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无声上课教案模板6

2021-06-29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上课6

第二章 塑料成型模具基本结构及零部件设计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强调课堂纪律

二、复习导入

1、能正确解释名词的定义

2、可以区分不同成型方法的模具

3、能在现实中列举各种塑料模具

教学目的:掌握塑料的组成

教学重点:塑料的组成

教学难点:塑料的组成

三、讲授新课 1. 塑料的分类

1、按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分类

1) 热塑性塑料 这类塑料的合成树脂都是线型或带有支链型结构的聚合

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受热变软,成为可流动的熔体。在此状态下具有可 塑性可塑制成型制品,冷却后保持既得的形状;如再加热,又可变软塑 制成另一形状,如此可以反复进行。

2)

热固性塑料 这类塑料的合成树脂是带有体型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在加

热之初,因分子呈线型结构,具有可熔性和可塑性,可塑制成一定形状 的制品,但当继续加热温度达到 一定程度后,分子呈现网状结构,树 脂变成了不熔的体型结构,此时即使再加热到接近分解 的温度,也不 再软化。

2、按塑料的用途分类

1) 通用塑料 指产量大、成形性好、价格低、用途广,常作为非结构材料

使用的塑料。

2)

工程塑料 指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宽温度范围内的尺寸稳定性,同

时还具有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综合性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金 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的塑料。 3) 特殊塑料 指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塑料,这类塑料通常有高的耐热性或

高的电绝缘 性及耐腐蚀性。 2.

塑料成型的工艺特性 3.

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 1、收缩性

(1)导致塑料成型收缩的因素 1)

塑料材料的热胀冷缩; 2)

制品脱模后的弹性恢复; 3)

影响塑料成型收缩的因素

1) 塑料品种; 2) 塑件结构; 3) 模具结构; 4) 成型工艺 。 2、流动性

在塑料的模塑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充填模具型 腔的能力,称为 塑料的流动性。

影响塑料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温度 一般情况料温高,流动性大,但不同塑料也各有差异。

(2)压力 注射压力增大,流动性也增大。

(3)模具结构 浇注系统的形式、尺寸、结构、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流动阻

力的都直接影响流动性,凡促使料温降低、流动阻力增加的因素,都会 使流动性降低。

3、相容性

相容性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塑料,在熔融状态下不产生相分 离现象的能力。塑料的相容性也称为共混性。

4、吸湿性

吸水性是指塑料对水分的亲疏程度。

5、热敏性

热敏性是指某些热稳定性差的塑料,在较高温下受热时间稍长或料温过 高时发生变色、降解、分解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塑料称为热敏性 塑料,如硬聚氯乙烯、聚甲醛、聚三氟 氯乙烯等。

四、课堂练习

请学生在黑板上现场答出所提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本次主要能了塑料的基本组成部分

推荐第2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6》教案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会写沙、海、军、苗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3、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在生活中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不同形状、颜色的小生字卡,数量词卡片,一些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如牙刷、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旅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迎迎姐姐带大家去旅行,你们高兴吗?

生(欢呼雀跃):高兴!

师:请大家坐好,火车就要开了。

(播放课件:在《火车开了》的歌声中,一列火车开动了,越开越快。)

(点评:教师一开始就利用学生喜爱玩的天性,创设旅游情境,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着学生,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

二、指导学习第一小节,归纳识字方法

师:第一站大海到了。(课件展示迷人的大海风光)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见蓝蓝的大海上有一艘军舰在航行,军舰后面还跟着一条小小的帆船。

生2:我看见一只雪白的海鸥在天空中飞翔。

生3:我看见海边有一片金色的沙滩。

师:说得太好了!我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了。

(点评: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唤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设置语境,借助读物中的图画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借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小节)你们会读吗?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拼读字上的拼音。

生:还可以向您和其他小朋友请教。

师:好办法!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吧。(生在小组里自由朗读。然后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指出哪儿读得不准,及时纠正,鼓励他再读,直到读准为止。评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由他领着全班同学读。)

(点评:互助互评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乐趣,实现了小老师的帮带作用,缩小了同学间的学习差距,全体学生都有收获,乐此不疲。)

师:读得真不错。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课件去掉拼音)

(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师:我们比比看,哪组小朋友读得好(开火车读)。小小火车谁来开?

生:小小火车我来开。

(生开火车读,拍手读,男女生接读。最后师生问读,师问一什么海鸥,生答一只海鸥。)

(点评:开火车的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喜欢,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体现了乐中学,学中乐的新课堂理念。)

师:小朋友们课文读得很流利。再考考大家,(课件去掉熟字,剩下海hǎi、鸥ōu、滩tān、军jūn、舰jiàn、帆fān6个生字)你会认这些生字吗?

(生立刻在小组内认读生字)

师:注意看这些字的拼音,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滩、军、舰、帆都是前鼻音。

生2:我发现舰是三拼音。鸥没有声母,只有一个复韵母ou。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吧!

(生跟读生字,先按顺序读,再打乱顺序读。)

(点评:去掉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巩固识字,识字的难度在渐渐加深。通过跟读生字,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的形式,反复呈现,不断深化识字,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

师:沙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课件展示:沙滩上的贝壳上面写着这6个生字,贝壳旁边有一只小竹篓),你们想不想把它们带回家呢?

生(异口同声):想。(做捡贝壳游戏。学生读对一个字,竹篓里就增加一个贝壳。)

师:你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的?

生:我记住了海字,海里有很多水,所以海的左边是氵,右边的每字就像海里游动的鱼。

师:想像力真丰富,送你一个生字宝宝(小生字卡海),让你永远记住它。

生:我记住了鸥字。海鸥是一种鸟,所以鸥的右边是鸟,左边是个区字。

师:你怎么认识区字呢?

生:我住在西苑小区,小区的大门上有这个区字。我天天从那经过,就认识了。

师:在生活中识字,好方法!(奖生字宝宝)

生:我请大家猜一猜我记住了哪个字,小车头上戴小帽,这是什么字?

生(抢说):这是军字。

师:编字谜来记住生字,也不错。(奖生字宝宝)

小朋友们,你还记住了哪个字,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记的呢?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点评:自主识字,奖生字宝宝,符合儿童识字规律,通过奖励的作用,激发了儿童识字兴趣。小组合作交流识字,课内与课外识字相结合,鼓励生活中识字,强调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拓宽识字的渠道,感受识字成功的喜悦。)

师:我们不仅要会认字,还要会写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1:先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写的,然后按照老师的样子写。

生2:要占好格子,写好笔画,横要平,竖要直。

生3:坐姿要端正,把手洗干净,把笔削尖。

师:请大家观察我是怎样写的。先写沙。口决:两点头向上,一提往上扬。一竖靠中线,两点在两旁,一撇要拉长。左窄右边宽,沙字写好了。再写海。海 也是左窄右宽,母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写军。军是上下结构, 这一折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丨写在竖中线上。

(生练习写沙、海、军三个字。展示几本学生作业。集体评议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点评:掌握正确写字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新课标对一年级写字的要求。教师用写字口诀,讲解写字要领,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议,体会汉字的优美,为学生写好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迷人的大海,向下一站出发了。

生(向大屏幕展示的海景挥手):再见了,大海!

三、合作学习第二小节,反馈识字效果

师:第二站农村到了。

你们看(手指大屏幕,课件展示农村风光),这一块稻田里的稻子成熟了,黄澄澄、金灿灿的,还没收割完。另一块稻田已经种下了第二季的秧苗,一畦畦绿油油的秧苗真惹人喜爱。一方鱼塘里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旁边的一座果园里红通通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深情地):啊!农村真美呀!

生2: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生3:我想跳进鱼塘,和鱼儿一起欢快地游泳。我想摘一个果子,尝尝水果的香甜。

生4:我想再看看一畦畦绿油油的秧苗。

师(课件展示一畦畦秧苗):像这样长长一行的秧苗就是一畦秧苗。

师:把你喜欢的景物画下来吧!(生动笔作画。展示学生的画,学生根据画读课文。课件出示短文第二小节,全班齐读。)

(点评:通过课件展示再现农村迷人的风光,学生跃跃欲试,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借助图画有感情地读课文,表现美,也是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综合性的学习真正反映出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师:请大家找出第二小节的3个生字,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

生:我记住了秧字。禾苗的禾加上中央电视台的央,组成秧苗的秧。

师:看电视也能识字,你真是个有心人!(奖生字宝宝)

生:我认识塘字。把水果糖的糖的米换成土,就变成鱼塘的塘。

生:我认识稻字。我爸爸爱喝稻花香牌的酒,每次去超市,我都帮爸爸去货架上拿酒。

师:你们观察仔细,积极动脑,真佩服你们!(奖生字宝宝)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希望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走到哪学到哪。

师:我们还要写一个字,稻田上面长青草,这是什么字?

生(抢说):苗!

师:请大家自己练习写苗字。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

(生练写,集体评议。)

(点评:奖励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环节得到了延伸,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更高了,正如老师说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更激励学生养成主动识字,认真写字的习惯。)

四、回顾旅程,美读课文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不得不离开这美丽的地方了。

生:再见了,美丽的农村!

师(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欣赏过的美景吧!

(学生或坐或站,齐诵课文第

一、二小节)

(点评:配上音乐,课堂上学生有坐的有站的,学生此时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五、找朋友游戏,用好数量词

师: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还和许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收获真不小。这几个数量词还没找到它们的朋友,心里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生(热情地):我来帮!

(找朋友游戏:师拿着数量词卡片一只问: 一只’的朋友在哪里?拿着海鸥、山羊、花猫等卡片的小朋友走过来,说一只的朋友在这里。生齐读词组。)

(点评: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拓宽学生思维,以免对文中数量词产生负定势效应。)

六、分发纪念品,拓展数量词

师:迎迎姐姐这里有很多纪念品,只要你能用上正确的数量词说一说,我就把它送给你。

(拿出牙刷、镜子、尺子、练习本等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学生争先恐后地用上数量词,获取纪念品。)

(点评:利用实物感悟数量词的用法,达到了不光是为了给学生纪念品的目的,这一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开放而充满活力。知识的拓展更广了,师生成了更亲密的朋友。)

七、结束旅程,展望明天

师: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明天,迎迎姐姐将带大家去更美的地方游玩。我们乘上火车回家吧!

