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案模板

2020-12-29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19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1-9级教学法)

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一 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

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西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 歌:

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

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

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 1

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于手腕的灵活性,对手腕这一关节的运动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动作:摊手、轮指

提示:

1、盘腿坐时,要求立腰拔背,双肩放松、下垂。

2、做腕部动作时,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随手动。

3、摆手时,手臂随动,切忌手臂上下摆动。

七、飞吧、小蜜蜂(蒙古族风格)

组合模仿下密封振翅飞翔,训练以胳膊肘带动小臂,做上下张合、手臂提压,为今后手臂“大三节”的训练做初步的练习。 关键动作:提压腕(硬腕)、软手 提示:

1、此组合主要是腕部的练习,做飞翔状时,由手腕带动整个手臂上提和下压。

2、软手的训练可借鉴《小蜗牛》在地面手臂的动作,慢慢掌握手关节一节一节的运动。

3、脚下的碎步与上身要协调配合,横向移动向3点时为前行,向7点时为后退。

八、数星星(儿童舞蹈) 儿 歌:

一颗星星亮晶晶,两个星星眨眼睛,三颗星星笑眯眯,四颗星星乐开心。 以儿童数星星为设定的情景,训练学生眼随手动的表演意识,及小臂肘关节的能动性。 提 示:

1、眼睛实现的高、中、低要明确,并注意提示学生在“数星星”时眼睛及情感的传递。

2、小臂动作的节奏和路线要明确、清晰。

九、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儿 歌:

我是一个小画家,手拿画笔来画画,从坐往右划横线,两只小手抻最长, 左边小手指天空,右边小手到海洋,你们猜我画什么,顶天立地是竖线。 在画一个小斜线,小方块里它最长,这是横,这是竖,斜线穿过正中间,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左手拉开一张弓,右手指向红太阳,横线斜线跷跷板,两头相合是圆圈, 这是圆,那是圆,日月星辰转圆圈。 一句儿歌的歌词,以肢体的不同运行路线所构成的多种线形、图形,如方形、圆形、弓箭形来启发学生对线条的认知,并以肢体代替画笔进行小画家的“肢体绘画”。

提示:

1、从肩胛骨开始手臂、手指尽量伸长,向外延伸。

2、注意手臂与身体整体配合的关系。

3、一定要求边歌边舞。

十、小鸡琢米(汉族风格)

组合以“小鸡琢米”的动作为表现对象,模仿对“小鸡琢米”的形象,训练学生小腿迅速后踢的灵活性。 关键动作:碎步、勾腿鸡走步

提示:

1、舞蹈中的体态,立腰,双手放于斜后。

2、半脚掌的步伐要细碎、平均。

3、小腿后踢时重拍在下,勾脚迅速踢屁股,呈现小腿快出快回的灵敏性。

4、膝部保持松弛,并随动作上下屈伸。

5、每次做琢米的动作,上身要尽量前俯,形象的提现小鸡琢米时的形态。

- 4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3、做立掌时,虎口张开,手指上翘,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注意手臂的“三道弯”。

三、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儿歌:

小蝌蚪,像黑豆,成群结队河中游,慌慌忙忙哪里去,我要和你交朋友, 小蝌蚪,摇摇头,转眼就把尾巴丢,我要变成小青蛙,游到田里保丰收。 在儿歌歌唱的带领下,以模仿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膝部大幅度屈伸及重心的转换。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由蛙卵——小蝌蚪——长处后腿——小青蛙,用肢体模仿他们的样子,最后知道学生明白青蛙吃庄稼里的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关键动作:蛙跳

提 示:

1、动作中保持膝部半蹲的位置。

2、膝部的屈伸与小臂的动作要协调配合。

3、小臂屈肘上抬时,与肩呈90度直角。

四、划船(客家舞蹈)

以客家人的劳动形态为原型,通过划船的身体姿态,前后大幅度的伸展从而训练到腿部的柔韧度。使孩子在基本功联系中增加情趣并提高表演意识。 关键动作:划船手、前抱腿

提 示:

1、上身前俯压腿时,双腿、后背尽量伸直、往长拉。

2、以身体划圆带动双臂做划船状,切记手臂主动;划船手要向上抛弧线。划圆时,身体要经横拧、上下的路线。

3、注意要求学员对慢节奏动作的控制能力。

五、捉迷藏(儿童舞蹈)

以游戏的方式进入。通过踮脚碎步的训练,增长学生脚下的灵活性及脚腕的能力。 关键动作:小踮步

提 示:脚下要有节奏,步子要小。每对两名学员之间相互有交流。

六、老鹰捉小鸡(儿童舞蹈)

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传统的游戏,有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的一字链接在母鸡后,“老鹰”凶猛地盯着小鸡,东奔西跑一心想抓到“小鸡”。鸡妈妈保护着“小鸡”左躲右闪,想尽办法让”老鹰”抓不到“小鸡”,最后“老鹰”疲惫不堪,只能放弃。通过老鹰与小鸡形象的设定,训练学- 6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

1、在舞蹈中保持膝关节松弛地屈伸。

2、做跳时,要收腹、提跨、推脚腕、崩脚。

3、双脚交替跳时,动力腿要吸起脚紧贴于主力腿脚踝旁。

十、小小运动员

设定运动员的人物形象,始终贯穿碎步小跑的动作,训练孩子的脚腕及腿部的能力,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关键动作:碎步跑 提 示:

1、碎步跑,两脚踮起,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地向前走,膝盖稍弯曲。

2、小跑步时,双曲臂体侧前后运动,要求步子轻快,速度均匀。

3、注意队形的变化,做到排面整齐。

- 8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

1、边舞边唱儿歌

2、膝关节由始至终都要保持松弛。

四、抓包(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是在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其舞蹈风格纯朴自然,舒展明快,具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云南花灯有着别致的风格和特有“崴“的动律,故民间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所谓”崴“,是指表演者不论做什么动作,身体都要保持着S形的左右摆动。这种”崴“是腰部动律伸延向上,使上身随之向反方向摆去,而形成腰、跨与上身相对的、均匀规律的摆动,形成云南花灯的别致的优美体态。这种动律是农民往来于崎岖山路舞蹈的基本动律,也是云南花灯舞蹈的主要特点。该舞蹈组合通过小崴配合沙包这一道具,训练跨、腰、肋三个部位都在松弛的状态下协调的律动。 关键动作:小崴、小颠步 提 示:

1.小崴动律由膝的屈伸带动跨、腰、肋经下弧线向左右的崴动;2.强调崴的同时出手给出沙包,整体要求动作轻柔甜美。 3.幅度小的动作应突出灵巧、明快的特点。

4.小崴动律与蹭跳步的基本练习要“崴“在跨上,身体随之配合。

五、企鹅(东北风格)

企鹅是海滩的圆球,身体肥胖,摇摇摆摆。组合取材于中国汉族舞蹈东北秧歌,结合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形象进行上下、前后动律的练习。高兴时,一对企鹅相亲相爱共同欢跳,不高兴时,雌企鹅不予理睬,独走前方,雄企鹅舍命尾随其后,求得谅解和欢心。

关键动作: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前踢步、后踢步 提 示:

1、上下、前后动律的发力点在腰部。上下动律是经腰划下弧线的上下扭动;前后动律是经腰划下弧线 的前后扭动。

2、在做动律训练的时候,注意双肩放松,自然下垂。

3、模仿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的形象时,全脚着地,重心略靠脚跟。

六、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风格)

- 10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2、原地做单腿勾点时,重心保持在主力腿。

3、步伐要沉稳,要有把木屐踏响的感觉。

九、小象洗澡(傣族风格)

由于傣族信小乘佛教,所以一般都把古树和“孔雀”视为本民族的吉祥物。也有人认为:白色的大象代表吉祥,奉白象为吉祥物,傣族能歌善舞,给歌舞伴奏的乐器叫“象脚鼓”。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鼓点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舞目以象的基本形态和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相结合,主要训练勾踢步、屈伸及典型体态三道弯,用动物的形态出现,既增加课组合的情趣性,又强化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 关键动作:勾踢步、勾点步 提 示:

1、勾踢步,重拍在下,快起慢落。

2、注意膝盖要有韧性。

十、长辫子(维吾尔族风格)

说起维吾尔族姑娘,人们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艳丽的民族服饰及黝黑的长辫子。在维吾尔族的风俗中,姑娘的辫子多少表明不同的身份特征。在十四岁之前,辫子总数为偶数;从十四岁直至结婚前,为奇数;结婚后,其发型有较大改变,为脑后只编结两根发辫。

组合以维吾尔族这一风俗特点,变现十四岁之前的维族少女梳理出满头细小发辫都的喜悦与自我陶醉的美感。使学生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舞姿变化,节奏多附点风格特征。 提 示:

1、横垫步的重心在两脚之间,行走中保持平稳,胯部上提,切忌上颠与摆跨。

2、训练三步一停是为三步一抬步伐做准备的,三步一停的第二步踩在附点节拍上。

3、舞蹈中要始终保持基本体态,并充分体会维族姑娘长长辫子在背后摇摆的感觉。

- 12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注意在变换动作时要迅速到位,动作干净利落。

五、踢毽子(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其他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并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舞蹈风格也各有特色。该舞蹈组合通过踢毽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为今后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蹈做基础。

关键动作:碎步、跳吸踏步、端腿踢毽、并步颤膝 提 示:

1、着重藏族舞蹈“颤“膝动律的练习,在颤的过程中训练小腿的灵活性以及对节奏的认识。

2、强调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富有弹性的颤动,“颤动”要贯穿始终,在“颤”中完成踢毽的动作,小腿踢毽时要尽量踢高、开跨。

3、小腿踢毽子时要在开跨的状态下主动抬踢。

六、踩水乐乐(水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滇东仅靠贵州省的曲靖地区,尤以富源县为集中。伴水边而居,以种植水稻为主,舞蹈温柔娴静。舞蹈组合便是模拟运用水族人民田间耕作愉快的劳动场面,既愉悦,又有水间的情调。 关键动作:踩水、踢水 提 示:

1、上身的八字绕圈,切忌手臂主动,加步伐时,主力腿做小的跳颤。

2、模仿踩水车的动作时,勾脚、双膝屈回;伸直,双腿尽量往远伸。

3、模仿踢水动作时,小腿要放松;同时两人要有相互躲闪的表演提现。

七、故儿咚咚响(汉族风格创作舞蹈)

舞蹈组合进一步运用铃鼓丰富的击打动作、节奏的变化。配合步伐,进行节奏感、灵活性、反应力的舞蹈训练。 关键动作:二鼓 提 示:

1、注意道具的运用,节奏快的连续击鼓的动作,可先放慢节奏做单一的训练。

- 14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此舞目训练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拔而高贵的体态、特有的舞姿和手位及道具应用。舞目采用跪地的方式,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上身的训练当中, 关键动作:点肩平推、掏手推绕腕 提 示:

1、跪地时,要强调下肢随上身的舞姿、动作的呼吸起伏。注意避免因跪地,而使上身动作显得死板。

2、体态用力方法:腰部向上提拔,松弛地打开前胸及肩部,呈现出听而不僵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体态。

3、持盘法:五指自然伸直,虎口及小指间夹住盘子,以中指击打节奏。

十、渔家欢歌(客家)

以客家人的形象为原型,用划船的体态动律来进行压腿的训练,使学生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增加情趣及提高表演意识。 提 示:

1、划船手应有经向上抛弧线。

2、交叉横移步强调部的左右拧动。

- 16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

1、动作以腰部为轴,进行身体的前后转动,带动轻摆肩上的饰品,以示炫耀之意。

2、双手拍胯时,带动胯部做1拍一次得前后转动,以示炫耀腰上的饰品。

3、身体前俯要明确、迅速。

五、弄钱鼓(闽南风格创作舞蹈) 提 示:

1、做后踢跳步、碎抖鼓时小腿加速交替后踢,脚尖踢屁股,同时以手腕快速抖动钱鼓。

2、做双手握线鼓顿鼓时,曲臂,快而脆地用力将钱鼓向下顿颤一下,使之动响。

3、做击肘转身时,以上身带动略向左倾倒,顺势转身。

4、打钱鼓与动作要协调配合。

六、打歌(彝族)

关键动作:三跺脚、苍蝇搓脚、攒歌、退歌 提 示:

1、做双脚跺步时,要强劲有力,双臂自然抬于斜上方。

2、做踏地、抬脚时,踏地要有力,抬脚时小腿放松,斜前踢出。

3、单跺地时,注意脚下两慢三快的节奏变化。

4、苍蝇搓脚时,要吧腿吸起来,再向下蹬。

5、攒歌、退歌------译为集中之意,所以在做动作时要集中。

七、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关键动作:云步、横移垫步、吊兰手 提 示:

1、做头部晃动的动作时,颈部放松,以头顶向左右小幅度的晃动,突出每次重拍在左或右,切忌晃头的幅度过大,力量平均。

2、吊兰手的手指伸直,指尖朝下。

3、垫步,在踏步位上,双膝自然屈伸,双脚交替、前后小幅度的倒换重心,每次重拍在前脚,行进时,步伐不宜过大。

4、双脚云步,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脚腕的控制力,因此先从双脚同方向的辗动,进行训练,为将来的云步训练做准备。

- 18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六 级

一 池塘里的小青蛙(儿童舞蹈)

关键动作:用青蛙的形态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与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体会表演过程中的愉悦感。 提 示:

1.、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2、要求小跳,蹲时上身不能前倾,臀部不能后撅,背部保持直立,推地时要求绷脚,落地时膝盖要有弹性,缓冲。

二、陕北(欢腾腰鼓)

关键动作:蹲裆、十字步双击鼓、十字步扬鞭手、走路步、扬手单腿跳颤步 训练目的:掌握陕北其独特风格、充分的变现出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性格。 提 示:

1、通过训练双手击腰鼓与单手交替击腰鼓的基本打法,及对节奏的初步认识。

2、注意击腰鼓与步伐要协调配合。

3、击鼓时情不自禁的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4、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还是下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5、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展示出安塞腰鼓粗矿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三、朝鲜族(跷跷板)

关键动作:波浪步、踮步、三拍后点步、跷跷板手 训练目的:

1、训练脚下的踮脚走步及屈伸。

2、使学生掌握三拍得节奏型。提 示:

1、波浪步从半蹲到脚掌踮起的过程要连贯,双手动作配合步伐上下连绵起伏。

2、三拍后点步在准备的最后半拍踮脚立起,第一拍向旁迈出半蹲,上身顺势倾- 20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训练目的:

1、横摆手的做法。

2、训练学生对鱼吐泡泡时的模仿及在水边嬉戏打闹时候的场景。提 示:

1、鱼游手式两手交叠,拇指翘起,滑动式有连绵起伏不断之感,似鱼儿在水中嬉戏。

2、做横摆尾手注意挺胸抬头,双肘在身后夹紧,手臂柔软的摆动,模拟鱼尾在水中自由的游摆。

3、吐泡动作充满童趣,每一次吐泡两眼圆睁,嘴巴撅起张大,拇食指打开,要保持表情停一会。

十、吉祥如意(畲族)

关键动作:坐蹲步、勾踹步、悠荡步,手势:吉祥如意、比翼双飞、长寿 提 示:

1、勾踹步的重拍在下。

2、“悠荡”舞时在空拍上起法儿,上身俯冲保持一定倾斜度,双手随着荡向前,身体急速跳转身。

- 22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关键动作:碎跑步、登山步、拍钱鼓、转钱鼓

提 示:碎跑步时应拔腰提臀,小臂屈于体侧前后快速摆动。

六、鸭子戏水(苗族风格) 关键动作:鸭子步、划水

训练目的:舞目以训练苗族舞蹈基本动律为主,表演性强,配合儿歌,解放学生天性,热爱大自然。

提 示:教师可自编故事情节来启发学生的表演天赋。

七、小放牛(河北井陉拉花) 关键动作:勾踢步、压扣腕

八、铃鼓舞(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进退步、蹭点步、抖铃鼓、拍铃鼓 提 示:

1、注意动作中保持抬头、收腹、立腰的基本姿态。

2、进退步的重心始终在主力腿上。

3、双脚做蹭点步的节奏要准确、清晰。

九、戏碟(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圆场步、碎步、小燕展翅跳踢步 提 示:

1、戏碟舞以扑蝴蝶情节为主线,动作应紧紧围绕情节展开,注意启发表演者的想象力。

2、圆场步应脚跟先着地,碎步以前脚掌支撑,两种步伐均双膝靠拢微屈,脚下用力均匀,表现为小步而快速的急行。

十、阿美队舞(高山族)

关键动作:交叉步、三步一踏、摇摆步、平踏步 提 示:

- 24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八 级

一、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

1、绕花棍:手腕放松,平转花棍,腕子向内绕,

3、

4、5指先握后放,重拍在外。

2、绕棍踢跳:踢出去的脚和绕花在同一拍完成,重拍在外。

3、横打肩转身:持棍手心向上手腕放松横打肩,原地做的时候,头随棍动,

1、

2、

3、4;转身的时候,左脚踏步向后转,头向左倒。

1、2,两拍完成。

4、错步打棍短句:搓步的时候花棍先打手,再打肩。

1、

2、

3、4,原地的时候打手、肩、肩、脚,跟着跳踢步向前行进,最后再回到搓步的动作上。搓步的时候注意不要上下窜,花棍击打的位置和节奏要求准确。

二、团团扇(满族)

关键动作:齐眉礼短句、行礼短句。

三、丢手绢(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跳踢步、禅绢 提 示:

1、做跳踢步时双膝并拢,小腿交替后踢,动作要干净利落。

2、禅绢、扬绢要求腕部有弹性。

四、大雁(蒙古族) 关键动作:软手、划圆绕肩

五、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关键动作:到丁字碾步、搬扇

六、绕三灵(白族) 关键动作:摆肩、吸跳转身

七、踏踏踏(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碎踏、退踏步、滴答步

八、漓江小阿妹(壮族)

- 26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九 级

一、拾青稞(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

1、吸跳步:右腿前吸跳,随后右脚起向前跑三步;双手于右胯旁呈抱框状。

2、退踏步:左脚重心,右脚后撤脚掌点地,左脚抬踏一次后,右脚前踏。

3、扬手吸跳步:右脚斜前上步俯身,左脚后吸,同时双手腹前交叉,然后双手上扬,双脚交替吸跳。

4、拾青稞短句:左手于左胯旁呈扶筐状,脚下连续退踏步三次,第一次俯身拾青稞,第二次右手上扬看手中的青稞,第三次将青稞放入筐中,然后脚下停住,右左摆头两次。(两个八拍)

二、织呀织(景颇族)

关键动作:顿步:双手持织布梭,双脚交替顿跺地,双肩主动向前撞击

三、花儿与少年(回族) 关键动作:

1、横摆搓步:左手后背,左脚向←旁上步,同时右手摆至左肩前,头右倾;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上步,右手经下弧线摆至旁开手位,左倾头;第三拍左脚起向旁搓步,右手经下弧线向左划一周,最后落至左脚重心,右手点于左肩前。

2、蹬点步端翻手:第一拍右脚上步,同时双手于跨前端手,第二拍左脚勾脚点于右脚旁,双手转腕翻手至于上托手位,头右倾。

3、凤凰展翅:第一拍左吸腿,右脚立起半脚掌,同时双手五指并拢手心向前提至斜上位,第二拍左脚落下至踏步半蹲,双手落至斜下位,最后两拍双手上提三次至斜上位。

四、摆手摆(土家族)

关键动作:

1、前后围摆:以腰带动,双手至臂于身体前后摆手。(配合两种步伐各做一次。)

2、抬摆:一手胸前折臂,一手肘贴在左手背,小臂向上回摆,左右交替进行。(加前踢步做一次)

3、腹前交叉摆:双手腹前交叉,重拍向外摆手。(加交叉踢腿做一次)

- 28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对;接着沉气,右手收回内扛手,同时左手手心向上慢慢落至横开手,然后提气,右手翻转上推至顶手,左手提腕转成盖手后顺势上提至斜上手后落回右扛横手。

3、拍托手:双手于胸前向上拍手顺势抛至顶手位手心向下,然后沉肘左手落至左斜前,右手落至有斜上方,双手腕做托手状。

十、快乐罗嗦(彝族)

关键动作:甩手罗嗦步:双脚立半脚掌小跑步交替向前行进,双臂垂直于体旁前后甩动手腕。

- 30 -

推荐第2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西 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 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

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 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

