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2020-03-02 14:40: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阅读,写作,专题等方面,是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交接点”。我们要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常规课程教学是尝试整合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极好的实践基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特定的时代,让最新潮的信息技术与最传统的语文教学碰撞到了一起,是互相妥协,还是有机整合,相得益彰,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明智的选择。

一、时代赋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机缘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当然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是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整合的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据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从信息技术的特点看,信息资源容量无穷大;信息传输方式的多样化,多媒体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全方位地加以开发利用,这又是传统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决定了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和探究。

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专题等。这些是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整合的“交接点”,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这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大胆探索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1、利用多媒体,使语文教学直观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可以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网络环境下,信息源不仅丰富多彩,同时还提供了最先进的信息组织方式,它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要求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创设情景,让语文教学更具直观性,更富人性化。我们可以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网络资源选择与之相关联的信息资料,加工组合后呈现给学生;我们还可以将各种发生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为求得较好的课堂效果,我由信息技术老师协助编辑了《苏州园林》的光盘教学。在上此课时,我运用了录音机、

用心爱心专心

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导入课文,我采用了《苏州园林》光盘的总体介绍,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进入新课。朗读课文时,1至2节运用了录音磁带;在分析“四个讲究”时,我把编辑的画面配合着文字作为背景画面播出,并录进背景音乐──古筝曲,增加了苏州园林的古朴的美感。《苏州园林》一课是说明文,其特征是“完美的图画”,多媒体教学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觉得《苏州园林》的枯燥,如同在欣赏美丽的画面,而我则充当了解说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掌握本课的内容。

再如教学《长城》专题,学生对长城缺乏感性认识,对长城的历史,建造,传说以及有关知识知之甚少,而网络资源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供我们下载利用。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播放一些介绍长城的专题片,展示体现长城雄伟景象的图片,我们还可以从不同历史阶段去展现长城,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2、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使语文教学过程探究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和师问生答为主,前者是早就遭受舆论批判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后者则为不少教师崇尚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然而,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只是讲究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教学的实质仍然是为了向学生传输“既定”的知识,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拥有学问并转化成一种能力。

《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使语文教学过程探究化,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当要教学某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整合与本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网络资源中去查找,去探究,去自主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专题《鸟》时,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鸟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状态等知识,让学生在搜集、整合资料的过程中去自主学习鸟文化的内涵,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专题的学习活动,获得了体验,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就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

探究性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今天的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3、通过整合,使语文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学习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学生寻找资料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过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大开眼界,拓展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空间。针对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主的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没有地域、没有时间的限制,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在有限时间里面获取尽可能多知识的可能性。如学习《长城》专题时,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接触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向,通过比较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实现创新。又如学习《汉字》专题,运用网络资源可以充分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构造,汉字中蕴藏着的文化,以及电脑时代汉字的生命力等问题。

4、处理阅读信息,使语文教学活动情境化。

语文教学活动最忌讳枯燥乏味,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那么就能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阅读提供必要的基础。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例。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跟王安石有关的背景材料:“王安石,北宋抚州临川人,宋神宗时,积极改革旧制,推行新法。新法实施,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他被迫离职回到江宁(今南京),以后,新法废除,他忧愤而死。其诗文揭露了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正是他坐的船停泊在瓜洲,因他怀念金陵,又不能回家去,才写下此诗。”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因为这首诗的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只有先体会到诗歌的真实情感,学生才会懂得写景的作用;其次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阅读的感受,强调语言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最后,要求学生在表述时从自己所掌握的阅读材料中去寻找信息,作为陈述的理由,这就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述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和电脑帮助学生阅读并处理阅读信息可谓“高效低耗”,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分析处理信息,并合理想象,深入体会诗歌意境。让学生闭目想象一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江南水乡春天的图画,其中有小河、小草、禾苗、杨柳等,画面里的景物很具有启发性,例如,小草绿得发亮,让人想到绵绵春雨;飘扬的柳枝让人想到柔和的春风。画面为学生想象打下基础,为学生表述提供素材,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语言表述中体会诗歌意境。画面突出“绿色”,“绿”是诗眼,是学生感知诗歌意境的突破口,由于诗歌具有形象的概括性,光从语言文字上去感知会很难,而画面让诗歌变得具体可感。画面中的景物只是作为学生想象的凭借,在想象中学生对诗歌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文学鉴赏的理论认为,一千个人的头脑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阅读本身就是个性化的再创造过程,想象为学生感知诗歌意境提供了一条最佳途径。多媒体画面成为了学生和诗歌进行双向交流的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文本,而是在想象中创造性地阅读。

5、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整合进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一些积极大胆的尝试:如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去,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肤浅的体会,在此提出来向各位专家请教,盼赐教。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探析论文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oc》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