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设计评语

2020-04-1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李克东

谢幼如

510631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likd@scnu.edu.cn

E-main:YJSXie@public.guangzhou.dg.cn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并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教学工作表格。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的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定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的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实施的效果。它是一种教学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的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并提供一套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中分为若干个知识,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如图1所示: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利用如图2所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最后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

图2模型中,横轴代表各学科内容的分类,纵轴代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各个水平层次。

图2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模型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社会需求、学生特征、学科特点)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结验系统。原有的认识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学科的特点

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

教学目标根据其范围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可分为学科目标、年级目标、单元和课时目标等四级。通常学科目标和年级在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而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则需由任课老师自己制订。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何做?)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媒体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

通常这些载体和设备包括唱片机与电唱机、录音带与录音机、幻灯片与幻灯机、投影片与投影机、电影片与电影机、录像带与录像机、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等等。常用的几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媒体种类

主要教学特点 模型

录音(C D)

投影

幻灯

电视(V C D)

CAI课件(CD—COM)

进行立体模拟

语言声音的重现

进行平面模拟

静态实景的重现

呈现动态过程

进行交互作用

推荐第2篇: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李克东) 。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

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的需要 :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学科的特点

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

教学目标根据其范围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可分为学科目标、年级目标、单元和课时目标等四级。通常学科目标和年级在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而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则需由任课教师自己制订。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1、原则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媒体选择的几率(P)=媒体产生的功效(V)/需要付出的代价(C)

(1)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

①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便于识记。 ②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现象的真实的、或模似、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 ③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④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⑤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2)媒体类型的选择

–对于不同科目内容,不同的学习类型,不同媒体所产生的功能大小是不同的。这必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试验,探索其规律。 (3)媒体内容的选择 ①画面资料 ②画面的组合序列 ③教师的活动 ④语言的运用 ⑤刺激强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 。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 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 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真实情境

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模拟真实情境

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像法律专业的学生创建模拟法庭来模拟法庭现场进行演练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又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英语话剧来锻炼他们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等 。 (4)合作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竞争,既能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 (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一)自主学习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

(1)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2)支架式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3)随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2、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

(3)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

3、设计自主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2)只重环境设计,忽略人的设计 (3)忽视教师的指导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

(1)学习主题已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A、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议的初始问题; B、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

C、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的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D、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学习主题未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学习主题,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设计协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在讨论过程应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仔细注意每位学生的神态及反应,以便根据该生的反应及时对他提出问题或对他进行正确引导;

(2)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3)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正确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切忌使用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 (4) 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5) 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 系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 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信息。

2、设计态度量表(问卷调查)

态度量表是针对某件事物而设计的问卷,通过被试者对问卷所作的评等选答反应,从而了解被试者对某事物的态度倾向。态度量表主要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反应信息。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形成性练习,是按照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总结性测验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检查原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考试等,由于各单元的教材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区别,为了使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应设计好表的测验目的与测验内容的双向细目表。

推荐第3篇: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技术组:邵桂兰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赏识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渗透;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手段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3.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继前一节对文本信息、表格信息处理内容的延伸和提高, 同时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2《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础。

2.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Powerpoint软件,为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提供了实现条件,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及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处理加工的能力。此外,高中生的独立能力强,但合作意识薄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⑵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整体规划流程。

⑶学会根据主题设计多媒体作品的整体规划方案。

⑷能根据整体规划方案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2.过程与方法:

⑴学生能确定信息的需求并有效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采集、存储、处理信息。

⑵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及其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 1 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学会与人合作

⑶通过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初步了解评价的基本思想、

方法,并形成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⑵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主题需求,设计多媒体作品的整体规划方案。 【教学难点】构思多媒体作品的栏目内容,表达主题。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交流合作→巧设分层任务→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多元评价→知识拓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赏识教学、分层教学等 【学习方法】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网络探究等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 软件资源:⑴ 学习网站:(教程、任务、资源、范例、评价、)

⑵ 学习素材库:图片素材、声音素材、人物素材

⑶互联网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猜一猜”游戏 :老师先请全体学生站起来,然后对照提示信息,不符合的坐下,慢慢地筛选出谜底,最后由该名同学揭开谜底。

师:提示问题中从人物的外表形象去描述人物特征,你还记得共提了几个问题?作品中有几个链接按钮?这么多画面中,你最有印象的是哪个?为什么?

生1:共提了三个问题;有4个按钮,分别是“提示1”、“提示2”、“提示3”、“谜底”。 生2:最有印象的是谜底,因为画面上有照片、艺术字、色彩鲜明…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有出色表现的一位同学作为主题对象,设计出一个多媒体作品,让学生去猜测,学生会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而设计发散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讲授新知

以刚才的多媒体作品为例,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媒体作品规划与设计的流程,解说“需求分析”、“整体规划”、“内容设计”等知识内容,并通过内容分析表介绍多媒体作品内容设计的步骤。

2 3.自主探究

幻灯片:展示两个电子刊物:“青春的旋律”、“‘钱’途”。

学生通过浏览这两个多媒体作品,自主选择一个作品,两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多媒体作品内容分析表”。 4.归纳小结

有代表性地选择小组成员上台讲解他们对作品内容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加深对多媒体作品进行内容设计的过程的理解。

5.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视频,请出第二位神秘人物:毕业于本校的一名成功人士,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师:如何规划与设计一个人物介绍的多媒体作品?引导学生浏览学习网站,通过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介绍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的主要项目: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等。 6.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规划与设计一个有关人物介绍的多媒体作品,填写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的集成等。

参考主题:我的偶像(提供素材)、我最尊敬的人、我的好朋友等。学生可自主确定主题,并根据小组实际情况,从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的学习任务中选择合适的任务。最后以合作小组成员的姓名为作品名,上交到教师机指定文件夹。 基本任务:

1.完成“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 2.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封面设计。 3.完成至少一个栏目内容。 进阶任务:

1.完成“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

2.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封面设计:作品名称,作品简介,背景图片。

3.完成多媒体作品的目录设计:作品标志、主题图片、栏目名称(至少三个)、栏目内容等。

4.完成至少两个栏目内容。 挑战任务:

1.完成“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

3 2.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封面设计:作品名称,作品简介,背景图片。

3.完成多媒体作品的目录设计:作品标志、主题图片、栏目名称(至少三个)、栏目内容等。

4.完成作品所有栏目内容,要求:具有独特的版面风格、相关正文内容、导航栏设计、主题图片、背景音乐等。

【课堂小结】: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

推荐第4篇:《荷塘月色》多媒体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1、

设计意图

散文的讲读课的课件的设计应立足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的脉搏,在理解“形”的基础上,突出作品的“神”,要能让学生对作品的“形”与“神”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一点课件中必须鲜明的体现出来,并作为课件的主体。同时课件还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如配乐朗读)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将描写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景物之美,并借月夜荷塘的美景来抒发情怀。它立意含蓄,感情浓烈,意境幽深,色彩淡雅,节奏和谐,语言精练,想象丰富,结构严谨。其中文眼的确立,线索的安排,情景的交融,比喻和通感的运用,以及从独特意境的描绘中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矛盾等等,都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任务主要是散文的情与景的关系和形与神的关系。这篇课文在新教材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的第一册第一单元,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既要能和初中的教学内容有所衔接,又要突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要突出散文情与景的结合。至于对本文内涵的深刻研究,可介绍文章写作时的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应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强加给学生。本文的语言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2、确定目标

根据上述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理清作者行文线索,能概括出作者笔下荷塘、月色的景物特点,并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并能综合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

(3)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训练,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识记”训练。

3、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预习——朗读——研讨——精讲——练习

根据教学过程,几个重要问题设计如下:

(1)本文安排材料的线索是什么?是行踪、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抒发?

(2)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与下文哪些地方有关联?

(4)作者的感情在文章是否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5)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

二、课件制作

(一)资源准备

本课件所用的素材主要有:

1、图片

本课件所用图片主要为荷花图片,这些荷花图片可通过扫描或在网上的荷花图片库中获取;作者图片可先扫描,再在Photoshop进行适当加工即可;标题图主要在Photoshop进行合成。

2、动画

本课件所用动画一方面是课文的第

四、五两小节的朗读,可在翰林汇的语文学习软件中获取。

以上素材光盘位置:\kjsc\hetangyuese.zip

(二)过程略解

第一页:导入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为导入页面,在正式进行课文教学前,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制作要领:

1、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个文件,命名后保存;

2、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四张图片,调整大小、位置;

3、分别给四张图片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并在第一张上配上适当的音乐,作为该页的背景音乐,每张图片出现的间隔时间为2秒。

第二页:导航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为整个课件的导航页面,点击相应的文字,即可进入相应的页面。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入相应的页面,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制作要领:

1、插入新幻灯片;

2、插入标题图片和荷花图;

3、设计一排按钮,可用左对齐和垂直对齐进行排放;

4、将每一个教学环节超级链接到对应的页面。

第三页:目标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选择适当的艺术字形式,插入一艺术字;

2、在文本框中输入目标的具体内容;

3、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四页:作者简介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介绍作者,将作者的一些情况向学生作详细介绍。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和作者像,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2、插入文本框,并输入作者的基本情况,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显示。

第五页:重点朗读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第四小节的配乐、配动画朗读,为学生创设出荷塘月色的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加强对课文景与情的理解。第五小节的朗读与此同。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标题图和朗读动画,并将动画设置为出现后立即播放;

2、在文本框中输入第四小节内容,并将该文本框设置为单击鼠标时出现,最好为按字出现,与朗读速度接近;

3、如一个文本框无法排列,可插入两个文本框,第二文本框紧随第一个出现后出现。注:第五小节与此相同,略去。

第六页:课文分析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分析课文景物描写时所用,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

2、用若干个文本框将所有内容逐一输入;

3、可将内容进行适当组合,以便于设置动画效果;

4、根据需要设置动画效果,单击鼠标时后一内容出现;

5、根据不同需要,将文字设置成不同颜色,便于一目了然。

第七页:感情变化

页面解说:此页作为分析课文和总结课文时的板书页面,将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明白地显示出来,使学生对散文的“情”有更深的理解。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放至适当位置;

2、将所有内容输入若干文本框中,其中表示段落的部分,设置文本框线条颜色;

3、插入箭头,表明变化过程;

4、将表示心情的文字设置为不同颜色;

5、将这些对象进行适当组合,设置动画效果,使单击鼠标时逐一出现。

第八页:练习页面

页面解说:此页面通过练习的形式来修辞问题,其他部分的修辞可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出分析。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

2、将其余内容在文本框中输入。

三、操作要领

1、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件与教师上课分析的结合,尤其是“课文分析”部分,一定要教师边分析边出示内容;

2、本课件仅做示范,有部分内容不完整,如练习部分。上课时,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

际对课件内容作适当取舍使之更能体现辅助教学的特点;

3、课件中的朗读仅一小部分,课堂教学中文章应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只有让学生多深入课文,方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注意发挥读的作用,对于优美的散文,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朗读的形式应多样化,如范读、齐读、学生单个朗读等,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

四、预期效果

本课件抓住散文的情与景的关系,并以此为重点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分析景物的时候,注意对语言的揣摩,并通过练习的形式来加以测试,这样安排既与整个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任务紧密联系,有能紧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能进入到作者当时的环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方便对文章的把握。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327

推荐第5篇:感受多媒体(教学设计)

感受多媒体(教学设计)

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媒体的概念和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媒体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归纳多媒体的含义和分析多媒体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媒体和多媒体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辩证地认识媒体和多媒体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各种媒体的类型。

2、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多媒体含义,分析多媒体的特征。

三、教法与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想要获取一些信息或了解新闻,可以从哪里获得呢?电视、报纸、网络等,在生活中常把这些叫做媒体,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在古代,没有这些媒体时,人们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叫甲骨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媒体导入,学生更容易理解媒体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2、媒体

我们把类似文字这种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叫媒体。媒体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存储信息的载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媒体理解媒体的含义。

3、讨论:大家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媒体有哪些?大家从上面两个媒体的定义去想想?

