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1表格式教案模板

2021-07-17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分子与细胞》 元素 细胞膜 基质

化学成分 结构与功能 细胞质 化合物 细胞核 细胞器 细胞 生物膜系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工程 减数分裂 高一生物内容构成

(一)走近细胞

一、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较小(1—10um) 较大(10--100 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 植:根、茎、叶 细胞 组织 分泌 器官 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 病毒

系统(动) 个体 单细胞 种群 群落 泌尿、生殖 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 Ⅰ号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生物圈 生物因素 消费者 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 细胞学说 2.1859年 达尔文 进化论 3.1866年 孟德尔 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 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 氨基酸 (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 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

二、

三、四级。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 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 ○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 N×α-(N-M)×18 ;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

碱基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类 C、H、O 单糖 核糖C5H10O5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

6、果糖等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脂质 C、H、O 有的 还有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鸡蛋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还原糖 班氏(加热)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五、无机物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水

结合水4.5% 自由水95% 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小结

化合 有机组合 分化

化学元素 化合物 原生质 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 : 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 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 细胞质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细胞器 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植物和某 些原生动物 动植物 动物 低等植物

形态 椭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 网状 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 双层膜,有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 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酶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液泡膜、细胞液 蛋白质、RNA、和酶 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 提供合成、运输条件 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 在核仁 形成

△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三、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 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 线粒体 能量、CO2 基因调控 初步合成 加工 修饰

细胞核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胞外 氨基酸 肽链 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 + 细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四、细胞核 = 核膜(双层) + 核仁 + 染色质 + 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 螺旋

○ + = 核小体(串珠结构) 染色质 30nm纤维 组蛋白 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 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 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水分

条件 浓度 外液 >细胞质/液 外液

内因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 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 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 1.要点

①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 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天然糖蛋白 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2.与单位膜的异同

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不同点:①流: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 ②单: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

例子|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

水、甘油、气体、乙醇、苯| 自由扩散| 顺 ×| ×|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协助扩散| 顺| √| ×

进入红细胞的钾离子 |主动运输| 逆| √| √|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

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要害的物质。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

四、小结 组成 决定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结构 功能(物质交换) 具有

导致 保证 体现

运动性 流动性 物质交换正常 选择透过性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H2O 外界 水

H2O O2 矿质元素 [H] 光 ATP 原生质 ADP+PI 热能 ATP ADP+PI CO2+H2O C3H6O3 C2H5OH+CO2

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 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

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1013倍。 ②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多样性 。 ③ 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 温和性 → 易变性 。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解析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1.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

2.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但不显著;

3.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1.在一定T内V随T的 升高而加快;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T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3.当T升高到一定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动物T:35—40℃ PH : 6.5—8.0 ◎ 酶工程

生产提取 制成 酶制剂 应用 治疗疾病;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 和分离纯化 固定化酶 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其他分支。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腺苷 普通化学键13.8KJ/mol 高能磷酸键 30.54 KJ/mol 磷酸基团 2.ATP与ADP的转化 ATP 呼吸作用

(线粒体) 吸 Pi (细胞质基质) 能 吸收分泌(渗透能) (叶绿体) 放 肌肉收缩(机械能) 光合作用 Pi 能 神经传导、生物电(电能) ADP (每个活细胞) 合成代谢(化学能) 体温(热能) 萤火虫(光能)

◎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热能 散失 太阳光能 脂肪—主要储能物质 氧化

(直接能源) 蛋白质—能源物质之一 分解 化学能 ATP 水解酶、放

◎ ATP ADP + Pi + 能量 合成酶、吸

3.能产生ATP: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产生水: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能碱基互补配对: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分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 [H]+ 2ATP ③ [H] + 6O2 → 12H2O + 34ATP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 2C3H6O3 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 38ATP C6H12O6 → 2C3H6O3 + 2ATP → 2C2H5OH + 2CO2 + 2ATP 不同点 场所 : ①②线粒体基质 ③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相同点 联系 :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应场所 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 所有生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 酶(时刻进行)

物质转变 把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H2O)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 能量转变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有机物的能量,部分转移ATP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联系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能量、二氧化碳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四、光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因素有:光、温度、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1.发现

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

普里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 1864年 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恩格尔曼 1880年 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 鲁宾与卡门 1939年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1/4 吸红橙和蓝紫光 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CO

2、[H]、ATP、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内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② ATP的合成/光合磷酸化

ADP + Pi + 光能 → ATP ①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 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实质 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总式 CO2 + H2O → (CH2O)+ O2 或 CO2 + 12H2O → (CH2O)6 + 6O2 + 6H2O 物变 无机物CO

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同位素示踪

14C 光反应 2C 3 暗反应 (14CH2O) 3H2O 固定 [3H] 还原 (C3H2O) H218O 光 18O2 ◎ 人为创设条件,看物质变化:

1. 光照 → [H]和ATP → 暗反应 → (CH2O)↓ 切断 → 不能生成 → 不能进行 → 不能生成 2. CO2 → C5 → C3 → (CH2O) ↓ ↓ ↓ ↓

推荐第2篇:高中生物教案

近几年,低碳成为谈论最热的环保话题,从交通环境到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理念设计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居是人们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室装修来说,除了涂料、装修材料的选择外,绿植的点缀也是体现低碳生活的重要一环。绿植既能美化居室,有的更能净化室内空气。日常生活中,只需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就能为“低碳”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房刚装修后,有害物质极容易挥发,影响室内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养花种草,既能成为家居好摆设,又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绿植对居室装修的美化作用很强,并且一些绿植的确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像吊兰、绿萝等叶面较大的绿植,由于表面气孔丰富,对装修过程中甲醛及其他有害挥发性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绿色植物--低碳生活的选择

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有些植物代表着了某种含义,比如象征着婚姻幸福和爱情地久天长的\"文竹\",象征着两人用结同心和吉祥如意的\"马蹄莲\",还有些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仅给人以清晰,柔和,舒适之感,其中它还微妙的包含着影响人们科学生活的理念.

绿色是最吉利的健康色彩,在居室中摆放适宜的植物,不仅能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每当炎热夏天人们心情急噪,身体不适,当看到一片绿色或精致的绿色,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少了.

古代时候,早已把植物与生活伴随在一起了,如将菏叶撒在屋顶,将菖蒲与马兰化挂在墙上,让薄菏香满庭院,屋梁用香樟,门上是木兰,各色藤蔓绕成了窗帘,地上铺了草毯,垫席上垂着白玉兰,让兰花飘洒着香气,榛子与菏花缠绕,蝴蝶花与百合花交映,百花在园中开发......

十分重要的是绿色植物还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与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房内摆设一些绿色植物,如富贵竹,发财树等,既有生机勃勃的象征,又能制造新鲜的氧气,极大的有利于健康,那就是我们低碳生活的好选择!

1、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

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

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

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

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

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

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

界各国所接受

3、何为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

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

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

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

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

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

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

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

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

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

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

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

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

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

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

多万人死亡„„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

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

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

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

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

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低碳生活-措施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

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

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

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推荐第3篇: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多篇)

近几年,低碳成为谈论最热的环保话题,从交通环境到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理念设计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居是人们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室装修来说,除了涂料、装修材料的选择外,绿植的点缀也是体现低碳生活的重要一环。绿植既能美化居室,有的更能净化室内空气。日常生活中,只需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就能为“低碳”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房刚装修后,有害物质极容易挥发,影响室内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养花种草,既能成为家居好摆设,又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绿植对居室装修的美化作用很强,

并且一些绿植的确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像吊兰、绿萝等叶面较大的绿植,由于表面气孔丰富,对装修过程中甲醛及其他有害挥发性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绿色植物--低碳生活的选择

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有些植物代表着了某种含义,比如象征着婚姻幸福和爱情地久天长的”文竹”,象征着两人用结同心和吉祥如意的”马蹄莲”,还有些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仅给人以清晰,柔和,舒适之感,其中它还微妙的包含着影响人们科学生活的理念.