(课件展示:火车开了。在歌声中师生告别。)

(点评:师生在愉快的旅行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个个喜笑颜开,更向往明天还是这样的旅行学习。)

总评:教师通过旅行的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识字规律,按排合理适量的学习内容,有层次,有梯次地把识字放在大海农村的语言环境中,这种教学设计,说明教师课前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学生对本教学的掌握规律,教学中由扶到放。写字指导到位,讲解、书空、范写,注意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的用部件法识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识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实,立足于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方式多,教师的指导,师生互动,小组学习,生生互动,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识字在课堂与生活中相互渗透,学生在愉快的旅行活动中识记生字,展示自我,识字教学目标得以轻松实现。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体验了美,发展了语言,发散了思维,提高了认识能力及正确使用数量词的能力,学生体验到识字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设计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第一学段的识字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教学《识字6》时,力争贯穿这一理念。

1、精心创设识字情境

我精心设计了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识字情境,把上课变成旅行,教室变成火车厢。师生角色也随之改变,我变成了领着孩子们旅行的大姐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孩子们畅所欲言。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识字,孩子们兴趣盎然,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大胆发挥想像,归纳出很多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合理巧妙地记住了生字。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识字6》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小节组成,整课要求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容量较大。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安排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

一、二小节。两节各有侧重点,我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较多的第一小节。在总结出识字、写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只有3个生字的第二小节。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得到极大的满足,识字效果颇佳。

3、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数量词的用法时,我巧妙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颁发给能正确使用数量词的孩子。在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感知了数量词的用法,学会了在生活中用数量表达熟悉的事物。孩子们热情高涨,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备课上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策略

备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备好课,不光需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学等方面的积累。下面我想以目前我县使用年级较多的苏教版教材为例,就备课中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两方面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老师们作一个交流。

首先,谈一谈如何解读教材。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相关课件等文本或图像资源,是我们上课不可缺少的凭借。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课文浅显易懂,凭自己的水平给小学生上课,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谓教材的钻研与解读,也就是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参考书而已。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对教材解读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那么,解读教材包括哪些内容,着力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解读教材包括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小学语文教材、研读每一篇课文及其练习、吃透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等。它要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整体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义教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识字方面,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识字量增加了,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是2500个。以前教学生字,要求达到“四会”,即会认、会读、会写、会用;现在识字采用“识写分流”,低年级鼓励“多认少写”,认的任务增加了,但写的任务并不大。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能有效缓解读书和识字之间的矛盾。

课文方面,就苏教版教材来讲,减少了课文类型,第二学段课文

tob_id_6165 均为精读,不安排略读课文;第三学段,每册也只安排了一篇略读课文,这样安排减少了备课的头绪,给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第

二、三两个学段每册的课文在26课以内,这比人教版教材少了6课左右。同样的教学时间,课文少了,我们就可以将步子放慢一点,走稳一点;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将课文学透一点,将基础打牢一点;就可以在语言实践和拓展上多花些功夫,多做点文章,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一般每课后面安排4~5题,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语感,增加语言积累;二是写字训练,第一学段提供印刷体的样字,第

二、三学段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意在训练学生写规范汉字,写好汉字;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四是关于感悟课文的思考题,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的“小练笔”(从三年级开始),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体现“长短线结合”,所谓“长线”就是指每个单元单列出的习作训练,所谓“短线”就是指有些课文后安排的小练笔,两者相辅相成,目的是稳步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

苏教版教材用纸是大32开,开本是1000×1400毫米,人教版则是小32开,开本是890×1240毫米。所以从直观上来看,苏教版教材比人教版要长一头阔一膀。内页的汉字,苏教版也比人教版要胖一圈。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浪费了纸张。其实这完全是从小学生用眼角度来考虑的,字号大了,他们看起来就不会感到有丝毫的吃力,有利于对视力的保护,体现了编者浓浓的人文关怀。

每册开头均安排一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内容,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每册教材分组编排,

一、

二、三年级安排8个单元,

四、

五、六年级安排7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1个综合性的练习。不再以单元训

练重点来编写教材,这和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语文素养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它是逐步积累,整体推进的。苏教版教材的编辑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同胎儿的孕育一般,不是今天长手、明天长脚这般次第累加而成,而是整体地、综合地成长,即长手的同时,脚也在发育。各单元的课文是从不同角度选入的,体现语文的整体性、模糊性和综合性,但各年级之间有一定的梯度。看似无序却有序,道是无心却有心。 选入教材的文章,传统的经典和名家名篇很少,这并不意味经典和名篇不好,作家的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和名篇,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特色,但这些文章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讲,由于人生阅历、知识储备、时空差距等因素,要想深入进去犹如攀登峻岭峰巅一样艰难。苏教版教材的选文非常注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易读易懂,灵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再辅以精美的插图,易被小学生喜欢和接受。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不一而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单元里,将“习作”单独列出,与“习惯篇”“阅读篇”和“练习篇”并列,改变了人教版教材将“习作”插入“语文园地”的做法,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造。每个习作教材都安排有例文,是根据小学生的习作改写的,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例文由小学生书写,印在稿纸上,是模仿、学习的极好范例。改变了以往弱化习作的现象,其目的,就是突显习作教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是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比如三上的课文《军神》,讲的是青年刘伯承眼睛负重伤后,在重庆治疗时,为了不损伤脑神经,坚持不用麻药,接受德国医生沃克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事。对其主题的

tob_id_6165

练重点来编写教材,这和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语文素养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它是逐步积累,整体推进的。苏教版教材的编辑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同胎儿的孕育一般,不是今天长手、明天长脚这般次第累加而成,而是整体地、综合地成长,即长手的同时,脚也在发育。各单元的课文是从不同角度选入的,体现语文的整体性、模糊性和综合性,但各年级之间有一定的梯度。看似无序却有序,道是无心却有心。

选入教材的文章,传统的经典和名家名篇很少,这并不意味经典和名篇不好,作家的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和名篇,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特色,但这些文章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讲,由于人生阅历、知识储备、时空差距等因素,要想深入进去犹如攀登峻岭峰巅一样艰难。苏教版教材的选文非常注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易读易懂,灵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再辅以精美的插图,易被小学生喜欢和接受。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不一而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单元里,将“习作”单独列出,与“习惯篇”“阅读篇”和“练习篇”并列,改变了人教版教材将“习作”插入“语文园地”的做法,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造。每个习作教材都安排有例文,是根据小学生的习作改写的,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例文由小学生书写,印在稿纸上,是模仿、学习的极好范例。改变了以往弱化习作的现象,其目的,就是突显习作教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是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比如三上的课文《军神》,讲的是青年刘伯承眼睛负重伤后,在重庆治疗时,为了不损伤脑神经,坚持不用麻药,接受德国医生沃克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事。对其主题的

理解,有的认为是赞扬刘伯承不打麻药动手术的顽强精神,有的认为是表现刘伯承为了保护大脑、继续未竟的革命事业,甘愿忍受巨大的痛苦,志向远大;有的归纳为称赞沃克医术高超、侠肝义胆;有的干脆兼而有之。同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概括呢?这是因为不能正确区分课文所记叙的内容和所表现的主题之间的差别,将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准确把握作者表现手段和表现目的之间的关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是这篇文章里的两个人物,其中刘伯承是主要要表现的对象,沃克起的是衬托和辅助的作用。作者写刘伯承是从正面来写,写沃克医生是从侧面来写。正面描写也好,侧面描写也好,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凸显刘伯承,展现刘伯承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同常人的坚不可摧的意志。编者编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今天的学生学习刘伯承,不是学习他不用麻药动手术的行为,是要学习他具有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这种意志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是最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要一代一代好好地传承下去。

要准确地理解教材,还必须重视咬文嚼字。比如《将相和》一文中,在“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一个鼓瑟,一个击缶,按理说是打了个平手,可会后,赵王为什么给蔺相如加官晋爵呢?这就需要弄清“瑟”与“缶”这两种乐器的内隐信息。春秋时,“瑟”作为乐器的一种,一般为闺房女子演奏,可见,秦王要赵王鼓瑟,明显带有侮辱的性质;而“缶”呢?(我们在今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的“缶”,是铜鉴缶,是张艺谋领导的那个团队的一大创新,与课文中的“缶”不可同日而语。)则是一种民间乐器,原本是用泥巴烧制的,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击之”。演奏缶的,显然是一些下等的民间艺人。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渑池会上的输赢便一目了然了,也就不难理解蔺相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铮铮铁骨与凛然正气。

其次,重点谈一谈如何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定位,要尊重编者的意图,

努力实现教材预定的目标。

为了便于说明,我想以课文《军神》为例。《军神》在老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五上,在新课标苏教版中被安排在三上。有的老师据此认为这是一种“下放”,说明教材越编越难。实际上,我们目前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选入的每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所承载的,除了作品固有的思想旨趣,更承载了编者预设的知能体系和价值标准,承载了社会对学子的殷殷希望,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实现编者意图的一个重要凭借。既然是“例子”,就可以选这个,也可以选那个,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那里,但在不同的地方,它所承载的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老人教版教材里,它是用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一个例子,而在苏教版中则没有这一目标。为了选好每一个“例子”,苏教版教材的编辑们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比如《军神》这篇课文,在老人教版中,沃克医生的话是这样的:“你堪称军神!”,在本册教材中则改成了“你是一位军神!”我们不妨两相比较一下:“堪”是古语词,表示能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口语中很少用,“你堪称军神!”今天的小学生理解起来颇有些难度,但改成了“你是一位军神!”则明白如话,一读便知。再说,这是出现在人物的话语中,还是一个外国人说的,“堪称军神”用语过于书面化,不大符合平日用语的实际;“是一位军神”口语色彩浓郁,切合人物身份和场景。由一斑可窥全豹,由一字之改可见苏教版教材编辑的良苦用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

《军神》是三上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被安排在同一单元里的课文还有《掌声》《金子》。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重点,但只要认真研读,我们依然不难发现这三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体上看,都是写人的记叙文;从价值观的取向上看,都是侧重于讲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中,要将领会做人的道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进而再由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写人的,获得表达方法上的启示。在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的课文内容入手,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融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从而领悟文章中所寓含的做人道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就课文是如何写人的,联系具体的语段进行品味、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语言、行动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为今后练习写人的习作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接下来,就要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了。 第一步,是要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不能超“标”,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教师将一课的教学目标生硬地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来表述,以为这样做是真正体现“三个维度”,殊不知,这是一种曲解,是生吞活剥。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不是独立的三块,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三位一体的,要整体推进,全面落实。比如写字,它是每一篇精读课文必定要落实的一个教学目标,在参考书上对识字的要求只是简洁地表述为“学会××个生字”,写字包含其中,你如果也把它肢解成三块来表述,那么教学目标岂不变得支离破碎、冗长无度了吗?实际上,老师们知道,要使学生写好字,在动笔前,你要通过书写示范、动画演示、作品鉴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写好字的冲动,在此心向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主动地对字形进行仔细地观察、辨析,了解汉字的笔画构成,发现生字间架结构方面的特点,做到意在笔先;动笔时,学生就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认真地、耐心地、反复地练习,直到把每一个字写端正,写美观;写好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将写好的 字互相比一比,评一评,赏一赏,让学生充分享受写字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体,这里面有汉字方面的知识教学,这些知识必须要通过扎扎实实地训练才能转化为书写方面的技能,而在促成这种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写字产生积极的心向,乐于动笔,从而自觉地端正写字态度,细心地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耐心细致地写好每一笔每一个字。这样,在指导写字这一过程中,就有效地落实了三个维度的目标,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汉字结构知识,又训练了书写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对方块汉字的热爱,获得习字和做人的双丰收。