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 ---- 头部的斜上方;中 ----身体的中轴线;下 ---- 腹部的斜下方。

儿 歌:

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

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关键动作:软手

提示:

1、团身时,尽量将身体收成球状,再将脊柱最大限度进行抻、拉、含、仰。

2、手臂做抡、拉、抻时,要贴身体走立圆路线,手尖尽量往远够。

6、我的小手手(儿童舞蹈)

主要舞蹈动作取材于东北秧歌的“绕花”组合,它以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为主,为今后学习东北秧歌手绢动作进行初步的训练。组合以手位不同方向的交替变化,配合手腕动作,结尾时要启发孩子自由发挥变换各种造型,训练手腕的灵活性,对于手腕的灵活性,对手腕这一关节的运动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动作:摊手、轮指

提示:

1、盘腿坐时,要求立腰拔背,双肩放松、下垂。

2、做腕部动作时,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随手动。

1

3、摆手时,手臂随动,切忌手臂上下摆动。

7、飞吧、小蜜蜂(蒙古族风格)

组合模仿下密封振翅飞翔,训练以胳膊肘带动小臂,做上下张合、手臂提压,为今后手臂“大三节”的训练做初步的练习。 关键动作:提压腕(硬腕)、软手

提示:

1、此组合主要是腕部的练习,做飞翔状时,由手腕带动整个手臂上提和下压。

2、软手的训练可借鉴《小蜗牛》在地面手臂的动作,慢慢掌握手关节一节一节的运动。

3、脚下的碎步与上身要协调配合,横向移动向3点时为前行,向7点时为后退。

8、数星星(儿童舞蹈)

儿歌:一颗星星亮晶晶,两个星星眨眼睛,三颗星星笑眯眯,四颗星星乐开心。 以儿童数星星为设定的情景,训练学生眼随手动的表演意识,及小臂 肘关节的能动性。

提示:

1、眼睛实现的高、中、低要明确,并注意提示学生在“数星星”时眼睛及情感的传递。

2、小臂动作的节奏和路线要明确、清晰。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儿歌:我是一个小画家,手拿画笔来画画,从坐往右划横线,两只小手抻最长,左边小手指天空,右边小手到海洋,你们猜我画什么,顶天立地是竖线。在画一个小斜线,小方块里它最长,这是横,这是竖,斜线穿过正中间,左手拉开一张弓,右手指向红太阳,横线斜线跷跷板,两头相合是圆圈,这是圆,那是圆,日月星辰转圆圈。

一句儿歌的歌词,以肢体的不同运行路线所构成的多种线形、图形,如方形、圆形、弓箭形来启发学生对线条的认知,并以肢体代替画笔进行小画家的“肢体绘画”。 提示:

1、从肩胛骨开始手臂、手指尽量伸长,向外延伸。

2、注意手臂与身体整体配合的关系。

3、一定要求边歌边舞。

10、小鸡琢米(汉族风格)

组合以“小鸡琢米”的动作为表现对象,模仿对“小鸡琢米”的形象,训练学生小腿迅速后踢的灵活性。

关键动作:碎步、勾腿鸡走步

提示:

1、舞蹈中的体态,立腰,双手放于斜后。

2、半脚掌的步伐要细碎、平均。

3、小腿后踢时重拍在下,勾脚迅速踢屁股,呈现小腿快出快回的灵敏性。

4、膝部保持松弛,并随动作上下屈伸。

5、每次做琢米的动作,上身要尽量前俯,形象的提现小鸡琢米时的形态。

第二级

一、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流传于怀远、凤台、淮南、凤阳、蚌阜等地农村。花鼓灯兼容南北文化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与舞蹈风韵。花鼓灯是一种自娱娱人并带有竞技性的广场艺术。表演是即兴的,虽也有一定的形式和程序,但具体表演什么,却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表演者之间默契配合,各显身手,斗妙争能又和谐统一。群众称这种表演为“玩灯”,称男角为“鼓架子”,女角为“兰花”。兰花:也叫“拉花”“包头的”“花鼓娘子”,一般着花衣裤或花衣、长花鞋,头顶一个带有飘带的彩绸球花,球花的两飘带垂于胸前,持折扇、手帕表演。该组合取材于安徽花鼓灯中兰花的形象,通过训练使学生握扇子的

2 基本运用方法,并认识花鼓灯常用锣鼓节奏点。 关键动作:飘扇、碎晃头、合开扇

提示:

1、执扇法:双手以拇指、食指,分别请捏于扇骨的中间。

2、碎晃头时,立腰、后被上提。以头顶带动,小幅度、快速左右晃动。

3、舞蹈注重突出小兰花俏皮、可爱、活泼的形象。

二、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傣族舞蹈历史悠久,丰富多彩。鱼舞比其它傣族民间舞蹈更为柔和、细腻,灵巧而活泼。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据说在傣族发现了鱼并学会捕鱼的时候起,就跳起模仿鱼儿的舞蹈。 该组合取材于傣族鱼舞,傣族称作“嘎巴“,以模仿鱼儿吐泡泡时的神态及动态特征为主,表现鱼儿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漫游,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傣族舞蹈的手形、臂形、气息对及节奏。鱼舞的鼓点比较缓慢、轻盈,丰富的鼓语不亚于孔雀舞。鱼舞多采用鱼形手式,或以双手向外划圆和双臂在后摆动为典型动作。

关键动作:手形(鱼形手【一手手心盖于另一手的手背纸上,大拇指伸展】、鱼嘴形、掌形) 吐泡泡的嘴型

提示:

1、注意舞蹈节奏是重拍在下,并与动作、呼吸协调配合。

2、吐泡泡的动作要与眼神协调配合。

3、做立掌时,虎口张开,手指上翘,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注意手臂的“三道弯”;

三、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儿歌:小蝌蚪,像黑豆,成群结队河中游,慌慌忙忙哪里去,我要和你交朋友,小蝌蚪,摇摇头,转眼就把尾巴丢,我要变成小青蛙,游到田里保丰收。

在儿歌歌唱的带领下,以模仿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膝部大幅度屈伸及重心的转换。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由蛙卵——小蝌蚪——长处后腿——小青蛙,用肢体模仿他们的样子,最后知道学生明白青蛙吃庄稼里的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关键动作:蛙跳

提示:

1、动作中保持膝部半蹲的位置。

2、膝部的屈伸与小臂的动作要协调配合。

3、小臂屈肘上抬时,与肩呈90度直角。

四、划船(客家舞蹈)

以客家人的劳动形态为原型,通过划船的身体姿态,前后大幅度的伸展从而训练到腿部的柔韧度。使孩子在基本功联系中增加情趣并提高表演意识。 关键动作:划船手、前抱腿

提示:

1、上身前俯压腿时,双腿、后背尽量伸直、往长拉。

2、以身体划圆带动双臂做划船状,切记手臂主动;划船手要向上抛弧线。划圆时,身体要经横拧、上下的路线。

3、注意要求学员对慢节奏动作的控制能力。

五、捉迷藏(儿童舞蹈)

以游戏的方式进入。通过踮脚碎步的训练,增长学生脚下的灵活性及脚腕的能力。 关键动作:小踮步

提示:脚下要有节奏,步子要小。每对两名学员之间相互有交流。

六、老鹰捉小鸡(儿童舞蹈)

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传统的游戏,有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

3 的一字链接在母鸡后,“老鹰”凶猛地盯着小鸡,东奔西跑一心想抓到“小鸡”。鸡妈妈保护着“小鸡”左躲右闪,想尽办法让”老鹰”抓不到“小鸡”,最后“老鹰”疲惫不堪,只能放弃。通过老鹰与小鸡形象的设定,训练学生脚下碎步及在踏步脚位上的快速深蹲、直立,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建立学生对队形的初步认识。

提示:

1、双脚在半脚掌的基础上快速倒换,无论前进、后退还是横行移动中,步伐要碎,要始终保持双膝相互并拢。

2、踏步蹲,后腿的膝关节要保持双膝互相并拢才能够深蹲。

3、舞蹈中保持队形,加强表演和交流。

七、燕儿飞(蒙古族风格)

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组合取材于蒙古族舞蹈典型的臂部动作,以小燕子飞翔的形象,进行柔臂及软手的训练。蒙古族舞蹈中的“软手”动作,具有“大雁在蓝天上翱翔“的变现性,给人以辽阔壮观的美,动作由大到小,则有一种”远飞“之感和”草原静悄悄“的优美意境。

关键动作:柔臂、软手

提示:

1、建议对柔臂、软手进行讲解及单一训练。

2、做柔臂时,双肩要有意识下沉,切忌端肩。

3、注意队形变化中的相互配合。

八、拔河(游戏性舞蹈)

拔河是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游戏,该舞目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训练了孩子的集体意识,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可以取得胜利。 关键动作:跳踢步

提示:

1、基本步伐为跳踢步,要求脚尖绷起,后踢时脆而快。

2、拔河情景,要求表演真实投入。

九、蹦蹦兔(儿童舞蹈)

跳是小朋友最感觉畅快的运动,同时也是最能锻炼他们心肺功能、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系统支配协调功能的运动。以小兔子的形象,训练学生膝关节屈伸的灵活及脚腕的基本能力。 关键动作:正步小跳、单脚小跳

提示:

1、在舞蹈中保持膝关节松弛地屈伸。

2、做跳时,要收腹、提跨、推脚腕、崩脚。

3、双脚交替跳时,动力腿要吸起脚紧贴于主力腿脚踝旁。

十、小小运动员

设定运动员的人物形象,始终贯穿碎步小跑的动作,训练孩子的脚腕及腿部的能力,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关键动作:碎步跑

提示:

1、碎步跑,两脚踮起,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地向前走,膝盖稍弯曲。

2、小跑步时,双曲臂体侧前后运动,要求步子轻快,速度均匀。

3、注意队形的变化,做到排面整齐。

三级

一、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在这个舞目中,学员要学会变化角色,既是设计师,又是时装模特,尽可能大胆的表演,充分的展现自己。情绪表演富有强烈的直观性,动作本身具有连贯性、顺序性、完整性的 特点,能诱发学生观察的

4 兴趣和表现的愿望,提高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小模特儿们穿上独特的时装,踏着轻快的步伐,在T字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 关键动作:模特步

提示:敢于创造,敢于表演

二、小鼠上灯台(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组合以小鼠偷油的情景设定,以小鼠的动态形象,训练学生膝部灵活、快频率的颤动,使孩子表演能够准确地把握所演出的角色,注意表演中出现的潜台词:东张西望、急的团团转等,只有明白赋予动作的潜台词才能更准确、真实的表演出来。 关键动作:碎踏、颤膝、进退步

提示:

1、在舞蹈中保持膝部有节奏、松弛地颤动。

2、动力腿旁点地时,将重心保持在主力腿,同时往下蹲,动力腿迅速出旁,脚掌点地。

3、注意“吃油“时的表演,及发现来人、躲藏时的神态。

4、注意讲动作美化、真实化。

三、跳皮筋(儿童舞蹈)

组合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一起舞动,是无实物的表演,让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在“游戏舞“中去完成皮筋的各种跳法,体会跳皮筋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两个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对的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的加大。后来,皮筋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有顶。。。。。。”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

六、二五

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

六、三五

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种”马兰花“的跳法流行的范围最广,尤其适合多人同时游戏。 关键动作:编花步

提示:

1、边舞边唱儿歌

2、膝关节由始至终都要保持松弛。

四、抓包(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是在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其舞蹈风格纯朴自然,舒展明快,具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云南花灯有着别致的风格和特有“崴“的动律,故民间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所谓”崴“,是指表演者不论做什么动作,身体都要保持着S形的左右摆动。这种”崴“是腰部动律伸延向上,使上身随之向反方向摆去,而形成腰、跨与上身相对的、均匀规律的摆动,形成云南花灯的别致的优美体态。这种动律是农民往来于崎岖山路舞蹈的基本动律,也是云南花灯舞蹈的主要特点。该舞蹈组合通过小崴配合沙包这一道具,训练跨、腰、肋三个部位都在松弛的状态下协调的律动。 关键动作:小崴、小颠步 提示:

1、小崴动律由膝的屈伸带动跨、腰、肋经下弧线向左右的崴动;

2、强调崴的同时出手给出沙包,整体要求动作轻柔甜美。

3、幅度小的动作应突出灵巧、明快的特点。

4、小崴动律与蹭跳步的基本练习要“崴“在跨上,身体随之配合。

五、企鹅(东北风格)

企鹅是海滩的圆球,身体肥胖,摇摇摆摆。组合取材于中国汉族舞蹈东北秧歌,结合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形象进行上下、前后动律的练习。高兴时,一对企鹅相亲相爱共同欢跳,不高兴时,雌企鹅不予理睬,独走前方,雄企鹅舍命尾随其后,求得谅解和欢心。 关键动作: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前踢步、后踢步

提示:

1、上下、前后动律的发力点在腰部。上下动律是经腰划下弧线的上下扭动;前后动律是经腰划

5 下弧线 的前后扭动。

2、在做动律训练的时候,注意双肩放松,自然下垂。

3、模仿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的形象时,全脚着地,重心略靠脚跟。

六、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风格)

东北秧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泼辣、幽默、文静、稳重的风格特点。舞蹈语汇丰富,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的一种民间歌舞。东北秧歌的“手中花“和”鼓“的动作是渲染情绪、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花样繁多的”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点。组合使用汉族舞蹈中常用的道具——手绢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手绢花颤绕、掸的基础动作。

关键动作:缠巾、后踢步、掸巾叫鼓(一鼓、二鼓) 提示;

1、做手绢的缠绕、掸时,手腕要放松。

2、启发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如掸灰尘、洗手绢等情景,应用到舞蹈中。

3、注意动作、眼睛、手绢的配合。

七、下鸭嘎嘎(苗族风格)

苗族主要分布在除贵州、云南、湖南西部,其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舞蹈有芦笙舞蹈和各种鼓舞。苗族民间舞蹈满身银饰,摇曳闪烁,合着乐声鼓点踏歌起舞,飘摇不定,具有浓郁高原风格的苗族民间舞蹈。小鸭嘎嘎组合便是取材于苗族舞蹈中的摇摆动律配合步伐、舞姿、高低动作的对比,表现小鸭子憨态可掬的形态。 关键动作:反排动律、划水、扭摆

提示:做反排动律第二拍时,小腿自然松弛,从旁向里勾划小半圆。

八、小丫丫(哈尼族风格)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真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高山地带。哈尼族舞蹈种类繁多,木屐舞、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乐作舞、拍手舞等,哈尼族的自娱性舞蹈是其舞蹈艺术中突出部分。这类舞蹈表现的就是欢乐,深刻地提现出哈尼族农业生活的氛围和节奏。该组合便是取材于传统“木屐舞“中的基本动律,动律的产生都来源于脚下的踩踏木屐,组合初步训练学生踏摆动律的协调性和脚下勾、点、开、合的灵活性。

关键动作:勾点开合、踩踏步 提示:

1、做跨部扭摆动律时,膝部要保持松弛,富有弹性,并与上身协调配合。

2、原地做单腿勾点时,重心保持在主力腿。

3、步伐要沉稳,要有把木屐踏响的感觉。

九、小象洗澡(傣族风格)

由于傣族信小乘佛教,所以一般都把古树和“孔雀“视为本民族的吉祥物。也有人认为:白色的大象代表吉祥,奉白象为吉祥物,傣族能歌善舞,给歌舞伴奏的乐器叫”象脚鼓“。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鼓点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舞目以象的基本形态和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相结合,主要训练勾踢步、屈伸及典型体态三道弯,用动物的形态出现,既增加课组合的情趣性,又强化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 关键动作:勾踢步、勾点步

6 提示:

1、勾踢步,重拍在下,快起慢落。

2、注意膝盖要有韧性。

十、长辫子(维吾尔族风格)

说起维吾尔族姑娘,人们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艳丽的民族服饰及黝黑的长辫子。在维吾尔族的风俗中,姑娘的辫子多少表明不同的身份特征。在十四岁之前,辫子总数为偶数;从十四岁直至结婚前,为奇数;结婚后,其发型有较大改变,为脑后只编结两根发辫。

组合以维吾尔族这一风俗特点,变现十四岁之前的维族少女梳理出满头细小发辫都的喜悦与自我陶醉的美感。使学生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舞姿变化,节奏多附点风格特征。

提示:

1、横垫步的重心在两脚之间,行走中保持平稳,胯部上提,切忌上颠与摆跨。

2、训练三步一停是为三步一抬步伐做准备的,三步一停的第二步踩在附点节拍上。

4、舞蹈中要始终保持基本体态,并充分体会维族姑娘长长辫子在背后摇摆的感觉。

四级

一、剪羊毛(蒙古族)

由于蒙古族长期的骑牧生活,形成牧民的肩部松弛,臂部强劲、手腕灵活的特点,该舞蹈组合便是通过模仿牧民剪羊毛的情景训练学生肩部、臂部的灵活。组合以肩的动作为主,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训练肩部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的能力,更强调在特定的情景设定下,人与小羊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呈现特殊的舞蹈表现力。 关键动作:耸肩、笑肩、剪羊毛

提示:

1、做肩部动作必须要自然、松弛、灵活;硬肩动作有力,要有顿挫感。

2、所有肩部动作都必须沉下肩来,切忌端肩。

3、注意耸肩与笑肩的区别,耸肩重拍在上,笑肩重拍在下。

二、扭扭舞(苗族)

取材于苗族舞蹈中的扭摆动律,为今后学习苗族舞蹈做初步的训练。

提示:

1、做扭摆动律时,腰部及髋关节要放松,上身配合做上下的摆动。

2、做行进的扭摆动律时,要注意膝关节的松弛屈伸及后面的脚要及时跟到主力腿的脚踝旁,切忌重心后靠。

3、做前后跳并步时,后脚要主动并脚,同时注意脚下的节奏。

三、花皮球(东北风格创作舞蹈)

东北秧歌是流传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该舞蹈组合取材于东北秧歌教材中的律动,结合皮球的拍打、玩耍过程中,训练划圆动律。 关键动作:划圆动律、前踢步

提示:

1、划圆动律要注意发力点在腰,划“∞“字弧线扭动。

2、在节奏上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带来动作的轻重缓急。

3、在舞蹈中要注重“以情带动“。

四、小木偶(儿童舞蹈)

舞蹈组合通过模仿木偶的形象,动作快速到位的节奏要求,训练学生手臂各关节的灵活性,及把握小木偶灵巧可爱的形象。

提示:

1、注意在变换动作时要迅速到位,动作干净利落。

五、踢毽子(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其他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并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舞

7 蹈风格也各有特色。该舞蹈组合通过踢毽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为今后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蹈做基础。

关键动作:碎步、跳吸踏步、端腿踢毽、并步颤膝

提示:

1、着重藏族舞蹈“颤“膝动律的练习,在颤的过程中训练小腿的灵活性以及对节奏的认识。

2、强调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富有弹性的颤动,“颤动“要贯穿始终,在”颤“中完成踢毽的动作,小腿踢毽时要尽量踢高、开跨。

3、小腿踢毽子时要在开跨的状态下主动抬踢。

六、踩水乐乐(水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滇东仅靠贵州省的曲靖地区,尤以富源县为集中。伴水边而居,以种植水稻为主,舞蹈温柔娴静。舞蹈组合便是模拟运用水族人民田间耕作愉快的劳动场面,既愉悦,又有水间的情调。 关键动作:踩水、踢水

提示:

1、上身的八字绕圈,切忌手臂主动,加步伐时,主力腿做小的跳颤。

2、模仿踩水车的动作时,勾脚、双膝屈回;伸直,双腿尽量往远伸。

3、模仿踢水动作时,小腿要放松;同时两人要有相互躲闪的表演提现。

七、故儿咚咚响(汉族风格创作舞蹈)

舞蹈组合进一步运用铃鼓丰富的击打动作、节奏的变化。配合步伐,进行节奏感、灵活性、反应力的舞蹈训练。

关键动作:二鼓、

提示:

1、注意道具的运用,节奏快的连续击鼓的动作,可先放慢节奏做单一的训练。

2、注意在舞蹈欢快中的情绪中完成动作。

八、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它因地域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和”哈根麦格勒“等几种叫法是达斡尔族特有的一种歌舞合一的形式。2006年被我国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传。 “鲁日格勒“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达斡尔语” 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之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舞以群舞为主,上身和手臂的动作丰富,单盖手为典型动作。主要舞步以侧滑步、滑步、跺步、单迈双跺步等,特点是迈步顶跨,收步抠胯,有些专家将其概括为”“左右顶跨轻摆动,脚步拖地滑着行。双手压腕胸前舞,一呼一应声不停”。旁观者可以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交叉交换位置,所有舞者奇呼“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气的节奏,舞蹈达到高潮。舞者舞出了一种自然、古朴和永恒的特征。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常用的形式为三段题舞蹈:

1、鲁日格勒以歌为主舞为辅,伴随着悦耳的歌声,走着脚步离地的滑步,双臂同时伸向一旁柔软摆动

2、以舞为主、歌为辅,根据歌词做个种鸟的飞翔、点头动作,也模拟生活中的动作,如洗脸、梳头、照镜子、扎腰带、打水等、

3、为郎图达奇只舞无歌,以呼声为伴奏,,二人为一组,拳拳向对方脑后打去,然后有一劝架者加入,以同样动作轮番走阿拉伯8字,围着二人劝架助威,直到有一方跟不上变化着的动作或呼号算输至结束。

关键动作::滑步、跺步

提示:做迈吸步伐时,一脚大步往前迈的同时,另一脚要迅速地吸、贴于前脚膝关节的旁边。

2、做跺靠步时,以脚后跟着地做跺靠步,胯部及上身随脚下步伐做自然摆动。

3、双臂迅速从胸前打开至体旁时,要求后背直立、挺拔。

8

九、会唱歌的盘子(维吾尔族)

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库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动作恩哦多姿,优美动人。盘子舞的音乐,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族,节奏舒展,曲调悠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此舞目训练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拔而高贵的体态、特有的舞姿和手位及道具应用。舞目采用跪地的方式,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上身的训练当中, 关键动作:点肩平推、掏手推绕腕 提示:

1、跪地时,要强调下肢随上身的舞姿、动作的呼吸起伏。注意避免因跪地,而使上身动作显得死板。

2、体态用力方法:腰部向上提拔,松弛地打开前胸及肩部,呈现出听而不僵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体态。

3、持盘法:五指自然伸直,虎口及小指间夹住盘子,以中指击打节奏。

十、渔家欢歌(客家)

以客家人的形象为原型,用划船的体态动律来进行压腿的训练,使学生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增加情趣及提高表演意识。

提示:

1、划船手应有经向上抛弧线。

2、交叉横移步强调部的左右拧动。

五级

一、小骑手(蒙古族)

地处中国北方,辽阔无限的蒙古草原,是中国游牧民的发祥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敷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和震惊世界的赫赫武功。游牧民喜欢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喜欢翱翔于蓝天的雄鹰,也很喜欢大雁和天鹅。表现马、是游牧民族的典型舞蹈,舞蹈中,舞者把马的特征和牧民爱马的深切之情,将腿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性动作,塑造出人马合一矫健的动态形象。

取材于蒙古族舞蹈中的马步训练学生脚下的灵活敏捷,并了解及掌握蒙古族舞蹈的性格特征。 关键动作:扬马鞭、马蹄步、立掌步 提示:

1、基本体态:要注意立腰、挺胸、拔背,目视远方。

2、勒马手:握空心拳,拇指按于食指第一骨节处,并压腕,持鞭手:握空心拳,拇指按于中指第一骨节处。

3、立掌步要求双脚在正步位上交替崩脚脚尖点地,身体微向叉腰手一侧靠,似骑在马上。

二、彩绸飞舞(东北风格创作舞蹈)

提示:

1、做跳踢步时,重心略前倾,脚尖踢屁股。

2、以腰上带动红绸划大八字路线。

3、舞蹈中红绸的舞动路线要清晰,情绪要饱满。

三、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提示:

1、跪地旁出手时,要求手腕发力向下甩,呈现折腕状。

2、耸肩,根据不同段落的要求,注意节奏和力度的分配。第一段体对5点跪地的耸肩,节奏分配平均为慢起快落,力度要求起时轻柔,落下有力;第二段站立的单耸肩,节奏平均分配,干脆有力。

3、拉花音乐的节奏多为2/4拍,脚下的基本步伐,后踢的动作都是在弱拍完成。

四、亮装之舞(傈僳族)

9 提示:

1、动作以腰部为轴,进行身体的前后转动,带动轻摆肩上的饰品,以示炫耀之意。

2、双手拍胯时,带动胯部做1拍一次得前后转动,以示炫耀腰上的饰品。

3、身体前俯要明确、迅速。

五、弄钱鼓(闽南风格创作舞蹈)

提示:

1、做后踢跳步、碎抖鼓时小腿加速交替后踢,脚尖踢屁股,同时以手腕快速抖动钱鼓。

2、做双手握线鼓顿鼓时,曲臂,快而脆地用力将钱鼓向下顿颤一下,使之动响。

3、做击肘转身时,以上身带动略向左倾倒,顺势转身。

4、打钱鼓与动作要协调配合。

六、打歌(彝族)

关键动作:三跺脚、苍蝇搓脚、攒歌、退歌

提示:

1、做双脚跺步时,要强劲有力,双臂自然抬于斜上方。

2、做踏地、抬脚时,踏地要有力,抬脚时小腿放松,斜前踢出。

3、单跺地时,注意脚下两慢三快的节奏变化。

4、苍蝇搓脚时,要吧腿吸起来,再向下蹬。

5、攒歌、退歌------译为集中之意,所以在做动作时要集中。

七、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关键动作:云步、横移垫步、吊兰手

提示:

1、做头部晃动的动作时,颈部放松,以头顶向左右小幅度的晃动,突出每次重拍在左或右,切忌晃头的幅度过大,力量平均。

2、吊兰手的手指伸直,指尖朝下。

3、垫步,在踏步位上,双膝自然屈伸,双脚交替、前后小幅度的倒换重心,每次重拍在前脚,行进时,步伐不宜过大。

4、双脚云步,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脚腕的控制力,因此先从双脚同方向的辗动,进行训练,为将来的云步训练做准备。

5、正脚位,双膝自然放松,双脚同时一次脚掌为重心、一次脚后跟为重心交替进行辗动。

八、小卜少(傣族)

关键动作:掌形、勾踢步、曲掌饭碗、追鱼手

提示:

1、在屈膝半蹲姿态上,重拍向下的匀称、绵延的颤动、屈深

2、要求掌形、臂形准确。

3、勾踢步要做到快踢快落、深屈膝、

4、注意三道弯舞姿造型。

九、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关键动作:跺颤步、三步一端脚、瞭望手

提示:

1、跺颤步,跺步要全脚落地,膝关节要颤得脆而梗。

2、端脚在双膝保持半蹲的状态下,颤膝,动力腿的小腿要主动向上踢、端。

3、瞭望手,舞姿要迅速到位,眼睛向远方瞭望的状态。

十、尝葡萄(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摊绕腕

提示:

1、掌握维吾尔族舞蹈中,立腰拔背的体态特点。

2、摊绕腕动作的手,摊出要慢、绕腕要快。

3、表演要充分、真实。

4、注意音乐与内心节奏的配合。

六级

一 池塘里的小青蛙(儿童舞蹈)

关键动作:用青蛙的形态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与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体会表演过程中的愉悦感。

提示:1.、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2、要求小跳,蹲时上身不能前倾,臀部不能后撅,背部保持直立,推地时要求绷脚,落地时膝盖要有弹性,缓冲。

二、陕北(欢腾腰鼓)

关键动作:蹲裆、十字步双击鼓、十字步扬鞭手、走路步、扬手单腿跳颤步 训练目的:掌握陕北其独特风格、充分的变现出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性格。

提示

1、通过训练双手击腰鼓与单手交替击腰鼓的基本打法,及对节奏的初步认识。

2、注意击腰鼓与步伐要协调配合。

3、击鼓时情不自禁的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4、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还是下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5、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展示出安塞腰鼓粗矿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三、朝鲜族(跷跷板)

关键动作:波浪步、踮步、三拍后点步、跷跷板手 训练目的:

1、训练脚下的踮脚走步及屈伸。

2、使学生掌握三拍得节奏型。

提示:

1、波浪步从半蹲到脚掌踮起的过程要连贯,双手动作配合步伐上下连绵起伏。

2、三拍后点步在准备的最后半拍踮脚立起,第一拍向旁迈出半蹲,上身顺势倾斜,两臂在身旁呈斜线,形式跷跷板。

四、黎族(打柴舞) 关键动作:跳踏步 训练目的:组合运用黎族的民间舞蹈“竹竿舞”为素材,整个舞蹈过程既能训练孩子的节奏,又能在“打”与“跳”中间训练孩子相互协调配合能力。 提示:

1、跳踏步以左右两侧移动时横挪微颤。

2、两种跳法,第一种持杆人的打法为:开-关-开-关-开开-关关,开-关-开-关-开开-关关 第二种持杆人的打法为:关-开-关-开-关关-开开,关-开-关-开-关关-开开

五、新年来到(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小五花

六、蒙古族(挤奶员)

关键动作:踮脚碎步、交叉进退步

训练目的:以劳动为主题,加以情节来训练孩子的表演能力,其中运用了硬腕、笑肩、进退步,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动律。 提示:

1、笑肩的节奏处理是重拍在下。

七、苗族(抛绣球)、

关键动作:组合运用苗族的典型性动作及动律,加之苗族的节日习俗,让孩子在学习苗族舞蹈的同时,

11 也能了解到苗族群众的生活习俗,感受其中的乐趣。

八、花伞(云南花灯)

关键动作:正葳、柔踩步、小鱼抢水短句关键动作:揉踩步、正葳

九、傣族(渔趣舞)

关键动作:踮脚碎步、鱼形手、横摆尾手、吐泡 训练目的:

1、横摆手的做法。

2、训练学生对鱼吐泡泡时的模仿及在水边嬉戏打闹时候的场景。

提示:

1、鱼游手式两手交叠,拇指翘起,滑动式有连绵起伏不断之感,似鱼儿在水中嬉戏。

2、做横摆尾手注意挺胸抬头,双肘在身后夹紧,手臂柔软的摆动,模拟鱼尾在水中自由的游摆。

3、吐泡动作充满童趣,每一次吐泡两眼圆睁,嘴巴撅起张大,拇食指打开,要保持表情停一会。

十、吉祥如意(畲族)

关键动作:坐蹲步、勾踹步、悠荡步,手势:吉祥如意、比翼双飞、长寿 提示:

1、勾踹步的重拍在下。

2、“悠荡“舞时在空拍上起法儿,上身俯冲保持一定倾斜度,双手随着荡向前,身体急速跳转身。

七级

一、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悠摆手、退踏步、双撩袖碎踏步

提示:

1、注意顺便退踏步,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二、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关键动作:登山步、风柳步、上下动律

训练目的:以游戏的形式,溶入花鼓灯的典型性动作,强调道具的准确运用,让孩子在边说边跳的过程中,把花鼓灯的动律及饱满情绪准确掌握。 提示:孩子清晰地说出儿歌。

三、小马蹄(蒙古族风格)

关键动作:勒马手、吸腿步、剁掌步、蹭退步

训练目的:模拟性训练,主要训练学生脚下灵活敏捷,为以后学习的跳跃性动作打基础。

提示:

1、俯身吸腿步的吸腿要绷脚,落下以脚掌着地;上身前俯够大腿,有俯在马背上的感觉。

2、双手勒马左手在右手前,拳眼相对,架肘;单手勒马的手位不高于肩,拳眼对两旁,立腕压肘,以手作马头。

3、立掌步要求双脚在正部位上交替绷脚脚尖点地。

四、小格格(满族风格) 关键动作:请安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注重礼节的品质,掌握满族舞蹈的风格。

提示:学生的表演要求端庄一些,边歌边舞。

五、戏鼓仔(广东地区)

关键动作:碎跑步、登山步、拍钱鼓、转钱鼓

提示:碎跑步时应拔腰提臀,小臂屈于体侧前后快速摆动。

六、鸭子戏水(苗族风格) 关键动作:鸭子步、划水

训练目的:舞目以训练苗族舞蹈基本动律为主,表演性强,配合儿歌,解放学生天性,热爱大自然。 提示:教师可自编故事情节来启发学生的表演天赋。

七、小放牛(河北井陉拉花) 关键动作:勾踢步、压扣腕

八、铃鼓舞(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进退步、蹭点步、抖铃鼓、拍铃鼓

提示:

1、注意动作中保持抬头、收腹、立腰的基本姿态。

2、进退步的重心始终在主力腿上。

3、双脚做蹭点步的节奏要准确、清晰。

九、戏碟(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圆场步、碎步、小燕展翅跳踢步

提示:戏碟舞以扑蝴蝶情节为主线,动作应紧紧围绕情节展开,注意启发表演者的想象力。

2、圆场步应脚跟先着地,碎步以前脚掌支撑,两种步伐均双膝靠拢微屈,脚下用力均匀,表现为小步而快速的急行。

十、阿美队舞(高山族)

关键动作:交叉步、三步一踏、摇摆步、平踏步

提示:

1、三步一踏向前走时身要仰,往后退时身要俯。

2、通过队形变化,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3、动作要有力度,准确到位。

八级

一、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

1、绕花棍:手腕放松,,平转花棍,腕子向内绕,

3、

4、

5、指先握后放,重拍在外。

2、绕棍踢跳:踢出去的脚和绕花在同一拍完成,重拍在外。

3、横打肩转身:持棍手心向上手腕放松横打肩,原地做的时候,头随棍动,

1、

2、

3、4;转身的时候,左脚踏步向后转,头向左倒。

1、2,两拍完成。

4、错步打棍短句:搓步的时候花棍先打手,再打肩。

1、

2、

3、4,原地的时候打手、肩、肩、脚,跟着跳踢步向前行进,最后再回到搓步的动作上。搓步的时候注意不要上下窜,花棍击打的位置和节奏要求准确。

二、团团扇(满族)

关键动作:齐眉礼短句、行礼短句。

三、丢手绢(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跳踢步、禅绢

提示:

1、做跳踢步时双膝并拢,小腿交替后踢,动作要干净利落。

2、禅绢、扬绢要求腕部有弹性。

四、大雁(蒙古族)

关键动作:软手、划圆绕肩

五、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关键动作:到丁字碾步、搬扇

六、绕三灵(白族)

关键动作:摆肩、吸跳转身

七、踏踏踏(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碎踏、退踏步、滴答步

a) 漓江小阿妹(壮族)

13 关键动作:悠胯、闪腰、花山岩壁造型、蹬点步

八、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关键动作:

1、挑扣手:手心向上准备,随后手肘上提,手腕自然下扣。

2、点跳步:动力腿点地的同时,主力腿向前蹭跳。

3、采蘑菇短句:原地屈伸四次,重拍在上,同时右起挑扣手四下。然后右脚上步呈左踏步,左手采蘑菇,放进右手的框里,最后双手举筐从左向右划一周回到右跨前。

十、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关键动作:蹭点步关键动作、鸭走步、蝴蝶扇

训练目的:在不同节奏下对身体控制力的基础训练,初步了解山西小花戏的风格动律特点,利用颗粒性的动作特征变现皮影玩偶憨态可掬的形象。

提示:主题动作要具有颗粒感,顺手顺脚,且每一次都必须完全收回再伸出,动作夸张、表情丰富,自我发挥的部分可以展开想象,充分显示孩子的个性创造力。

九级

一、拾青稞(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

1、吸跳步:右腿前吸跳,随后右脚起向前跑三步;双手于右胯旁呈抱框状。

2、退踏步:左脚重心,右脚后撤脚掌点地,左脚抬踏一次后,右脚前踏。

3、扬手吸跳步:右脚斜前上步俯身,左脚后吸,同时双手腹前交叉,然后双手上扬,双脚交替吸跳。

4、拾青稞短句:左手于左胯旁呈扶筐状,脚下连续退踏步三次,第一次俯身拾青稞,第二次右手上扬看手中的青稞,第三次将青稞放入筐中,然后脚下停住,右左摆头两次。(两个八拍)

二、织呀织(景颇族)

关键动作:顿步:双手持织布梭,双脚交替顿跺地,双肩主动向前撞击

三、花儿与少年(回族)

关键动作:

1、横摆搓步:左手后背,左脚向←旁上步,同时右手摆至左肩前,头右倾;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上步,右手经下弧线摆至旁开手位,左倾头;第三拍左脚起向旁搓步,右手经下弧线向左划一周,最后落至左脚重心,右手点于左肩前。

2、蹬点步端翻手:第一拍右脚上步,同时双手于跨前端手,第二拍左脚勾脚点于右脚旁,双手转腕翻手至于上托手位,头右倾。

3、凤凰展翅:第一拍左吸腿,右脚立起半脚掌,同时双手五指并拢手心向前提至斜上位,第二拍左脚落下至踏步半蹲,双手落至斜下位,最后两拍双手上提三次至斜上位。

四、摆手摆(土家族)

关键动作:

1、前后围摆:以腰带动,双手至臂于身体前后摆手。(配合两种步伐各做一次。)

2、抬摆:一手胸前折臂,一手肘贴在左手背,小臂向上回摆,左右交替进行。(加前踢步做一次)

3、腹前交叉摆:双手腹前交叉,重拍向外摆手。(加交叉踢腿做一次)

五、金花遍地开(白族)

关键动作:

1、手巾步(原型持巾,本为持鞭):左脚起上两步,上身前俯,右手持鞭后甩,左手在体侧随动律自然摆动,第三拍左脚向后撤塌步位,右手持鞭竖打肩。

2、十字步横打胯短句:脚下做十字步两次,同时双手做两次手背手心打鞭、打肩;然后体对3点,右脚重心,左脚旁点两次,右手持鞭于身体前后横打垮,左手随动律交替做点肩手和背手(两个八拍)

六、茶香飘飘(浙江地区)

关键动作:

1、采茶手:三指指尖对捏,转动手腕采茶。

2、三步提踢:体对7点,左脚起向前三步,第三步上提至半脚掌,同时右脚向前,斜下踢出;左手后

14 背,右手遮于脸庞,提踢时向身后摆出,同时右拧身,目视1点。

3、横摆采茶步:右脚向旁上步提至半脚掌,同时双手经右上提至头顶;第二拍左脚向前交叉上步,双手经左向下划落,随后双膝微存右、左交替向旁上步,双手于体前采茶右左各一次。注意动作时眼随手动。

七、放风筝(河北沧州落子) 关键动作:

1、掰阔步

2、三步点踏开合扇

八、阿细娃娃耍月(撒尼族) 关键动作:

1、跳月步(跳踢步):摆臂同时双脚跳踢步,双臂左右摆,脚下要有烫脚的感觉。

2、翻身踏月:右脚上步,右手向右划立圆转身一周,双手于右肩前拍手,同时左脚斜前吸踹。踏月指的就是最后击掌吸踹的动作。

3、跳转踏月:双手于旁按手位跳踢步三次转身一周,接着击掌踏月两次。

九、摘苹果(朝鲜族)

关键动作:

1、弹提步:右脚上步屈膝下沉,重拍在下,同时左脚后提腿,双膝松弛有弹性的一拍,一步前行。

2、扛横手:提气,双臂以肘带动拉起至斜上手,保持手位外绕翻手腕后手心相对;接着沉气,右手收回内扛手,同时左手手心向上慢慢落至横开手,然后提气,右手翻转上推至顶手,左手提腕转成盖手后顺势上提至斜上手后落回右扛横手。

3、拍托手:双手于胸前向上拍手顺势抛至顶手位手心向下,然后沉肘左手落至左斜前,右手落至有斜上方,双手腕做托手状。

十、快乐罗嗦(彝族)

关键动作:甩手罗嗦步:双脚立半脚掌小跑步交替向前行进,双臂垂直于体旁前后甩动手腕。

推荐第3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以及上身的松弛、随动。

2、“颤”动律的贯穿。

3、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于是我设想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来学习舞蹈,从而始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学习的是藏族踢踏舞,所以在动作的学习中,我采取了老师示范,学生观察踏法、听辩节奏及强弱规律的方式来学习。不同的踏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舞步和不同的节奏,也造成了强弱规律的不同。师生互动。采取载歌载舞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练习过程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动作特点,设计不同练习方式。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的设计是模拟藏族人民跳堆谐的场景,因为堆谐就是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采取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创编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合的创编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

1、观看三段藏族舞蹈片段,分别为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舞。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回答:藏族。

2、比较三种藏族舞蹈的异同,找出藏族踢踏舞基本体态的特征。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三段舞蹈分别属于藏族舞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

师:这三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中的,弦子、锅庄和踢踏舞。那么,这三种藏族舞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弦子:柔美开朗。锅庄:豪迈粗犷,洒脱奔放。踢踏:欢快热烈。

师:那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上身略前倾,很松弛,膝部有连绵不断的颤,舞袖。

二、学习与创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根据老师讲解和图片展示,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动律形成原因。

(1)导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要学好一种舞蹈,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它的舞蹈风格。风格是什么?风格就是这种舞蹈所特有的体态特点和动律特点。而体态特点,动律特点的形成,往往和这个民族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族人民的生活,一边探寻舞蹈特点形成的原因,一边来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

师: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生活非常的艰苦。

第一张图:巍峨连绵的雪山。

第二张图:崎岖的山路。

第三张图:雄奇的布达拉宫。

第四张图:虔诚跪拜的藏民。

第五、六张图片:藏族服装

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可以从刚才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内容里,找到藏族舞蹈形成这种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的原因了呢?