绿色是最吉利的健康色彩,在居室中摆放适宜的植物,不仅能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每当炎热夏天人们心情急噪,身体不适,当看到一片绿色或精致的绿色,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少了.

古代时候,早已把植物与生活伴随

在一起了,如将菏叶撒在屋顶,将菖蒲与马兰化挂在墙上,让薄菏香满庭院,屋梁用香樟,门上是木兰,各色藤蔓绕成了窗帘,地上铺了草毯,垫席上垂着白玉兰,让兰花飘洒着香气,榛子与菏花缠绕,蝴蝶花与百合花交映,百花在园中开发......

十分重要的是绿色植物还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与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房内摆设一些绿色植物,如富贵竹,发财树等,既有生机勃勃的象征,又能制造新鲜的氧气,极大的有利于健康,那就是我们低碳生活的好选择!

1、低碳:英文为。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

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

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

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

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

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

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

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

界各国所接受

3、何为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

化碳

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

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

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

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

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

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

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

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

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

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

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

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

化之外,

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

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

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

多万人死亡??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

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

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

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

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

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

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低碳生活-措施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

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

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

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

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

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

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

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高中生物必修实验

2014——2014第一学期

2.3 伴性遗传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 二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

2、填写色觉基因型女性 男性 基因型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色 盲 正 常 色 盲

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基因②男性只要在______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①色盲患者中_____性多于_____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色盲不表现色盲是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色

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遗传特点①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________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性别决定类型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家禽饲养时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能力目标 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导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

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年英国格里菲思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小鼠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r型细菌2.

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

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

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思考、对比分析第

一、二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3、对

比分析第

二、三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

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分析第

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先进行第

一、二组与第

三、四组相比起________作用。

8、该实验能否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体外转化实验年美国艾弗里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

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

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①实

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现象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析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

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2.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 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

实验结论表示怀疑。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

②被标记的

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

试。 思考与讨论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思考是

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3.2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 能力目标

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2、对科学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根、茎、叶的变态》相关知识 新人教版

必修1

1.根的变态

贮藏根包括肉质直根和块根。

萝卜、胡萝卜、甜菜等的肉质直根由两部分发育而成:上部由下胚轴形成,下部由主根基部发育。它们的增粗主要是由于额外形成层活动的结果。甘薯、何首乌等的块根,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

气生根指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又分支柱根、呼吸根、攀缘根。

寄生根如菟丝子茎上变态的不定根,又称吸器。

2。茎的变态

可分为地下茎的变态和地上茎的变态。

常见的地下茎变态有: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

常见的地上茎变态有:枝刺、茎卷须、叶状茎、肉质茎,但蔷薇、月季茎上的皮刺,是茎表皮形成的,与维管组织无关,并非茎的变态。

3.叶的变态

叶卷须、叶刺、叶状柄、鳞叶、苞片和总苞。

高中生物必修二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阐明简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 26 ~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对于这两大内容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学过程的设计: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我们已经学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卵双胞胎、三胞胎,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卵细胞和多个精子结合而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受精作用

1生物必修

~ 27 ~

高中生物必修二

、学习新知

1、受精作用的场所?

2、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

3、精子转运的途径?

思考:结婚多年的夫妇不能生育,经医生检查,女性双侧输卵管堵塞,你能分析一下他们不孕的原因吗?如果你是医生,应如何治疗?

以上问题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教材、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和途径,精子在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明白生命诞生的曲折过程。

4、受精作用包括哪几个阶段?

5、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目有何变化?一个卵细胞能和多个精子结合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白生命产生的独特性和曲折性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联系减数分裂,引导

~ 28 ~

学生总结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反思:本节课基本上是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能够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生物必修

~ 29 ~

推荐第4篇:高中生物教案

近几年,低碳成为谈论最热的环保话题,从交通环境到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理念设计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居是人们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室装修来说,除了涂料、装修材料的选择外,绿植的点缀也是体现低碳生活的重要一环。绿植既能美化居室,有的更能净化室内空气。日常生活中,只需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就能为“低碳”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房刚装修后,有害物质极容易挥发,影响室内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养花种草,既能成为家居好摆设,又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绿植对居室装修的美化作用很强,并且一些绿植的确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像吊兰、绿萝等叶面较大的绿植,由于表面气孔丰富,对装修过程中甲醛及其他有害挥发性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绿色植物--低碳生活的选择

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有些植物代表着了某种含义,比如象征着婚姻幸福和爱情地久天长的\"文竹\",象征着两人用结同心和吉祥如意的\"马蹄莲\",还有些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仅给人以清晰,柔和,舒适之感,其中它还微妙的包含着影响人们科学生活的理念.绿色是最吉利的健康色彩,在居室中摆放适宜的植物,不仅能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每当炎热夏天人们心情急噪,身体不适,当看到一片绿色或精致的绿色,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少了.古代时候,早已把植物与生活伴随在一起了,如将菏叶撒在屋顶,将菖蒲与马兰化挂在墙上,让薄菏香满庭院,屋梁用香樟,门上是木兰,各色藤蔓绕成了窗帘,地上铺了草毯,垫席上垂着白玉兰,让兰花飘洒着香气,榛子与菏花缠绕,蝴蝶花与百合花交映,百花在园中开发......十分重要的是绿色植物还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与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房内摆设一些绿色植物,如富贵竹,发财树等,既有生机勃勃的象征,又能制造新鲜的氧气,极大的有利于健康,那就是我们低碳生活的好选择!

1、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3、何为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措施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推荐第5篇: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绪论

(一) 教学目的: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B:识记) 2.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A:知道)

3.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A:知道)

(二)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三) 教学用具

(四) 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

(五) 教学设计

首先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质(金属表面的锈)和生物(石头表面的地衣),活跃的生命现象(开花的牡丹和飞舞的蜜蜂)和相对沉寂的生命现象(冬季的落叶林)进行对比,使讨论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教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中归纳为六条,目的在于突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表面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而要从本质上区分有生命的个体和非生命物体,还必须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物自身功能到应激性,从个体生长发育到种族延续乃至生物进化,这样逐级深入,层层理解。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细胞结构,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并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B)。A.枯草杆菌B.噬菌体C.团藻D.草履虫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从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本质上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注意: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征。正因为生物有了应激性,才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使生物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适应周围环境。

注意:要判断某生物现象是否属于应激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看是否有引起生物发生反应的刺激;二是看生物体是否对外界刺激发生了反应。如果两者皆具备,那就是应激性。

例: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现象的是(C)。A.蝗虫的体色与绿色的青草一致B.竹节虫的形状与竹节相似C.避役的体色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D.黄蜂身体上黄黑相间的条纹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该特征的基础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发育,表现出由新生到成熟的阶段性变化是发育。生物个体通过生殖,保证了种族的延续。

注意:生物的生长是量变,发育是质变,二者可以同时进行,但不可等同看待。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通过生物生殖过程实现的,因而没有生殖,也就没有遗传和变异的机会。

例: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鲫鱼经过人工饲养,从而演变成金鱼的事实说明生物都具有(A)。A.遗传和变异B.应激性C.适应性D.多样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具体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又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环境。

针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总结出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通过新陈代谢,使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而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又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才能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一定的应激性;生物体只有具有应激性,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重要的标志,各基本特征

例:能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生物基本特征是(D)A.新陈代谢和细胞结构B.应激性和适应性C.遗传变异和生殖D.新陈代谢和生殖

2.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进展

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进展的介绍中,突出了三大成就: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教材内容的概括为如下:

关于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主要是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下面主要分析生物

工程和生态学方面的几个实例。

(1)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工程手段,在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其成果层出不穷。如我国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干扰素的问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等,这些生物工程研究成果的出现,均说明了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能源和粮食等世界性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主要朝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方面已经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观方面就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讲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不仅是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取在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后,达到一定的能力的提升:(1)把握生物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的能力;(2)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动手能力;(4)提高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实验成败关键;(5)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六) 板书 §绪论

