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评语

2020-10-18 来源:教学评语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信息技术教学论》读后感

《信息技术教学论》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李豫颖编写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觉得受益匪浅,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特别是对处在科技发展飞速的现代社会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就针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谈谈读完这本书后心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书中主要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基础性。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现代教学理论,融合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育。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这节中谈到“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我想: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让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我们还要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这章中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教育还应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整合,这包括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智商与情商的整合,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整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社会文化习俗的整合,以及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互动的整合。寻求共同的课程文化价值就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和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课程对共同文化价值的合理表达。

《信息技术教学论》这本书让我深深体验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还要精心设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

(有些多余内容可删减)

问题一: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P5-P6)

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概括地讲,信息技术教学论的 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所在,也即信息技术课的课程价值。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这是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具体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果,具体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即对信息技术“教的成果”和“学的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为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设备、设施等;软件环境也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教学软件、资源等。 (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主要研究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素质以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等。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1)综合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不仅研究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关的一般教学理论,而且还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信息技术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具有综合性。

(2)基础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基本上涵盖了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独立性:信息技术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基本方法,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 (4)发展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问题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P43-P5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1)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4)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2 .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1) 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根基。

(2) 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

(3) 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 .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1)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

(2) 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索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3)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个性化

(5) 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 (6) 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创新形象

4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1) 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 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的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

(3) 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 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5 .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1) 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3) 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课程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问题三: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含义(P2,P140,要点不同,建议大家详看书本)

1 .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手段和体系的总和。(南国农)。它主要包括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手段,也就是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也就是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所以说,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的两个基本要素。

2 .信息素养的含义

(1)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提到: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2)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为:

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了解保罗·泽考斯基、桑新民、张义兵、李艺、钟柏昌等人。

问题四: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与形式(P124)

1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与趣味性原则——在选择课外活动内容或主题时,要考虑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

(2)实践性与创造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实践性很强,重在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倡选择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项目。

(3)导向性与自主性原则——在确立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权利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4)灵活性与开放性原则——针对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

(5)自愿参加、普及为主原则——坚持以课外、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坚持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2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1)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读物;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课外专题讲座是群众性的课外活动,它是以某一知识专题为内容,以学生为对象的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报告会。 (3)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课外活动时老师可以教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以此为基础做出作品,在下一次课外活动时展示交流。 (4)指导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编程——在编程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理解程序 ,学会语言语法,学会设计算法,学会程序规范,学会调试程序。 (5)指导学生写信息技术小论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试验与创新写小论文。 问题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含义与特点(P52)

1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法与学法之和。

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

(1)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 实践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2)耦合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由教师和学生的耦合而成的操作策略。

(3)多样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

(4)整体性: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各种具体方法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

(5)继承性:教学方法也和其他教育现象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

(6)发展性:任何教学方法体系都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精神等客观条件,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时间要求。

问题六: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缺点,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P56)

1 .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缺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上网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①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②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缺点:①容易产生“满堂灌”、注入式教学

②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③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议论、争论或辩论,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优点:①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②讨论有助于思想的转变

③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缺点:讨论容易偏离主题;讨论易流于形式,有些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并没有实质内容 。

2.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1)任务驱动法教学环节:

呈现任务: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导学:对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的适当指导

明确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任务:通过合作交流,补充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方法 完成任务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2)WebQuest教学环节:

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

总结: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

问题七:教学设计的含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含义各环节(P86,P168)

1.教学设计的含义:

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含义:

就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际中试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进一步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

包括: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阐明学习目标、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等。

问题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种课堂教学形式(P119)

1.班级授课

全班集体授课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教师系统讲授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形式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还可以尝试“学生讲 ,师生听,师生评”的方式。 2.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机房进行集体授课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注 意的是如果不能够保证学生每人一台或两台电脑的话,就应该把学生分成几组,轮流上机。 教学程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练”。 3.分组协作学习

分组的时候,有些讲究,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最好采用异质分组,把不同能力倾向、不 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把课外有条件使用电脑的同学分配到各组。 4.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满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 学生的个别需要。 5.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组织学生到现场,像机房、网络中心,或 者施工现场,比如修路时在地下深埋通信电缆的现场,装修房屋时进行布线的现场等,进行 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问题九: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含义与结构(P168)

1.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含义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除了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评价能力等各学科教师普遍应该具备的能力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 能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学科知识的丰 富而扩展。

2.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结构 (1)教学设计能力

(2)课堂教学能力

(3)教学资源收集、开发、利用能力 (4)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 (5)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问题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意义与基本要求(P187)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书上没有明确的解释,建议找度娘)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更主要的是通过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状况,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或修正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评价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激励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来达到判断学生前期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在学习结束时,通过总结性评价来达到检测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

(2)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学习经验会对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影响,而新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又会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3)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长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4)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的同时 ,也要利用评价,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评价功能立体化 (2)评价标准多维化 (3)评价主体多元化 (4)评价方法多样化 (5)评价内容全面化

(6)评价结果归因的多维化 问题十一:信息技术教学环境(P150,有知识框架图)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环境:是指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技 术设备与各种资源。

1.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

2.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软件所构成的媒体化教 学环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信息技术课程专用软件,另一类是信息技术整合用软件。

(二)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 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教学中的人文环境包括了学习氛围、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人文关 怀等方面的内容。

1.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2004年,我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

2.决策者的信息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加强硬件建设。

3.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素养:做好引导工作,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观念,加强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在教学目的、过程、内容中分别营造、优化、挖掘出人文环境。

