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教后记模板

2020-05-22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后记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后记:通过学习课文,学会阅读游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丰富见闻。

教后记:沿用上一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法。

推荐第2篇:教后记

让情感泉水在课堂上自由流淌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

段红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极具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大胆思考;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情感的泉水在课堂自由流淌,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境界。

今天,我要教的课文是第19课《生命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对于我所教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生命的意义好理解吗?但对于家长开放日听课的家长们来说,我又能给予他们一些什么思考呢?我坐在办公室里思索着„„

我在公开课的启发中找到了灵感,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飞蛾求生,让学生分析言中之意,感情言中之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飞蛾求生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飞蛾哭着对我说:‘小作家,请不要捉我,我是来和你做伴的,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飞蛾好像在说:我喜欢在灯光下活动,我喜欢光明!” “老师,真没想到小小的飞蛾求生的欲望这么强烈!” 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真是既有感悟又富有童真童趣,我心中暗自高兴。于是决定马上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砖缝中长出瓜苗,再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激情高涨,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呜呜„„”我的耳边传来了一种怪怪的声音。“老师,余泽楷哭了!”一向很懂事的赵正站起来说。

我走过去,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啦?”余泽楷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忧伤,我禁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告诉老师好吗?”余泽楷见我这般温柔,“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老师,由飞蛾求生我想到了爸爸,两年前一场重病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说到这里,余泽楷哭得像个泪人,“飞蛾在被捉住时极力挣扎,而爸爸发现重病到去世只有几个星期时间,死得好惨啊!”

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同学们都用同情的目光望着余泽楷,我的心里也一阵酸楚。

一向文静的女孩楼沁菲掏出手绢,走到余泽楷面前,轻轻地帮他擦掉了眼泪。 “别难过,爸爸在九泉之下知道你哭会不安的!”“话篓子”陈廷海站起来说。

“淘气包”姚子曦接上话茬:“爸爸已经死了,是哭不活的,伤心也没有用!”

“对,生命太脆弱了,我觉得我们活着的人要好好珍爱生命!”“智多星”葛子菲理直气壮地说。

外号小博士柯亦然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生命像一朵花,需要精心地呵护,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做危险的事!”

“对,过马路时要小心。”

“上学、放学路上走人行道较安全!” “我再也不独自游泳,那样太危险了!” “色素多的辣片、豌豆糖等零食也不能吃,因为它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爸爸、妈妈把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抚养到这么大,也不容易啊!” 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真实的情感溢于言表。余泽楷站起来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会快乐地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趁此机会,我对同学们善于思考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赏。叮铃铃,一堂情感自由流淌课就这样结束了。

我惊叹,我们的孩子情感这么丰富,这么细腻!许多成年人在经受了一次次挫折后,才开始珍爱生命,而我们的孩子不用我教就懂得了珍爱生命!这怎不令人欣喜呢?正如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给孩子一片蓝天,他们会让蓝天变得繁星点点;给孩子一片草地,他们会让草地变得繁花似锦;让孩子情感的泉水在课堂上自由流淌,就一定能奏出华美的乐章!

推荐第3篇:教后记

优秀范文

有家真好

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之中,一支支犹如流水浮萍的生活插曲伴随着我们成长,令我们成熟,教我们沉思。有一件事在我的生命河流中掀起了波澜,叫我永生难忘,令我感觉有家真好。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粗茶淡饭,温饱度日,母亲的善良能干,使我从未对家有过半点怨言,只觉家是温馨的。

三月阳春,微风拂面,下周就要春游了,每每此时母亲总会给我准备一大包好吃的,给我许多零钱。没有恼人的作业,没有昏睡的课堂,没有老师的训话,有的只是由衷的欢笑。嘿!好好玩一把。

我快步回家,走道上空无一人,但片刻的宁静抑制不住我的兴奋与期待。刚想取钥匙开门,却发现房门虚掩,屋内传出父母的对话令我惊愕:“什么事?”“今天厂里宣布下岗名单,我还是挨上了。”“没关系,想宽些,最多我戒烟。”“以后家里的经济来源可全靠你了。还有,千万别让孩子知道了。„„”虽说对话声音不响,但我听得真真切切。啊!妈妈下岗了,春游„„我推门进屋,父母一惊:“啊!这么早就回来了?”“嗯。”我心绪很乱轻声答道。“怎么没听见开门声?”妈妈补充道。“门开着,我一推门便进来了。”显然,在时间上我撒了个谎。

当晚,面对若无其事的父母,我几次想开口,但都被自己打住了,家里生活拮据,我又怎能有非分之想呢?可是这春游„„春游那天,我独坐窗前,眼前浮现出同学们得知我不去春游时瞠目结舌的神情,母亲临行时对由于学校放假而留在家里的儿子叮嘱的情景„„我很孤独,但又无怨无悔。

“你怎么没去春游?”母亲显然知道了。“家里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又怎能加重你们的负担呢?”我轻声答道。母亲不再作声,眼中闪烁着几许晶莹。