1、生物的六大特征:

2、生物科学的发展和进展

3、学习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七) 教学建议和意见

语速不能太快,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识记) 2.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识记) 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识记)

(二)教学重点

1.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四)教学用具

(五)教学方法:对比、讨论、讲述、提问

(八) 教学设计

首先以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供的动物(人)体与植物体组成元素的对比表进行对比,使讨论提问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学。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并且概括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①从无机的非生命环境中元素的组成与生物体元素组成的对比中,发现它们的统一性,了解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特点;②从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的元素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元素的组成有区别;③从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对比中,发现生物体元素组成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体特性的联系。

玉米与人体的无机物的组成(质量分数/%)

元素 O C H N Si K Ca P Mg S Cl Al Fe Mn Na Zn Rb 玉米 44.43 43.57 6.24 1.46 1.17 0.92 0.23 0.20 0.18 0.17 0.14 0.11 0.08 0.04人 14.62 55.99 7.46 9.33 0.005 1.09 4.67 3.11 0.16 0.78 0.470.47 0.01 0.005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根据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①大量元素占生物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上,包括C、H、O、N、P、S、K、Ca、Mg等②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包括Fe、Mn、Zn、Cu、B、Mo等。

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同的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例: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分别是(B)。 ① C ②C、H、O、N ③C、H、O、N、P、S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按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大致可分为下列类型:

(1)构成原生质的基本元素:如C、H、O、N、P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S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等。

(2)调节机体活动的元素:如离子态的Na+、K+、Ca2+、Mg2+、Cl、H+ 及其他离子————

OH、HCO

3、SO

42、HPO42等。

(3)与蛋白质结合的元素:如Fe(血红蛋白、细胞色素、固氨酶等),Cu(血蓝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等),Mo(固氮酶),Co(构成维生素B12。在天然存在形式中,维生素B12可能是与肽或蛋白质相结合的),Zn(DNA聚合酶、RNA聚合酶),I(甲状腺球蛋白。这是一种含碘蛋白质,是人体内的碘库),Mn(精氨酸酶等多种酶)。

(4)微量调节元素:如B、Cr、Se、As、Ni等。这些元素是不可缺的,又是不可替代的。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是最基本的,其中C、H、O、N、P、S6种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大部分有机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

注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全部形成各种化合物,而是有些参与构成化合物,有的以离子状态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还有的兼有多种功能。

在细胞内可找到至少62种元素,其中重要的有24种,这些元素按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的主要作用可总结为三个方面:构原(构成原生质)、组化(组成各种化合物)和影响(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但不管含量的多少,这些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元素,生物体就不能表现出相应的生命活动,甚至呈现出一定的病症(如教材中所举例的B,植物体缺乏B,会导致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花粉管的萌发和伸长)。从这个方面说,它们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3.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种类比较确定的,差异性是从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量的比较得出的。也就是说,组成生物体的20多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又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

例:从根本上说,生物体都是由非生物界中的化学元素构成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的原因是(CD)。A.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具有特异性功能B.生物体中有个别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中没有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D.C、H、O、N、P、S等6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例: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分别是(A)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各种化合物②新陈代谢③蛋白质和核酸④细胞分裂A.②③①B.④③①C.②①③D.②③④

(九) 板书

§1.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2、重要作用: 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作用:构成原生质、组成化合物、影响生物生命活动

3、统一性和差异性

(八)教学建议和意见

授课速度不能太快,对某些班还要减慢速度。

- 1 – 海兴中学赵振山

推荐第6篇:高中生物竞赛记录表2

高中生物竞赛记录表2

班级 第一环节得分 第二环节得分 第三环节得分 总分 备注 高一(1)班高一(2)班高二(1)班高二(2)班注:根据记录表1进行记录,第一环节胜出者每人为所在班级加5分,可累计;第二环节胜出者每人为所在班级加10分,可累计;第三环节胜出者每人为所在班级加20分,可累计;最后算出各班三个环节中的积分并进行排名。

推荐第7篇:绪论高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绪论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绪论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绪论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推荐第8篇:《表内除法1》教案

《表内除法1》教案

一、教学内容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69~71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四、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活动内容: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关注要点: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关注要点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活动三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活动内容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关注要点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推荐第9篇:高中生物教学论1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要积极地、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中注重这方面引导,要通过探究这个载体,使 学生 "做"好 学习,把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并在"做"学习的过程中来体现自主、体验、参与和合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科学探究 "做"学习探究意识 探究能力 探究平台 关注社会生活

将"科学探究"列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的构成成分,是在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 "做"来学习。本文结合二年多来的课改实践,就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谈如下看认识。

一、激发探究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爱上化学,对化学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 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为此,上好化学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影响关系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这片森林,期盼早日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期盼着早日喜欢上化学。教师在进行课题1教学时时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化学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历史的变迁、拓展求知的视野;要充分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特点,在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基础上,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当然还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甚至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才能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究。意识是探究的前提。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自主积极获取知识,加强这方面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二、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实验又是进行化学探究的最好形式和场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主要是探索事物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其特点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步: 提出问题 → 实验事实 → 假说及其验证 → 归纳结论 → 实际应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化学问题情景:

某中学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我市某热电厂下游几十千米内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 1.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

2.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 3.了解到热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试分析鱼类几乎绝迹的原因?

设置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是对学生全方位素质的一次提高。创设"化学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容易把知识激活,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会产生新的探究需要。

三、重视化学实验 提供探究平台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全过程,使知识和能力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这也是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 地积极性,为培养探究能力,要多提供探究平台。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1、探究物质性质:认识身边一些物质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了解或掌握。如对二氧化碳密度的大小的探究,可以用测量空气、二氧化碳质量的方法,也可以将吹有空气、二氧化碳肥皂泡分别置于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通过看它们的漂浮情况来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2、探究实验装置: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有一种固定实验装置,但是一个实验也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的实验装置复杂;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有的实验装置有某一种特殊的功能等等。 如为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以用多种实验装置进行,其中往盛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振荡现象尤为明显。

3、探究微型实验:微型实验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行实验,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如去年在学完《爱护水资源》后,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自制净水器,许多同学能都就地取材,亲自做出一个个心爱的净水器。其中十二班的陈静晔同学和父母做的一套特别精美、漂亮,已在申请专利。

4、探究生活中的实验: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化学实验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宽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自制天然酸碱指示剂。把一些新鲜植物的花瓣、花冠、果皮等洗涤干净,凉干,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1~2h.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加入1/3体积的水,即可使用。几种不同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的变色情况如表所示。

不同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的变色情况表: 04.03.15 代用指示剂植物色素 在酸性溶液中 在中性溶液中 在碱性溶液中

墨菊(花冠) 红色 紫色 蓝色

牵牛花(花瓣) 红色 紫色 蓝色

紫萝卜皮 红色 紫色 黄绿色

月季花(花瓣) 浅红色 红色 黄色

美人蕉(花冠) 浅红色 红色 绿色

喇叭花(花冠) 紫色 紫色 黄色

四、关注社会生活,拓展探究思路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我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讨论"我对天然气知多少?"话题,学生没要回答这问题必须要去了解天然气的成份、来源、价格以及燃烧的产物、产生的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

五、开展调查实践 提高探究实效

寻求实证是科学过程中的重要特征。科学家在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收集有关的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运行机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说,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可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证资料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重要区别。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时,可以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本地用水情况和水体污染情况的资料,让学生带着要"探究"的问题,亲自到自来水厂参观与调查,然后通过交流再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今,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这里已经走过了二个多年头。回顾我们的教学,如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注重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标志。除了观念上的突破外,更需要关注探究二字。因为探究是教学的生命!

