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教学设计

2020-05-0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嬉、沓、惘、窥”;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了解青花。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2.了解青花的资料:出示“学习链接”。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教师过渡:(展示课件)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青花瓷。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精湛:精深。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遗憾:遗恨;不称心,大可惋惜。 探访:访求,搜寻。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两鬓斑白:头发已经花白了。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连续不断地到来。

郑重其事: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以“青花”为线索,写父亲让“我”修补他故意打破的一尊青花瓷瓶,“我”修复、复制仍然不能让父亲满意,在迷茫、思索后,找到了自己的青花,懂得了艺术没有“祖传秘方”,只有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的道理,歌颂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青花”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

起因(1—4):父亲考验“我”要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先修补残缺的青花。

经过(5—15):为了能让父亲满意,“我”经历了翻寻、复制到自己制作的过程。 结果:“我”明白了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就是父亲给我的 “祖传配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指名读第一部分。了解“我”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

(二)学生交流。

1.“以青花为业”:

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出“我”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制瓷世家之中。

2.“以青花为荣”:

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制瓷技艺高超,远近闻名。

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从文本入手,感受“我”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为理解下文父亲的“良苦用心”做铺垫。

(三)教师过渡:作者的父亲只授他瓷艺,却不肯传他配方,直到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让他寻找青花的碎片,父亲的用意何在?

(四)请学生默读第

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从“郑重其事”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父亲的态度严肃)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充满了期盼”说明父亲对“我”寄予了厚望。欲言又止的“沉默”里饱含着父亲不能说破的良苦用心。这句话体会到父亲对青花制作事业的热爱,对“我”充满了企盼。)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请学生补白。

②指导朗读,体会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2.教师小结:父亲如此郑重地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究竟是让儿子找寻什么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用“闻名天下、郑重其事”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请学生用简要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深入学习,细读理解

(一)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二)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修复———复制——创作

(三)自读第二部分。

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班内交流画下的句子,教师引导:

1.请学生交流“修补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从“如饥似渴、渴望”中能体会出“我”怎样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心情急切、努力、入迷)

(2)“终于,有一天,我在一堆破碎的瓷片中找到了一片,它竟然和那瓷瓶上缺的那片青花完全吻合!”

从“终于、竟然、完全吻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心情? “终于”说明艰辛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是多么不容易。

“竟然”写出了“我”找到瓷片时的惊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结尾的感叹号表达了“我”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并试着读出来。(后一句读出惊喜的语气)

(3)“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并满情期望地交给了父亲。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父亲对我修补的青花并不满意,“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失望)

2.请学生交流“复制青花”这部分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不是吗”和四个问句?这是为了强调 “我”怎样的心情? (一连串的自问,写出了“我”痛苦的心路历程,“我”在矛盾与思索中继续寻找青花的答案。) ②指导朗读句子。

(2)“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我的心情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句子中的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呢?(重新振作,执著) (3)“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的瑕疵,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①从父亲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虽然复制的青花没有任何瑕疵,但那只是祖辈的青花,所以父亲仍感到不满意。表达了父亲追求完美的执著精神。)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此时你会有何想法?

3.请学生交流“创作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在梦想中,祖辈的青花纷至沓来,仿佛在向我昭示着什么,而我凝视着满地的毛坯,满眼的迷惘。”

此时,“我”心中会想些什么呢?透过“凝视”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迷惘”中苦苦探寻青花的答案。) (2)“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把青花比喻成“游鱼”在水中歌唱、嬉戏,形象地表达了“我”获得灵感后无比快乐的心情。)

(3)“在绚烂的青花中,……”

①请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我”站在古人肩膀上找到的青花呢?(是因为“我”修补、复制都是在学习古人的技艺,而如今灵感的来源是吸收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产生的。意思是“我”在不思地思索与实践探究中,掌握了祖辈制作青花的工艺。)

②你认为这青花仅仅是我“找到”的吗?(不是,是我通过执著地努力,不断地实践得来的。)

③“属于自己的青花”是什么意思?

(“我”在祖辈所制作青花的基础上,独立构思,制作自己理想中的青花,这是自己创作的,是属于自己的青花,而不是对祖辈的青花的修复与复制。)

体会:“我”为之所付出的努力,感悟父亲无声的引领,以及“我”执著不懈的精神。

㈣.小结过渡:对于“我”自己创作的青花,父亲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他的笑,也使“我”终于窥破了当初他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原来,父亲是为了让“我”明白什么呢?

1.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修复和复制”只是维持青花的原样,青花的制作工艺只会止步不前,所以不是青花的归宿。

“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是在继承祖辈制作青花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青花的制作工艺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制作出更完美的青花来。因为父亲追求创新,所以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

2.学生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回顾,升华主题

(一)思考:父亲要的“祖传秘方”究竟是什么?(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总结: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受有盛誉,被称为“人间瑰宝”。这是一代又一代的青花瓷艺人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结果。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时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不断创新与完善,让中华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景德镇瓷器、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了中国的象征。我们在欣赏这些杰出的艺术作品时,不得不向这些伟大的先人们鞠躬致敬。同时,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伟大精神,把中华艺术推向高峰。

(三)请学生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我”和“父亲”。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关于青花的知识。

2.搜集关于锲而不舍付出努力,追求理想的故事、名言,制成卡片。

让学生明白此处的“找到”深层的含义是“创新”,由此体会出“我”成功创作青花的艰辛。

使整个教学按“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顺序进行回归,目的明确,环节清晰。用积累的词语形容文中的人物,既巩固了学过的词语,又深化了对文章人物的认识。

