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知识体系

2020-03-02 09:57: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综合能力。

———城步一中考前30天语文复习方案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一直有其特殊性,其高考备考更具备特殊的时效性、针对性、复杂性,很值得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研究、探索。本文因陋就简不知所云,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和同行对高中这块“边角料”的更多关注。

到目前为止,离高考约30天,其任务都是对该学科的知识进行梳理,查缺补漏,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语文学科,就是要仔细阅读做过的旧卷子,尤其是其中做错的题目。要弄清楚这个题目在考什么,自己为什么出错,这种错误反映的是知识上的漏洞,还是思路上的缺欠。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阅读旧卷子的具体做法是一种题目一种题目地看,不要一份卷子一份卷子地看。看一卷前二个小题时目标在于理解这些词语中关键语素的意思。看第三小题时目标在于系统把握检查语病的方法。阅读文言文时目标在于积累多义词,体会推断词义的方法。阅读古典诗词题目时重点放在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第四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题)时注意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看旧作文题时,重点在于把握审题的方法,确保文章不跑题。

根据今年考试说明,今年高考语文的变数大概在第四第五大题上有一分的变化,所以,在试卷结构上不必担心。在阅读旧卷子的第六大题时,要重视文化经典的考查,重视《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道互补”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今的意义,防止选择上出现空档。着重训练选做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只要作到见过的题型能够应对,对第六大题就不必担心。

下面就高考语文的几个板块作一个具体的说明: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题12分和第二卷第六大题选做题12分总共24分是最能拉开分

数差距的。拼音、错别字、成语面广量大,防不胜防,考生答题有一定的困难。后期应当进一步加强规模性的检查和小型的测查。检查的内容首先应注意高中教材中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但学生不一定就能掌握的那些词语,这是最基本的内容;其次对社会媒体使用频率较高但经常会发生使用错误的那些词语。

[古诗词赏析]

从“三个点”入手

从阅读角度看,有“三个点”:阅读诗歌题目、阅读诗歌、阅读注解(题目)。阅读这三个“点”是答题的基础。其中最易忽略的是诗歌题目和注解。一般情况下,除了词牌、曲牌,诗歌题目与诗歌内容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诗歌注解常常是诗歌写作的重要背景材料,也是答题的主要提示或暗示。有时候命题者还会利用“题干”蕴含诗歌的某些背景材料。所以,不要因为古诗词阅读量少而忽略了阅读的必要范围。

从回答鉴赏性题目看,也有“三个点”:方法、内容、情感(主旨)。例如:2006年上海卷———“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答案中“既概括了”、“又为后文……作了伏笔”,属于“方法”;“饱尝人间世态炎凉”、“归隐山村”,偏重于“内容”;“……之苦”、“诗酒自娱”,偏重于“情感”。

可以这样说,一般情况下诗歌鉴赏题中的最后一题,都包含着这“三个点”的要素。

[文言文阅读]

考前要落实“四个字”

一是“读”———高声朗读,保持一种最佳的“语感”状态(建议每天不少于30分钟,可以分两次或三次),有助于文言断句的考查;一是“览”———浏览试卷,温习已经掌握的各种文言知识,侧重于实词和虚词(建议把高三一年练习、考查过的考卷文言文浏览一遍);一是“译”———翻译句子,把体现每一种句式现象的代表性句子各翻译一遍。建议关注省略句和不出现被动词的被动句式。例如:《六国论》中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就是典型的“省略句”。应该译为: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就越急迫。又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就是典型的“无被动词的被动句”。应该译为:最终到了国家被倾覆的结局,按常理本来应该这样;一是“梳”———梳理知识点,按照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把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梳理一遍。比如,从实词角度: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兼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现代文阅读]

从“两条线”入手

从“容量”入手:微观题、中观题、宏观题。

每一个现代文语段,一般设计为5个左右的题目。这些题目一般按照“小”到“大”排列,有时候也可从分值上揣摩这样的排列。微观题,一般涉及的是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意等;中观题,一般涉及段落的结构或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等;宏观题,一般都有“从全文看”的提示,它常常涉及文章的主旨、内容,作者的情感或态度等。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就要有清晰的“容量”意识。

