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孝经篇 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孝经

《孝经》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本书采用的是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用今文而参考古文)。此本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开宗明义章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孙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你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天子章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孙子说:“热爱父母,就不敢对别人凶恶;敬重父母,就不敢对别人傲慢。侍奉父母竭尽全力的热爱和敬重,把这种道德教化施加给百姓,做天下人的榜样,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中说:„天子一人有美德,千万百姓都得利。‟”

诸侯章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

〖译文〗

“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义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们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富有高贵不离开自身,这样才能够保住他的国家,并能使民众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诗经·小雅·小昊》中说:„戒惧小心多提防,好像走近深渊旁,好像走在薄冰上。‟”

卿大夫章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符合先王礼法规定的服饰,不敢穿;不符合先王礼法的言论,不敢说;不符合先王道德的行为,不敢做。因此,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事不做;只说合乎礼法的话,只做合乎礼法的事,言论传遍天下,却没有说错的话;行为天下全知,却没有谁责怪做错了事。服饰、言论、行为三个方面都完全符合礼法,这样才能够守住他的宗庙、官职,这是卿大夫孝道。《诗经·大雅·烝民》中说:„从早到晚不懈怠,服事君主尽忠心。‟”

士 章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实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 “凭借与侍奉父亲相同的亲情爱心去侍奉母亲,凭借与侍奉父亲相同的恭敬态度去服事君主。(在爱和敬两个方面,)对待母亲选取以爱为主,对待君主选取以敬为主,对待父亲二者兼重。所以,用孝道服事君主就会忠心,用恭敬的态度去侍奉长辈就会顺服。坚持忠心和顺服,用来服事自己的上级,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官位,从而守住对自己祖先的祭祀,这是士的孝道。《诗经·小雅·小宛》中说:„早起晚睡多操劳,不要辱没你父母。‟”

庶人章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文〗

“顺应大自然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而辛勤劳作,从耕种土地中获取收益,严格要求自己,节约用度,用来瞻养父母,这是普通百姓的孝道。”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孝道却不遭受祸患,是从来没有的。”

三才章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孝道深广的很啊?”

孔子说:“孝道是天地间的常行法则,是人们应该躬行的。天地间的常行法则,人们认为它是准则。效法天上的太阳给人以光明,犹如大地生长万物一样给人们带来利益,因而天下顺服。因此,他的教化虽不急速却能取得成效,他的政令虽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化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那些是该禁忌的。《诗经·小雅·节南山》中说:„显赫的尹太师,百姓都看着你。‟”

孝治章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五。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孔子说:“过去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不敢遗忘小诸侯国的臣民,何况是有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得到众多诸侯国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王的事业。用孝道治理国家的诸侯,不敢欺侮鳏夫寡妇,何况是官司吏和百姓呢?所以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主的事业。用孝道治理家庭的人,不敢对奴仆失礼,何况对于他的妻子儿女呢?所以能得到家人的欢心,从而侍奉好自己的父母。这样,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得到安逸,死后就能享受祭祀。因此,天下和睦平安,没有灾害发生,没有祸乱兴起。因为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所以能够如此。《诗经·大雅·抑》中说:„国君德行真正大,四方国家顺服他。‟”

圣治章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问道:“冒昧地问一下,圣人的道德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内容了吗?”

孔子说:“天地间的生命,人是最尊贵的。人的德行,没有重过孝道的。孝道中没有重过尊敬父亲的,尊敬父亲没有重过祭天时让父亲配享的,周公就是这样的人。过去,周公在南郊祭天,请始祖后稷配享;在明堂崇敬地祭祀上帝,请父亲周文王配享。因此,天下的诸侯,各自按职责进贡方物来助祭。圣人的道德又有什么比孝道理重要的呢?子女对父母的爱心在幼年时期就已产生,在奉养父母中对父母尊敬的心情又日益增加。圣人顺应人们对父母尊敬心情用来教导人们恭敬,顺应人们对父母的亲爱心情用来教导人们相爱。圣人的教化不急速却有成效,他的政令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就是他顺应了人们的这个本性。父子之间的伦理,是自然本性,含有君臣之间的义理。父母生育子女,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延续了;父母既是至亲又像严君一样地对待子女,恩情没有比这个更深厚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却爱其他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却尊敬其他人,叫做违背礼义。将爱敬父母这个顺理搞颠倒,百姓就没有准则了;没有美德却与有恶德的人在一起,即使有所得益,君子也不崇尚。君子就不那样,说话想着合乎道义,奏曲想着合乎乐律,品德适宜值得尊重,做事合乎规范,容貌举止合乎礼仪,进退合乎法度,用这种态度来治理他的百姓。因此他的百姓对他既敬畏又亲爱,把他作为榜样来效法,所以能够成就他的道德教化,并执行他的政令。《诗经·曹风·鸭鸠》中说:„那位君子心地善,他是典范无差错。‟”

纪孝行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至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平常时尽力做到恭敬,供养衣食尽力使父母乐意,父母生病尽其忧虑,为父母治丧极尽悲哀,祭祀父母严肃庄重。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侍奉好父母。侍奉父母的人,处在上位时不骄纵,处在下位时不做乱,处在坏人群中不争斗。处在上位骄纵就会灭亡,处在下位作乱就会遭受到刑罚,在坏人群中争斗就可能遭受伤害。这三种恶习不除掉,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供养父母,仍然是不孝顺。

五刑章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所属的条款有三千条,而罪行没有大过不孝的。要挟君主的人是目无尊长,反对圣人的人是目无王法,反对孝道的人是目无父母。这都是大乱的根源。”

广要道章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君主,治理百姓,没有比礼制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广至德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教化百姓,并不是家家都到天天都去当面说教。教人孝顺父亲,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父亲的人;教人敬爱哥哥,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哥哥的人;教人忠于君主,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君主的人。《诗经·大雅·迥酌》中说:„君子和乐又平易,对待百姓如父母。‟如果没有孝这种最高的德行,有谁能在顺服百姓方面有这样大的威力呢?”

广扬名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够尽孝,把它施用于服事君主就能尽忠;奉事哥哥能够恭顺,把它施用于奉事尊长就能够顺服;治家有条理,把它施用于做官治事就能使社会安定。因此,德行虽在家里形成,而名声成就却可以流传于后世啊!”

谏诤章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慈爱恭敬,使父母平安,扬名后世,老师的这些教导我已听到了。我冒味地再问一下,儿子顺从父亲的命令,能叫做孝吗?”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这是什么话!过去天子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七个,即使没有德政,他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五人,即使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家;大夫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三人,即使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封地;士有直言规劝的朋友,他就不会失去好的名声;父亲有直言规劝的儿子,他就不会陷入不义的境地。所以,面对错误的言行,儿子不可以不直言规劝父亲,臣不可以不直言规劝君主。面对错误就应该直言规劝,只知道顺从父亲的命令,有怎么能是孝呢?”

感应章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侍奉父亲能够尽孝,所以服事上天就能够明白天道;侍奉母亲能够尽孝,所以服事大地就能够清楚地理;家中长幼关系顺畅,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就有秩序。明察天道地理,天地神灵就会有明显的感应。即使是天子,必定也有应该尊敬的人,这就是说他也有父亲;他必定也有在前的人,这就是说他也有兄长。极其恭敬地祭祀宗庙,是表示不忘记父母先辈;修养自身,谨慎行事,是恐怕辱没自己的祖先。极其恭敬地祭祀宗庙,祖先灵魂就会有明显的感应。孝悌之道达到最高点,就会与天地神灵相通,就会在广泛的四海之内没有不贯通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说:„无论东南和西北,没人不想顺服他。‟”

事君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入仕进职时就考虑如何尽心竭力为君主做事,降级退职时就考虑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奉行顺从君主的美好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诗经·小雅·湿桑》中说:„深深爱他在心上,为何不肯对他讲呢?真情一片心底藏,哪有一天把他忘!‟”

丧亲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箐盘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孔子说:“孝子的父母去世了,痛哭悲哀气竭声嘶没了余声,举行礼仪无心讲究仪容,说话无心讲究文采,穿华美的衣服会感到不安,听到音乐心里也不会高兴,吃美味食品也感觉不出味美,这就是悲哀忧伤的情感。丧礼规定,父母死后三天应该吃饭,是为了教导人们不要因为死者而伤害活着的人,就是因悲哀过度对身体有所伤害也不至于危及生命,这是圣人的政令。丧礼规定,服丧期不超过三年,是为了告诉民众丧期有一个终止的期限。制作内棺外椁和寿衣殓被来殓收父母的遗体,陈设祭器祭品悲痛忧伤地祭奠父母,捶胸顿足地哭泣来为父母送葬,选择好的坟地墓穴来安葬父母,然后把父母的神主请入宗庙,让父母的灵魂享受祭祀,春秋两季时以祭祀情示怀念。父母活着的时候尊敬亲爱地侍奉,父母去世以后悲痛忧伤地来奉事,人的本分都尽到了,养生送死全都适宜了,孝子侍奉父母算是有始有终了。”

推荐第2篇:弟子规认识——父母篇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认识父母及其恩

这学期是我大学的第二次公选课,本学期我选的课程是《弟子规》讲解,初中的时候就涉及过弟子规的部分课题,但是当时也不明白弟子规是干吗的,通过大学这次对弟子规的全面学习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了解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个人感觉这对我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启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过去对父母种种行为,曾经我是多么的不听父母的话,多么的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还有当我读到“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

惭愧! 所以说《弟子规》是立德淑世的圣贤教育。立德是自利,淑世是利他,以德示范、教化世间芸芸众生。自利是我们期求的,利他是我们为人应尽之本分。这两方面我们大家都需要。先说我们最关心的立德。什么是德?古圣先贤在《弟子规》中告诉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然后恭敬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日常生活行为要谨慎有度,有规有矩;讲话、做事诚直守信;与大众相处平等博爱;亲近宽厚仁德的人。除此之外,有余剩的时间,广学六艺等有益的学问——这便是为人之德。而这些德能我们人人本自具足,不缺分毫。但是现前我们因为为钱所牵,奔于生计,忙于俗务,智慧的德能被蒙尘,遮蔽不显了。德能不彰使我们虽然辛劳万分做事,却鲜有大的收获和成就,苦多乐少。德能真的如此重要吗?当然!我们现在常常会听到一些经历过风雨波折的人讲:要先做人,后做事。可见大家实践之后意识到了做人与做事的次第和关系。做人就是修积德行,有德才有能,才有用,才能有圆融无碍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做好事情。

那么“德”从哪里显发呢?孝!孝为德首。孝谁?父母!为什么要孝父母呢?因为父母之于我们有十种深恩:

一、怀胎守护恩;

二、临产受苦恩;

三、生子忘忧恩;

四、咽哭吐甘恩;

五、回干就

湿恩;

六、哺乳养育恩;

七、洗濯不净恩;

八、远行忆念恩;

九、深加体恤恩;

十、究竟怜愍恩。所以,当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立刻答应,父母让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我们要顺从的接受。我们要从这些小事情上如父母的心,让他们心生欢喜。即使这些我们悉数做到,仍千万亿不及父母给予我们的恩德之一分!但我们从这些细小之事上恭顺父母,父母就会无量的欢欣!这就是普天下父母对子女无私无求、少易知足的真爱!斯不动天?!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对我们的这种深恩之外,我们还有其他诸如国家对我们的庇护之恩;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之恩,农民对我们的口腹之恩,公司老板对我们的给薪之恩,同事对我们的帮助协作之恩;商贩对我们的利便之恩,公交人员对我们的运乘之恩,乃至那些仇怨我们的人所给予我们的逆增上的成就之恩„„他们对于我们也是恩同父母!佛教的心胸更宽广,视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假如我们能在与这些恩人交往相处之时,也能够如孝生身父母之恭敬顺承,试想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人怕恭敬!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顶在头上!当然,除了人,天与地之于我们的乾坤之气的滋养之恩我们也要回报!怎么报?爱护他们而不破坏他们,与这些自然万物和合共生,

和谐相融!若大家人人能从我做起,以如此之广大心去孝行周遭的人群和环境,我们自然德行长养,善缘广布,哪有不左右逢源,事随心愿之理呢?

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荡涤了我的心灵,让我的人生有很多的体会,首先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知恩图报;还有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最后就是它还告诫我们要找准人生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推荐第3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①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过程:

一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二 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同学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同学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五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一章节 如何听从父母的教导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难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②

教学内容: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二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同学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同学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同学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同学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四 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同学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同学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同学回答!

不知道的同学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五 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六 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二章节 如何做到孝敬父母

教学目的:教会同学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重难点: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孝敬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③

教学内容: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教学过程: 一 提问: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二 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同学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同学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三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 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同学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四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 ( 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 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五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六 提问:请同学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七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三章节 家中的日常礼节

教学目的:教会同学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重难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④

教学内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教学过程:

一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苟: 如果、假使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雖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意妄為讓父母擔心,不止是不孝的行為,更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

二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三 提问:如果已經做了錯事,該如何補救呢?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四 提问:请同学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五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四章节 注意小节,为父母争光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重难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⑤

教学内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教学过程:

复习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同学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父母親所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力準備,父母親討厭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孔夫子曾說過:「人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所以對父母親我們要盡力侍奉。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同学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提问:

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親喜歡吃些什麼?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嗜好? 2.父母親最喜歡我們做些什麼事? 3.父母親最不喜歡吃的是什麼?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4.父母親最不希望我們做的是什麼事? 5.我們要怎樣去體貼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 师:请学生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举例说明:某个学生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三)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础。父母关心儿女的身体健康,胜过关心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也不要期望他能爱惜别人。自爱是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懂得克己自爱的人,就会懂得如何爱惜他人,如何爱护家人,如何处身立世,如何修身养性;相反不懂得自重、自爱的人,就是一个德行有亏之人,这样,只会连累自己父母长辈跟着蒙羞。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础。

家庭作业:背诵这段文字。

课后小结:做事应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要好好读书,遵守孝道。

第五章节 面对父母的过失,怎么办?

教学目的:懂得勸諫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則並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教学重难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⑥

教学内容: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教学过程:

(一)親有過、諫使更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父母親改正。 (二) 怡吾色、柔吾聲

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起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怡悅,話語要柔順平和。 (三) 諫不入、悅復諫

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就要等到父母親高興時再勸諫。 (四) 號泣隨、撻無怨

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遭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举例说明:

1.李世民軍營夜哭:

唐太宗年輕時候隨父親李淵南征北討,一次戰役中父親因戰爭失利決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勸諫父親軍隊不可後退,否則士兵會四處逃散,敵軍也會乘機攻擊。李淵不採納兒子的建議,當天晚上李世民在軍營外面大哭,李淵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後一次的勸諫,並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淵終於接受兒子的進諫,停止撤軍的行動。 2.魏徵勸諫:

唐太宗在位期間廣納諫言,政績顯赫,史稱「貞觀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諫臣就是魏徵,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鷂鷹藏在懷中,魏徵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由此可見魏徵行不言之諫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徵去逝後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3、拓展:勸諫長輩、親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們的存心(真心為他好)、時機(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態度(和顏悅色)及耐性(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最重要的是勸諫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則並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4、提问:你身邊是否有親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勸諫他,是什麼事?你要如何勸諫他呢?

课后小结:勸諫長輩、親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要以身作則並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家庭作业:背诵这段文字。

第六章节 家中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的:教会同学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重难点: 《弟子规》的

2、3段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⑦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

2、3段 教学过程:

(一)提 问: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同学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

(二)讲 解:

1、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清:(电脑里没这个字) 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同学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同学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 (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 反:同返)

教育同学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2、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苟: 如果、假使

1) 同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3、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苟: (同上)

1)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2)同学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

3)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4)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三)总 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 问:请同学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四)作 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七章节 学习圣贤的教导,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重难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⑧ 教学内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教学过程:

一、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同学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二、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好:喜欢 恶:厌恶 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2、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

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同学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互 动 请同学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 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 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如;某个同学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三、总 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 问:请同学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四、作 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八章节 学习圣贤的教诲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重难点: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⑨

教学内容: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教学过程:

一、提问内容:背上节课学的内容。

二、讲解内容: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1、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

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

2、比如:有的同学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3、朗读课文:请同学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三、总 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 问:请同学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四、作 业: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第九章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的:教育同学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培养同学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师提误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⑩

教学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家庭作业,询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每个家庭的家教。让同学举手回答。进一步了解家长是否给予了配合?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程度如何? (注意课堂纪律,有时同学会很活跃。要给予正确帮助。同时老师每天要做记录,观察同学都有那些变化?个别家庭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关爱,注意个性培养。

二、讲解内容: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

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2、孔子在世时,他有一个名字叫闵子骞的弟子。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出门,就叫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的直哆嗦。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打他,谁知鞭子下去却把棉袄打烂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父亲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有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儿寒。”这句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变成了慈母。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真是难得可贵的孝子啊!”

