕拾”,但回忆性散文不限于《朝花夕拾》的文集中。 学生的单元活动:

力图打破被动跟从教师一篇篇听讲的惯习,学生要在课下系统阅读有关选文(最好能通读《朝花夕拾》);单元的后半时段,要分小组进行专题研究,课上交流汇报,课后完成小论文(1000字即可)。

二、学生分析

1.课前了解到学生对鲁迅的印象:

2.学生目前的阅读视野、知识背景和认识水平: 3.学生实际可能投入的学习时间与兴趣:

三、单元目标

1.亲近鲁迅,改变以往对鲁迅的刻板印象,特别感受到鲁迅先生温暖、深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对人性的巨大关爱。

2.了解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与精神发展轨迹,进而了解鲁迅的人格特征及其不同侧面,如温柔与犀利、悲凉与热切、深邃与幽默、愤世与眷恋等。

3.理解“思想家”鲁迅:感知鲁迅回忆性散文的不同寻常之处:不是“小我”生活的顾影自怜,而是渗透着对民族、时代、人性的深刻思考。在其散文中,温暖深情与思想锋芒,成为一体两面(爱得真,才恨得切;爱得深,才看得透)。

4.感受“文学家”鲁迅,鉴赏其散文中非凡的语言表现力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注:没有提“革命家”,因为这一头衔已被当下学术界抛弃。

四、单元进程(具体课时数,请张老师定夺)

第一阶段:阅读系列作品(纵向学习)

第一课时:简介鲁迅的散文系列,重点回忆初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风筝》《雪》,联系高一高二学过的鲁迅作品,学生畅谈鲁迅印象。

第二课时:阅读学习《》《》 课外作业:阅读《》《》 第三课时:阅读学习《》《》 课外作业:阅读《》《》 第四课时:阅读学习《》《》 课外作业:阅读《》《》

注:以上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目的是熟悉文本、获得感受;老师引导一下内容的梳理,内涵理解方面适当点拨,重点片段加强朗读,不做过细讲解。单篇教学要围绕单元主旨,不求解析得面面俱到。

第二阶段:专题研究与归纳(横向学习)

第五课时:研讨专题一:鲁迅对人性的关爱和思考(这是回荡在本组散文中的主旋律) 第六课时:研讨专题二:鲁迅的精神发展轨迹与性格特征(以《呐喊自序》通整各篇回忆散文,了解鲁迅前半生的经历,把握其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而感受鲁迅的人格特征,理解其性格的不同侧面。注意:把个人经历与时代风云结合起来。)

第七课时:研讨专题三:思想家鲁迅(纲领性问题:鲁迅的回忆散文,仅仅具有个人传记的性质吗?它和一般的回忆性散文,有何不同?让学生发掘、举例,这组散文中有哪些深刻的思想片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见闻,交流体会。)

第八课时:研讨专题四:文学家鲁迅(纲领性问题:

1、写人状物,形神毕肖。这组散文中有哪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哪些感触细腻的景物?

2、鲁迅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形成了怎样的风格?让学生发掘、举例,这组散文中,有哪些文学表现力卓著的片段?结合自己能够想象出来的画面情境,交流体会。还可与其他风格的散文做比较。注意:文学鉴赏不能只是理性分析,而是要有鲜活感受,可以朗读辅之。)

注:以上专题的讨论,在细节方面会有所交叉,这不要紧,因为作家、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体。

五、第五课时教案(张老师,本课教案也不必很详细)

人间大爱是鲁迅

教学目标:

体会鲁迅情感世界的丰富,感知其中的主旋律:特别深厚的人性关爱。(只要学生能切实感受出鲁迅的情感与关爱,就达到了目的。)

教学内容:

分解为2个小问题: 1. 鲁迅笔下,充满着对人性的关爱。那么,先具体看一看,这组散文中都写到了哪些人物?鲁迅对他们有着怎样的感情?其爱之深切,何以见得? 提示:

(1) 亲人(如父亲、兄弟、保姆)

(2) 师长(如三味书屋的老先生,如藤野先生) (3) 朋友

(4) 儿童(可作为重点) (5) 动物 (6) 鬼魅

„„

2. 鲁迅对人情、人性的关爱,不是一般的儿女情长,而是有着自己的深刻之处,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深刻?哪些地方看出了鲁迅情感的复杂性与思想的批判性? 示例:比如对童心、童趣的描写,越是可爱,越对传统文化扼杀儿童天性充满批判。 明确:因为爱得深,才痛得切、看得透。

要求学生在回答以上问题时,必须结合作品实例。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交流(可作为作业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有所准备);老师插话渲染情绪、加深感受和理解;老师可以在每个小问题、以及最后总结时,精彩独白、完整鉴赏,把学生的认识带到高处。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案

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施敏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单元教学设计.doc》
《朝花夕拾》单元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