还有一部分教师,干脆拿来教学参考用书,将“教学要求”原封不动地抄下来。至于如何逐一落实这些目标?为什么要落实这些目标?则全然不顾,丝毫不去探究。其结果只能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教师教的不明不白,学生学的势必糊里糊涂。

比如《军神》一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是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10个。怎样去落实识字目标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数。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圈画出这些生字,一一地认读,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字音;再读时,放手让学生凭借个人的学力,运用已经学得的识字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理解这些生字及词语,着力解决字义;在练习时,再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字形,写好要求学会的生字,着力解决字形。这样分步实施,有序,有度,有效,有利于打牢学生语文的基本功。当然,这种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在介绍刘伯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准生字“承(chénɡ)”的同时,观察“承”的笔画组成,中间的“了”字上是三横,不能写成两横,左边是横撇,右边是一撇一捺,不是撇折。再从字源、字理上看,它的篆体字形如图 ,从“手”从“卪(同节)”。上面是“卪”,“卪”是符节,是古代使者或调兵将领手中拿着作为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材料制成,表面刻有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在朝廷,一半给派出的使者、官员或带兵的将领;下面是左右手在作接受之状。它表示在下面接受之意,如承受、承接、承上启下等等。字义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篆体字形的基础上大胆去猜,以增加识字的情趣,培养对汉字的热爱。这样使学生开始接触“承”时,就能对字音、字形、字义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词语教学又该如何实施呢?过去我们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今天,我们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直观的图文、声像资料,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感悟、体验。比如“军神”这个词语,它是指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这是它的基本义。这一词语是出现在沃克医生手术结束后称赞刘伯承的话语中,联系这一语境,我们不难理解文中的“军神”其实指的就是刘伯承,这是它的语境义。沃克,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他阅人无数,已习惯了病人与生死的艰难较量,严肃而冷峻,但面对刘伯承这样一个主动不用麻药,坚持做完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军人,他被极大地震撼了,以至于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男子汉”“钢板”到“军神”这几个称谓的变化,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沃克的内心情感在急剧升温;透过“军神”一词,我们不难体会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崇敬之情。“军神”是对刘伯承将军的称颂,更是对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的礼赞,这就是词语内在的情感义。这样从三个层次来感悟,学生就能由表及里深刻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从而为以后的运用作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准备。 第二步,要合理地划分课时任务。

一篇课文的教学,要分几个课时来完成,每个课时该干些什么呢?现实中,尤其是在各级组织的公开教学或比赛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要求上第一课时,他(或她)在字词教学这一块,就会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对文本的精读和品评上,思考,答问,讨论,交流,好不热闹。一节课下来,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如果要求上第二课时,那么他(或她)在简单地复习后,就会组织、引导学生从文首到文尾,从语言感悟到语言

实践,一路高歌猛进,整节课被安排得满满的。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第一课时,你都干了些什么?究其原因,是教师为了课堂出“彩”,为了表现自我这一心理在作怪,没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地划分课时任务。

《军神》一课,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教3课时。怎样切分课时任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长句子要能不丢字、不添字、不加字,要顺畅自然,不疙里疙瘩。在读的过程中,识好字,学好词。通过读,要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还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感,有所悟,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自己初步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作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选准适当的切入口,深入文本,披文入境入情,体验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是第一个回合。然后,返顾全文,揣摩、领悟作者在本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即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第二个回合。(这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所谓的“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和人物对话,并布置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早年的革命经历,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第三课时,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可先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资料,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演课本剧。最后,进行书写指导,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增加语言积累;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第三步,要科学地处理课后练习题。 本课后面有4道习题。第1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处理呢?有些教师在理解课文之后,请几个学生分一下角色,将课文读一遍,就算完成了。这是应付,是敷衍。“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一项练习,更是一项教学要求,切不可草率事之。“分角色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是一种重要的角色体验,也是学生深入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落实好,必须要层层渗透,步步推进。初读时,要让学生圈画出人物对话,反复朗读;精读时,则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细心地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进人物的内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每一处的人物对话。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创设一定的氛围,先自读自练;然后分小组进行,组内互换角色,互听互议,互学互评;最后选择读得好的上讲台表演,展示朗读成果,共享学习收获。第2题是用钢笔描红。描红不是简单地用笔将原字覆盖,不要急着让学生动笔,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耐心揣摩每一笔的轻重缓急,体会范字的精妙所在,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印下这一个个汉字的样子,再下笔认真描摹,做到意在笔先。胸中有意,才能下笔写字。 第3题是读抄词语。对于这样的题目,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再抄一抄就了事。在读前,要想一想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与之相关的语句,比如“苍白”,意思是白色中略显发青,文中的句子是“年轻人脸色苍白”,这里“苍白”一词是用来描写刘伯承手术后脸色的,直观地表现了他手术后的虚弱,也印证了手术的巨大痛苦。在朗读和抄写“苍白”一词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自然地浮现出相关的画面。这样一来,词语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和概念,而有了逼真的形象和生动的画面,既有利于词语的积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语感。

第4题是迁移性练习。要求回答“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由于此问直指文章的主旨,不宜在细部的感悟中让学生零打碎敲,而应放在理解全文后总结升华时进行,先组织学生就此问展开充分地讨论,然后练习用自己的话完整地陈述,将学生在课文中领悟的内容和思想迁移运用到说话训练上来,练说中再要求学生用上在课文中学到的新词或短语,使理解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知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把这一题作为感悟性的问题来处理,在阅读中来完成,将学与用分开,将理解与表达剥离,就难以有效地、立体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四步,要周密地制订课时计划。

这里重点谈一谈怎样选取精读感悟的切入点以及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参考用书里,对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一般都是分两点来讲,一是初读感知,二是精读感悟,这是程序化的,是阅读教学要遵循的规律。在“精读感悟”里,编者一般也是逐段地加以分析和提示,以期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文本,运用适当的阅读之法。有的教师据此设计教案,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问,不知不觉又走上了逐段解析的老路,将阅读教学肢解得零零碎碎。一堂课下来,教师问了一大串可有可无的问题,学生说了一大串言不由衷的话。

其实在“精读感悟”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选准切入点和采取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一个好的切入点,能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情绪,减少阅读头绪,优化阅读过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不妨采取直奔中心的策略,将本文的中心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进而辐射全文。先让学生说说“军神”是出自谁的口,是谁称赞谁时说的?找出他说的话,认真地读读。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如: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他要以“军神”来称赞刘伯承?导致沃克医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刘伯承和钢板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等等,再一一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而后,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研读文本,尝试从文中获取答案。如果选择的问题相同,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结成小组,共同研读、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应付的仆人。这样自主 学习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落脚点,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在学生充分地研读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和评议。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有准确的预见,开始阶段,他们说出来的体会可能是肤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零乱的,这是真实的学习状况。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事先要精心地预设:当学生说的体会肤浅时,怎么启发诱导,以使学生的认识经历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当学生说的答案不完整时,怎么指导帮助,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完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零乱时,怎么引导提示,以使学生理清思路,有序作答。本课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感悟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一方面是从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中来体会。手术前,他是异常地镇定,对手术可能带来的痛苦,心理上有充分地准备;手术中,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以至于手术结束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这是正面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刘伯承超常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是从沃克医生手术前后的态度变化中来体会。手术前,沃克医生是“冷冷地”“有些不悦”,不相信眼前的这位青年能经受得住这么巨大的手术痛苦;手术中,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因为作为医生的他,深知不用麻药摘除坏死的眼球和新生的息肉带给病人的那份锥心刺骨般的痛楚;手术后,面对这位超常镇定的青年,他被极大地震撼了,这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失声喊”起来。这是侧面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手术的氛围,表现了手术的艰难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成功地烘托出了刘伯承的刚毅与伟大,展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为了更好地理解刘伯承的坚强,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日划破手指、碰破身体表皮等遭受创伤的经历,真切地感受,悉心地体验,将生活经验和理解感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深入文本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

其后,鼓励学生进行总结性的陈述,升华认知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此时的刘伯承,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沃克医生,你又会怎么想,还会怎么做?有条件的,可以运用电教或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青年刘伯承》电影中这一手术片断,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形,建立相关的表象,帮助学生亲近课文中的人物,真正地走进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在内心深处触发情感的共鸣。在进行了这样一番渲染和体验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

tob_id_6165 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类型教材进行示范分析,使师范院校学生明确教材分析的重要性和教材分析的依据、内容和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材分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这里必须指出,尽管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

推荐第4篇:语文园地6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 包 —饱 抱 炮 方 —放 防 房 青 —清 晴 情 马 —妈 蚂 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1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读一读。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木工用的锯,就是他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他让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了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推荐第5篇:上课教案

一、自我介绍和鼓励信心,要求课堂纪律

二、今天主要讲三点:舞台台风、比赛形式、自备稿件。

三、比赛形式:观看视频,每看完一个环节进行讲解。这个环节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第一环节务必外在状态要良好,语言流畅不紧张。注意眼神和唱读。第二环节,语言通顺,逻辑清晰即可。切记眼神、笑容和语流流畅程度。第三环节,务紧张和不说话。外在状态要积极,语言流畅即可。

四、舞台台风:(有背景音乐)做示范以比赛第一环节为例,讲解每一个要点,眼神、笑容、头、肩、背、腹、腰、脚。要求分成两组,每一位学生上台展示,第一遍纠正,第二遍要求无误

五、自备稿件:每个人上前展示后,挑出毛病,从时间、语言状态、肢体语言、形体等方面入手。一共进行三轮,务必要每个人练到三遍。把学生毛病记下来过后与家长沟通

推荐第6篇:上课教案

琢玉促智 研磨寻趣 ——自主互助

2013-2014学年度\"智趣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一年级语文《家》上课教案 青岛人民路第二小学

郑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表演背诵课文。

2、结合图文,理解内容,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激发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家”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学生不能把对家的感受通过说、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小朋友们,这是一家人,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听他们在唱歌呢!(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

师:小朋友们,我们也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能说说你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吗?(指名) 师:从大家的表情里我看到了大家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小诗名字就叫《家》。 板书课题:

5、家。

二、初读课文

1、师:小朋友想知道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吗?那就打开书读一读,去认识他们吧!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师:小朋友刚才读得可真认真啊!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声)

师:哦,原来是一列小火车开来了,看上面下来了几个客人,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自

青 岛 人 民 路 第 二 小 学 琢玉促智 研磨寻趣 ——自主互助

由练读)指名读

分男女生读

齐读

师: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

3、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都给我们介绍了谁的家。(指名读,齐读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4、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去做客,想去吗? 出示:图

你想去谁的家?为什么?(指名) 根据学生说的出示

(1)“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愿意当白云,赞美自己的家?看图或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在蓝天的家中白云都是怎样活动的?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指名读,全班齐读) (2)“树林是小鸟的家”通过图理解“树林”一词。播放小鸟的声音,学生闭眼想像看到什么。

(3)“小河是鱼儿的家”引导学生想像,假如说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事呢?你能带着想像再读这一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小组竞赛读) (4)“泥土是种子的家”。师:你们现在是小种子了,冬天到了,你们躲在泥土里,有什么感觉?(指名)春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泥土,小种子醒来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发芽了。当你从泥土中钻出小脑袋,你最想说什么?