推荐第10篇:高中生物教学设计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细胞代谢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另外,学生已具备做实验的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思考,积极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因而本节课引入对照实验和变量控制。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可以联系工业制氨的反应,并把其与细胞代谢的一系列反应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相比较。进而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 2.能力目标: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难点)。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图示法,表格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

巧设情景,精心设问(5分钟)

[新课导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问题探讨]展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及实验的巧妙之处。 [指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此实验是开创了酶研究先河。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实验设想,结论与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对比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高温、高压、催化剂) 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依然高效有序的进行,原因何在?(学生推测: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 探究研讨,引议释疑 [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8分钟)

[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引导思考,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感性认识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 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如果给你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你能否设计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实施实验。)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 [提示2]反应物怎么选择呢?

[提示3] 因变量是什么?(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

[提示4] 观察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提示5]实验预期和结果讨论。(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回答:降低了活化能。)引导参考教材利用教材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形象描述,让学生理解酶的作用。 [总结]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二、酶的本质(10分钟)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学生完成课本82页基础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

2.从研究结果的角度来看

从观察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测,从猜测到实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做科学的必然步骤,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 →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培养学生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实践等科学精神和态度。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过程。) 3.引导与激励

让学生结合酶本质的探索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对马克思的话的理解。

[学生感言] 科学无坦途,科学的苦与甜。

[教师激励性评价] 科学知识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是未来科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总结]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进一步探究修炼] (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酶的本质,分层指导,训练实验思维能力。)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教学小结](2分钟)

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细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关酶的本质的探索也处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活力,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想,又归功于科学而巧妙的实验设计,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实验去解决问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

五、课后作业:基础题一 练习: 资源与学案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的设计思路清晰,体现新课堂大五环教学思想。第一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体验和教材问题探讨等相关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第二环,巧用对比,引导学生联系工业制氨的条件引出“生物催化剂──酶”第三环,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动手实验,完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第四环,交流分享,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所学知识条理起来。并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以便做的更好。第五环,总结巩固,分层修炼。

课后学生说,这节课听得很明白,感觉一直是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乐趣。从教学效果看,新五环教学法比较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生物教学。它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水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发展、完善新五环教学法,让这种方法更适合高中生物教学。

第11篇: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含量。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3、举例说出水的生理功能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2) 技能目标

1、收集生活中与无机盐相关的广告语,获得自主学习、收集信息并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获得的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分析细胞中水的含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解释证明和修改的能力。

3、课后实践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及进行试验操作,学会初步设计实验、增强实验操作技能。(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加讨论,列举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体验合作探究精神,在交流中建立自信;

3、形成自觉爱护水源的环保观念。

4、关注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类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和无机盐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细胞中的水

首先PPT展示图片,说明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然后用表格列出不同生物的含水量,让学生明白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再列出人不同器官组织的含水量,使学生明白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含量也不相同。接着展示一张婴儿和一张老人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同一生物中,幼年的含水量大于老年。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图片展示婴儿和成年女性和男性的含水量,从中可以看出,婴儿的含水量最多,成年男性的含水量比成年女性多,从而可以看出男人更是水做的。

由不同器官组织的含水量那张表中,可以看到心脏和血液的含水量均为80%左右,但二者形态完全不同引出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的水)。水的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结合水);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加许多生化反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物质运输。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与结合水可相互转换。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

列出节水标志,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是个缺水国家,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节约水资源。

2、细胞中的无机盐

烘干的小麦种子燃烧成灰烬后剩下的就是无机盐,人和动物体内也有无机盐。说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多数为离子状态,其含量在1%~1.5%。

列举生活中喝到的运动饮料,引出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通过列举各种例子让学生更加明白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功能。让学生应注意平时要饮食均衡,注意补充各种必需的无机盐,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板书设计: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含量:60%—95%

2、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3、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生物溶剂

参与化学反应

调节温度

运输作用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形式:离子

2、含量:1%-1.5%

3、作用: 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第12篇:高中生物激素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教案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在教材中有四处。其中比较集中而完整地反映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有两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第一处,孟德尔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第二处。与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相比较,对生长素的发现、认识过程历时较长,其中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求证(或检验)假设的过程也不很清晰。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特别给学生点明这条科学研究的线索,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茎尖向光生长的虽然是生活中常的现象,但学生有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以此作为研究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置上拓展思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如何实施好自己的实验方案。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法建议 一.导入新课:

1.方式一,以问题导入:

问题1:“当我们把一粒种子种在土壤中,各种条件合适、种子开始萌发。它的根和芽会朝向什么方向生长?”――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长。

问题2:“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而芽总是向上、向光生长?” 陈述:对于植物的芽总是向光生长,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达尔文不仅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而且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方式二,以观察活动引入: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

“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 二.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这样逐步推进,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学生活动的组织:

1.演示实验的组织:

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完成实验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锻炼。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考虑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换,以保证能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

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设计并实施一个实验。教师首先要就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做一介绍。在实验处理上不仅要考虑设置对照组,还要考虑设置单因子变量以保证实验的信度。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上,课本中用了玉米种子,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植物的种子。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明显的向性运动发生在植物的根和芽。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找到的既能长根又能长芽的材料还有什么?”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以后,就可以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活动了。

教师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所投入的成本、实验装置是否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项条件,以及实验装置的安全性、操作是否方便等。

因为观察到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时间会稍长一点,所以“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活动应在本章教学活动结束之前安排、实施并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 “――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 “――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 “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破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 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创设问题情景:把一粒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水平放置,持续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蚕豆的胚芽会向上生长、胚根会向下生长。分析在胚芽、胚根转弯的那一部分,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动画片段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

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扩展资料 巧用赤霉素

赤霉素是由造成水稻恶苗病的赤霉菌分泌的物质,它能引起水稻徒长。而如果在甜菜的幼苗期喷洒赤霉素,叶子生长加速,能够增产一倍左右;在大麻植株高50厘米时,每隔一周喷一次赤霉素,连续喷三次,植株可长高一倍左右,纤维增长,叶面积增大,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用乙烯催熟未成熟果实

乙烯在成熟的植物果实中含量较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已成熟的果实催熟未成熟的果实。如:在未成熟的柿子堆中放入一个成熟的果实(梨、苹果等),用塑料袋严密地包裹起来,搁置几天,就能将未成熟的柿子催熟。 植物激素的天然含量和人工合成

在农业生产中巧用植物激素,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但是,植物体内的天然激素含量非常低,很不容易大量得到。如:要得到一克生长素,至少要摘取1000万棵玉米幼茎的顶端部分来提取。要得到一克赤霉素,需要有10万公斤稻谷;要得到一克脱落酸,需要14000公斤的豌豆荚。而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不仅可以合成出在植物体内找到的各种激素,而且可以合成出植物激素的类似物,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措施哪一项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 )

A.果树修剪 B.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

C.无籽番茄的培育 D.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

解析:果树修剪的目的之一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实现产量的增加。这一措施于植物生长素有关;培育无籽番茄也需要使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壁发育;“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是利用鸭梨释放出的植物激素――乙烯促进生柿子成熟。“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主要是因为在移栽的过程中会损伤植物的根,所以要通过“剪去部分叶片”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保证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死亡。

第13篇:高中生物说课教案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模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x单元第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xxxxx,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xxxxxx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xxxxxx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xxxxxx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xxxxxx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xxxxxx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xxxxxx,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xxxxxx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

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xxxxxx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第14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2.3 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 二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

2、填写色觉基因型女性 男性 基因型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色 盲 正 常 色 盲

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P36(1) 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 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X、Y)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显、隐)性基因②男性只要在______(X、Y)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2)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①色盲患者中_____(男、女)性多于_____(男、女)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是____________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 遗传特点①______(X、Y)染色体上______(显、隐)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________(高于、低于)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_______(父亲、母亲)和___________(儿子、女儿)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性别决定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家禽饲养时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 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1.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小鼠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R型细菌2.