推荐第2篇:《青花》教学设计

21、《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2、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青花瓷图片。

2、介绍青花。

(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名称。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 )

4.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学习1-4自然段。 (1)思考: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用原文回答)

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用原文回答)

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细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动作: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郑重其事”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交给”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说明父亲做这件事情时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外貌神态: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两鬓斑白”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企盼和沉默”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传承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语言: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这句话描写了了父亲的语言,点明了父亲的心愿。)

(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作为瓷艺人,父亲知道单单言语的表达,是无法让儿子学到制作青花的配方的,只有让“我”在实践中领悟才是最佳的办法。

(二)研读“苦苦寻觅” 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寻找 —复制—创作)

(2)交流寻找、复制、创作三个阶段中的重点句子,并体会其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寻找: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如饥似渴”说明“我”的热情很高。这句话写出了“我”先从书籍中探访青花。)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再写“我”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 (“锲而不舍”说明“我”为了寻找青花有恒心、有毅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 (“小心”说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复制: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决心复制”说明“我”在修复青花不能让父亲满意的情况下,尝试着走另外一条弥补残缺青花的道路。) 创作:

2 ◎ 于是, 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

(这句话说明“我”决心摒弃修复、复制等方法,决心自己创作青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 (“迫不及待”表现了“我”非常急切的心情。)

(三)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2、理解中心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打破前人的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

三、总结拓展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作业

1.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采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在采集本上。板书设计:

21、青花

父亲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露出笑容

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作

传承————超越

推荐第3篇:《青花》教学设计

21青花

【教材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学习课文1——4自然段。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结合评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全文,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段落加强练习。 2.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果。)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父亲的“心机”,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导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2.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心理。 2.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齐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我”的企盼齐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齐读。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

三、深入学习,寻找“我”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5——16自然段,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寻找、复制、创作)

4.再自由读5——16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我”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师随机板书: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课件出示:

当我……时,父亲……,我……

当我……时,父亲却……,我……

当我……时,父亲终于……,我也终于……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推荐第4篇:《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李艳设计 屈建华指导

(彩色文字为指导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父亲,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等的描写方法,去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艺术领悟力。

3:了解我(\"我\")是如何创作青花的,学习其刻苦认真,勇于超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微写作

课前播放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清新悦耳的歌曲,是不是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幅清新典雅青花瓷画面?\"生:\"是\".师:\"青花瓷是一种手工艺品,诸如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精雕细琢的石雕,创意无限的笋石画,浓浓乡情的竹编,以假乱真的折纸……这些都是一些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手工艺术!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更多精妙绝伦的富有诗意的手工艺品呢?那你有过自己引以为荣的手工艺品吗?是怎么制作的?请勾勒一下写一写你自己的手工制作吧!\"(感觉是在引导写说明文)(100字左右,时间3分钟)(首先时间设置上一分钟33个字,不包括思考过程,时间应该还是很紧张的。所以,建议导课时间缩短一些更好。其次是自己\"有过自己引以为荣的手工艺品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3分钟写完后选取1~2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的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同学们也大都写出了自己的手工制作,但制作过程,人物的刻画太过简单,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注意到了提问与点评的呼应,但你转到了人物刻画,然后评说他们的作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知道学生会不会不服气啊!)。那怎样才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突显(好像平时都说突显人物性格,有的时候不知道凸显和突显的区别),鲜明,句子生动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从刘华的《青花》一文中找出写作的金点子吧!(不知道这个怎么说,找出金点子,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组合的。)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屏显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对父亲和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心理?)等的描写方法。(不知道这个地方用句号合不合适,需要请教余老师。)去体会他们的(这个\"的\"字,要不要保留。)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艺术领悟力(这个感觉也很少有这样的组合)。

3、了解我是如何制作青花的,学习其刻苦认真,勇于超越的精神。

走进文本:

(1)男生女生大比拼:

明确(屏幕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后其他同学正音,然后齐读)

精湛(jingzhan) 瑕疵(xiaci) 迷惘(miwang) 窥破(kuipo)

独树一帜(dushuyizhi) 锲而不舍(qie\'erbushe)纷至沓来(fenzhitalai)

(2)听完两位同学的精彩朗读,迅速读课文快速抢答(屏显问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没有落实。]

1,本文记叙的事情:———————。

2,文中的人物:—————————。

3,我是怎么修补的:———————。

4,修补过程发生了:———————。

5,结果:—————————————。

明确:1:我为了修补父亲故意打破的青花瓶,苦苦寻觅,努力领悟,终于修复了青花瓶。

2:父亲和我。

3:寻找——复制——创作

4:父亲不满,遭到冷眼

5:梦想实现,不负苦心

(3)理解人物,把握主旨,学习精神

文章的成功之处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谈谈父亲和我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形象?并概括一下。

引导:从文中找出对父亲和我的一系列细节描写,从中刻画出父亲和我的形象,分别是从哪些句子或短语中找出你的理由。

父亲:寄予厚望,良苦用心

我 :刻苦认真,勇于超越

\"两鬓斑白地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对于写作的借鉴意义没有落实。]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寄予厚望和用心良苦。从\"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就这样,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阅着历史的古迹\",\"于是,我不再在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的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刻苦认真和勇于超越。[这个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写了。]

(4)谁能用一双慧眼发现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话,并说说体现了什么主旨?