(5)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 出示:1——4行诗

你能加上表演,把这首诗朗诵出来吗?全班自由表演。 (6)师:小朋友们,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出示

5、师:小朋友们可真爱动脑筋,现在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个大家庭。出示:祖国图 这是哪儿?

对,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它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齐读 想看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景吗?(出示图) 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大花园,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青 岛 人 民 路 第 二 小 学 琢玉促智 研磨寻趣 ——自主互助

出示: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有一起小朋友还高兴地唱起来了!(播放《娃哈哈》) 会唱的一起唱。

师:好听吗?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有长长的江,有最高的山,有最大的广场,有最长的城墙。有最团结的心,有最强的人,有最早的发明,有最美的风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吧!(齐读)

6、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知道——引读板书,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避雨的绿荫,家是遮风的雨伞。家是母亲的叮咛,家是父亲的期望。家是难舍的亲情,家是温馨的集体,家是亲爱的祖国。我们都爱自己的家,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家的爱,一起读一读这首小诗吧!

7、老师现在找几个同学,跟着音乐表演朗诵这首诗。

三、学习生字“土、儿”

1、出示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

4、写在生字本上。

三、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一起走进了温暖的家,现在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世界。

出示:请小朋友们课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家用画笔画出来,比一比,谁的家最漂亮。

青 岛 人 民 路 第 二 小 学

推荐第7篇:上课教案

中学生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比赛脱穿外衣的速度。

有主动要求参与的吗?

第一步:按照自己的习惯脱穿运动外衣

第二步:反方向做,也就是习惯于右手先脱的改成先脱左手,习惯于右手先穿的改成先穿左手。 (好,谢谢你们的积极参与)

从这活动可以得出: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使我们不习惯。 但是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去改变,我相信大家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睡眠习惯好吗? 请看屏幕上的几组数据:有百分之80的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够8小时;百分之80的同学周末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百分之50的同学睡眠质量不好;百分之50的同学没有午休习惯。

科学报道,中学生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间是8小时;周末睡眠时间不能超过9小时。

由此看出,大部分高中生都存在睡眠习惯不好的问题。 活动1:不良睡眠习惯的危害

师:你们知道不良睡眠习惯的危害性吗?(请小组讨论,总结)

1.睡眠时间不充足将导致免疫力下降,学习精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学习效率降低,上课容易打瞌睡等;

2.睡眠时间过长,人就会变得懒惰,甚至会导致第二天失眠;3.睡眠质量不好会造成注重力不能集中、神经衰弱,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活动2:睡眠习惯不好的原因

师:刚刚通过讨论,同学们对睡眠习惯不好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改变它。怎么改变?我们就必须先找原因。下面请大家继续讨论。 1.学习任务重; 2.心理压力大,烦恼多; 3.喜欢聊天,玩手机; 4.睡眠环境不好;

活动3: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睡眠习惯不好有如此大的危害性,就请同学们结合刚刚分析的原因,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 生: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时间的充足;2.周末睡眠时间要控制在9小时左右; 3.均衡饮食

特别是睡前勿猛吃猛喝,远离咖啡、可乐;不要喝太多的水,不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 4.正确的睡姿; 5.适量的锻炼;

6.养成午休习惯;

7.调节好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太大,咨询心理老师;8.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结束语:通过此次学习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学生睡眠不好的原因,更科学细致的制定了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具体措施。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你们的踊跃发言,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朝气蓬勃;你们能大胆坦露自己的坏习惯,让我钦佩你们的勇敢直率。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健康成长,是家人的期待,是老师的期待,是社会各界的期待。我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去做,就能养成科学健康的睡眠习惯,从而使学习精力更加旺盛,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节节攀升,成为家长们满意,老师们放心,学校引以为傲的国家栋梁之才。

推荐第8篇:上课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授课教案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他是谁?——(出示周恩来总理头像及简单介绍)

2、你眼中的周恩来是怎样的呢?他是——

3、周总理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这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4、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个词是崛起,你们在课文的预习中发现文中有哪个词和它是近义词呢?(振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二、初读交流,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帝国主义 欺凌 中华不振 租界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巡警 训斥 得意扬扬 惩处 妇女 衣衫褴褛 抱负 胸怀 ①、指明读一读词语,读对了,跟读,对错了,纠正。 ②、开火车读词

1 ③、用上这些词,我们发现句子的表达准确、形象了许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齐读)

(指生朗读,介绍背景:在中国近代,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

3、当时的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欺凌我们?( 说的时候试试用上这些词) 出示: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衣衫褴褛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衣衫褴褛出现在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体会中华不振:

A、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握紧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2 就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位不幸的妇女身上吧。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位妇女的不幸(生自由朗读) ① 她是一位怎样的妇女?—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

② 她正在哭诉着什么?她失去了亲人,她的遭遇让人同情。请你带着同情之心读这句话。(生读)

③ 如果你是这位妇女,你在哭诉什么?这位妇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人哪!请再来读。(生读) ④ 她的亲人被轧死了,洋人却得意扬扬。

⑤ 看到这些,她的心里——(生说:生气、气愤。板书!)所以她在不停地哭诉。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⑥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引读)„„此时,你的心中在想——(生说) 巡警不帮助她,别的人呢?

B、(生读)出示句子: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紧握着拳头说明了什么?(人们的气愤)

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中国人,看到这一幕,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无可奈何„„板书?)

3 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位不幸的妇女吧!(指生读这段话)是啊,就是这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失去了亲人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惩处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得到同胞们的帮助是不幸的。造成这一切的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中华不振板书)

④、是啊,这样的情景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处处可见(生汇报课外资料):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

B、过渡:这样的情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默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读一读,可以做批注,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交流找到的句子。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引读(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呀!)

4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外国——引读(租界地,惹出麻烦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只好也只能----引读(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板书„„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少年周恩来闯进租界,亲眼目睹了----引读 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2、体会立志

伯父的那一声叹息、衣衫褴褛的妇女的哭诉、冷漠无情的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的拳头深深地刻在了少年周恩来的心中,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生(为什么而读书?)

其实,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想到了这些,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 (指课题,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 这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竟有着这样令人敬佩的抱负和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齐读

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在课文结尾处写一写你思考的结果吧!

我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让我们为国家的强盛,为国家的繁荣而热爱读书吧!

板书设计

6 „„

中华不振 ? →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反思:今天上了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组单元目标也主要是感受名人成长的故事,因此,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任务应是感受少年周恩来伟大的志向与开阔的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围绕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故事,作者以陈述事实的语气,满怀对周恩来的敬爱之情,通过人物的对话,带领我们真实而具体地走进了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中国少年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有不同凡响的心声。如何让学生走进遥不可及的伟人,聆听伟大人物心灵的翅膀飞翔时发出的轻响,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课文记述的事情是发生在20世纪,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我请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但很多学生没有去搜集资料,所以我在教学程序上做了改动,一开始,我先以租界“那是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那是一个惹出麻烦,没处说理的地方”引入,产生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接着通过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妇女哭诉;洋人得意扬扬;巡警训斥;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的深入理解,再解租界,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通过拓展补充《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7 深刻体会“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学习语言艺术的魅力,促进内化,增强语感。同时还要给学生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文章的情感自由驰骋,并且,鼓励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情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凸现语文阅读表达能力的外化。在整体上做到以内养外、读悟结合。如果本文仅限于对“中华不振”的了解,仅限于对那段历史的拷问,仅限于对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钦佩,那本文的教学就是不完整的。我在情感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写周恩来在沉思些什么,内化了语言文字,接着我又展示许多周恩来成人后为国家效力的资料,一方面树立了周恩来的高大形象,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篇文章重在让学生在边读边思的语言学习中获取新的价值取向,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并最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推荐第9篇:上课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解释和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小车两辆、皮尺一根、记录表一张、橡皮筋两根等。

教师准备弹弓、橡皮筋枪各一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1)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2)出示小车和橡皮筋,提问:你们能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安装橡皮筋动力小车

(1)简要介绍小车的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是整堂课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介绍小车的组成,特别介绍车架上的小孔和车轴上的车轴套,规定有小孔为车头,有车轴套为车尾。可以有效降低难度,节约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安装橡皮筋动力小车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预设:如果学生安装小车还有困难,老师可以用PPT图文出示安装小车的过程;或出示一辆安装好的小车;也可以发挥小组之间的互动性,互相帮忙。教师在指导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状况、安装效果。)

(3)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展示方法:小车平放在桌面上,车头往前,“自然”把手松开,检验一下小车的行驶效果。

(预设:一个小组的小车超前开,另一个小组的小车朝后开,如果所有小组的缠绕方向都一样,老师则要安装一个反方向缠绕橡皮筋的,和学生一起进行试验,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设计意图:“自然”两字,意味着不要施加任何外力,同时也是暗示使小车正常行驶的正确操作方法。该活动的外在表现为检验同学们的探究效果,内在实质指向两个问题:一是使小车运动的力来自哪里;二是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 (4)提问:小车的行驶方向和什么有关系呢?

(预设:小车行使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刚好相反。)

2、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现在你们都会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前进了吧,那我们现在就来举行一个比赛。

(1)橡皮筋动力小车PK,规则:两辆小车车头往前,并排放在一直线上,选手“自然”把手松开,使橡皮筋动力小车朝前开,看哪辆小车开的更远。  (2)提问: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设计:缠绕圈数 行驶距离 多 远

少近

(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来检验预测是否正确呢? (4)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a)在做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行使的地方和小车是不改变的以及橡皮筋也是不改变的。不同的条件是改变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b)准备绕几个不同的圈数?怎样才算1圈? (c)哪3个不同的圈数?(

2、

4、6圈) (d)怎样去测量呢?(我们从前轮开始测量,然后小车行驶一段距离后,到小车的车尾结束。小车回一下,等小车静止的时候再测量。老师给你的米尺跟

我们平时的米尺有所不一样,这一端是厘米,另一端是公尺,我们采用厘米这一面来测量。)

(5)出示实验小要求:

(a)每次实验时可要看准终点,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b)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数要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 (c)实验时注意观察:

1.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力怎样?

2.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怎样? (6)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并请每组的记录员把主要数据录入到电脑中的PPT表格中)、教师指导。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7)分析数据、验证预测。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汇总表

(a)提问:分析实验数据,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多,行驶距离远;缠绕圈数少,行驶距离近。)(b)提问:仔细分析数据,还有什么发现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新修订的教材更加突出了要加强对证据的关心,既要根据数据验证预测,还要进一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并引导学生分析诸如:缠绕圈数增加相应的倍数,行驶的距离是否也增加相应的倍数?每组缠绕的圈数都是一样的,行驶距离是否一样?几次实验的数据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只要对实验数据认真加以分析,就会有很多的发现,细细体会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c)、观察数据回答实验时注意的两个问题:1.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力怎样?2.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怎样?