时光飞逝,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儿子再也不缠着父母满足他那永无止境的奢望;父亲茶余饭后也不见再有吞云吐雾的悠闲。母亲身上多了几份操劳,眼神中多了点对家人的愧疚与关爱。

秋风瑟瑟,明天学校又要秋游了。我去不去呢?我做完值日,关上教室的门,无力地向校门走去。“小A。”班主任叫住了我,“明天六点到校,别忘了。”“噢,老师,我不去。”“我一切全知道了,你妈刚才到校把钱给付了。”„„

乘车行进在大路上,丰收的秋天遍地金黄,我独倚窗前心中留着的是一片温存,我的包里只有两个面包,一瓶水,没有钱。看着同学们吃着各种各样精美的零食,我却丝毫不羡慕,而自豪于我拥有世间最珍贵的食物———无与伦比的亲情。啊!有家真好!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之所以能评为一类卷,是因为两大特点:

其一,情真切,意感人。家中父母之间的宽容理解、母子之间的慰藉体贴,都令阅卷老师为之动容。尤其是最后“秋游”一段,“我”为了不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又一次放弃秋游,而母亲却悄悄地到校把钱付了,更写出了儿女用懂事的心给家庭分担一份忧愁,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了阅卷教师。

其二,文笔通,构思妙。将春游作为“一波”,将秋游作为“一折”,便显出了考生的构思之用心。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了“波”,“折”更为显豁,更为动人。考生的文笔也较简洁通达,文中多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令阅卷老师感到生动形象。

当然,此文亦有不足,即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的生活未能丝丝入扣地交融在一起,因此,尚经不起细细推敲。 教后记

关于《家给我______》

一、这是第一次的大作文,题目来自单元综合练习中的“必做项目”。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家真好”,于是综合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意在以读引写,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生活中选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亲情。

二、流程。

题解,提示学生半命题拟题的基本要求,捕捉题目的关键字,明确记叙文体。 当堂作文。

整体评价,分析学生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问题。 生生互评。 修改稿。 精批。

反馈,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优秀作文范例。 再修改誊写。

三、症结

写作内容匮乏,材料陈旧,缺少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力。 叙述技巧把握不够。

四、对题目的思考

半命题的拟题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带来命题选材的困难。根据课本提示,可以填“快乐、安全、美味”也可以填“烦恼、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后者。后者尽管贴近实际,有真实情感,然而这在考场作文的写作中容易流于价值观的偏离。

2001中考作文题即是《有家真好》,相较而言,半命题摆脱了价值取向(“好”)的限定,但显然暗含了一种筛选。家给予我们的应该很多(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仅停留在感受而不加以思考是很难让文章充满张力的。这样的要求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而言较高,所以作文中鲜见情感充沛有感染力的优秀之作。

写作不是辞藻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目标。

五、写作规范要求 初稿要求当堂完成。

互评要求有眉批、总评等详细的修改以及分值的评价。 根据分析和评语明确修改的方向,注明修改稿字样。 誊抄注意书写各方面要求。

六、细化修改意见。优秀范文示例。

分析范文的精妙之处,比较学生作文中的缺失:

1、选材。真实与新颖。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推荐第4篇:教后记

《锐 角 和 钝 角》 ——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后记 紫泥仁和小学 林文化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本节课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对于这些,学生们不太熟悉。于是,我就搜集了一些关于黄浦大桥的相关知识,适当的讲授,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始,在这座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同时,体会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角就是其中的一种。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

1 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清楚、正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是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系块中,从而顺利、稳固的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合作中发展,学习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在给角分类之前,组织交流,得出统一的分类标准,落实小组合作的成效,明确活动目标,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事可想。分类之后又一次大交流,以答辩的形式将原本由老师来引导的问题、转交给孩子们自主的互相质疑,互相解惑,老师适时参与交流,实质上是起到穿针引线的效果,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讨分类方法、合作分类、质疑、交流、验证的全过程,从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不仅如此,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

2 人人开口说,在交流中完善,在交流中升华。

4、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之应用价值

本节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教你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彼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个重要的课改理念已被广大数学教师欣然接纳。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数学形成了自己浩浩荡荡的波澜,既有分支庞大、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又有博大精深、严谨普适的思想体系;其二,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越来越频繁乃至密不可分的交往,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都能处处看到数学的足迹。今天的数学,已广泛涉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锐角和钝角的应用镶嵌于线条美观、简单清晰的简笔画中,是数学涉足人类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本节课灵活应用的一个崭新的视角。这个活动,已超越了数学这个学科的范围,它将数学与绘画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数学教学沉浸在一个散发着文化芳香的氛围之中。

推荐第5篇:《拍手歌》教后记

《拍手歌》教后记

拍手歌是一首传统歌谣,更是一首游戏儿歌。虽然篇幅较长,但内容简单、节奏明显,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边念、边唱、边玩,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这个活动的重点就是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拍手歌的乐趣。虽然按照儿歌结构仿编很简单,但想要仿编得押韵对于孩子来讲却是非常难,所以仿编是活动的一个难点。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还是乐意学习儿歌、玩儿歌游戏的。在仿编时,采用提前进行押韵游戏、分组仿编(降低难度)、教师巡回指导的方法后,孩子们已经能尝试编出顺口的句子,即有意识地仿编押韵的儿歌并且对仿编活动很感兴趣。但是,纵观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高涨。虽然,这与活动时间正好是午饭时间、孩子们的等待时间太长等客观因素有关系,但也与教师在很多环节上的处理不够巧妙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游戏中的某些环节没有“活” 起来:

(一)学儿歌前的情绪调动不够。

本来孩子们在活动前等待时间长了就容易疲倦,所以最初的导入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开始,如果跟着“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再进行“手爸爸手妈妈”的游戏,可能孩子们的情绪就会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自然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精神”铺垫。

(二)学习儿歌后,应该根据孩子掌握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活动难度、变化游戏形式。

1、在分组对接儿歌时,从孩子们的表现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对接……)可以看出,上半句与下半句的对接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应该及时地提高难度,可以每组负责一整句进行对接,如一组“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另一组接“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依次对接下去。有了挑战性,游戏的氛围应该会活跃一些,孩子们的情绪也会高一些。

2、拍手游戏中,孩子们还是对儿歌游戏感兴趣的,但总感觉孩子还有些拘谨。如果邀请孩子们坐在地上进行拍手游戏,他们可能会放松点,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一)仿编后的延伸活动时,对孩子的启发不够到位。

仿编环节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了,并且将活动前进行过的押韵游戏经验自然迁移到活动中来,像“三,三,三座大山”是在原先的押韵游戏中出现的,在仿编活动中孩子们编成了“三个娃娃去爬山”,既自然又顺口。而且,分组进行仿编降低了难度,也利于教师进行指导,编出顺口的儿歌又使孩子们信心大增,为继续仿编打好了基础。

在仿编活动后,请孩子再看老师和几个小朋友的示范就不太合适了,孩子们肯定想亲自试一试。应该请孩子们自由结合,可以提示他们两三人一组、三四人一组进行拍手游戏,可以说原先的拍手歌,也可以说新编的拍手歌,鼓励孩子们更充分地感受游戏儿歌的魅力。然后,提示孩子可以自己尝试独立仿编并进行记录,可以参考教师的记录方式(教师的图片用的是简笔画,类似于标记、符号;也有文字记录),也可以想出更好、更简便的记录方法继续仿编活动。这样,孩子们对这种游戏儿歌的兴趣就会更浓厚,自然会更积极的将仿编活动延伸下去。

虽然活动的重难点基本上解决,孩子们也对这首游戏儿歌非常熟悉了,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游戏的某些环节不够“活”,没有将活动的趣味性 深入“挖掘”出来。以上是我对所发现问题的反思及对策,相信对以后的活动也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推荐第6篇:桃花心木教后记

《桃花心木》课后记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我从本课教学中明白了,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只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我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学生以奇怪的语气朗读浇水的句子,在语气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进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读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我的鼓励性语言也不够多,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我以后一定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第7篇:雷雨教后记

《雷雨》教后记

张守兰

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历经了大半个世纪,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至今仍以其无与伦比的真实性、进步性和艺术感染力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面对世纪之交的青年学生,要让他们去体验积淀了几千年的封建伦理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哀和苦难,的确太难,太沉重了。一方面需要学生去了解一段特定的历史,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历史,另一方面,作为一台撼人心魄的话剧,我们更应当让学生品味、鉴赏、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从艺术的角度汲取这朵长开不败的话剧奇葩的精华。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富有张力,往往能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以《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为例,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上,从什么角度去分析,结果都不免片面。我采用的办法是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想象,自己去评论,我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对人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是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段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的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基于这一点,我在备课时,注意设计帮助学生打开情感之门、疏通情感之路的途径。就是学生课本剧片段表演,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时代背景之中,情感投入的去体味,去理解,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沉浸于剧中人物的情感之中,给剧中每位角色以深切关注。

《雷雨》的悲剧性结局,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今天的高度重新审视周朴园、鲁侍萍的爱情悲剧,可以明确的说,剧作家要从封建婚姻制度的野蛮性这一角度,通过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必然崩溃来展示他们所处时代民族的悲哀,揭示这个时代必然灭亡的趋势。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是在品读作品,怀着对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理解、同情的感情,对当时社会的憎恨过程中,逐步得到的。

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向以往教学那样以周朴园一方来探究,而是以鲁侍萍出现以后周朴园的情绪变化为突破口,在分析周朴园情绪变化的同时,着重理清鲁侍萍情感变化和性格发展的线索,在充分了解了两位角色的情感世界后,再来认识形成这种不合人情却又合乎那个时代伦理的历史必然。对于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的辩论,在剖析他伪善本质的同时,对他灵魂深处怀念侍萍那份情感予以特别的关注,从而准确的把握人物的复杂性格。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启迪智慧的前提、陶冶情操的温床。

据此,我在课堂上力求一种不失于原作的悲壮但又不乏现代人鉴赏的轻松与和谐,使学生既能走进《雷雨》,又能走出《雷雨》,既能以当事人的心境理解人物,又能以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审视作品,做到学过一幕话剧,走过一段历史,感悟一次人生。