明确:\"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一句是主旨句。说明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打破前人的的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也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表现出一代代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的默默奉献精神。

(5)\"学习需要执著创新\"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智慧型的学生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创新学习并不难,只要做到文中\"我\"寻觅青花的精神,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逐步发展成为有智慧的创新学者。[不知道这个时候已经花去了多少分钟了。]

三、定向阅读,学习写法

文中人物的塑造很成功,句子生动形象,细致传神,让我们阅读过后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这些都取决作者成功的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很好的运用细节描写会使文章五彩缤纷,魅力无穷,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请同学们用你的慧眼去发现有哪些细节描写的美点[这个说法欠妥当] ?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1)再次阅读2~3节,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看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品质?

(2)阅读5~13段,思考:我对父亲交付的任务是如何想,如何做的?从哪些具体行动或心里可以看出来?

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的跳读指定段落。

《2》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做标记,把重点的语句,语段,词眼,字眼做好标记。(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

明确:(1)外貌+神态+语言 \"两鬓斑白\"看出父亲已经老了,难以长时间做下去了,而他的瓷艺还需要有人来继承,这个人就是我。\"郑重其事\"写出父亲交给我青花瓶时的庄重,严肃的态度。\"企盼\"表明父亲对我承接他的瓷艺寄托着厚望,而欲言又止的\"沉默\"里则包含着父亲不能说破的良苦用心。

(2)心里+动作 儿子苦寻,不负苦心;具体表现在:1,锲而不舍,找到瓷片 2,修复青花,父亲不满 3,痛苦沉思,决心复制 4,毫无瑕疵,遭到冷眼 5,灵光一闪,自制青花 6,茅塞顿开,梦想实现 表现我的不负苦心,追求完美显执著,不断创新见智慧。[感觉是为写法指导而指导,缺少具体的例句支撑,最主要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六个具体表现和你说的心里(理)+动作 有什么关系。]

(3)学生再次齐读第10段,体会领悟\"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的道理。

四、再创作

请同学们借鉴本文的写法来完善自由初创的文稿。(不少于500字)

温馨提醒:

1,抓住典型事例,运用到本文中的一系列细节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

2,文中能体现我从手工制作中的领悟力和生活启迪。

(我觉得重点是责任感和艺术领悟力,也讲到了,但觉得不突出。)

(其次这一个也好像没有写到\"我\"的手工制作,更多的是在说\"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的道理,总觉得写点找的不准。)

一、总体建议:

1.目标需要修改;2.句子需要琢磨;

3.多读余导课例;4.准确定位写点。

推荐第5篇: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解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句子,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知情节,了解“我”的努力。

2、以议为辅,议中体会情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2、感悟父亲对下一代寄予的厚望,以及用心良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2、难点: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

3、关键: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自主阅读法、疑问导读法、创设情境法等。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小结深化”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明确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青花》。

2、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3、回忆课文讲了谁与谁的故事?那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师生互动 品悟探究

1、出示导学提示 读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青花瓷艺人?

(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

(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的青花交给“我”?(第3自然段画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

2、自主探究

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相关句子,批注感受

3、组内交流

小组内进行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4、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朗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我”的企盼自由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读。

师: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对

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师:我们领会到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他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才能完成父亲的嘱托,成长为青花瓷的合格接班人呢?默读5—16自然段

4、出示导学提示

默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出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配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找出表现“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3)怎样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

5、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相关句子,批注感受

三、展示评研 重点解疑

1、说说你们组作者是怎样寻觅“祖传配方”的?主要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 寻找:修复

◆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

◆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

◆ 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复制:

◎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使它没有丝毫瑕疵。

◎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复制——冷眼

◎复制的青花不是父亲理想中的青花,说明父亲对作者有些失望。 创作:

◎ 于是, 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

◎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

◎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学生汇报“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师:父亲的笑脸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褒奖。我也终于窥破了当初父亲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那就是——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3、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 “修复和复制”都仅仅是停留在祖辈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追求,敢于创新,在超越中继承制作青花的工艺,才能创造出更完美的青花,这才是青花的归宿。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感谢为青花瓷艺做出不懈努力的青花瓷人们,正是他们一代有一代人的创新和超越,才造就了完美的青花,他们那执着的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追求完美,敢于创新。 板书设计:

父亲 默默期盼 儿子 苦苦寻觅不满意 寻找 青花冷眼 复制 笑容

传承——创新 创作

推荐第6篇:21 青花教学设计

21 青花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幷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学生认识“鬓、疵、沓、惘、窥”;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纷至沓来、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作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中华文化的艺术殿堂看到了壮丽的故宫,今天,我们又将认识又一文化遗产。(板书:青花)

它是什么东西,它又有怎样的价值呢?

二、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青花的文字资料及图片,了解青花。

三、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消息:请听: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

1、思考:

请想一想: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它为什么会成为人间瑰宝呢?

2、师点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读后填空: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青花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问题,小组交流展示。

四、根据小组展示结果及自己对青花的理解,初读课文。通过读书,能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1、边读边想,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作者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培养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新词的能力。

自主预习:

1、我能用好的方法牢记本课的生字。

2、我能掌握本课的形近字、多音字。

3、我能结合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展示课

教学过程:

一、检测反馈:

1、选字填空:

喜 嬉

( )戏 ( )爱 ( )闻乐见 ( )皮笑脸

宾 滨 鬓

海( ) 来( ) ( )发

2、理解词语:

郑重其事: 独树一帜: 窥破:

二、交流、展示

(一) 整体感知

1、我会给课文分段幷概括段意。

(1)自由读,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自己采用的分段方法是什么?

