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视察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视察报告

2020-03-02 02:26: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谯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视察报告

根据《政协南谯区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11月21日,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全区农田水利兴修工作。区政协主席白林,副主席郑华龙、马军、张青、袁兆贵,秘书长许宁,各专委会主任和文教卫体、文史两个专委部分委员等参加。区委副书记周明权,区委常委、副区长吴胜智和区水利局负责人陪同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区水利局及有关镇办负责人关于我区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场察看了滁河新河段、滁河双联圩、清流河东城圩河段堤防加固,乌衣镇龚祁沟、双庙科庄水库清淤,腰铺镇姑塘圩农田整治,施集镇杨郢、沈郢大塘清淤整治等15处农田水利兴修工地现场。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水利建设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基础工程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今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水利工作方针,牢固树立民生水利的工作理念,以构建防洪保障体系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河道治理、灌区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排涝、扩挖水库塘坝等水利工程,有效改善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高标准制定水利建设规划,为农田水利建设绘制了蓝图。 1

今年,我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南谯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9-2020)》、《南谯区农村当家塘坝扩挖整治规划》、《南谯区农村河沟清淤疏浚整治规划》和《南谯区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南谯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奖补办法》、《南谯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南谯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和《南谯区村民自建当家塘坝清淤整治工程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为我区推进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抢抓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资金创历史之最。资金保障是干好水利兴修的关键,我区抓住当前中央、国务院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的契机,积极编制申报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争取了中央和省财政水利建设资金1.44亿元。同时,我区财政安排了0.2亿元,确保市、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此外,通过村组集体资产投资、农民“一事一议”和“以库养库”(以塘养塘)等方式筹集水利建设资金0.3亿元。我区今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亿元,为历年之最。

3、突出重点,注重民生,体现生态,我区水利兴修工程凸现多头并进、协调发展。今冬明春我区水利兴修规划总项目636处,工程建设总土方581万方,总投资2亿元。重点实施滁河、清流河堤防加固21.35公里,小型病险水库加固27座,扩挖万方以上塘坝520口,沟河(渠道)清淤30条,小农水重点县治

理1万亩,农田整治1.68万亩,解决1.5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

4、抓进度,抢时间,保质量,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我区立足于早、立足于实、立足于快,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推进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早、实、快、新、严”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在超前谋划、及早动工中争取主动,二是在加大投入、扩张体量中务求实效,三是在加快进度、缩短工期中提高效率,四是在总结经验、创新举措中践行改革,五是在加强管理、严格督查中确保质量),目的是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明年3月份能投入使用,不影响生产,安全渡汛,充分发挥,水利建设“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亟需引起足够重视,加以改进。

一是资金投入与需求存在很大缺口。长期以来,我区对农田水利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重点水利工程,对末级渠道系统和田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较少。近年来,尽管水利等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重点支农项目资金,但与我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是多个部门资金未能有效整合。目前,水利部门争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部门争取的商品粮大县建设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资金、土地部门争取的土地整治资金、财政部门

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均是独立实施,各敲各的锣,未能整合资金,形成“合力”,发挥“集聚效益”。

三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我区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个世纪

五、六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偏低,建筑材料落后,加之长期运行,维护保养不到位,大部分工程老化、损毁严重。尤其是近些年的几次洪灾,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毁坏更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田间灌排体系破坏较重。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工程建设及农民过度开垦种植等原因,原有的农田灌排设施,有的被农民整理成耕地,有的变为“竹节沟”,导致流通不畅,失去排灌能力,给田间抗旱排涝造成隐患。

五是农田整治时忽视保留耕作层。近年来,我区农田整治时由于资金等原因,存在把耕作层(肥土层)推掉,农田表面新耕作层系老板土的情况,要想把老板土培育成原耕作层的肥力,形成高产稳产田,约需5-10年时间,且需大量的投劳投肥(有机肥)。

六是水政执法力度不够,损坏水利设施行为时有发生。水政执法力度不够,对一些水政违法事件无力查处或经过立案、调查,但最后得不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仍然存在。还有部分工程建设致使水渠改道,虽经恢复,但因周围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渠道。

三、几点建议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对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区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应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中央一号文件等相关政策和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广大群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管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确保水利设施项目顺利实施。

2、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区水利等部门要抓住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水利、发展水利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努力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市的涉农涉水资金和项目,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二是鼓励金融、民间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区政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

益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水利建设。

3、整合资源,发挥各部门资金的集聚效应。在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整合全区涉农涉水资源,形成合力。将水利、农业开发、江淮分水岭、国土整理、电力、农机等各涉农涉水部门资金整合起来,在统一的规划范围内,做好各自相应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建设一片区域,成功一片区域,发挥区域水利设施的整体功能,为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4、水库塘坝扩挖、清淤整治,重点向丘陵山区倾斜。水充沛则粮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在旱灾中尤为凸显。当家塘坝扩挖、清淤整治工程,主要是为了增加当家塘坝蓄水的容量,使其在抗旱中发挥更大作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抗旱能力尤为薄弱,当家塘坝扩挖、清淤整治工作对丘陵山区来说远比圩区重要的多。

5、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在当家塘坝清淤整治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淤泥出塘平成田,硬土做埂要夯实;二是在农田整治过程中,要做到耕作层肥土先推在一旁,待田底整平后再把耕作层肥土均匀铺在田上。这样,整成条田,仍是肥力较好的高产、稳产田,发挥农田整治的最大效益。

6、严格水政执法,推进依法治水。对在水利设施有效范围内、河道内修建各种建筑设施,造成水土流失以及各种影响水

利设施的行为,要加强监管,尽可能的把将给水利设施带来不利后果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造成破坏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加大对采砂、取石、矿山开采等生产的规范管理力度,做好水土保持,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防止因水土流失对水利设施的损毁。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南谯区政协 文史资料

文教卫体 专委会

2011年11月24日

政协视察

政协视察汇报

政协视察汇报

区政协领导视察区法院执行工作

区政协视察水利工作汇报1121

乡镇政协工作组视察报告

区政协关于防汛水利工程专题视察报告

政协视察工业经济情况汇报

区政协关于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区政协视察红岗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

《关于政协视察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视察报告.doc》
关于政协视察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视察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