学生回答:是

提问

A、为什么“上身松驰、前倾”——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B、为什么“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C、为什么“舞袖”——服装为长袖。舞袖烘托舞蹈气氛,表达喜悦心情。

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长袖,请大家穿上长袖,来感受一下。

3、踢踏基本动作的学习。

(1)导入

师:在掌握了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后,我们就开始学习藏族踢踏舞。既然是踢踏舞,就少不了用脚踏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踏出各种节奏。现在老师跳一段踢踏舞,请大家观察,老师用了哪些方法踏地?

学生回答:踏法——脚掌打地、全脚踏地、向后点地。

(2)由学生回答导入基本踏法的学习。

脚掌打地——藏族踢踏舞中把这种踏法称为“冈达”。有单脚冈达,也有双脚冈达。

全脚踏地——可以轻踏,也可以重踏。还可以在不同的方位踏,比如往旁和往前。可以双脚交替踏。

向后点地。

(3)学习基本动作

这几种基本的踏法,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舞步来。

①、第一基本步。

师:现在老师跳一个基本舞步给大家看一下,请大家说出,这个舞步是由哪几种踏法组成的?

老师跳第一基本步。

学生:用了冈达和全脚踏地。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这个动作就叫做第一基本步。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学会脚步后,教上肢动作。

练习完整舞步。

②、第二基本步。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第一基本步。现在,老师把第一基本步,在踏法的组合上做一点点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舞步——第二基本步。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在踏法的组合上做了什么变化。

生:用一个全脚踏地,代替了一个单脚冈达。

开始学习第二基本步。

师:同学们找出了脚步上的变化,那么有没有注意老师上肢动作的变化?

让学生模仿出来,引入上肢动作教学。

练习完整舞步。

③、摆步的学习

师:我们现在学会了第一基本步和第二基本步,大家发现没有,这两种舞步踏出的节奏都是“XX XX”。现在老师做另外一组动作,请大家听一下,踏出的节奏,是不是“XX XX”。

老师跳摆步。

学生回答:是一样的。

师:也只是在踏法的组合方式上做了变化对不对?

学习摆步,让学生说出,摆步是由一个单脚冈达和一个全脚踏地交替组合而成。

学会动作后老师提问:是不是只能在原地做?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到前面示范,带领大家一起做。

④、摇步的学习。

把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形成新的舞步——摇步。

师:摇步可不可以拉手跳?

学生回答:可以。

师:藏族人民在跳舞的时候,经常会手拉手,边唱边跳,那么我们现在也一边***,一边手拉手来跳一下。

唱《美丽的家乡日喀则》,拉手跳摇步。

⑤、退踏步的学习。

师:前面老师说了,踢踏舞少不了用脚踏地,发出各种声音,踏出各种节奏,而前面我们所学四个舞步,都只有声音、强弱的变化,而没有节奏的变化。那现在老师就跳另外一个舞步给大家看,大家听一听,踏出的节奏是不是变了?

老师跳退踏步。

学生回答,由“XX XX”变为“XX X”。

师:那老师又是用哪些踏法踏出了这个节奏呢?

学生回答:向后点地,全脚踏地。

模仿老师动作,学习退踏步。

⑥、抬踏步的学习。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踏出这种节奏呢?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用各种踏法组合一下。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其实藏族踢踏舞中,还有一个动作,踏出来的节奏,也是“XX X”。这个动作就叫做抬踏步。

学习抬踏步。

(4)熟练巩固

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藏族踢踏舞的6个基本动作,现在老师放一段音乐,请大家自由的用刚才所学的动作,来踏出声音,为音乐伴奏。

4、创编组合 (1)导入:

师:快乐是踢踏舞的本质。藏族人民踏脚舞袖,为的都是表达喜悦心情。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藏族民在欢庆节日时跳舞的一组照片。大家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在什么队型上跳的?

学生回答:圆形。

师:对,藏族人民在欢庆日跳堆谐的时候,都是唱着歌围成一个或者两个圈,时而流动,时而静止,时而向圆心聚拢,时而散开,时而还会发出各种欢呼声,气氛非常的热烈。所以,我们也围成圈边唱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跳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2)按要求创编

师:不过,老师要给大家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并且要求大家边唱边跳。(所***曲为《美丽的家乡日喀则》)

要求:

A、出场形成一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B、一个圈变成两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C、两个圈流动起来。时间两个八拍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讨论如何完成要求A,另一组讨论如何完成要求B。然后,两组分别派代表,指挥全班同学按讨论出来的办法完成要求A、B。要求C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成。

回顾完成三个要求所用的方法。将三个要求连贯完整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补充结束动作。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的好!好,那大家是不是能感受到藏族人民在跳堆谐时的那种开心喜悦了?

学生回答:是!

师:你们一般在很高兴的时候都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会蹦起来,会喊!

师: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喊出来!

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咻咻咻咻…………” 学生学习结束动作。

(4)整体表演。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把大家刚才编的组合再一起展示一遍,把“咻咻……”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后面。所有的同学都边喊边向中间靠拢,围成两个大圈,作为我们这个组合的结束。

师: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被你们的喜悦感染,想和你们一起舞蹈了。大家跳得开不开心?学生回答:开心!

来,让我们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5、小结

刚才大家很出色的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在圈上完成队型变化的任务。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把“堆谐”这种舞蹈搬到舞台上展示给大家看,能不能始终在一个圈上舞蹈呢?

学生回答:不能。

师:为什么?

答: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让观众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就要

增加舞蹈的观赏性。所以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队型及层次的变化。

师:非常好,那大家课后就试着把堆谐编排成一个小舞蹈。

三、拓展

1、观看录像,介绍爱尔兰踢踏舞。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踢踏舞,其实在国际上,最富盛名,最具影响的踢踏舞是爱尔兰踢踏舞。

播放一段爱尔兰踢踏舞。

2、探讨区别。

师:爱尔兰踢踏舞和我们藏族的踢踏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体态,上肢动作……

师:同样是踢踏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回答:因为生活环境,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

四、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每一种舞蹈,其特点的形成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中、西方舞蹈的风格迥异,还是中国各个民族舞蹈的异彩纷呈,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能够主动的从这些方面着手,从生活中探寻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好、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推荐第4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 来宾市魅力舞蹈室

培训时间: 4月28—5月1日 培训级别: 1-3 答卷人: 文丽华

《飞吧,小蜜蜂》一级舞目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训练以手腕带动手臂上提下压,同时配合脚下碎步,为今后手臂“三大节”的训练做初步的练习。

二、教学方法

碎步、飞翔手、单飞翔手下旁腰、折腰拍手、提压腕、软手。

三、教学难点

1、飞翔手是由手腕带动手臂做上提和下压。

2、做软手时,由手腕带动手臂从肩前位柔软的提压至横开手位。

四、教学步骤 前奏

1、1-8 四人分两组,台两侧横排准备。 第一遍音乐

1、1-4 右侧人左起向左横跳一步成正步位半蹲,同时双分手至旁按手。左侧人做右侧人的反面动作。 5-8 踮脚碎步,飞翔手。

2、1-8 重复第1节1-8动作。

3、1-8 重复第1节5-8动作两遍成一竖排。 第二遍音乐

1、1-2 单数人正步位半蹲,右起单飞翔手下旁腰。双数人做反面动作。 3-4 身还原。

5-8 做第1节1-4的反面动作。

2、1-8 体对1点,踮脚碎步回到一横排,飞翔手至盖手胸前交叉。

3、1-4 双膝跪地,保持舞姿折腕拍手两次。

5-7 双跪坐,折腕拍手三次打开至旁平位。

8 压腕至旁按手。

第三遍音乐

1、1-8 双跪立,飞翔手两次。

2、1-4 双跪坐,右起单飞翔手,目视右手,最后两拍还原。

5-8 做第2节1-4的反面动作。

3、1-2 双跪坐,胸前交叉手提腕,身右拧,目视2点。

3-4 保持舞姿,压腕,身还原,目视1点。

5-6 保持舞姿,提压腕,身左拧体对8点,目视8点。

7-8 保持舞姿,第7拍提腕,最后一拍胸前压腕,目视1点。 第四遍音乐

1、1-4 双跪立。

5-8 右起上步成正步位,双分手至旁按手位。

2、1-6 体对3点,踮脚碎步向3点前行,肩前软手四次至横开手位,右倾头,目视1点。 7-8 保持舞姿,半蹲。

3、1-6 体对3点,碎步向7点后退,软手四次回至肩前位,左倾头,目视1点。

7-8 保持舞姿,半蹲。 结束

1至

2、1-4 体对2点,飞翔手三次踮脚碎步,形成一斜排。

5-8 碎步向右自转一圈,斜下位手心相对软手,身前倾,目视右手。

3、1-4 体对2点,保持舞姿半蹲,目视1点。

浅谈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

以前对于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仅限于电视荧屏上的表演。直观印像是漂亮、优美,舞蹈种类多,高难度。对于民族舞零基础的我简直遥不可及,而在这次通过1-3级中华民族民门舞蹈考级强化训练后,我有了更深更近的了解与体会。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简直太有吸引力与魅力了,完全与其它街舞、拉丁、流行舞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各民族舞蹈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给学习民族舞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及丰富性。

中华民族民间跳舞通过生活、大自然、动物等形态融入各民族文化特色来展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蒙古族的《燕儿飞》,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儿歌居然可以通过这样跳,简单的蒙古舞蹈特色使其肢体语言的完美展现,完全把我带进了蒙古大草原,通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训练,打破了平时我跳舞存在的小陋习,它更讲究如何让自己更优美,更享受,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作为一名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同时也热爱舞蹈,希望通过此次的学习能让我的学生也能从小热爱舞蹈,锻炼学生的肢体展现能力,打好跳舞的基础,我将在我的工作中努力的推广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我将通过以下几点来安排

一、课堂、早餐、活动课、体育课中普及;

二、开设针对性的舞蹈课堂;

三、对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实行教级安排;

四、让学生参与更多校外的民族民间舞的演出;

五、学校家长会上的舞蹈展示;

六、平时课堂对学生有关民族民间舞的儿歌的普及和面部表演的训练;

七、在此基础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及创新能力。

相信通过我的热爱及努力,我会教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谢谢!

推荐第5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宣传片文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宣传片文案

序曲

中华儿女情长、载歌载舞了几千年,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足迹追溯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灵魂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洗礼!

舞之源(历史)

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这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生活情景的行为,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是人类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创作不可或缺的来源。因而,人们常说:民间舞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

舞之茫(挽救)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历经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等等。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在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中,从五四开始,中国文化有一个大的转折,当时因为满清的击弱,中国受到列强的欺凌,使得中国文人意识到祖国危机重重,所以自五四以后,从1919到1921年,胡适这批新文化的领导人,就提出要向西方学习,有人提出“全盘西化”,有人干脆提出“打倒孔家店”,认为以孔、孟和老、庄为主的传统思想文化落后了,得革新了,得把孔家店打倒全盘西化,所以当时文艺界不管是音乐也好、戏剧也好、绘画也好,都是从学习西洋开始的。大家就觉得旧的文化应该转一个方向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算不上艺术,总觉得外国芭蕾,外国现代舞那才是艺术,看不起民间的东西。从此,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开始渐渐被人们淡忘和不那么重视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从此走向迷茫。

然而,自上个世纪

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国涌现出一批老一辈的舞蹈家戴爱莲、吴晓邦、盛婕、彭松、贾作光等先生开始收集、整理、研究、应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当时,戴爱莲先生在陶行知先生的建议下,她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根,去寻找到中国舞蹈的根,她恍然大悟。就在1945年,她和叶浅予先生、彭松先生等一行人开始去到川、康、边境等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少数民族舞蹈。从此,中国民间民族舞蹈开始被发掘、被找寻、被挽救、被广为流传。

这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史无前例的大拯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史上一次重大意义的壮举。

舞之韵(留存)

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舞蹈,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友谊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一缕无尽的清新、一种神奇的向往,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文化风采。

舞之景(发展) 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中国民间民族舞蹈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中国民间民族舞蹈未来将更加美丽耀眼!

推荐第6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中华民族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 (儿童舞蹈)

2、西 瓜 (儿童舞蹈)

3、球球操 (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

5、小蜗牛 (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

8、数星星 (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 中华民族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

4、划船 (客家)

5、捉迷藏 (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

7、燕儿飞 (蒙族风格)

8、拔 河 (儿童舞蹈)

9、蹦蹦兔 (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 (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 (汉族)

3、跳皮筋 (儿童舞蹈)

4、抓 包 (云南花灯)

5、企鹅 (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 (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 (傣族)

10、长辫子 (维吾尔族)

中华民族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 (蒙族)

2、扭扭舞 (苗族)

3、花皮球 (东北秧歌)

4、小木偶 (儿童舞蹈)

5、踢毽子 (藏族)

6、踩水乐乐 (水族)

7、鼓儿咚咚响 (汉族)

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 (客家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 (蒙族)

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

3、亮装之舞 (傈僳族)

4、欢腾腰鼓(东北秧歌)

5、弄钱鼓 (闽南地区)

6、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

7、小卜少 (傣族)

8、打歌 (彝族)

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

10、尝葡萄 (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打柴舞 (黎族)

2、小放牛 (河北井陉拉花)

3、跷跷板 (朝鲜族)

4、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

5、新年来到 (东北秧歌)

6、挤奶员 (蒙古族)

7、小格格(满族)

8、铃鼓舞 (维吾尔族)

9、丢手绢(东北秧歌)

10、渔趣 (傣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2.团团扇 3.小马蹄 4.腊梅花开 5.捉泥鳅 6.戏鼓仔 7.花伞 8.戏碟 9.阿美队舞 10.漓江小阿妹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踏踏踏 2.花棍飞舞 3.吉祥如意 4.织呀织 5.绢花飞 6.鸭子戏水 7.绕三灵 8.舞动的长发 9.采蘑菇的小姑娘 10.放风筝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 2.阿细娃娃耍月 3.金花遍地开 4.茶香飘飘 5.花儿与少年 6.照镜子 7.摆阿摆 8.大雁 9.摘苹果 10.快乐罗嗦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十级 1 找朋友 2.八角鼓 3.敬酒歌 4.小小曼 5.苗岭早晨 6.凤阳花鼓 7.彩蝶翩翩 8.皮影娃 9.抛绣球 10.瑶山情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十一级 1 纳木措弦歌 2.阿佤姑娘 3.哈哈舞 4.摆手舞 5.阿拉木汗 6.偶丫 7.红灯笼 8.云朵中的尔玛 9.对对脚 10.欢乐泼水节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十二级 1 吉祥的筷子 2.侗家咯罗 3.银铃沙沙 4.欢乐节拍 5.阿里里 6.烟盒声声 7.戴羽毛的小姑娘 8.踩街游 9.年轻人的踢踏 10.金孔雀

推荐第7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张荣荣)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石家庄华电科技学校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19日到27日 培训级别:1—3级 答卷人:张荣荣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6—8岁儿童

授课舞目:三级舞目-小鼠上灯台(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对《小鼠上灯台》这个舞目的教学,可以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仿表演的兴趣。

2、能够根据音乐生动的跳出小老鼠的活泼可爱形象。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教学难点:关键动作:小老鼠点头,转头,环动。 训练难点:

(1)、在舞蹈中保持膝部有节奏松弛的颤动。

(2)、做旁点步时,要将重心保持在主力腿上同时往下蹲,动力腿迅速出旁脚点地。

(3)、正步屈伸要求快蹲、快立。 教学步骤:

1、导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

握好基本动律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小老鼠的形象进行模仿训练。

2、按音乐分段教,练

(1)、前奏:先让小朋友们双跪坐在地上,把右手放在左手上,做老鼠嘴 第一遍音乐:从右侧依次起身双跪坐,把老鼠手位放在胸前,向右看,向左看,前看看,再左右中点头,再环转头一圈

(2)、再从右边依次起身,右脚向前上步成半蹲姿势,双手跟随身体曲臂把老鼠嘴叠放在胸前,向左前右各点一次头,头再向后转动一圈后向前看。保持舞姿,左转正步小跳,先出左脚,左右交替向前走四步。

(3)、第二遍音乐,左腿成半蹲姿势,右腿自然屈膝向旁边点步,左手保持鼠手位,右胳膊半屈伸向旁边右倾头做出老鼠贼头贼脑体态,第二排还原成正步半蹲,面向前方保持舞姿,踮脚两次。右脚跳三步,左转身保持舞姿右脚其交替向前走四步,右倾头,然后全体碎跑步成圈圈面向圆心,然后正步位踮脚,伸出右手向上绕弯一次做偷油,眼睛要看着右手正步位半蹲,右手收于嘴边做吃油的体态,头向右环动一圈。左腿成半蹲姿势,右腿自然屈膝向旁边点步,左手保持鼠手位,右胳膊半屈伸向旁边右倾头做出老鼠贼头贼脑体态,第二排还原成正步半蹲,面向前方保持舞姿,垫脚两次。再做反面动作左腿成半蹲姿势,右腿自然屈膝向旁边点步,左手保持鼠手位,右胳膊半屈伸向旁边右倾头做出老鼠贼头贼脑体态,右脚跳三步,左转身保持舞姿右脚其交替向前走四步,右倾头,然后全体碎跑步成圈圈面向圆心,然后正步位踮脚,伸出右手向上绕弯一次做偷油,眼睛要看着右手正步位半蹲,右手收于嘴边做吃油的体态,头向右环动一圈。

(4)、第三遍音乐,右腿向圈外迈成弓子步,双手张开放在耳边像在偷听状,最后再收回左脚,双手放在耳边,装作很怕的状态,碎步跑成两个人一组,一

前一后,前面人左腿半蹲,右腿旁点地,保持鼠手位,右手伸向旁边,后面人双手搭在前面人肩上,右探身,踮脚尖。前面人半蹲右转头,后面人右倾身,两人互相对视。

(5)、面向前面,碎步跑成一排,单数向前,双数向后,右脚向后迈成弓字步,双手张开放在耳边,前后两人面对面对视。再依次跳成一斜排,第一个人左转面对前面半蹲向右转头一圈。

(6)、斜排第一个人向右走三步,后面人向右两步,第一个人垫脚尖,伸右手,向上绕弯,做落回嘴边偷吃状,其他人做转头看第一个人,后面人拽着第一个人向后退场。第一个人始终要保持偷吃状。

二、浅谈这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答:通过这次学习了民族民间舞蹈等级教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了解了各民族独有的特色,体会到舞蹈游戏的趣味性,这套教材我相信孩子们会非常喜欢,同时挖掘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引导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空间,也推高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认识更多民族舞蹈,体会各民族舞蹈的风格,1~3级初级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模仿小动物为主,其中还有很多舞蹈掺杂着游戏的形式。还有各种各样的道具,这样会使孩子们知道每一个舞蹈不同的表现力。

这套教材很适合儿童的情趣,有愉悦性,趣味性,都是以玩得形式编制的教材,像小时候我们常玩的《打花巴掌》、《 跳皮筋》等等,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现在编制成舞蹈感觉很有趣。

我国50多个民族得有自己的民间舞蹈,而北京舞蹈学院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间舞为基本教材,这些民族得

民间舞蹈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性格的典型特征。如汉族灵活矫健,蒙古族豪迈彪悍,维吾尔族热情诙谐,这些典型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再学习中表现自己。通过同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的朝夕相处,再不段学习中同它的感情与日俱增,切身体会到她的无穷魅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学习完了三级舞蹈,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得舞种,如:客家,安徽花鼓灯等等,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很欢快,很好听,所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去学习和体验。拥有了这么好得舞蹈教材,我今后会更好的利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才能体验到更好的价值!同时再教学中,要表现出每个民族得特点,不可以采用自己的风格来教授。要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推荐第8篇:46级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试题