3、我们就是要学习闵子骞这种孝心,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我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尽好自己的本分。养成这样一种心胸,必定能成就大事。将来长大了,不管别人对我们怎样,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对待别人,也会感动别人,获得大家的尊敬。所以说:能够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孝子!

4、故事2:古代有个皇帝叫大舜。在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对他十分刻薄,时常要求舜做很多事,并且还在背后说舜的坏话。 因此父亲对舜也很不满意。弟弟象对舜也不友善,态度傲慢又无礼。 他从无有丝毫的怨恨之心。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后母几次设计要加害于他,都没有成功。一次,让舜到高高的草垛上边干活。等舜上去后,后母就拿走了梯子,并且点燃了草堆。幸亏舜及时发现从后边滑了下去,他就象什么事情没发生过一样,仍然爱他的父母、兄弟。他的美德传遍了天下。当时的皇帝尧听说了这些事,就请舜去管理国家,并且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最后把王位也让给了他。可是,舜并没有而感到高兴。人们问他为什么做了皇帝还不高兴?他说:“可是我的父母还是不喜欢我,我怎么去尽孝道?”他的真心感动了他的父母,也感动了天下人。他的美德流传至今。(二十四孝的故事)可是我们现代的人,却把孝道丢在了一边。别说父母对我们很疼爱,有时批评教育我们严厉一点,马上就表示出不满意。

5、故事

3、有一个女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被母亲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家。她一边走、一边哭,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这时候她看见一个卖面的摊床,忽然她觉得自己也很饿了。可是刚才出门的时候忘记了带钱,又不好意思回家取。就站在面摊的前边看着别人吃。面摊的师傅发现了她,就问她:“你想吃面吗?”她说:“想,可是我忘记带钱了!”师傅说:“没关系!哪天走过时再带来”。说着就给她盛了一大碗面。他感动的热泪盈眶。一边哭一边说:“谢谢师傅!”师傅接着说:“我才给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谢谢我,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了,你没有想到要谢谢妈!”小女孩听到师傅的话,非常惭愧。赶快吃完了面,就往家里跑,快到家门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前,象往常等着自己放学回家一样。她赶快跑过去,拉起妈妈的手一起回家。通过这件事,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义。有的人却好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父母疼爱我们是应该的,我们孝敬父母就是有条件的、附加的。把孝道丢在了一边。

6、通过上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同学你们学到了什么?请同学自己来表达……。

三、总 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同学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

四、作 业:对照学过的故事,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对父母耍脾气,不接受父母的批评等。回家向父母道歉

推荐第4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能记住《弟子规》中讲述的主要故事。2、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懂得文明做人该讲的礼仪。教学重点:

让孩子们能够领悟《弟子规》的内涵,并将领悟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孟母断机的动画,教师口述孟母断机的故事。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

生:(百善孝为先、父母教须敬听、玩物丧志……)只要是合理就对。

师: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大家说的都很棒,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高不可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在文学名著中畅游故事的海洋,领略古典的寓意……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当大家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试着借鉴老师出示的方法进行解决: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阅字典

②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可以互相说一说讨论一下

③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甚至可以编成歌曲唱出来 ④遇到你喜欢的故事可以画一画、演一演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学习方法我们举双手鼓励)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第一个问题(学生说教师板书:孝、弟、谨、信、爱、仁、学文。) 第二个问题要求: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其他同学观看时虚心学习。 展示(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和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打快板;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三、深入感知,体会更深寓意

1.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第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2.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互相讨论,之后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

a.早读课上,小明总是摇头晃脑地跟着其他的同学瞎叫,连语文书都不拿出来,请你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来提醒他。

b.“纸上谈兵”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赵括只知读兵书,不会灵活运用,造成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成为赵国的千古罪人。如果进入时光隧道,你来到他的身边,你会用本学期学过的《弟子规》中的哪此话来教育他?

c.陈强同学家有很多课外书,其中不乏很多名著,可他每次都只看每可书的前几页,从没认真地看这任何一本书,你认为他这样的看书和我们《弟子规》中的哪能句话是相违背的? 3.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四、总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五、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找一找《弟子规》中还有那些小故事呢?搜集起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如果你能找到相关的故事视频也可以下载下来我们来共同欣赏。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弟、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强民小学

一年二班

施绵绵

推荐第5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学习介绍自己 —— 姓名、年龄、学校等

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实践活动:请学生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学会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要求:学生鞠躬要发自内心,诚肯去做

作业:向自己的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无论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国心不会变。从今天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学生还会拒绝学习鞠躬。老师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要耐心鼓励,天天训练。小朋友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二课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教学体会: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对学生进行礼貌训练——练习鞠躬。一定让孩子养成习惯为止。也可以朗读总序。举例:一个五岁的孩子,学了鞠躬以后,有一天,他在外面练习骑小自行车,一转弯碰倒了一位小妹妹。他马上跑过来给正在扶小孩的家长鞠了一躬,连忙说:“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长非常高兴说:“这个孩子真有礼貌!”

习惯养成了到时候就会用。 第三课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弟子规》

一、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提问:

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教学体会:

一定要有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个案:

有个学生,因是单亲家庭,从小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小朋友不会体谅妈妈的心情,有时妈妈心情不好。她还惹妈妈生气。结果老是挨打。学了弟子规后,变化特别大。过去妈妈越打她越倔强,就是不认错,也不躲避。现在妈妈一打她,她马上说:“我错了,下次一定改”!说着就跑开了。妈妈看见她有进步,“十一”国庆节还带她出去旅游了一趟。她回来后还跟老师说:“妈妈说了„你听话,春节妈妈还带你玩‟,我要好好学习弟子规,不再惹妈妈生气了”!

第四课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

2、3段

提问: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 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苟:如果、假使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苟:(同上)

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五课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互动:请学生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学生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第六课

教学目的:教育小朋友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培养小朋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家庭作业,询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每个家庭的家教。让小朋友举手回答。进一步了解家长是否给予了配合?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程度如何?

(注意课堂纪律,有时小朋友会很活跃。要给予正确帮助。同时老师每天要做记录,观察小朋友都有那些变化?个别家庭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关爱,注意个性培养。

讲解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孔子在世时,他有一个名字叫闵子骞的弟子。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出门,就叫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的直哆嗦。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打他,谁知鞭子下去却把棉袄打烂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父亲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有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儿寒。”这句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变成了慈母。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真是难得可贵的孝子啊!” 我们就是要学习闵子骞这种孝心,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我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尽好自己的本分。养成这样一种心胸,必定能成就大事。将来长大了,不管别人对我们怎样,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对待别人,也会感动别人,获得大家的尊敬。所以说:能够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孝子!

故事2:古代有个皇帝叫大舜。在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对他十分刻薄,时常要求舜做很多事,并且还在背后说舜的坏话。因此父亲对舜也很不满意。弟弟象对舜也不友善,态度傲慢又无礼。他从无有丝毫的怨恨之心。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后母几次设计要加害于他,都没有成功。一次,让舜到高高的草垛上边干活。等舜上去后,后母就拿走了梯子,并且点燃了草堆。幸亏舜及时发现从后边滑了下去,他就象什么事情没发生过一样,仍然爱他的父母、兄弟。他的美德传遍了天下。当时的皇帝尧听说了这些事,就请舜去管理国家,并且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最后把王位也让给了他。可是,舜并没有而感到高兴。人们问他为什么做了皇帝还不高兴?他说:“可是我的父母还是不喜欢我,我怎么去尽孝道?”他的真心感动了他的父母,也感动了天下人。他的美德流传至今。(二十四孝的故事)

可是我们现代的人,却把孝道丢在了一边。别说父母对我们很疼爱,有时批评教育我们严厉一点,马上就表示出不满意。

故事

3、有一个女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被母亲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家。她一边走、一边哭,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这时候她看见一个卖面的摊床,忽然她觉得自己也很饿了。可是刚才出门的时候忘记了带钱,又不好意思回家取。就站在面摊的前边看着别人吃。面摊的师傅发现了她,就问她:“你想吃面吗?”她说:“想,可是我忘记带钱了!”师傅说:“没关系!哪天走过时再带来”。说着就给她盛了一大碗面。他感动的热泪盈眶。一边哭一边说:“谢谢师傅!”师傅接着说:“我才给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谢谢我,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了,你没有想到要谢谢妈!”小女孩听到师傅的话,非常惭愧。赶快吃完了面,就往家里跑,快到家门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前,象往常等着自己放学回家一样。她赶快跑过去,拉起妈妈的手一起回家。通过这件事,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义。有的人却好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父母疼爱我们是应该的,我们孝敬父母就是有条件的、附加的。把孝道丢在了一边。

通过上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小朋友你们学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自己来表达……。

作业:对照学过的故事,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对父母耍脾气,不接受父母的批评等。回家向父母道歉!

第七课

学习目的:懂得尊敬父母,用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帮助父母改正过失要讲究方法。

学习内容: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复习内容:念诵前边所学过的课文。

方法:老师领读、小朋友跟读,一个小朋友领读、大家跟读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讲解内容:上堂课我们学了要孝顺父母,可是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啊!那么作为子女应不应该劝谏父母呢?用什么方法才恰当呢?

父母也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做小辈的也不希望别人耻笑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怎么劝他呢?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让父母没有面子。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小朋友说话也要柔和,面带笑容。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

举例:有一位中学生,和他的父母及客人一起去吃饭。客人和他谈到学习方面的问题,他的父亲就说:“你要好好听这位老师的话,不要贪玩!”这位孩子马上反驳道:“你还说我呢?你为什么还天天打麻将!”这位父亲马上起来要打他的儿子。这种方法就很不好,双方都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父亲打麻将固然不对,但在这种有外人的场合,就不要去谈父亲的问题,可以在家里关起门来说,也要等父亲高兴的时候,你再劝父亲。“打麻将对身体不好,坐久了会得病,爸爸你少打点麻将吧!”。或者说:“我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和妈妈,不要去打麻将了!”这样说话爸爸都会接受,至少不会发脾气,知道你是为了他的身体,或是为了这个家才这样说。可是你当着外人的面,去批评自己的父亲,让他非常难堪,这就不对了。所以我们说话要讲究方法。同样的话说出来效果却不同。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往往有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说话,大人是不会在意的。可是我们真心希望父母能够改掉自己的毛病。那就得不怕父母生气,也要劝谏父母。哪怕父母要打我们,我们也毫无怨言。只要父母能理解我的真心就值得了!

举例:在唐代,有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李世民。他从小跟随父亲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一次,他的父亲准备明天向敌方发起进攻。他知道后就力劝自己的父亲,放弃这场战斗。因为他们已经奋战数月,人困马乏了。而对方却养兵蓄锐很久,如果开战对李世民父子就十分不利。但他的父亲认为他没什么经验,执意不肯听从他的劝阻,坚持明天出击。李世民就在父亲所住的帐篷外哭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的父亲听到外边有人在哭,就问他的大臣谁在外边哭?有人告诉他是你的儿子。他就把李世民叫到面前,问其原由?李世民还是坚持劝谏父亲撤退。他的父亲见他心诚意坚,就接受了他的劝谏。在他们撤退不久,对方就包围了整个城。如果李世民没有坚持劝谏,而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可能就会全军覆灭。正因为他孝心自己的父亲,希望父亲胜利,他才在所不辞,帮助自己的父亲出谋划策,以退为进,保存了实力。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被后人所称赞。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在家里父母和我们也是象朋友一样平等相处。所以我们更应尊重他们,体谅他们的心情。即使他们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也要尊重他们,只有做到了尊重自己的父母,才能做到尊重别人的父母,兄弟师长。

作业:小朋友回去思考自己的家长有哪些发面做的还不够!自己在家是否劝谏过自己的父母?你用了哪些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八课 教学目的:培养小朋友关心照顾他人的能力,用心体会别人所需。学习一点丧事的礼节。同时要把古代和现代礼节结合起来,不要生搬硬套。

复习:前边学过的内容,从头至尾诵读一遍。

提问:上堂课留的家庭作业,怎样劝谏自己的父母?请小朋友回答! 学习内容: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成、事死者、如事生

讲解:前边我们学了当父母双亲有了疾病时,我们要细心体贴的照顾。做为子女陪护在父母身旁,父母心中自然就会很高兴,感到温暖和知足。举例:古代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的母亲薄太后患了病,他不分昼夜服侍,当宫女端来汤药(中药),他怕太烫或太冷,一定要亲自尝尝。觉得热度和甘苦合适了,才让母后服用。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黎民百姓。千年来被后人所称赞。课本里采用这个故事来教育我们,并不是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先来尝药,每天不睡觉守护在父母身旁,而是让我们学习古人这种孝行,象古人那样“百事孝为先”!(注意:告戒小朋友千万不要亲自尝现在的西药)。

当父母年老去世时,古代人一般要为父母守孝三年,来表示对父母的怀念。三年之内,不去娱乐场所,不能饮酒欢歌。不能因为父母不在了就此忘了父母的恩情。心中要常常想着父母在世时,对自己的教悔和爱护。孔子的学生子路,年轻时家境贫寒。为奉养双亲他要到百里之外去做工,换回白米来供养父母。后来他做了官,生活富足了,可是父母也都去世了。他常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不由得泪留满面,感慨父母没有享受到今天的荣华富贵。所以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只有孝顺父母不可以等,当我们懂事了就要先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可说我长大了再去孝顺父母。

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办丧礼。服丧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要佩带黑色的(有的地方带白色的)孝带。不能言谈嬉笑打闹,如果你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规矩。拜祭先人要诚心诚意,不能走过场,做样子给别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们在世时一样,诚心尽意的去祭拜他们。

总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长大后,要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么?做子女的要记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掉。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刻想到,父母的感受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做出让父母、伤心丢脸的事了!当父母有缺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但要讲求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父母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要学习古人“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尽心尽力的去服侍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做子女的这一片孝心。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后悔,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照顾他们。即使自己的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也要时时想念着他们,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你就做到了孝行。

注意事项: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

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作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第九课

教学目的:第二章的“出则弟”,讲的是家中兄弟姐妹应该怎样相处?以及出门在外必要的接人待物的礼节。对规范我们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着重学习兄弟姐妹相处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的通病,自私、傲慢无礼,来打开小朋友的心胸,人之兄为兄,人之

友为友。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方法,除老师的讲解外,还要小朋友参与。这堂课学习排辈份。 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讲解内容:出:表示出门在外弟:当悌、(TI)伦理道德顺从兄长 第一节讲了在家应该怎样孝顺父母,第二节主要讲兄弟姐妹应当怎样相处?以及对长辈应有的礼貌。我们常常看到身边有很多人不懂得礼貌,可是又不知怎样去帮他?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弟子规》里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这方面的内容,供我们学习参考。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视弟为友,弟尊兄为长。兄弟姊妹友爱和睦,做父母的自然就开心。也就等于孝敬了父母。反之,哥哥弟弟整天吵架,父母自然就会烦恼。过去的家庭都是大家庭,秭妹很多。作为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年龄大、懂得的道理多,经验丰富,要帮助父母教育和照顾弟弟妹妹。把他们看作象朋友一样来相处。反之,做为弟弟妹妹也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听从哥哥姐姐的帮助指导。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那就把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看作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比自己的小的都当做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象亲兄弟一样对带他们,就不会处理不好关系。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虽买得来荣华富贵。但买不来亲情。钱财看的重了,对父母的孝心就轻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淡薄了。兄弟姐妹相处最大的障碍就是财、物。自古以来有多少亲兄弟为了分家、分财产而伤了和气。所以兄弟姐妹不是用财物来满足那颗欲望的心,而是用真心、用自己的德行来换取对方的爱。

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最长,因为相处得久了,难免就会有一些矛盾产生。当双方发生矛盾时,马上检讨一下自己,每人少说一句,就风平浪静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当对方发火时,不要专捡对方不爱听的话去讲,马上忍让一下,冲突就消失了。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言语的忍让也是很重要的。往往有的时候,都是因为不必要的小事情而发生争斗,最后酿成大祸。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学会忍让,财物不去争夺,言语做到忍让,一生就不会有怨恨和烦恼了。 举例:古时候有个叫赵礼的人,在逃难的时候,哥俩一起被强盗抓去了。哥哥为救弟弟,就苦苦哀求强盗说:他还太小,没有过过好日子,把他放了吧!我愿意拿我的性命换弟弟的命!可是弟弟却不肯,说哥哥能够照顾父母,杀了我,放了哥哥吧!最后强盗都被他们的真诚感动了!把他们两个人都放了。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古人能够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换对方的性命。我们那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

总结:现代社会的人,比较追求物质享受。有很多哥兄弟为了分家分财产,而对簿公堂。有的兄弟为了一点小事,甚至大打出手,不顾手足之情,这样做都是很不道德的。我们小朋友学了“出则弟”之后,先要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忍让。从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

实践知识:亲属的排辈与称呼!请小朋友自己来回答! 爸爸的哥哥、弟弟、称什么?他们的孩子你称什么? 爸爸的姐姐、妹妹、称什么?他们的孩子你称什么? 妈妈的哥哥、弟弟、妹妹称什么?