从“能力”入手:筛选、概括、评价。

现代文答题时的语言表述,一般都要经过这“三部曲”。“筛选”是寻觅答案的范围,这是答案是否正确的基础;“概括”是对已经确定范围的内容,按照题意的要求进行组合、整理、提炼,这是答案是否准确的保证;“评价”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自己的观点或态度。这三种能力在一个语段的一组题目中往往会基本覆盖,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就要清楚地知道我的能力弱处或缺陷。

现代文的每个语段包括若干考查内容。比如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具体内容的概括、抽象内容的阐发、含蓄语句的解释、文章结构的把握等等。

我们在这30来天的时间里,可以每周选择一个或两个语段进行训练(建议选择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语段),以保证能够清晰地运用这两条“线”去有意识地训练。

[作文部分]

语文学科重在两头,就是基础作文。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刚才你还讲了这么多阅读,怎么突然一下子这个立场又变了。重在两头,第一头语基要靠平时积累,很难在短时有大的提升,语基是客观选择题,靠机器阅卷,每题三分,错了就是错了,但是作文和选作题不一样,最后30天也许作文这一块的提升空间是最大的。

作文也有满分的,满分虽然不多,同时零分也不多,就在一类文和三类文之间这个分差太吓人了。咱们湖南的一类文和二类文的分差是十好多分。在复习这一块,作文一定要稳扎稳打,一定要下苦功夫。有人说,老师,我这么多年都没有特别认认真真的写过作文,敷衍了事,甚至到后来敷衍都不怎么敷衍了,整理一下高三的作文,就是几次月考、联考,即便是这种情况都不能放弃。最后30天,哪怕三天写一篇,然后反复斟酌揣摩,从布局到谋篇,从材料到修辞,谙熟于心,很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如果定位在这个量上,三天写一篇, 30天写10余篇作文,对这10篇作文进行反复修改。认认真真的写,激活全部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把能用的材料激活进去, 30天锤出10篇作文,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十篇作文跟高考作文对接上,这个时候就是2 0分的分值,即便进入第二种情况,十篇作文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可能分数大幅度的提升。十篇作文有这么几个方向,第一个是大家能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比方说节俭,梦想,和谐,尊严,环境,发展等。

“经常听见有学生抱怨说作文难。因为作文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工作,是硬功夫,不是能靠走捷径就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文学底蕴的差距的确是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弥补的,但是,若用心思考,底蕴差的学生一样可以用技巧来弥补才华的不足。故而,要说作文简单,还真简单。”

首先从体裁上看,高中作文主要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两大类,这两大类中又尤以议论文为主,记叙文是为那些“天才”和“庸才”两个极端准备的。好的可以达到满分,差的也就仅仅是20左右分。所以针对大多数既非“天才”也非“庸才”的学生,议论文就成为最主要拿分体裁。奉劝那些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要抓好议论文。

其次,写好议论文可按板块模式操作。议论文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提出中心论点,一定要鲜明、清晰,一定要达到劈面就可映入眼帘的效果。第二板块是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这个板块是文章的主体。一般来说,可以细致的分成三个自然段,逐条阐述中心论点,或用并列式或用递进式或用假设式等等。第三板块就是总结部分,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用总结性的话语结束全篇。当然,这决不是说,所有议论文都要这样写,这里仅仅说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写作模板。总的来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部分。

再次,如何填充内容。简单说几个要点:一是修辞。一定要多用修辞,哪怕用一点最简单的修辞,也比干巴巴的论述要好看得多。二是引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想引经据典就必须下大力气背诵。三是书写。不要小看书写,它就像人的外貌一样,直接决定着判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当然,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诸如作文的立意、语言、拟题、题记等方面都有技巧可为,篇幅所限不多陈述。

以上为本人一孔之见,不知当否,还望专家同行赐教。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体系建立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立特色体系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SA8000体系建立

岗位体系建立

ISO9000品质体系建立和认证必备知识

食品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建立

建立作文教学体系

《建立知识体系.doc》
建立知识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