3、认识弹力

(1)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可是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

(预设:

1、因为橡皮筋绕起来长度就变长了,会产生弹力,能驱动小车。

2、因为橡皮筋恢复到了原来的长度,弹力也就消失了,就不能驱动小车了。) (2)出示弹弓,进一步认识弹力。

(3)学生体验活动:双手拉橡皮筋。同时指向弹力的概念: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

(4)提问:其实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能产生弹力,让我们好好观察,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吧!

(预设:弓箭、拉力器、学生衣裤的松紧带、票夹和各式各样的弹簧等。)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提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分组讨论、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

缠绕的圈数 行驶的距离 多 远 少近增加1倍 增加1倍以上

推荐第10篇:上课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

晋城市第二中学校

地理组 赵建兰

2009.3.8

一、三维课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和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发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选择,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前两章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都要求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要依赖于农业生产。

什么是“农业”? (学生):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教师):农、林、牧、副、渔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展示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教师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业,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学生回答):因为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地理环境不一样。 (承转):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

(学生)两者的区位不同。

(教师)对,由于区位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一样,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呢?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

(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提问):那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3.3并思考)

(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2) 除了图中的因素外,说一说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练习说明)

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展示中南半岛位置图,学生读图思考。

(学生讨论后回答):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红色土壤肥沃;人力耕种,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

(43页活动)课件展示活动内容: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条件是一成不变的吗?

不是。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总结)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知道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承转)前面提到,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那么如何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3、农业的区位选择

(师) 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以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为例说明)

(提问)大家想一想,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过渡)不同的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不一样,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地域,一定的历史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区,这就是——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教师讲解):农业地域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

2、标志

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过渡)为什么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特色呢? (生)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师)对,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地域。

3、农业地域的形成

下面我们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为例,来探讨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四、混合农业

(提问)

1、什么是混合农业呢?

(学生回答):混合农业是一种将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师讲解)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发达国家其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

2、典型地区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 (提问)澳大利亚的农业在世界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指导: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牧羊带在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是农牧皆宜的地区。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提问):那么,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区位因素有什么不足之处?

知识拓展: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的形成原理及东水西调示意图。

(教师讲解):澳大利亚东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降水集中于大分水岭的东侧,在其西侧形成山地的雨影效应,降水丰富地区与农业生产地区分布不一致,灌溉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因此,澳大利亚对水利工程建设很重视,东水西调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是要发展变化的。对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课后活动):以你的家乡为例,调查研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

板书设计: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标志

3、形成

四、混合农业

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第11篇:上课教案

课题:9加几的自主练习

陈翠萍

教学内容:第95――96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9加几的口算题。

教学难点:运用9加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我们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好吗? 我拍的次数和你们拍的次数合起来是10。

我拍9,我拍1,我拍5。

2、复习

怎样计算9加几?

(1)、接着数

(2)、凑十法

口诀

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

二、巩固练习

你们想去游乐园吗?要想去,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 (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9加几\"的习题) 第一关

1、填一填

2、圈一圈

算一算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投影展示。

第二关

1、一共有多少人?练习时,引导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加9”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9+5=14(人)

2、一共有多少个南瓜?用“9加几”的加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先让同桌找信息,说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9+6=15(个)

3、一共有多少个贝壳?解决实际问题,先同桌交流,让学生说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9+8=17(个)

三、深化练习

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游乐园去吧,那里可热闹了!(出示场景图)

1、学生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现在有几只小鸟?

2、根据图,学生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供了一幅小朋友在游乐场里游玩的情境图。图中有9个小朋友在玩滑梯,4个小朋友在玩荡船,另外还有树木、花、太阳等其他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图解决“一共有多少学生?”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9加几的自主练习

怎样计算9加几?

(1)、接着数

(2)、凑十法

口诀

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

《9加几的练习》教学反思

陈翠萍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7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通过“9加几的练习”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做拍手的游戏进行导入主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学生填一填、圈一圈

算一算,来算9加几等于多少?让学生展示,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凑十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孩子计算“9加几的题”,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说信息、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我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老师讲的多,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

20

14、

11、20

第12篇:上课教案

一、激趣导入

1、学唱拍手歌

2、掌握学古诗的方法。过渡:既然我们学会了学古诗的方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吧。(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

1、齐读

2、个人读。

3、男女生插读。

4、师读。过渡:同学们,下面你们就按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好不好?把不懂的字词圈起来,不懂问题写下来。好吗?

三、自学古诗

小组自学古诗。过渡:好了吗?下面我们就带着你们的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好吗?

四、释诗题,知诗人

1、解诗题。过渡:看到诗题你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解释诗题意思。过渡:那是谁在远看庐山瀑布呢?(李白)

2、知诗人。过渡:谁来介绍一下李白。谁能背一首李白的诗?

学生介绍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古诗既豪迈奔放又气势磅礴、既夸张而且想象力又丰富。)下面我们就和李白来欣赏庐山和庐山的瀑布吧。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远远的看着庐山瀑布,他看到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幅图。

五、明诗意、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句。

1、出示前两句古诗及图片,学生提出问题。过渡:同学们,看着这两幅图和这两句诗句提出你不懂的字词或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提问。

3、感悟诗情。

4、说诗意

(在太阳的照耀下,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看去,庐山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过渡: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那么,此时此刻,李白看着庐山的美、瀑布的奇。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欣赏下一幅图。

二、学习后两句诗句。

1、出示后两句古诗及图片,学生提出问题。过渡: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和这两句诗句,提出你不懂的字词和问题吧。

2、引导学生提问。

3、感悟诗情。

5、学习修辞手法。

6、说诗意。

(那喷涌飞泻的瀑布临空而落,有三千尺长,诗人怀疑这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落了下来。)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拍手歌教我们的学诗方法真是不错,这么快,我们就学会一首古诗。下面谁来做个小诗人,吟诵这首古诗。

五、巩固拓展

1、学诗人吟诵古诗。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吟诵太好了,下面你们相互考一考,看看还有谁没学会这首诗?

2、同学间出题互考。过渡:同学们,你们这一节课学得太好了,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

3、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总结:听完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感同身受,我们的李白真不愧为“诗仙”啊!他的一首诗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游览了一遍庐山美景。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是如此之美、瀑布是如此之奇、还感受到了李白夸张而想象丰富的写诗风格。相信同学们对庐山瀑布已有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把你们想象中的庐山瀑布美景画下来。好吗?

六、板书设计

13、望庐山瀑布

三千尺:这是一个虚指,夸张的表现瀑布的长。实际长1百多米。

1米=3尺

三千尺=1千米

(十里飘香;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庐山:江西省九江市。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银河:神话中说是把牛郎和织女分开的一条河也可以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聚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条银色的河,就叫银河、也叫天河。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瀑布: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飞流:表现出瀑布的涌和急,形容水流速度非常快。 直下: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和险峻。形容水流直泻而下。

挂:挂字用得很妙,它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1、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赞美大自然)

2、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你大自然)

《借景抒情。

3、李白的诗:《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

时间安排:

自主学习(10) 互动学习(20) 延展学习(10)

第13篇:上课教案

大班科学: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天气预报音乐,各种图片,晴雨表。 教学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教学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与指导:

一、引出课题

1.播放天气预报音乐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天气预报的声音。

师: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 2.交流讨论

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 幼儿相互交流并讨论。

3.小结:其实除了用仪器预测气象外,还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表现。有些动物也是气象预报员呢!

二、看一看

1.看图:蚂蚁搬家

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快要下雨了,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它们的家也变得很潮湿,非常难受,而且大雨会把它们的家和食物冲走的,所以要赶快搬家。蚂蚁搬家是预示着天要下雨了,小蚂蚁也是小小气象员。

2.动脑思考

师: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呢?幼儿讨论。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呈现四幅图片:鱼儿上浮/燕子低飞/乌龟“冒汗”。

3.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1.师: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学学青蛙知了的歌

师: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 学念儿歌:

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学学小蜜蜂的歌

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2 .小结:知了叫天晴了,蜜蜂嗡嗡采蜜忙,青蛙捉虫静悄悄。

四、制作晴雨表。

介绍晴雨表,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五、结束部分

播放《彩虹的约定》的音乐,让幼儿判断天气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退场。 活动延伸:

仔细观察一下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第14篇:上课教案

教学内容

连续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连续单脚跳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弹跳素质和动作的协调性;

2、初步学会有人扶持的手倒立动作,加强保护与帮助,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3、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勇敢和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连续单脚跳,两臂配合摆动。

有人扶持的手倒立,怎样做好保护与帮助。

器材准备

课时部分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和学生练法

运动量

强度

次数

时间

引导参与

激发参与

自主参

延伸参与

合作参与

调整参与

一、课堂常规

1、学生小干部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1、活动手脚腕

2、活动膝关节

3、压腿练习

4、踢腿运动

一、连续跳

¤¤

¤¤

¤¤

¤¤

二、有人扶持的手倒立

要求:加强保护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帮助

1、集队

2、放松

3、小结

4、布置回作

全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成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遵守纪律,精神饱满

组织:体操队形

教法:

1、教师喊囗令;

2、学生听囗令练习。

要求: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

教法:

1、讲解示范连续单脚交换跳;

2、学生练习;

3、双脚连续跳的练习;

4、两人蹲跳的练习;

5、小结评比。

组织:分成四组

教法:

1、讲解示范;

2、讲解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同伴之间怎样进行相互的保护与帮助;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结评比。

要求:

1、成四列横队集中

2、轻松、自然

3、遵守纪律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aodoc.com)查看更多与本文《五年级体育教案 连续跳》相关的文章教材

1、快速跑(3)

2、素质

1、

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快速跑的两种起跑方法的重要作用,能正确运用两种起跑方法。通过素质练习,了解一些提高快速跑能力的方法。

2、

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完成两种起跑的技术动作及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一些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

3、

学生练习中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能主动参与练习,敢干发表不同见解,有创新意识。同时能团结协作,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教学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练习

次数

一、

常规

二、

队列

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等候上课。

在集合地点观察、检查学生服装,并接受体育委员汇报。

1、“同学们好!”