他们的孩子分别称什么?哪些应该是堂兄?哪些应该是表兄?

作业:回家后请教自己的父母:家里一共有多少亲戚?试学着排辈与称呼! 第十课

教学目的: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貌:“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可现代社会却把它丢了,我们小朋友要把它找回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礼貌习惯。把古代礼貌和现代礼貌结合起来学习。

教学方法:不要以背诵为主,以理解做到为目的。每堂课设计一些场景,比如:用文明用语接、打电话,招待客人的必要礼节训练等等。

教学内容: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讲解内容: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教育,长大了自然就会做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的习惯和性格是慢慢养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可能一日就变成另一个人。所以从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公共汽车上,老者站在车的中间,摇摇晃晃。年轻人就坐在老者的身旁,无动于衷,不肯为老人让座位。还有在公共场所的进门处,大家争先恐后、你拥我挤,根本就没有老幼之分。有的家人出去到饭店吃饭,小朋友则坐在主宾位子,爷爷奶奶却坐到外边去了。这些都是不懂礼貌的例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在家凡是有长者在的场合,都要“长在先、幼在后”。在家吃饭的时候,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好,小辈的才可以去坐。坐的时候,要坐偏位子上,把正位让给长者坐。当和长辈一起走路的时候,就要请长辈先走,小辈走在后边,叫做“徐行后长”。或者小辈的要为长者开好门,等着长者进去了,自己再关好门后,随行而入。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

吃饭的时候,要想到老人爱吃的东西,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等大人吃好了,自己再吃。不能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一下把盘子端过来,不管别人吃不吃?自己先吃个够!也不可以到桌子的对面去取菜,以免使袖子沾到菜汤,不讲究卫生。吃饭要有吃相,不要狼吞虎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2、那么在外招待客人,也是客人要坐到主宾位上,小辈要主动坐到外边的位子上,以表自己的谦卑和对人的尊重。长大工作出去开会,更要找好自己的位子,不是嘉宾,就不要坐到嘉宾的位子上,以免下去时的尴尬。(举例:有一个年轻人,去参加一个文化座谈会,因他去晚了,后边没有椅子坐了,他就跑到最前边的嘉宾位子上去坐。结果主持人误请他为大家来讲话。应他不懂得规矩,所以闹了笑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我们只有从小做到了这些礼节,才能不被别人耻笑!

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既到 长辈呼叫别人时,自己听到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被叫的人不在,你理所当然要给长辈回话。或者进一步问讯长辈;要不要你来帮忙?不能以为不是叫我,和我没关系,就漠不关心!

举例:常常有这样的大学生。大学宿舍来了电话,一接听知道是同学的家长,马上告诉对方不在。再问:“他去哪了?”被告知“不知道!”电话就挂了。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就漠不关心!他没有想到家长对孩子的挂念。即使是他的孩子不在,知道一下他的近况也好啊!正确的做法是问候一下:“你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来帮助传达吗?”或者帮助去找一找!以免让家长再打长途电话来!这个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礼貌!

总结:这一节学到的礼貌是:坐、走要有长幼之分,长者先、幼着后。在日常生活中例子就很多,请小朋友自己试着举出一些例子来!对照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哪写方面做的不够?尤其是吃饭的礼节,除长者先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让小朋友再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要去掉?

练习:打电话!请一些愿意参与的小朋友到前边来,练习互相接听电话。有老师给出一些固定的礼貌用语,也可让小朋友自己临时发挥!

作业:回去请教家长,自己的家庭里还有哪些家规?带给班级的小朋友分享!

第十一课

教学目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必须的礼貌,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怎样称呼尊长?以及见到尊长怎样打招呼?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计场景让小朋友参与! 教学内容: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

复习内容:上堂课老师留的家庭做业,你的家庭都有哪些家规?请小朋友分别来讲述!让大家共同来学习。 正课内容:

1句— 小辈的称呼长者,不要直呼名字。比如:你喊妈妈!不必在妈妈前再加上他的姓名。“某某妈妈!”称呼老师或者其他人时,为了区分不同,可以在前边加上姓。比如:“某老师”“某师傅”!“某叔叔”等。更不要当着人家的面,就直接呼长辈的名字。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古代人为了尊重孔子,不敢直呼孔子的名字——孔丘,只是尊称他为孔子。连他的名字都不敢直写,把丘字少写一笔来代表他的名。以表示对圣人的尊敬。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懂得这些礼貌。在尊长面前不要表示出狂妄自大。你的年龄小,阅历短,经验又少,尽管你有能力,也不能在长者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何况我们的能力有限,别人会觉得你无知可笑!你要虚心听取长者的教诲!如果一件事长者需要你去做,你只能说去试试看不知是否能做得好?表示我们小辈的谦虚。

2句——趋:快走的意思!过去的人见到长者,都会马上鞠躬作揖。长者会还一个点头礼,或者会跟你打一下招呼!你要等长者从你身边过去后,你才能走自己的路!现在有很多学生看见老师就好象没看见一样,一点礼貌都不懂!长大看见单位的领导也是如此,别说打招呼,就是面都不想见。见了人躲着走!可见,他没学过礼貌课,不懂得尊敬人。

3句——骑下马、乘下车,过去古代的人,一般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或者是坐马车。那么见到长者,赶快从马上下来,或者从车上下来,给长者行过礼,要等到长者过去,你再走。其实这只是表明一种礼貌,不是非要等一百步了,你再走。

总结:有的小朋友说:“我们现在也不骑马了,都坐公共汽车,怎么跟长者打招呼呢?”我们要把古代的礼貌和今天的生活结合起来,如遇到经常见面的邻居(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可以打一声招呼:“早上好!”好久不见的亲戚朋友,见了面就要行鞠躬礼!见了老师要行队礼!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行礼?人家在谈话、上厕所、洗脸、在车上以及不方便的地方可不拘礼节!尤其是马路上、十字路口。都不能去分散人家的精力。人家在高处,你在下边,不要打招呼!一面危险。

家里来了客人,送人怎么送?不要人家一出门,你就砰!把门关上了! 要等到客人走到看不见了你才可以关门!不常来的客人对你家的环境不太熟悉,你要送到车站站点,等人家上了车,你再离去!远路的客人,更要送到汽车或者火车站,车开了才可以离去!以表示尊重之心!

送电梯的客人,要等到电梯的门关合后,方可转身!还要有礼貌用语“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或者“慢走!恕不远送!”以及“再见!”等。做为客人也要回敬主人:“请留步!”不必再送!”小朋友在生活实践中要慢慢学习!

课堂练习:今天学习握手的礼节:(正确的方法)

见了客人,先把手伸出来,成45度角。(一般习惯用右手握)同时腰也要稍弯一点,不能太挺直,会让人觉得傲慢!

握住对方的手时,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松。用力太猛,会握疼对方,也不礼貌!手抓的不紧,会让人觉得你敷衍了事,不热情!眼睛要看着对方,同时说话。比如:“你好!”“欢迎你!”等等。时间不能太久。不要抓住人家的手就不放。有的人摇起来就没完。这些都是不规范的。

尤其是男士握女士手的时候,更不能抓住不放!会让人感觉到不礼貌! 握手时需注意几个问题:

1、男女握手的时候,一定要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以伸手。

2、长幼之间,一定要长者先伸手,晚辈才可以去握长者的手。

3、宾、主之间,要主人先伸手,客人才可以去握手。

4、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下级才可以握手。介绍人也有规矩:

1、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先介绍新朋友给老朋友。

2、如果其中有女的,要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3、长幼之间,要先介绍幼者,后介绍长者。

4、宾主之间要先介绍客人,后介绍主人。

5、上、下级之间,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互动:请一些愿意参与的小朋友一起来实践握手的礼节。 作业:熟读本章节的课文。 第十二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礼貌、规矩。知道怎样和长者相处、谈话等一些必备的生活知识。

教学内容:除课文内知识外,为小朋友再加进一些现代的礼节。 教学方法:实践到别人家做客,以及做为主人接待客人的一些礼节。 复习:熟读第二章前边的内容。

讲解:生活当中经常遇到和长者相处的时候。比如:一起走路,一起吃饭等等。那么怎么做才算有礼貌?算尊重长者呢?第

一、在和长者共处时,要先请长者坐下,等长者坐好后,招呼你可以坐下你再坐下。长者后来,你已经坐下,要让位给长者坐。没位子时宁可自己站着。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老者站,年轻人座,这都是很不文明的!吃饭是不能

推荐第6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第 一 课

国学教育—根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小朋友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小朋友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向小朋友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小朋友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小朋友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2)向小朋友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小朋友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小朋友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

学习介绍自己 —— 姓名、年龄、学校等

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实践活动:请小朋友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学会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小朋友自由发挥去想象。 要求:小朋友鞠躬要发自内心,诚肯去做

作业:向自己的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无论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国心不会变。从今天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小朋友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小朋友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孩子还会拒绝学习鞠躬。老师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要耐心鼓励,天天训练。小朋友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推荐第7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设计

(一)

民族学校

曹莉

教学内容: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楞。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礼节。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开火车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坐、立、行、走,大家知道这些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跟古人学习。 出示今天要学的内容: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楞。

二、学习新内容。

1、学生初读新内容。

2、老师范读新内容,学生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

3、学生再次读,要求边读边想文意。

4、老师带读两遍。

5、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读,边读边理解文意。

6、小组内轮流读。

7、小组齐读。

三、理解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行。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文中的解释,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步从容,立端正。

走路要从从容容,站立要端端正正。

揖深圆,拜恭敬。

作揖时要深而圆,叩拜时要恭而敬。

勿践阈,勿跛倚。

不要践踏门槛阈,站立的时候,不要斜倚歪靠。

勿箕踞,勿摇臂。

坐的时候,要正直身体,不要张开腿像簸箕一样,不要乱靠,不要翘二郎腿,不要摇大腿或者晃腿。

缓揭帘,勿有声。

要轻轻揭开窗帘,不要让它发出很大的响声。 宽转弯,勿触楞。

在转身的时候幅度要大些,不要碰到别人的桌椅。

3、结合学生的常见行为来理解句意。教育学生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

4、学生齐读课文。

5、同桌互背。

四、学生自己读文中的故事。

五、小结。

弟子规教案设计

(二)

民族学校

曹莉

教学内容: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为人处世的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分清是非,远离邪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开火车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很多人一起相处,也会看到很多事情,大家知道在这些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

出示今天要学的内容: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二、学习新内容。

1、学生初读新内容。

2、老师范读新内容,学生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

3、学生再次读,要求边读边想文意。

4、老师带读两遍。

5、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读,边读边理解文意。

6、小组内轮流读。

7、

小组齐读。

三、理解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行。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文中的解释,指导学生理解句意。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易解: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易解: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追

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3、结合学生的常见行为来理解句意。教育学生改正自己的一些不

良行为。

4、学生齐读课文。

5、同桌互背。

四、学生自己读文中的故事。

五、小结。

弟子规教案设计

(三)

民族学校

曹莉

教学内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自不敬,心先病。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开火车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成长,那怎样的环境才会让我们健康成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

出示今天要学的内容: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自不敬,心先病。

二、学习新内容。

1、学生初读新内容。

2、老师范读新内容,学生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

3、学生再次读,要求边读边想文意。

4、老师带读两遍。

5、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读,边读边理解文意。

6、小组内轮流读。

7、

小组齐读。

三、理解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行。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文中的解释,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解】书房、卧房都要保持清洁、干净,墙壁也要干净,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桌面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这样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我们读到这一条,我们也反省自己,自己的书房、卧室是不是也经常保持的很干净。在教学过程当中,也曾经问卷调查学生,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桌的有多少?往往非常少,寥寥无几,几乎都是父母替他整理。由此可知,小孩从小这种家庭教育几乎都丧失了,这些学习的机会都被父母给剥夺了。所以,我们读到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做父母的应该要让孩子学习,要教导他怎么整理。我们这里讲到「房室清」,就是你要整齐清洁,墙壁也要干净。有很多小朋友他很喜欢画图,甚至在墙壁上画了一排的火车,画完以后,自己非常的高兴,请母亲看。说:爸爸,妈妈,你看我画的火车漂不漂亮?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天真,也舍不得打他,只好再把它粉刷干净。所以从小我们对于孩子要教导他,除内心要清净之外,我们外界的环境也要保持干净。首先父母就要做良好的榜样,子女才会向你学习。

「几案洁」,几案就是书桌。我们晓得有很多人看书,他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东一本,西一本,凌凌乱乱。只要读书的时候,他自己的桌上,只有一角还能放一本书,他自己就觉得很满足了,从来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桌。像古人朱熹,每一次在书房读完书之后,一定要把它收拾干净才离开书房。我们说一分诚敬得一分的利益,有十分的恭敬,你就能得到十分的利益。所以此地讲「几案洁」,就是要保持我们书桌的整齐与干净。

「笔砚正」,古人所用的文具,就是文房四宝。今天没有毛笔,也没有砚台,但是我们的文具,所用的笔、橡皮擦等等,这些用具、文具,我们也要把它摆好,排得非常的整齐。

3、结合学生的常见行为来理解句意。教育学生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

4、学生齐读课文。

5、同桌互背。

四、学生自己读文中的故事。跟同学一起交流

五、小结。

推荐第8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吃的时候适量就可以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个人言行的准则,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谨”的第三段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贵」是著重的意思, 「上」是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 「循分」是遵循自己的地位, 「下」是ㄧ般的平民百姓, 「称家」是与自己的家庭地位条件相称. 穿衣服重在整洁不在华丽或名牌,要依照自己的身分,地位,年龄来穿著.并要依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合适的服饰. 现在很多小朋友看到同学有名牌衣服,球鞋,手机,心里就会很羡慕,吵著要父母买给他,有些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甚至不惜去偷或去抢,所以当我们想要ㄧ样东西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每个人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太少. (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 拣择」就是挑食的意思, 「过则」是过量的意思.现今社会富裕,吃得非常丰盛,我们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坏.饮食的分量,大约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过量.

(三)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饮酒乃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并不是饮酒作乐.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酒后乱性,丑态毕露是最愚痴的行为,所以不要养成饮酒的习惯.尤其在现代社会,更应谨记: 「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1.提倡「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 建议儿童每天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少女及所有成年女性,每天摄食四分蔬菜,三分水果;青少年及所有成年男性,每天五分蔬菜,四分水果.各种颜色蔬果应均衡摄取,可达防癌效果.每份的份量以自己的拳头为大小.

2.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1)油炸类食品 (2)腌制类食品 (3)加工类肉食品 (4)饼乾类食品 (5)汽水类食品 (6)方便类食品 (7)罐头类食品

(8)话梅蜜饯类食品 (9)冷涷甜品类食品 (10)烧烤类食品

请小朋友想想看平常是否有吃这些垃圾食物 若是有的话,则要减少食物的份量,多吃蔬果来改变饮食习惯. (四)复习

1.身有伤贻亲忧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贻」昰遗留.父母亲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 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 所以要先反省自己.

2.德有伤贻亲羞

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咖,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ㄧ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我们依然要谨言慎行,安父母的心(例如:董卓无德弄权,连累九十余岁的老母被斩首).