2、师点拨:

注意文中“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二) 品读感悟

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 读后,我知道了父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不传配方给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他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16自然段后分小组交流:

(1)“我”是怎样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开始,为了寻找那片青花,我做了些什么?当我找到了时,是怎样的心情?可父亲呢? (3)接着,我怎么呢?又做了些什么?父亲这时是怎样的态度?

(4)后来,我面对残缺的青花,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父亲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3、文中有多处描写父亲的神态,从中我体会出父亲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练读拓展

1、读一读,抄一抄。

父亲默默期盼 创新青花瓷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儿子苦苦寻觅 终获祖传配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我开始了苦苦地寻觅。

3、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指出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O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O“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4、回忆这篇课文围绕“青花”写了谁的什么故事,想想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推荐第7篇:六年级青花的教学设计

篇1:青花教案

《青花》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二十三小学 陈丽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感情。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3.指导学生按要求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感情。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青花瓷》。在英文中有这样两个单词“china”“china”谁能告诉我他们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对,第一个单词的意思是“中国”,第二个却是“瓷器”,从这两个单词中我们就能看出,瓷器在中国具有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国著名的瓷器之乡景德镇,有传统的四大名瓷,他们分别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青花瓷居四大传统名瓷之首,相信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对青花瓷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出示填空课件: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被誉为( ),其花,( )( );其瓷,( )( );其釉,( )( );其色,( )( )。 知道了这么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青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努力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懂。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1.字词学习

练习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鬓( )访( )锲( )

髯( )仿( )契( )

沓( )

踏( )

话。

两鬓斑白 锲而不舍 纷至沓来 嬉戏瑕疵

郑重其事 如饥似渴 茅塞顿开 迷惘窥破

(交流结束后,拓展:同学们写的真好,三个词语写的这么好,你还能用更多词语写一段话吗?请下课后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主要讲了父亲让我修复青花的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读完课文后,“我”最终有没有明白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明白了,从“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可以看出来。)) ) 嬉( ) 嘻( ) 练习2.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并试着用其中三个四字词语写一段

2.你是如何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说一说,注意抓住创新与传承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辨证关系,让学生明白创新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传承又以来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引导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

后,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加深理解。)

3.作者是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吗?他是怎么一步步寻觅的?在寻觅的过程中,父亲又是什么态度呢?从中你感受到了青花瓷艺人的什么精神?

板书:

我父亲

修复 不满意

复制 冷眼追求完美 不断创新

创新 笑容

4.文中针对我和父亲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我—心理;父亲—神态)

5.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文中对父亲神态描写的句子,找到后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

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的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

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父亲的神....

态描写)

请注意读出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尝试用它们写一段话。

(教师提示学生: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完整,而且还要有真情实感。) 6.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小组,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任命朗读员、发言员、记录员和补充员,5分钟内完成下列任务:

(1)找到文中描写我心里活动的句子或段落,标上序号,在书中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2)有感情的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组发言结束后课件出示句子:

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它......

在水里成长,在水里嬉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快乐。

要求: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试着也 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我的心理描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拓展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2.回忆这篇课文围绕“青花”写了谁的什么故事,想想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再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 。 3.读完《青花》,你有什么收获?(回答方式请参照课本第124页“拓展与交流”)

五、回顾总结

填空:

《青花》主要写我为了寻找过、、,终于明白了 。

六、课后作业

1.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自己的采集本上,并试着仿写相同类型的句子。 2.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知识,为青花写一段宣传词。

板书设计: 21.《青花》

我父亲

修复 不满意

青花复制 冷眼追求完美 不断创新

创新

笑容

篇2: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青花》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

第十二册《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学习课文1——4自然段。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篇3:(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青花+1 第五单元中华文化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故宫》《青花》《陆羽与〈茶经〉》是精读课外,《敦煌壁画》《编钟》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课文,内容涉及建筑、瓷器、饮茶、壁画、乐器等方面的文化艺术遗产。《故宫》通过对东方最大的宫殿、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的介绍,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青花》记叙了两代青花瓷艺人创新青花瓷艺的故事。《陆羽与〈茶经〉》描写了茶叶祖师爷——陆羽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他对中国茶文化的卓越贡献。《敦煌壁画》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编钟》介绍了现存出土最古老最完整的乐器——曾侯乙编钟。

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 “习作”三个项目。“温故知新”有“修改病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三项内容。其中“拓展与交流”采用三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认识和领悟,谈到了文章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阅读平台”选编了一篇介绍藏戏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习作”要求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20个,会写14个。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品读语言,享受文化大餐。 2.拓展读写,开阔文化视野。 21.青花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和精力。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

—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 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

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 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

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

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推荐第8篇:《画青花》教学设计1

小学二年级下册江美版美术教案

——《画青花》的教学设计

初步了解青花瓷,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对称剪纸、绘画青花瓷的方法,体验它独特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折剪方法,制作对称形的青花 教学难点:

画出青花的特点。

教学思路:

本课将青花瓷这一古老、复杂的传统艺术,用极其简练、直观,富有儿童趣味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到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领略传统文明的魅力,增强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