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

3、安排见习生。

教师讲解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1、

稍息、立正、看齐、报数、踏步等。

2、

二列横队——四列横队——还原

3、

复习二路纵队——四路纵队

1分

3~4分

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

1、

班成二列横队集合。

组织如图一:

×

O

×

O

(图一)

2、

“老师好!:

3、

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等。

4、

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

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练习的方法和要求。

2、根据口令进行集体练习。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一致。

3、组织:如图二

教学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练习

次数

三、

准备

活动

1、慢跑

教师讲解跑动的路线及有关

要求:动作整齐,纪律性强。

哨音指挥学生练习,并慢跑伴随。

2、准备操

1~6节

学生分成6小组,由各组长负责练习。内容自定。

教师讲解要求,并进行分组

巡回检查练习情况,并进行个别小组的纠正辅导。

5~ 8 分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图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有序的练习。

×××× O O O O O

×××× O O O O O

组织:

图三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长练习。

要求:配合组长的指挥,认真积极练习

组织:散点(集合场地附近)

4*8拍

一、

1、

复习两种起跑方式

要求:动作正确,快速协调

2、

组织学生完整技术练习

1)中速跑15m

2)站立式起跑+50m

3)站立式起跑+25m往返接力

10~ 12 分

学生明确两种不同起跑形式的起跑要求,按教师深的口令和节奏进行练习。

组织:

图四

1次

1次

2次

教学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练习

次数

二、

素质

1、内容:

1)

深蹲走15 m

2)

单足跳

3)

双足跳

4)

跑跳结合练习

跑10m+跳障碍5个+10m+下蹲5个——返回

2、教法:

教师讲解并且示范

组织学生练习,个别同学可进行辅导

3、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快速跑能力的方法。

4、

组织学生自练

20 分

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动作结构,按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练习。

2、组织1)、2)、3)同图四

5)如图五

图五

4、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练习方法。

5、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创新练习。

2次左右2次

2次

2次

自定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2、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

3、布置课后作业 ,安排学生收器材。

4、“同学们再见﹗”

5分

1、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2、学生认真听讲,共同参与小结,明确存在的问题。

3、值日生按要求回收器材。

4、“老师再见!”

班级

预计负荷

练习

平均

42%

135次/

密度

心率

日期

场地器材

篮球场

一、二片或空地

第15篇:上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会用多种识字方法来认字。 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4.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熟读课文。难点: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拍手歌,----识字七,认识许多动物朋友,

3、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这首拍手歌,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小动物们都找出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孔、雀、锦、鹰、鹂、灵”

1、师:读书之前,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当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你会怎么办?(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赶快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吧!

2、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请你用喜欢的符号把小动物的名字圈出来。(生圈)

4、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指名汇报)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和熊猫。

5、学习“ 孔、雀、锦、鹰、鹂、灵。”

同学们真棒!找到了所有的小动物。接下来,咱们通过大屏幕一起去认识这些小动物。 (1)多媒体课件一一出示动物的图片和名字,学生借助图片认识动物的名称。 (2)多种形式认读带拼音词语。师领读;小老师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八种动物的名字里藏了我们要认识的六个生字娃娃,让我们一起把他们叫出来吧。(课件出示生字“孔、雀、锦、鹰、鹂、灵”)

(4)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大家一起读。 (5)(出示字卡:鹰、灵、锦)

老师提示你们注意:“锦”是前鼻音,“鹰、灵”是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次。 (6)说一说你有哪些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孔:换一换。联想记忆“孙、礼、扎”(孙) 锦:形近字记忆“锦——棉”换偏旁 鹂:加一加,熟字加偏旁。(两个黄鹂鸣翠柳)

雀、鹰: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两个字?(麻雀、雀巢奶粉) (老鹰)(篮球老鹰队)(猫头鹰)

可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课外看电视如动物世界认识的;看画报或关于动物的各种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通过去动物园看一些标牌认识的。 (拓展)说一说通过这些方式还认识了哪些生字。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其他动物的图片和生字卡片。全班交流。

(出示字卡“鹂、鹰”)你发现了什么?鹂和鹰:都有鸟,(拓展)你还能说出哪些带鸟的字?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带鸟的字,看你认识吗?

三、再读课文,学习“护、牢、丛、嬉”

1、同学们表现太棒了!还有几个词语娃娃和生字宝宝藏在拍手歌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1 把他们找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并标记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保护、牢记、翱翔、丛林、嬉戏”)

看老师找的词语娃娃和大家找的一样吗?谁会读?(指名读)谁还会读?(指名读)。

4、(课件出示生字:“护、牢、丛、嬉”) 有四个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谁想和他们打招呼?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大家一读。

5、交流识字方法。

看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A:这几个字都是熟字加偏旁。(分别说一说)

B:看前三个字,你又有什么发现?前三个字都是形声字,第四个字是会意字。

(1)护、丛、嬉: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能不能再说一些形声字?生出示准备的形声字字卡。

(2)牢:这是个会意字,屋子里面拴头牛,原意则是牛圈、羊圈,所以古语有“亡羊补牢”。 C:你还有其他好办法来识记这几个字吗?(如组词,选用一词说句子,如护组词保护,我们要保护动物。)护,提手旁,带提手旁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的字?

6、齐读十个生字。(课件出示十个生字)

同学们认字的方法真不少!咱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

三:入情入景,自读自悟。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我们一起来读读儿歌好不好?(出示课件) 师:谁愿意来把课文读该大家听听?

指名几个学生读课文,其余孩子认真听,相互正音。

师:孩子们,你喜欢拍手歌里的动物吗?你喜欢哪种动物呢? 生:我喜欢大熊猫。

生:我喜欢美丽的孔雀。

师:那好,你喜欢那种动物,就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动物的句子。要读出喜欢的语气,读好了再读给你的小同桌听听,让他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生自由读文,同桌互读。

师:好,同学们,动物朋友们想听听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先来? 师:你喜欢什么啊? 生1:我喜欢老虎。

师:那好,你读一读吧。

生1: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老虎。 师:读得不错,还有喜欢老虎的孩子吗? 生2:我也喜欢老虎。 师:那一起读一读吧。 喜欢老虎的学生一起读。

生3:我喜欢孔雀和锦鸡。因为她们长得很漂亮。

师:那你来读一读吧。看你的朗读能不能让我也喜欢上孔雀和锦鸡。 生3: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师:读得很好。有节奏感。我也喜欢上他们了。谢谢你的优美的朗读。 生4:我喜欢黄鹂和百灵,因为它们唱歌的声音很好听。 师:好,开始读吧。

生4: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2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真像一只小黄鹂。 师:还有喜欢黄鹂和百灵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一起读一读吧。

生5:我喜欢大熊猫。因为它很可爱。 生6:我也喜欢熊猫,因为它是我们的国宝。 师:那你们一起读读吧。

生: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师:你有什么问题,说说吧。 生:老师,嬉戏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老师也正纳闷呢,嬉戏是什么意思啊?谁知道? 生:嬉戏就是玩的意思。

师:那熊猫们可能会怎么玩儿呀?

生:它们会抱着竹叶坐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的。 生:它们抓住竹子荡秋千。

生:它们还会在草地上打滚儿。

生:有的熊猫还立在树桩上吐舌头,做鬼脸。 师:(笑)呵呵,孩子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

师:来,喜欢熊猫的孩子再来读一读。你拍七,我拍七……起。 生读句子。

师:孩子们,看你们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在写字。 生报以掌声。

师:谢谢。为什么要给老师掌声啊?

月份

生:因为老师读得太好了。 师:你能告诉我。老师哪里读得好吗? 生:老师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字。 生:老师还读得很流利。 生:还很有感情。

生:读出语气了。很有节奏感。 生:老师拍手,加上了动作。 生:老师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谢谢孩子们的鼓励。其实你们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呢。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那好,你们拍手读一读吧。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一起读)

四:思维拓展,编拍手歌。

师:孩子们说得真棒!可是有有些小动物很难过,拍手歌里怎么没有我的名字啊?我们来也学做编一编好吗?(出示课件 )我会编讲卫生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专心听讲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上课不做小动作;你拍三,我拍三,上课坐姿要端正;你拍四,我拍四,举手发言要积极;你拍五,我拍五,写字姿势时刻记;你拍六,我拍六,文具不是 3 好玩具;你拍七,我拍七,上课不要多插嘴;你拍八,我拍八,课上不能扔垃圾;你拍九,我拍九,桌子椅子不摇动;你拍十,我拍十,上课认真数第一你拍一,我拍一,清洁卫生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早晚刷牙好习惯。

你拍三,我拍三,脸洗干净都喜欢。

你拍四,我拍四,干净漂亮做游戏。

你拍五,我拍五,天天洗澡勤换衣。

你拍六,我拍六,勤剪指甲勤洗头。

你拍七,我拍七,乱吃零食不可取。

你拍八,我拍八,清洁卫生要搞好。

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身体健康是大事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你拍三,我拍三,

你拍五,我拍五,

你拍七,我拍七,

你拍九,我拍九,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挖鼻孔和耳朵。室外活动好处多。不喝生水身体好。蔬菜水果营养好。 你拍二,我拍二,你拍四,我拍四,你拍六,我拍六,你拍八,我拍八, 你拍十,我拍十,不能随地乱叶痰。勤剪指甲勤洗澡。预防水痘要及时。果壳纸屑扔箱内。天天锻炼身体好