四,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今天要练习饮食的礼仪-西餐礼仪.摺口布:练习摺口布. 西餐的作法:长桌的两端坐著男女主人,主人右方再排入宾客.刀叉的摆法:叉子在左,刀子在右.用餐方式(讲解时请学生出来示范)

1.西餐重视视觉,以主人为主,女主人优先,男主人或侍者需帮忙挂衣服或拉椅子.2.口布打开置於腿上,开动时以女主人为主,女主人开动,众人就可以开动.

3.饮料以浅尝为主,杯子为高脚杯,倒入饮料约杯子的1/3.

4.肉或糕点需切成数小块慢慢品尝(切完后刀子放在盘子的上方,右手拿叉子).5.食用完毕后,餐具摆放以十点钟方向或四点钟方向为主,刀锋向上. 6.口布擦拭以嘴角四周为主,勿用来擦脸. 每位学生发下刀叉,盘子和餐包,请他们练习用餐的方法.

《弟子规》谨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1.「步从容」

走路时仪态要从容不迫,就是要稳重不慌张,横冲直撞.有的小朋友在学校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追逐,经常险象环生.自我训练从容不迫的走路,是一种安定身心的好方法. 引申一般人走路大都匆匆忙忙,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急性子,没有耐心,个性太急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2.「立端正」

即站得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弯腰驼背,这样能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更有益身体健康. 引申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姿势都要端正,除了是一种礼貎,也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态与健康.现在很多弯腰驼背,长骨刺与经常腰酸背痛的人都是因为不良的姿势所引起.

3.「揖深圆,拜恭敬」

问侯他人,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 引申 祭祀行礼或对他人行礼,都要从内心发出恭敬,旁人可从你的行为

(腰有没有弯,速度的快慢,说话的声调)看出,所以正确的姿势可以培养恭敬心.

(二)勿践阈勿跛倚

「勿」是不可以;「践」是践踏;「阈」是指门槛.「践阈」是进门时踩在门槛上.「跛倚」是一只脚斜站著,给人懒散不敬的印象. 引申 现在的房子已经很少有门槛,不过有些寺庙或旧房子仍有,所以下次记得要跨过门槛,不可踩在上面再跳下.另外很多人喜欢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斜放著,这样身体肯定会歪一边.或是有人喜欢身体斜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这样的姿势都是不雅,而且非常不礼貌.

(三)勿箕踞勿摇髀

「箕踞」是坐著时两脚张开得像畚箕,最为难看,尤其女生更是要特别注意.「髀」

新课传授

(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我在法国生活过2年,法国人称呼对方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用“你”,其他时候都用“您”,他们只对小孩和小狗称呼你,我有一次在火车站把一个包掉在了地上没发现,一位白发老太太对我大声喊“先生!先生!您的包丢了!”,小朋友,我们不仅喊长辈时要用尊称,而且还要称呼“您”。

如果别的小朋友喊我们的父母名字,我们一定不高兴,所以我们自己也不要做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陌生人,比我们爸爸年纪大的可以喊什么?伯伯。小的呢?叔叔。(类似阿姨、婶婶),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问问爸爸妈妈。 父母们也要注意,平时尽量多用“您”,对我们的领导、长辈、老师也要用尊称,否则孩子们不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恭敬心,他们以后也会不知道怎么去尊敬别人。一个懂得尊敬别人,谦虚的学生以后遇到的贵人一定会特别多。

(二)对尊长,勿现能。故事:

有个男孩,在宁波天一广场的外教处学习英文,他的英文名字叫Jacky,一次吃饭的时候问奶奶,苹果用英语怎么说?奶奶说不知道。小孩就嘲笑奶奶真笨,苹果是apple呀!他又问奶奶香蕉怎么说?奶奶摇摇头,小男孩又说奶奶你真白痴!

提问:这个孩子的英文好不好?那他知道孝顺长辈吗?我们可以向他学习吗?

骄傲是不好的品德,假如一个同学舞跳得特别好,但她遇到谁都要说自己跳舞很好,这样的同学是善还是恶?

弟子规里讲有余力,则学文,才艺应该学习,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自己哪一方面很厉害就骄傲,这样反而会让别人讨厌。但是如果有的时候父母老师请我们表演才艺,那我们就该大方地表演,己有能,勿自私。比如宁波有爱心义演活动,常常有小朋友上台义演帮助别人,这样的行为是善还是恶?

此处,家长也要先从自己做起,看看自己平时有没有傲慢的缺点,是不是也经常称呼对方为你,我们只有从自己做起,孩子们的改变才迅速。另外,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表扬孩子,使他们养成自大的缺点。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看看自己是否进步了,批评时也要注意,不要总是拿邻居家的孩子来和他们比,还是要以理服人。 (附加故事:井底之蛙)

(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游戏:练习鞠躬(请2位家长和6位孩子上台面对面站好)

老师先示范鞠躬:鞠躬时眼睛看着对方,微笑,90度鞠躬,动作缓慢,抬头时仍然微笑看对方。先请两位家长互相鞠躬,说早上好,再请孩子们互相鞠躬,然后问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他们会说很高兴,因为对面的小朋友在对我笑,借此进一步鼓励学生们!

同时也要说明,学习传统文化要灵活运用,假如过马路或很匆忙的时候就不该鞠躬,可以招手微笑说“叔叔好”等。

每周一句:“虚心使人进步!”——毛泽东

(四)问起对,视勿移。(邀请两位同学上台做场景配合)

和长辈说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看哪里?要看对方。我们父母也要注意,跟领导、同事说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尤其是谈判、面试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也有利于我们把事情做好! 另外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可以随意打断,倾听是一种礼貌! 当别人两个人在说话时,不要从他们中间窜来窜去,这样也不礼貌。

(五)事诸父,如事父。

我们说百善孝为先,是孝顺谁?那别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要不要尊重他们,孝顺他们?如果邻居家的小朋友对我们的爸爸妈妈不礼貌我们会高兴吗?所以我们要尊敬所有的长辈!

教学目标

1.会 和客人道再见。

2.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

3.目送客人离去。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1、诵读、讲故事

2、小品演练

3、生活中落实

教学活动设计

经文内容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

(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

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

※故事一:伯禽趋跪。

(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

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

或上车。

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

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

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学习。

二、故事时间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么他为什么要把桑椹装两篮?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

弟子规

(一)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句话就讲到我们现在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了。就是孩子吃饭问题,古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对饮食,勿拣择,对于吃的喝的,不要挑三拣四,挑肥拣瘦;食适可,勿过则,食物够吃就行,吃个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撑了,这样会伤到胃的。

1、不要挑食:现在大人们都希望小朋友吃饭不要挑食,不要只吃肉,也要多吃各种蔬菜和米饭,要营养均衡。有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说,青菜不好吃,我要吃肉,或者说妈妈烧的鱼不好吃,我要吃饭店烧的鱼,这样都是不应该的。

2、(带一个饭碗到课堂)不浪费:现在很多人吃东西经常要浪费,去饭店吃饭点了很多,吃不完,觉得打包回家很没面子,就都浪费了,这是非常非常不应该的。因为食物是很宝贵的啊,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感激的心情,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啊。所以浪费是非常非常罪过和可耻的事情。问题?有没有小朋友每次吃饭不剩一粒饭?每周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

3、少吃垃圾食品(带一些给孩子们看,准备饮料、饼干、火腿肠等食品到课堂): “病从口入”,我们吃东西也要有选择,不要吃一些“垃圾食物”。你有没有在吃垃圾食物?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黏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1 .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 .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诸位朋友,一个新鲜的肉放在空气中,多久就臭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结果这些肉制品居然可以放多久?有的放三年,有的放五年。什么力量造成的?放了很多防腐剂。所以听说现在制造木乃伊也不需要放防腐剂了,很多人死了以后就不烂,长期吃这些防腐剂。这肉制品里面还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三大致癌物之一。因为我们现在也可以了解到癌症的比率有多高?四分之一。有没有最新数字?已经往三分之一迈进了。对。癌症是不是抽签的?是不是?「真衰,我得了癌症」。有果必有因,所以当你饮食很注意,然后心情又很好,常常读诵《弟子规》,不看别人的缺点,就看自己的,这样就不会心情那么不好。因为看到自己缺点就努力去改,你就会有成长的喜悦。因为癌症的病因,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个比饮食更厉害的,情绪,所以要管好我们这颗心。心又好,吃的又注意,保证你跟癌症是绝缘体。所以诸位朋友,你有没有信心不得癌症?有,掌声鼓励一下。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1 .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3热量过多、其他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 .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 .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1 .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 .只有热量,无其他营养成分。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 .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 .热量过多,其他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 .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 2 .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棒冰和各种雪糕) 1 .含大量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 .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十、烧烤类食品

1 .含大量三苯四丙(三大致癌物质之首); 2 .一只烤鸡腿等于60支烟的毒性 ;(给爸爸准备水果,让他少抽烟) 3 .导致蛋白质碳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摘自《新华日报》)

(二)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带包香烟到课堂,带酒也行,最好再带一包外国的香烟)

1、这是什么?香烟,请问大家抽烟有什么害处?为什么国外的香烟包装很恐怖?因为吸烟有害健康。而我们国内的香烟包装很好看,希望各位小朋友长大了有机会的话把香烟盒的包装改过来,让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鼓励所有的孩子一起承诺,“我以后不吸烟!”

2、对于饮酒,告诉他们小朋友不该喝酒,大人也不能过量,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

(三)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提醒家长和孩子们要注意坐姿,家长上班的时候不要坐沙发椅,否则对颈椎和腰都不好,孩子们要坐如钟,站如松,诵读弟子规时要注意姿势!鞠躬的时候腰弯90度,上坟给长辈磕头时要恭敬!每周一句:礼者敬人也!

(四)总结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我国的古礼是:坐着要像代为受祭人那样端正,站着要像祭祀那样恭敬。

(《礼记•曲礼上》若夫坐于尸,立如齐。)

(“尸”是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坐必端正,所以用“尸”来比喻坐姿;“齐[zhāi]通“斋”,是肃静的意思,表示站立必肃静,所以用“齐”来比喻站姿。)

勿践阈 勿跛倚 【注释】践:踩,踏。阈[yù]:门坎。跛:1.跛[bì] :站立时重心偏于某一只脚上。2.跛[bǒ]腿或脚有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倚:斜靠着。

【解读】进出门不要踩踏门坎,站立时不要重心放在一只脚上,不要倚靠着门,柱子等物站。

值得注意的是:“跛”有两种读音:“bì”和“bǒ”。“跛[bì] ”是站立时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在古人看来是对人很不恭敬的一种站姿;“跛[bǒ]”是腿或脚有病,跛脚的人很难站正。

中国是礼仪之邦,踩踏门坎,站姿不正都被看作是对人不恭敬的一种行为,透露着对人的轻蔑。《红楼梦》中曾写王熙凤剔牙,踩踏门坎看着十来个下人搬挪花盆来显示她的轻慢、放肆。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

另外,站立时倚靠着东西也很不安全,有些东西是靠不住的,会倒会塌会出危险的。有的人在倚靠在楼房走廊栏杆上,生锈的栏杆却突然断了,人也跟着掉下去了;有的人进电梯时靠着电梯门站,电梯门突然开了,人出事了;有的人在商场里乘自动扶梯时,倚靠在扶梯侧面裙板上,失去平衡,人掉下去了。这些都是血的教训,生命的教训啊!在鲜活的生命逝去时,再去追究东西的质量,其他人的责任,不如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勿箕踞 勿摇髀

【注释】箕:簸箕。踞:蹲,坐。箕踞:蹲着或坐着时两条腿八字分开。髀[bì]:大腿。

【解读】双腿不要八字分开蹲着、坐着,不要在坐着时摇晃大腿。

两条腿八字分开蹲着、坐着,坐着时不停地摇晃大腿,既不雅观,也不庄重,更显示着对人的不恭不敬。并且古人非常看不起蹲坐着的人,认为那种姿势与禽兽无别。(《后汉书•鲁恭传》蹲夷踞肆,与禽兽无别。)(蹲夷:蹲坐。)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的玉丢了,探春让人把贾环找来探询一下。贾环一来就叉开腿坐下,紧接着又摇晃起一条腿来,再接着就翘起了二郎腿,这接二连三的一系列动作充分显示着贾环的猥琐,不成体统。

一个人不仅应该“站有站相”,还应该“坐有坐相”,优雅的坐姿向人传达着庄重,自信,向人展示着自身的修养,而不雅的坐姿恰恰向人显示着自身的俗鄙及修养的欠缺。有的人不仅爱叉开腿蹲着坐着,让人看着极不雅观,还爱抖腿,俗话说:“腿一抖人就贱”,抖腿的人让人感觉很轻浮,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有的父母一看见孩子抖腿就打,不愿意孩子在外面也抖腿让人看不起说缺乏家教。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因为习惯性抖腿把女朋友也给抖没了。那个人说,从他记事起,他就有抖腿的坏毛病,幼年时他妈就经常骂他“坐没坐相”,上课也总被老师训,说他吊儿郎当不认真上课不学好。最刻骨铭心的是读大学那会儿,他和女朋友一起去自修教室上晚自习,经常冷不丁地就被女朋友推一下,打一下,挠一下,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女朋友声色俱厉的责备就随之而来:“你有完没完,不要再抖了!课桌上的手机、橡皮都抖得像跳跳糖了,你叫我还怎么写字!”他俩恋爱一年后,分手了。女朋友发过来的最后一条短信是:“我们大家都开心一点吧,至少,你上晚自习的时候,可以随意抖腿了!”

在正式场合,入座,离座,坐姿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入座,离座时最好从座位的左侧入座,离座,并且要轻、要稳,不要把椅子等碰得哗啦哗啦响。落座后,要收腹,挺胸,立腰,要有“气”在支撑着身体。一旦泄了“气”,人的身子很容易“塌下去”,身子一旦“塌下去”,自然就不直,不挺了。落座后,两条腿膝部自然并拢(男士两个膝部可以分开,但也就是一拳距离,两个膝部不能超过肩宽),腿不要朝前伸出去,也不要一条腿踩在、盘在座位上,更不能顺势把脚蹬在茶几等物上,甚至肆无忌惮地翘在茶几等物上。时间久了,坐累了,可以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但两条腿要尽量往一处并拢,不要叉开得太远。

有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准大学生有事到母亲办公室找母亲,办公室同事一看到他进办公室,就非常热情地招呼他坐下,给他沏茶,同事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他一些问题。可是这个孩子跷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接过茶就喝,喝完后,竟然把空纸杯子叼在嘴里玩,心不在焉地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大家的问话。这办公室应该不比学校课堂,学生宿舍,母亲的同事大都是他的长辈,怎么能如此随意呢?这位母亲却毫不在意,仍然沾沾自喜于她考上名牌大学的儿子。

这孩子书本知识学的不少,礼仪知识却知之甚少。

人在学校学完知识后终究是要走入社会的,一旦走入社会,人就会发现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书本知识也许只是用来谋生的,但礼仪知识却是用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 新课传授

(一)、缓揭帘,勿有声。(道具:门、窗、灯)

以教室的门为道具,问大家关门的时候可以甩门吗?开门的时候可以用脚踢吗?那如果是窗户、窗帘呢?我们应该轻轻地拉帘子,不要发出声音影响到别人。如果有人从后面过来,要替他们把一下门或帘子,关心别人。

引申,当家人或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或是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说话声音要轻,手机要静音。我在法国读书的时候,连公共汽车上,火车上都是很安静的,大家说话都很小声。再提示丈夫们晚上很晚回家,家人已经睡了,不要把灯开得很亮。

(二)宽转弯,勿触棱。(道具:椅子、桌子)

以课桌、椅子为道具,假设自己跑得很快撞到桌角上会怎样?问问大家有没有跑的时候不小心撞过东西受过伤。我右臂有个伤疤就是小时候不小心摔伤的,可以给大家看看,同时很多孩子会举手诉说自己曾受过的伤,让他们大胆说并引以为戒。

提醒家长开车的时候注意车速,遵守交通规则,下雨天注意不要把水溅到路旁的行人,转弯的时候要降速,遇到行人尽量请行人先过。此处可以画一辆车,和孩子们一起把开车时应注意的行为一一列出来。比如有水潭要减速,不要把水溅到路人,开车不要吵架,开车互让。

(二)执虚器,如执盈。(道具:准备两个大碗,倒满自来水;岑心怡图片一张)

跟大家讲4岁岑心仪的故事,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瘫痪在床,她还要照顾爸爸。借此告诉大家端盆子,碗的时候,即时是空的,也要格外小心。问孩子们有没有在家端过菜,拿过碗,端过茶等等,如果茶杯很烫怎么办? 游戏:端盛满水的碗。

请6位孩子分成两组,端一碗水,走3米绕凳子一圈,互相传递,最后评选哪一位端得最稳。(这个游戏孩子们很喜欢)最后再鼓励孩子们回家端菜,提醒家长们以身作则,在父母家主动干家务。鼓励家长们多给孩子们实践的机会。

(三)入虚室,如有人(道具: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字条一张)

进了没有人的房间,要像有人在一样。我们不能翻别人的书包,课桌,也不能随意翻别人的文件。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建议不要故意翻看对方的短信,这样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举个反面例子问大家,比如有个小红去小明家玩,小明正好出去一下,小红在小明的房间里乱翻,把玩具和笔记本都拿出来自己看,是善还是恶?借此引导孩子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课题:“谨”之“缓揭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谨”之“缓揭帘”。

过程与方法: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情感与目标:养成拾金不昧的习惯。

学习重点: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理解意义,养成拾金不昧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

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 腿更不可以抖动。

五、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

1、背诵“步从容”。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板书设计: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推荐第9篇:弟子规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队员们认识到《弟子规》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瑰宝.