表示和传播信息的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传播信息的物理介质:电缆、光缆。

存储信息的载体有:光盘、硬盘、U盘、胶卷。 除了这些媒体外,还有哪些呢?可以把媒体分为几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媒体的两层含义列举出媒体。

3、媒体的分类

国际电话与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将媒体分为五类: ①感觉媒体:指刺激感觉器官的媒体,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

②传输媒体:电缆、光纤、网线;

③存储媒体:硬盘、光盘、U盘、胶卷、纸张;

④表现媒体:输入、输出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摄像机;显示器、打印机、音响;

⑤表示媒体:各种编码方式,如:文本编码、图像编码、声音编码。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媒体的分类,能够区分每一类的媒体有哪些。

4、多媒体:使用计算机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就叫多媒体,多媒体用到的技术叫多媒体技术,因此,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是同一个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概念,熟悉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所指的是哪些媒体。

5、举例说明多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电子游戏、有声图书、多媒体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多媒体的概念列举出多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多媒体与传统的多媒体有哪些不同呢,多媒体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多媒体的特征。

6、多媒体特征:

①集成性: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种媒体整合在一起,依照一定的主题实现一致性的表达。集成性是多媒体的典型特征之一。举例:主题网站。网站中集成了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所以多媒体具有集成性。

②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将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

③交互性:是多媒体的典型特征,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控制、选择。 举例:电子游戏,在玩电子游戏时可以选择、控制和编辑游戏中的角色,所以多媒体具有交互性。 讨论:大家说说,电视是多媒体吗?

电视上有文字、图像、视频、声音,而且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电视频道,电视是多媒体吗?(是)电视具有交互性?(有,没有)我们虽然能选择不同的电视频道,但我们能够选择观年这个频道的一些节目,不观看这个频道的另一些节目吗?(不能)这也说明我们不能选择、编辑电视节目,也说明电视没有交互性,因此,电视不是多媒体。 ④非线性:改变读写模式,多媒体技术采用超文本链接的方法把内容呈现给读者。比如:网站就是具有非线性,在浏览网页时不一定从上看到下,可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浏览,这就是非线性。 ⑤实时性:当用户发出操作命令时,多媒体信息得到实时控制。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特征,理解交互性是多媒体的典型特征之一。

五、教学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媒体的概念和分类,和多媒体及其特征,要求同学们能够区分哪种媒体是哪一类的媒体,及要求会辨别多媒体应用的例子。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习完基础模块后,上选修课的第一课。本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来学习媒体与多媒体,由于本课理论的较多,在讲授理论的内容时课堂气氛较沉闷,在讨论时学生能够参与,气氛较活跃。

推荐第6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PartA)设计内容

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 苏丽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n-email, busy, a town, usually, well, from等。

3.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m busy.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

三、教学过程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呈现策略

1、动画导入,师生互动了解。

本节课学习的是A部分的对话。由于是借班上课,在导入时,笔者说自己是同学们的新朋友,我们还有五个老朋友(五个手指thumbkin, pointer,tall man, ring man and pinky),引出歌曲Where’s thumbkin?接着师生互动了解, 引出文中的重点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和短语write an e-mail,surf the Internet等。

2、设计五个task学习课文内容,拓展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张自己与英国朋友Mary的合影,PPT呈现我收到Mary的邮件的页面,Mary要我和同学一起解决她邮件中的五个任务。这五个任务是这样的:Task1观看课文动画,完成三个判断题。Task2自己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Gaoshan提问的句子,并读一读。Task3精读课文,找出文中Liu Tao的答句,并读一读。Task4根据图示,完成对课文的复述。Task5Mary的儿子Danny想交一位中国朋友,请同学们给Danny写一封邮件,介绍自己。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Task1到Task3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Task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要求学生能复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Task5要求学生阅读Danny的邮件并给他回复一封,侧重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巧妙自然。

四、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1、通过观看Flash “Where’s thumbkin?”,边看边唱,为学生营造轻松诙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他们会很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Flash引出以下free talk的话题An English friend,自然导入, 引出本课重点句型。

2、师生互动了解环节,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铺垫渗透本课的重点难点短语和句型,还巧妙地导入本课的主题。

3、以多媒体课件作载体,将本课要解决的五个任务利用邮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带着任务学习,过渡自然。

Task1观看课文动画,三个难度适中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大致理清课文对话的脉络。

Task2找出课文中高山如何提问的句子这一任务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Task3的解决降低了难度。

Task3与Task2的结合,实际上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课文呈现于学生面前了。老师只是一位看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Task4根据图示复述课文,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掌握的情况,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的能力。

Task5设置了一项拓展延伸的学习活动——Write an e-mail to Danny。此时的课堂已经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本环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句型,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小学生喜欢欢快活泼的音乐和动画,也热爱这样的课堂,本节课是由动画开始,由动画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愉悦的体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总体看来,这一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选择的是对话,采用的是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笔者把重点放在了五个任务的解决上,难免给人急于解决任务,赶时间的感觉。另外,在设计教案时,设计的教学环节看起来很顺畅,一环套一环,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确实很遗憾。这说明笔者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还不够,对学生的整体水平了解不够深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笔者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改进。

推荐第7篇:《麻雀》多媒体教学设计

《麻雀》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对本课的教学要求,结合本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4课《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它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构思新颖、结构紧密、文字优美、形象鲜明,是本组课文继《我们家的猫》之后又一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真实、具体记述事物的好教材。因此,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是第一个教学重点。课文的第

四、五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着重理解第

四、五两个小节,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阶段,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诸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更喜欢比较直观的感性的内容,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适时的指导帮助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把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本教学设计力求突出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并且把读和写结合起来。鉴于此,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①故事导入,创设情境;②抓住重点,读中理解;③感情朗读,扩散思维;④回归整体,读写结合。

1.检测预读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当中,侧重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设计上。训练说话,帮助检测学生课下预习读书的情况,课下读得愈充分,说话就会说得愈有内容。另外,形象的图片和音乐的渲染,也为学生说话提供了素材。既不脱离课本,又高于课本,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这一训练也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具体地叙述事物的。

2.读中理解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提醒学生利用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这一原有的读书经验,自由阅读,读中理解,领悟课文的内涵。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阅读重点和阅读兴趣,巧妙设计的动画演示可见一斑。

3.感情朗读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以读为主。这一次读是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对于这一篇感情朴素而又真切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情真意切,读出“强大的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的力量。

4.读写结合

第四个教学环节设计是在读懂读好的基础上,再将读和写结合起来。 在一堂好的语文课上,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勾勾画画、读读写写。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读书权交还给学生,主要采用了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讨论的形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主页面下方设有数个按钮,当教学所需要哪个电教辅助课件时,可点击哪个按钮,屏幕随即出现所需的音乐、文字、动画等内容。在每一幅画面的右下角又设有两个按钮,既可和下一幅链接,也可以返回主页面。这样设计避免了媒体操作课堂的窘况,教师可根据变化调整教学,真正体现出电教媒体为教学服务的辅助功效。

下面谈几个媒体设计和它的作用:

(1)配乐朗读。课伊始,趣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跟随着音乐很快进入《麻雀》的故事情境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2)训练说话。提供给学生一个说话的句式,让学生根据文字的内容和视觉、听觉在脑海中呈现的影像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训练时无形中感觉到把麻雀的“弱小”和猎狗的“凶猛”说具体了,对落实本组训练重点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文字投影。显示课文的重点段、练习检测题以及感想的一段话,这样突出了重点段的教学,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4)动画演示。设计了两次演示过程,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老麻雀飞落下来的速度之快。学生对动画情有独钟,在课堂进行到中间时,刺激一下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张弛有度,节奏明快。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1.以配乐讲故事的形式叙述课文开头:“我打猎回来,„„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讲故事的同时,贴出猎狗、小麻雀的图片)。

【课件演示】配乐。

2.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和一只怎样的麻雀?

3.训练说话:把小麻雀的“弱小”和猎狗的“凶猛”说得更具体一些。

【课件演示】文字。

(1)这是一只弱小的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么凶猛的猎狗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谈话:同学们在说麻雀的时候,用了“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再说猎狗的时候,用了“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等词句,正是这些真实、具体的描述,一只凶猛的猎狗和一只弱小的麻雀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5.指导朗读。把麻雀的弱小和猎狗的凶猛用声音表现出来。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导读: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想吃掉小麻雀。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老麻雀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吗?它是怎样救助小麻雀的?

【课件演示】文字。

2.勾画“飞下来”、“落”、“扎煞起”、“尖叫”、“发抖”、“嘶哑”、“搏斗”等重点词句,反复阅读,读中体会。

3.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组织讨论。 4.相机演示老麻雀从树枝上飞落下来的情景。 【课件演示】动画。

演示(1)时,教师指问:是这样飞下来的吗? 演示(2)时:教师指问:是这样飞下来的吗? 5.指导朗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绝望地尖叫着。” 6.检测练习:(1)(2)(详见练习设计) 【课件演示】练习题。

(三)感情朗读,扩散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第4至第7小节。读出“强大的力量”的所指。 2.导语:这种强大的爱的力量震撼了猎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不时地闪现出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我想了很多很多。

3.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我会想些什么呢?