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

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思考

1、对比分析第

一、二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

比分析第

二、三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

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分析第

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先进行第

一、二组与第

三、四组相比起________作用。

8、该实验能否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

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①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现象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析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1.T2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

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2.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 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

 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

实验结论表示怀疑。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 ②被标记的

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

试。 思考与讨论 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思考是

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DNA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3.2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 能力目标

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2、对科学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15篇: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反思1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张冠明

(广东省四会市华侨中学 肇庆四会 526200)

摘要:高中多数学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其优劣并存,多媒体可使复杂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但也存在如受制于课件,教学过于程序化;内容过多,节奏过快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表现在内容要选择合理,课件要制作合理,教师要使用合理这几方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直观化,教学效率,合理使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平台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已被大多数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所接受。在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学现象可以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做出来,很多语言表述难以说明的分子结构也可以直观的用三维的形式表达出来,如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DNA分子的结构等等。但笔者经常会面对着疑惑,有些老师说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没有那么认真听,效果很差,但另外一些老师却说,如果不用多媒体,很多的内容单纯用文字来表达根本无法说清楚,使用多媒体却很容易令学生明白。而笔者对不同的层次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多媒体对生物教学的促进方面

1、复杂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有抽象内容,也有直观内容,还有一些需要三维想象能力。利用现代媒体,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直观,把直观的内容以更简单方式显示出来,三维想象能力的内容,以动画形式演示,这样的教学能事半功倍,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细胞代谢及生理过程,显示出生物的宏观与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像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一个看不见的又真实存在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先通过多媒体平台,用画面展示出自由扩散是分子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磷脂双分子层间的空隙的过程,而协助扩散则需要蛋白质的载体,顺相对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而主动运输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蛋白, 还需要消耗ATP,我们形象地将ATP比作是小火箭,在火箭推力的作用下,载体蛋白将运载的物质运输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能查阅大量有关生物与生活联系的资料,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通过介绍现代的生物的应用,促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生物的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平台,以其音、形、光和色等特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会如同科学家一般的思考。

2、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上有很多的难点要需要大量的图片或流程图来展示,如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植物的光合作用,若用传统的教学,有时要带图,有时直接画图,如若要画图,一定就仔细,那么就占去课堂不少时间了,影响教学进度。现在运用多媒体平台,直接展示图或动画,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也使学生更容易明白,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放大、重复、定格等手段,使重点、难点易于突破和掌握。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节中,反射的概念若只看书本,学生只会雾里看云,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学生就易记住和掌握。实验是生物研究的基础,一些成功率较低的实验,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来使情景恢复,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能很清楚的观察。如实验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时,在实验前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实验的具体流程及相关细节,实验完后可以让成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利用这些教学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时,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建设现代化学校的需要,而在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时因为各方面问题,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选择,也没有想所设计的课件是否合适自己的学生,以致老师为讲而讲,学生无心听课,课堂纪律便很难维持,教学效果下降。其实,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决不是为了赶时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才能使这种教学手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才能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有赖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 [1]

1、受制于课件,教学过于程序化

虽然现在计算机大量普及了,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并没有提高,因而很多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网上课件同质化严重,并不合适所有的学生与老师。退一步,就算是教师自制课件,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自身计算机水平所限,不能制作出真正自己想要的软件,而若要计算机技术人员制作,但他们对生物知识比较生疏,使得课件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多数课件虽比较直观和生动,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及其参与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绝大多数教学设计均围绕如何“教”而展开,较少面对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此思维制作出的课件,学生参与过少,多数属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从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人灌+机灌”。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程序化严重,讲书过于机械化,最终会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僵化。

2、内容过多,节奏过快

传统黑板教学时,老师在板书黑板时,老师边板书边讲内容,学生能很好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能对知识有效地了解,但使用生物多媒体教学,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内容,而且也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使一节课内容可大大增加。而且由于用多媒体展示应该板书的内容,教师不断地轻点鼠标或屏幕,知识点停留时间较短,学生看到的时间相应缩短,同时思维时间也变少了,也令忘记的速度加快了,或者说学生从来没有记忆过相关内容。若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教学效果不升反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控制好内容多少,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课件制作的结构不能片面地追求完整,单纯为一节课去设计一个40分钟的课件大可不必。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尽量向学生提问,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2]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面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问题,笔者选择以光合作用为例子,说明教师应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内容要选择合理

不是所有的生物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比黑板教学要好,如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使用传统教学,老师或学生板书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简单直接,学生能较容易明白。反观光合作用,整个生理过程非常复杂及抽象,叶绿体上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很多物质变化、两个重要的能量转换,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相对来说较复杂。因此,传统方式的教学媒体、方法,难以使大部分学生全面、准确而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生物素养,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学会如同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2、课件要制作合理

高中生物课件的制作一定要注重教学实效,尽量避免画面很丰富,色彩很浓,内容反而成了其次这种喧宾夺主的情况。教师要明白上课所用课件不是简单的电子教案,不是简单地以屏幕作为一种替代,而应该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课件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具有明确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突出,这方面要作重点处理。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这一重点内容,配合动画与书本的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图,形成一个动态图,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这样以动代静、以直观形象代替空间想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书本内容与动画内容哪些相同,老师从旁解释,使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结论。

3、教师要使用合理

第一,教师要清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是为了辅助教师实现较难完成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其本质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第二,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如光合作用反应的具体过程,动画比较合适对此内容的展示,但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光反应中水的光解,ATP的合成,暗反应中CO2的固定,C3的还原这几个化学式,需要在黑板板书,这个可以叫学生完成,并标明O位置。第三,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关注度不能在屏幕上,主要还是要参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学生在课堂行为表现。若发现学生无心听课或其他开小差现象,教师应思考教师18有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使得教师更容易实现启发式教学,如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动画与书本过程图的异同。第五,控制好课件演示速度。因为教师对内容相对熟悉,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认为自己看完了,记完了,学生也应该记完了,因而很容易令速度过快,若如此,则不仅影响学生笔记质量,还会超过学生认知和记忆的速度,会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反之,速度太慢,会使学生产生松懈、厌烦的情绪,这对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利。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①学生角色转变: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学习主体;②教师转变:从讲授者变成引导者;③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讲授变成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④教学过程转变:讲授、分析变成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⑤传统媒体与多媒体作用的转变:展示作用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

[3]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参考文献:

[1]、孙 波,王三虎.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3) :12-14.[2]、成跃华,郭红.浅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9(3):41-42.[3]、姜艳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2008.4

第16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1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探讨

阿依努尔·努尔提也夫(新疆实验中学)

[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摘要] :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笔者认为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措施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将在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干讲”理念。生物教材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实验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设备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步骤等相关知识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的培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做大肠杆菌的实验,让学生培养微生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社

1 会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走入了学校,多媒体设备就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它给教学带来的各种便利。生物教学会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应过程或者概念等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授课,很难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讲解“染色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DNA和遗传基因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把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标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现生物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缩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在盐碱地上种庄稼,但是长不好,于是对它进行施肥,可是庄稼非但没有长好反而烧苗了”这个例子来进行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一)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以及复制等微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其结构以及复制规律,让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二)发挥自主模式促进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2 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笔者在教学最后环节留有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以事先印制的难点要点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教学方向与措施,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1、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以往对生产实践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常见的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加强其顶端优势?(2)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有关的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2、运用引导探索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发现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发现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问:“治疗该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的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综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语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和有效评价等方面的有机整体,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 [J].教育界,2015(15).2.董斌.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6(2).作者通讯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延安路65号:新疆实验中学:阿依努尔·努尔提也夫 老师(收)

邮政编码:830001 4

第17篇:高中生物竞赛试题1总结

生物竞赛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0分)

1.叶绿体不具有下面哪一项功能:

A.氮同化

B.DNA复制

C.合成组蛋白

D.产生ATP

2.蓝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

A.叶绿素a,叶绿素c,藻胆素

B.叶绿素a,叶绿素d,藻胆素

C.叶绿素b,叶绿素c,藻胆素

D.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3.下列哪个有关PCR的陈述是不对的:

A.PCR需要DNA聚合酶

B.PCR一般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C.PCR需要一段RNA引物

D.PCR需要DNA模板

4.秋水仙素的作用为点是:

A.核膜

B.微管

C.微丝

D.细胞骨架

E.中间纤维

5.哪项有关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说法是不对的:

A.酶切位点一般就在DNA识别位点内

B.酶切后DNA分子都有黏性末端。

C.不能切RNA

D.来自细菌

6.一个胃被切除了人手术几年后出现贫血,可能的原因是:

A.该病人对维生素B12收不良

B.该病人对维生素B6吸收不良

C.该病人对铁吸收不良

D.该病人对钙吸收不良

7.制备单克隆抗体不需要:

A.B.细胞

B.T.细胞

C.肿瘤细胞

D.融合细胞

8.人眼有3种视锥细胞,分别对下面哪3种颜色最敏感:

A.蓝,黄,绿

B.红,蓝,绿

C.蓝,红,黄

D.绿,红,黄

9.测定一个蛋白质分子量时,哪一种方法不常用?