2、引导队员们感悟圣贤、学会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准备:

1、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收集资料。

2、排练节目(讲故事、小品、相声、快板等) 活动过程:

(二)正式部分:包括队会仪式和活动内容。其步骤是:

一、整队,报数.中队长: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报告辅导员)

二、出队旗,唱队歌

2、中队长:出旗、敬礼

3、中队长:礼毕。唱队歌(伴奏)。

4、中队长:请全体同学面向老师90度鞠躬。请全体坐下。

三、中队长讲话并宣布“学经典国学,做少年君子”活动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四、活动开始

1、创设情景,走进《弟子规》。

主持人A: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

主持人B: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天里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请欣赏快板三句半《经典美文进校园》.我们小队齐上台, 快板声声响起来, 面向各列小队前, 开场。

咱今天上台说一说, 经典美文进校园, 大家认真听一听, 快快说。

书香校园展新容 校本课程创特色, 亲子共读乐无穷。 有特色。

诵经典,读美文, 校园里,班级内, 诵读声声响满园。 有气氛。

家长孩子一起读, 诵读小组来开展, 经典美文入心窝, 好棒!

午间休闲共徜徉, 课堂探讨学本领, 读书廊里醉心书, 没打闹。

经典美文熏陶我, 感悟圣贤学做人, 文明礼仪首当先, 扬美德。

民族文化与经典, 少年君子都来做, 敞开胸膛读经典, 响当当。

传承文明五千年, 你来我来大家来, 要做中华好少年, 好少年。 主持人A::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主持人B: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蒙学经典。 主持人A: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圣人的教诲,吟诵古人的篇章,感受传统的魅力。全体起立,诵《弟子规》(入则孝)

主持人B:同学们诵读得真不错!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主持人A:让我们走进经典,聆听古老的文明礼仪故事演讲。下面请欣赏故事《 孟宗哭竹 》 主持人B:《弟子规》中有这么几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主持人A:我想采访一下大家。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爸妈是怎么做的?请举例说明。 生:

主持人B:当爸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先欣赏小品《孝顺》。 母:咳„„咳咳„„唉!子:好!打中了,呀!„„啊!„„来啊!我跟你拼了!„„打死你„„打死你„„耶!好!过了过了!好啊!过关了,过关了!母:儿子,几点了?子:„„(继续玩电脑)母:儿子!儿子?子:干什么?没看到我正忙着吗?母:我该吃药了,你帮我倒杯水来,好吗?子:(极不情愿地去倒水,眼睛还时不时地看看电脑,把水往母亲面前一放,眼睛看着电脑,水洒出来一些。)母:(脸色严峻,声音严肃)儿子!子:(转过头来)恩?母:儿子,你怎么这么不孝顺呢?子:我不孝顺?不会吧!你看,你叫我倒水我就倒水了,还说我不孝顺?真是的!母:儿子呀!虽然你帮我倒了水,但你的心思仍然在电脑身上,像你这样对待生病的母亲,能算是孝顺吗?子:那我该怎么办?主持人B:(采访同学们)(场下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子:(鞠躬)谢谢大家!(转向母亲)妈妈,儿子知错了!(低头) 主持人A: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新时代小学生的责任。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主持人B:其实孝顺父母并不仅仅在于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哪怕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微笑也是尽孝道的的方式。 主持人A::请哪队愿意上台诵读《出则悌》? 主持人B:大家都知道“称尊长,勿呼名”,但总是有这样不听话的小孩,这不,有两个家长正议论怎么教育孩子呢!请欣赏相声《教子有方》。

(甲乙两个相向而行,乙面带愁容。)

甲:嗨,老X,好久不见啊,瞧这愁眉苦脸的,这是怎么了?

乙:唉,想心事呗!

甲:你这老顽童也会有心事,怎么回事?

乙:唉,一言难尽啊,你说现在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呢?

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乙:前几天,我到侄子家做客,一进门,侄子的孩子就主动向我打招呼了。

甲:哦,这不挺好的嘛,挺有礼貌啊!

乙:你知道他是怎么和我打的招呼的吗?

甲:招呼还有怎么打?不是说您好?

乙:他,他蹦着跳着跑出来,一边跑一边还问:“老家伙,你谁啊?”差点没把我撞倒!

甲:什么?还有这事?

乙:难不成我还骗您?

甲:这倒是,您那侄子就没说什么?

乙:那还不至于,侄子听了勃然大怒!

甲:然后呢?

乙:自然是狠狠教训了那小娃一顿!

甲:嗯,是该教育教育!道歉了没?

乙:后来那小娃很不情愿地说了声:对不起,叔爷,刚才冒犯你了!

甲:嗯,知错能改,慢慢来了!

乙:就是就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甲:嘿嘿,不过我这几天倒是挺乐的!

乙:有什么开心事,也说来听听?

甲:我家那侄子刚和你那侄子相反,教子有方啊!

乙:哦,说祥细点!

甲:那天吃过晚饭,我就想着出去散散步,刚巧就碰上侄子带着孩子也在散步,你猜怎么着?

乙:怎么着,别卖关子了!

甲:那两小子远远见了,就主动过来问了声好,小娃子边问好边还鞠了个躬!

乙:哟,瞧把你美的!

甲:可不是嘛,我还故意装成想事的样子,考验考验他们的耐心!

乙:呵呵!他们肯定走了吧!

甲:诶, 你就错了,他们居然恭恭敬敬地在一旁候着呢!

乙:真是绝了,和我侄子一家这么一比,简直天壤之别啊!

甲:你羡慕我吧!

乙:咦,你以前不也整天愁眉苦脸地向我诉苦的嘛,这是哪路神仙给开了个神丹妙药?

甲:这事我也挺纳闷!这才找侄子问了个明白!

乙:哦,那他怎么说?

甲:他说,这根本不是什么神丹妙药,全是一本小册子的功劳啊!

乙:什么书,这么神奇?

甲:《弟子规》啊,

乙:真有这么神啊,那我赶紧到书店给我侄也买一本。老哥,那咱改天见!(转身便走)

甲:嗨,别走啊,那书是免费赠阅的。唉,心急也不用急成这样吧!

主持人A:如果哪家孩子没礼貌,家长们买本《弟子规》教育孩子,还真不错! 主持人B:下面我们来个背诵《弟子规》接力赛,看看哪一队背得最熟练,好不好?要求:从《谨》背到《亲仁》,每人诵四句。我先开个头。 主持人A:大家说说那个小组背得做好啊 主持人B:下面进行“表演大串烧”,规则:一二人上台表演,场下的同学猜是《弟子规》中的哪一句?

生表演:上学前,对着镜子整理衣装。

生回答: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生表演: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孩子看看这看看那,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表现出不想吃的样子。

生回答: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生表演:老师拿着书本往教室里走,小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撞到老师身上,把老师的书本撞掉了。老师说:某同学,你怎么这么莽撞?小胖说:老师,我错了。(鞠躬)

生回答: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主持人A:下面,我们来个《弟子规》知识抢答,看看哪一小队最棒,同学们有信心吗?

要求:先判断后猜该题反映的时《弟子规》中的哪句话,等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后才能举手答题。请听题:

1、小明看到班上有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很是羡慕,便回家吵着要爸爸妈妈给他买。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怎么做的?

2、一天,小明在放学路上遇到了很久未见面的好友王刚,两人很兴奋,便约定喝酒去。

3、一天,小明家来了客人,在吃饭桌上,小明还没等客人上桌,他就抢先坐下了。

4、一天,小明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前方有人在骂架,旁边还围了一些人,他也跑上去围观去了。

5、王刚同学生性好动,爱打小报告,喜欢在同学之间说彼此的坏话。

6、小刚不爱学习,整天游手好闲,偷窃斗殴的事总少不了他。但本来成绩挺好的小明总喜欢和他玩在一起,也渐渐学坏了。(

主持人A:我们都爱学习,个个都是高手,这不,他们又在比试了。请欣赏相声《比试》。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边上台)

乙: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甲:嗨,某某同学,好久不见了,你在做什么!

乙:我在诵读啊。

甲:哦?那你一定读了很多经典美文?

乙:那当然,读与不读差很远呢!

甲:哼,我不信!

乙:哼,你不信?

甲:那你读给我听听!

乙:好啊!

甲:好,洗耳恭听!

乙:“人之初”

甲:(抢着读)“性本善”——这么简单!

乙:喂喂喂,你怎么抢读了?

甲:哦,不好意思,太简单了,谁都会!

乙:那下一句你接着读?

甲:“性相近习相远”„„“狗不教、新乃牵、教之道、跪以专„„”(摸脑袋)。

乙:(面向观众做动作)呦,这小子还真能背出一点,喂!什么叫“狗不教、新乃牵、教之道、跪以专”?

甲:狗不叫了,姓乃的要牵住它,叫它知道了,就会专门跪在那里等候。

乙:哈哈(笑弯腰)你简直胡说八道。

甲:那是什么意思?

乙:听我来说“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的意思是“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甲:哦,是这么回事,看来参加诵读还是有好处的,能学到一点东西。

乙:那当然,不信你问他们!(指小组同学)

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甲:那好,我来考考你们。

乙:请吧。

甲:“昔孟母”

齐:“择邻处”

甲:子不学

齐:断机杼。

乙:太简单了,这些我们全会,考别的吧。

甲:好,“路遥知马力”。

齐:“日久见人心”。

甲:美不美,

乙:乡中水;

甲:亲不亲,

齐:故乡人。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

齐:转眼便是白头翁。

甲:哎呀,这些太简单难不倒你们。古诗方面的?

乙:没问题,请出题吧!

甲:两岸猿声啼不住,

齐:轻舟已过万重山。

甲:飞流直下三千尺,

齐: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好好好,你们还真有料。

乙:那当然,你去打听一下,我们是经典小队!

甲:我想想,哦,有了,我说一句话,你用古诗文表达。

乙:没问题,来吧。

甲:照顾生病的父母亲。

齐: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甲:兄弟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尊重。

齐: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甲:哎,停!停!停!

乙:怎么?我们又错了?

甲:不,你说得很对,我服输了,甘拜下风!

乙:嘿嘿,和我们一起去参加诵读吧!

甲:走,去参加诵读啰!

(乙拉着甲,下台) 主持人A:《弟子规》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主持人B:《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主持人A:诵读《弟子规》,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B:诵读《弟子规》,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主持人A:今天,各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诵读成果,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弟子规》的虔诚与热爱。

主持人B:同学们,让《弟子规》伴随我们的童年时光,伴随我们成长,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

五、中队长:请辅导员讲话。

今天的活动比较成功,大家在欢乐中懂得了许多礼仪知识。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本领用到生活中去,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少先队员。

六、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辅导员)

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回答:“时刻准备着!”

七、中队长:退旗、敬礼、奏乐。

礼毕。

八、中队长宣布活动结束:六(1)中队“学经典国学,做少年君子”中队主题会到此结束。

推荐第10篇:弟子规教案

人生百善孝为先

【导读】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第一节 做一个谨听教诲的人

【导读】

本节课要学明白怎样听父母的话。 【经文诵读及讲解】

(一) fùmǔhūyìngwùhuǎn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

(二)

fùmǔmìngxíngwùlǎn 父 母 命 行 勿 懒

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懒卸责。

(三) fùmǔjiàoxūjìngtīng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恭敬的聆听。

(四)

fùmǔzãxūshùnchãng 父 母 责 须 顺 承

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注释】

承:接受。 【小故事】 孟 母 断 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吧?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大道理】

我们不要死在文字里面,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资料链接】 孝敬与孝顺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把孝视为为人之本;认为“是孰为大,事亲为在„„事亲,事事本也。”把孝亲视为万事之本。

儒家倡导的孝道,主要是孝敬与孝顺。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主张人子对于父母,应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谓孝敬。关于孝顺,则主张“勿违”,提倡“顺者孝也,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但也认为子女对于父母不可一味顺从,对父母的错误言行,亦应规劝,主张 “父有诤子”“父子责善。” 【想一想】

在故事一中,孟子是怎样孝敬母亲的? 【请你欣赏】 百 孝 篇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是人道第一步,为人须当孝父母, 孝顺父母入敬天,孝子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儿照样还。

人生天地间,孝顺最为先。人生天地间,父母最为先。 生育我身体,抚育教育全。知恩当要报,孝顺达圆满。

【生活故事】 免 费 的 帐 单 有一天晚上妈妈在厨房张罗晚餐时,小男孩手拿一张清单给妈妈,妈妈放下手边的工作一看,清单上面写着: 洗碗盘费 500元; 扫地拖地费200元; 送外食到顾客家300元; 至邮局寄发信件账单 100元; 小明一直是勤奋听话的好孩子100元; 共计1,200元.妈妈看他在那充满期待,往事浮现脑海,所以她拿起笔把纸翻过来,写下一些字:

在母亲家里过十年平安无忧的生活费用0元; 十年中,食、衣、住、行的费用0元; 上学的学费、书籍费 0元; 生病时的医药、照顾费0元; 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元.你把以上都加起来,妈妈对你的爱通通不用钱,当儿子看完他妈妈写的清单,眼中大颗泪水打转,心中很感动,他对妈妈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然后拿起笔在帐单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全付了。 【情景链接】

(1)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是谁一直在关心你、照顾你? (2)说说看,现在我们年纪还小,要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 (3)回去想想看,父母都为你们做了那些免费的事呢? 给同学们的话:

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向父母要求过,写完功课要看电视、打电动、玩电脑,过生日要买玩具,考试100分要礼物、奖品„„,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免费的,有时为了鼓励我们还送我们很多礼物,带我们去玩。看看父母的用心,为了让你们学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怕辛苦,所以你们更应该无条件的以“好表现”来回报父母,才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做一做】

1、经常帮父母做做家务;

2、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我这样做】

第二节 做一个对父母体贴入微的人

【导读】

行孝不只是同学们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经典诵读】

dōng zã wēn xià zã jìng chãn zã xǐng hūn zã dìng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îu yâ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 床 【注释】

①温:暖和 ②定:放心。③疾:疾病。④尝:是用舌头尝尝看。 【译文】 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从前治病下药均用煎煮的汤剂,所以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煎好了汤药,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 这样父母既不会烫到,也能发挥药性,让父母病情好转。 【资料】

孝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孝”的思想源于我国父系社会。“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被尊为儒家之经典之一《孝经》。即“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成书于2000多年以前。《孝经》说:孝是“德之本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小故事】

黄 香 温 席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夏天天气热,每天晚上他都先给父亲扇枕席,以便父亲安歇;冬天天气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申报,批准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在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成为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榜样。黄香的事迹被历代传颂,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汉 文 帝 侍 母 西汉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的母亲。虽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他从没忘记到母亲的房间去问候。后来文帝的母亲病了,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先亲口尝尝。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实在难能可贵。后来,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大道理】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 【引申讨论】

1.同学们你们以后迈入中老年,希望儿女们将你送进养老院吗?还是喜欢由专业护士替代儿女来照顾自己吗?