4.小结学生发言并出示屠格涅夫在文章结尾的一段话,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课件演示】文字。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四)回归整体,读写结合

1.带着感情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 2.布置练笔:在回家的路上,我想„„ 【课件演示】练笔。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用故事导入,能吸引学生。和谐的配乐,营造出课文中的意境,当讲到“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时,渲染出紧张得让人窒息的气氛。

听后复述,既可依据课本,也可加上自己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项训练,还渗透了本组的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真实、具体的描述在文章中的好处。

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读后讨论,显示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阅读,不仅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品质,还体会真实、具体地描述在文章中的作用,使本组的训练重点第二次得到落实。

动画演示比较,意在突出老麻雀飞落下来速度之快,从而更好地体会老麻雀为救幼儿这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品质。

投影显示练习,检测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老麻雀在强大的猎狗面前的表现,想必也震撼了每一个学生。在此发散思维,不露痕迹,水到渠成。学生积极发散,开阔思路,为课下的练笔提供素材。

回归整体,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性教学原则,体现出“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的教学思想。

布置练笔,面向全体,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将课堂引向纵深。

七、练习设计 1.课堂练习。

读句子,用“√”选出正确理解。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老麻雀像石头似的落下,说明它为救幼儿,毫不犹豫,勇敢而有胆量。

2)老麻雀像石头似的落下,说明它从树上飞下来时,身沉如石,犹豫不决。

(2)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1)“呆立着不动”,说明它在“庞大的怪物”面前,非常紧张,已经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2)“呆立不动”,说明它在“庞大的怪物”面前,虽然紧张,但不畏缩,做好了搏斗的准备。

设计思路: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了重点段之后,进行此练习,目的是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2.课后练习。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笔:在回家的路上,我想„„

设计思路: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巩固教学效果。

推荐第8篇:《丰碑》多媒体教学设计

《丰碑》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丰碑》讲述了一位红军将军在云中山行军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作者以及红军战士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歌颂了红军指战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这是一篇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按照本组“详写和略写”的训练要求:一要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心情;二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描写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并体会“晶莹的丰碑”的特殊含义。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2)通过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

弄懂“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本课时,紧扣将军的神态、语言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课文第三大段是教学的重点,以将军的神态变化为线索,刻画了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教学中通过多种“读”来理解课文,使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品。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想象力总是不自觉地受到约束,对于较难理解的文章分析能力也不是很强,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读中感悟这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想,在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②在感情朗读的同时领会文章思想内涵;③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找到合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可见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才能真正感悟。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读出感情来,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教学本课采用讲读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这样的选择是从教学原则和本课的特点两方面来考虑。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光凭老师讲述是无法让学生明白的。学习这两段时,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看录像真实地感受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

课文第七自然段描述了老战士牺牲时的感人画面。在学习这一段时,采用了讲读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懂作者对老战士的神态描写有哪几句,衣着描写又怎样。接着出示老战士冻僵时的画面,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这样图文结合,学生对内容理解会更加深刻。为了让学生体会老战士的内在品质,我问学生:“老战士知道不知道自己只穿单衣有可能被冻死?他在牺牲时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自然进入了一种特定的情境。

课文第十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播放大风雪的声音和画面,同时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字渲染了气氛、创设了情境,学生很容易理解“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主要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编制。

(1)课件封面。利用Flash软件制作文字动画,显示课题,并导入Authorware流程线中。文字动画配以雪山背景,在课前出示,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Authorware流程线中导入“红军过雪山”录像片段:讲述第二自然段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红军队伍行军的艰辛。点击鼠标,在录像末帧旁出示句子“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3)利用Authorware中运动图标和声音图标设计文字移动效果,演示第三段文字,老师同步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同时渲染气氛,唤起情感。

(4)演示问题“将军‘愣’了几次?为什么发‘愣’?”:旨在理清思路,引导学生以“愣”为线索学习课文。

(5)利用Authorware中热区响应效果,演示“老战士冻死时的画面”。鼠标指袖子,画面左侧显示描写样子的句子;鼠标指脸部,画面左侧显示描写神态的句子;鼠标指裤子,画面左侧显示描写衣着的句子。

(6)利用Authorware中热区响应效果,演示“将军神态、语言变化的句子”;通过角色朗读体会将军的心情,暗示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突破重点。

(7)演示“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画面”,并配以第十二自然段文字。意在创设情境,体会将军此时的心情,想象将军当时可能想些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画面相结合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点,并为突破难点作铺垫。

(8)演示“军需处长矗立在风雪中,将军敬礼的画面”,并配以第十三段文字,同时播放“大风雪”的声音。让学生在特定的意境中领会“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突破难点。

(9)演示第十四段文字。“那声音”、“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加着重号;“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下面画横线。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领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就是整个红军队伍的精神,是这种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10)利用绘图工具绘制“丰碑矗立在雪山”的画面,导入Authorware课件流程线中,并配以激昂有力的文字:全班配乐朗读,把课堂教学引入高潮,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行军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直观感受 1.【播放录像】

学生边看录像边思考问题,同时感受红军过云中山时的艰辛。 2.提问:

(1)红军过云中山时,那里的自然环境怎样? (2)还有什么困难在威胁考验着他们?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课件演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学生用缓慢的语速读这些句子。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悟 1.抓主线“愣”。 【课件演示】

(课文第三段文字,配乐)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学生思考:在将军的神态变化中,有几次发愣? 学生听完朗读后回答问题。 【课件演示】

(将军“愣”了几次,为什么会“愣”?)

(1)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提问:第一次,将军为什么“愣了一下”? 学生根据课文回答。

2.品析文字,体会内涵。 【课件演示】

(老战士冻僵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位老战士的? (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衣着——单薄破旧)

提问:老战士知道不知道自己只穿单衣有可能被冻死?那他为什么还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想,最后熟读成诵。 3.学习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 提问:(1)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态、语言有什么变化? (2)当无人回答时,他的神态、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

(将军神态、语言的变化)

1.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将军当时悲痛加气愤的特殊感情。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突破中心。

老师引读:“当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课件演示】

(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画面,配第十二自然段文字。)

提问:这是将军第几次发愣,他为什么“愣了一下”?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积极发言。

提问: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学生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语速缓慢,由悲痛到激动。 4.学习第十三自然段,突破难点。 【课件演示】

(军需处长矗立在风雪中,将军敬礼的图片,配以第十三自然段文字,同时播放大风雪的声音。)

老师神情并茂地朗读。

提问:“晶莹的丰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为“晶莹的丰碑”?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第十

二、十三自然段。5.自学第十四自然段。 【课件演示】

(第十四自然段文字)

提问:“那声音”指什么?为什么“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学生自读、互学。

(四)强化训练项目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赞扬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思想,课文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还通过将军神态的变化来突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对红军队伍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等都写得比较简略。

(五)升华中心 【课件演示】

(“丰碑矗立在雪山”的画面,一段高亢有力的文字。)

老师激情朗读:“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高山一样永存,他所代表着的红军精神,已成为中华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前进!”

学生齐读这段话。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出示课件封面:

①背景图案:一幅雪山图,占满整屏;②背景音乐:当背景图出示时奏响;③文字以动画方式出现,时间间隔为3秒。

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单击鼠标,播放红军过雪山时的录像,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很容易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部队面临的困难。

这里虽然是简略叙述,但它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单击鼠标,出示句子。

这句话出示在录像框的右侧,四个“可能”显示为红色。通过学习这句话,让学生细细领会红军战士将会遇到的困难确实很多、很大。

单击鼠标,文字缓慢向上滚动。这段生动的语言真切感人,这时学生的听知注意力发挥作用,进入课文情境。

单击鼠标,出示问题。

教学的重点,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主线,以将军误解军需处长为重要情节。

教学中以“愣”为线索讲解。

老战士冻僵时的图片以“旗”形出现在屏幕上,表示军需处长也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鼠标指脸部,屏幕左侧显示描写神态的句子;鼠标指袖子,屏幕左侧显示描写样子的句子;鼠标指裤子,屏幕左侧显示描写衣着的句子。

“从军需处长的神态、衣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图文相结合,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生学会从读中感悟。形象的版画,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理解有关词句。

“体会将军的神态、语言的变化”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分析、朗读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的心情。体会将军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看到的是老战士被冻僵的悲壮场景。

课件演示时,鼠标移到“神态”一词,表示神态的句子红色显示;鼠标移到“语言”一词时,表示语言的句子以红色显示;鼠标移开时,文字以正常色显示。

单击鼠标,出现画面。

体会将军由误解到内疚的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使学生明白将军愈悲痛、气愤,愈能显示军需处长的崇高伟大,使作者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心灵,军需处长的“丰碑”形象在学生心中已经树起。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朗读这段话,语速缓慢,由悲痛到激动,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出自我牺牲抉择的,可见其精神伟大,品德崇高。

课堂教学再一次进入高潮,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让学生反复品读,明确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军需处长的身躯,确实是一座晶莹洁白的塑像,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与高山同在,与日月共存,在后人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单击鼠标演示。

屏幕显示文字。“那声音”“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些词句作重点标示,点击鼠标依次出现。

留出一点时间,意到“讲”不到,任学生对内容做整体回味。

总结课文,强化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作者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单击鼠标演示。

画面的丰碑上刻有“军需处长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师生共同朗读这段话,把课堂教学引入高潮,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略)

八、练习设计

以“读《丰碑》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推荐第9篇:roboshop多媒体教学设计

英语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Unit4 Reading RoboShop教学设计

乳源中职 张思明

一、教材版本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英语(必修)上册

二、教学课题

Unit 4 Reading RoboShop(机器人自动售货商店) 课文RoboShop是第四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抓好课文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课文教学是单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课文中共有25个新单词,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课文上,下两部分,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节让学生学习掌握前13个单词。这样的处理能使学生过好了单词关,以便集中精力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接触课文中出现的The Paive Voice II — The Future Indefinite Tense(被动语态II— 一般将来时)三个句子,为以后学习本单元语法内容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课型

Reading(精读课)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1) 熟读课文中的新单词; 2) 理解课文前三 段内容。

2.语言技能目标:1)能流利朗读课文;2)猜测文章中的新单词,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3)能够解答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3、情感态度目标:1)形成爱学习,爱科学的良好习惯;2)进 一步开拓思维能力,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比较弱,认识的单词比较少,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好学习英语这门科目的对策与方法,因而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成就感。针对本校的学生特点。我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比较低层的,旨在让学生尽力而行,就能有达到目标。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本课相关词语。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机器人自动售货的方式,并且初步接触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与了解它构成结构。

六、教学方式

1.本课采用听读结合的方式, 先听后读进行有声教学。 2.培养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

3.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课文对机器人身体构成的叙述很难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于机器人的了解甚少,教师课堂直接展示实物更是困难。但是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让学生先看介绍机器人的短片,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可以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Presentation

Tell the students that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on today.Show the title to the cla on the PPT.Then show the teaching aims to them.Step2. Warm up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视频(见ppt.),Have the Ss watch a video on 2 the PPT.It’s about the news of the robot.Then ask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Do you think that the robots are fantastic? Why? 2) What kind of robots do you like best? Why? 设计说明 : 通过观看一则介绍机器人的短新闻,引入本课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欲望 Step 3. Listening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录音(见ppt.声音图标),Play the sounds of the reading material.Have the Ss listen to the text and answer:

1) Where is the RoboShop? 2) What does Robo look like? 学生小组活动:

听完课文后,讨论上面的问题,然后汇报结果。

Step4. Words study 学生个人活动:要求学生快读课文,找出生词和短语,猜词义,如有困难,互相提问,尝试解决。

学生小组活动:看单词与音标拼读新单词(见ppt.)。the Ss read the new words in groups.Then ask some of them to read aloud the words.