A.超速离心

B.电泳

C.层析

D.X-光衍射

1 O.所有进行光合放氧的生物都具有那种色素:

A.叶绿素a,叶绿素b

B.叶绿素a,叶绿素c C.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

D.叶绿素a,藻胆素

11.以下哪种物质具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3一磷酸甘油酸

c.2一磷酸甘油醛

D.果糖-6-磷酸

12.葡萄糖酵解的产物是:

A.丙氨酸

B.丙酮醛

C.丙酮酸

D.乳酸

E.磷酸丙酮酸

13.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的主要作用是:

A.形成质子梯度

B.将电子传给氧分子

C.转运磷酸根

D.排出二氧化碳

l 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

A.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过程

B.细胞凋亡不引起炎症

C.DNA降解

D.细胞凋亡起源于原核生物

15.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下列哪种的作用最强:

A.唾液

B.胆汁

C.胰液

D.胃液

16.肌肉收缩时直接能源是:

A.ATP

B.磷酸肌酸

C.葡萄糖

D.GTP

l 7.下列哪种氨基酸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酸

D.色氨酸E.苏氨酸

18.在肾单位中,葡萄糖重吸收部位是:

A.肾小管各段

B.远曲小管

C.肾小球

D.近曲小管

1 9.哺乳动物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等容舒张期末

B.等容舒张期始

C.心室射血期

D.心房收缩期

20.以下哪个有关核仁的说法是错误的:

A.核仁在有丝分裂中消失

B.rRNA合成在核仁进行

C.tRNA合成在核仁进行

D.小核仁可融合成大核仁

21.以下哪些参与光合磷酸化:

A.P680,P700,P450

B.P680,P700,去镁叶绿素

C.P680,P700,叶绿素b

D.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b,NADH

22.合成尿素的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肌肉

D.胰脏

E.脾脏

23.当蛋白质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蛋白质的

A.溶解度最大

B.溶解度最小

c.溶解度与溶液pH无关

D.蛋白质变性

24.下面哪种生物最适合在深水牟生长?

A.蓝藻

B.绿藻

C.红藻

D.褐藻

E.硅藻

2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鸟类出现在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薪生代

E.都不对.

26.下面哪类植物的有性生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A.苔类,藓类,蕨类,裸子植物

B.藓类,蕨类,裸子植物。

C.蕨类,裸子植物

D.裸子植物

27.一个精子和卵结合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发育成胚乳,这种类型的双受精现象是哪类植物所特有的?

A: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苔藓植物

28.一般真菌的生活史同植物的生物史相比有哪种特点。

A.没有有性生殖

B.不具有双倍体

C.减数分裂罕见

D.具有双核期

29.动物原始分节现象发生在

A.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D.线虫动物

E.原生动物

30.进化上同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长臂猿

B.黑猩猩

C.大猩猩

D.猩猩

31.下列哪一组是正确的人进化关系7

A.阿法南猿一粗壮南猿一直立人一智人一人

B.阿法南猿一粗壮南猿一智人一直立人一人

C.粗壮南猿一阿法南猿一直立人一智人一人

D.阿法南猿一直立人一粗壮南猿一智人一人

32.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33.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A.数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都不可能

34.质蓝素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被转运到叶绿体类囊体腔中实行电子传递功能的。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质蓝素前体含有——转运肽: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35.下面哪种属于动物的防御对策?

a.穴居,b.逃遁,c.拟态,d.警戒色,e.假死,f.威吓,

A. a,b,c,d,e,

B. b,c,d,e, C. a,b,c,e,f, D.全部都是

36.真核生物基因常含有内含子,但在成熟的mRNA上没有内含子。这是因为?

A.转录过程不合成同内含子相应的RNA

B.内含子被特殊的蛋白质切除

C.RNA剪切

D.RNA重组

37.蔗糖在常温下很稳定,这是因为:

A.蔗糖需要较高的活化能

B.蔗糖是天然防腐剂

C.蔗糖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

D.

葡萄糖不易同其他化合物反应

38.香蕉无籽,是因为:

A.香蕉是3倍体植物

B.香蕉种子很小

C.香蕉种子不在我们所食部分

D.香蕉种植中施加了植物激素

39.下面哪种有关酶的描述是错的:

A.所有酶都是蛋白质

B.酶有专一性

C.酶在细胞外也可以发挥功能

D.酶可以不需要辅基

40.赖氨酸有3个pK值,pKl=2.1;pK2=9.0;pK3=10.5;赖氨酸的pI为:

A.Z.2

B.5.55

C.6.3

D.9.75

E.1 0.5 41.三联密码子中的哪一个碱基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可能最小: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都一样

42.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A.既产生双倍体细胞,又产生单倍体细胞

B.既产生双倍体细胞,又产生三倍体细胞

C.只产生双倍体细胞

D.只产生三倍体细胞

43.豌豆花的花公式为个↑K(5)C5 A(9)+1G (1:1)。这表明

A.豌豆花子房下位

B.豌豆花花瓣合生 C.豌豆花为整齐花 D.豌豆花雄蕊有合生

44.下面哪项有关胰岛素的说法是错的:

A.胰岛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B.胰岛素是是在胰腺的胰岛合成并加工的

C.胰岛素前体具有两条多肽

D.I型糖尿病人胰岛素生产降低

4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反应速率快,作用时间长

D.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46.研究DNA在细胞中的代谢,常用的同位素标记物为:

A、14C一戊糖

B.32 P一磷酸

C.15N一鸟嘌呤

D.3H一胸腺嘧啶

47.下列哪一项与显微镜的分辨率无关?

A.光波波长

B.物镜放大倍数

C.标本和透镜之间的物质的折射率

D.透镜的数值孔径

48.有丝分裂中,姊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开发生于: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9.细胞周期的长短取决于:

A.Gt期

B.S期

C.G2期

D.M期

50.染色体端粒酶的作用是:

A.防止DNA从端粒处降解

B.降解DNA复制后余留的RNA引物

C.防止DNA因为复制过程而变短

D.合成RNA引物

51.以下对乙烯的论断哪个是错误的?

A.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

B.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生产这种气体

C.不能进行细胞间的传递

D.不同果实之间可以传递

E.浓度越高,果实成熟越快

52.以下对生物节律的论断哪个是错误的?

A.动植物都有生物节律

B.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动植物的生物节律会维持C.生物节律是由生物体内在的生物钟控制的

D.生物钟是无法调整的

E.外界环境会影响生物钟的运转

53.下面列出的哪个不是植物的感光的受体?

A.隐花色素l

B.细胞色素c

C.光敏色素A

D.光敏色素B

54.以下哪个关于C4植物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均为单子叶植物

B.

叶片只进行C4光台作用途径

C.

光呼吸中放出的。C02能被高效利用

D.

氧气对其COz饲定影响较小

55.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A.西双版纳B.海南岛

C.台湾D.上述各项

56.一种蝴蝶突然展开翅膀露出鲜艳的黑红环纹,这是什么行为?