2.现在的新闻常有很多佣人虐待老人的事件,我们该如何预防? 【友情提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名言欣赏】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 释义: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一想】

你身边有没有纯孝与愚孝的例子? 【做一做】

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同学、朋友出去玩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时一定要见见父母。 【我这样做】

第三节 做一个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德行的人

【导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都是从父母禀受来的,不敢毁坏伤残,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立身处世能本着孝道行事,把自己的名声显扬于后世,使父母得到光耀,这就是尽孝道的最终境界了。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 【经典诵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ã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译文】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小故事】

董 卓 的 恶 行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汉少帝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百姓任意欺凌。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司徒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死后,他的家属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多岁了,也被处死。董卓的恶行不仅使其家庭受到牵连,连年迈的老母无法尽享天年,实在是可悲啊! 【小故事】

中 国 人 的 味 道

一个十六岁的儿子和爸爸开车去郊游,到了一个风景区,儿子要给车加油,父子俩约好下午四点在这里再见面。儿子到加油站加完油后,发现还有一段时间,心想看完电影后再去接父亲也不迟,于是就到附近的电影院看了电影。电影结束后一看时间已经晚了,心里面也很着急。这个孩子也没学过《弟子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他匆匆地回去后就跟父亲说:“车子坏了去修理,所以回来晚了。”父亲说:“你怎么可以骗我,我已经给加油站打过电话了,加油站的人说你的车子整个下午都在加油站停着,根本没有离开过。”儿子一听很惭愧地说:“爸爸,你不要生气。”父亲接着说:“我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不是对你,而是对我自己生气,对我自己难过。因为我养育了16年的儿子居然来骗我,这说明我教育失败,我要好好检讨这么多年来对你的教育,今天我要走回家去。”父亲坚持一步一步在前面走,边走边反省;儿子开着车一步一步在后面跟着,边跟着边惭愧。风景区离他们家有18英里的路,走回去都半夜了。父亲的行为对儿子内心是一次非常大的震撼,儿子会对这件事终生难忘的。相信这次旅途是儿子一生最长的旅途,也是父亲给他最成功的一次教诲。因此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要活出做人的味道,否则会让自己的父母感到蒙羞。

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损伤,让父母担忧也是不孝的。有一个孩子写日记:今天我感冒,心里很难受,不是因为感冒很难受,而因为感冒是不孝。因为《孝经》中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那么对于身体首先要经常活动,“活动”这两个字,是你活着就要动,不动就活不下去了。其次还要注意睡眠,睡眠的时间一般为:小孩每天睡8—9小时,小孩长内脏,而睡觉会让他成长得好,睡觉会让他的免疫系统提升得很快;中年人每天睡6.5—7小时;老人每天睡5.5—6小时。另外,人类最强的解毒系统是肝胆,而胆的整个血气的行走是在夜里11点—凌晨1点;肝脏是凌晨1点—3点,所以这四个小时最好都能睡觉。中国黄河流域,这些地方天气都比较冷,天气一冷,早睡早起,这是道法自然。很多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但吃饱饭应该先走一走,帮助消化,再睡20分钟到30分钟,将身体缓和一下,再爬起来,做起事来特别有劲。当一个人中午的时候,如果吃完饭,不运动就一睡1.5—2小时,他睡起来的时候,会很没精神,而且会觉得头痛痛的,为什么?缺氧,血液循环到中午的时候是最高点,当新陈代谢在最高点的时候,这一睡就1—2小时,它马上从最高点瞬间降下来,所以这个就不是道法自然了。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要在最累的时候,让它休息一下,这样效果最好。对于睡觉,也要掌握适度,不要因为睡了太长时间,把我们的人生大半时间都耗掉了,这个也是不明智的。熬夜不好,我们说熬一天夜要几天才能补回来?有的人三天三夜不睡觉,“身有伤,贻亲忧”,年轻时候逞强斗胜,把身体都搞坏了,到最后会追悔莫及的。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孝养父母的一个必备条件。 我们不仅在身体和德行上不能让父母担心和蒙羞,更不能在道德品质上让祖国蒙羞。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三则报道:

1.巴黎圣母殿门口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

2.在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面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到此”。 3.在泰国的皇宫厕所里也是用中文写着“便后请冲厕”。

不言而喻,是给我们中国人看的。还有一个朋友从英国旅游回来说,英国的草坪上也用中文写着“不要踏入草坪”,而我们出国的人员中却偏偏有人到草坪里面,有的坐在草坪上、有的躺在草坪上照相;有一个很洁净完美的雕塑供大家欣赏,有的人在雕塑附近很得体地照相留影,而我们出国的人中,却有的要爬到雕塑上面,搂着、并且脸部还要紧贴在雕塑上照相,这哪是照相,这不是到国外去出中国人的“洋相”吗?

作为中国人就要活出做中国人的味道,中国人老祖宗教导我们:成就人格,首重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仁”的含义: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为基础,处事待人,心存厚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恤民疾,不惹烦恼。“义”的含义:言行举止,无不公正合宜,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礼”的含义: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智”的含义:随顺不染,明白事理,不可感情用事,不瞋不怒,平心静气,临事不乱。“信”的含义: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此五常,是成就人格之本。一个人处处为人着想、处世都是遵循道义、谦恭有礼、要有智慧、处处能通权达变,言出必行很讲信用,当你做到这一点时,别人会从内心喜欢你,打从心里升起对你的一种崇敬之意,这才是真正做人的味道。一个人要活出做人的味道一定要把根基扎好,当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的一生能够真正活出做人的尊严,就要把“仁、义、理、智、信”扎根在他心里,让孩子从小应该知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大道。学之有序:博学;审问;深思;明辨;笃行(修身、处事、接物),孩子从小懂得这些圣贤的教诲,将会影响他的的德行为祖国争光。不让祖国蒙羞,才不愧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之称号。 【大道理】

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所以要先反省自己。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吧,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一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我们依然要谨言慎行,安父母的心。(例如:董卓无德弄权,连累九十余岁的老母被斩首) 【友情提示】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构建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华在我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孝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柱和根本。它的影响早已穿越了国界。

孝文化的积极意义:从个体来说,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对国家来说,可以长幼有别,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对国家来说,倡导爱国敬业,报效国家。 【“孝”的成语】

孝子贤子:贤:贤良,有德行的。孝敬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忠孝两全: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的很好。亦作“忠孝两全”。

忠孝节义:即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夫妻之间恩爱、和睦,对朋友尽义。亦作“忠孝节烈”。

父慈子孝: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孝子顺孙: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我这样做】

第四节 深切体会“事虽小,勿擅为” 【导读】

任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物虽小,勿私藏”,除了不可以偷,不可以拿,同时不要吝啬,不要什么东西都想到先留给自己,要培养乐于助人的行为,因为施予比接受更有意义啊! 【经典诵读】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ãi gǒu shàn wãi zǐ dào kuī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 【译文】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小故事】

一个玩笑 抱憾终身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同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一个玩笑导致这样的后果,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我们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 【引申】

1.有些小朋友在合作社或外面的店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钱买又想要占为己有,就会用偷窃的方法来取得,店家都有装监视器,这种行为最后都会被发现而受到处罚。

2.有些出国旅行的人,在飞机上或饭店里,看到毛巾、卫生纸或烟灰缸都会随手带走,这种就是没有公德心与教养的行为,除了会让你的爸妈丢脸更会让你的国家在国际上有坏的名声。

3.就算是一块钱或一颗糖果,这样小的东西也不可随意拿取,不然就是小偷的行为。(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提问: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办法拥有时,要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呢? 【小故事】

苹 果 的 教 训

有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里脸色怪怪的。因为小孩子比较单纯,做了坏事容易显现在脸上。这位母亲很有警觉性,就去翻了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三个苹果,孩子解释说:“我们几个同学路过卖水果的摊位,顺手拿了这几个苹果。”这位母亲立刻带着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个躬,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拿了你的苹果,我跟你道歉,我没有把孩子教好?要多少钱我马上付给你。”她的孩子站在一旁看着母亲的这种举动,我们相信孩子的惭愧之心一定会被唤醒,从而终生记住这个教训。

可是有些孩子说谎话时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从小犯错时,父母没及时抓住时机遏制住,说谎话说习惯了,习惯成自然。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也要告诫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分组活动】

请学生到前面来分两组回答下列问题,答对的人就可获得一分: 1.捡到别人的东西,如果很破旧了就可以不用还。

2.脚踏车停在路边,我刚好有急事可以先借来骑一下。

3.爸爸妈妈很疼我,所以他们的钱我可以任意的使用,不用经过他们的同意。4.对同学说:“你如果不借我东西,你就死定了“只是吓吓同学,没有关系。(加题:这是犯了什么罪?)

5.同学走过去时,我偷偷的把脚伸出去绊倒他会有什么结果? 6.当同学要坐下来时,我偷偷的从后面把他的椅子拉开会有什么结果? 7.别人打架,我在旁边加油,有没有犯罪呢?(加分题:这是犯了什么罪?) 8.网络游戏中的宝物或游戏币,我偷偷的把它变成自己的会有什么结果? 【孝的诗句】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莫做迟孝之人,莫行假善之事。 【想一想】

如果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该怎么办? 【做一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做到了】

第11篇:弟子规教案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课前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古诗《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弟子规—谨》教学设计

高要一小

苏金好 教学内容: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

学习目标:

1、读书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懂得礼仪。

重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的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点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 答),看来挺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所学的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

4、学生齐读

5、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吗?那你们小组讨论讨论然后 我在一起交流好吗?

6、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7、汇报交流

三、根据学生汇报的进行学习

1、学习:步从容,立端正。

师: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 步从容的意思走路的时候要慢走,不能慌张,走得太快。

师:如果走得太快,会有什么后果?

(指名学生说在学校的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过马路走得太快的后果)

生:立端正的意思是站立的时候要抬头挺胸,不能弯腰驼背。

师:如果我们站得不端正会有什么后果?(指名学生说自己的观点)我们说的这么多谁愿意到前面表演一下步从容,立端正。“步从容,立端正”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太精神了,我 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到。我们在一起读这句话。

2、齐读:步从容,立端正。

师: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3、学习:揖深圆,拜恭敬。

意思:问候他人,捉揖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

师:这是古代人的礼仪,我们现在不捉揖或拱手,但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生:可以鞠躬问好或道谢 生:我们是小学生可以敬队礼

(师生情景表演)

师: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4、学习: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

生:勿践阈,勿跛倚是说我们在进门的时候不要踩门槛,与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伸出一只脚或者靠在物体上与别人讲话。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指名学生说)

生:箕踞的意思是坐着的时候炼焦或两腿张开像簸箕。臂的意思是大腿。这句话的意思是坐着的时候不要把双腿或双脚展开,不要抖动腿或臀部。

4、同学们你们说的可真棒,下面我们再来读读今天学的内容

(齐读 女生读、男生读、男女生对读 等方式)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演节目。

四、游戏的“大家来找茬”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平日情况选择。

1、让学生开门(因为根据日常的观察绝大部分学生在关门时都来跑的)找出他错在哪 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师表演:与学生谈话弯腰驼背、靠在桌上、伸出一只脚、一条腿不断的抖动、而 且眼睛看着别的地方。学生指出与今天所学内容不相符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五、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自身形象,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师生齐读: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

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举止文雅的小学生,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臂。

教学反思:

我们班在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这门课前,我们班有些学生在课间的举动很随意,就如书上写的:“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上到这些内容时,我觉得很有必要纠正学生这些不良的行为。因为课堂教学是进行“诵读经典诗文”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我主要 坚持“三个认真”。

一、语文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规律,以学定教,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学习需要。教学《弟子规》,也应该如此。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学契机,给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想象,当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积极性被老师的“按教案上课”这一思想打击之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有多少呢?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一生的发展会有多大影响呢?假如,我没有改变教学步骤,学生会老老实实地随着我的牵引,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效果如何呢?而这样,我们还能欣赏到孩子们稚嫩的、闪着火花的音乐作品吗?……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弟子规 》教育的结合点

二、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增强《弟子规 》教育的实效性

三、认真开展以《弟子规 》为内容的班级活动,巩固教学实验效果

以《弟子规》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高要市一小 苏金好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说文解字中说:教,就是上行下效,育,就是教人从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学校从开展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弟子规》就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弟子规》是清朝学者李毓秀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的,它三字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教育孩子从小对待父母要有孝心,对待朋友要有爱心,对待学习要有信心和耐心。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诵读过程中,思想,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诵读《弟子规》,培养孩子的孝心。

首先,学校把《弟子规》做成了传统文化教育长廊,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如:《入则孝》教育孩子要从小孝顺父母,知恩感恩,培养孩子的孝心。《孝经》里说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由此可见,孔老夫子对孝道的重视程度,也让学生明白:我们是从父母所来,我们应该知恩感恩。只有知恩感恩,我们才会有孝心。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子。绝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溺爱孩子,很多事情包办代替,促使一部分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觉得父母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享受。比如吃饭一事,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菜一摆上,他不管大人是否落座,他就会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不会考虑父母是否爱吃,他自己吃够为止。虽然事小,但足以可见孩子的心里没有别人,在乎自己的感受多些。这样长此以往是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每一周,我校都会利用周会的时间,教学生学习《弟子规》。在向学生讲述《弟子规》中的内容时,注重了其中的伦理道德,礼仪风范对学生的熏陶,从实际生活入手联系书中内容,让孩子知道在家里,在父母面前他们应该怎样做。人

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想做父母喜欢的孩子,所以他们越来越喜欢《弟子规》的内容,用来指导他们的言行。如:“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教育孩子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导。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在沟通中,一位家长告诉我:“自从学了《弟子规》,我的孩子整个人都变了。以前吃饭总是挑三拣四,每天自己的书桌总是乱七八糟,客人来了也不知道打招呼;现在不同了,会说‘谢谢’了,有一天居然对我说:‘妈妈,今天你烧的菜真好吃,谢谢你!’饭后,还主动帮我洗碗呢!现在客人来我们家,他可有礼貌了,‘叔叔好,阿姨好’,‘叔叔再见,阿姨再见’。现在邻居都夸我们家儿子呢!”从这位家长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家长的喜悦。还有几位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李刚同学在家吃饭时,再也不会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跟前了,吃完饭后还会帮父母收拾碗筷了。王月同学在父母生病时,会主动给妈妈拿水果,倒水,还会帮妈妈洗碗扫地了。张涛同学学会了孝顺父母,不再跟爸爸妈妈顶嘴了,在家里还能做到长幼有序,谦虚礼让了。走在校园,时常听到“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的声音。„„看到孩子们的点滴变化,看到孩子们懂事可爱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二、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一书,从生活小节入手,教育学生如何洗脸、刷牙、吃饭、待人接物等形成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儒雅大方的仪容举止、以培养他们严谨、诚信的生活态度。因此,我结合《弟子规》,联系生活实际,讲解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孩子懂得对人要宽和,待人要慈爱,要以理服人而不能强加于人,更不可自私自利、妄自尊大,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渐渐自觉养成,他们有了评判对错的标准。一些细节之处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如:班中有个同学,以前随便拿别人的橡皮、铅笔用,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读了《弟子规》以后,很多同学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道理。又如,读了《弟子规》后,班里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宽容,谦让有礼,很少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不休了,看来“弟子规”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班的学生。

三、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基础的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因此,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就是如何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例如: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告诉孩子们,读书有三个要领,这三个要领都要同时具足,就是‘心眼口’。但是我们看这三点,眼睛在看,口也在读,但是心如果没有专注在课业上,也是白看白读。所以即使“心眼口”这么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没有专注,心里头想着其他的事情,这些都会妨碍我们读书的效果。“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教育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对自己要有信心,一定要坚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定会成功。

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并常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诵读,练习背诵,让学生用书中的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弟子规》的诵读过程中,我每天都有检查学生在学习中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好的榜样,就及时表扬。如:家林同学一早到校就专心致志地背书。子康同学今天上课时听得真认真!俊贤同学上课举手最积极!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并以此为目标,不断进取。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能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并自信大胆地发言,别人发言时能做到认真倾听,碰到问题能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读书时能一心一意,不东张西望等等。看到学生每天的进步,自己感到由衷的喜悦。

诵读《弟子规》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那就需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俗话说:“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让我们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12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爱民希望小学 二年级 张宏穆

一、《弟子规》总序 教学设计 第( 1 )周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了解《弟子规》的大概内容?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背诵总序。 教学重点:

1、孝,

2、泛爱众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三、讲解内容:

1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总序就是弟子规的总纲领,也是弟子规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有六方面的必修内容:孝、弟、谨、信、爱众、亲仁,最后还有一个辅修内容:学文。

二、【弟子规 圣人训】 第( 2 )周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首孝悌】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从父母来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身体,父母是我们的根,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是百善首”。

父母对待儿女愿做一切牺牲和奉献,知恩要报,。

2 不与恶人交朋友,不孝敬父母的就是恶人。” 不孝敬父母的人自己良心上不舒服。

“弟”,应该读成“悌”(ti四声),弟的意思就是友爱。

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 【次谨信】

前面的孝悌是做人的根基,有了根基之后,接下来就是做事了,要合乎礼的要求。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礼就产生了。 “不知礼,无以立也。” 【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世间万物,那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就进入佛的境界了。

3 人要有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的时候才会无止境地索取。而无止境地索取的欲望是无法控制的,我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我们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却不知道感恩和回报,或许会有一天,我们再也没有东西可以索取了。地球上上万年才形成的资源,短短几百年就全部消耗贻尽。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最大境界是泛爱众。

【而亲仁】

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三、【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第(3 )周

在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之后,如果还有时间,我们要学习其它的技术,文不仅仅指的是看书,是指6艺,六种具体的技能:礼、乐、射、数、书、御。

4 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

四、礼仪练习:复习鞠躬和坐姿。

五、游戏:揣鸡蛋。

六、互 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七、总 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八、故事时间:学以致用(故事时间):“三岁孩童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四、综合课 第( 4 )周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6

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8

五、走进《弟子规》第( 5 )周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导入:

学生主持:同学们,今天的经典诵读时间由我来主持。今天我们诵读的内容是:二十课——二十三课。 (古筝——齐 个人)

师:弟子规,圣人训,(用心学,积淀深)

二、学习《弟子规》

师:苏轼有这样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是指经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典文章以及书籍要多读,多读并且深思后其中道理自然也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弟子规》的第24课。大家读这段文字。

1、读《弟子规》

读书检测:(分组读、男女生对比读、师生互读、接龙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读,你知道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看看书下的解释,是怎样说的)

2、理解大意:

预设

(一)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9 惟:只是,单单的,

德是指什么呢?你认为品德都包括那些方面呢?(关心同学,爱班集体„„)

指导学生读书下的解释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培养,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努力、奋发图强。也就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师:那“当自砺”中的“砺”是什么意思呢?结合书中的注释,看看“砺”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要真正赢得别人尊重,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预设

(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当我们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不开心的,或者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4、听故事并讨论

小故事:(1)班里努力学习的 (2)个别现象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班里有几个同学用拉杆的书包,有的看到了,就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人家都有那样的书包,我也要,我的那个书包,都旧了,多难看啊,您得给我买;看到别人穿漂亮衣服了,也和妈妈要,

师:“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你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10 说说你对这事情的看法吗?

通过前两天的问卷调查,我知道,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你能谈谈自己以前哪里做的好,哪里做到不好吗?

5、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

师:过渡:解大意,明事理;深感悟,再读文。我们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

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

6、展示:

读一读 背一背 唱一唱(配乐读、展示的面广一些)

七、拓展《弟子规》 第( 7 )周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学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艺、技能,你还知道古人积极上进的故事或者诗句呢?(学生回答) 我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投影出示: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插入故事)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在学习这方面,我们班的张玉轩同学,她的字既清楚有漂亮,很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在生活中,郑海轩、侯心怡这两位同学,每天中午,都帮着大家盛饭盛菜,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我们这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向人家学习。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见贤思齐焉——孔子

4、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就是说一个人有学问有修养就会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的气度,无论他衣着怎样,都无法掩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

5、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颜之推 伎:技艺

积累千万财富,比不上有一门小小的技艺在身。技艺中容易学习而又宝贵的,没有哪个比得上读书的了。 读一读、背一背

师:你还知道古人哪些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故事或者诗句呢? 让学生说一说:(阮咸晒衣)手不释卷、宋濂借书、凿壁偷光„„

八、谈收获 第( 8 )周

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知道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吗?(视频)

九、心灵对话: 第( 9 )周

你们的父母对你提出了什么希望呢?(读一读卡片上“家长寄语”)你准备怎样回答你的父母呢?

说一说 (设计成学生课堂作业—互动)

12 你可以吟诗一首,也可以写成和《弟子规》这样形式的,也可以给父母写几句话,总之,格式不限。

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学习,现在我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身为师,要自强。功夫上,做文章。求学问,无大小;与春芽,共相长。

小结: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现在我们就以一起诵读这首《传承文明》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一、写一写 读一读 第( 11 )周 传承文明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 典章文物,经史子集。文化积淀,书不尽意。 厚德载物,通天彻地。薪火相传,百世一系。 结束语:读经典,颂贤文;学文化,需用心。

一、教材分析

13 《弟子规》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十二、《孟信卖牛》 第(12 )周

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14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十三、“信” 第( 13 )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16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17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十五、[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第( 15 )周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18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十六、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第(16 )周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19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十七、测试 第( 17 )周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20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十八、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第( 18 )周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21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附教材内容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十九、《弟子规》教案

第( 19 )周

教学目标:

1.学习“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 母责 须顺承”

2.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活动过程:

一.复习的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2

二,学习"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讲述其含义: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

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

23 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24

活动延伸:今天回家后。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擦桌子、倒垃圾、浇花等。为父母捶背、按摩。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25

第13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礼仪和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读《弟子规》总叙,能记住《弟子规》中讲述的主要故事。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弟子规》总叙,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领悟《弟子规》总叙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懂得文明做人该讲的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领悟《弟子规》的内涵,并将领悟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五、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孟母断机的故事。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

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高不可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在文学名著中畅游故事的海洋,领略古典的寓意„„

(二)、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 “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

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小组竞赛背诵。

7、唱一唱.

(三)、讲解总叙: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五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四)、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1、教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技之长,将来好做事。

3、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4、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吗?

5、小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同学们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五)讲故事:

1、《大舜的故事》——孝

根据《弟子规》的礼仪规范,为人子弟,最重要的的就是什么呢?(“首孝弟”)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出现很多贤孝的故事。下面,我们听一听《大舜的故事》。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

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这就是古人以自己的行为给世人立下榜样,教导我们为人子弟,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父母。

2、(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3、听了这两个故事,同学们从中获得什么收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做?

4、交流几个问题:

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親喜歡吃些什麼?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嗜好?

2)、父母親最喜歡我們做些什麼事?

3)、父母親最不喜歡吃的是什麼?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4)、父母親最不希望我們做的是什麼事?

5)、我們要怎樣去體貼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

(六)、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

2、请观看《一份帐单》

3、常常见到一些同学,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有的同学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样对吗?

小结: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4、举例: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同学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同学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七)、总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八)、作业:

放学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第14篇:弟子规教案

一 年 级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忻州七一路小学

1. 秋浦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李白与杜甫写作风格的区别。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并能默写。【学习重难点】 感悟诗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在校本课程“名人名诗”中学了近二十首李白的诗。李白成了我们跨时空的朋友。出示李白图片,对这朋友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十年,漫游到此,写了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知人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本案设计,巧在开课伊始,即利用学生以前的积累,穿越时空,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仿

佛就是近在身边的朋友。」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白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浦歌》。指名读——齐读

丈、长、霜是押韵的韵脚,后鼻音读准才有味道。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课本中有哪几个字的注释?缘,由于,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缘故、缘由都有这个意思。 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4、我的白发有三千丈,因为我的愁怨也是这样长。我竟不知道明镜里映出的白发,是从哪里来的?

是啊,我们仿佛看见李白对镜自怜、自悲、自叹,最后竟背转身不忍再看了。你看。

5、播放动画。

「立足于学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交流。之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播放此首诗的动画,起到理解与感悟的升华。」

三、探究,体悟诗情

1、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诗中用了哪个字?

2、朋友之间贵在知心。你们知道李白愁什么,以至白发三千丈吗?

以你对李白的了解,静下心想想,假如你就是镜子前的李白,见到自己满头的白发,你会想到些什么?

交流、朗读

3、师激情:往事的种种都涌上心头,自己空怀远大的抱负,但屡遭挫折。如今,满头白发,日趋衰老。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过去吗?我的理想难道永远不能实现了吗?他不禁高声吟出:齐读。 4.学生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初步感受韦应物写作风格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并能默写。【学习重难点】 感悟诗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韦应物图片,对这个诗人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著名花间派代表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原文为“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与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韦应物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指名读——齐读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课本中有哪几个字的注释?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与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

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

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

三、四两句又是紧扣

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4、

「立足于学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交流。之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播放此首诗的动画,起到理解与感悟的升华。」

三、探究,体悟诗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中用了哪个字?

2、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3、交流、朗读.齐读。4.学生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3.秋风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初步感受刘禹锡写作风格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并能默写。【学习重难点】 感悟诗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刘禹锡图片,对这个诗人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秋风引。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亿。

「知人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本案设计,巧在开课伊始,即利用学生以前的积累,穿越时空。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刘禹锡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风引》。指名读——齐读

丈、长、霜是押韵的韵脚,后鼻音读准才有味道。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课本中有哪几个字的注释?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4、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

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立足于学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交流。之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播放此首诗的动画,起到理解与感悟的升华。」

三、探究,体悟诗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中用了哪个字?

2、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

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交流、朗读

3、:齐读。4.学生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4.《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课题:为人处世之孝道

二、教学目的:

在了解礼仪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顺利的过渡到为人处事上来。并接着开始学习弟子规的第一个内容------孝。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弟子规》有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关于孝道的内容,并且能够意识到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四、教学手段:

播放动画、举例、师生讨论及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师:同学们上次的调查应该都做了吧。 生:做了(高兴的说)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每个同学的收获。 „„

师: 礼仪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很多人到长大了以后才意识到,那么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学习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的知识,你们说要不要好好地把握。(要)其实学习文明礼仪就是学习如何做人,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呢?做人又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你们不要为这个发愁,老师告诉你们一本好书,他能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出色的人该从哪几个方面学习和改变自己。想不想知道这本书呀?(想) 师:这本书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编写的《训蒙文》,后来由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我们今后的学习就以《弟子规》为范本来学习如何为人处世。

二、授课

师:大家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

介绍:《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师:出示总序的内容,然后讲解。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弟子规的第一个内容------入则孝。那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我先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我想我们孝敬父母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到世上走一趟,看看这个大好世界。俗话不也说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生育之恩呢?

2、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是他们悉心的照顾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让我们时刻感受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父爱、母爱。

3、生活场景剧的表演。(早上,爸爸或妈妈为孩子穿衣服和准备书包

等学习用品)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的看法。

师总结:古语也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那他肯定不会为人,所以我们有着共同的认识就是一定要孝敬父母,那么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其实孝敬父母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为父母或者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那我们都来思考一下,你曾经都为父母做过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回答

其实弟子规中也讲的非常详细,回家以后呢,就把我发的资料好好的看看,看古人是如何孝敬父母的。也可以背一背。 作业:

1、看《弟子规》相关资料。

2、“孝心行动”大比拼。

3、“护蛋行动”。

《弟子规》入则孝教案

1、师读第一节

学生齐读第一节

师讲解第一节:第一节是《弟子规》的

一、开场白: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上节课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请同学准备一个你喜欢的与“孝”有关的故事。我现在非常想听故事。同学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愿意)哪位同学勇敢的走上讲台来充当一回小老师,把

你喜欢的小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讲故事,略(两名即可)。

总结:刚才两位同学的故事讲的可真好。我们给他们点掌声好吗?相信其他同学也有很多好故事。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地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故事。我们每周要评出一个“故事大王”,所以你们可要精心准备哦,把故事讲的越准确、生动越好。

引言: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纷纷议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前七个小节。

二、范读:请大家翻开书,老师范读一遍前七个小节。同学们认真听,监督一下老师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如果有,请在老师读完后指出来。

范读1-7节,略。

带读:老师读的好不好?(好)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没有)如果你们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那么就把你们的嘴巴张大,把声音抬高。现在请伸出你们可爱的右手,把食指放在书上,用指尖来指读。汉字的特点是一个字一个音。所以你读到哪个字就把手指放在相应的文字的下面,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检查同学们的手势)很好。小朋友,跟我念。

带读1-7节,略。(检查指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读得非常好,我们再读一遍,相信会比上次读得更加进步。小朋友,跟我念。 带读1-7节,略。

读得真棒,为自己鼓鼓掌吧。

三、释读:前七节已经读过两遍了。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七节讲了什么内容呢?到底有什么规矩需要我们遵守呢?

总叙。也就是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重点点拨:首孝悌 次谨信 亲仁 课堂提问:孝悌 谨信 指生读第一节(四名即可)

2、师读第二节

学生齐读第二节

师讲解第二节 重点点拨:呼 命 教 责

拓展分析: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指生读第二节(两名即可)

3、师读第三节

学生齐读第三节

师讲解第三节

引入故事——黄香温席。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很早过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夏天天气非常热,他每天都给父亲扇枕席,以便让父亲安歇;冬天非常寒冷,为了让父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子能懂得这样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扩上书朝廷申报,批准孝廉,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在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成为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榜样。黄香的事迹被历代传颂,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如此孝顺父亲了,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应该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在座的小朋友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拓展分析:行孝是每个人的责任,是天下所有做儿女应做的事情。同学们,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很辛苦啊。你们想不想孝敬一下为你辛苦为你操劳的父母呢?如果让你们设想一下:今天放学回家,你看到父母工作了一天非常劳累,你想怎样孝顺你们的父母呢?谁来谈谈你们的

设想?(生答)

从大家的设想中,我感觉到你们都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希望你们的设想在今天就变成现实,并一直下去。

分组读第一至三节(分成三组,每组一节,进行朗读比赛,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休息

五、静定训练:下达静定训练口令:“三„„二„„一”小朋友们,都坐好了吗?眼睛也都闭好了吗?老师要下去检查了。如果还没有闭上眼睛的小朋友请迅速闭上眼睛。在老师说睁开眼睛之前,请不要睁开眼睛。好,小朋友表现的都非常好。„„

现在进行全身肌肉放松发训练。注意,做的时候你的意识要跟着放松的部位走。好,非常好。好放松额头„„放松眼睛„„放松脸颊„„放松嘴唇„„放松下颚„„放松脖子„„放松肩膀„„放松前臂„„放松胸肌„„放松背部„„放松腹部„„放松腿部„„放松臀部„„。大致浏览全身,看看是否还有哪个部位还残留紧张,用同样的方法解除。„„现在我全身都放松了,软绵绵的,舒服极了。„„现在就请慢慢睁开眼睛吧。

六、释读第四节

1、师读第四节

学生齐读第四节

师讲解第四节

引入故事——陶母封鱼。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

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拓展分析:《弟子规》中“说事虽小,勿擅为”。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用笔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画完也不擦掉。那么再上课时是不是影响老师板书了。难道还要让老师为你擦黑板?所以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课堂提问:翻译第四节 指生读第二节(两名即可)

2、师读第五节

学生齐读第五节

师讲解第五节

课堂提问:翻译第五节 指生读第五节(两名即可)

3、师读第六节

学生齐读第六节

师讲解第六节

引入故事——闵子骞孝顺父母。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洋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去世了。父亲娶了后妻, 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到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他一点也不难过,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穿芦花做的衣服哪里呢感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也冻紫了。一阵喊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年。正要呵斥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父亲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外。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佳丽

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到,于是就再也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到,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后悔,最后也把闵子骞当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的爱护。“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一番话说得多么凄凉,又多么恳切。就是铁石心肠的人听了都会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

天下不可能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即使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拓展分析:哪位同学谈谈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侍侯父母的一次经历。(生讨论)

指生读第六节(两名即可)

4、师读第七节

学生齐读第七节

师讲解第七节

指生读第七节(两名即可)

七、朗读并试背前七节

1、分组读(分两组,进行小组朗读比赛)

2、朗读接龙(按座次成“弓”形依次朗读)

3、老师说上句,学生试背下句

4、齐读并背诵前七节

八、发奖品、布置作业、课堂总结

1、发奖品:《弟子规》先学到这里,这节课大家都表现的不错,我要

给你们发奖品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2、布置作业:把8-9节中涉及到的典故及其他相关故事找出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故事下次上课讲给大家听;回家朗读并背诵《弟子规》前7个小节。

第15篇:弟子规教案

《泛爱众》第一课时教案

一, 讲解“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互帮互爱吗?