通过对传统青花艺术的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传统审美特点,学习表现方法,感受艺术魅力。希望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高艺术表现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使青花瓷更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底蕴。 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舞蹈《青花》。多媒体播放舞蹈《青花》,学生进行欣赏作为导入,以奇妙的舞蹈艺术创意吸引学生的眼球,顶盖和底座两个青花瓷的道具中间,由舞蹈演员的身体组成胚体。随着音乐律动,演员摇动身姿,变换出不同形状的“青花瓷”,激发学生对于青花瓷的艺术联想。这样一个导入很好的切合画青花这一主题,同时也将舞蹈艺术的美结合了到美术课堂当中。

2、欣赏。多媒体出示青花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青花瓷的美。

(第一张多媒体展示出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让学生在图片的渲染下和背景音乐的熏陶下感受青花瓷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瓷都在哪儿吗?学生小组讨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景德镇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我国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清两代是我国陶瓷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都超过了以往各代,尤其是管窑制品,胎质细腻,画工精妙,造型千姿百态。宋代以后,景德镇发展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享有瓷都的美誉。”

让学生看不同器型、花纹、颜色的青花瓷图片。 (通过观察,让学生加深对青花瓷的了解) 提问:你知道什么样的瓷器是青花瓷? 学生思考。

“青花瓷是至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瓷器。因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之为青花。白地青花是青花瓷的基本特征,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又各具特色。”

2、学画青花

多媒体出示“学生作品”,学生讨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动脑筋想想他们用了什么工具、材料与方法来画青花瓷?” 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表现方法,对下面学习打下铺垫)

3、老师示范 1)将白纸对折;

2)剪出瓶子的一半形状; 3)用蓝色笔在瓶上画出图案;

提问:除了老师的方法,你们有更好的表现方法画青花吗?

4、布置作业:

请你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青花瓷。

5、讲评作业,展示作业。1)欣赏并展示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 评价标准:

(1)

青花瓷造型特别吗?

(2)

设计的青花瓷花纹新颖独特吗?

6、游戏

请各组装饰一个青花瓶。 集体点评。

二、小结

生活中你能从大家常用的瓷器中发现还有哪些不同的种类吗?以后我们继续交流。

推荐第9篇:画青花 教学设计(版)

《画青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围绕着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设计运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通过画一画、“青花瓷”,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学会在圆盘内设计画面。 教学难点:

画面的安排要适合圆形,画面简洁、生动,线条流畅。

教师准备:青花瓷相关图片、颜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青花瓷的图片或资料,青蓝色颜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

多媒体播放舞蹈《青花》(舞蹈演员的身体组成胚体。随着音乐律动,演员摇动身姿,变换出不同形状的“青花瓷”)

1 师: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青花瓷

师:青花瓷是我们江西景德镇最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品。美丽蓝白图案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青花的世界吧! 出示课题《画青花》

二、讲授新课

师:青花瓷最早发现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多是白底蓝花。

师: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景德镇的青花瓷吧。大家在欣赏的同时看看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播放关于青花瓷的短片) 师:看完短片后,谁来说说自己的感想?

师:我今天还准备了一些漂亮的青花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上面有什么内容?图案有花卉植物

2、这件青花瓷图案表现了什么?有飞禽走兽,有人物、有山水,还有花鸟。

师:(小结)看来青花瓷的图案多种多样,图案:纹饰多样

师:青花瓷的造型也各异,瞧,这两个瓶罐,一个像亭亭玉立的少

2 女、一个像可爱的胖小娃。

看!这个花瓶还长了小翅膀呢!这个花瓶长了小耳朵! 造型:形态各异

色彩:多为白底青花(青蓝色)

三、探索设计

师:刚才了解了那么多有关青花瓷的知识。 师:大家认真观察一下青花瓷的外形! 生:回答

师(小结):对了!有瓶口 瓶颈 瓶身 瓶底(瓶耳)

师:今天我们也像陶艺家一样来设计制作一件精美的青花瓷。但在这之前让大家来看看我的一件宝贝———小小魔法棒

师:什么?对!它就是一只水彩笔,你们问这有什么作用? 师:它呀!它能帮老师变出各式各样的瓷瓶,信不信? 教师演示

游戏“小小魔术棒”——变外形。

制作过程:先将纸对折,用水彩笔在对折处画出瓶子的一半,剪下,打开就是一个造型奇特的瓷器外形了。

(提示学生先考虑好剪什么造型,再动手制作!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3 2.游戏“添青花”——识图案。

师:同学们,造型剪好了,还缺点什么呢? 生:花纹

师:我们再来认真观察一下青花瓷的花纹。(课件出示:青花瓷装饰纹样)

师:传统的青花瓷在瓶颈、瓶口、瓶身和瓶底几个部分都有装饰 。 师:在这些纹样中我们发现没有?有不少反复连续的花纹。我们称这种纹样为二方连续。

师:请学生说一说你能想到的奇特青花瓷造型和美丽图案。(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 三.学生设计创作。

作业提示:先用对称形的方法剪出瓶子的外形,然后 用蓝色颜料或水彩笔,在剪好的瓶子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温馨提示:

1、图案精美

2、点、线、面相结合 四.师生互动评价,延伸

师:除了瓶罐之外,青花瓷还可以制成盘子、杯子、碗等各种器具。 美丽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

4 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青花瓷器的玩具、奥运支线北土城站具有“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

师: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花瓷制作无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变得更加丰富,既可以做为日常用品,又可以作为装饰品,我希望小朋友们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推荐第10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九小学

薛琳

《青花》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讲课时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比如: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第11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池洞中心小学 凌伙娇

《青花》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上课伊始,我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学习课文时,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如:在学习“儿子”艰难寻找青花创作配方的语段时,我结合媒体演示,欣赏青花舞蹈和青花旗袍,由艺术、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升到对人生也需要创新的理解。同时,展示丰富的青花瓷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知“青花”,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在品读父亲交给儿子残缺青花瓷瓶这一语段时,让学生从中感悟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企盼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分析“儿子”艰难寻找青花的语段内容时,结合内容运用媒体同步播放表现迷惘情感的轻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景,体会“儿子”寻找青花的艰辛。从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悠然而生。

《青花》告诉我们:因为有了这些不断追求、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完美的艺术大师,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中华文化才有辉煌的明天!