6.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十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P183)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在下列具体的发展途径上有选择地进行: 1.师范院校教育。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在师范院学习的系统知识,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校师范院校不仅培养教师岗前预备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能力提升所需的各类继续教育。 2.项目培训。现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信息技术公司设立了培训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既能够节省经费,又能够及时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思路。另外一些企业和商业机构赞助了区域性的教师培训项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同行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向同行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也能够想其他教师探讨、传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4.课题促进。随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

5.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表现和途径,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持续的努力。

推荐第3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很值得我们研究。我在这三年的教学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实践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己见。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比如我讲网络知识时,我经常会用到报纸杂志和新闻中提到的一些网络中的事件,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时,如何让学生理解

那些枯燥的专业名词呢,我用一个车间的工作流程来比喻,谁在控制,谁在运输,谁在制造等等,然后在用一个具体的计算题的实例来演示,计算这个题目,计算机是如何来工作的。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我在讲网络信息检索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一个竞技游戏,按照一段具体的文字,从中提炼关键字进行搜索,查找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是哪个景点,学生的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七年级的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时,因为演示文稿中即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视频,即要学生熟悉网络懂得下载资料又要学生懂得演示文稿的制作技术,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对学生进行分组,五个同学一组,同组的同学各有分工,互相配合,有专门选图片的,有整理文字的,有技术支持的等

等。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展示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

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推荐第4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求“并行线”的切点

-----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现象的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神采飞扬的讲课,而学生各行其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直在一条并行线上前行。针对这一现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想让这“并行线”有交点,要做到优化课程结构、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双主体”教学;更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和交流中,寻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条并行的线的那一个“切点”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 新课改 信息素养

“讲台上老师是神采飞扬的讲课,而讲台下学生也全都在‘埋头苦干’”,这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常有的一种现象,看似勤奋好学,然而他们真的是在“仔细听课,努力学习”吗?如果你仔细去看的话,却发现并不是学生们都在努力的听课,而是各行其事,浏览网页、微博、玩小游戏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是和教师讲课的内容在两条并行线上。曾有学生理直气壮的在上课前进门时喊上一句:“老板,开机,1个钟”。这已经是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他们休闲的时间,而计算机教室已经具有了网吧的功能,这或许还说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同时也让作为信息教师的我陷入反思。

不可否认,一些信息技能可以在“玩”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一次监看学生屏幕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在“聊天”、“QQ”、完成学习任务三者之间交替进行着,令人结目的是,她飞快的输入速度、敏捷的才思和娴熟的操作技巧。这些技能不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么?难道“QICQ”、“聊天”、“论坛”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

然而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网络对学生极大的诱惑力在于通过主观操作实践去完成,并在其中找寻乐趣。这也就使得,失去实践操作乐趣的内容为学生所不喜;失去了网络的信息技术课堂也让学生怨声载道。最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直在一条并行线上前行。面对这样并行的两条线,该如何寻找交点以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我想,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课程结构、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高中信息课程为切入点,全面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提供基本的软硬件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和环境。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依据新课标的标准,钻研教材,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处理,使之符合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授《局域网组建》一课时,在事先调查学生家庭中使用网络的情况,及学生在家中使用网络时遇到的问题,以此创设一个局域网建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组网的过程中,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由于课程的内容贴近实际生活,也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师生的交流。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实际生活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切实掌握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所以,高中信息课程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适当删除教材中已经过时的事例,加强实践教学,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双主体”教学;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这往往形成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当内容失去吸引力或者有吸引力更强的事物出现之后,就会出现文章开始时所述说的现象——教师神采飞扬的教而学生却各行其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于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的“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实际;最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方式单一化,同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在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加强互动和交流,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高度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三、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因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知识是教师的从业之本。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知识的需求者提供学习指导,以自己的知识才智作基础进行创造性的知识传授工作。而要使人们的知识不断丰富、不断更新,教师单靠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东西是根本无法胜任工作的,因为教师同样不能避免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学习来持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有更高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讲,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必然比学生要多、要深、要广,并且更为熟练和精通,但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教材上的内容却是固定的,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作为信息教师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并投身于科学研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现代,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1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冲动,就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真心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最后,加强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就一定能够当好教师的。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应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应是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和教学艺术的提升就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是教的课堂,更是学的课堂。在这样的“并行线”里,信息技术教师要找到“切点”,就要依据新课改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和交流中,寻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条并行的线的那一个“切点”。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

2、吴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成功(教育),2010(09)

3、林秀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才智,2015(11)

推荐第5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我是外语实验学校的一名普通计算机教师,任教这门学科已经7年了,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教学,希与各位同仁一起进步。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我们研究。我通过这两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己见。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

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

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2006年1月9日

推荐第6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1.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如一节课45分钟约半小时给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动手操作时间。

2.提供导学案给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每节课都配套导学案。在导学案比较难或比较容易遗忘的地方,会加上一些帮助信息,并且会以不同的色彩注明,并附上一些比较有趣的卡通图片,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还可以把一些比较生硬的知识趣味化。在课上,学生是先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在老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3.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学习。在课堂中,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小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小组的好生能发挥其优势,同时后进生可以得到好生的帮助。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上发展。

4.改变教师观念,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课堂上先把任务交给学生去探索完成后,再让学生上台展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二、在处理教材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材上抓重点、破难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结合科技创新活动,拓展与其它学科整合。

1.在教材处理中抓重点、破难点。准确地把握了教材体系,抓住教学重点,对于教学难点,提前写在导学案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老师到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难点。

2.在教材处理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如:在制作word小报这部分内容中,原来的课本中是没有要求制作旅游计划的,只是比较枯燥地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小报,此时,要求学生制作跟生活有关的旅游计划,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与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