第16篇:上课教案

《罗马人的法律》教案

一.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掌握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采用资料研读与问题探究法;对罗马法的内容采用情境再现与历史对比法;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问题探究与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马法的全面归纳总结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价值。最终肯定法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对罗马统治的维系作用。 难点:认识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希腊辉煌灿烂的民主政治,知道了地理环境在形成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上所起的巨大作用,还学习了希腊著名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演变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大家现在对古希腊的印象有哪些?如果我说让你们写几个标签,你们会写什么? 大家对于这个内容看来掌握的还不错,我们现在先来看一下地图,找一下古希腊的大致位置,(由学生找出),好,现在我们要把视线转移到西北方,来看一下这个地方,(PPT显示罗马),这个城市现在是意大利的首都,在古代,最初它只是一个小城邦,可是它凭着强大的力量征服了意大利,并且还逐渐扩张,最终形成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西汉统治时期,我们可以看一下地域的对比,虽然还不及咱中国疆域,可是当时的罗马帝国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莞尔小邦发展地如此惊人?很大的原因要得益于罗马健全的法律制度,那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罗马人的法律.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文化艺术哲学等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遗产,罗马继承了古希腊优秀的文明,虽然在文化方面也有成就,但相比希腊,罗马人从观念上对自由民主并不感兴趣,他们更热衷于权威,所以在罗马,政治家的雄才使科学文化人相形见绌,突出的政治与武力传统也阻止了罗马人进行热心与持久的科学文化活动,可以这么说,罗马人吸收希腊文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罗马社会服务,为政治服务,而不是为了学术目的.这从罗马的建筑和日常的娱乐生活活动中都可以明显体现.(PPT显示图片) 与希腊的一些精美的雕塑和建筑相比,罗马的建筑多了一些现实感和对英雄的崇拜,以及对战争和决斗的推崇.凯旋门:统治者炫耀自己的功绩 角斗场:纪念统治者的丰功伟绩而建立.这些与古希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我们说伟大属于罗马,不仅仅是因为罗马人在征服和战争方面的功绩,还与古罗马健全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罗马人的法律,看看法律的完善是如何使的古罗马可以称得上\"伟大\".在学习罗马人法律的演变过程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当时古罗马的社会情况和背景,这样大家才会明白为什么罗马的法律可以发展地如此健全,影响深远,至今依旧有它的现实意义在,也可以对这句话有更加崭新的认识.所以在讲书本上的内容之前,我先得对罗马的政治制度的一个演变过程做一个大致介绍和补充,这本书编的..古罗马在建城之初只是一个小邦,实行的是君主制,我们称为王政时代,由于君主的残暴,在BC6世纪末推翻了君主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这种共和制早期一直是由贵族控制,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与我们之前讲到的雅典一样,都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可是不一样的是,古希腊人在与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民主的观念,而古罗马人不一样,虽然贵族与平民妥协后设立了保民官,但整个罗马社会依旧没有放弃扩张和征服,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问: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古罗马没有像古希腊那样逐渐走向民主,而是踏上了征服的道路? 提示:希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小国寡民,贵族难以形成气候,罗马从建国之初就开始不断征服,罗马人天生会打仗,演绎的是血与火的编年史,也是从共和走向集权的制度史等方面考虑.过渡:这么大的国家,靠着武力征服逐渐形成了大帝国,要进行管理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面对辽阔的版图,大量的人口,纠纷的事物,罗马人在长期的治理当中形成了成熟的法律体系,借助法律这一武器,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所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ppt显示), 罗马法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间,它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的总称,存在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也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罗马法:(PPT)\"十分经典,一致,任何\"这些词都表现出马恩对罗马法的推崇.过渡:罗马法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而产生,并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终结,这期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表现和发展也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它的发展过程.一.习惯法: 罗马从建城到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是罗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平民阶层也逐渐形成,平民承担着罗马大部分的税收和军事义务,但享受不到政治权利,不能与贵族通婚,也不能占有土地,平民为了争取与贵族同等的权利,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个时候,罗马社会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对贵族的行为进行约束,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之中,只是以祖辈传袭下来的习惯来规范,并且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贵族犯法与平民犯法所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贵族还倚仗权势随意曲解法律,这引起了平民的极度不满,习惯法还是没办法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于是平民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于是,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它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的利益服务,引起平民的不满,于是在公元前449年又增加编订了两表,最后形成了著名的,它的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等,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几表的内容(PPT显示) 讲解完PPT后总结对它的评价:它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利益,虽然说其中的条款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这部法典的编撰仍是平民的一个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曲解习惯法.我们来看一个案例:(PPT) 通过案例进一步理解这部法律.总结: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都能接受的成文法典,古罗马伟大的史学家李维把这部法典称为\"一切公法与私法的渊源\",可见它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掺杂着斗争的坚决,妥协的明智,平民的成熟和贵族的开明,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过渡:随着古罗马社会的发展,共和国建立,之前说过这个共和国主要还是由贵族来控制,其实总的来说,古罗马社会是一个等级界限非常严格的社会,划分等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公民权,即是否为罗马公民,二是自由,即自由人与奴隶之分,三是财富,即富人和穷人之分.古罗马是一个公民社会,罗马人有着强烈的公民权概念,在古罗马,公民就意味着一种特权,只有公民才有权利享受国家的利益,享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才能参与国家政治和其他类型的各种社会活动,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公民内部还有平民和贵族之分.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到公元3世纪这段时间形成的法律我们统称为公民法,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而且程序和形式不但教条而且繁琐,在法庭上必须用固定的语言,还要祭神,还有特别的手势,谁错一点就算败诉,比如,某人因为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法律术语中只有树木一词.可见这种法律注重形式,程序也十分繁琐.大家思考一下,十二铜表法属不属于公民法?(属于,时间上对应,处理平民与贵族的关系,平民与贵族都属于罗马公民) 我们说,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是没有办法享受法律的保护.随着古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最终扩展到了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地域上,拥有不同传统的民族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比如文化习俗和传统的不同,以及因贸易和财产等经济纠纷产生的矛盾等等,对于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这种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外邦人无法接受,长此以往,这些地区的矛盾逐渐在升级,不利于统一的大帝国的管理和发展,于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对外扩张过程当中,以及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统治者被迫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是古罗马社会对外扩张的结果,在版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使得所有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都可以成为法律的主体,改变了原来只保护本国公民的局面,使得外邦人也能够享受法律的权利和保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这对于罗马帝国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有很深远的意义.过渡:那么,罗马法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是自然法出现,大家注意,自然法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款,而是一种法律观念,它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的,主要倡导的是法律至上和人人生而平等的一种思想,这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对于罗马法律一步步实践过程后的升华和拓展,拓展到了精神方面进一步要求人精神和个体上的自由和平等,也表现了古罗马人追求自由的一种意愿.自然法的出现标志着古罗马法律的高度成熟.过渡:大致介绍了一下罗马法律的演变过程,我们呢再回过头来理解在课堂一开始的那句话,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就相对容易了,罗马的伟大很大一部分在于它创造了十分完备的法律体系,这种体系不但有力地维护了古罗马的统治地位,更对于我们如今建立法制社会,法治国家都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维护来分析它的伟大意义.首先自然是对帝国内部产生的伟大意义,古罗马是典型的法治国家,无论公职人员,自由民还是到罗马经商的外国人,都必须依照罗马法行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法律的完善对于罗马内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规范了罗马的社会秩序.今天西方人称\"入乡随俗\"这个成语为\"到了罗马,就要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即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进一步解释:政治上,公民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各种状况的出现都有章可循,平民与贵族的争斗中也不再只处于劣势,他们对于国家重燃信心,积极参政,对于国家的稳定有很大好处,另外,外邦人也不再被排除在外,使得整个古罗马帝国的统治得以稳固,矛盾减少,对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次,法律还是维系文明的工具,它偏向理智,相对于人治更加扎实稳当,最终成熟后形成的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对于维系和促进文明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对后世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法律的蓝本,现在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也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制度是源于古罗马,比如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古罗马.另外,自然法观念中的平等观念对于后世各国法律的制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从各国的许多法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自由平等的影子,比如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以及我们的民法通则(PPT), 提到古罗马的法律,我们可以拿它跟我们古代中国的法律做一个对比,我们古代也提法,不过我们的法律主要指的是刑法,没有保障人民利益的私法,本身法律这个词在拉丁语中就是权利的意思,所以古罗马的法律就是古代中国不同了,古代中国的法律是惩治人的手段,而古代罗马的法律保护人民的利益,所以它能够为人民所接受,并把法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今的中国社会跟古代中国从法律制定的目的来看有没有差别?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而且差别很大,我们现在说要依法治国,这里的法就是保障人民利益,规范人们的行为的,那从古罗马人法律的演变过程当中我们能不能吸收一些经验来借鉴? (ppt)这是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说的一段话,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示.提示: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由的维护,对秩序的确立和对正义的实现.有学者提出:民主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初级阶段,而法治文明或法治化的民主政治文明才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法律是未来促进文明的工具.

第17篇:上课教案

《星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迷人的星夜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共4个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晴朗的夜晚天上繁星、人间灯火辉煌、野外萤火点点的奇妙景象。星星洗澡、萤火虫打灯笼的拟人描绘,给课文增添了几分神奇和趣味。

[教学目标l

1.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美景。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积极地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星夜迷人美景的独特感受。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积极地去观察、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象。

[设计理念]

1.情景设计,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在自主读课文中感受到晴朗的星夜的美妙景象。

2.读演结合,让学生自己扮演小星星、小萤火虫表演、体会,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自己体验,在读中充分想象,在读中表达情感,从而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感受星夜的美丽。

文中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里所描绘的景象:天空中星星发亮,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使静态的画面有了一丝动感;高楼中映出无数灯光,点点萤火在田野中忽闪忽闪的。整幅图展现的就是一个星的世界。插图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到星夜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导人:观看星夜图,激趣激情引入。

夜悄悄地降临了,深蓝的天幕上缀满了无数宝石般的星星。这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在夜色中显得更亮了。城市的高楼里,五彩的灯光与天上的群星交相辉映。郊外的田野上,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放射出点点银光。好一个迷人的星夜啊!这么迷人的星夜,小朋友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

2.揭题:6.星夜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摘星星”,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发现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摘“星星”卡片,读准字音,其余同学听并用手势判断读得是否正确。读对了的同学可以获得鼓励,当小老师领全班同学读生字。3.小组读,开火车读或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无、目、田、飞、中、人。

重点指导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开火车去拼音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要求认识的字,开火车去拼音认读生字。

三。连字成词,小组合作,读好长句

1.(将生字所组成的词语逐一出示)学生练习读好字词。

(为把课文读通顺做好铺垫。)如:“无”“数”→“无数”;“提”“提着”→“灯”“灯笼”→“提着灯笼”等。

2.(CAI出示本课长句:

a.夜悄悄地来了,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跳进了银河,把自己洗得亮亮的。

b.高楼里也闪着无数的“星星”,红的、黄的、蓝的……光彩夺目,十分美丽。

c.那小灯笼放射出点点银光,好像在和银河中的小星星比亮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读句子。

3.把句子放人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把课文读通顺。

四、围绕重点句,自主读文

1.(出示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从此句人手展开学习课文。)找一找这句话中有哪个词是描写星夜的?引导学生说出“迷人”这个词语。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知道星夜很迷人?

3.小组交流,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4.全班交流,学生自由读出自己找出的句子。

五、设置情景,整体感知

.(用CAI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幻灯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打出星夜图,让学生真正走进星夜,感受星夜的迷人之处。)说说在星夜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主的表达。

六听配乐读句,形象中体会,扮演小星星、小萤火虫

1.(出示句子“夜悄悄地来了,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跳进了银河,把自己洗得亮亮的。”)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读边闭眼想象看到的景象。

2.学生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描述静静的夜晚,深蓝的天空上银星闪闪,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的景象,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句子。

3.全班同学配乐扮演小星星、小萤火虫,在形象中体会对星夜的喜爱之情。

4.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学生齐读。

六、识记、书写生字

1.齐读生字。

2.出示“无、飞”,复习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

3.观察笔顺,自己记忆字形。

《星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夜悄悄的来临了,深蓝的天幕上缀满无数宝石般的星星,这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在夜色中显得更亮了。城市的高楼里,五彩的灯光与天上的群星交相辉映。郊外的田野上,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放射出点点银光。天上人间一片星光的世界,好一个迷人的星夜啊!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晴朗的夜晚天上繁星、人间灯火辉煌、野外萤火点点的奇妙景象。星星洗澡、萤火虫打灯笼的拟人描绘,给课文增添了几分神奇和趣味。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指导写好“目”和“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通过读文,感受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星夜迷人美景的独特感受。

2.感受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努力实现让学生进入到文章描写的美景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读文指导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在自主读文中感受到晴朗的星夜的美妙景象,并让学生将自己在星夜中的发现说一说,拓展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多么迷人的星夜呀!”展开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读好难点句子,在读句的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所感悟。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想一想,评一评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到课文的情景中,运用自己的感官主动学习、感受,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巩固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创设情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描述,创设情景。

(三)精读课文,感受星夜的美。1学习第1自然段。

(1)师范读第一段,生边听、边听边想象。 (2)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CAI,深蓝的天空上银星闪闪,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 (4)相机指导朗读。

(5)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2 学习第2自然段。

(1)星夜里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色?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CAI,高楼灯光。理解“光彩夺目”“十分美丽”。 (3)相机指导朗读。

(4)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3 学习第3自然段。

(1)CAI田野的萤火虫飞来飞去的画面。 (2)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 (3)表演读第一句。 (4)自由读第二句