第12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朱曼芝

当老师的要把课上好,就像是农民要把地种好一样,因为这是我们本职工作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学校里各种名目的的赛课活动就产生了,像达标课、优质课、汇报课、展示课、师徒课等,可谓是层出不穷。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都要试着接受和理解。

最近,学校里要举行“青蓝工程课”,我是我们体音美组里要上课的其中一位,我倒没觉得运气不好,或者是不想去上,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锻炼对自己来说都是成长的机会。只有经历过用心的准备、反复的修改、来回的试讲和别人的指正,我的教学技艺才会更进一步。所以,对待这次上课,我很重视。

可能是前段时间看了2012年第2期《少儿美术》里的“青瓷艺术”这篇教学设计的启示,经考虑我准备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自己设计的《青花瓷》这节美术课。前期的构思设计与找素材、制作课件等付出的大量精力就不再多说了。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思路。青花瓷是元代陶瓷艺术的代表,它素雅、端庄,自元代到宋元明清甚至今天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青睐。也许是出于自己对美术与文化热衷,让我有了上这节课的激情。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以鬼谷下山这个故事做引领,引出《鬼谷子下山图》瓷罐和课题;学习部分为:简介青花瓷知识;认识青花瓷艺术特色:淡雅、素净;欣赏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种类主要有:瓶、罐、盘、碗、杯等;了解青花瓷上的图案分为:动物、人物、风景、花卉;然后赏析教师范作;通过欣赏分析,掌握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与人合作制作一幅“青花瓷”美术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以学生自评与互评和教师总评为主,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以青花瓷特色而设计的服装、手机、钢笔、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开阔学生的思路。

其次,来谈一谈自己上完这次课的几点感受。第一,良好的课前组织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同样是一个课题,我在五

四、五五两个班上完后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五四班我是提前六分钟进班,开始组织纪律、让学生坐好、准备上课用的学习用具,所以这个班学生的听讲情绪良好,结束时学生的作品也出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贴切、赞美、真诚的评价语言,是学生情绪的推进剂。时常感到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很匮乏,以至于学生回答的很精彩,只会用掌声、很好等方式给予鼓励,但是上完这几课以后,我似乎在评价用语方面醒悟了不少。我认为评价要及时,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的语言激励,还要具有幽默感,让学生在高兴的同时内心有了鼓动,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地听讲。第三,不管是教学设计的预设,还是课件的制作修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和“精、简”则两个原则而进行,大到一节课的整体设计,小到课堂上的语言和课件上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字,都要做到这些。做到这些,我认为即使一节课上不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起码也会上到有效课堂的效果。

以上是我上完这次“青蓝工程课”之后的自我反思,还请各位看完之后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13篇:青花教学实录

21、青

一、图片导入,初读感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美的图片,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欣赏请看大屏幕(老师随图片文字朗读: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师:这些图片美吗?

生:美

师:是的,这就是青花(板书课题: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图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老师的解说词?其实老师说的内容全部出自你们课后的学习链接,请看大屏幕

老师要提醒大家,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但要注意课文,还要注意课后的思考题、练习题,以及学习链接获取了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深一步下面,让我们走进“青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放开声音多读几遍,听清要求了吗?开始(生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读完的同学可以坐好,给老师示意一下。刚才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很认真这位同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拿着笔批批画画,我觉得每位同学都应该向他学习,好,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老师用红色标出来的,都是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希望你们能读正确同桌先读一读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小老师领读)

二、学法指导,理清脉络

1

师:读得真不错,类似这样的好词文章里还有很多,大家要一边学习一边积累,这篇文章很长,接近1500字大家不要害怕,长文章有长文章的读法老师觉得这篇文章并不难学,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点读长文章有一个方法:先理清脉络,然后从重点段入手,抓住重点语句去突破,一定能迎刃而解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青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生读书)

师:看一看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生:这是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说得真棒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它把课文分成了两个部分老师想知道,“承上”讲了什么,“启下”又讲了什么?

生:“承上”讲的是父亲交给了我一块残缺的青花,让我去找寻那一片残缺的部分“启下”是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青花 。

三、重点突破,品读感悟

1.扣住“企盼”,品味“寻觅”的意义

师:好的,我听懂了“承上”,讲父亲对我的一份期盼;“启下”,是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板书:企盼、寻觅)看,文章的脉络就出来了课文写了作者寻找青花秘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14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苦苦地寻觅呢?(学生默读思考)

师:想好的同学可以举手

2

生:父亲想给他一个考验,必须先修复残缺的青花,才能得到祖传的配方

师:你一下子就找准了原因,还有谁想练一练自己的口才?

生:因为父亲知道这个青花有一种独特的祖传配方,这种祖传的配方使它独树一帜,我非常想知道,而父亲又给了我这个考验,所以我苦苦寻觅。

师:来看一看这句话,一起读:“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生读)

师:谁能抓住这段话的重点语句,谈一谈父亲到底企盼什么?