3.在教材处理中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初

一、高一年学习上网搜索材料和word字处理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年的市科技创新比赛,让学生从确定主题到写查新报告,从搜索材料到开始制作,引导学生独立制作科技创新作品,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的要坚持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如制作网页作品时,引导学生选择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主题,让学生学习陈嘉庚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运用的内容是学校的校训,教育学生要牢记校训,热爱母校。在制作旅行计划word小报搜索相关景点时,引导学生进行美的评价,培养学生要保护身边的环境,养成环保意识。5.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其它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到:“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要跟其它学科整合。如:联合语文学科制作语文电子课本,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语文课中各节课的网站。在导学案任务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点。如:学生在利用电脑上网查找厦门所有景点的信息,这里面的信息其实也包含了一些地理、语文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在这期间,学生也学习了相关知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法,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堂课。在上课之前事先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前后四人组成一组,在上课时,先展示优秀作品,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本节课内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景教学手段。接着,发布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上网搜集信息,完成导学案任务,其中分阶段让小组成员上台演示,然后提交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期间,老师在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教学辅导。老师通过分组、小组监督合作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从而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其它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机制,让那些原先不会做作业而偷玩游戏的学生受到同组学生的监督,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有相互检查、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老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即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最后,老师展示学生提交的导学案作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点,使用了总结归纳教学法。

四、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学习效果

叶圣陶曾说过“评价一堂课,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的讲课。”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应该落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完成跟实际生活有关的综合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利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信息素养也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好了。

2.巧用鼓励赏识语言,助推学生成功。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时,采用各种鼓励性语言,极大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记得有次提问,有个学生说要制作英文版的旅行计划,我觉得他的见解很独特,于是我推荐他和他的小组回家继续完成,最后这个作品获得了全国电脑作品比赛福建省一等奖。

3.采用多维学生评价,增进学习效果。每节课让学生当堂完成任务并提交,老师及时登记并进行评价,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维学生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标准、评价者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评价标准,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很难想象是中学生做出来的,有些作品后面还获得省市电脑作品比赛奖项。总之,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7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二、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尊重他人成果、平等共享,自律负责的理念

这是新教材另一个特点,每当进行信息处理时,都要求确立主题,然后收集信息资料,而主题的确立和信息的收集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都需要有人合作。从它的分组交流和小组讨论可看出来。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部分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协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相比,有利于培养学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络时代的协作学习,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

通过对课堂集中教学、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彼此间的学习成就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协作学习,当其中一个学生达到他的学习目标时,其他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

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付红涛

我们三华学生的特点是什么?手机党?小说控?还是“特困生”?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学生基础差了点,上课听不懂,他们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他们希望能在信息技术课上玩玩游戏、听听音乐、看看动画片等;不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听老师照本宣科的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眼里的老师是一个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的“百度”。我的第一节课上,学生问我能不能教他们QQ刷钻,或者能不能教他们如何迅速提高QQ的等级,我问他们知道QQ的原理是什么吗?你要想得到这些,你至少要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才能下手啊。看着学生期待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已经进入了最佳的听课状态,我跟他们解释QQ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我们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向数据库里写入或者修改数据,我们每次的登陆也好,退出也好,在线的时间也好,都有一个文件纪录下来了,你在线的时间长对应的等级自然就累加的多,于是你的等级就高了。第一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数据库和数据库的应用就顺利的引入进来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原理,在给学生讲解中让学生知道了。为了加强学生理解和印象,我开始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就在使用的数据库应用有哪些吗?手机、餐卡、银行卡都是一样的原理。往往贴近生活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只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对于我们老师,对于我们学科的兴趣更高。

二、赋予更多的权利,拓展更大的空间。六年的教学探索让我发现,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技术操作水平不同,在上机课中,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老师传授的知识、技术,有的学生则接受的稍慢,那么,在实际上课中,那群很快接受老师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很快完成老师的任务,他们感觉无所事事,或者发呆,或者游戏。如何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采用的方法是设立组长制定,在每一个班级设定数量不等的小组长,这些操作能力出众的学生在班级充当着“小老师”的角色,指导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一方面打发了他们无聊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主的意识,要求各个小组长一定做到“只准动嘴,不准动手”,指导学生,并不是替他们完成任务。一节课就这样轻松的讲下来了,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创造更多更好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也能相互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放而不乱,其实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欲望,我做的只是给他们更多的权利,更广阔的空间。

三、精心组织教学,开展班级竞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如此,面对海量的信息技术知识,我们能做的不可能是穷尽其所有,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

四、多用表扬夸奖,树立学生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尊和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比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后,把学生制作的一些较好的幻灯片连接到教师机上,让全班的同学都来欣赏,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五、益智游戏,因势利导。

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游戏,教师不应该盲目采取拒绝的态度,利用好游戏这个武器,关键时有选择地玩,把握住一个“度”。玩游戏本身就要求自己对游戏软件的解压、安装及计算机的合理配置进行探索,尤其是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好学,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计算机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我们研究。我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己见。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采用小组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对小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

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价值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

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四、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

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

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计算机:

2010-02-07

推荐第10篇: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南郊区云冈小学

刘建花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南郊区云冈小学刘建花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教学不再只是知识接受和传播的过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应用在阅读、写作、古诗文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

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他以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纪教育改革。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应用在阅读、写作、古诗文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广泛采用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

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阅读方式的变革,大容量、快节奏、多元化的网络文献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打破了传统阅读以文本为主,按部就班的课文学习的状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阅读教学变革体现在3个方面: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2)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3)从图书馆手工检索阅读到利用电子资源库的高效检索阅读。