A.拟态

B.警戒色

C.威吓

D.逃避

5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02

B.NO,C02

C.C02,S02 D.NO,S02.C02

58.求偶行为的作用包括:

A.排斥竞争对手B.刺激配偶交配欲望C.防止异种交配D.上述各项

59.生物进化是指

A.生物越来越适应环境

B.生物的遗传物质越来越不一样

c.生物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D.生物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

60.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中性进化论\",其根据主要来源于:

A. 化石证据

B.形态学证据

C.生物大分子证据.

D.行为学证据

E.

生理学证据

61.物种的遗传变异的程度与物种的“寿命”是相关的,其原因是:

A.遗传变异大的物种适应的潜力大B.遗传变异大的物种进化的速率快

C.遗传变异大的物种抗病的能力强D.遗传变异大的物种繁殖的能力强.

62.菜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是白色花的显性。一株杂和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莱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三年之后,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莱豆植株的比例是?

A.

3:1

B.1 5:7

C.

9:7

D、1 5:9

63.上题(第62题)中如果换成自交不育的向日葵,岛上原有2株杂和体,且它们的后代个体间均可以两两自由杂交,三代后F3的有色花与无色花的比例为:

A.

3:1

B.1 5:7

C.

9:7

D.1 5:9

64.如果A/a、B/b、C/c、D/d和E/e均各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现在进行下列杂交:第一亲本(A/a;B/b;C/c;D/d;E/e)×第二亲本(a/a;B/b;c/c;D/d;e/e)所产生的后代中,与第一个亲本表型相同的比例为:

A.1/1 6

B. 7/64

C.9/128

D.1/32

65、第64题中,与第二个亲本表型相同的比例为:

A.1/1 6

B.7/64

C.9/128

D.1/32

6

6、第64题中,与两个亲本表型都不同的子代比例为:

A. 15/16

B.55/64

C. 64/128

D.25/32

67.半乳糖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正常男子的祖父患该病,如果这位男子与一位姐姐患有这种病的正常女子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

A.1/3

B.1/4

c.1/1 2

D.1/32

68.上题中,如果这对夫妇第一食瑶子患有这种病,则第二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

A.1/3

B.1/4。

C.1/1

2D.1/32

69.某男子患有一种罕见的皮肤病。他与一位正常女子结婚后,生育了6个儿子和4个女

儿。所有儿子都患该病,所有女儿都正常。随后发现,该男子所有孙子都患病,所有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正常,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

A.X连锁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Y连锁遗传

D无法判断

70.某种二倍体植物中,A、B和C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连锁图如下:

一l——I——I—

A

B

C

A和B的图距为20,B与c的图距为30。现在有产亲本,基因型为:Abc/aBC,如果亲本自交,不考虑干涉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bc/abc的子代的比例为:

A.12.5%

B、7%

C、0.49%

D、0

71.第70题中,假设A对a为显性,且不受其他基因干扰,B和C也同样。如果该亲本和abc/abc杂交,所得的1000个子代中,表型为A的个体为:

A.280

B.190

C、100

D、500

72.第7 1题中出现a表型,而B和C均为显性的个体为:

A.

280

B、190

C、100

D、500

73.下面哪项不是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

A.叶绿体靠裂殖方式分裂

B.叶绿体DNA大小在100kb-200kb之间

C.有的叶绿体含有藻胆体

D.有的原核光合生物含有叶绿素b

74.有关生物固氮,下列表述哪种正确:

A.生物固氮仅由原核生物进行

B.固氮酶只能用GTP为能源

C.固氮产物为谷氨酸

D.所有蓝藻都能固氮

75.从植物分类学看,下列哪一对关系相当于褐藻.红藻之间的关系?

A.蓝藻一绿藻

B.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D.上述都是

76.下列各项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蓝藻,支原体

B.衣原体,噬菌体

C.衣藻,金鱼藻

D.放线菌,霉菌

77.在酶促反应中,如果加入竞争性抑制剂:

A.米氏常数不变

B.最大反应速度不变

C.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都不变

D.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都变

78.以下哪些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A.结核,脚气

B.禽流感,乙型肝炎 C.地中海贫血,流感

D.艾滋病,梅毒

79.你发现一种植物可以在没有固定态氮条件生长,但当你加入一些氯霉素在培养基中后,

A.14C/12C在一个标本中是恒定的,这个比值反映了当时大气中的比值

B.14C/12C在一个标本中随时间增加

C.14C/12C C在一个标本中随时间恒定减少

D.14C可以恒定的速率衰变成12C

该植物就不能在无氮源培养基中生长了。这时你如果加入一些硝酸钠,植物恢复生长。这种植物可能是:

A.满江红

B.大豆

c.小叶苔

D.都可能

80.很多昆虫的发育中存在变态现象,渐变态昆虫的发育符合

A.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B.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C.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D.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81.有一株酵母突变株,缺乏一种三羧酸循环中的酶,只有在培养基中加入仅-酮戊二酸后才能生长,该酵母缺乏什么酶?

A.仅.酮戊二酸脱氢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柠檬酸异构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都不是

82.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

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

83.硝化作用是指将氨转变成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指

A.将氨转变成分子氮

B.将氨转变成亚硝酸盐

C.将硝酸盐转变成分子氮

D.将亚硝酸盐转变成硝酸盐

84.亲代抚育对于后代生长有重要意义。下面哪类生物的雄性参与亲代抚育最少?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85.下面哪项有关行为与基因关系的说法是正确的。

A.目前的实验证据支持“一个基因,一种行为\"的对应关系

B.目前尚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行为是可以遗传的

C.所有动物的行为都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

D.基因可以问接影响动物的行为

86、用14C测定年代的原理是:

87.入海的河口生态系统中发现一种草履虫,观察得知其伸缩泡在原生活环境中每分钟约收缩20次。这种草履虫在淡水中也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该草履虫在淡水中伸缩泡每分钟收缩的次数?

A.大于20次,因为草履虫处在更高渗透压的环境中

B.大于20次,因为草履虫处在更低渗透压的环境中

C.小于20次,因为草履虫处在更高渗透压的环境中

D.小于20次,因为草履虫处在更低渗透压的环境中

88.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离子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Na+通透性增大时会造成去极化现象

B.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没有限制

C.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零

D.K+流入细胞时有利于膜极化状态的恢复

89.下面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支持躯体和保护内脏器官

B.供肌肉附着,并作为肌肉运动的支点,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C.是唯一的运动器官和支持器官

D.骨中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90.以下组织中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猪的皮下脂肪

B.猫气管中间实质.

C.乌贼的软骨匣

D.

哺乳动物的肠腺

91.脊索的形成是在以下哪个发育时期形成的?

A。囊胚期

B.原肠胚期

C神经胚期

D.其后的器官形成期

92.脊椎动物中新脑皮最早出现于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93.以下动物类群中哪类与其他三类体腔性质不同?

A.外肛动物

B.蜢虫动物

C.腹毛动物

D.内肛动物

94.胎盘是由母体子宫内膜与胎儿的下列哪部分结合而成

A.绒毛膜

B.尿囊

C.绒毛膜与尿囊

D.羊膜

95.下列哪一组都是表皮衍生物

A.汗腺鹿角

指甲

B.圆鳞栉鳞鸟羽

C.角质鳞犀角

指甲

D.乳腺羚羊角

盾鳞

96.在分类系统中,有下列单位①famiIy ②phylum ③species ④genus按从高到低的层

3.下列有关交感神经的特性或功能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受意识支配

B.抑制消化道蠕动

C.促进瞳孔扩张

D.源自脊髓的胸段

4.在升温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以下哪些现象常会出现?

A.肽键断裂

B.