推荐第8篇:《哪吒闹海》教后记

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原因)

跳进取下摆掀起

决心治一治(经过)

闪身取扔喷拿打死夜叉

为百姓出气

教后记: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课文我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设疑促读。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在设计导入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接着,我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来判断插图中谁是哪吒?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纷纷举手抢着要答。我一看就知道,图上左边那个小孩模样,身上有两件法宝的是哪吒,你看,他目光坚定,眼睛炯炯有神;而旁边那个站在海里,手拿斧头,长相丑陋,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肯定是书上写的夜叉。几乎全班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谁又能说得再具体点?把哪吒和夜叉交战时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面对我的发问,学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深知此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启发和引导。于是,我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入课文,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我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朗读课文。

二、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并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弄清各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推荐第9篇:体育教后记

学校体育教后记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 (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2)、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

(3)、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二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三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之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以往那种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

体育课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他们都喜欢户外有组织的“玩” 但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 上课时很容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 不可能在40分钟内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 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在平地也可以进行 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 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 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 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 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 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 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体育 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 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慢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本节课以“变向”为主线,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变向的脚步动作。让学生自定目标,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推荐第10篇:教案 教后记

认识人民币

胡小琴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后记: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第11篇:鸿门宴教后记

《鸿门宴》教后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寥寥数字的人物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语文必修三模块中,只有《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样一个千古名篇幅,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以一斑而知全貌。进而感受到《史记》给后人带来的艺术魅力。

文言文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单纯的翻译课文,学生不会产生兴趣,相反会很抵触,很厌倦,因此我把这节课设置为以讨论为主,从课文内容,情节入手,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为:

一、李清照诗歌导入;

二、对刘、项人物的喜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作者的态度;

四、把人物分成不同的阵营。比较分析配角性格特点。

在分析刘、项性格这一环节上,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概括出了很多有个人见谛的东西,从而也引发了大量关于楚汉之争的历史资料,可见课下下了不少功夫进行查找,最主要的是把查阅的相关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整合信息的能力,应该算是本节课的一大收获,每位同学都想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表出来,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造成了各别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失落,打击了学生的热情,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现在回过头想一想,其实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哪怕是教学任务完不成,超码学生得到了锻炼,这也是一种收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吸取这样的经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

此外,还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其实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及待挖掘的宝藏,随时随地都会涌现出惊人的奇思妙想,同时会激活教师的思维,生成很多事先无法设计的方案。而教师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地总结和记录下来本节课的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第12篇:《秋天》教后记

《秋天》教后记

新乡市第九中学

周婧

我是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讲授诗歌历来是我的弱项。当看到自己抽到的题目居然是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其震惊是可想而知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接受挑战吧。9月23日那一刻,仍历历在目。它带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

1、侧重于教给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欣赏诗歌的方法。

初一学生因为初步学习现代诗,对现代诗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还不够明确。因此我把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把握感情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老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教的是品味的方法,而不是品味的结果。欣赏诗歌应从朗读入手,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至于诗歌的意境美应随着学生阅读体验的增多而逐渐加强,不是初一学生能达到的目标。

词语的解释有多种方法,根据语境推测含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文中的“枯涸”“归泊”就需放在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于是我就采取了把词放到句子中解释的方法,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使学生学会了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方法。

2、配合文本,用图片唤起学生对秋天美的感受。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的。而多媒体手段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它能把声、色、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容量大,形象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插进美丽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引课时结合图片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朗读时结合画面朗诵课文,结束时结合画面与音乐请学生写感受,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有关牧女思恋的定位。何其芳是位性格内向的人,他的生活圈子非常狭小,加上封建家庭的压制、初恋的挫败,使何其芳早期的诗歌主题以抒发内心的苦闷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为主。《秋天》写于作者20岁上大学期间。作者撷取了秋天特有的几个场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远、亮丽的乡村秋景图。诗中写到了牧羊女眼中的秋天及见此景象的心理活动。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牧羊女也得以在这清静中倾听自己的心声。夏天过去了,但夏天留给她的印象只有牧童的笛声,此时她眼中梦寐的应是对这种情谊的留恋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许不那么明确,也许不那么强烈,但少女的情怀却真切地颤动了。这种感情也恰恰是何其芳早期诗歌中的主旋律。只不过,这首写的更为含蓄,更为微妙。综合这些,我认为此时此刻的牧女心中梦寐的应是一种朦胧的思恋之情。

以上是我讲课时的几点感受,不知当否?请批评指正。

第13篇:颐和园教后记

《 颐 和 园 》教 后 记

角美中心小学

徐美羡

今天听了林怡君老师的公开课《颐和园》后,感受很多。因为同在四年级,也正好今天上完这一课,所以即刻把听课后的感受写下来。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采用了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是四年级写作的一篇好范文。林怡君老师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感受颐和园的美以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目标确定后,林教师的上课的思路:自学解决生字——初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品读课文,赏析词句——统观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品读课文时,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林教师利用教学视频,让学生景文结合,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林老师充分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以长廊一段为切入口作学习方法重点指导:“先找景物,再说景物特点,最后品词品句体会情感”。在学生掌握方法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万寿山”“昆明湖”段落。这样体现了教学中的“扶”和“放”。因此课堂进行得有条不紊。