教师活动:点击新单词旁的声音图标(见ppt.)。 Play the sounds of the words and have the Ss read after.Make sure the Ss read the words correctly.◎RoboShop

n.机器人售货商店; ◎downtown [ 'daun'taun ]

n.市中心区;adj.市中心的

adv.往闹市区;在市区 ◎serve [ sə:v ]

vi.服役,服务

vt.招待,供应;为服务 ◎vending machine

自动售货机 | 自动贩卖机 | 自动售卖机 ◎display [ dis'plei ]

n.显示;炫耀;显示器 ; 陈列

vt.显示;表现;陈列 ◎item [ 'aitəm ]

n.条款,项目;一则 ◎next [ nekst ]

prep.靠近;居于之后

adj.下一个的;其次的;贴近的 ◎punch [ pʌntʃ ]

n.冲压机;钻孔机

◎Punch --- into---

将(信息)输入 ◎ATM [ ei ti: 'em ]

自动出纳机,自动柜员机 ◎Bucket

[ 'bʌkit ]

n.桶,水桶;铲斗;一桶的量 ◎Basket ['bɑ:skit ]

n.篮子;篮筐

vt.装入篮 ◎toaster [ 'təustə ]

n.烤面包器,烤箱;烤面包的人 ◎fresh [ freʃ]

adj.新鲜的;清新的;无经验的

adv.刚刚,才;最新地 ◎sushi [ 'su:ʃi ]

n.寿司(生鱼片冷饭团);寿司 ,日本寿司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利用ppt的自身功能,把新单词的音标,读音实现起来,这样可以随心所欲进行有声导读,直观实用,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单词的印象,方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Step5.Reading carefully (细读课文)

教师活动:教师把课文按段落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看相应的图片(见ppt.),并让学生带着图片信息来看每一段文字。之后提问学生下面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1 ) How many hours do the Robos work a day? 2 ) Where do people punch the number into? 3 ) What does an ATM use for? 4 ) Which thing will be chosen first?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逐段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说明: 让课文每段配上相应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增加了阅读兴趣,图片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分段呈现课文让学生阅读的的好处是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后进生的跟进。 Step 6. Comprehensive exercises

教师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并与小组一起完成下面的练习。

学生活动:熟读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起互相讨论。

put a “T”beside the statement if you think it is true and ‘‘F’’ if you think it is false.( )

1、RoboShop is a Japanese store with no humans at work. ( )

2、RoboShop serve the customers day and night at the shop.( )

3、RoboShop is a very big vending machine.( )

4、Robo looks like an ATM.( )

5、A customer has to punch into a machine the numbers of the items he wants to buy

( )

6、The first thing a customer wants to buy will be chosen first.( )

7、Your sushi will be put on top of your toaster.(With the function of PPT, the teacher makes the answers appear.

5 The answers are: T\T\F\F\T\F\T ) 设计说明: 学生分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交流中统一认识,明确对句子的判断的态度。通过这一环节,能进一步让学生自行检查了对课文的理解。

Step 7. Grammar Focus 教师活动:教师给学生指出本课要求掌握的语法知识,为学生在本单元语法学习中打下埋伏。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例子(见ppt),初步总结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规律。

1) The biggest thing will be chosen first.2) A new building will be built in our school next year. 3) The car will be repaired in the afternoon.•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由shall/will be + 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设计说明: unit 4 要求掌握的语法要点是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课本在第四课时有专门的讲解与练习。因而在课文学习时,教师宜点到止,不宜展开来讲。 Step 8.

Sum up

Go over the new words and remain the Ss to the Paive Voice Sentences.Step 9.

Homework

Read the text more than three times and Write a summary to the text.设计意图:让学生概括各段大意进行写作,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再读课文,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推荐第10篇:《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教案的准备是在道德课堂的推进下,在课堂形式上的转变下,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的。课堂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在实践初期免不了会顾此失彼,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一节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任课老师一定要清晰年级段的训练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的实验和实践、自身的体验。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在课堂的评价中,多用鼓励性和具体的词语。 教材简析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倒叙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 “趣”事。

文章处处趣味四溢,洋溢着浓浓的真挚情怀:

1、赶海经历描写得生动而具体,富有童趣。全文内容紧紧扣住“趣”字展开,文章以赶海为引线,抓住“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等几件形象而充满童真的趣事。

2、语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读来回味无穷。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和童真,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是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生活的好教材。文章第三自然段分别用了四个语气词、一个比喻句,此外文章还在第四段用了一种平静、和谐的笔调描绘了夕阳西下、满载而归的情景,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给人留下更多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更通过一直萦绕在耳边的动人歌曲“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首尾呼应的方式抒发了小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一份依恋、一份浓情、一份长大后挥之不去的真挚情怀。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颇具所谓圆合之美。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充分留给学生语文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听、说、读、演等活动中主动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2、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顺学而导”,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注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感受学习的过程,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个性化的学习。教学对象分析与对策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成了我们教者最值得研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一个“趣”字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这么多趣事中,你觉得哪件最有趣?在学生自主选择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将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由“生活”到“语言”的转换,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我围绕“趣”字展开,构建一个以情感为纽带的开放的、动态的、自主的、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凭借本文儿童话的语言特点创设有效情境,围绕话题读进去想开来,使文字画面“活“起来。运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采取以趣引读,以读激趣,以形助读,以读显形,由读入情,以读悟文,读中感悟,美读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唤起他们的独特体验,以便淋漓尽致地感受赶海的无穷乐趣,自由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挚情怀。 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课有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传播媒体结合应用,有雄伟壮观的视频,有激情震撼的背景音乐,有生动清晰的背景图象,营造氛围,辅助讲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2种教学软件,利用Webzip下载Intener网上的大海风光图片,以及歌曲《大海啊,故乡》,利用Frontpapge2000,进行图片处理,利用PPT。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从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三件趣事中体会赶海的乐趣。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儿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及朗读,初步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特色,体会写法并会运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情境激活“趣”

师:播放:《大海啊故乡》,同学们熟悉这支歌吗?每当听到这支歌,便让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设计意图: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聆听美的歌声,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打开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赶海形成表象,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继而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齐读课题

2、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赶海一共几件趣事?(生答四件)除了追赶浪花还有哪些趣事呢?(指名交流,教师贴板书: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3、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体会,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动笔做做记号写写体会。

4、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设计意图:《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要敢于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不仅让学生会读而且懂得怎样去读好,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这一重要的读书方法。此外,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精神。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现个性化阅读。】

三、精读品悟--体验赶海之 “趣”(按学生的选择进行学习) “摸海星”

1、生回答。(出示描写“摸海星”的句子)

2、师:摸海星哪儿有趣?(生答)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3、师:在大海里摸海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要小心翼翼,慢慢地摸。谁来摸一摸。(生读)

评价语:(我仿佛能看到你认真的样子) (你摸得真仔细啊!)

4、师:谁能和她比一比,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5、师:就在你们摸呀摸的时候,一只小海星被抓住了!(出示海星图)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喜悦„„) 带着你的心情来读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5、师:你不仅嘿字读得好,还把后面的感叹号也给读出来了(点击),读书就要这样,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还要读出标点符号!(指名读)

6、师:你不仅读得流畅,表情还很丰富。这只小海星很狡猾,趁你不注意,身子一扭,又滑进海水里了。我们全班同学伸出手来比赛摸一摸,看谁能把这只海星摸到。(齐读)

7、师:摸海星真是乐趣多多呀!还有哪件事儿你觉得最有趣,接着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真实的海星,激发兴趣,使学生脑海中想象画面更加真实,通过“嘿”字更加突出语气词在文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一边自主带着惊喜、兴奋的心情读课文,一边做着摸海星的动作,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快乐在自然生动中有效达成。】 “捏大虾”

1、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师: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程老师也觉得摸大虾太有趣啦!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摸大虾这部分。听清要求:把这只大虾读进你的脑海里。边读边想,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生自由读)

出示: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的大虾。(此处随机,“顽皮”与“神气”)

顽皮:

3、师:你从哪个字中体会出这是一只顽皮的大虾?一个“逗”字把大虾的顽皮写出来了,真妙。大虾在逗我玩呢,多有意思呀!谁来读一读。

4、分别出示两句话分别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个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一个同学读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5、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把“咦”,“哦”这两个语气词读的这么好呀?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点击语气词儿)(让读书的两个孩子分别说)

6、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揣摩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它隐藏在里面的感情,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让我们也来读读体会体会。(齐读) 神气:

1、师: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还是一只______的大虾。(生回)

2、师: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出示:比较大虾和戏台上的武将)他们有什么地方相像呢?(舞台上的武将常常插着两根翎毛,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还真与武将相像)

看上去真威武呀,真神气。读出大虾的神气威武。(指名读 )

3、师: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刻,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老师评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4、原来这只大虾看似神气威武,其实我只要轻轻一捏就把它捉住了。

(只一捏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5、师:对!捏就是这样,又轻又快。还有人也想来俘虏这只大虾。(生读)

6、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想捏大虾的同学起立,一边读,一边捏一捏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部分内容不做繁琐的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看、说、读、演的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感受阅读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堂课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将好的朗读体现在声音、表情、动作上”,通过引读、赛读、演读等多种方式的读使得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被声音、表情、动作激活了,课堂中充满着浓浓的语文情趣。】

捉螃蟹

(出示螃蟹图片)你抓过螃蟹吗?抓螃蟹容易吗? (容易就引导)小作者就没有那么容易啦! 不容易就说小作者也没那么容易

指明读捉螃蟹这部分师:你能想到当时的情景吗?(生说后顺势请他读)

师:真是一只不好惹的螃蟹啊!谁来读 师:谁愿意来捉捉螃蟹?(指名读)

哎呦相机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小伙伴痛得龇牙咧嘴的样子)

小结:螃蟹犹如一位将军,勇敢又有计谋,多有趣!小伙伴好不容易逮住了螃蟹,却被螃蟹反夹一下。捉螃蟹多么具有挑战性啊!谁来挑战?(指名读)

师:怪不得小作者只努努嘴,不作声:全身心抓螃蟹呢! 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体会小作者(指板书)捉螃蟹、摸海星、捏大虾的趣味,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回味其中的乐趣。(齐读第三小节)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姓“读”,但“读”不是一种单一,机械的行为,贵在教师引导得法,便可令学生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毫不吝啬地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其次,教师在学生自由的展示中轻松点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不断地给展示的机会,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学生读得怡然自得,醉在其中,在阅读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真可谓一箭双雕。 】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1、海滩上不仅留下了我和小伙伴的欢声笑语还留下好多人的足迹呢!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他们还会做哪些趣事?