生:我认为父亲想让儿子找到祖传秘方,继承他独树一帜的东西

师:完全正确,谁还想说一说?

生:他想让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师: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青花的祖传配方好,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2.围绕“态度”,把握“寻觅”的经过

师:在寻找青花的过程中,作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5--16自然段(学生浏览课文)

生:作者先是在一些青花的书籍上寻找青花的残缺部分,接着在废墟上寻找,最后找到了,完全吻合,但是父亲却不满意然后,作者通过一些祖传的青花来弥补这破损的一片,但也遭到了父亲的冷眼最后,作者恍然大悟,通过自己制作的青花,把它放到了残缺的部分上,完全吻合,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3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根据父亲对作者寻找完美青花的态度来谈的,是吗?请注意,父亲对我第一次呈现的作品态度是怎样的?那样的青花怎么得来的?

生:那样的青花是通过祖传的青花留下来的碎片得到的

师:他找这些碎片的目的是什么呀?

生:是为了修补残缺的青花

师:对呀,作者找到古堆中的青花,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修复青花父亲的态度怎么样?

生:不认可

师:对呀,那紧接着作者又怎么做的?

生:作者用了复制的青花

师:那这次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

生: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师:的确是这样,那作者找到完美的青花了吗?

生:找到了,第三次作者把自己制作的青花放到了破损的青花上

师:这个青花来自什么?

生:来自于作者自己的创作

师:这个词用得好创作、创新,(板书:创新)父亲这时的态度怎么样?大声的说一说

生:欣慰

师:谁能根据板书说一说,作者寻觅青花的艰苦历程

生:作者在寻觅青花的过程中,先是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想在

4 书中找到那一片补上去,但是父亲不满意;第二次作者又复制祖传的那一片来弥补残缺的部分,可是又一次遭到了父亲的冷眼;第三次作者用自己的灵感,创作了自己的青花,这次父亲很欣慰

3.玩味“心机”,体悟“配方”的内涵

师:你的思路是那么清晰,你的表达是那么流畅!到底是大城市里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好,下面大家看一看,作者寻觅祖传秘方的结果,怎么样?把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一听我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还有谁没发言?

生:“我也终于窥破了父亲当初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没有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给我的祖传配方吧!”

师:大家都发现了,他找的正好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句话相当重要,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师: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没关系,同桌先议一议

生:我认为,如果只是修复和复制的话,也许作者永远都不知道父亲的秘诀是什么,如果作者能够推陈出新,在古人的基础上,能发明自己的青花,让自己的青花有不同的花色,这样就能体现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师:你理解得非常到位我听出了你话中的意思:在超越中传承,

5 在传承中超越,是这样的吗?还有谁想说?注意结合上面的两段内容谈一谈,不要脱离课文的句子

生:我从这句话得出:我们不应该循规蹈矩,要超越自我,从以前的传承中找到新的方法和新的制作方法

师:你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样,这儿有个句子:“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我想听大家的理解,“古人的肩膀”怎么理解?

生:在古人留给我们的青花当中,寻找它的不足,并且加上自己的创新,更多的幻想,创造属于自己的青花

师:也就是说不是单纯地克隆,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要——

生:创新

师:对,不但要创新,还要继承古人的精华,这个句子理解得太好了请大家放声读

生:“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

师: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怎么没有一点底气呢?我感觉作者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再读一下

生:“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

师:是啊,经历了这么艰难的一个历程,才找到了秘诀,作者的心里多高兴呀,再读一下

生:“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

6 花”

师:还有谁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也就是传承,我传承了古人所拥有的技术,这是古人的精华,而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意思是我找寻到了自己的青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

师:你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你们明白了吗?好,这篇文章中的句子都很美,请大家课后多读一读,好的句子要背下来,记住,再读到长文章的时候,要学会运用老师教给大家的办法好吗?我相信大家是最棒的!再见!

【评析】品读杨老师《青花》一课的实录,我仿佛置身于课堂,与孩子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青花,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一起阅读思考,感悟体会,找寻属于自己的“青花”细细揣摩,觉得本节课思路清晰,简洁朴实,精致实用,深感杨老师文本解读的功底与驾驭课堂的大气

一、利用课本资源,领悟编者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修订意见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过去,我们比较关注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往往忽略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对课文以外的资源不够关注,很难把握编者的意图我们说,教科书编者往往把学段目标、教学思路渗透在课后的思考题与练习题中,如果把编者的意图解读到位,不仅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而且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杨老师显然非常注重

7 这个方面的意识,她的导入语就是利用了课后的“学习链接”:“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再配上恰当的图片,课堂开始就把学生带入青花的世界,也让学生对青花充满赞赏与期待杨老师还引导学生去注意课后的思考题与练习题,告诉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课文如课后的第2小题:默读课文,想一想:“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你是怎样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这个思考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话题,前一个问题很好地解决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后一个问题便是对课文主旨的追问与领悟这个思考题不仅要让学生注意,我们老师更要利用好,这不就是我们设计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吗?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对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把握得比较到位,但是对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把握起来不是很到位有的课堂学生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一节课下来好像没有什么收获,杨老师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杨老师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篇幅较长