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主要依托多媒体、网络为教学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通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首先,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再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其次,自主学习与协作会话。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阅读具有超文本的结构特性,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热键”,随时在计算机上查阅他所需内容。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后,要在应用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

作文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难以突破自身局限性。而信息技术在写作工具、写作过程和形式上为语文写作教学带来变革:1)手写输入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2)写作方式走向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3)构思与写作的超文本结构化趋向;4)教师的单一评阅走向大众化评阅。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没有激情,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信息技术与写作

教学整合的第一项就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兴趣,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网络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名山大川、日月星辰可尽收眼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此外,教师可根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有了创作激情,就需要进一步的作文框架的构思。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在呈现作文成果时与传统写作不同的是,除了可以将它以书面文本的形式提交以外,学生也可以将它用电子形式展示,即上交电子版。电子写作的优势在于提高了写作效率且内容充实。由于电子写作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的,即可以随意增、删,既保持了作文的整洁,又节省了学生重复抄写的时间。书写的高效为学生多写多练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学生电子写作的同时,教师可随时通过教师控制台的监控检阅学生的成果,了解学生的进度及遇到的困难,及时得到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个别化辅导。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例。然而,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整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课堂情境,再现古人情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握诗人的感情基调是有效学习和理解整首诗的基础。诗人通过作诗来抒发情感,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语言文字中。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交替等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了栩栩如生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正体会到诗人作诗时的心境,更有效地理解该篇诗文。其次,诗文的朗诵一直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文的语言凝练,用词非常讲究,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才能定稿。由于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教学中放映直观形象的录像,配以旋律优美的音乐,此情此景中吟诵,体现出诗歌的意蕴和情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去理解诗词,学生的记忆也会

十分深刻。古诗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字词含义。最后,古诗文教学中知识扩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环境,为他们提供可以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如学习资源库或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平台、多功能课件等。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第11篇:《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一个文件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也深度,学科的体系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等的教学指导文件。(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授课计划 D.教学日历

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8层等级学习分类中,哪一种学习是能够识别一类刺激的共性,并对此做出相同的反应。( D )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

3.以下哪种学习方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 B ) A.探究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C.自主学习D尝试性学习

4.一般地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或划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复习巩固阶段、运用熟练阶段和以下的哪一个阶段。( D )

A.集中学习B.自我学习C.反复训练 D.评价反馈

5.经典的CAI辅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下面的哪一种学习理论。 ( B )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6.在采用支架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首先做的是( A )

A.搭脚手架 B.独立探索 C.效果评价 D.进入情境 7.以下哪项教学方法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A )

A.抛锚式 B.试验法 C.讲解法 D.启发式教学 8.备课一般分为学期备课、课时备课和下面的哪一种备课。( A ) A.单元备课 B.周备课 C.集体备课 D.个人备课

9.一般认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科学方法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下面的哪一种理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 )

A.联结-认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系统加工论

10.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核心地位的是( C )

A.教学关键点 B.教学目标 C.教学重点 D.教学难点 11.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 ) A.输入阶段; B.相互作用阶段;

C.操作阶段; D.输出阶段。 12.在计算机教学中,CAI是哪种教学模式( B ) A.计算机管理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网络教学; D.计算机远程教学。

13.“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编写教科书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其名

1 称为( B )。

A、科学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哪种学习方法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D ) A、尝试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

C、自主学习D、探究式学习

15.教学系统的要素有“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4个,其中( C )称为信息要素。

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条件

16.从实际出发,恰当准确地确定教学难度和速度,使之符合学习者特性。指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D )。

A、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B、C、D、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个别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高难度和量力性相统一原则

17.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则该类问题属于( C )。 A、判断性问题 B、叙述性问题 C、说理性问题 D、扩散性问题

18.CAI的诞生引发了( B )教育革命。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19.就学生的整个学习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决定( B )的问题。 A、能不能学 B、肯不肯学

C、思维能力 D、观察能力

20.教学语言可分为很多种类,授课伊始,老师使用的是( D )。 A、评述语 B、评点语

C、提示语 D、导语

21.把被评价集合中的各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 D )。

A、相对评价方法 B、绝对评价方法

C、综合评分 D、个体内差异评价方法

22.试题选择中,要求试题的难度控制在适当水平的原则是( C )。 A、适应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难度适当原则 D、目的性原则

二、简述题

1.简述备课的意义。

答:(1)备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2)课是将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 (3)课是教师自我构思,自我设计的创造性劳动。

(4)备课是提高教师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2.请简要说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①以学生为中心。

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③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④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⑤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⑥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⑦强调设计轻松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3.说课的含义、内容及注意事项。

答: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么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2)说教学方法(3)说学生学法(4)说教学程序 需注意的问题: (1)防止说课变质

(2)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3)在说教法和学法时,说出所选择的方法的理由。

(4)说过程时,尽量展示先进的教育思想

(5)竞赛类的说课,要活用教学思想与方法,不能套用一知半解的东西。 (6)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说课或答辩。

(7)不必面面俱到,但重点难点要说明白。

4.第十章“站稳讲台、魅力讲台、品牌讲台”阶段中的教师的特征。站稳讲台:

在知识上,开始形成实际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和经验。 在能力上,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开始初步形成。

在素质上,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项目还不够全面和平衡。 魅力讲台:

(1)能够自主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

(3)能够主动设计实验,让“教学”和“学习”融合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5)利用语言艺术创造最佳教学时机

品牌讲台:

(1)具有创新素质 (2) 能够进行探索性活动 (3) 在成果上,注重理论总结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5.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答案

1.本节课对学生起点水平有什么要求?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本小题5分) 【参考答案】