在学完课文后,林老师进行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的方法指导。先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学生并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林老师从中做了小提示。学生立刻有了收获。林老师把“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从„„下来„„”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在段落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接着,顺势做了“游校园”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作,并布置回家做小练笔。

听完林老师的课,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很重要,它领导全文的教学,使老师能够掌控全局,做到课堂稳中有序,活而不乱。老师需要有俯瞰全局的大气,这全局也就是全课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教学。林老师在教这课时,因为目标不明确,所以教起来心中没底,哪怕课前花很多功夫去制作课件,效果都不会很佳。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大气,同时也要有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感悟语言文字的小节。这局部语言文字的感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积累了语言。林老师教这课时因缺少引导学生对细节部分的感悟,所以感觉整节课空荡,学生收获不多。如教学长廊这一段,老师仅仅只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录像就匆匆过去,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抓住长廊的特点来感受长廊的美。

2011年11月10日

第14篇:《落花生》教后记

《落花生》教后反思

今天上《落花生》第一课时,本打算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理解不明白的句段,完成课后第二题,可课堂上学生要说的话不是我事先备课的内容,但我改变了我的授课过程。事情是这样的:在第二遍读完课文以后,我问:大家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老师,我不懂花生好吃,而桃子、石榴、苹果也好吃,可作者为什么要拿他们进行比较? 生:老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那些水果好看,但花生不好看、却很好吃。师: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知道的? 生:从父亲说的那段话中知道的。 师:那我们一起看这段话。

自由朗读。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老师,我认为这里写了落花生的一大缺点,这里有一句话说:‘必须挖出来才知道。’那么如果把花生挖出来才知道它不成熟,只能把它扔掉,那不太浪费了吗?而桃子、石榴、苹果那些成不成熟大家都看得很明白,那些不成熟的,我们会等它长成熟了再去摘,这样就不会丢掉它们了。

师:说得好,你真是个有主见的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一段,他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他想告诉大家花生的品格很高尚。

师:能再具体一点儿吗?

生:是想告诉大家花生是外表不好看,却很实用的东西。

师:作者只想议论花生的好处才写了这篇文章吗?那写此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下文“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知道的。 师:父亲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人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是吗?

生:老师,我有话要说。我认为做人也不一定非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也没什么不好的啊。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师:好,认为做人应该像花生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认为做人应该做像这些水果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好,马上换位。现在我们来开小辩论会。 ……

下课后,一个同学到我跟前,说:“老师,等下节课再接着讨论吧。”“为什么?”“我还有话要对他们说。”……

第15篇:《滥竽充数》教后记

抓住一个词语

创建一个场景

——《滥竽充数》教后记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

吕海花

最近我们在学习寓言《滥竽充数》是时候,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却抓住齐宣王喜欢排场的这一性格特点蒙混其中,最后却无法面对齐湣王的“单独考验”,落荒而逃的可笑结局,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情景创设,通过丰富而具体的表现来了解南郭先生其人、其事、其可笑之处。

在课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齐宣王喜欢吹竽,有喜欢讲排场。抓住这一句话里面的“讲排场”,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齐宣王会为了听吹竽摆出怎样的排场?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首先提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对于学生已经找到的具体例证就要深入挖掘。三百人“一齐”吹是怎样的场面呢?孩子们有的联系关于声音的成语形容那吹竽声是“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有的说,齐宣王让他所有的乐手都穿着整齐、漂亮的衣服,排成方阵;还有的说,每次吹竽一定要文武百官一同欣赏,还要鼓掌叫好;每次吹奏得好还会大大奖励那三百位吹竽的乐手。这是一个多么会“讲排场”的齐宣王啊!他如此喜欢吹竽,如此喜欢三百人的队伍一齐吹竽,这样的排场不但让齐宣王自鸣得意,让文武百官羡慕不已,有一位南郭先生也动了心呢,引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吹竽。”我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南郭先生的心情?学生立即抓住“请求”一词,如何“请求”呢?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令人钦佩。孩子们模仿身着长袍的古人,拱手而立,恭敬地说到:“齐宣王,我知道您很爱听吹竽,我可是咱们国家吹竽最好的人,我一定尽心尽力,为您效劳,让您欣赏最美妙的音乐。”在这句话中,融入了对齐宣王性格的把握,融入了南郭先生圆滑的智慧。我转身请一位“齐宣王”应答,孩子也很入戏:“快快来吧,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呢!!”我顺势扮演一位南郭先生的朋友:“我说,你怎么会想到去为齐宣王吹竽呢?”孩子们更是融入了角色:“我虽然不会吹,可是三百个人一齐吹,谁又会发现呢?我还能得到很好的待遇,为什么不去呢?”南郭先生的心理就此明晰了。我接着问:“批准加入之后,得到了什么呢?”孩子们立即抓住课文中“很高的待遇”这一短语开始想象:先给南郭先生发新衣服,还给他酬劳,还给他分配好住的地方,为他准备最好的竽等等。“既然已经加入了吹竽队,就随大家一齐去演出吧!南郭先生表现如何呢?孩子们又找出了“装腔作势”这一词语,大概知道就是装模作样的意思,但这样的理解怎么能够生动体现南郭先生的形象呢?我引导学生看插图,说一说。孩子们敏锐的目光很快有了发现:有的说,南郭先生装作吹竽的样子,拿着竽鼓起腮帮,其实就没有出气,也没有声音;有的说,南郭先生还用眼角偷看别人,看着大家陶醉的样子,他也在学呢!有的说,南郭先生还偷偷看齐宣王,故意装作用心吹的样子!还有的同学发现更为细致,其他乐师都头略微低下,说明正在使劲吹,而南郭先生头却稍微扬起来了,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曲子怎么吹!多么了不起啊,原来,这就叫“装腔作势”!就这样,他一直混在队伍里充数,却没有被人发觉!