4-6级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试题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山东淄博 培训时间: 2013-5 培训级别: 4-6 答卷人:张敏琳

一、教案。

民族民间舞《小卜少》(傣族)

教学目标:通过双腿的屈伸结合勾踢步、前点步位以及掌形、翻腕等手位、脚位的运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傣族民间舞蹈。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难点:追鱼手、勾踢步、曲掌翻腕、教学对象:8—10岁儿童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准备:五级DVD、CD碟,傣族舞服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感情内在含蓄,下肢多屈伸,身体和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造型。今天,我们来学习傣族舞蹈《小卜少》,一起感受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

1、播放《小卜少》,学生欣赏,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

2、分发傣族舞蹈服,了解傣族舞服,穿着舞服,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习关键动作:

1、勾踢步:

①讲解要点并示范:勾踢步后踢的脚要快速、轻盈,快踢慢落。 ②带领学生练习,反复示范以供学生模范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

2、追鱼手:

①掌形手:学生做手型,明白掌形手是傣族舞的基本手型。 ②讲解并示范追鱼手,学生练习。

3、曲掌翻腕:讲解并示范,学生练习。注意手型的变换。

四、教学舞蹈《小卜少》

[1] 1—8

体对7点,六人成一横排,正步位,第一人左手点肩,其他人搭前一人的肩,目视1点。

[2] 1—8

保持舞姿,屈膝4次,右手下垂甩摆。 音

[1] 1—4

屈膝两次,右手从身体左侧摊出至右侧。

5—8

屈膝两次,右手里绕腕至托掌位,头、身左倾。 [2] 1—8

屈膝4次,右手经旁按掌落至旁平位,右倾头。 [3]—[4]

重复[1]—[2]动作。 [5] 1—8

体对1点,提裙手,左起单数人左勾踢步4次,双数人动作相反。

[6] 1—8

两人相对做[5] 1—8的反面动作。

[7] 1—4

提裙手,右侧人左旁迈步,屈伸,左侧人动作相反。

5—8

收回正步位屈膝。

[8] 1—8 [9] 1—4

5—8 [10] 1—2 3—4 5—8 [11] 1—8 [12] 1—4

5—8 [13] 1—8 [14] 1—4

5—8 [15] 1—8 [16] 1—8 [17] 1—4 重复[7] 1—8动作,左、右侧人互换动作。

屈膝,双手体侧胯旁屈掌接胸前掏翻腕推出后两人搭手。重复[9] 1—4动作。

屈膝,右勾踢步接前点步位。

保持舞姿屈膝一次。 收右腿原地屈膝两次 做[10] 1—8反面动作。

体对1点,左勾踢步接右旁点步位,曲掌翻腕至左胯旁按手,右旁平位掌型。

保持舞姿,屈膝两次。

做[12] 1—8的反面动作。

左勾踢步接右后踏步位,曲掌翻腕至左胯旁按手,右手斜上位提腕。

保持舞姿,屈膝两次。

做[14] 1—8的反面动作。

左起勾踢步,两人相对做追鱼手,相互追逐交换位置。

右侧人体对1点做[12] 1—4的动作。左侧人体对5点做。

5—8

右勾踢步接左后踏步位,曲掌翻腕至右胯旁按手,左手斜上位提腕。

[18] 1—8

重复[16] 1—8的动作。

[19] —结束 两组做勾踢步,右手下垂前前后甩摆,分左右区下场,目视1点。

五、表演《小卜少》

1、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节奏完成动作,使学生熟悉音乐,熟记动作。

2、学生分组表演,纠正不足之处。

3、学生有表现力地表演《小卜少》。

六、总结:

1、学习内容总结。

2、学生学习状况总结。

七、下课式。

二、浅谈这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答:《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来自民族传统艺术,提炼于各民族生活。学习民族民间舞,是启发孩子们对舞蹈的感知力、表现力量最直接的方式,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养成、优雅气质的塑造。在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单单是随着音乐舞动,而且将接触到这些舞蹈背后蕴含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如 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演能力、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

独立自主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应该针对不同幼儿对舞蹈的不同掌握程度做出不同的指导。同时提高重复练习的量,量变引起质变。让幼儿能充分了解舞蹈的动作和不同民族的风格,从而更好的学习舞蹈,体验舞蹈的形态美和意境美。让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民间舞带来的快乐,喜欢舞蹈,爱上舞蹈。

推荐第9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安莹)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石家庄华电科技学校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19日到27日 培训级别:1—3级 答卷人:安 莹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一 教学目标:训练小朋友对腰部的训练,让小朋友在蹦蹦跳跳中寻找到乐趣! 二 教学难点:1卷腰、两头起背肌尽量做到位2球球跳注意节拍3交替蹦脚注意先迈哪只脚4强调眼随手动;上,头部的斜上方;中,身体的中轴线;下,腹部的斜下位。 三 教学步骤:

1、引题:

向小朋友问好,告诉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球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球?然后讲述一下小球的形状是圆形的,有利于小朋友们在做舞蹈动作时的体态。放一些有关小球的漂亮的图片,同时放着这个舞蹈的音乐,让他们先听一听,看完图片后,问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小球,然后拿出小球给小朋友们看。

2、教学过程:

(1)、先把小朋友们分成四个人一组,身体对圆心趴下

(2)、两个手收到肩前,头带动身体,上身向后推动卷腰,手臂伸直,还原前奏时动作,再重复两个手收到肩前,头带动身体,上身向后推动卷腰。(回原

位) (3)、手臂伸直,手臂和腿部带动身体两头起,放回原位,再重复手臂伸直,手臂和腿部带动身体两头起。(回原位) (4)、双手推地,跪立于地面,双手叉腰,头带动身体向后做卷腰,重复双手推地,跪立于地面,双手叉腰,头带动身体向后做卷腰。

(5)、身体回原位,双跪坐,向右下旁腰,还原后向左做旁腰。(回原位) (6)、双手扶地,双脚并步正部位,旁按手姿势,身体笔直,球球跳四次。坐下,脚屈伸上下蹬脚。重复双手扶地,双脚并步正部位,旁按手姿势,身体笔直,球球跳四次。坐下,脚屈伸上下蹬脚。(回原位)

(7)、双脚并步成正步位,身体站直,旁按手,身体正对圆心。

(8)、踮脚小碎步展成一横排右跨脚,同时双臂搭于前一个人肩膀上,身体向前倾,第一个人双手叉腰。保持舞姿,向后下胸腰。重复左面动作踮脚小碎步跨左脚,同时双臂搭于前一个人肩膀上,身体向前倾,第一个人双手叉腰。保持舞姿,向后下胸腰。

(9)、右脚一步跨回反面,低头双手叉腰,最后一拍扭头看向正前方。

二、浅谈这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答: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极其丰富的舞蹈语汇及文化内涵,其风格韵味,动律动态,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通过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我认识到了,不仅能学到各种不同民族特色的舞蹈,并且很有趣,可以让孩子们在玩闹中学到东西,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学习这套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不要死记动作,要根据舞蹈的特色特点来完成舞蹈动作,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舞目的特色特点及难度程度,

结合学生的年龄程度进行合理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我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各民族的生活、文化、艺术、音乐、服饰等相关内容,结合图片,音乐,让小朋友们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学习和表演;也可以在教学之前插入相关儿歌,反复的练习会让小朋友们感到枯燥无味,但必不可少,所以结合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歌谣,动听的音乐及相应的道具,适当对舞蹈进行反复。我知道了需要清楚教材在不同级别中的动律,动作是根据舞蹈动作所需来选择的,除充分了解各民族舞蹈不同特色风格动律及典型性动作外,更多明确在此舞蹈中关键动作和训练目的,并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断提示,对个别动作要理解。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食物来做比喻,对动作进行分析,让课堂气氛活跃。我会更多跟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知识来课堂与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此让孩子们由更多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更多艺术交流轰动,在愉悦教育和素质教育科学统一基础上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推荐第10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小蜗牛)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4-7号 培训级别:1-3级 答 卷 人:罗方雪

一、《小蜗牛》

教学目标: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进行软手的初步练习,以及对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辅导、练习

教学难点:软手

教学步骤:

1、导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握好基本动律后让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蜗牛的形象并进行模仿训练。

2、按音乐分段教:

前奏:两人,体对起点,双跪坐,身前俯,直臂前身扶地。

第一遍音乐:

①1-

4钻头塌腰 。 5-8扭摆回坐。

②1-8

重复一次,最后一拍收肘至靠近膝盖处。

③1-4

右手地面软手,目视右手。 5-8

重复一次做反面动作。

④1-

2右手大划圆手一次,目视一点。 3-4 反面重复1-2

5-8 体对五点,抬头跪地爬。

第二遍音乐

①1-8(蜗牛出洞串门子)右侧人右转身体对八点跪地爬,左侧人做反面动作。

②1-4(背着一间)双跪坐,上身立直。右侧人膝盖屈伸,双架肘拍肩两次,右左倾头,目视一点。左侧人做右侧人的反面动作。

5-8(小房子)右侧人膝盖屈伸同时双手至后斜下位折腕,拍后壳状两次,右左倾头,目视一点。左侧人做反面动作。

③1-4(雷声隆隆)右侧人体对一点,双手扩指碎抖手,右倾头,目视一点。左侧人做右侧人反面动作。

5-8(下大雨)右侧人双跪立,向七点直臂碎抖手,目视一点。左侧人做右侧人反面动作。

④1-8(蜗牛拍拍小肚子)右侧人双跪坐,膝盖屈伸同时双手于腹前拍肚子,右倾头,目视一点。左侧人做右侧人反面动作。

⑤1-8(雨点来了我不怕)重复③的动作。

⑥1-4(我会躲进)两人面相对双跪立,双分手同时抬头。

5-8(小房子)团身,曲肘至靠近膝盖。

保持舞姿,两人转头,目视一点。

二、通过这次学习了民族民间舞蹈等级教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了解了各民族独有的特色,体会到舞蹈游戏的趣味性,这套教材我相信孩子们会非常喜欢,同时挖掘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引导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空间,也推高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认识更多民族舞蹈,体会各民族舞蹈的风格,1-3级初级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模仿小动物为主,其中还有很多舞蹈掺杂着游戏的形式。还有各种各样的道具,这样会使孩子们知道每一个舞蹈不同的

表现力。

这套教材很适合儿童的情趣,有愉悦性,趣味性,都是以玩得形式编制的教材,像小时候我们常玩的《打花巴掌》、《 跳皮筋》等等,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现在编制成舞蹈感觉很有趣。

我国50多个民族得有自己的民间舞蹈,而北京舞蹈学院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间舞为基本教材,这些民族得民间舞蹈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性格的典型特征。如汉族灵活矫健,蒙古族豪迈彪悍,维吾尔族热情诙谐,这些典型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再学习中表现自己。通过同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的朝夕相处,再不段学习中同它的感情与日俱增,切身体会到她的无穷魅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学习完了三级舞蹈,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得舞种,如:客家,安徽花鼓灯等等,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很欢快,很好听,所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去学习和体验。拥有了这么好得舞蹈教材,我今后会更好的利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才能体验到更好的价值!同时在教学中,要表现出每个民族得特点,不可以采用自己的风格来教授。要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我有信心让每个孩子一定可以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到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在舞蹈考级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领略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语言,增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情感。以上是我这次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对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教学一点浅显认知,我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舞蹈教学事业为传播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让更多家长和孩子们感受和了解丰富多彩独具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

第11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小熊舞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4—7号 培训级别:1—3级

答卷人:罗方雪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4—6岁儿童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教学目标:

1、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2、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仿学习的兴趣。

3、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难点:

1、关键动作:.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

2、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

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教学步骤:

1、导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

2、按音乐分段教、练:

【1】1-8 四人一横排,体对一点,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觉状,左手扶膝盖。

【2】1-6伸懒腰,表现冬眠后出醒的小熊。

7-8上身立直,双手扶膝盖。 第一遍音乐

【1】1-4上身前腆,目视一点。

5-8身还原。

【2】1-4上身含胸,目视腹部。

5-8身还原。 【3】重复【1】1-8动作。

【4】1-4右手点指,左手扶膝,依次对

8、

1、2点点指指出(眼随手动),第四拍保持舞姿。

5-8右手经上弧线还原到8点(眼随手动)。

【5】1-2双手扩指、右起交替拍膝盖三次,第三次右手拍膝左手扩指。第二拍保持舞姿,身体随动,目视一点。

3-4做【5】1-2反面动作。最后一拍右手扶膝,身体不动。

5-8左右倾身,耸肩两次。 第二遍音乐

【1】1-6跪地爬成圆圈。

7-8盘腿坐,旁按手。

【2】1-4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第三拍折腕(眼随手动)。

5-6上身向前冲同时曲臂舔手心,做舔蜂窝状。

7-8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 【3】1-8做【2】反面动作。

【4】1-8重复【3】1-8拍动作,双手一起做。

【5】1-2身前倾,双手交替碎拍地,第二拍抬起右手扩指(眼随手动)。

3-4做【5】1-2反面动作。

5-8保持舞姿,双手扶膝盖,右左倾身耸肩两次。

二、浅谈这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答:《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来自于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象动作加以提炼而成的。而舞蹈是启发孩子们感知力、表现力、模仿力、想象力最直接的方法。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养成。在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随着音乐按照既定的动作舞动,也可以发挥想象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而这些舞蹈背后所蕴涵的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及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源。例如:舞蹈《小红扇》、《吐泡泡的小鱼》、《花手绢 过家家》、《小鸭嘎嘎》、《长辫子》等这些都极具民族特色,表现形式生动、鲜明、活泼,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培养孩子的民族情结,使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整个舞蹈学习中。而舞蹈《小熊舞》、《小象洗澡》、《跳皮筋》则是以训练孩子们的观察模仿能力为主,激发孩子对艺术的表现力,为孩子学习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给未来的延伸及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另外对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有涉入,如《西瓜》、《球球操》、《小小服装设计师》等。考级教材的编委们把这些我们日常经常会见到的小动物,还有我们玩的小游戏,编排到舞蹈当中,无论是动作、节奏、队形以及对歌词的记忆,还是舞蹈语汇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与理解,都是对孩子们的思考、模仿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让孩子们在玩闹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并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体会到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学习这套教材不要死记动作,要根据舞蹈的特色来完成舞蹈动作,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准备与各民族有关的东西(如:民族生活、文化、服饰等),让小朋友们更多的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从而来进行教学。比如傣族的舞蹈,可以发放一些傣族的衣服,让小朋友们穿上衣服感受一下傣族姑娘的体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各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动律及典型动作外,还应该明确在此舞蹈中的关键动作和训练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教学。

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对动作进行分析,让课堂气氛活跃。比如《跳皮筋》、《小老鼠上灯台》等。

在今后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艺术交流活动,在愉悦教育和素质教育科学统一基础上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中健康学习、快乐成长。此外,我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

第12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5 捉迷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

辽宁盘锦舞艺舞蹈学校

培训时间:

2015年8月25日

培训级别: 1~3 级 答卷人:

王 莹

考试标准及要求:

1、本次考试两题均为论述题,每题答案不得少于500字。

2、本卷每题50分,满分100分,考卷必须署名。

3、本卷需在舞目示范表演考卷抽题时由本人抽取,交卷时间为考试结束后三天内。

4、请严格按照考级中心规定的交卷时间提交考卷,每晚一天扣10分,以此类推。

5、考卷请在舞目考试结束三日内交由组织方统一整理后再提交考级中心。

6、考试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可与当地组织机构联系,考卷提交后请立即电话确认。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5-7岁儿童

授课舞目:二级舞目---捉迷藏(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注释:(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

教学内容:二级舞目《捉迷藏》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舞蹈《捉迷藏》训练学生踮脚碎步练习,来锻炼学生脚下的灵活性及脚腕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手部的提腕和压腕动作,同时通过舞蹈加强学生脸部的表情,增加学生舞蹈表现力。 教学方法:游戏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

教学难点:在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脚下的节奏。提腕时手臂和手肘的感觉,对映每个动作的脸部表情。

教学步骤:首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捉迷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捉迷藏》的舞蹈有一个初步的定位。了解“藏起来”, “偷看”,“寻人”时的感觉。

其次,利用示范法,细心并仔细的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争取让每位学生对舞蹈的动作都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对舞蹈的动作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点强调一下动作里“提腕”和“压腕”的动作要领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动作。教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注重自己的舞蹈表情,让学生知道每个舞蹈对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再次,利用模仿法,让学生对每个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同时老师适当提示学生每个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通过平时的游戏来学习这个舞蹈。这样可以使《捉迷藏》的舞蹈更加贴近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在进行模仿动作的同时教师把每个动作对映的表情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学生。慢慢的让学生习惯在舞蹈中自觉加入表情。

最后,利用练习法让学生对《捉迷藏》这个舞蹈进行反复并系统的练习,以巩固对舞蹈动作的熟练程度。练习时教师强调舞蹈动作并且要强调舞蹈动作和表情要同步。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叫几个小伙伴在家附近做一下“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更加浓厚。充分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宗旨。

二、浅谈这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答: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极其丰富的舞蹈语汇及文化内涵,其风格韵味,动律动态,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通过这次学习了民族民间舞蹈等级教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了解了各民族独有的特色,体会到舞蹈游戏的趣味性,这套教材让我学到各种不同民族特色的舞蹈,并且很有趣,可以让孩子们在玩闹中学到东西,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学习这套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不要死记动作,要根据舞蹈的特色特点来完成舞蹈动作,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舞目的特色特点及难度程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程度进行合理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我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各民族的生活、文化、艺术、音乐、服饰等相关内容,结合图片,音乐,游戏,让小朋友们对于我国各个民族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学习和表演;也可以在教学之前插入相关儿歌,反复的练习会让小朋友们感到枯燥无味,但必不可少,所以结合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歌谣,动听的音乐及相应的道具,适当对舞蹈进行反复。学习完了三级舞蹈,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得舞种,如:客家,安徽花鼓灯等等,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很欢快,很好听,所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去学习和体验。拥有了这么好得舞蹈教材,我今后会更好的利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才能体验到更好的价值!同时再教学中,要表现出每个民族得特点,不可以采用自己的风格来教授。要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这套教材能够一直都在快乐中了解祖国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13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4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大同市汇佳幼儿园 培训时间:2013.10.1-4

培训级别:4-6 答卷人:宁佳慧

考试标准及要求:

1.

本次考试两题均为论述题,每题答案不得少于500字。 2.

本卷每题50分,满分100分,考卷必须署名。

3.

本卷需在舞目示范表演考卷抽题时由本人抽取,交卷时间为考试结束后三天内。

4.

请严格按照考级中心规定的交卷时间提交考卷,每晚一天扣10分,以此类推。

5.

考卷请在舞目考试结束三天之内交由组织方统一整理后再提交考级中心。 6.