(5)相机指导朗读第二句。 (6)男女生比赛读。 (7)分组合作读第三段

(8)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四)总结拓展

1回味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2师生合作读课文。

3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观察说说自己在星夜的发现。

(五)指导写字 1 复习生字。

2出示“目”和“田”,比比谁有新发现。 3师范写。

4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并提示写字姿势。 5评议。

《请星星》评课稿

《请星星》这课是一首儿歌,一共三节,文中描写了小女孩幻想与星星嬉戏的神奇图景。语言优美,形象的比喻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以及课文的特点,我谈谈自己对罗老师这堂课的愚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快乐,探究,想象,创新,是学习语文过程的要素。教学中,罗老师努力让学生感受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看得出罗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师生一起唱跳了《小星星》这首歌,学生情绪随之被调动。在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时,罗老师让学生看夜空图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请星星\"环节,跳跃的小星星给予了学生肯定,同时激起了学生兴趣。这些环节的设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时,罗老师主要运用了课件再现、游戏体会、语言描述等方法来创设情境,将儿歌的三个小节进行了不同的强弱处理,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中读一读,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第一节中罗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了画面,指导学生读好\"弯弯\"一词,帮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结合情境,读一读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了朗读训练。第二小节,用\"说一说\"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这一小节时,罗老师鼓励学生讨论:我们怎么请星星,星星才愿意到我们家里来玩?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说出个性。用\"玩一玩\"促进\"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我设计了\"小星星和孩子们找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完成阅读的训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只有伴随他们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之成为探索创造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在识字教学时,先指导写笔顺,并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进行感性的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自我练习。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体验、创造、交流,激励孩子们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学习方法,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游戏体验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愿意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j q x》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发音认形,二拼读,三探究与ü相拼的规律。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4、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一)复习引入。

1、认读6个韵母。比较u和ü的区别。声母b-----d p------g 顺口溜念。

2、我们已经学了几个声母了?认读声母,哪几个声母读的时候要送气?(p t k)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3个声母。学会了拼读音节,帮助我们认字。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还要学习3个声母,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认、会写。

(三)教学声母j q x。

1、教学声母j。

(1)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一只鸡伸长脖子去啄头顶上的蝴蝶。)我们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j。板书:j (2)听: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看。

3)读: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4)记:看看j像什么?(像一只伸长脖子的母鸡,上面的就像母鸡头上的蝴蝶。)

教顺口溜: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边念顺口溜,边书空j的笔顺。)

2、教学声母q。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七只气球在天上飞。)气球的“气”改成第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q。

(2)听老师读j和q,有什么不同?(q要用力,是送气的。)教师领读、指名读、j—q对比读。

(3)q像什么?教顺口溜:气球拖线q q q,左上半圆q q q,像个9字q q q。

3、教学声母x。

(1)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3)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刀切西瓜x x x,像个叉叉x x x。)

(四)教学声母j q x与i的拼音。

1、出示j q x与i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对比读:j—ji q—qi x—xi,说说有什么不同?(j q x是声母,读得轻又短,ji qi xi是音节,读得响而长些。)

(五)教学j q x和ü的拼音。

1、自由拼读:n—ü→nü j—ü→ju l—ü→lü q—ü→qu x—ü→xu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音节有什么不同?

2、指名拼读,谁能说说ü有什么不同?(n、l和ü相拼时ü不变,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不见了。

讲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q、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qu、xu、问:被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3、ju、qu、xu带调认读。

(六)巩固练习。

第18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量词小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

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

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

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

1、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

(学生自由说话,练习口语表达)

(学生说到一处,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请你当当小导游,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2、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景物,海边才会那么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开小火车读)

师:读得真美。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就像站在了大海边一样。

3、师:看这些词语当中,有几位新朋友穿着红衣服要跟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你来当当小老师,带我们认识它们一下。

(学生当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尽快记住这些新朋友呢?(学生自由讲述认字方法,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你们,指着一字,请你为它组个词。(师指着某字,请小朋友组词读。)

三、学习数量词搭配。

1、师:远方来了几位小朋友,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好朋友。

(将四组数量词贴到黑板上。)

师: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齐读)

(请四位小朋友们上台将数量词与事物搭配)(齐读)

2、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还有几幅图片想让小朋友们看看。

(出示有关海鸥、军舰、帆船的图片)

师:你能不能用上数量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讲述:一排军舰、一队军舰、几条帆船、一群海鸥……)

师: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形容。

3、(出示鱼这个词语)

师:请小朋友用上不同的数量词形容它。

(鱼:一条鱼 一群鱼 一缸鱼 一盘鱼 一种鱼……)

(出示书、粉笔、水三个词语)

师: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用不同数量词来说说。

(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4、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小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反复朗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里面有数量词)

师:如果把这个数量词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学生说理由)

5、练习数量词搭配。

(四人小组发一个小纸包,内装数量词若干)

师:请你们帮个忙,帮数量词找到好朋友。找到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这些词。

(教师巡视,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答案,用电脑播放。学生齐读,积累词汇)

第19篇:小学语文十册教案语文实践活动6

语文实践活动6

【单元回顾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使学生感受到了挑山工为达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解登攀的精神;懂得了在困难面前,能摆正心态勇往直前;懂得孝顺父母;知道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要发扬临危果断的精神。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练习了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初步练习了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做节约的小发明家。在活动中练习口语交际、习作。

【独立阅读实践】

通过阅读练习,练习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理解思想内容,辨析、积累近义词,通过小练笔写感受,受到关爱亲人、关心环保的教育,做个有孝心的孩子。

【口语交际训练】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倾听,练习口语交际。 【书面表达交流】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一定有你印象最深的情景,写下来。 【基础知识练习】

1.选同音字、近音字组词语,提高辨析字的能力。2.理解成语、积累成语。 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用法

4.比较句子,体会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

5.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以及善于倾听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选同音字、近音字组词语,提高辨析字的能力;理解成语、积累成语;体会破折号的不同用法以及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完成第一题。(10’) 1.自己读题目,明确要求。

2.自己独立完成题目要求,把握不准的可以查字典,结合字义来确定。3.集体交流纠正。

二、完成第二题(1o’) 1.自己读题目,明确要求。

2.自己独立完成题目要求,注意积累。3.集体交流。

4.扩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像这个题目一样考考大家。

三、完成第三题(10’) 1.自己练习读读,体会破折号的不同用法。 2.集体交流,小结破折号的几种不同用法

四、完成第四题(10’) 1.自己读句子,比较体会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

2.交流同一内容,体会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在何处,前后是什么关系。3.照样子,说说个句子。 4.试着写一写。 5.互相交流检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练习捕捉重要信息,理解思想内容,辨析、积累近义词,通过小练笔写感受,受到关爱亲人、关心环保的教育,做个有孝心的孩子。 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节约意识,做节约的小卫士。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0’) 1.读短文,争取把短文读正确。 2.独立完成后面的问题。 3.集体交流。

①用“——”画出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词语,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②写出近义词:引导学生先在文中画出题中给的近义词,想想它们的意思,再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疑惑——( ) 兴奋——( ) 猜测——( ) 清新——( ) 大概——( )

③写写你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短文。

二、口语交际:把课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通过“揭秘与评议”的口语交际练习展示给大家。(20’) 综合实践活动

1.回想与侦查:关注社会,观察与发现社会上的浪费现象。

每个同学,做一回小侦察兵,想想自己,或校园、家庭和社会中有哪些浪费水、电、纸的现象。只要发现一处,你就立了一功。

2.设计与保密:学会独立思考与设计。

针对你发现的浪费现象,寻找节约的办法,可以自我约束,可以提合理化建议,也可以搞小发明……做好设计或制作,暂时先保守秘密。

3.揭秘与评议:善于倾听,练习口语交际。

全班召开“节约小博士展示会”。每人在会上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浪费现象,介绍

自己的节约办法,揭开秘密。再由同学评议,选出“节约小博士”。

4.合作与完善:学会合作,精益求精。

根据大家的评议,可以自行修改或制作,也可以与他人合作攻关,完善节约的办法。

5.行动与操作:付诸行动。

拿出行动,具体操作,将节约的办法付诸实施。

以上五项活动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前就布置给学生,分成小组来操作,由小组长来负责以上五项活动项目。本节课,主要练习第3环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习作与交流,引导学生练习作文、改文,记载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实践活动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一定有你印象最深的情景,先想一想再介绍给大家。

二、集体交流 1.学生介绍。

2.引导学生介绍时要注意有顺序、过程具体、有感受。3.小组内介绍交流。

4.各组选出一名介绍得最好的在全班介绍。

三、练习习作

让学生先列出提纲,再写。

四、修改习作 1.自己修改 2.同桌互改 3.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练习了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不足:口语表达过于简单,不细致。

第20篇:上课守纪律小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 教学内容部分“遵守课堂纪律”;基本要求认知部分“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守纪律”;行为部分“遵守课堂纪律”而设置的。属于入学常规中遵守课堂纪律的 教育。

一年级学生刚上学不久,虽然 教师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向他们进行了遵守课堂纪律的 教育,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小,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差,时常管不住自己,所以,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还会发生。这些缺点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改正起来是很费力的。因此,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遵守课堂纪律的 教育十分重要。 教法建议:

1.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都要进行常规 教育,遵守课堂纪律的 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本课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听到多次的有关的 教育,学生可能对本课学习内容不感觉新奇。为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要注意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加强直观性,如将课文内容制成课件进行演示等。

2.本课重点是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但不要仅是行为训练,要让学生明白行为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和大家学习的关系,要为集体约束自己的行为。

3.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已有一些体验,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验,创造更多的讨论机会。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谈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4.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的特点,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管不住自己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在本课 教学中, 教师不要批评指责学生,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道理,鼓励学生克服弱点,努力做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教学设计示例 认知:

1. 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 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学难点:

上课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板书设计:上课守纪律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1.小组交流: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个男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2.小结: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

2.小结: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 过渡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3)

1.全班交流: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2.小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由于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 1. 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1) 听到上课的铃声„„

(2) 听老师讲课„„

(3) 想发言„„ 2. 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儿歌总结

1.学儿歌。

听到铃声响,

快快进课堂。

起立要站直,

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

专心来听讲。

发言先举手,

回答不乱抢。

板书儿歌

2.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

3.小结: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很重要,只有上课守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希望你们都按照课堂要求去做,人人争做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五、上课守纪律

听到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 探究活动

1.开展主题活动“争做上课守纪律的小标兵”。活动过程:

(1)同学小组交流。

上课都应该遵守哪些纪律?

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纪律?

(2)全班交流。

(3)夸夸班中上课守纪律的好同学。

(4)请他们说说是怎么做到上课守纪律的。

(5)全班展开讨论。

(6)写一写:如何争做上课守纪律的小标兵。

(7)制定评比要求(每周一评)

2.在纸上写出上课守纪律的要求,在自己做得好或不够的要求下面配上画,鼓励或提醒自己。

《小学语文无声上课教案模板6.doc》
小学语文无声上课教案模板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