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到农村去的两个著名论断

2020-03-03 11:38: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毛泽东关于上山下乡的两个著名论断

1、“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针对回乡青年讲的。1955年7月月,毛泽东看到下面呈递来的河南省许昌地委书记赵天锡给七届三中全会的汇报材料——《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中关于“(郏县大李庄乡)全乡贫农和下中农里面,有7个没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配到7个‘社架子’去,以便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的一段内容,发生极大兴趣,他用草体竖行写下影响深远的《编者按》:“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按语的主要对象是回乡青年,即到乡里上学的学生,他们又回到村里参加合作社工作。

9月至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把《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连同编者按一同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那著名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论断,后来,成为指导中国下乡上山运动的理论基础,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2、进行“再教育”的思想,最早是针对知识分子讲的。

1968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上海市的调查报告《从上海机械学院两条路线斗争看理工科大学的教育革命》,随后《红旗》杂志第3期刊登(9月10日出版)。毛泽东为《教育革命》一文写了编者按,他说:“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过去大量的高等及中等学校毕业生早已从事工作及现在正从事工作的人们,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使他们与工农结合起来。其中必有结合得好的并有所发明创造的,应予以报道,以资鼓励 ,实在不行的,即所谓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及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民愤很大需要打倒的,只是极少数。就是对于这些人,也要给出路。上述各项政策,无论对于文科、理科新旧知识分子,都应是如此。”

这是毛泽东在*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知识分子要接受“再教育”,因为重点讲大学生的事情,而大学分配还没有摆上日程,因此在社会上没有引起过多注意。9月12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评论员发表《关于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的文章,对毛泽东为《红旗》杂志写的编者按作了阐明,指出中心问题是由工农兵给知识分子以再教育。

当年11月15日,各校大学生分配开始。12月22日,《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新闻消息。毛泽东的在编者按中继续发挥再教育观点,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新指示(又称“一二.二二” 指示)。编者按说:“这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新风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到农村第一线去。”

毛泽东在论述“再教育”思想时,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把针对“大学毕业的子女”扩大到“初中、高中”,来了个一勺荟。各级地方政府从当年6月就在推动“老三届”的四个面向,开展上山下乡遇到较大阻力,马上心领神会,接过尚方宝剑,大力开展对老三届的“一刀切、一片红”。毛主席所讲“大学毕业的子女”虽然也上山下乡,但后来没有包括在知青范畴内。

因此,许多知青朋友都误解以为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发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后,才开展起来的。

大学生到农村去

毛泽东著名诗词14首

到农村钓龙虾去作文300字

==镇:到农村去拜群众为师

到贫困山区去

到乡村去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毛泽东诗词著名的30首诗

到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

到太空去教案

《毛泽东关于到农村去的两个著名论断.doc》
毛泽东关于到农村去的两个著名论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