到了齐湣王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这可是对乐师的——考验!看你有没有真本事了!面对这个考验,南郭先生只好“偷偷溜走了”!我又装作那位友人,问道:“那么好的乐师待遇,你怎么不去吹竽了呢?”孩子们纷纷回答:“以前人多可以混,现在不行了!齐湣王要一个个地吹,我不会啊!如果再待下去,被发现了,可是欺君之罪啊!”“那你是怎么跑出来的呢?”“我没有告诉别人,自己偷偷出来的,让他们知道了,还不笑死我啊!”到这里,通过对话,孩子们就了解了,南郭先生之所以逃跑,是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经受不住考验,依靠蒙混过关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把一个简短的语言故事,通过抓词语,设情景,让学生把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具象化,对于丰富文本理解、提升口语表达、拓展学习内容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通过一个近乎现代化的解读,让南郭先生的形象丰富了起来,在此基础上带着学生诵读原文的时候,就有滋有味了!

第16篇:老师您好教后记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我从学生熟悉的教师节导入,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现代诗歌的精妙呢?因此,我是否可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材料,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呢?我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后,说了这么一段话:学习诗歌要学会联想,学会联系生活,就是你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想一想,读了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你能读懂哪些句子。

如:“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这一句,我首先告诉学生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有这样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来,人们就把老师比做春蚕。学生渐渐清晰,我又让学生再读这一句,并在头脑中想象,仿佛能看到什么,学生读了之后,还有些茫然。这时候我灵机一动,便轻轻哼起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边做写字、批改作业的动作,边轻轻引了个头: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时,有几个反应快的学生马上接上去,有的学生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师窗前的灯还亮着,他在聚精会神地为我们批作业、备课,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 „„

学生仅仅从教学方面谈,没有意识到老师的辛劳应该不仅体现在教书,还有如何辛勤育人。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说:“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仅仅在教学上吗,你能联系实际谈谈老师都为同学们做了些什么?”学生一下子像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上次我生病了,吐了一地,是老师拿来了扫把,将地板打扫干净,这让我很感动。”一个学生又说:“我三年级时,会上游戏机厅,是老师发现了批评教育了我,现在我改掉了这个毛病。”这是我所未想到的,学生们回忆起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17篇:教后记三则(版)

教后记三则

别让孩子成为“猫爪下的夜莺”

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一次,我宣布带孩子去看《在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以加深对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的理解。孩子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我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每个人看电影时都要认真记认真想,写出有意义的观后感。孩子们听了,集体“唉”一声,一下子兴味索然,默默去默默回,写出的观后感几乎是千篇1律——抄电影院发的说明书。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我认识到:猫爪下的夜莺怎会唱出动听的歌儿?不是发自内心意愿的强制性思维活动也难以结出创造性的成果!

因此,不久前学校组织到月亮湾游览时,我收起了自己的“猫爪”,除讲明安全注意事项,预祝他们玩得愉快之外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这一天孩子们是玩“疯”了,还在回校的汽车上就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再出去玩。自习课时,我“抛砖引玉”,眉飞色舞地讲自己怎么捏陶泥画陶罐,怎么和其他老师拼打乒乓球,并说要把这些“特别好玩”的事写出来寄回去给丈夫看,给妹妹看,让他们羡慕死,馋死!这一“引”之后,孩子们争着抢着述说他们的所见所闻,小小组一起玩的同学还争相补充。我“遗憾”地说可惜老师没有机会和你们每个组在一起玩,你们能不能在周记中把你们刚才说的好玩的事写下来让老师读一读,体会一下和你们一起玩的感觉?结果,这些飞上了绿柳蓝天的“小夜莺”这次周记写得空前的好!