(1)学生初步具备了图像处理和网上搜索的基本技能 (2)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出发,设计和描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本小题15分) 【参考答案】

在理解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时,必须注意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强调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以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会在三维目标中有所侧重,不可能每次教学活动都在三个方面平均用力。

本课对相关课程标准的理解比较到位,设置的学习目标全面系统,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既列出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知识、技术操作和情意目标,又体现了这些目标间的内在关联,而且比较准确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在各个方面达到的掌握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界定和描述方式恰当地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技术和情感目标的协调发展,对于其他教师根据三维目标界定和描述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在教学目标的界定和实施方面,本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紧密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渗透了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伦理等专题,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技术活动思考有关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可以说这节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对信息素养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培养。

3.请先解释信息素养,并说明在本节课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小题10分) 【参考答案】

信息素养解释1: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学习者要学习会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交流信息、评价信息,更重要的是信息意识(一种内隐或内化的元认知策略)。

信息素养解释2: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

4 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使得师生不再唯技术而技术,在这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学生求学的工具、探究的工具,教师注重技术背后藴含的思想与方法;

4.请评价本节课提出的任务。(本小题5分)

【参考答案】

任务的思想性,又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任务难易程度相当,有自主创作的空间.(酌情给分)

5.请谈谈本案例是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本小题5分) 【参考答案】

本案例从 “问题导入—提出任务—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作品评价—相关信息技术问题的讨论”等教学环节,渗透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6.请结合本案例谈谈信息技术课的“表现性评价”。(本小题10分) 【参考答案】

表现性评价的表现性任务可以限定在一个非常具体、有限的技能上,例如,本案例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明确的要求制作“飞天圆梦”为主题的宣传海报。也可以拓展到一个包含大量具体技能的综合性操作任务上,如搜集某个主题的资料并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制作网站;就某一主题利用数据库检索资料,根据查询到的资料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结论等。拓展的表现性评价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去选择或执行任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自我评估和自我提高,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讨论既要重视其活动过程的质量,也要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尽管信息技术课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对某些信息技术技能的限定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具体操作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地操作。所以,在将具体的技能放在复杂的综合性任务中进行评价之前,可以使用限定性评价对它们进行单独评价;或者在利用复杂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运用限定性任务来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 【评分标准】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5分

拓展的表现性评价---5分

第12篇: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概念: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由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开此门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研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研究意义:1.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是信息技术科学迅猛发展的需要; 2.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是把所学到的一切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IT教学的需要;3.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是本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2 综合性: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人文性:课程为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

高中信息课程的主要目的: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解决问题,倡导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课程的任务: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的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

4>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地,合理地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完成信息作品等。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1

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维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能力。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材编选原则: 1.教材编写建议: 1>要强调适应性;

2>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3>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突出特色,强调创新,渗透人文精神,贯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编排教材内容是应遵循的原则: 1>有利用学生尽早上机操作实习;

2>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编写教材内容,使知识与心理相结合;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4>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来编排教材; 5>根据目前的教学形式编排教材; 6>参考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编排教材。

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素质: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科学文化素质: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心理、感知能力、情商;

劳动技能素质:1.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2。劳动习惯;3.劳动知识;

4、劳动专长;

教学过程:教师依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品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学过程的特点:1.学生认识活动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2.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知识3.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是教育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1.应以实践为基础;2形成概念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

信息

3.必须与数学、物理和相关学科相结合;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阶段:

1、感知教材;

2、理解教材;

3、巩固教材;

4、应用教材;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利用社会舆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给予学生好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发挥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作用;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提供的基本材料;组织实际观察;

3.理解教材,形成知识;4.巩固教材,形成技能;

5、应用知识,形成能力;

6、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信息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性儿制定的指导学生学习工作的基本要求。 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想统一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意问题: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必须阐明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必须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江青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基本技能、达到有知能用。

注意问题:必须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要明确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重视必要的实践活动。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引导学生对所学教材充分感知,比较对照,判断推理、为掌握科学概念打好基础。

注意问题:要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要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知识;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哲学工具的作用。

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地统一起来。

注意问题:要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5.理解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注意问题:教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引导学生坚持连词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6.统一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在教学中腰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抓好两头,承认差别,区别

3

信息

对待,使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共同提高。

注意问题:要把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7.启发性原则

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注意问题: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怎样综合运用各项教学原则?

1、上述教学原则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运用各项教学原则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各项原则之间是互相渗透、相互制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各项原则相互作用和统一实施的结果。其中某个原则起主要作用、其他原则起辅助作用。

3、教学原则必须贯彻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即贯彻于确定课程标准,边学教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

4、必须全部地、辩证地贯彻各项原则、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

什么叫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组织联系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常用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就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对固定的班级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2.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个别学生或活动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现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任务,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如机房、计算机中心等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要担当起领导的工作,组织和管理小组事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制定活动工作计划,活动工作计划要包括小组的组织形式、活动的时间安排及活动的内容安排。

小组的组织:首先要做好动员工作,要向学生讲清小组成立的目的、意义及活动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报名,最后由自己和班主任共同确定小组成员。

确定小组活动成员的原则:1.确定小组成员对活动小组有浓厚的兴趣2.智力较好,其它课程成绩优异

3、小组人数的问题4.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1.搞专题讲座2.软件制作

3、定期对出编程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出有兴趣、有意义、有难度的题4.适当的开展游戏比赛

4

信息

信息技术课的类型:

按照教学任务划分:1.传授知识课(新课)2.复习巩固知识课(复习课)3.培养技能技巧课(习题课)4.测验课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实践的大致分配。