出示图片,出示:有的„„有的„„有的„„

2、过渡: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配乐教师朗读第四小节),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3、提示句式:他们的手上 ,脸上 ,心里

4、如果说热闹是一种别样的美,那么现在就是一种宁静的美。谁能够通过你的朗读展现这种美(指名读)

评价语:课文写得美,你也读得美。

评价语:去赶海,欣赏宁静和谐的景致,也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这种美记在心里。(齐读)

5、师:(出示图片)看,那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听那一阵阵海浪声。(出示图片)小作者背着背篓回家了!背篓里装着什么呢?(生答)

除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这只小背篓里还可能装着些什么呢? 生:赶海的快乐 生:赶海的歌声

【设计意图:第四自然段看似与题目游离,似乎并非叙写赶海之“趣”。其实这一自然段则侧重突出海滩之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想象,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引发学生思维的灵光,可以还文字以画面,让每一个词语都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身临其境。融入想象的阅读思维活动,闪烁着学生的个性光芒,浸润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净化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6、过渡: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清凉凉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播放音乐《大海啊故乡》)课文哪写到这支歌(生答)

(出示ppt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师:文章以歌词开头又以歌词结尾,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叫首尾呼应。(板书)

男生读开头 女生读结尾

【设计意图:课文严谨圆合,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非常鲜明,开头一处的歌是作者多年之后想起的音符,是一首怀念之歌,而后一首则是作者儿时所唱,是当时场景下的愉悦。因此,如果进行语意分析的话,这两句歌词就如同月光宝盒一样,是具有时空效应的。为了让三年级孩子初步感知这种写作特色我在开头和结尾处分别用抒情的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心灵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赶海的乐趣,加深了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大海故乡的浓厚感情。】

7、赶海是一件趣事,有嘿的惊喜、哎的好奇、咦的不解,也有哦的恍然大悟。自由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体会作者用词的妙趣横生吧!出示四句: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8、练习说话(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说一句或者一段话) 耶? 哇! 哼! 哈! 总结: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有趣的事情呢?同学们在写的时候如果也学者小作者的样子,把有趣的地方写出来,再加上合适的动词、语气词,相信你一定能像小作者一样写出这么有趣的文章。

【设计意图: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这篇课文,写下自己童年趣事,珍藏自己的美好人生。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精炼,紧扣全文中心,围绕赶海主题,圈画出作者童年时代赶海时的所做与所见,体现了赶海的乐趣。我是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按课文的进度适时板书在黑板上的,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小结所学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到《赶海》这篇课文,我就被文中描绘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住了,爱不释手。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精心设计,紧紧围绕“趣”字大做文章,时时,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即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正因为有了生活这样的源头活水,学生语言自然从心底涌了出来。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音乐为学生营造了舒服,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走进课文,体验赶海趣事。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尽情地朗读,读出个性;我让他们尽兴地表演,演出神韵;我让他们自由地想象,悟出语文味来„„课堂就是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看到他们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我觉得他们不仅仅在体会赶海的乐趣,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知道,语文课就是要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新课程下的课堂十分重视生命的体验,没有生命体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的“仓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经验演大虾、谈感悟、听海涛、想情境,把语言交际和理解课文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学生对整堂课应该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这篇文章有很多着眼点,和闪光点,文中值得挖掘和深思的地方太多太多,教学也非完全一刀切,我知道我的教学不是很优秀,但我只希望通过这次的教学能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生活。

第11篇:多媒体应用教学设计

多媒体应用教学设计

黎南凤

一.教学背景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尊贵,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也越来越突现出来。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以它清晰、活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声音,生动有趣的内容,启发了学生的灵感,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效果。但是辅助而非取代,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避免“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误区,由于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所特有的优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多媒体依赖过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教学手段,从而不知不觉步入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因为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把课堂需要的材料全部设置到课件中,比如一个随机问答的题目及答案,然后依课件流程作流水帐式的教学。其结果就是僵化了教学流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甚至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新奇答案的活力。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呢? 二.教学过程(2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生了解多媒体应该包括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内容。

2. 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并设置它们的格式和样式。 3. 让学生学会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文件。 教学重点:

在POWER POINT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 教学难点:

对多媒体信息中的艺术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文件的格式和样式进行设置和调整。 引入:

问学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圣诞节的时候送过贺卡呢? 学生答:“有,而且很多。„„”

问学生:我知道大家都是到商店里买贺卡的。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每年的圣诞节都看到其他同学买一大堆的贺卡,而我却很少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答:“„„”

问学生:因为我自己会做贺卡。大家有没有想过由自己来设计一张贺卡呢? 学生答:“好的,难不难呀?难的话我可能不行哦!„„”

问学生:好,那这节课老师就教大家如何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张电子贺卡,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学生展示一个已经完成的Powerpoint电子贺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下图所示)

(一)通过这张电子贺卡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包括的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内容。新建一个Powerpoint文件,和学生一起制作和刚才那张一样的电子贺卡的动画。

(二)插入图片

我们可以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来修饰幻灯片或说明幻灯片,以使幻灯片在放映时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一张新的幻灯片中插入一张水乡的风景图片。 步骤1.打开Powerpoint,新建一张幻灯片; 步骤2.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

步骤3.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图片”命令,屏幕显示如图菜单

步骤4.单击“来自文件”命令,到电脑上的课件素材当中选择相应的图片。

步骤5.单击“插入”命令,将图片插入幻灯片中,此时,图片四周出现控制点,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调整位置和大小。

步骤6.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片右下角的控制点上,当指针形状变为与水平成45度角的双箭头形状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图片调整到合适大小。

步骤7.将鼠标指针指向图片中,当指针形状变为十字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图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三)插入艺术字。

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艺术字“我们的外塘水乡” 步骤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

步骤2.在艺术字样式库中选择一种样式,屏幕如图所示:

步骤3.在“文字”正文框中输入“我们的外塘水乡;并将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48号字;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插入艺术字;

2 步骤5.调整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并改变字体的颜色和形状。

(四)插入声音文件

在Powerpoint中,我们可以将一段声音或一段视频动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使播放的幻灯片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如果我们在计算机中存入了声音文件,并且知道文件的位置就可以利用插入声音文件的方法添加声音效果。

步骤1.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

步骤2.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影片和声音”命令,屏幕显示如图所示:

步骤3.单击“文件中的声音”命令,找到已存放的声音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屏幕如图所示:

步骤4.单击“是”按钮,幻灯片中出现了一个声音图标,如图28-4所示,(选择“是”按钮,在放映幻灯片时自动播放插入的声音,选择“否”按钮,单击声音图标才播放声音);

步骤5.将声音图标移动到屏幕右下角的位置,并置于图片下层。

插入的图片就会自动地播放。

(五)插入视频动画

步骤1.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

步骤2.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图片和声音”命令;

步骤3.单击如图所示的菜单中的“文件中的影片”命令,屏幕显示如图所示的窗口;

步骤4.找到要插入的影片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屏幕显示如图所示;

3 步骤5.单击“否”按钮,将插入的影片画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屏幕显示如图:

在播放幻灯片时,将鼠标移动到彩片画面上,指针变为手的形状,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播放影片。 综合以上学过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以下作品:

(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以上学习的内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一张幻灯片,完成后老师将把它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来点评。并且还有奖品赠送给获奖的小组。

(七)课堂小节

课外作业:在下节上机课时,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张电子贺卡送给同学或好朋友,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送给你的朋友!

三.教学效果

在现代化教学中,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故多媒体课件可帮我们进行辅助教学,但在制作中需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其一.坚持启发性教学的原则;其二.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其三.教学与艺术相结合;其四.好的课件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其五.可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其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新的联系模式,加大学生的联系量,实现精讲多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除了界面的美感,部分课件在制作中还要处理好教学与艺术的结合,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过多色彩艳丽的插图。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图片,会刺激学生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过多的插图,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色彩的过于鲜艳,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课件插图的选用上,要注意界面的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

如画面比较简单,界面元素较少时,可以将元素以色彩柔和的直角边框或圆角边框来突出重点。而画面元素较多时,尽量避免各元素的色彩太丰富、刺眼,应简化各元素。

2、和谐的提示音。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而提示音的选用上,也要注意艺术性,音乐的过分刺激,有时给人一种大吃一惊的感觉,容易损伤学生的听觉。因此配音要优美、轻松、恰当。

3、令人眼花缭乱的切换与效果。常常见到的一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了,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可能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扰乱学生的思路。而不必要的效果,也会延误教学时间。

本案例的实施取得了比传统教学形式好得多的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参与竞争,即使内向的学生也得到了同等的机会,网络信息的进入,正是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足够的平台和空间,也使学生爆发出了让教师都吃惊的积极参与性。事后证明,该班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更主动了。

4 (2)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大大增强,由于上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对内容又感兴趣,在积极投入的同时,更开始了自主探究如何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协作能力增强了。由于不是单兵作战,始终是小组形式,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能力、爱好,不同的分工合作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不再单单为表现自己,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小组的成果更出色,学生即明白了合作的优越性,更进一步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教学反思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作为引导者必须富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焕发出实践者的创新活力。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一个好的任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做法是新课的知识是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动手“试”出来的,或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示,再实践得来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

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创作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我考虑任务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并保持这一兴趣。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自觉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这就是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所以,我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题目选择为“我们的外塘水乡”波形艺术字,图片是在水面上嬉戏的小女孩和天空中飞舞的天使,并伴有轻音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环节的新授部分,我做了以下设计:

1、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作品,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建议进行修改。课后我觉得修改这个环节也应该让学生去做,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以后,把结果由一个人操作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热情会更高,更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2、学生设计部分:学生在整理完自己的作品后在组内交流,以此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做也有利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克服怕发言的胆怯心理。并且,通过作品展示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效果,我觉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设计,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创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组内交流、协作学习。增强了互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其次,通过作品展示,进行自评和他评,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第12篇:《荷花》多媒体教学设计

《荷花》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荷花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像共产党员那样经得起考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重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这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内容真实、具体,结构也很严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一大幅活的画”,通过出示课件、看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来掌握重点。

3.教学难点

了解荷花的动态美,通过看画面想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心情。

课本上所出示的图只是荷花池的一角,而且是静止的,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应更丰满、活起来,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是因为作者满怀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去由衷地赞美它,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想象、看动画来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文字优美,所描述的意境引人入胜,三年级的小学生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喜欢欣赏美的事物,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风和创造精神,决定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想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当小导游员向大家介绍荷花,使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后天的不同教育措施,也使儿童思维,乃至整个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受到相当明显的影响,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适合于儿童心理的特点,才能使儿童的心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健康地、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

正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才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较高的阶段,情感和智力得到了有益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把有些问题提出来,但引而不发,让学生探求解法,从而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和谐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死记硬背,而应在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生机蓬勃的智力活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法设计本着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和想象,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音、像、图相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热情,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多媒体辅助手段真正服务于教学需要。

本课件共设计了13个画面,分为四组使用:第一组课件展示动态的一池荷花,让学生看图听范读,整体感知;第二组课件是静止的一池荷花和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抓住重点*让学生练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指导写作方法;第三组课件是一段动画,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意境;第四组课件再展示动态的一池荷花和不同颜色的荷花图片,让学生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眼前的美景,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荷花。

2.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3.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荷花。 【课件演示】教师范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

【课件演示】指导朗读。

2.谁能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课件演示】板书:香、多、美

3.你能想象出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

4.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而且每一朵都很美,这美丽的荷花开放在碧绿的荷叶之间,真像一幅活的画。

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课件演示】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 5.哪位同学愿意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6.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作者也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呢?