引导孩子捕捉课文中生活世界的鲜活

创造性思维的最后源泉不是在文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实际上,文本的价值也就在于它们对生活世界的意义的显示中。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们只有引导孩子去捕捉课文所显示的生活世界的鲜活并将它们提升到一定年龄阶段孩子所能理解的理论高度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会获得实质性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来自生活的体验比来自课本的书面知识显得更为珍贵。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萧红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形象并且是生活化的语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绚丽多姿的壮观景象。

课文的课前预习告诉孩子:日出或日落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就是火烧云。如果我在教学中图省事,只需要让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就可以解释什么是“火烧云”,但仅止于此无助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学中,我引导他们思考:既然预习提示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火烧云”,萧红阿姨为什么不用“红霞”做题?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孩子们欣赏了火烧云的资料片段,再联想到自己所见过的夕阳西下时天空发生的变化,热烈讨论之后告诉我:“红霞”一词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天空中只有“红”这一种颜色,单调而不真实;而火烧云中的“烧”是一个动词,像大火一样烧起来,就写出了火烧云从形成到发展的种种变化„„我也告诉孩子们:朝霞、晚霞、红霞是书面语言,而“火烧云”是北方人民生活中的语言,用在这里更活泼,更具生命力。课文描写火烧云色彩变化一部分中用排比句式列出了一长串描写颜色的词语。如果教学中仅仅满足于投影的一晃而过或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抄下来背下来,不一定能对他们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实际的帮助。因此我在向美术老师求教以后制作了有关这些色彩的分解图谱,在图谱旁打乱顺序写上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语,请孩子们找到与图谱相应的词语连线,让他们体会我设计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丰富色彩知识,今后在大自然中看到与这些色彩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就可以用这些相应词语描述它们,写出生活中的美。

为孩子拓展思考感悟的空间

《草船借箭》与《将相和》同在一个单元,两篇课文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有相通的地方而又各具特色。于是,我将两篇课文合在一起综合教授,让孩子在比较与鉴赏中拓展思考感悟的空间。通过自读自悟与合作探求讨论,他们在老师创设的“不必求同”的宽松氛围中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诸葛亮与蔺相如都具有心胸宽阔、遇事能以大局为重的性格特点,所以能成大器,值得我们学习。

周瑜与廉颇都具有心胸狭窄、妒忌心强的性格特点,但表现的方式却不一样:廉颇是敢作敢为,做在明处而又知错能改;而周瑜的动机与行为更危险也更可恨。如果周瑜的计谋得逞,就不会有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的胜利;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各不相让,秦国就会乘虚而入,赵国灭亡的悲剧就会更早发生,可见妒忌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小则害己,大则误国。

鲁肃是孙刘联合抗曹的积极倡议者,他忠厚老实、守信用的品质难能可贵。 周瑜是将才,我很佩服他。如果他对人能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妒忌,他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曹操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可惜他的疑心太重害了他。不然的话,三国鼎立这一段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课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立起来了。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语文知识,还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增加了人文素质的底蕴

第18篇:怎样写教后记(全文)

怎样写教后记

2008-11-27 20:12:11|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怎样写教后记

教后记,又称为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指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上(大多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首页“课后小结”一栏内)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教后记有别于教学小结,它不是一堂课教学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不是课堂上提出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也不是师生教与学活动得到阶段性的成果,而是教师对自己上完一课之后的回顾思考,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教后记是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教后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用极大。首先,写教后记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再思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上课之前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小结,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这对今后的教学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其次,写教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需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逐步胜任教学工作。青年教师通过写教后记,日积月累,教学经验就会丰富起来。对于老教师来说,坚持写教后记,也有利于自己更新知识,吸收他人的经验,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再次,坚持写教后记,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写教后记,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增强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学

科的教学测量及评价的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一、教后记的写作内容

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

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

二、教后记的写作形式

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批注式:又称点评式, 即在教案上各个栏目内容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情况,言简意

赅地加以批注、评述。批注又可分为眉批、夹批、尾批三种。

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挚领和条分缕析地一一列

出,写在教案末尾或首页的“课后小结”一栏内。

摘记式: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抓住其中最成功的一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总

结,并从中引出自己的见解,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首页的“课后小结”拦内。

随笔式: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整理和提炼,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形成特定的思路,构成有头有尾的完整的篇章,成为随笔式的教后记。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教后记,也可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附页上。写这种随笔式教后记,对搞教研最有用处,许多好的见解,往往就是从这种日积月累的随笔式的教后记中提炼出来的。

三、教后记常见类型

从内容性质与形式的结合上来看,教后记有如下十种常见类型:

1、小结得失型。对一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小结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主

要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可行性措施。这是教后记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反馈信息型。把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情绪所发现的情况,或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习、测验等方面发现的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听课后的反映,如哪些问题学生疑惑不解,哪些知识学生还未

掌握,哪些学生学习还未达标等,将其记录在“案”,以便对症下药。

3、探讨问题型。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把自己对这

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及独到的见解写出来。

4、分析原因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的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

它的后果和影响,寻找克服它的对策。

5、拾遗补漏型。对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进行补充,对遗漏的内容进行增补。

6、纠正过失型。如实记录教学上的失误,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任

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7、取长补短型。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教学效果跟教学最优化方案进行比较,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8、研究学生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教”与“学”双向活动的最佳结合点,指导

学生有效地学习。

9、拓展扩充型。在教学内容方面,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识信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教

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10、抓住“亮点”型。“亮点”即成功的闪光点。一堂课之所以成功,其关键是什么,用“沙里淘金”