课的基本部分(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2.复习提问引出课题3.讲授新课4.巩固5.联系7.总结(小结)7.布置作业。

第五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步骤,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有序的多种活动方式,是教师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讲授法:

内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适当利用实物、挂图、演示、试验。等直观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类: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偏重于叙述事实和描绘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解: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要加入练习活动;

讲演: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连贯的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并给出科学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运用讲授法注意的问题:

1.要事先准备好讲授提纲,按照讲授提纲系统地叙述教材,做到以事叙述、所

举例证都要紧紧导向结论,切忌离开主题,任意发挥。

2.要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3.教师说话要通俗、要明白、要有趣味、要以姿势助说话,要善于举例子、作比喻、使讲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重点适当重复、难点反复解释。

4.教师讲授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

5.讲授时仍需恰当的利用板书、挂图、演示、试验等直观手段嘉庆教学的直观性。

谈话法(问答法)

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分类:启发性谈话,检查和复习型谈话,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

启发性谈话: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类引出新的知识、内容。

注意问题:

1、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切忌二义性。

5

信息

2、教师必须考虑对全部统一要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鼓励学生学习上先进的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又要鼓励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

3、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思考片刻。

4、与一个学生的谈话兑换也要兼顾全班、用眼神、手势、旁边等将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人的对话中,形成全体师生共同活动,切忌进行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的谈话方式教育。

讨论法

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值得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1.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资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准备讨论意见,确定恰当的讨论时间。

2.讨论中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因向深入。

3.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辨证地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

读书指导法

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把握教材,特别使其难点,以便有效地指导。2.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课题和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3.教材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则不可采用这种方法。

演示法

内容:直观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将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向学生做示范性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1.演示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用演示法取代学生的具体操作实习。

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演示的对象和内容。

3.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的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4.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被演示对象的变化,使学生获得深刻完整的印象。5.演示过程要适时,为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比较新颖的教具或者是设备应在使用才展示,用完后要及时地收起来。 6.演示之后,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的结论。

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计算中心。软件公司和应用计算机的其他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6

信息

注意问题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练习法:是指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元器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或研究或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象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实习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机房上机,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验证信息技术某些功能和结论,调试程序,培养信息技术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能力。 注意问题:

1.制定好实习计划。

2.充分做好实习准备(实习内容,设备、材料的准备)。3.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

4.精心辅导实习(入门、总结、巡回辅导)。

5.要教育学生爱护设备,强调操作使用时注意的事项。

发现法(探索或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使用过程:

1 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

2学生利用有关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查假设,如果学生中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争辩 4 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和总结 注意问题: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环境。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要依据全部教学原则综合,以保证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符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2.要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要充分考虑教学得以进行的条件,防止选择过程中的片面性。 3.必须考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 5.必须考虑课型。

6.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7.必须考虑教师的自身情况。

7

信息

第六章

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即指教师用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切材料、器具和设备。

一、教学语言:语言是有语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即建立在基本符号集上的 语法规则的集合。教学语言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教学语言的作用: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工具。 组织教学语言的原则和要求: 1.教学语言要有目的性。 2.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3.教学语言要有直观性。 4.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标:是以纲要形式编订,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及案例等教学上的基本要求。

课标的作用:

1.体现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针。2.提供编写教材的依据。

3.指明教学的方向和途径是教师教学的法规。注意问题:

1.应全面透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体系,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准。2.为了保证各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和学生学习的前后衔接,教师还应了解相邻学科的课程标准。

3.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不限于课程标准的规定,但全面实现课程标准则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任务。

三.信息技术教材:是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教材的作用:

1.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根本凭借。2.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3.是学生获得细心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使用教材注意点:

1.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2.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心技术的实践性。3.与其它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4.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文字或者是画出来的画或表格。

作用:板书不仅可以概括教师上课进行讲解或讲述的教学内容,补充教师上课时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板书要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正确、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得情操、培养学生良

8

信息

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生信息技术书写的规范化要求。

注意问题:

1.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设计包括整体设计、局部设计和技术设计。整体设计是指板面使用分块的设计,一般应包括整个板面分成几块,使用每一具体板块些那一部分内容,各板块之间什么关系;局部设计是指每一板块具体写什么东西,哪些内容必须写,哪些内容详细写,哪些内容概要地写;技术设计是指板书内容怎样写,是用自然语言,还是数学语言、逻辑语言或用图形说明。

2.板书要有直观性,板书的字迹要端正,工整、大小紧密得当,做到横成行 3.板书要有示范性。 4.板书要有启发性。

5.板书要与教授、演示、操作相配合。

五.挂图:具有直观性,比板书、版画更有真实感,它可以表明机器设备和器件的外貌和内部结构,可以描述内部装置,结构原理,可以描述设备的工作过程。

适合使用的情况:

1.某些小实物。

2.某些内部结构复杂的事物。

3.某些设备、器件无法参观或参观时无法一目了然。

第七章

信息技术教学日常工作

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方法:

1、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

2、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

3、把知识分析及能力分析结合起来;

4、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备课:备课时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日历)

1、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的;

2、教学进度;

3、需要的教具;

4、安排好复习、考试的次数和时间。

信息技术课时计划(教案):

1.教学题目:如第几章第几节….2.教学目的:就是我们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的基本目的,教育目的,和发展目的。三维度(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培养)

3.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本节教学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 4.难点:就是教学中应该达到但是有一定困难的目的 5.课型

6.教学方法:主要用何种方法:如讲授法与直观法相结合 7.教学手段(教具) 8.教学过程 9.板书设计 10.教学后记

9

信息

课前准备:1.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

2、精心备课;3.教具(多媒体课件); 尽量想办法打包,网络存贮、刻光盘

4、精神;5.仪表(整洁、朴素、大方、仪表朴实、自然)6.课前侯课(提醒学生上课,起到调节教师情绪,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上课

