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03-01 20:06: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城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10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等历史机遇,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顺势而为,逆势而上,超额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新城迈入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规模快速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们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深化区情研究,创新发展思路,始终把项目建设抓得紧而又紧,板块互动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

7、200

9、2010年先后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亿、300亿元大关,2011年预计达到380亿元,是2007年的2.5倍。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5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2011年预计达到288亿元,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预计达到346亿元,是2007年的2倍。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累计安排实施重点项目340个,完成项目投资471亿元,已建成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累计利用外资2.1亿美元、内资103亿元,争取上级资金4.5亿元,2011年争取上级资金1.6亿元。解放路沿线万达商业广场等16个项目正式运营,炭市街——南新街等重点区域完成拆迁,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等一批支撑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预计达到346亿元,是2007年的2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召开首届全球秦商大会等8场全国性盛会,成功举办新城区加快现代服务业暨餐饮娱乐项目推介会和解放路商圈发展战略峰会等重要活动。策划推出“千年皇城商脉,西部时尚首街”和“金康路有好茶”等系列宣传。建成区规划展厅,新城的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先后盘活万股商厦、裕华商厦等一大批闲置楼宇,顺利解决华源商城、21世纪广场等一大批项目遗留问题。台湾蓝天、香港恒隆、苏宁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进驻。成功引进太平洋保险陕西分公司等34家企业总部和天锡楼等21家品牌餐饮企业。世纪金源等4家五星级酒店相继建成开业,全区五星级酒店达到6家,居西北之首。2011年,拿出320万元重奖纯餐饮招商和星级酒店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预计达到346亿元,是2007年的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预计达到346亿元,是2007年的2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吸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新城广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初步形成,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区殊荣。累计投入科技资金3690万元,举办科技大集市活动,成立西安军民两用光机电技术产业示范园,培育、引进黄河光伏、航辰电子等一批高新科技项目和企业。金康路茶文化街等18条特色街区形成规模,八办纪念馆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充分利用“世园效应”,加快发展金融服务、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区

二、三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47:53转变为2011年的38:62。201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40%以上。

(二)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坚持建设与管理、改造与安置并重,统筹规划,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城特色的城建路子。

——旧城改造大见成效。累计投资82亿元,完成了17处棚户区和9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建成全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的安置小区——八府庄园。购买、新建安置房21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6.5万户、15万人。全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7平方米。特别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大明宫遗址保护从蓝图变为现实,道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人行天桥16座,新增停车泊位6600个,建成垃圾压缩站14座,新建、改造公厕112座。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解放路拓宽改造两大工程顺利完工,地铁沿线(新城段)拆迁基本完成,先后改造提升道路128条,初步实现了道路骨架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相继开展声势浩大的四城联创、城市提升、“双十乱”和渣土车整治等活动,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城市提升年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项目788个,改造提升建筑立面25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环境卫生接管和综合整治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厕免费开放,清理野广告市场化运作步入正轨,市容环境管控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城管+商户”新模式和“122”城市管理新体制。交通缓堵保畅工作成效显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开展“绿满新城、花映古城”三年大植绿活动,新建解放路中国唐苑等绿地广场33个,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18平方米。实施了东西五路等17条道路线缆落地工程。相继对西北轻工等14个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全市最后一个马路市场——康复路市场正式停业。圆满完成双减排任务。首创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制度,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2011年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02天。西京医院建成在全军医疗机构中,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和谐基础不断夯实

围绕构建以人为本、功能完备、分布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顺利通过了全国“两基”、全省“普实”和“双高普九”验收。职业教育发展全国领先。接收企办学校31所,教职工4488人,数量为全省区县之最。10万名新市民子女纳入区级教育范围,2011年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市区县第一。编制下达科技计划107项,争取中央、省市科技扶持资金3703万元,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为4200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养老补贴。在全省首家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比2008年增长了73.5%。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成立区慈善会,累计筹集善款780万元,帮扶、救助群众2890人。区老年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建成投入运营,成为省市一面旗帜。建设“爱心济困超市”10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残疾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完成全区“老字号”资源挖掘整理工作,编辑出版第一部反映新城历史文化底蕴的图书——《新城印迹》。安装健身路径159套。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成立全省首家清真食品行业协会。提升餐饮行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活动。加

强价格监督检查。2011年房价控制目标基本实现。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巾帼文明岗,连续7年荣获省市双拥共建示范区等荣誉。

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

服务新城区建设

新城区选派工作汇报材料

新城区幸福小学解说词

新城区教育督导室工作总结

河西新城区概念规划

新城区法治创建工作汇报

新城区社区文体工作总结

新城区教育督导室工作总结

新城区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新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新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