的态度去寻找这个“亮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写成富有创意的教后记。

四、教后记的写作要求

一要迅速及时。把课堂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内容迅速及时的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不让它

们成为稍纵即逝的过眼烟云。

二要实事求是。不虚美,说实话。要从实际实例出发,既要找出成功点,也要找出缺陷,并分

析其原因,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

三要有的放矢。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有感而发,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如果目的不明确,无的放矢,教后记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四要就事论事。教后记要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就事论理,

要把对一件事情的分析推广至对某一类事情的分析,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可迁移性。

五要集中简明。教后记篇幅短小,容量不大,故主旨要单一,内容要集中,有所侧重,语言要

简拣、明了。

第19篇:输入文字教后记

《输入文字》教后记

学生正确控制键盘,流利快速的输入汉字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一开始认为只要学生苦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结果不然。要想提高打字速度还需要许多技巧。

一、了解键盘构造。

键盘中的二十六个字母不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而是根据常用性排列的。这就需要学生去记忆,并且要学习正确的指法,掌握每个手指的分工。

二、做好基础练习。

快速输入汉字的基础是字母练习。要想提高打字速度,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我要求学生从基准键开始,直到全键盘小写字母键练习。

三、选择一种功能较好的中文输入法。

我认为搜狗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中文输入法。它的优点是记忆能力强。首先,让学生知道二十六个字母中有二十四个字母可以直接打出一个汉字,这就相当于五笔中的一级简码,如:J是就,W是我……其次,让学生尽可能输入词组,好多常用词组只需要输入声母即可,如:DK是打开,MM是妈妈……如果不常用的词组可以第一个字拼全第二个字只输入声母。最后,需要同学们去记忆哪个字,哪组词在第几页第几个。

这样同学们的打字速度就会突飞猛进了。

第20篇:三(下)教后记

三(下)第七单元 教学反思

[ 2015-6-1 9:47:00 | By: 陈群 ]

《剪彩波尔卡》:“加点糖让音乐更甜蜜”今天这节课我希望通过图形谱‘用嗓音、打击乐和音乐一起演奏,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听了

7、8遍音乐,使音乐的音响在他们耳朵中逐渐由陌生到熟悉,“由一堆混乱的声音变成有秩序的悦耳体系-------”(雷默语)。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在孩子们敲敲打打的轮奏中汇编成了“乐队”,而且音响效果还相当不错。本课实践证明:用歌声、身体节奏、打击乐器伴奏等方法来学习音乐,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多种感官在愉悦中获得音乐的记忆,加深他们对乐曲情绪、结构的理解。看着他们神采奕奕、兴致勃勃的神情,我知道这点糖已经成为他们甜蜜的回味了。

《开心里个来》: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其光彩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少遗憾。在学习朗读数板的过程中,有让学生注意其强弱规律,但是过于强调学生用动作来体会,而忽视了朗读声音上的表现,所以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数板部分强弱规律朗读的不明显。另外,在歌唱教学时,对于歌曲本身所表达的涵义,老师不仅没有在课堂上强调,而且也没有让学生表达出来。

《恰利利恰利》:有个环节老师还应该注意一下,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动作的时候,学生看着老师手、脚、口一起动时不知道该模仿什么,这时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老师的脚是用来帮助打节拍的,同学们听老师指令模仿嘴和手的动作。这样目标比较明确,乡下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差尤其要交待仔细,这也是细节问题。

《打字机之歌》:通过欣赏乐曲,体验打字员工作中的愉快心情。理解“忙而快乐着”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第八单元 教学反思

《小星星变奏曲》:如果让学生区分的话会有一点困难,因此教师截取了第

一、第

二、第五次,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片段让学生欣赏,降低了听辨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聆听”为手段,“游戏”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做到以感受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听、唱、表演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夏夜》: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明白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再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根据所教内容特点出发,深入的分析乐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

《美丽的黄昏》:今天的音乐课,由于课前作了精心准备,搜集了好多关于黄昏的图片和与之匹配的背景音乐,做成了比较精美的黄昏图片课件。孩子们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感悟到了黄昏的宁静与美丽,都能够正确地表达出应该用轻柔的声音唱这首歌曲。可是在真正演唱的时候,由于声部轮唱时生怕自己唱不准,孩子们都做不到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

《愉快的梦》: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音乐的内涵,采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中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三年级下册 复习考查

课型:复习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课题:期末考核 1课时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复习考试

一、复习歌曲及其歌谱

1.《春天来了》 9.《芦笛》 2.《旅行之歌》 10.《对鲜花》 3.《小伞花》 11.《编花篮》

4.《共同拥有一个家》 12.《如今家乡山连山》 5.《铃铛舞》 13.《八只小鹅》

6.《金孔雀轻轻跳》14.《恰利利恰利》 7.《杜鹃》 15.《开心里个来》 8.《夏夜》 16.《美丽的黄昏》

二、考试办法 个人抽签考试。

三、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总评成绩 40% 60% 100% 优、良、及、待及。

《数学教案教后记模板.doc》
数学教案教后记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