考试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可与当地组织机构联系,考卷提交后请立即电话确认。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8-10岁儿童

授课舞目:五级舞目---小骑手(蒙古族)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等

注 释:(也可以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脚下动作的灵活和敏捷,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蒙族舞蹈的特点。

教学方法:1 学习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2 学习勒马手,扬鞭手。跺掌步,蹭跳步 教学难点:基本体态 跺掌步 蹭跳步

教学步骤:1,教授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2,学习跺掌步和蹭跳步,勒马手,持鞭手和扬鞭手

3,前奏:学生在中区站一横排,体对三点,正步,双勒马手 4,【1】1-8保持舞姿,学生依次对2点正步半蹲。

5,【2】1-8脚位不变,每人一拍一次依次左手扬鞭。【3】1-8每拍一人依次正步位半蹲,身前俯,左手甩鞭。

6,【4】1-8体对一点,左脚上步踏步位半蹲,双手勒马,上身前俯。 7,【5】1-8左右压肩各两次(重复一次)

8,【7】1-8踮脚碎步成三角队形,双手围成勒马手

9,【8】1-4右脚上步,跟左脚于正步位脚尖点地,右手勒马手,左手叉腰。保持舞姿,屈伸一次。(重复) 10,5-8右起倒换步四次 11,重复【8】1-8的动作 12,重复屈伸的动作 13

,基本体态要求立腰,拔背,目视远方,双脚正步位向后蹭跳时不要向上窜。

14,学习舞蹈动作,严格要求学生在舞蹈中动作的规范性,在舞蹈中始终保持骑在马背上的感觉。 15,5-8体对一点,蹭退步,双勒马手

16,【12】-【13】重复【8】-【9】的动作 【14-15】体对一点,右手进退四步,双手前平伸由右至左画圆。【16】1-4 5-8体对2点正步位半蹲右手勒马,左手甩鞭,身体直立。左手扬鞭,双腿直立。

【17】1-4 5-8左手叉腰,左右各做一次跺掌步,体对8点做1-4的反面动作。

【18】-【19】做【16-17】的反面动作。

【20】1-4 5-8体对8点,向六点撤脚成正步半蹲,右手勒马,左

手叉腰,右起原地跺脚四步。

【20】1-5 【21】1-8重复前面的动作

【21】体对一点,原地踮脚碎步,双手上分手至头旁,左腿屈膝,上手旁落。(重复)跑称碎步圆,左手勒马,右手扬鞭,一人带领依次下场。 二,《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哪几个方面的能力,请结合同一级别舞目举例说明。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来自于民族传统艺术,学习舞蹈室启发孩子们对舞蹈的感知力,表现力最直接的方式,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养成,优雅气质的塑造。

民族民间可以培养孩子: 一,训练体型,提升气质

舞蹈能改善人的体制,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作用,对孩子气质的养成起重要作用。

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综合素质 三,培养七大能力 1,观察模仿能力

观察模仿能力是舞蹈的基础形式,也是儿童感受,意识形成的重要方式,民族民间舞学习过程中,是对孩子观察模仿能力的反复锻炼于提升,激发孩子的艺术表现力,为孩子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即兴表演能力

如《西瓜》,《球球操》等舞蹈无论是组合的编排还是素材的选用,都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而且孩子们只需要三四个课时就可以掌握一个小舞蹈。 3,思考能力

如《小小服装设计师》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无论是舞蹈动作,节奏,队形以及唱词的记忆,还是舞蹈语汇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与理解,都是对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4,创新能力

如《小看戏》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

5,独立自主能力

如《踢毽子》 《彩绸飞舞》等孩子们需要在上课之前自己准备道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舞蹈的学习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6,合作交流能力

如《剪羊毛》在舞蹈中有双人的配合,队形变换,整体造型等,孩子们在舞蹈中互相合作交流,这让他们学会善解人意,并且掌握社会交往技能。 7,综合拓展能力

如《渔家欢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培养孩子对舞蹈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的综合训练,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而且能将这些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拥有精彩的未来。

第14篇:藏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

4、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能了解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

2、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

2、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

1 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 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

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

2 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

生:藏族。

师:对了, 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3 生:„„ (2)观看图片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组我在西藏采风时所拍到照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在其中探寻出藏族舞动作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一张:巍峨连绵的雪山。

第二张:崎岖的山路。

第三张:雄奇的布达拉宫。

第四张:虔诚跪拜的藏民。

(3)探索交流

A、为什么藏族舞会有“上身松弛、略前倾”这样的特点? 生答:„„

老师补充: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总结形成原因: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B、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

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第二课时

一.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藏族踢踏舞,也就是堆谐。它的主要特点是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而藏族人民的服装衣有长袖、脚蹬长靴,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会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热烈的舞蹈气氛。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长袖,请大家穿上,体验一下长袖舞蹈的感觉。(1)冈打的学习

老师把刚才跳的那段舞蹈再跳一次,请大家仔细看、仔细听,老师是不是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的?踏出了哪几种节奏?是用什么舞步踏出这些节奏的?

生:“XX XX”、“XX X”

师:大家刚才说出来的,就是藏族踢踏舞中最常见的节奏。

师:大家记不记得老师用了哪些舞步踏出了“XX XX”这个节奏? 学生回忆动作,引出“冈达”。 2.教师引导学习“冈达”。

除了“冈达”,还有“踢”和“踏”的动作。 (1)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的学习A、第一基本步的学习:

在冈打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基本步。 B、第二基本步的学习

师问:在第一基本步的基础上稍做变化,就是第二基本步。请同学

5 观察老师做了哪些变化?

生答:步法,上肢动作有变化。

学习第二基本步。 (2)摆步、摇步的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看老师跳舞的时候,觉得老师的动作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不是

师:其实藏族人民非常聪明,同样是“XX XX”这个节奏,通过步法的调整,造成了强弱的变化,再配合多变的上肢动作,就使舞蹈动作变得丰富多彩了。老师跳另外两种舞步,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是不是像老师所讲的这样的?

A、摆步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根据动作特点,教师给出舞步名称:摆步 师问:老师刚才是不是在原地做的? 生答:不是

学生练习用摆步进退。 B、摇步的学习

师问:在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就变成了摇步。 教师示范,学生学习。 学习摇步之后, 师:可不可以拉手做?

师:藏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时候,都会载歌载舞,现在我们也来边唱边跳。同学们会不会唱《我的家乡日喀则》?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现在,我们就和着自己的歌声,拉手跳摇步。

学生尝试。

(3)退踏步、抬踏步的学习

师问:刚才我们所学的第

一、二基本步、摇步、摆步都是用“XX XX”的节奏,“XX X”是藏族踢踏舞中另一最常见节奏,现在开始学习用步法踏出这个节奏。

A、退踏步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学习。 师:是不是只能面对一点做? 学生面对不同方向练习。边唱边跳。 B、抬踏步的学习

学习动作,根据动作特点,提示学生准确说出动作名称。 (4)复习巩固

A、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六个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一起来回忆一下。

教师随意说出舞步名称,学生跳(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摆步,摇步,退踏步,抬踏步)。

B、请学生与老师一起舞蹈。

第三课时

7 一.创编组合 1.导入:

老师也看到大家舞蹈时非常的快乐。其实,快乐是踢踏舞的本质。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组藏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时跳舞的照片。(播放有照片的课件)

师问:前面我们说堆谐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那么是不是始终在一个圆圈上跳?

生答:不是,有时一个,有时两个。

来,我们也围成圈边唱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跳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2.按要求创编

不过,老师要给大家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所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要求:

A、出场形成一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B、一个圈变成两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C、两个圈流动起来。时间两个八拍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设计如何完成要求A和要求B,然后由学生代表指挥大家一起完成。第三个要求全班一起设计完成。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三段连贯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补充结束动作。 师:同学们跳得开不开心?

8 学生:开心!

师:那你们怎么表达你们的开心? 学生欢呼

师: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喊出来! 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咻咻咻咻„„。” 学生学习结束动作。 4.整体表演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把把“咻咻„„”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结尾。完整表演一遍。

师:老师都被你们的喜悦感染了,想和你们一起舞蹈了。大家对自己的作品满不满意?学生回答:满意!

那我们就给自己鼓鼓掌!

四、拓展

1、请观看录像判断,这是不是藏族踢踏舞。

师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踢踏舞,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两段藏族舞蹈,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这是不是藏族踢踏舞?

播放一段弦子和一段锅庄。

生答:是

2、探讨舞蹈特点。师:从哪里判断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

9 师:两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蹈中的另外两种较有特色的类别,一个是弦子,藏族称为“谐”,另一个是锅庄,藏族称为“卓”。那么大家能不能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示课件):

弦子:柔美开朗、舒展连绵。锅庄:粗犷豪迈,洒脱奔放。

二、总结

师:为什么同一个民族的舞蹈也会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风格特点呢?不仅仅是藏族舞,其他的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还有我们湖南的苗族、土家族等等,这些民族的舞蹈都风格各异,他们舞蹈特点的形成,和这些民族人民的生活也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钱庄子完全小学

王丽艳

第15篇:2班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1012理论考试题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0-12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试题 阿拉木汗(维吾尔族)教学设计 答题学员:朱滨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要表现出维吾尔族舞蹈的挺拔,大方,端庄。让学生们体会维吾尔族舞蹈多变的节奏和端庄的气质。舞蹈以训练进退步为主,加强半脚掌能力的训练以及快速形成舞姿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首先让孩子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形成。 以讲故事的形式渗透舞蹈的表现力。 在将舞蹈的主体动作一一分解。 将动作串起来。

三教学难点:

1、进退步的半脚掌要立到最高,膝盖要靠拢,脚下步伐紧凑,快速的前后倒换。

2、注意维吾尔族特有的附点节奏。

3、做单收步时动力腿快收快出,重拍在里,注意踢出去后要有瞬间的停顿。

4、脚下不离散,上身撒的开。是我们在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时的主要要求之一。

四教学步骤: 1.讲故事 2演示法 3分解做 3合音乐

第二题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是以愉悦教育和素质科学统一为出发点,以推动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普及和满足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表演和需求为宗旨,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等特点为依据,选择相应的民族素材,进行舞目的编创和排列,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形体,培养了气质,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并更侧重于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七大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学生年龄为依据将课程分为1-3级,4-6级, 7-9级, 10-12级四个阶段。请问教师在1-12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教材的教育理念,并完成不同的教学目的?请按照教材的四个阶段分别进行细致说明。(字数要求:1000字以上) 第一阶段3岁至7岁培养儿童进入舞目学习的状态。注重舞目学习过程中配合的重要性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教风与学风的关键。

在重点强调舞目动态要求的基础上,抓住地域特征,强化动作与风格之间的关系,让儿童了解把握体态、动态、动率、动作、节奏在舞目学习中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强儿童对生活的观察认知能力及对民族民间舞属性的渐进了解。在解决上下肢协调能力的同时,以动作节奏情节情绪及表演为训练目的。 具体如下:

一级教材适合3-5岁儿童学习。针对该级别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儿童性格、性别、兴趣、喜好等特点,依据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规律,结合一级舞目教材内容的设定,如小熊舞、我的小小手、小蜗牛、飞吧小蜜蜂、我是小画家、小鸡啄米等舞蹈的学习。给予儿童基础知识及舞蹈基本素质培养的入门教育,初步开发儿童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模仿与想象,依照儿童自身具体的能动力,借以儿歌童谣等形式来体现儿童在舞目学习中的童真童趣,在一级舞目学习中,我们要教会儿童与老师间的沟通,教授舞目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方向、方位、队形、间距和肢体部位的基本认知。从说、看、学、听、动来引导开发,培养儿童进入舞目学习的状态。

二级教材适合4-6岁儿童学习。在一级舞目学习的基础上,遵循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结合二级舞目教材内容的设定,如划船、吐泡泡的小鱼、燕儿飞、拔河、小红扇、小蝌蚪变青蛙等舞目的学习,给予儿童舞蹈基础知识及舞蹈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教育。加强儿童对身边熟悉、喜爱、好奇事物的观察学习与模仿,增进儿童关注、配合、互动能力的养成。在二级舞目学习中,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动态要求逐步进入,增加了儿童舞目学习的难度,由此我们要教会儿童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借助道具、游戏、队形等方式加强肢体的表现力、掌控力及协调能力的训练。其中关注舞目学习过程的点滴,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注重舞目学习过程中配合的重要性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教风与学风的关键。

三级教材适合5-7岁儿童学习。该级别学习内容在贯穿前两级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大加强训练难度,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以点带面,开发儿童对舞目风格动态、动率及动作要求的认知,结合三级内容的设定,以地域特征为特色,是该级别教材内容的重点。同时抓住儿童喜爱事物的心理,遵循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把握儿童好动好模仿的潜质,就成为舞目的看点。道具(手绢、沙包、纱巾)是完成舞目中风格、动作、情节、情绪、表演训练的桥梁。在三级舞目学习中,我们在重点强调舞目动态要求的基础上,抓住地域特征,强化动作与风格之间的关系,让儿童了解把握体态、动态、动率、动作、节奏在舞目学习中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强儿童对生活的观察认知能力及对民族民间舞属性的渐进了解。在解决上下肢协调能力的同时,以动作节奏情节情绪及表演为训练目的。

第二阶段:6岁至10岁逐渐进入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当中,同时加强节奏的训练,培养好的节奏感,让身体有节奏的律动,要求气息畅通。逐步引导强化在学习在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舞蹈特色。对前期已出现的民族内容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增加了更多典型性动作,或者不同舞种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具体如下:

四级教材适合6-8岁学习。该级别舞目在教学上侧重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日常生活特点为依据。以游戏道具模仿表演为切入,目的在于加强培养身体协调性,动作表现力及培养好的节奏感。通过模仿教师的示范,对其身体局部能力,有目的的进行单一的技术技能的训练,同时我们在四级舞目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突显了舞目地域文化的动态表现特征。舞目的设计教前几级相比,对事物、事物形态的模仿能力减少了,逐渐进入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当中,同时加强节奏的训练,培养好的节奏感,让身体有节奏的律动,要求气息畅通。 五级适合7-9岁儿童学习。该级别舞目突出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要求,针对不同民族身体形态,舞蹈动率,舞蹈节奏的要求,逐步引导强化在学习在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舞蹈特色。

六级适合8-10岁少儿学习。作为初级阶段中期内容,该级别的学习在进一步扩大地域的基础上,对前期已出现的民族内容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前期教材中出现的民族民间舞蹈,在本级别剧目中增加了更多典型性动作,或者不同舞种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阶段:9岁至13岁为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民族舞蹈、了解更广泛的民族文化扩展了眼界,提供了途径。在完成舞目的同时强化孩子对民族的认知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具体如下:

七级教材适用于9-11岁小学二至四年级的少年。作为初级阶段后期内容,主要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把对动物事物形态的模仿上升到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还应启发他们将其中的感情情绪融入到舞蹈当中,是对孩子观察模仿能力养成的进一步延伸,为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民族舞蹈、了解更广泛的民族文化扩展了眼界,提供了途径。

八级教材适用于10-12岁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少年。作为中介阶段初期内容,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在完成舞目的同时强化孩子对民族的认知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九级教材适用于11-13岁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少年,作为中级阶段中期内容,教材更加不单单满足于舞蹈动作的教授,而是通过愉悦的舞蹈学习和表演的过程全方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四阶段:12岁至16岁高级阶段中期内容随着舞目时长的增加,级别难度的逐渐增大,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规范生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加深对舞蹈音乐,舞蹈语汇,舞蹈作品的理解,使学生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姿,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美的心灵,形成美的形体,美的人格。

具体如下:

十级至十二级教材适应于12-16岁分别为中级阶段中期内容,中级阶段后期内容,高级阶段初级内容,高级阶段中期内容随着舞目时长的增加,级别难度的逐渐增大,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规范生动。要在教学中形成语言规范化,教师在动作示范中也要规范。要从动作发力,节奏,空间,造型以及身体的整体与局部的运用上考虑准确性,因为只有动作规范了才能有效的传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第16篇:音乐与民间舞蹈教案

音乐与民族舞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认识舞蹈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舞蹈因素,两者之间互为相应的人文现象,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2、判断舞蹈形式、风格;依据音乐中的节奏律动、音色等舞蹈因素,展开丰富的舞蹈场景的想象与联想,能描述或用动作表现。

(二)教学设想与思路:

1、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试图以音乐和民族舞蹈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民族舞蹈相互依存的关系,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体现音乐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观看影象资料,聆听音乐、模仿动作、讨论与交流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并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形式。以提高学习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舞蹈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舞蹈因素,两者

之间互为对应中的律动特征。

(四)教学方法:开放式实践课

(五)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组织教学:

1、课间播放舞蹈图片及音乐

2、欣赏舞蹈片段《奔腾》

提出问题:(1)欣赏的这段舞蹈什么类型的舞蹈?现代舞?古典舞?还是民族舞?【答:民族舞】 (2)你是根据什么方面来判断的?

【答:①肢体动作所产生的视觉感受②音乐的旋律、节奏、伴奏乐器所产生的听觉感受】

二、教学展开:

1、揭示课题

2、提问:什么叫民族舞?

【讲解:民族舞蹈作为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中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是56朵绚丽的花,每朵花都绽放着独特的光彩,每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方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古代舞蹈,宫廷舞蹈和其他的舞蹈形式,这种在自己民族当中流传和发展的舞蹈,就是民族舞蹈。从狭义上讲,一个民族特有的或专有的舞蹈形式,就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质。 】

3、欣赏两个舞蹈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与片段二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答:片段一没有音乐,片段二有音乐】

4、再次欣赏片段《洗衣歌》,小组讨论问题: ①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什么?【有机结合、密不可分】 ②在民族舞蹈中音乐起了什么作用?【烘托、渲染】 ③联系两者之间的桥梁是什么?【节奏律动】

5、欣赏《北京喜讯传边寨》的其中两个片段 要求:根据音乐展开对舞蹈场景的想象

6、在音乐背景下介绍《北京喜讯传边寨》的背景及内容

《北京喜讯到边寨》 作曲:郑路、马鸿业。乐曲创作于1976年,生动地表达了"四人帮"被粉碎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南方边寨后,人民群众欢呼雀跃的庆祝场面和精神面貌。乐曲采用中国苗族、彝族民歌的音调作素材,反映了喜讯传到边寨时苗族和彝族的人民欢心雀跃的心情。在优美辽阔的旋律引导下,乐曲把我们带进中国南方边寨的一个华丽的舞蹈场面。

三、教学拓展:

1、欣赏舞蹈动作分析:应采用什么类型的音乐?

2、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3、创编成果展示

四、总结:音乐是看得见的舞蹈,舞蹈是听得见的音乐

第17篇:枫亭民间舞蹈教案

枫亭民间舞蹈《弄狮》

和顺职中 王宁 设计意图:

“舞狮”是莆田的民俗特色舞蹈,舞狮,莆俗叫“弄狮”。是民间一种为老少所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它与舞龙齐名,故有“弄龙弄狮”的俗谚。因我们地处惠北,靠近枫亭可以看到这个民俗表演。舞狮时,有大狮,也有小狮。小狮一般只有一只,多的有

二、三只。大狮由二人合演:一人在前面,戴着狮头面具,两手扶着面具不时地作出摇摆抖颤的姿态;另一人在后面,弯着腰曲着背藏于狮身披内,跟着前面那个人的步伐走。如狮子忽上忽下,时快时慢,二人间须亦步亦趋,走则同步,跳则同跳,滚则同滚,配合和谐,浑成一体。如稍一差池,不仅会出洋相,而且会危及安全。“弄狮”的打击器乐是锣鼓铙钹。此舞种有四种节奏型:(1)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2)钹 :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3)大锣:„„„„„„„„„„„„„„关(4)铙: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节奏简单明了,乐器音色铿锵响亮,富有民俗特色,易于幼儿接受和喜爱,我们尝试让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弄狮”的风俗特点和模仿、学习演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弄狮”表演动作,变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载体和手段。本主题适合大班,分2次进行。

活动内容:大班综合活动>活动目标:

1、感受弄狮的风格特点和民间乐器的主要特征,喜爱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2、能用穿插、粘贴、系、拧、卷等各种技能综合运用小组合作设计夸张的狮子。

3、学习演奏常见的民音乐器,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4、在亲子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增进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 开展枫亭元宵踩街的系列活动,观看民间艺术活动的录像,让幼儿初步认识和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等。

(2) 掌握几种乐器的节奏型: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钹 :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 铙: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大锣:„„„„„„„„„„„„„„关。 (3)初步有简单的“弄狮”舞蹈动作经验。

2、物质准备:

(1)鼓、钹、铙、大锣等乐器、录音录像带、录音机、电视等电教设备。 (2)以上四种节奏型的节奏卡。

(3)主要材料:泡沫塑料蛋糕盒、废旧布料、旧纸箱

辅助材料:彩色颜料、空易拉罐、铃铛、中国结、红黄绿各色绸布、毛根、羽毛、即时贴、剪刀、铅笔、单双面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初步感受“弄狮”的特点。

1、观看“弄狮”的录像

2、提问: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看了觉得怎么样?是怎样表演的?和平时听的节奏东有什么不一样的?

(二)引导幼儿认识并尝试演奏各种乐器。

1、出示鼓、钹、铙、大锣等乐器,问: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怎样演奏?(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互相交流)

2、幼儿自由敲击几种特色乐器,感受其音色,了解其演奏方法。

3、游戏〈〈猜猜我是谁〉〉,进一步巩固对民间乐器的认识。

(三)感受辨别各种乐器的节奏。

1、看第二遍录像,要求注意观察表演者的表演,倾听各种乐器的节奏。

2、提问:什么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幼儿说出,并让其演奏出来,师张贴节奏卡及相应乐器图卡,其余幼儿跟学。

3、幼儿持乐器分别进行练习。

(四)初步学习合奏。

1、引导幼儿看着乐谱进行合奏练习。

2、按乐器分类站成简单队列进行演奏。

(五)以踩街形式,先进演奏走出活动室。【活动二】

(一)欣赏表演激发兴趣:

1、邀请家长进行弄狮表演,几名幼儿用乐器伴奏。——狮子敬礼:狮子点头的动作。

——狮子出洞:狮子踏步出洞,左右探视观察。

——狮子跃河:狮子走路遇到障碍物(像石堆或小沟等) ——仆步发威:狮子遇到敌人,表现威猛、恐吓对方的姿势。 ——舔脚甩头:狮子饱餐后舔爪的动作。

2、谈谈说说:请幼儿说说看出了狮了做了哪些动作。

3、学学刚才的弄狮动作。

(二)幼儿创意设计狮子:

1、引导幼儿欣赏弄狮的道具。

师导语:“你觉得狮子威风吗?为什么?”

