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0-03-02 02:13: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县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所行动计划(2015-2017)》、中共马山县委员会 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马发〔2015〕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振兴马山教育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坚持应用驱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振兴马山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一)“三通”基本实现覆盖。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7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各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求,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2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4M,村级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到100%。稳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基本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级课堂教学全覆盖。试点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

设,逐步使所有老师及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两平台”初步建成使用。自治区建成广西教育资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后;我县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同时利用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新基础数据,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实践不断深入。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

1.实施宽带网络提升工程。结合“宽带广西”、“村村通”工程实施,着力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光明山学校等4所村级小学要尽快完成宽带网络接入,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要对现有接入进行宽带提速升级,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是2M,建设和改善校园无线网络。

2.实施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工程。逐步将信息化基础设施纳入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办学条件。将宽带网络接入信息化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为我县中小学校普通教室接入网络、备配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配备教学专用电脑;建设计算机教室,提高生机比。

(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马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马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上与上级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形成面向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网络学习支撑等在线学习和交流服务功能的一体化网络支持环境,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结合本县实际,争取2017年完成本县平台建设,并与自治区级、南宁市级平台无缝对接。

(三)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1.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教育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广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马山县管理信息系统,如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等支撑教育改革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县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数据伴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建设适应我县教育管理的通用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2.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应用。做好本县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动态更新工作,充分利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应用于人财物事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从各学区、学校选出一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或有一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成立县级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通过集中培训,使这支队伍成为我县各学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中坚力量。

2.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贯彻

落实教育部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政策与精神,每学期举办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研修等不低于一次,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测评,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3.建立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自信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建立老师课堂教学信息化激励机制,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普遍化。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微课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1.多渠道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常态化、普遍化应用,使实现“校校通”的学校的绝大部分班级能够使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学校通过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晒课等多种形式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应用。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教师生成性个性化资源洪和共享机制,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总结、展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更新、改进并适时推送满足教学点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增强对教

学点教师的业务指导,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2.试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选择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试点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在各学校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积极推进课和改革。

3.开展区域和学校信息化试点示范。2016年,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重点在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模式,进行推广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马山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机构

黄汉仕

马山县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蒙姣燕

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

教研室、人事股、基建计财股、电教站等业务股室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电教站,办公室主任由蒙姣燕同志兼任。

(二)落实经费保障

县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信息化运行维护、教育资

源建设、教师培训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各中小学校也要将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运行维护、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各环节,满足于学校宽带租用、信息化运行维护、资源建设等基本需要。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岗位设置,充实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提升人员层次;县级电教站作为全县信息技术管理和指导部门,要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能指导全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队伍;各中小学校也要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能够正常开展各类教育教学需要。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方案,按需求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doc》
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