1.尽快的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2.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打比方;3.讲授知识要循序渐进;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要渗透思想教育;6.体现教师的主导性;7.执行教案要灵活;8.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9.要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最优化: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

第八章

教学测量评价

教学测量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给出量上的反映;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测量的结果(数量或程度)做出价值判断;

常用的测量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某种行为表现如实的作好记录,由此判断学生某种等级水平的方法;

2.问卷法:通过书面提出问题,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从而取得资料和数据,判断某种行为、登记水平的方法。

3.测验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试题,对学生施测,根据解答或操作结果评定分数,并确定等级水平的方法;

标准化测验:由专门的测验机构编制,主要用于测验能力。成就水平。或诊断。预测监控标准;

教师自编测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自行设计和编制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来说明某一学生在这一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等级排队。 标准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的标准作业为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测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效度:指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预定要测量的内容。

提高效度的方法:测验的内容和范围要包含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测验试题中要尽量把跟测试无关的成分去掉;测验试题的难度要适当;评定和计分的标准要客观统一。

2.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提高信度的方法:测验的方法和时间必须严格统一,测验的评定和计分必须有客观统一的标准;测验的试题的覆盖面宽;测验试题的难度要适当,指导法要明确,

10

信息

清晰;消除受试者的紧张心理,增强他们对考试的环境的适应性。

3.难度:是测试题目的难以程度,是测试工具对受试者知识与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4.区分度:表示测验项目对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指标。

第四节 编制试卷

一、命题原则

编制测验的核心是命题。概括起来,不论哪种题型,均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试题要符合测验目的,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水准; (2) 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测试点分布要合理;

(3) 试题的文字表述应浅显简洁,但不可遗漏必要的条件;

(4) 各个试题应严格彼此独立,不得含有暗示本题或其它试题的线索; (5) 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议的; (6) 便于施测和评定,节约经费、省时高效。

第13篇:信息技术教学论 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生的学习以主动的意义建构为主

三、师生关系平等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五、探究学习、因材施教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1、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2、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1、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

3、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1

4、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结合

三、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

1、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2、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

٭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课程内容

٭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思路

٭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 在信息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合作与探究精神

٭ 在信息作品分析中让学生理解其情感和态度

٭ 在信息交流中让学生善于表达、倾听

第14篇: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信息技术教学论 学习评价 电子学档 量规

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实践。实施新的评价方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强烈愿望,如何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笔者结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在总结前人电子学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评价中融入电子学档评价的理念,运用评价量规,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学生发展的评估。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建构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的问题。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界定了本文中有关评价的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电子学档评价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论述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并分析了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优势,第四章对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实践效果从质性和量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五章总结本课题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英文摘要】As the changes in the ideas of education ae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ement modes can’t perfectly adapt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nowadays.Putting the new aement modes into the practice has been a common and strong desire of educationalists.How to put the ideas of new teaching aement into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the people working on education reform.In the view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aement of the In...【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 学习评价 电子学档 量规 【英文关键词】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 Studies aement E-learning portfolio Rubric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中文摘要4-610-17

ABSTRACT6-7

第一章 绪论1.1.1 基于教育评价改1.1 问题的提出10-11革的要求10要求10-11式的要求111212-1314-15习评价15

1.1.2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自身特点的1.1.3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新型教学模1.2 研究意义11-12

1.3 研究内容1.4 研究现状12-15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1.5.1 课程评价与学

第二1.4.2 国内研究现状13-141.5 有关概念界定15-171.5.2 学档评价与电子学档评价15-17

章 理论基础17-20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18-20构建20-3420-212121-22设计22-30录23-24与反思29-30

2.1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1717-18

2.3 真实性评估理论

2.2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的

3.1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原则3.2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思路3.3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目标的制定3.4 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电子学档评价的模块

3.4.1 学生个人信息233.4.3 学生作品集24-29

3.4.6 学习评价信息

30

3.4.2 学习活动记3.4.5 学习的体验3.5 电子学档评价的实施过程30-32论》课程中的优势教学论》的实践研究34-3634

32-34

3.6 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第四章 电子学档应用于《信息技术4.1 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

4.1.2 教学班级情况4.1.4 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34-614.1.1 实施时间344.1.3 实施计划34-35

35-36和电子学档内容要求36

4.1.5 学生考核方式4.2 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评价的案例

4.2.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4.2.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4.2.3 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块中的实

4.3 实践结果分析53-60

4.3.1 实践结

4.4 分析36-5336-3737施过程37-53果质性分析54-58

4.3.2 实践结果定量分析58-60

实践小结60-61究结论6163-6570-7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35.1 研参考文献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61-63附录致谢

65-7071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第1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

一、评价方式:首先从课堂评价入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表扬,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当然不好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多角度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经过阶段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对学生、教学情况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找出不足,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总结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建立,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学习结束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

二、评价内容:首先是知识的评价,要求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再者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具有学会迁移知识、操作的能力,具有学习思想、作品创作、学习应用的能力。

三、评价策略:建立和内容、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可以建立学生平时表现档案、学习成绩档案、作品的创新。