【课件演示】板书:舞。

7.作者是真的变成荷花了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学生回答) 8.这么美的画面是谁为我们描绘的?

大自然奉献给我们这么好的礼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大自然呢?

(三)总结全文

老师指板书:今天,我们欣赏了叶圣陶爷爷为我们描述的荷花。 一天早晨,作者来到公园,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他看到荷花已经开了很多了,被它们的千姿百态深深吸引了,不禁去赞叹它,此时,作者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因为作者认真观察,按照闻、看、赞、变的顺序,加入丰富的想象,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使大家面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它们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顽强地冒出来,是那样的富有生命力。哪位同学能当个小导游员,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眼前的美景呢?(总结时板书:闻、看、赞、变画荷花)

【课件演示】学生介绍。

(四)学生质疑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折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件既展示了文中所描述荷花的三种姿态,又出现了多种姿态的荷花,这样,加强了学生对荷花的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借助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教师叙述的东西。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主要是欣赏荷花和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导朗读和写作方法。

学生说喜欢什么,课件就出示什么,教师相应板书,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回忆已播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出示课件,引导想象,结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到大自然中,亲自接触大自然,感觉和体验自己仿佛就在荷花池中,让学生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大自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树立儿童的信念,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我能行的信心。

利用课件创设意境,看与课文对应的动画(小姑娘在荷花丛中舞蹈),从而使学生感到是荷花的美深深吸引了作者,所以作者才会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

设计这一问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丽的荷花太令人陶醉了。

设计这一问,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

总结全文及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事物,并能展开想象。

出示有关荷花的课件,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五)布置作业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大家要多读书,多提为什么。这样,你就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七、练习设计

1.质疑问难:看到题目,你想到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2.读文思考:自由朗读课文,你喜欢课文中所描述的什么?为什么? 3.说话练习。把荷花的三种姿态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荷花还有什么姿态?

4.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如果你就是荷叶、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5.德育渗透。大自然奉献给我们这么美好的礼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大自然呢?

6.综合练习。哪位同学能当个小导游员,联系生活实际,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眼前的美景呢?

7.学生质疑。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13篇:《草原》多媒体教学设计

《草原》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感受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蒙汉两族人民浓厚的情谊。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动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从中受到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内容分析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叙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情景,词句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内容真切,既写景又写人。写景,作者先写草原的自然环境,再写牧民的生活环境;写人,先写主人迎接远客,再写蒙古包外热情相迎,接着写蒙古包内的热情款待,最后写饭后主客联欢叙情。不仅描写了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表达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歌颂民族大团结。

2.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体会草原的美丽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突出重点的相应对策:通过朗读、默读,指导学生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理解重点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马疾驰”等,体会草原辽阔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牧民的生活环境,通过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淳朴、善良的蒙古族老乡对汉族同胞浓浓的亲情,从而达到认知目标。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末尾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突破难点的相应对策:指导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形式来反复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采取分角色表演、激发想象、入情入境、模仿作诗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黄土高原,对草原景色及其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如果不能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就很难体会淳朴善良的蒙古族同胞对汉族同志的满腔热情,更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末尾所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点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为帮助学生攻克这两个难点,我制作了“草原风光”和“待客——联欢”,使学生边欣赏边体味,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理解作者初到草原的新奇、惊讶、舒服,又体会到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的热情和“在蒙古包内盛情款待客人”的真情,更体会到夕阳西下、主客依依话别的深情,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家用清新的笔触,不仅描写了草原的风景美,而且也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人情美。为了把这课上好,在设计上力求追求:①设计“新”;②教学“美”。

教学这篇美文时,打破常规的教法,紧紧抓住文章结尾的诗句来切入教学,围绕“蒙汉情深”展开教学。在教学时又扣住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中深切体验“蒙汉情深”的人情美,并动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将生动的文字描述变成更加形象、富有感情的画面,发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进行了审美教育。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关于歌曲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课前听这首蒙古族民歌是为了引起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的遐想,激发学生兴趣,适时导入课题,引入第二课时的教学。

2.关于草原风光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时,为了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对陌生的草原有身临其境之感,制作了极富动感的画面展示草原风光,引人入胜。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丽风光,同时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草原美景的立体画面,把学生带到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中。

3.关于文字片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因为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还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并适时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并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

4.关于“待客”、“联欢”

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记叙了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汉族客人的情景和表演节目的场面,文字虽然浅显,但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对蒙古族风味的食品和赛马、摔跤、套马等节目一定很感兴趣,所以我买了几盘有关草原风情的光盘,把和课文内容吻合的画面全部剪辑下来,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画面,再配上著名的《牧歌》,在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时播放,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培养理解能力,这也是新大纲所要求的。

5.关于诗句和背景图

老舍先生的诗句是文章的中心,为了加深理解“天涯碧草话斜阳”,设计了一幅表现“夕阳西下,主客话别”的画面和具有藏族风情的画面,在本课结束时使用,力求在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画面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揭示出“民族大团结”的主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听歌曲,提问:谁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引入课题《草原》

(二)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学习第1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老舍爷爷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四)学习第2~5自然段

直插末尾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围绕“蒙汉情深”进行第2~5自然段的教学。

1.理解诗句。

多媒体出示末尾诗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再用多媒体出示加点字意思。

2.大胆想象,描述画面。 3.自读第

2、3段“相见”,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及动态描写的词,朗读、感悟,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款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 (1)多媒体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

(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那么必须读熟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进入蒙古包!

(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

5.学习第5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 (1)看画面“联欢”。

(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加深理解。 (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想象“话别”的场面。

(五)再创想象

假如我们和老舍先生又来到西藏,同样会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款待,他们一定会端来酥油茶,献上了青稞酒。面对淳朴的藏民,我们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六)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齐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七、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展开对大草原的遐想,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讲述自己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难,充分质疑,发扬自主性。

(1)多媒体出示图画,指导理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联系《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与老舍文中的“不茫茫”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大草原。

(2)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欣赏草原景色,不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而且营造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了铺垫和衔接。

用诗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把知识点和审美点同时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由具体到抽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朗读诗句,想象主客话别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多媒体出示语句中的动态描写,再出示学习方法,自学第

2、3段,引导学生想象极富动态的画面。

用重点词切入重点内容,重视学法指导,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草原的色美、形美、情更美,将课文重点段落和审美的典型材料有机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出示“联欢”的情景,多层面理解“蒙汉情深”,让延伸材料的学习和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融为一体,体现教学的和谐与统一。

多媒体出示“布达拉宫图”,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多媒体出示诗句,如: 藏汉情深何忍别, 布达拉宫话斜阳。 藏汉情深何忍别, 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领悟“民族大团结”的中心思想。

八、练习设计

1.理解诗句含义。 (1)试述含义。

(2)重点指导加点字含义。 (3)想象诗句蕴含的画面。 2.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 出示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里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

(1)反复读。

(2)画出动态描写的词语: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3)体会动态描写的好处。 (4)闭目想象: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与“一条彩虹”的关系。

(远处的小丘是椭圆形的,像彩虹的形状;蒙古袍又是五颜六色的;牧民骑着骏马,由远而近飞奔而来,不正像一道七色彩虹从天而降吗?)

3.小组自学第

三、

四、五段“相见——待客——联欢”,指导填表。4.分角色表演。

课文中人物较多:好客的主人,鄂温克姑娘、蒙古族小伙子,汉族同志„„,进行分角色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蒙古包里欢乐的气氛,想象蒙汉两族人民“联欢”的情景。

5.看图想象。 出示“天涯碧草图”,一望无际,翠色欲流,金色的夕阳映照草原上。想象:在这分别时刻,主客应如何话别?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6.再创想象,升华主题。 出示“布达拉宫图”,想象汉藏两族人民联欢的情景,指导学生作诗。 7.齐唱歌曲,体会“民族大团结”的中心思想。

第14篇:《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闽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是学生必须了解关注的。教材以媒体的定义为基础,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的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这些就是媒体,对媒体与多媒体的意义了解并不透彻。

2、大多数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就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常感觉很枯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样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此外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了解媒体的数字化和存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展示几种典型的媒体实例:

1、文字媒体:甲骨文

2、图片媒体:大运会赛场

3、声音媒体:歌曲《鲁冰花》

4、动画媒体: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这一些实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媒体。你们能不能说一说生活中还要哪些媒体可用于表达、传播知识?

【设计意图】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媒体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方便地使用媒体,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阅读书本P2-3,了解、讨论媒体的应用。 生回答,媒体的作用有哪些;结合具体实例说说自己常使用的媒体。 游戏:你比我猜

分别请两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根据所给的提示词,

第一组:一个人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排球、超人)

师:通过这组同学的表演,我们知道了,用我们动作 可以传递信息,但是除了动作以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呢? 请学生回答,引出媒体的分类和概念。

第二组:一个人做动作,可以说话提示,但不能说出题目中的字词,另一个猜(熊猫、海宝) 师:通过这组同学的游戏,我们发现,刚才第一组同学只用了动作,有时候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或者会发很长时间去描述。但是在第二组同学进行游戏时,我们允许他们加入语言了。那么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别人也更容易理解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同时用两种或者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带来更大的好处。于是,多媒体就出现了。

2、认识多媒体

(1)认识多媒体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P4第一段,思考组成多媒体的元素,理解什么是多媒体

学生通过自学及总结,得出: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媒体。 (2)认识多媒体计算机

师: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很重要的媒体之一,有没有人听说过多媒体计算机呢?它指的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再次让学生体会何为多媒体。 (3)了解媒体数字化

师:目前还有一个词是很流行的,就是数字化,比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数字电视,什么叫做数字化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计算机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字化,在计算机中,任何的东西都是用“0”和“1”这两个数字通过不同的组合来代表的。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主要分成两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目的。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主动权,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再组间交流,最终达到分享信息的目的。

三、归纳总结,巩固加深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对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概括总结,并提醒学生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对课堂要求是否达到进行判断,对一些掌握得比较不好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适当的巩固。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板书设计:

认识多媒体

一、认识媒体

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

二、认识多媒体

教后反思:

1、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教学的时候,最好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多媒体的概念。

2、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和探索的任务。整节课下来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时间把握不够,游戏时间占用太多,且学生的纪律控制得不是很好。

第15篇:《初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初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八五七农场学校 田春霞

【教材分析】

本课是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1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各种媒体类型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寻找身边的媒体并能进行分类应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2、了解多媒体的发展历程;

3、了解多媒体信息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4、会对身边的媒体分类归纳整理;

5、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类型。【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的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

2、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多媒体类型。【学情分析】

对于多媒体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但对于多媒体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明确,如何对多媒体信息分类整理是学生想知道和要求掌握的。学生对多媒体应用的这种兴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法特色】

本课在教法上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以及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老师再带领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重难点,扩展知识等。此教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五个让”的特色:

(1)书本让学生自学; (2)问题让学生提出;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规律让学生发现; (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 自学质疑环节

学生浏览屏幕上显示的本课学习内容、重难点及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学质疑学案中的内容。

自学质疑环节所需要时间20分钟,前15分钟自主学习,后5分钟,小组成员间或组组间讨论,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

(二)训练展示环节

1、解答疑难 难点解析

(1)疑难解答:首先解决学生在自主质疑环节遇到的问题。原则是学生提出的疑问,先由班级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我只作点评、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才演示讲解。

(2)难点解析

明确媒体概念的两层含义:一平台,二载体。 多媒体技术的含义(知识同构,复习信息技术概念) 多媒体技术的未来

2、合作学习任务探究

任务一:完成桌面上素材包中文件的归类。

任务二:要在我校教学楼前进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相关内容的宣传,请问可以使用什么媒体?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上任务。

3、知识回顾 当堂检测

(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内容,查看自己的掌握情况,还有哪部分没掌握好,给3分钟时间巩固记忆。 (2)当堂检测

4、知识扩展

(1)了解四大传统媒体和一些新型媒体

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 广播 电视 网络(按先后顺利出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2)多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介绍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了解互联网+

第16篇:《初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结识多媒体

第 1 课 初识多媒体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学校 邓桂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美好的未来,掌握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点,熟悉常见的图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点,熟悉常见的图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类型及特点,从而提高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点;图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类型及特点。

教学难点:图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类型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当今世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多媒体信息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平时我们也经常听说有关多媒体信息的一些词语,可你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吗?让我们走进多媒体世界,领略多媒体的绚丽多姿。

二、讲授新知

1、媒体: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气味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媒体。

2、多媒体:对多媒体来说,一般是指多种媒体的综合,是一种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信息载体表现形式和信息传递方式。

3、多媒体技术:是研究多种媒体信息综合处理的技术。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或“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能对它们进行获取、压缩、加工处理及存储,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4、常见的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如下:

文本:是以文字和各种专用符号表达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是现实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信息存储和传递方式。

图形:是一种视觉传播媒体,是继语言之后,人类最早采用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

图像:在图形的基础上,将实际景像摄制或绘制下来存放到计算机中,就形成了图像。

常见格式有:BMP、JPG、TIF、GIF、PSD、WMF等。

BMP:格式是一种没有经过压缩的图像格式,它占用磁盘空间比较多。 JPG:格式是一种经过压缩的图像格式,经常应用在因特网上。 TIF:格式图像可以达到真彩色,出版行业常使用这种图像格式。 GIF:格式是输出图像到网页最常用的格式,采用LZW压缩,限定在256色以内的颜色。

PSD:格式是图像编辑软件Adobe Photoshop专用的图像格式,支持真彩色,而且能够保存是Photoshop图层,但是占用磁盘空间比较大。

WMF:格式是Office中剪贴画的格式。

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播入一系列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也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变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

常见格式有:GIF、SWF等。

音频:尽管可以由电脑播放声音,可是它们的格式却不一定相同。 常见的音频格式有:WAV、MP

3、MP3Pro、RA、MIDI、CDA、WMA等。视频:将多幅图像信息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就会产生视频效果,形成视频图像,使观众得到图、文、声、色等全面的感受,视频图像也因此成为计算机和多媒体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视频通常被称做“电影”。

主流的视频格式有:AVI、WMV、MPEG、RM、MOV等。

5、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音频技术:音频技术主要包括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

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

数据压缩技术:视频和音频信号数字化后数据量大,同时传输速度要求高。

目前主要有三大编码和压缩标准。一是JPEG标准,该标准是第一个图像压缩国际标准,主查针对静止图像;二是MPEG标准,这个标准实际上是数字电视标准,是针对全动态影像的;三是H.26标准,这是CCITT专家组为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而制定的标准。

网络传输技术:由于压缩技术及相应产吕的推出,为多媒体信息网络传输提供了基本条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因特网和其他数据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会不断的提高,再结合压缩技术,市场已经推出了远程图像传输系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动态视频传输系统、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家用CD(光盘)视盘等,所有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都将对21世纪的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三、小结

多媒体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时代的你,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媒体的一些概念及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所应用。

四、名显神通

1、说说你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多媒体?

2、请在网络上搜索你喜欢的多媒体。

3、请把你身边的媒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一次归类整理。

4、你平时通过哪些方式看电影?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电影作品存储到计算机,并能随时播放呢?

五、教学反思

对计算机操作不好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讲解正确的开机、关机方法。必要的资料查询,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综合实践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上节知识点。

二、学生上机操作。

三、小结

四、课后记: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第17篇:《鸿门宴》多媒体教学设计

《鸿门宴》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设计意图

作为文言文讲读教学中的运用,在设计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能体现文言文的特点,一些重要字词的理解、特殊的语句的翻译在中要有所体现;其次又绝不能仅仅立足于文言文本身,而应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对文进行适当的分析,这部分的内容中也必须要有,提醒学生学习时应该注意;另外,可以就文内容作适当的延伸,并在中体现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过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篇,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从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所出场的人物无不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尤其以项羽的形象最为典型。

本的设计重在分析理解,情节的曲折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项羽的人物形象,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其中又要结合其他的一些历史资料,对项羽的形象作正确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这是本的教学重点之一。同时,作为文言文,教学时又必须考虑到其文言文的一面,因此教学时对于语句的翻译,词语的理解,重点词语的用法,特殊的词语、句式,都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这是又一个教学重点。另外,由于文较长,堂上不可能全文朗读,朗读应主要放在后,堂上主要对重点段落进行适当的朗读。对于最后的项羽形象大辩论,应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展开,切忌围绕文原地画圈。

2、确定目标

鉴于上面的分析,本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积累重要的实词如“啖”、“飨”、“戮”、“瞋”等;

②理清事的情节结构,能结合情节发展,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③结合历史知识,正确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3、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设想和目标,本的教学环节安排为:

预习——疏通字词——分析——归纳——练习——辩论

根据教学环节,拟设计如下问题:

①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是什么?

②作者在刻画人物上采用了哪些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③项羽对刘邦的态度有何转变,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④如何看待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在分析文的过程中,对于文当中出现的特殊的字词或者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应及时加以归纳总结,切忌只重故事情节,而忽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既要让学生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有要让学生吃到饭,能吃饱。

二、制作

(一)、素材准备

本用到的素材主要是两个方面:

A、视频材料

视频材料主要是作为导入的《霸王别姬》,可利用豪杰超级解霸的录取压缩功能从VD中截取。

B、图片

用到的图片主要是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中的二张图片,可利用素材在Phtshp中合成。

以上资料光盘位置:

(二)过程略解

第一页:起始页面

页面解说:此页面在前即出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要领:

1、在Perpint中新建一文,命名后保存;

2、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调整至满屏;

3、插入题及作者的艺术字。

第二页:导入页面

页面解说:通过《霸王别姬》的VD,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项羽落到如此下场的原因,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制作要领:

1、插入新幻灯片,并将第一页的内容复制到该页;

2、插入多媒体,为使多媒体突出,可插入播放器图片加以衬托;

3、将多媒体设置为该页出现后即播放。

第三页:教学目标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选择适当的艺术字形式,插入一艺术字;

2、在文本框中输入目标的具体内容;

3、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设置页面与页面之间的切换效果,可全部应用,或应用。(应用只在本页应用,全部应用则整个文都采用此方式。下同,略。)

第四页:预习检测

页面解说:此页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就文中的生字进行检查,目的是查看学生前预习情况,为堂教学提供参考。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一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输入检测内容;

2、调整字的大小、位置颜色;

3、插入另一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答案;

4、调整大小、位置,使答案和练习相吻合。

第五页:情节结构

页面解说:此页面展示文的情节结构,此页应结合分析文,边分析边展示,其中宴会中的三起三落应是分析讲解的重点。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调整大小并放至合适位置;

2、插入若干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事和作用,并调整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

3、插入五个大括号,并调整其大小、位置、颜色,可和文字进行适当组合;

4、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动画效果,使内容逐个显示。

第六页:艺术特色

页面解说:此页面显示本文在描写人物方面的两个主要特色,应在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作分析的基础上出示。

制作要领: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显示的内容。然后调整大小、位置。

第七页:归类总结

页面解说:此页面对文中一些活用的词语加以总结,目的是引导学生后将文中其他一些特殊的词语如古今异议或特殊句式等加以总结积累。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并于文本框中输入词类活用的词语;2调整字体、大小、颜色等,并设置动画效果。

第八页:堂训练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堂练习,主要为检查学生对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输入“堂训练”和练习内容;

2、调整文本框大小、位置,并将要解释的字设置为红色。

第九页:评价项羽

页面解说:此页面介绍几中别人对项羽的评价以及文中的项羽的性格特点,为学生的辩论提供部分材料。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若干文本框,分别在文本框中输入古诗;

2、调整文本框位置,并设置各自的动画效果。

第十页:辩论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为学生辩论,针对项羽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广泛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论,从而让学生领会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并调整至适当位置;

2、在图片两边利用竖排文本框分别插入正反方观点;

3、给每一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在艺术字的动画效果上配上适当的音乐,作为整个页面的背景音乐。

三、操作要领

、该没有朗读的部分,因为文太长;但教学时不能忽视,应指导学生对文,尤其是三起三落部分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后也应投入一定量的时间在朗读上。

2、本重在理解分析,但对该识别记忆的内容一定不能忽略,教学时应突出对这部分的强调,以免学生轻视作为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3、情节结构页面是渐次出现的,在使用时应注意与分析文的语言想相结合,事和作用都可由学生根据文来总结。

4、导入页面在VD播放的前后都应有一段导语相连接,避免太突然。

四、预期效果

本设计的一个出发点是使文言文的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能让学生客观全面地去认识历史人物和事。因此,重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故事情节三起三落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而将文言文常规教学内容采用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会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

第18篇:体育教学设计评语

导语:关于体育教学设计评语,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进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实施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体育教学设计评语

1.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当, 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功的课

2、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3、该节课能以旧引新,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言简意胲, 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5、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6、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二)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积极进行研究并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评价形形色色,活跃的课堂气氛,如何去评价一节体育课,如何去提高一节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地实验探索,我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如何去评价一节体育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堂好的体育课首先要教师精心设计,如何进行学生活动,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如何进行学生训练,如何进行学生评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做为教师备课时都应充分的考虑到。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本来好动,学生的安全应时刻考虑,做到有备而无患。

另外,根据课的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制定好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合理,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不大不小,学生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太低,学生不需要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那么就激发不了生练习的积极性,目标制定太高,学生经过努力也达不到目标,那么就会打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目标要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且要确切,要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相结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针对性,要为课的内容打好基础,最好在配乐的形式下进行练习,内容要以游戏化与韵律舞蹈相结合,准备活动不但要做好学生的生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练习难度和要求要适度,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创造和谐地练习气氛与环境,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和教学手段要变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游戏化,或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一节课的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学生的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练习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队行调动要少,学生在课堂上要多想多练。教师要做到对学生放的开,收的回,要收缩有余,有些课教师虽然放开了,但放的不够大,学生的练习也是在教师的思维下进行活动,根本体现不了学生的自主,有些课教师放开了,学生练习气氛也活跃了,但教师又很难收回。课前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进行练习,在练习当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主性练习。

探究与合作要运用恰当,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达到合作这一环节,就提示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其实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自己完成任务的就不必要进行合作,当学生自己完不成的,就一定要进行合作,合作不是一种形式,而要真正为教学服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师生互动。这样以来,师生共同合作,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第19篇:幼儿园教学设计评语

篇1: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等10个部室,环境创设美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厨房、卫生间条件较好;该幼儿园园长大专学历,有园长资格证,有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好;各项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能建立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周活动安排和学期活动安排详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幼儿教师健康卫生工作,幼儿礼貌、卫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保教质量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保育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16”工程整改目标基本达成。但还须不断努力,打造区幼教典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316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保育与教育管理以及活动档案的建设工作滞后。还要加强整改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保育教育、以及教研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316所需要求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还需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小班活动:橙子和 橘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来 全面的认识橘子。

2.能初步知道橘子和橙子的区别。

活动准备:

至少每个幼儿一个橘子和一个橙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触觉和嗅觉感受橘子的外形和独特的气味,引起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好奇。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 [给幼儿每人一个用小方帕包好的橘子。] “我们先不打开它,来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我们来摸摸看。咦?它是会是谁呀?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我来闻一闻,呀!怎么有香香的味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个别提问]“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好吃的?”

