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平生

2020-03-02 12:47: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苟因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期间是中国百年的近代史,亦是百年的屈辱史。这百年间,中国一直处于战火中,遭到世界列强的的侵略,国家危在旦夕,国民处于水火之中。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在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中林则徐的名字响彻中国。

林则徐,1785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官至一品大员,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御侵略,被史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他于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近士,曾经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人提倡经世治学之用。二十五年起,先后在各地担任官职。在任河东河道总督后,亲自实地查检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受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向上奏民间困苦,坚请援征受灾县城请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了克服银荒和货币流通,他主张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是为中国币制改革的先声。在鸦片战争之前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英国为了扭转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当时国内很多人开始吸食鸦片,家破人亡,国民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的迫害,被称为“东亚病夫”。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因此大幅下降,大量白银流向海外。在这个时候,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提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向皇帝力陈禁烟的必要性和禁言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在十九年正月抵达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会同两广总督传讯洋商,令国外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具保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经过与英方的斗争,收缴鸦片两万箱,约273万余斤。4月22日(六月三日)在虎门海滩上带领大小官员监督,当众销毁。20天中硝烟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成就了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我看来,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到这一点的人必然是一位将国家的利益凌驾于自身利益之上的爱国英雄。他的这种气概极大的鼓舞了国民的士气。虎门销烟中,林则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禁烟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而这对于林则徐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岁月。禁烟期间他还写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中包含了林则徐广泛采纳众议的态度以及禁烟的决心,意为必须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一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世之楷模。

我想也正是因为林则徐爱国精神的伟大,所以在国家陷入危机时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救国,接受先进的思想和国外的文化做“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人民英雄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平生杂文随笔

林则徐名言

林则徐家规

林则徐画像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的平生.doc》
林则徐的平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