七、反思、探索、提高 思想的变化往往决定着你的整个教学,对每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相同,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然而教学效果确是与众不同,所谓“教无定法”在这儿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了解自己、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改变的地方,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教学结果的出现情况,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形成有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第16篇:教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这里仅举两个试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教改试验研究项目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这两个项目,一个是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另一个是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理化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项目。下面就对这两个项目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语文教育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在小学阶段要求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中学阶段则要求作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其主要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以下简称为主导——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该项目自1994年2月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批准立项以来,先后分批在全国许多地区进行试验研究。由第一批只有7个城市的13所试验小学,发展到现在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共600多所试验学校,而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如今,试验范围已从小学扩大到初中和高中。其影响已扩展至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华人区。目前“四结合”试验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不论在识字、阅读还是在作文教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按这种结构进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演示生字的笔画、笔顺、汉字部件、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说”、“写”、“打”,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手脑并用,自始至

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学生还可以自我发现自己对汉字音、形方面的错误认识,从而有助于主动建构关于汉字知识的意义(体现主体作用)。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在读音及字义等方面的常见错误(发挥主导作用),所以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预习、重点字词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来达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默读、朗读和讲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中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老师只能结合课文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并就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实际能让学生自己默读和朗读的机会很少。要完成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默读和朗读,即全身心参与阅读过程。显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达到)。有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就可以通过编制大量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课外阅读课件(通常称之为“同步阅读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当老师讲解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后,除了让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以外,还可让学生从计算机中选择若干同步阅读课件来进行学习。这类课件不仅能提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还可通过改变显示时间的长短和适当的提问与测验来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超文本结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热键”方式随时在计算机上查询,省去传统教学中的“查字典”环节。这种自主、交互的阅读学习方式,从内容的选择到效果的检查都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因此既可以大大增加全班每一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全班性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竞赛(在给定时间内让全班学生阅读同一篇课外读物并由计算机评分),通过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阅读教学进程结构,可用“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包括阅读速度与理解

能力两方面的竞赛)—师生共同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来概括。其中除第

2、6两个环节主要由教师起主导作用,其余环节(包括第6环节)均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阅读教学进程结构的优点是,通过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自我测验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由于增加了阅读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

“几何画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美国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该工具平台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可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1996年“中心”推出几何画板的汉化版以来,很快受到数学教师的欢迎,经过“中心”近几年举办多期有关几何画板的应用培训班及部分学校的积极试验,目前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革新的思想已开始为教师们所接受,并已逐渐在全国不少中学的教学中应用和推广(有些学校不仅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而且在物理和化学教学中也在积极试用)。

由于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对数学喜爱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了了解如何运用几何画板来创建新型的数学方面的教学进程结构,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北京知春里中学杜利平老师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是这样进行的:杜老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

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几何画板可以为做“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结构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结构。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这样,教师就要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基于几何画板的教学活动进程完全遵循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其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教师所创设情境的帮助下,由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也就是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结构”。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结构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相比,不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型教

学结构的优越性。由于这种结构的实施离不开几何画板(一种计算机软件工具),所以这等于是实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所作出的有力证明,换句话说,实践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程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学的深化改革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17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1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上接第173页)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

2 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演示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3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课程,它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关注。

4

第18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就像演说家演讲一样,精彩的开头可以激起听者的兴趣,触动听者的每一根神经。一节课的开场白,同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或好奇,他们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探索和研究,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①直接提问导入,②范例导入,激发兴趣。

三、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五、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趣味”作为领路人,采取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演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范例展示法,竞赛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良好兴趣。

第19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步曲”

河源市源城区下角小学 孙柳青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设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探究性任务,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步: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首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课堂任务不是单纯为了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教授广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中,我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同学们,下角小学在刘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努力下,越办越好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了解我们学校。作为下角小学的一份子,我们深感自豪,那么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位名片设计师,设计一张具有自己个性的名片吧。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被充分地激发。

二步: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1 课堂任务的敲定,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确定任务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本节课的相关信息。比如利用百度搜索一些名片或网站,欣赏和学习别人制作名片的方法和技巧,再进一步设立方案,确定小组制作个人名片的任务。在整个设立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步: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在教授四年级第5课《我画我家》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协作,用绘画工具绘制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家,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探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兴趣地驱动下完成一副副梦想中的家园,从而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教师也要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

2 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步: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当然,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比如制作小名片,我会在平台上展示比较突出的作品,让学生出来讲解制作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

在整个课堂教学四步曲中,学生采用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参与度高,同时,知识储备也会不断地完善、更新。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3

第20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低学段教学方面的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变得更加举足轻重,而低学段数学教学更是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和支持,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低学段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一、时代背景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制约,教育教学的改革呈现出了新的活力。

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低学段数学教学的特点

在小学教学中,三年级之前普遍的被称之为“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产生自我认知的时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仅限于直观的感受,良好正确的引导能够使他们的潜能有效的激发出来。 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孩子达到以下几点: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在内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

而低学段的数学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更是重中之重,基础的牢固程度决定上层建筑的高度。对低学段的儿童来说,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外,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这涉及到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低学段的学生如果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后续的学习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了主动的探索。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要重视主观能动性,那么怎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呢。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低学段数学教学的整合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灵活多样性,为教师的前提工作提供了可能。这样的整合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潜力被激发出来,还可以顺利的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学习随意性很强,只有当他们对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如果不感兴趣,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他们都是不予理会的;相反的,如果是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非常主动的去学习、探索。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直观感受、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时候,让学生利用白板技术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分桃子,在不同的分法中,找到特殊的那种,也就是平均分。在教学《4的分与合》时,学生能够直观的操作4有哪些分与合。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去,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好的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对课堂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必须要学会如何去采集各种教学资源,如何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何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与制作课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最恰当,最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受教育的主体达到最默契的配合,从这个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又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我们不能不说,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正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它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低学段数学教学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时间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王国花.寻求对策走出误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之浅见【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3]李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5

《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评语.doc》
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评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