二、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打开小方帕,观察橘子的颜色和外皮,进一步了解橘子的特征。

“我先打开来看看吧!” [老师示范如何打开小方帕] “看,是什么跑出来了?”

(橘子)

“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你们的小手帕里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幼儿试着解开小方帕] “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它摸上去是不是滑滑的?”

三、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知道橘子的内部特征,并尝一尝橘子的味道。

“你们想不想把橘子剥开来瞧一瞧?” “你们自己来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 “橘子里面和苹果一样吗?和香蕉一样吗?”

“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一片一片的)

我们先来用小手帕擦擦手,再来尝一尝橘子吧! [幼儿吃橘子] “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好吃吗?”

四、还想吃吗?我这里还有一个水果,你们也剥开来吃吧。

剥的开吗?哦,这个很难剥,仔细看看,这个水果和刚刚的橘子一样吗? (比较橘子和橙子)

总结:原来橘子是扁扁的,橙子是圆圆的,很好剥皮的是橘子,很难剥皮的是橙子。

小班体育活动:蚂蚁爬爬爬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爬,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卫生等原因,教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尽情地爬

。一次,在进行《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小树林里拣落叶。一队运食的小蚂蚁引起

了几个孩子的注意,蚂蚁爬到哪儿,孩子们就追随着爬到哪儿。小班健康学科中对幼儿的爬有明确的目

标和要求,而机械的爬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臵了一个蚂蚁妈妈带小蚂蚁散步

、游戏、找粮的情境,让幼儿臵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在一系列游戏场景的变换中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

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来满足孩子爬的兴趣和欲望,并相应提高他们爬的能力,于是体育活动《蚂蚁

爬爬爬》便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沙包制成的红、绿小粮袋若干,红、绿篮子各一个,体操垫,背景音乐。 2.幼儿已储备了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目标分析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的中明确提出: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好奇、

好动、好模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较大)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宝宝们,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吧! (音乐起,幼儿随教师做热身运动:头、肩、腰、腿、膝、脚。) 2.练习各种不同方式的爬。(6分钟) (1)自由爬(时间:1分钟 运动量:小) 师:宝宝们,让我们去散步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哦!) (2)有序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宝宝们,前面有一座小桥,让我们爬过去吧! (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体操垫连接而成的小桥。) (3)寻声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让我们来玩捉迷藏吧。请宝宝们拉下头饰蒙上双眼,仔细听声音去找妈妈。(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

,倾听妈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3.游戏:巧避大熊。(时间:3分钟运动量:较大) (1)尝试倒退爬

(“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响起,声音忽大忽小。) 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

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大熊走了没有?(引导幼

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2)巩固倒退爬

师:刚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试吧。 4.游戏:蚂蚁背豆。(时间:4分钟 运动量:大) (1)找“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寻找粮食准备过冬吧!(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一头用沙包制成的小粮袋

。) (2)运“粮食”

请幼儿将红、绿两色的小粮袋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 篇2: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研训员,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常规工作,而听完课后的评价则是必备的一项业务。评价得当,教师心悦诚服,是教师努力进取的推动力;评价不当,则不但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还易导致逆反情绪,影响其以后工作。因此,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准确、科学、合乎时代精神的评价。下面就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应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针对幼儿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结合自己深入课堂的实践,我觉得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以下六点来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度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1)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2)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3)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

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幼儿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即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看教态是否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幼情感交融。

3、看语言是否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4、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是否高,幼儿思维是否活跃、气氛热烈。

2、幼儿收益是否面大,不同程度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

3、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幼儿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三、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鉴于以上对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阐述,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应该做到: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要全面、准确、加强正确指导、追求积极评价的效果。

1、要尽可能挖掘教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2、要敢于提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要及时准确的给教师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确立研训一体化的评价功能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一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为幼儿的“学”而评,幼儿是以什么态度什么方法去学的?幼儿在学习中获取得了那些对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制约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及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对一节课的优劣的评定,更不是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性考察,而应该是一种研训活动,真正的意义在于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自觉调整教学方

法和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化成长,同时使幼儿的发展也深受其益。

(三)重视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应刻摈除“一言堂”的作风,扩大“主评者”的对象范围,让教育的实践者也有机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评者”。消除受评者和主评者两元对立的关系。一线教师既是受评者,也可以是主评者;我们作教育理论工作者既是主评者,也可作为受评者。这样可以听见来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从而形成“互动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一线教师在接受他人的点评前,首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进行自评,把自己的反思亮出来,然后再借鉴主评者的点评,进一步反思自己自评和主评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其有效的成份和不足之处。主评者也可以事先听取执教者或其同行的评价,对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有所了解,然后适当调整自己原先的一些看法,再做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的点评。最后也要把自己形成的评价与受评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公正、客观、平等的对话式互动式评价能够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也使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在使用语言表述时,不玩弄专业术语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障碍,更切近实践者的可接受性,两方在研讨中各有所得。

总之,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使教师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教和学的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使评价成了教师和幼儿发展的有效平台,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因此,由幼儿园教师所组织的幼儿一日生活都是教育活动。

2、集体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与全体幼儿(即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直接联系方式,并主要由教师选择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布置相应的教育环境。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直接引导或指导为主,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3、小组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与部分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的直接联系方式。

4、个别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与幼儿个体的直接联系方式,是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正确”或者错误”):

1、综合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内容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科,还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及幼儿活动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错误)

2、多为儿童提供语言练习的环节和空间才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要把握的关键。(正确)

三、简答题:

1、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提出的有关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曾对课程进行了8年系统研究,提出了以下四个有关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追求哪些目标?第二,人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可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第四,人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实现?

2、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有哪些?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有,教学活动、游戏、区域活动、参观与观察、日常生活活动和劳动等。

教学活动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游戏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最佳途径;区域活动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非正规性途径;参观与观察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途径;日常生活活动和劳动也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

3、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与指导的活动性原则。

答: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即使有活动,但内有幼儿自身主动、积极的活动,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此,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时,都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感性的时间和游戏活动,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充分获得发展。

4、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外部活动可以分为哪四类?

答:幼儿的外部活动可以分为: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幼儿的劳动活动。

四、论述题:

1、结合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实际,试述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如何坚持教育内容选择的多功能原则。

答:在分科课程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科,换句话来说,我们主要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性质来确定基本内容,并结合各层次的发展目标确定幼儿需要知道什么和幼儿能够知道什么,这时,我们考虑的主要是教育活动内容对幼儿来说是否具有启蒙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但是,在综合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直接用主题的方式呈现,并由主题去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主题的来源不在于学科,而在于幼儿周围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及幼

儿活动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因此,这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活动主题是否具有或蕴含丰富的教育活动资源,是否有可能围绕主题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即是否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以及由此展开的活动能否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比如,“鞋子”这一活动主题,我们就可组织多种活动:

1、可利用鞋子组织幼儿进行匹配、分类、测量、一一对应、排序等数学教育活动;

2、可组织幼儿进行“鞋与天气”、“些与健康”等科学教育活动;

3、可组织幼儿进行“开鞋店”、“鞋与家庭成员”等社会或语言教育活动;

4、可组织幼儿进行“画鞋子”、“做鞋子等美术教育活动”等。

第20篇:语文教学设计评语

教学过程设计新颖独特,环节设计巧妙,重视思维训练与思考,体现教为学服务 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对教材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积极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对单元知识梳理有序,提炼总结,并有对应的练习相配备,比较系统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引导点拨,学法指导得当 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结构合理,适时点拨引导

教学主次分明,多媒体与实验相结合,便于师生操作

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学生的自悟与发现 结合教材特点,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

激趣引入,有艺术性,重视小组合作,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结构合理。 以旧引新,寻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内容系统,逻辑性强,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注重操作,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

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方法选择得当对难点能恰当处理 目标清楚,教学思路清晰,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重视学生的经验积累与自悟,教为学而服务 教学方法选择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关键训练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设计新颖独特,环节设计巧妙,重视思维训练与思考,体现教为学服务

目标清楚具体,符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本节课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标清楚具体,符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是符合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的。 思路较清晰,目的较明确,要求较适当。

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言简意胲, 引导和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大大的激发来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让孩子们理解角,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 未按照北师大格式

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

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对教材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积极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处理上正确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和生长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突出了重点 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独特,思路清晰。 对单元知识梳理有序,提炼总结,并有对应的练习相配备,比较系统 教学过程过于简单,看不出教学设计存在的特色

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言简意胲, 引导和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大大的激发来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引导点拨,学法指导得当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引导点拨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 高

注重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训练,教学设计巧妙。并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目标达成,落实四基,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感受近似数的使用的益处。

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有趣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体验,自主探索。并且有练习的延伸。

教师能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 高,可复制性强

复习课的设计层次分明,设计全面,精讲巧练,教学环节中的小步骤设计具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恰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主次分明,多媒体与实验相结合,便于师生操作

设计较完整,教学环节安排较得当,时间分配较合理、科学。 教学环节设计不太具体,但是教学方法较能体现启发式、研讨式。 各个教学环节描述清晰,能反映教学策略,以及师生的活动

教学目标虽然清楚但不够全面,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

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学生的自悟与发现 结合教材特点,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

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这点特别符合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三个能力。 教师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激趣引入,有艺术性,重视小组合作,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结构合理。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以旧引新,寻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创新,符合学科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内容系统,逻辑性强,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

《多媒体教学设计评语.doc》
多媒体教学设计评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