氢键的断裂

C.溶解度下降

D.分子量减刀

E.辅酶脱离

次排列

A 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97.海洋中生活的环节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多有一个幼虫期,称为

A.担轮幼虫

B.两囊幼虫

C.羽腕幼虫

D.浮浪幼虫

98.节肢动物的下列各纲中同时含有2套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的是

A蛛形纲

B甲壳纲

C多足纲

D昆虫纲

99.第98题中,这2套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分别是:

A、鳃、书肺、马氏管、绿腺

B、书鳃、书肺、绿腺、基节腺

C、气管、书肺、马氏管、基节腺

D、书肺、气管、马氏管、绿腺

100.与爬行动物相比,哺乳动物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右侧体动脉弓退化,只保留左前大静脉

B、肾门静脉和腹静脉明显退化

C.肾门静脉退化,腹静脉消失

D.只保留右侧体动脉弓和右前大静脉

二、多重判断(每小题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能得分,共60分)

1.爬行动物与鸟类共同的特征为:

A.缺乏皮肤腺、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双循环

B.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

C.缺乏皮肤腺、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双枕髁、卵裂形式为螺旋卵裂

D.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体温恒定、卵裂形式为盘裂

2.以下哪些描述的是动物内分泌腺的特点?

A.没有导管,分泌物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

B_由排列成团、索或囊泡的腺细胞构成,极少分布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C.其分泌物对动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

D.是信息的存储处,在某些动物中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5.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脊椎动物的胃液pH 1.5---2.5,含胃蛋白酶,无脊椎动物胃蛋白酶存在碱性环境下

B.脊椎动物的胃液pH3.5-4.5,含胃蛋白酶,无脊椎动物胃蛋白酶存在酸性环境下

C.脊椎动物的胃液pH 1.5~2.5,哺乳动物含凝乳酶,无脊椎动物消化液中也存在凝乳酶

D.

脊椎动物的胃液pH3.5-4.5,含凝乳酶,无脊椎动物没有凝乳酶

6.下面哪(种)些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可能被修饰?

A.丙氨酸

B.丝氨酸

C.苯丙氨酸

D.甘氨酸E.赖氨酸

7.下面有关光系统II的论述是正确的?

A.在受光激发后,原初电子供体P680失去电子

B.P700是P680的氧化态形式

C.每一个吸收的光子可以导致两个电子传递

D.放氧过程产生的质子可以用于ATP合成

E.光系统II仅在叶绿体存在

8.淀粉同纤维素的差别:

A、淀粉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纤维素仅含葡萄糖

B.淀粉可能分支,纤维素没有分支

C.淀粉比较稳定

D.淀粉可以被降解,纤维素不能被降解

E.淀粉溶于水,纤维素不容于水

9.原核生物:

A.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

B.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

C.细胞壁含几丁质

D.大多具有环状DNA E.都是厌氧生物

10.下面哪些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

A.拟南芥

B.水稻

C.酵母

D.小鼠

E.人

11.下面哪些生物在生活期中没有具鞭毛的细胞?

A.褐藻

B.红藻C.蓝藻

D.金鱼藻矿’。

1 2.哪些特征使得景天科植物适应在炎热荒漠环境生长?

A.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特异

B.具有C4代谢途径

C.白天气体交换少

D.储存酸性物质可以抗虫。

13.脱落酸具有下列哪些作用:

A.气孔关闭

B.种子休眠

C.果实成熟

D.抑制顶端优势

14.下面哪些(种)有关性别决定的说法正确?

A.哺乳类的性别是由XY染色体决定的

B.植物没有性染色体

C.染色体数目可能决定性别

D.有的动物是雌雄同体的

15.癌细胞的特征有:

A.可以远端转移

B.

仅在人类和灵长类发现 C.其所有的癌基因表达上升 D.不存在细胞凋亡

1 6.下面哪些(种)条件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A.多倍体化

B.地理隔离

C.种内杂交

D.种问杂交

17.下面哪些(种)有关生命起源的说法是正确的?

A.最早出现的具自我复制能力的大分子可能是RNA

B.最早的生命形式是病毒

C.最早的生命出现在30亿年前

D.古细菌起源早于真细菌

18.转基因植物的特征:

A.一定含有原核生物外源基因

B.主要用于非食用植物

C.转入的基因仅在细胞核中

D.可以用于生产抗体

19.利用哺乳细胞培养来生产重组药物的条件是:

A.这种细胞必须本来就合成这种药物分子

B.这种细胞必须与酵母细胞融合后才能使用

C.编码这种药物分子的基因必须是哺乳类的基因

D.这种细胞必须是可以进行遗传转化的

20.植物进化的规律:

A.孢子体世代占优势

B.维管组织分化增加

C.繁殖不依赖水

D.草本向乔木发展

21.下面哪些(种)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血小板D.巨噬细胞

22.下面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A.抗体分子基本形状呈Y型

B.抗体分子含有多个二硫键

C.一种抗体结合一种抗原

D.抗体是由B细胞合成的

23.光合作用中C02固定和同化一定需要:

A.Rubisco

B.NADPH

C.ATP

D.放出氧气

24.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

A.血液一直保持流动

B.血管内壁光滑完整

C.血浆中有抗凝物质

D.血液中的溶氧抑制血小板功能

25.动物脂肪氧化供能得特点是:

A.氧化时释放能量多.

B.动物体所消耗的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脂肪提供

C.在短期饥饿情况下,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D.脂肪不能在机体缺氧时供能

第一套生物竞赛试题

1 C 21 B 41 C 61 A 81 D 2 D 22 B 42 B 62 C 82 B 3 C 23 B 43 D 63 A 83 C 4 B 24 C 44 C 64 C 84 D 5 B 25 C 45 D 65 C 85 D 6 A 26 D 46 D 66 B 86 C 7 B 27 C 47 B 67 C 87 B 8 A 28 D 48 C 68 B 88 A 9 D 29 B 49 A 69 C 89 C

10 C 30 B 50 C 70 C 90 D 11 A 31 A 51 C 71 D 91 C 12 C 32 D 52 D 72 A 92 B 13 A 33 C 53 B 73 B 93 A 14 D 34 B 54 D 74 A 94 C 15 C 35 D 55 A 75 C 95 C 16 A 36 C 56 B 76 A 96 B 17 C 37 A 57 A 77 B 97 A 18 D 38 A 58 D 78 B 98 A 19 B 39 A 59 B 79 D 99 C 20 C 40 D 60 C 80 A 100 C

二、多选题

1 AB 6 BE 11 BCD 16 ABD 21 ABD 2 AC 7 AD 12 BC 17 AC 22 ABCD 3 BC 8 BE 13 AB 18 D 23 ABC

4 BCE 9 BD 14 ABCD 19 D 24 ABC

5 BCD 10 ABCDE 15 AD 20 ABC 25 ABD

第18篇: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必修 1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必修

1第1章

1.19世纪

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

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

Schwann,

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

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

“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

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

10年努力,终于在

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

开。——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

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章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

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5、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章

1、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

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

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世纪

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

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

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

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

14C标记

CO2追踪,探明

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

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章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

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第19篇:座次表1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关于举行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暨

“2012年十大学雷锋标兵”评选活动启动仪式

议程

时间:7月6日(周五)上午9:00地点: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李琴

议程:

1、校团委副书记秦亚安排相关工作;

2、校团委宣传部丁红丹宣读内江师范学院“2012年十大学雷锋标兵”评选活动通知;

3、校团委副书记王征做动员讲话;

4、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代表阮珣发言;

5、全体志愿者宣誓(领誓人:阮珣 );

6、校学工部部长郭云东为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授牌;

7、校党委副书记高宁、团市委书记朱廷为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授旗;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二○一二年七月六日

附件1: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各团队(校级)参与人数

备注:各团队参与人数已包含各团队接受授旗人员。

附件2:201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学术报告厅座次表

二楼

第20篇:备案表1

附1:

威宁县2008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备案表

注:

1、同时上交特岗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和留用申请书;

2、本表一式二份,填好后用16K纸打印签字。

威宁县2008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备案表

注:

1、同时上交特岗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和留用申请书;

2、本表一式二份,填好后用16K纸打印签字。

威宁县2008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备案表

注:

1、同时上交特岗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和留用申请书;

2、本表一式二份,填好后用16K纸打印签字。

《高中生物1表格式教案模板.doc》
高中生物1表格式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