师导语:“你觉得哪个部位最好看,用到了哪些材料?”

师导语:“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

2、激发幼儿创作愿望:

师导语:“你想怎么做?”幼儿讨论。

3、自愿分组结合,家长介入策划。

自动分为两队,一组制作头部,一组制作身体。

(三) 亲子同动手制作:

1、利用泡沫蛋糕盒做狮子的头部,用旧纸箱做龙的头部,身体部位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与装饰。

2、提醒幼儿与家长辅助材料的运用。(教师根据材料进行分配,避免雷同)

3、相关辅助材料:彩色颜料、空易拉罐、铃铛、中国结、红黄绿各色绸布、毛根、羽毛、即时贴、剪刀、铅笔、单双面胶以及材料超市中各种材料。

(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教师提醒家长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言语与动作指导。

2、鼓励大家善用巧用废旧物进行装饰。

(五)以踩街形式表演出活动室。

1、家长与幼儿拿好制作成的弄狮道具组成狮队和演奏队。

2、展示自己组的作品。

3、进行热闹有趣的弄狮表演。

【活动延伸】

提供各种乐器和弄狮的道具于表演角,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和伙伴进行模仿弄狮或创编练习,在自己由活动中体验交流、合作、创编的乐趣。

活动反思:

“弄狮”不是我们本地的特色,但是因为在枫亭旁边,所以家长会带孩子去看,大人孩子都很喜欢,它以其雄浑热烈的气氛和轻松欢快的演奏形式吸引着孩子,为幼儿喜欢和接受,我想用它丰富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载体,引导幼儿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节奏。而且我利用了农村家长资源进行舞狮表演激发兴趣,活动中提供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机会,使孩子即了解了传统“弄狮”的表演方式,又有了与家长接处的美好时光。最后,我把精心准备的主题进行中的许多的乐曲,乐器、舞狮道具等来了个大综合展示,既渲染出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还有利于家长幼儿对于整个主题的综合回顾,体现整合的理念。

第18篇: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四至六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四——六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四级

1、剪羊毛 (蒙族)

2、扭扭舞 (苗族)

3、花皮球 (东北秧歌)

4、小木偶 (儿童舞蹈)

5、踢毽子 (藏族)

6、踩水乐乐 (水族)

7、鼓儿咚咚响 (汉族)

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 (客家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五级

1、小骑手 (蒙族)

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 (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 (傈僳族)

5、弄钱鼓 (闽南地区)

6、打歌 (彝族)

7、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

8、小卜少 (傣族)

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

10、尝葡萄 (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 (汉族)

2、欢腾腰鼓 (河北秧歌)

3、跷跷板 (朝鲜族)

4、打柴舞 (黎族)

5、新年来到 (汉族)

6、挤奶员 (蒙族)

7、抛绣球 (苗族)

8、花伞 (云南花灯)

9、渔趣 (傣族)

10、吉祥如意 (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

第四级

一、剪羊毛(蒙古族)

由于蒙古族长期的骑牧生活,形成牧民的肩部松弛,臂部强劲、手腕灵活的特点,该舞蹈组合便是通过模仿牧民剪羊毛的情景训练学生肩部、臂部的灵活。组合以肩的动作为主,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训练肩部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的能力,更强调在

特定的情景设定下,人与小羊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呈现特殊的舞蹈表现力。

关键动作:耸肩、笑肩、剪羊毛

提示:

1、做肩部动作必须要自然、松弛、灵活;硬肩动作有力,要有顿挫感。

2、所有肩部动作都必须沉下肩来,切忌端肩。

3、注意耸肩与笑肩的区别,耸肩重拍在上,笑肩重拍在下。

二、扭扭舞(苗族)

取材于苗族舞蹈中的扭摆动律,为今后学习苗族舞蹈做初步的训练。

提示:

1、做扭摆动律时,腰部及髋关节要放松,上身配合做上下的摆动。

2、做行进的扭摆动律时,要注意膝关节的松弛屈伸及后面的脚要及时跟到主力腿的脚踝旁,切忌重心后靠。

3、做前后跳并步时,后脚要主动并脚,同时注意脚下的节奏。

三、花皮球(东北风格创作舞蹈)

东北秧歌是流传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该舞蹈组合取材于东北秧歌教材中的律动,结合皮球的拍打、玩耍过程中,训练划圆动律。

关键动作:划圆动律、前踢步

提示:

1、划圆动律要注意发力点在腰,划“∞“字弧线扭动。

2、在节奏上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带来动作的轻重缓急。

3、在舞蹈中要注重“以情带动”。

四、小木偶(儿童舞蹈)

舞蹈组合通过模仿木偶的形象,动作快速到位的节奏要求,训练学生手臂各关节的灵活性,及把握小木偶灵巧可爱的形象。

提示:注意在变换动作时要迅速到位,动作干净利落。

五、踢毽子(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其他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并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舞蹈风格也各有特色。该舞蹈组合通过踢毽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为今后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蹈做基础。

关键动作:碎步、跳吸踏步、端腿踢毽、并步颤膝

提示:

1、着重藏族舞蹈“颤“膝动律的练习,在颤的过程中训练小腿的灵活性以及对节奏的认识。

2、强调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富有弹性的颤动,“颤动“要贯穿始终,在”颤“中完成踢毽的动作,小腿踢毽时要尽量踢高、开跨。

3、小腿踢毽子时要在开跨的状态下主动抬踢。

六、踩水乐乐(水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滇东仅靠贵州省的曲靖地区,尤以富源县为集中。伴水边而居,以种植水稻为主,舞蹈温柔娴静。舞蹈组合便是模拟运用水族人民田间耕作愉快的劳动场面,既愉悦,又有水间的情调。

关键动作:踩水、踢水

提示:

1、上身的八字绕圈,切忌手臂主动,加步伐时,主力腿做小的跳颤。

2、模仿踩水车的动作时,勾脚、双膝屈回;伸直,双腿尽量往远伸。

3、模仿踢水动作时,小腿要放松;同时两人要有相互躲闪的表演提现。

七、故儿咚咚响(汉族风格创作舞蹈)

舞蹈组合进一步运用铃鼓丰富的击打动作、节奏的变化。配合步伐,进行节奏感、灵活性、反应力的舞蹈训练。

关键动作:二鼓

提示:

1、注意道具的运用,节奏快的连续击鼓的动作,可先放慢节奏做单一的训练。

2、注意在舞蹈欢快中的情绪中完成动作。

八、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它因地域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和”哈根麦格勒“等几种叫法是达斡尔族特有的一种歌舞合一的形式。2006年被我国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传。

“鲁日格勒”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达斡尔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之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舞以群舞为主,上身和手臂的动作丰富,单盖手为典型动作。主要舞步以侧滑步、滑步、跺步、单迈双跺步等,特点是迈步顶跨,收步抠胯,有些专家将其概括为:“左右顶跨轻摆动,脚步拖地滑着行。双手压腕胸前舞,一呼一应声不停”。旁观者可以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交叉交换位置,所有舞者奇呼“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气的节奏,舞蹈达到高潮。舞者舞出了一种自然、古朴和永恒的特征。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常用的形式为三段题舞蹈:

1、鲁日格勒以歌为主舞为辅,伴随着悦耳的歌声,走着脚步离地的滑步,双臂同时伸向一旁柔软摆动

2、以舞为主、歌为辅,根据歌词做个种鸟的飞翔、点头动作,也模拟生活中的动作,如洗脸、梳头、照镜子、扎腰带、打水等、

3、为郎图达奇只舞无歌,以呼声为伴奏,,二人为一组,拳拳向对方脑后打去,然后有一劝架者加入,以同样动作轮番走阿拉伯8字,围着二人劝架助威,直到有一方跟不上变化着的动作或呼号算输至结束。关键动作::滑步、跺步

提示:

1、做迈吸步伐时,一脚大步往前迈的同时,另一脚要迅速地吸、贴于前脚膝关节的旁边。

2、做跺靠步时,以脚后跟着地做跺靠步,胯部及上身随脚下步伐做自然摆动。

3、双臂迅速从胸前打开至体旁时,要求后背直立、挺拔。

九、会唱歌的盘子(维吾尔族)

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库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动作恩哦多姿,优美动人。盘子舞的音乐,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族,节奏舒展,曲调悠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此舞目训练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拔而高贵的体态、特有的舞姿和手位及道具应用。舞目采用跪地的方式,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上身的训练当中。

关键动作:点肩平推、掏手推绕腕

提示:

1、跪地时,要强调下肢随上身的舞姿、动作的呼吸起伏。注意避免因跪地,而使上身动作显得死板。

2、体态用力方法:腰部向上提拔,松弛地打开前胸及肩部,呈现出听而不僵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体态。

3、持盘法:五指自然伸直,虎口及小指间夹住盘子,以中指击打节奏。

十、渔家欢歌(客家)

以客家人的形象为原型,用划船的体态动律来进行压腿的训练,使学生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增加情趣及提高表演意识。

提示:

1、划船手应有经向上抛弧线。

2、交叉横移步强调部的左右拧动。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

五级

一 小骑手(蒙古族)

地处中国北方,辽阔无限的蒙古草原,是中国游牧民的发祥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敷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和震惊世界的赫赫武功。游牧民喜欢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喜欢翱翔于蓝天的雄鹰,也很喜欢大雁和天鹅。表现马、是游牧民族的典型舞蹈,舞蹈中,舞者把马的特征和牧民爱马的深切之情,将腿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性动作,塑造出人马合一矫健的动态形象。

取材于蒙古族舞蹈中的马步训练学生脚下的灵活敏捷,并了解及掌握蒙古族舞蹈的性格特征。

关键动作:扬马鞭、马蹄步、立掌步

提示:

1、基本体态:要注意立腰、挺胸、拔背,目视远方。

2、勒马手:握空心拳,拇指按于食指第一骨节处,并压腕,持鞭手:握空心拳,拇指按于中指第一骨节处。

3、立掌步要求双脚在正步位上交替崩脚脚尖点地,身体微向叉腰手一侧靠,似骑在马上。

二、彩绸飞舞(东北风格创作舞蹈)

提示:

1、做跳踢步时,重心略前倾,脚尖踢屁股。

2、以腰上带动红绸划大八字路线。

3、舞蹈中红绸的舞动路线要清晰,情绪要饱满。

三、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提示:

1、跪地旁出手时,要求手腕发力向下甩,呈现折腕状。

2、耸肩,根据不同段落的要求,注意节奏和力度的分配。第一段体对5点跪地的耸肩,节奏分配平均为慢起快落,力度要求起时轻柔,落下有力;第二段站立的单耸肩,节奏平均分配,干脆有力。

3、拉花音乐的节奏多为2/4拍,脚下的基本步伐,后踢的动作都是在弱拍完成。

四、亮装之舞(傈僳族)

提示:

1、动作以腰部为轴,进行身体的前后转动,带动轻摆肩上的饰品,以示炫耀之意。

2、双手拍胯时,带动胯部做1拍一次得前后转动,以示炫耀腰上的饰品。

3、身体前俯要明确、迅速。

五、弄钱鼓(闽南风格创作舞蹈)

提示:

1、做后踢跳步、碎抖鼓时小腿加速交替后踢,脚尖踢屁股,同时以手腕快速抖动钱鼓。

2、做双手握线鼓顿鼓时,曲臂,快而脆地用力将钱鼓向下顿颤一下,使之动响。

3、做击肘转身时,以上身带动略向左倾倒,顺势转身。

4、打钱鼓与动作要协调配合。

六、打歌(彝族)

关键动作:三跺脚、苍蝇搓脚、攒歌、退歌

提示:

1、做双脚跺步时,要强劲有力,双臂自然抬于斜上方。

2、做踏地、抬脚时,踏地要有力,抬脚时小腿放松,斜前踢出。

3、单跺地时,注意脚下两慢三快的节奏变化。

4、苍蝇搓脚时,要吧腿吸起来,再向下蹬。

5、攒歌、退歌------译为集中之意,所以在做动作时要集中。

七、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关键动作:云步、横移垫步、吊兰手

提示:

1、做头部晃动的动作时,颈部放松,以头顶向左右小幅度的晃动,突出每次重拍在左或右,切忌晃头的幅度过大,力量平均。

2、吊兰手的手指伸直,指尖朝下。

3、垫步,在踏步位上,双膝自然屈伸,双脚交替、前后小幅度的倒换重心,每次重拍在前脚,行进时,步伐不宜过大。

4、双脚云步,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脚腕的控制力,因此先从双脚同方向的辗动,进行训练,为将来的云步训练做准备。

5、正脚位,双膝自然放松,双脚同时一次脚掌为重心、一次脚后跟为重心交替进行辗动。

八、小卜少(傣族)

关键动作:掌形、勾踢步、曲掌饭碗、追鱼手

提示:

1、在屈膝半蹲姿态上,重拍向下的匀称、绵延的颤动、屈深

2、要求掌形、臂形准确。

3、勾踢步要做到快踢快落、深屈膝、

4、注意三道弯舞姿造型。

九、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关键动作:跺颤步、三步一端脚、瞭望手

提示:

1、跺颤步,跺步要全脚落地,膝关节要颤得脆而梗。

2、端脚在双膝保持半蹲的状态下,颤膝,动力腿的小腿要主动向上踢、端。

3、瞭望手,舞姿要迅速到位,眼睛向远方瞭望的状态。

十、尝葡萄(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摊绕腕

提示:

1、掌握维吾尔族舞蹈中,立腰拔背的体态特点。

2、摊绕腕动作的手,摊出要慢、绕腕要快。

3、表演要充分、真实。

4、注意音乐与内心节奏的配合。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

六级

一 池塘里的小青蛙(儿童舞蹈)

关键动作:用青蛙的形态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与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体会表演过程中的愉悦感。

提示:

1.、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2、要求小跳,蹲时上身不能前倾,臀部不能后撅,背部保持直立,推地时要求绷脚,落地时膝盖要有弹性,缓冲。

二、陕北(欢腾腰鼓)

关键动作:蹲裆、十字步双击鼓、十字步扬鞭手、走路步、扬手单腿跳颤步训练目的:掌握陕北其独特风格、充分的变现出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性格。

提示:

1、通过训练双手击腰鼓与单手交替击腰鼓的基本打法,及对节奏的初步认识。

2、注意击腰鼓与步伐要协调配合。

3、击鼓时情不自禁的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4、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还是下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5、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展示出安塞腰鼓粗矿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三、朝鲜族(跷跷板)

关键动作:波浪步、踮步、三拍后点步、跷跷板手

训练目的:

1、训练脚下的踮脚走步及屈伸。

2、使学生掌握三拍得节奏型。

提示:

1、波浪步从半蹲到脚掌踮起的过程要连贯,双手动作配合步伐上下连绵起伏。

2、三拍后点步在准备的最后半拍踮脚立起,第一拍向旁迈出半蹲,上身顺势倾斜,两臂在身旁呈斜线,形式跷跷板。

四、黎族(打柴舞)

关键动作:跳踏步

训练目的:组合运用黎族的民间舞蹈“竹竿舞”为素材,整个舞蹈过程既能训练孩子的节奏,又能在“打”与“跳”中间训练孩子相互协调配合能力。

提示:

1、跳踏步以左右两侧移动时横挪微颤。

2、两种跳法,第一种持杆人的打法为:开-关-开-关-开开-关关,开-关-开-关-开开-关关 第二种持杆人的打法为:关-开-关-开-关关-开开,关-开-关-开-关关-开开。

五、新年来到(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小五花

六、蒙古族(挤奶员)

关键动作:踮脚碎步、交叉进退步

训练目的:以劳动为主题,加以情节来训练孩子的表演能力,其中运用了硬腕、笑肩、进退步,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动律。

提示:笑肩的节奏处理是重拍在下。

七、苗族(抛绣球)

关键动作:组合运用苗族的典型性动作及动律,加之苗族的节日习俗,让孩子在学习苗族舞蹈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苗族群众的生活习俗,感受其中的乐趣。

八、花伞(云南花灯)

关键动作:正葳、柔踩步、小鱼抢水短句关键动作:揉踩步、正葳

九、傣族(渔趣舞)

关键动作:踮脚碎步、鱼形手、横摆尾手、吐泡

训练目的:

1、横摆手的做法。

2、训练学生对鱼吐泡泡时的模仿及在水边嬉戏打闹时候的场景。

提示:

1、鱼游手式两手交叠,拇指翘起,滑动式有连绵起伏不断之感,似鱼儿在水中嬉戏。

2、做横摆尾手注意挺胸抬头,双肘在身后夹紧,手臂柔软的摆动,模拟鱼尾在水中自由的游摆。

3、吐泡动作充满童趣,每一次吐泡两眼圆睁,嘴巴撅起张大,拇食指打开,要保持表情停一会。

十、吉祥如意(畲族)

关键动作:坐蹲步、勾踹步、悠荡步,手势:吉祥如意、比翼双飞、长寿

第19篇:试论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及完善策略

试论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及完善策略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舞蹈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珍宝,需注重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需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吸收其他地区、民族舞蹈教学的长处,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使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获得提高,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民族民间舞蹈人才。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完善策略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艺术形式,是一个民族性格特点、思想情感、审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的挑战和给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来帮助民族民间舞蹈更好传承是民族民间舞蹈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国家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有所差别,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在舞蹈教学中需要探讨更加合理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使其能够与时俱进。

1 中国民间舞蹈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个新分支从音乐教育专业中分出来,该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使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舞台表演时能够表现出更加专业的水平,这可以称之为民间舞蹈教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第二个阶段可称之为分化阶段,该阶段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推广具有重要联系,更多的院校在开展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的同时也增设的舞蹈专业,舞蹈教育便在更广的范围得意开展。第三个阶段可称之为规范阶段,该阶段中国民间民族舞蹈的教学更加规范,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得到规范和革新[2]。在当前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得到持续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对最新的民间舞蹈发展成果进行吸收,推动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不断向前发展。

2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模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一般以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技术技能、风格动态等的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关注舞蹈学习者的自身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2.1 想象式场景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的源头在民间,其一般在群众的生活、生产中形成。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形成的环境其一般带有较为浓厚的乡土气息。当民族民间舞蹈从田间地头搬到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其便脱离了其产生的土壤,为使学生能更好把握住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以言语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想象式场景,使学生获得虚拟体验。这种方法可引发学生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民间舞蹈的原生环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民族民间舞蹈的真实性和淳朴性也能得到更好呈现。

2.2 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专家学者的分析总结,已经总结出一定的理论。为获得更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动作形态进行塑造,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舞蹈理论讲解,充分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形式可不断创新,可让学生进行实地采风、田野调查等,让学生实地接触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环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2.3 情感式教学

舞蹈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感情的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需做到“以情带动,动中有情”。在实际舞蹈教学中需将情感注入身体,通过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情感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感情,结合自身的经验,将鲜活的形象和饱满的情绪准确表达出来。

2.4 创造性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教学环境中面临着挑战,当前在追求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实现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要进行“模仿力”到“创造力”的培养。一味的模仿容易使学生进入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创造性教学则要打破身体模仿的惯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舞蹈的深层次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此外,创造性教学开展时应努力做到核心课程和辅助课程相结合。为更好达到教学目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核心课程为主干,增加相应的辅助课程。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学生的创造力也可得到激发。

3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完善措施

为使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模式需不断进行完善。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多开展田野工作。民间舞蹈是在一定时空进行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各种独特因素会融合其中。对于民间舞蹈中的文化特征、表演流程、舞蹈动态形象等需要?W生亲身接触和实践。通过田野调查和采风,学生可从中获得更多的一手材料,经整理、提炼后可丰富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也会增强。另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应注重规范和自由并重。民间舞蹈具有随意性、即兴性、自娱性,这就决定了其有自由性的特点。教学中在注重自由性的同时也应注意规范性,在规范中寻求适度的自由,在自由中暗合规范,这样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会得到提高,舞蹈质量也可得到有效提升。最后,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师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使民族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4 结束语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与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关联,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可得到提升。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模式要不断革新、不断完善,使其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斯.当代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1):13-16.