其实爱是一个永恒的主体,自古至今有很多爱心人士,远的不说就拿里我们最近的,在四川大地震时有很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志愿者献爱心。201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罗阳;坚守大漠52年,参与我国6次核试验,为我国核爆炸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俊德;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张丽莉;正是花样年华,却悄然离开捐出自己的器官的何玥;为乡亲卧底,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的陈家顺等人。他们用一个爱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我们。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天地的万物也是强调应该有爱心的。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四句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爱的精义:不但要爱人,而天同覆、地同载的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

《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那么接下来《弟子规》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最应该重视什么?究竟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呢? 《弟子规》有明确的意见。我们现在都习惯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孩子学唱歌、学跳舞、学外语、学乐器,这当然非常好。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也对孩子的内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呢?

《弟子规》接着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正如《弟子规》里所说,“行高者,名自高”。你只要德行高,你的名声自然就会高,这是更注重内在的东西。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有此意。“晏婴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晏婴虽然外表矮小丑陋,但是用智慧为齐国赢得了荣誉,令楚王刮目相看。

下面讲一个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读于印度某大学,与其他学生相比,他身材矮小,并不起眼。不过,班主任发现他非常智慧,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临近比赛前一天,他突然找到班主任,吞吞吐吐地说自己个头太矮了,即使站得笔直,脸也不能全部露出讲台,所以想放弃比赛。

老师看了看他,微笑着说:“这很简朴,你带个凳子上台,垫在脚下演讲不就行了吗?”他愣了一会儿,说:“可是这样,大家都会嘲笑我的。”

老师拍了拍他的肩:“你比的是演讲而不是身高,别人嘲笑又如何?因为在意小事而耽误了正事,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正式比赛时,他迎着大家诧异的眼光,站在垫高的讲台上,淋漓尽致地完成了演讲,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他高兴不已地准备和老师一起庆祝时,老师却严峻地说:“刚才,你犯了个不小的错误。”他怔住了,老师接着说:“你演讲完后怎么能把凳子留在台上?这样既给下一位选手添了麻烦,还让观众看出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他窘红了脸,深有感悟地说:“老师指导我带凳子上台,是提醒我不要被小事所扰;老师教导我要带凳子下来,则是提醒我不要事后留尾巴。” 他把这两条教训牢记于心,此后每次上台演讲都把凳子垫在脚下,然后把它带回座位。他就是印度的新总统慕克吉,身高仅1.52米。 我们中国的邓小平爷爷也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还有小品演员潘长江,歌唱家韩红、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所以我们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要有高尚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不在于光鲜的外表,而在于内在的修养。

四、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讲一个小故事:昭远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统帅,平时他骄傲自大,总以诸葛亮自比,经常吹嘘说:“只要我手握铁如意,坐着太平车就可指挥大军,一统天下。”公元961年,北宋派大军攻打后蜀。后蜀派王昭远率军抵抗,平时趾高气昂的王昭远由于指挥失当,使后蜀的军队一溃千里,王昭远自己也做了宋军的俘虏。结果,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要一统天下的大话,成为了历史上的笑柄。

所以我特别建议大家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君子就应该像莲花一样,只要你真的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你就会有“香远益清”。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你真的品德高尚.那么你即使低调一点别人也会知道的。这是《弟子规》要孩子从小养成的一个好习惯——谦虚。 《论语》里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想有所成就的话.也应该让别人有所成就;你自己想闻名天下,想发达的话,你也应该让别人发达。你不能只允许自己有好事,不允许别人有好事。

春秋的时候,晋悼公向自己的大夫祁黄羊请教,说你看看谁能够去管理南阳啊。祁黄羊回答:解狐。晋悼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啊。祁黄羊说:国君,您问的是谁能够去管理这个地方,您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啊。这是什么样的胸怀?不久,晋悼公又去同祁黄羊:现在军队缺个头,我要找一个人来管理军队,你看谁行?祁黄羊说:祁午啊。晋悼公又晕了: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对啊,您问我谁能当军事长官啊,没问我谁是我儿子啊。心胸坦荡。前面一个叫什么?叫“人有能,勿轻訾”。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他有某方面的才能你就不应该去贬低诋毁,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己有能,勿自私”,虽然不是他自己,但也是他自己的儿子吧,他自己的儿子有军事才能,也不必自私,你可以大大方方地推荐他。这种心胸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才能,哪怕这种才能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重,而对别人的才艺不屑一顾。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家庭环境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对自己的才能和优点认识得非常充分。但是对自己的同学,对自己的伙伴,往往不够尊重,对别人的长处认识不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客观公正地去认识、评价、尊重别人才能的习惯,这个孩子进入社会以后,就很难交到很好的朋友,很难融人一个团队,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六、小结

1.回顾所讲的知识。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者高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2.得到的启示。

仁厚待人、无私奉献 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努力学习、谦虚谨慎 尊重别人、和谐相处

最后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仁厚待人、无私奉献、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努力学习、谦虚谨慎、尊重别人、和谐相处,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16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霸州东杨庄乡邱庄子完全小学 赵丹多 【教学内容】

《弟子规》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段,并能背诵。2.了解文段内容,了解内在德行比外在更重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文内容,明白什么样的人才受人尊敬。2.我们要做品行高尚,受人尊重的人。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

(一)回忆经文,点燃激情

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经文

(二)释义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

(三)明理

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值得敬重,什么样的人值得信服,人怎样才是最美。只有品行高尚的人,才是真正的美。

(四)导行

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1.做一个朴素的小学生。 2.做一个乐观的小学生。 3.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五)美德故事

晏婴使楚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

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又安排人在他们谈话时押过来一名犯人。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下面人回答:“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晏子马上说:“淮①南的橘子树到了淮北就成了枳②;齐国人到了楚国就成了贼,看来是水土不同啊!”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思考】

你身边有没有像晏子这样的其貌不扬却很有才学的人?请你说说他的事迹。

2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

做一件品德高尚的事,感受内在美的力量。

第17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教学内容: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2.看故事,回忆相关的古诗成语,进一步理解孝敬之道。

3.谈感受听诗朗诵,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4.通过学习,能用“入则孝,出则悌”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支撑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弟子规》表演视屏

一、导入

1.提问:刚才我们听的那首歌你们熟悉吗?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总序,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什么?

3.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板书:入则孝,出则悌

这里的“孝”和“悌”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小朋友课前查过字典? 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教师补充小结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今天我就重点来研究第二部分的两行。出示: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冬则温,夏则凊;

这句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黄香温席》

谁来说说黄香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孝顺父亲的? 师小结

3.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早晨小朋友是这样做的,那么晚上他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晨则省,昏则定。 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4.我们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那么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图,四个成语

(1)观察图一:你看到了什么?(羊知跪乳之恩) 指名说图意

小羊为什么要跪着吃奶呢?从这个细小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 (2)观察图二(鸦有反哺之情) 指名说图意

小乌鸦为什么要找虫子给老乌鸦吃?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老乌鸦,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想一想:小乌鸦小的时候,老乌鸦是怎么照顾它的?

5.过渡:小朋友,小动物是这样孝顺它们的父母的,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孝顺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呢? 谁来说一说?

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真了不起,那么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叫刘恒,在他身上也发生了这样的故事,(出示故事<刘恒孝母>)谁来读读这个故事? 指名读 交流他是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皇帝,他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拥有若干仆人,可是他却亲自服侍老母亲,他对母亲的对长辈的孝顺、尊敬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6.同学们,此刻的学习不禁让我想一些以前学习的一些与亲情相关的古诗与课文,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说(《游子吟》 《妈妈的帐单》 ) 你还知道哪些故事(《沉香救母》《花木兰》等)

三、谈一谈,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虽然只学习了短短的两行内容,你们一定想到了许多,也许你想到了小时候,是父母为我们洗衣洗袜子,是爷爷奶奶为我们烹饪可口的饭菜,是父母每晚哄我们进入睡眠„(配乐)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长辈。他们不辞辛苦养育了我们,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呢? 2.学生谈感受

3.小朋友,你们的话语真感人,此时老师准备了一首小诗,谁想来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你对父母的那份最真切的情感?

指名朗诵

4.同学们,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孝顺长辈是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良、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六、读唱韵文,体会古文的韵味

弟子规和三字经、古诗一样,还能唱出一定的旋律,下面我们在学唱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吧!

第18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信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熟读成诵,并且会默写。教学重点:

1、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2、时时提醒自己改掉坏毛病。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钱文忠解读》

二、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1、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2、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时候以诚信为主,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使用.古谚云:「人无信而不立.」就说明了信的重要.

3、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说话算话的人?有没有说话不算话的人?

三、讲故事

你知道有关诚信的故事么?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一两位同学讲一讲。

老师讲故事: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商鞅-徙木立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四、师生总结。

我们说话、做事应该怎么样?言行一致 言必行,行必果 我们能欺骗别人么?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么?今天我们学到了哪十二个字?

第19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

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弟子规·入则孝》教案

一、教学理念

我校开设了国学经典讲座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欢迎目的是 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学生拥有“智者风范、贤 人气象”的气质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二、教学内容

《弟子规》第二部分入则孝。

三、教学目标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 2理解“孝”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3“孝”的现实意义重在实践。

四、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 分担家务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五、教学难点

“孝”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实践。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的成功让学生写出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品质。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日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 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乔布斯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 有一天你会找到的。引出《弟子规》“入则孝”

二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

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我们如何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教育着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叫你应该赶快答应父母让你做什么事 不要拖 拉懒散父母教导你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你一定要虚 心接受。 敬

讲解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提问现阶段如何做到尊敬父母?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冬天让父母暖和夏天让父母凉快早晨恭恭敬敬地请安晚 上要替父母铺好被褥。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住 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便变动。 爱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自做主就有损为人 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私藏起来如果私藏的话父母 一定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解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所厌恶的东西 要小心谨慎地为他们扔掉。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品质

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丢丑。父母喜欢我孝顺很容易父母不喜欢我我还能孝顺他们这样的孝才是真正的孝。 挂念

讲解孝心用智乐孝为高。施比受有福

孝顺父母物养自然重要但心养却更为难得。物养在形心 养在神物养是安父母之身心养是安父母之心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病了吃的药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 要日夜护理不离开病床。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常常难过哭泣还 要夫妻分居不喝酒吃肉。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 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 在。 孝养

讲解有孝心更要有孝能。“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 及者未之有也。”

一个连父母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不能弥补尽孝就是如 此。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时间就在哪里。用《天堂午餐》视频总结现实生活中应将“孝”落实到实处做新 时代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作业预习、思考《弟子规·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

一、教学内容: 《弟子规 》之〈出则悌〉

二、教材分析 ,讲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 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孩子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 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上,通过一些小故事,提升学生的情感,联系生活,引导 学生与生活相结合,学习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 父母, 尊重长辈, 友爱兄弟姐妹, 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他人平等仁和, 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端正品行大有 益处。 通过趣味动画的讲解和互动, 更能让启蒙学习的孩子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的内容, 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 〈出则悌〉 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 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2)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读,感受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 孝心。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的内容

2、接龙比赛:比一比哪组接的快(分组比赛)

3、快速抢答: (课件出示,说出相对应的语句)

(二)新授

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 规矩的句子。 (出示板书:出则悌)

2、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1)师吟诵(配乐)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小组内选出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由每组 选出的一人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

(3)小组接龙读一读。

(4)全班学古人读书的样子朗读。

(5)全班同学打拍子配乐,有节奏的读句子。

3、理解其义 (1)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谁来说说这些句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再全班汇报。 (3)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学生试着自己来解释字的意思)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 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 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 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 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 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 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 辈先走。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句子?(小组内合作,再由组内派 一人汇报。 )

(5)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4、看动画,明事理

(1)欣赏三段动画《煮豆燃萁》、《折箭教子》、《孔融让梨》 。 《煮豆燃萁》这个典故还有一首诗,谁能给同学们背一背?( 《七步 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 ) 找一找动画中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句话?

(2)说一说,三则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道理了?

(3)小组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对 待兄弟姐妹和长辈?

(4)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无论是对待兄弟姐妹、长辈还是对待朋友 都要谦恭有礼, 懂得尊重别人, 自然就容易融入团体, 为大家所接纳, 同时也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5、接龙游戏(复习) 把的内容和今天学过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接龙比赛。

(三)延伸

1、学唱《家族歌》 ,知道对亲人的称呼。

2、对照今天学习的内容,想一想以前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自己今 后该怎么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吧!

3、播放《弟子规》全文。

第20篇:弟子规教案

1(15)中队“弟子规 伴我成长”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布置中队长组织各小队队员排练有关讲文明讲礼貌方面的节目,有小品、诗朗诵等形式。

2.每人准备以“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手抄报。 活动主题: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活动时间:2012年3月13日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参加人员:三(2)班全体学生和中队辅导员 主持人: 余钱群

户昂 活动过程: 一.整队汇报。

1.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2.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 二.全体立正,出旗,唱队歌。

1.出旗。(播放出旗曲。全体队员要静立、敬队礼,目送中队旗入会场。) 2.唱队歌。(播放伴奏曲,唱两段。) 3.中队长讲话。 三.进行活动。 1.中队长:现在我宣布三(2)中队“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主题队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余钱群、户昂。(主持人上场,与中队长互敬队礼,中队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女:五月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文明的花朵在我们心中开放。

男: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女:她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 男: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女:从小学礼仪,用礼仪,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少先队员。首先,让我们齐唱《感恩的心》。

2.比比谁背得好(各小组背诵《弟子规》)女:在这次主题中队会活动中,我们三(2)中队的所有队员们都学习了《弟子规》,我们都会背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吧,看看谁背的好!呀,这么积极呀,那就从第一组开始吧!感恩父母把我们养育,感恩老师把我们教导,感恩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下面请欣赏《弟子规》篇章朗诵。

男:看来大家都背的不少呢,每一组表现都非常出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张雨杨去她的小伙伴家做客吧。请欣赏小品《做客》,有请***、***···

主古流传!”下面就请欣赏古时的孝心故事。持人《弟子规》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千

人物:同学A和她的朋友B、同学C和他的妈妈。

内容:C生病没来学校。下午放学后,他的两个好朋友A和B一起去他家探望,开门的是C的妈妈,“阿姨好!”A很有礼貌地向C的妈妈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了门,可性急的B已经走到了C的床前„„,吃完的时候,B向C的妈妈要水果吃,于是C的妈妈拿出水果招待他们,“苹果我喜欢吃!”转眼间,B同学就咬了一口苹果。A摆摆手不要,推辞不掉,就说:“谢谢阿姨!”然后接过了苹果。临走时,A主动向C和阿姨说再见,而B则一溜烟走了。 主持人问:A和B,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主持人总结: 女:其实,就像小品中张雨杨一样,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个“请”,一句“对不起”,一声“谢谢”就能使原本要堵塞的人流因此而畅通起来,更能使人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尽情地交流,互相地理解。

男:一个人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都高举起文明旗帜的话,就能让文明的新风吹遍神州大地。请大家从每一个“小小的我”做起吧,因为社会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汇聚成海洋的小小水滴。

4.故事欣赏(张孙吉典、张悦等)

男: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古人践行《弟子规》的小故事吧!有请张孙吉典给大家带来《黄香温席》,接下来有请张悦!

女:让我们再次用掌声谢谢她们的精彩演讲,其实,古人孝敬父母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听听田宸的诗朗诵吧,她会告诉我们怎样做好儿女。 5.诗朗诵(田宸)

女:《弟子规》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为此,队员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承诺吧!请看大屏幕! 6.优秀手抄报评比

男:队员们的手抄报真是精彩,从中我们收获的也很多。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小公民。

女:队员们,我们是祖国的小雏鹰,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人人都来争做文明小天使!

男:下面请辅导员老师讲话,给我们提出希望。 7.辅导员讲话

队员们,今天我很开心,这次的队会都是由你们自己主持、自导、自演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8.呼号。

中队长:全体起立,请辅导员老师带领我们呼号! 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队员:时刻准备着!

9.退旗。(播放退旗曲。全体队员要静立、敬队礼,目送中队旗退出会场。) 10.队会结束。

《弟子规孝经篇 教案模板.doc》
弟子规孝经篇 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