[2]谭珊.试论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课程教学方法[J].艺术时尚:理论版, 2014,(8):251-

251.

[3]王国俊.民族地区高等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 2016.

作者简介:

黄泰斌(1978.07-),男,彝族,云南文山人,助讲,本科毕业,主要从事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

第20篇:藏族民间舞蹈

浅析藏族舞蹈的内涵及它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了藏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发展现状它的创新变化。藏族舞蹈是一种文化表征,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活动,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它是一支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内涵的舞种,对于它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变迁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此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以及实地观察得出的结论。论文从藏族舞蹈的文化文内涵谈起,分析了藏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概况,对于特点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的宗教色彩进行具体阐述,以及分析了藏族舞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将会如何应对考验,怎样才能既不失自己本民族的的特色又适应潮流。

【关键字】藏族,苯教,宗教乐舞,多元化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下各个民族累积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之一便是舞蹈文化,他们总是喜欢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劳动之中或劳作小憩之中以及各项节日之时他们都会歌舞一番,可以说歌舞就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些民间舞蹈会受到宗教礼仪、祭祖祁神、年节聚会、生产劳作、婚丧嫁娶等各种民俗现象的影响,所以民间舞蹈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容纳了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内涵。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以及通讯交通等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提高,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被大力开发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使他们加深了与外界的联系,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先到媒体方式认识和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些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等。例如:西方的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亲睐,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少数民族的唯一舞蹈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文化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多元多样复杂的变化趋势。

那么,藏族舞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将会如何应对考验呢?怎样才能既不失自己本民族的的特色又适应潮流的发展呢?

一、简述西藏藏族舞蹈的发展概况

长久以来,西藏就以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在这块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藏族舞蹈就是这一文明智慧的结晶。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沧海变桑田”、“猕猴变猿人”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例如:卡尔歌舞、羌姆舞、藏戏舞等。

由于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形体动作。

就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各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分布的现状来看: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①;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②;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③;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④;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⑤;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⑥和“卓谐”⑦;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⑧,以及稀世罕见,古色古香,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⑨等等。从规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⑩。

(1)《果卓》流行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称谓不同。萨迦地区称之为“索”,工布地区称之为“波”或“波强”,藏北牧区称为“卓”或“锅庄”。《果卓》是 ①②圆圈歌舞。 俗称踢踏舞。 ③内庭歌舞。 ④林区圈舞。 ⑤旧称锅庄舞。 ⑥后藏的大鼓舞。 ⑦前藏腰鼓舞。 ⑧俗称“跳神”。 ⑨供云乐舞。 ⑩阿旺克村 《西藏舞蹈通史》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1 古代人们围篝火、锅台而舞的圆圈形式的自娱性歌舞,其中包括“拟兽”、表示爱情等舞蹈语汇。农、牧区舞蹈风格不同且各有特色。

(2)《果谐》的突出特点是融入了羌族原始舞蹈动作。舞时男女分站、拉手或搭肩,舞者轮流伴唱共舞,不时加入呼号,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胯、蹲步和转身等为主,活泼而热烈。

(3)《堆谐》最早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这是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而传统的《堆谐》,则在舞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这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壁画中的舞蹈形式相同。可见公元10世纪时已有《堆谐》舞蹈存在。

(5)《谐》也称为《弦子》,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区的《弦子》最为著名。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

《卓谐》和《热巴卓》是藏族舞蹈《卓》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卓》以表演各类圆圈“鼓舞”为主,其中也有以原始“拟兽舞”为素材,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表演舞蹈。在《卓》的整个舞蹈中以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为特点,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

除民间自娱性舞蹈外,从公元15世纪噶丹颇章王朝起,藏族开始有了专门在王宫表演的专业性歌舞。供藏族宫廷和上层贵族欣赏的《囊玛》,在18世纪末,八世*时,融入了内地乐曲和江南舞姿。舞蹈由慢速到快速两部分组成。随着时代的前进,《囊玛》经过增添和改编,现已成为表演舞蹈呈现在舞台上。

此外,《噶尔》是由被称为“噶尔巴”的男性儿童表演的“乐舞”。多用于驱邪迎祥、歌颂政教等方面。从这种舞蹈的伴奏乐曲、乐器和舞姿、服饰上看,《噶尔》明显地受到过中原和西域“乐舞”的影响。

除以上介绍的民间舞蹈外,历史悠久的“藏戏”中的舞蹈也值得一提。藏戏曲调高亢,舞蹈性强,节日剧目《朗萨姑娘》、《顿月顿珠》、《苏吉尼玛》、《卓瓦桑姆》等,深受民众喜爱。在拉萨唐代所建大昭寺大经堂的“寺庙落成庆典图”壁画上,就绘有一位头戴白色面具、手持法器的戏人,正在边作舞边全神贯注地逗引着两头由人披兽皮装扮的“牦牛”,一旁还有击鼓作乐的伴奏者,其神态个个栩栩如生。这幅“寺庙落成庆典图”上的“戏兽舞”形象,不但说明早在千余年前的西藏已有“戏兽”表演,而且经历各个时期延续至今的“白面藏戏”和它的唯一传统剧目《西容仲孜①》在唐代已是十分成熟的节目。

二、藏族舞蹈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

从上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藏族舞蹈不仅是远古文化的遗存,而且汇聚和融合了多元宗教文化,从而衍变和形成藏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民族心理,孕育出藏民族文化中独特的舞蹈艺术。那么他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宗教文化内涵呢?从原始苯教时期、佛教前宏期、佛教后宏期及当代的几个历史时期便可获知②。

(一)原始苯教时期的藏族舞蹈

①② 藏语意为:西容县斗牦牛。

周翔飞

《神秘的藏族宗教仪式舞蹈“羌姆”》

2 早在蒙昧时期,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就有了图腾崇拜和一些较为简单的祭祀行为,后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藏族原始的多元巫教——苯教①。在漫长的岁月里,原始巫教创造了形形色色、无以数计的神灵鬼怪,巫师通过主持祭祀仪式,根据人们的想象和臆测,制作出多种图腾面具,并配以动作和音乐,这大概是藏族原始舞蹈形成的滥觞。

祭祀作为一种远古文化的遗存和原始乐舞的起源,方式有多种,主要有煨桑、血祭和跳神等。在先民祭祀仪式中,血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苯教杀生血祭,不仅在历史文献多有记载,而且还从原始时期有关天、地、山、川等形成的一组问答歌《斯巴宰牛歌》中亦不难得到印证。

藏文化里把祭祀中的乐舞表演称为“羌姆”,而羌姆的原意是指“舞”或“跳舞”,并非专指宗教舞,后来由于约定俗成,便成为专指寺庙及民俗中的宗教祭祀乐舞。早期藏语中把羌姆称为“喇巴”,即降神或神舞。“喇巴”一词源于苯教。

②苯教师在降神时,口念颂词,击鼓狂舞,至高潮时还能骑鼓飞跃。到了公元8世纪,“喇巴”的颂唱在民间衍变出“谐钦”,即赞颂吉祥的大型歌舞。“喇巴”是苯教女巫乐舞,用以祭祀神灵,驱邪送崇。“且索”反映苯教的十三位天神的勇猛,在鼓钹的伴奏下,十三位头戴战盔、身穿皮甲的武士挥刀狂舞。后来,由于受佛教的限制,这些苯教乐舞只能在远离佛教寺院的山寨里表演。

除祭祀外,苯教巫师善于占卜。占卜时常配以跳神、巫术等。如鼓卜时,巫师身着白色皮袄,身佩符咒物,左手持一把木剑,右手拿单面鼓③。巫师首先要祈请苯教祖师辛饶弥沃且及妻子、母亲和七十五位贡保神、五体神、十三位斯巴等的护佑,并随着鼓点起舞。此外,线卜、箭卜、鸟卜、骰卜、经珠卜等与此相似,每一种卜都显现出一种原始的乐舞。在原始苯教时期,大凡祭祀仪式都有数名祭师参加,气氛庄重、神秘,鼓钹敲击的节奏和动作相互配合,使羌姆舞蹈的表演逐渐群体化、统一化和规范化。

(二)佛教前宏期的藏族宗教乐舞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并从印度、尼泊尔、中原等地开始引进佛教,藏王松赞干布先后从唐朝和尼泊尔迎娶两位公主为妃,两位公主进藏时各带一尊释迦牟尼像④和各种经典、工具、生产技术等,随行人中有不少艺术家。两位公主的进藏推动了西藏文化艺术的发展。到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亲政后,继续实行开放政策,选派吐蕃优秀青年到中原、印度去学习,组织人员翻译中原、印度的史书、经典,这时中原的各种乐器、乐谱、印度的音乐理论等传入西藏。为了削弱苯教日益扩大的特权,巩固王权,赤松德赞开始发展佛教,迎请了印度著名僧人寂护。寂护到西藏后受到苯教和拥护苯教的大臣们的反对,被迫返回。不久,赤松德赞在清除了当时反对佛教的大臣之后,再次请来莲花生和寂护入藏传教。莲花生是印度佛教密宗大师,他进藏时吸取寂护的教训,倡导佛教西藏化,宣讲密宗时采用更接近苯教的某些说法,例如采取“凡与众生有益者,即多在而未毁”。据说,在他来西藏的路上受到了苯教的干扰。苯教的一种厉鬼将各种锋利的杵像雪花似的投向师身,大师化积雪为湖,厉鬼纷纷坠入其中,被沸滚的湖水煮烂,最后莲花生收其为佛教神灵,成为指点迷津、引入善道的精灵,守护墓地或天葬台。在藏传佛教的羌姆中就有髑髅神乐舞,舞者头戴髑髅面具,手拿法 ①② 包括天苯、摸苯、赞苯等。

民间传说苯教师发功时可骑鼓腾飞。 ③传说这种单面鼓背面是由神灵掌握,只要敲响正面,神灵就会知道,很快就降临到巫师身上。 ④ 分别供放在拉萨小昭寺和大昭寺。

3 器,身穿绘有人体骨骼的服装进行表演。

在宗教乐舞中,牦牛与神鹿或同舞,或独舞。在佛教寺院的雕塑、绘画中也能看到各种形象的神牛。拉萨希荣地区民间还表演神牛乐舞,它以唱腔、念白、表演融为一体,既有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内容,又有民间歌舞的娱乐性。该舞蹈由人表演,两人一组,表演者头戴面具,身披牦牛皮。伴奏用一鼓一钹,舞蹈热烈、狂放。传说,莲花生还用其法力征服了苯教万神殿中的长寿五姊妹、十二丹玛女神、众罗刹、泰乌让及众多的苯教神灵,并接纳他们为佛教护法神。这些神在佛教后宏期大多编人了寺庙羌姆,被称为护法神乐舞。在莲花生的协助下,赤松德赞在山南修建了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桑耶寺①。在桑耶寺的壁画中就有表现该寺落成的开光大典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艺人表演卓舞的盛况。在举行桑耶寺奠基仪式上,为驱魔禳妖,洁净场地,莲花生以印度佛教无上瑜伽金刚神舞为基础,吸收苯教仪式,创作并表演了金刚乐舞,这是藏传佛教乐舞的肇始。白面具藏戏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古代藏族先民在狩猎乐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后来藏族乐舞不仅在服饰、面具上,还是在乐器上都基本沿用了苯教时期的乐舞。

(三)佛教后宏期的藏族宗教乐舞

后宏期佛教再度在西藏兴起,并从神灵、教义、仪轨、活动、派系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浓厚的雪域风格特色。同时,藏传佛教在传承中形成了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和众多支系。寺庙羌姆的形成主要在后宏期,这与后宏期众教派的形成以及佛教在西藏的复兴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藏传佛教后宏期各教派的乐舞形成情况大致如下:

宁玛派形成早于其它教派,因此,不仅其教义中融进了不少苯教的东西,在其仪式中也有不少苯教的成分②;乐舞中用的乐器也采用苯教的法器③。宁玛派重“伏藏”,曾出现许多获得伏藏的僧人,其中,约在12世纪,宁玛派拧巴④古若曲哇就曾获得伏藏《喇嘛桑堆巴》经书。他根据经书《白玛嘎当》的内容,编排了大型藏传佛教乐舞“古鲁村节”,主要表现莲花生的八个变化,或称八种智慧。

萨迦派的创始人是昆·贡却杰布。他改进并充实了《金刚橛修供》乐舞,使其成为萨迦寺最早的羌姆之一。萨迦派还有著名的“玛索尔玛羌姆”⑤、“孜玛尔多加羌姆”⑥、“冬季大法会羌姆”、“夏季金刚羌姆”等四大乐舞。到萨迦派第四代祖师,通达五明的萨班贡噶坚参时期,佛教乐舞得到进一步发展。

噶举派支系繁多。起初有两大传承,即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香巴噶举于14—15世纪开始衰落,而塔布噶举则不同。塔布噶举创始人玛尔巴精通密教“时轮金刚法”、“欢喜金刚法”、“大手印法”等,后传给弟子米拉日巴。米拉日巴首创“无上瑜伽密”男女双身修法,所以噶举派寺庙乐舞不同于其他用隐晦手法反映的密宗“欢喜佛”乐舞和杂技性瑜伽乐舞。噶举派的密宗面具夸张、狰狞,具有威慑性,动作及音乐重气势力度,意味摧伏魔怪的威力,弘扬佛法。公元14世纪,西藏出现了一位著名僧人唐东杰布,他看到衣食不周的贫穷百姓难以渡河,于是为筹集建桥经费,组织了一群年轻美貌的藏族姑娘,以白面具藏戏为基础,同时吸收民间歌舞和宗教乐舞的服饰、道具等,编创了蓝面具藏戏,以弘扬佛法, ①②传说,大殿屡建屡塌,疑为魔鬼作崇,于是请来了卓舞队,用击鼓乐舞表演来迷惑魔鬼,大殿才得以建成。 如血祭,用人体器官进行祭祀。 ③如伴奏用的乐器“达如”是用人的两个头盖骨做鼓身,绷上人皮;冈令号用少女的膝骨做成,等等。 ④取得宁玛派最高学位或僧官地位的人。 ⑤黑面怒相护法神。 ⑥黑面怒相护法神。

4 教化众人。

1417年,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格鲁派虽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教派,此教派源于阿底峡大师,正式创始人是阿底峡的大弟子仲敦巴。据《噶当书》记载,噶当派乐舞共有三百六十种。宗喀巴大师曾在噶当派认真学习过这些乐舞,后来他为祈愿大法会的乐舞设计了音乐和动作,他对乐舞的演奏及表演很严格,一招一式都表达一定的含意,舞者不能随意改变或发挥。自清朝以来,格鲁派乐舞从服饰的制作、表演人数和乐队到道具设施,都显现出自己的特点。

此外,遍布雪域的每一座寺庙,几乎都有一些反映本寺、本地神祗的乐舞,他们组成了藏传佛教宏大的乐舞群。

(四)当代的藏族宗教乐舞

新中国成立之后,藏族宗教乐舞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十年*”期间,藏族文化不同程度地遭到冲击和损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藏区被毁的寺院开始重建和开放,宗教活动和乐舞表演得以恢复。人们在继承传统乐舞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给乐舞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宗教乐舞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外界的注意,有不少寺庙乐舞还被邀请到国内外表演,促进了宗教乐舞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这时候的宗教乐舞不仅只是祭祀神灵、祛鬼禳妖的仪轨,而且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人们希望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人们不仅使原来带有随意性的表演逐渐规范和程式化,而且开始注意到宗教艺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使藏族乐舞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三、分析藏族舞蹈在多元化环境中的发展变化

传统的藏族舞蹈随着世界“多元化”倾向的加速必定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应是消极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是以宏扬本族文化为立足点的,但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人类走入了很多“误区”,最典型的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越来越少。这不仅说明人类文明遗产的“走失”速度在加快,更说明人类“民族素养”的变化程度加剧,民族观念的自我意识走到了“丧失”的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在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这一新格局的大环境下进行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时,西方的意识形态也随之涌入国门,西方文化以不可避免的冲击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

那么传统的藏族民间舞蹈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呢?它要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呢?如何才能既不失自己本民族的的特色又适应潮流的发展呢?

(一)藏族舞蹈发生变化的的表现: 社会转型的加速,促进了传统藏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藏族舞蹈的发展呈多元、多样、复杂的发展态势,即藏舞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性,藏舞生存时空的多样性,藏舞群体观念的复杂性,以便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1.藏舞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 藏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首先表现在其内涵和功能的大包容量,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浸染下,使其古今交错、新老混杂。90年代初,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把法舞《羌姆》搬上民俗节日赛马会进行展演,这在佛教史上是

5 前所未有的事。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现在寺院的*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把宗教和世俗的关系拉近了,这一作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落实的结果。《羌姆》法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神同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

2.藏舞生存空间的多样性

民间舞蹈生存传衍的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随着当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一空间呈现出多样、交叉的立体式形态。绝大部分的民间舞蹈仍然在原产地传承发展,它们较多地保留着民舞的原生形态,或原生和变异并存的状态,只要这个地区和民族继续保留着适合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舞蹈将与人民永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这一新格局的大环境下发展,同时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时,西方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党的文艺政策和民族政策指引下,这些地区的多数领导和有关人士,不是消极防御,更不是闭关自守,而是采取兼收并蓄,本土外来并存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这一文化矛盾。比如利用传统的节日,采取歌舞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祭祖祈福、歌舞自娱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向国内外游客、商家展示当地的民族风情,加强双方的经济技术开发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

3.藏舞群体观念的复杂性

如今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成果。但是,人们仍然希望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使自己的生活幸福、事业发达,家族兴旺,寻根念祖、祈求祖神保佑的思想并未消除,通过参加祭祖民俗活动,同胞共跳果谐、羌姆、鹿神舞等,与祖神进行勾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寄托的观念依然在一部分人心中延续。当然,民众也在努力使民间信仰适应新生活方式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藏族民间舞如何保持它的本土风味,又如何进行发展创新呢?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藏族民间舞蹈如何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问题,是一个认识过程的。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引起藏学舞蹈界对传统民间舞蹈生命力的反思。在世纪之交,当我们面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绩时,就这些疑问和困惑就显得清晰而明朗了。越来越认识到,藏族民间蹈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传统文化,藏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发展的,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舞蹈将与人民永存。作为某一特定民间舞蹈形态和风格的传延,往往伴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需要而消失或延续。藏族民间舞蹈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处于文化转型期,各种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文化村等形式,为藏族民间舞蹈、各民族舞蹈、中外民间舞蹈的互相交流、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我们要继承、借鉴、创新,让藏族民间舞蹈在多元化环境中发扬光大

社会的新形势,要求文艺创作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更要求提高舞蹈艺术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价值。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总趋势。我们要饮势利导,把握住机遇,才大有可为。我们要学会继承和借鉴,向民族的传统舞蹈学习,也包括向外民族、外国的优秀舞蹈文化学习。世界

6 范围的文化交流活动已是 当前的一股文明潮流,起势头将越来越猛。在这股潮流面前,有人忧心忡忡,于是就有“保持民族舞蹈纯正性”的口号提出。这个口号在那些面临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地区,为了维护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是有其现实意义和进步作用的。但是,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现实中并不存在与世隔绝的“纯正性”。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总是在进行着,只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时间的久暂的差别,这是历史事实。特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事实。我们学习外国舞蹈可以借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即“我们要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藏族舞蹈在多元化环境中发展要重视这些。

四、结束语

人类的审美知觉、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时尚。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一出,论者见仁见智,主张保持民间舞原生态者似乎找到了有力论据,但细看起来,这当中有没有相当的时尚因素?艺术是需要合乎时尚,需要与时俱进的,要处理好历史和现代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这些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简言之,处于多元化环境中的我国藏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要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横向开拓多层次、多功能、多种风格特色,高品味、高立意、高水平的民间舞蹈作品;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直贡嘎尔 《羌姆与西藏文化艺术》[J].西藏艺术研究,1989。 [2].王辅仁 《西藏佛教史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3]阿旺克村 《西藏舞蹈通史》[M]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4]孙景琛 《舞蹈艺术浅谈》[]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 [5]于平主编 《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6]强巴曲杰 谈新世纪做好藏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与自主创新[J] 《中国艺术研究》 2006 第四期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案模板.doc》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