8 的文章:先理清脉络,然后从重点段入手,抓住重点语句去突破这既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又是本课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时,杨老师抓住过渡段,让学生学会利用过渡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杨老师又扣住寻找青花秘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抓住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主动思考,如在品味“寻觅祖传配方”的起因时,杨老师就抓住“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这句话,扣住“企盼”一词,让学生体悟“寻觅配方”的意义这样的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梳理脉络、概括大意、品词析句、瞻前顾后等重要的阅读能力

三、顺应文章思路,设计教学环节杨老师之所以有驾驭课堂的大气,是因为她对文本解读非常到位她从文章主旨、表达方式、结构脉络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对文本有着更加真切、深刻的体会,从而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作为教师要善于把解读的思路转化为教学的思路,把自己的感悟历程转化为引领学生感悟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明了,精致实用,就是杨老师找准了课堂结构的抓手,构成课堂结构主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从课文内容特征和结构形式出发本节课杨老师根据文章的特点,文路即教路,抓住事情发展的过程,精心设计:扣住“企盼”,品味“寻觅”的意义;围绕“态度”,把握“寻觅”的经过;玩味“心机”,体悟“配方”的内涵前面是后面的基础,后面是前面的升华,层层提升,步步深入,

9 一气呵成

四、抓住重点语段,寻觅文本深意言语作品追求蕴藉,讲究含蓄,往往“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中蕴含的意味不是一览无余的,只有反复咀嚼品赏,才能得其真谛当阅读一篇课文引起强烈共鸣时,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活命运及美妙的意境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通过对重点语段进行熟读精思,潜思体会,切己体察,自主领悟话题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从而寻觅文本的深意本节课,杨老师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路进行教学,重点抓住了课文中的三句话进行深入品味通过对“企盼”的体会,让学生领会父亲的用心与寻觅的意义;通过对“心机”的玩味,让学生感悟创新的真谛与青花的真意;通过对“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的追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与生命的顿悟学生的各种人生经历和阅读经验都被调动起来,一些新的思维通道突然之间被打通了,一种从来没有经历或思索过的人生感受突然生发于脑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生进入“入迷”“忘我”的境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找到属于自己的“青花” 。

10

第14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这篇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我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在引导学生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家传配方作出艰苦努力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苦苦寻觅”弄清楚“我”所经历的“寻找——复制——自制”这三个阶段,进而去思考每个阶段“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并联系描写父亲的不同的神态的语句,理解课文所赞美的历代艺人的创新精神。

文中编排了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交给了儿子的情景。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幅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第15篇:《青花》教学设计 三疑三探

21.青花

黄新庄小学 刘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设疑自探

1.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什么?

2.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 3.是什么引领“我”最后走出迷惘的? 4.“.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是什么意思? 5.父亲打破青花是为了让“我”明白什么呢?

三、解疑合探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父亲神情的语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2.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什么?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3.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渗透人物的描写方法,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4.自读第二部分。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5.“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在不断的思索与实践探究中掌握了祖辈制作青花的工艺。

6.父亲打破青花是为了让“我”明白什么?

只有在继承祖辈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青花的制作工艺才能不断发展。

四、质疑再探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继续探讨。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

五、拓展运用

从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16篇:《青花》

青花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优美的《青花瓷》的歌曲声中欣赏青花瓷器的图片,感受青花之美。(播放课件)

(http://ting.baidu.com/?__methodName=mboxCtrl.p

laySong&__argsValue=354387&fr=mp3#loaded)

2、介绍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

2、你们知道吗?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3、这节课,我们要学到的就是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并抓住过渡句进行理解。)

3、轻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近义词:恍然大悟。

4、齐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父亲对“我”满怀企盼,到底父亲要?“我”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2、抄写生词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美丽的青花图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想再次欣赏那青花之美,让我们再一同去看一看吧。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和段意。

3、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其中的奥秘吧!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出示课件)

2、交流。

(1)理解 “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出示课件)

3、齐读第1-4自然段。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出示课件) (1)“我”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这几个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父亲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表现?

2、抽生回答、反馈以上3个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1)、分层情况:

1)其中,第5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再次强调过渡句及它承上启下的作用。)

2)给6——16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6——8)自然段,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第二层:(9——11)自然段,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第三层:(12——16)自然段,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出示我在“寻找——复制——创作”青花的这一过程中“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茅塞顿开、瑕疵、纷至沓来、锲而不舍。并用茅塞顿、锲而不舍开两个词语造句。)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4)、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3、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课堂小结: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是我在执著追寻那片完美的青花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这是父亲用企盼的眼神注视我时,一直想对我说的话,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

五、延伸拓展。

1、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青花的美。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出示课件)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

3、青花瓷的美,不光在瓷器上,大胆的设计师们,已经把这种创作的灵感运用到了我们的桌布上、壁纸上、甚至我们的服装上,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服装的魅力吧!(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1 青花

父亲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传承——超越 (完美)

作业设计:

1、比较后,选词语填空。喜 嬉

( )戏 ( )爱 ( )闻乐见 ( )皮笑脸 宾 滨 鬓

海( ) 来( ) ( )发

2、连一连。

郑重其事地 翻阅 ︳ 独树一帜地 古镇 如饥似渴地 翻寻 ︳ 震耳欲聋的 作品 锲而不舍地 交付 ︳ 闻名天下的 响声

3、读句子,写一写自己对句子的理解。(1)、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 (2)、既然完美的青花不是来自古人,也不是来自修补,那么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

(3)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课后反思:

1、教学本文,把本文体现的父子俩的创新精神与中国青花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

2、在引导学生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方面作出的艰苦努力过程时,可抓住“苦苦寻觅”弄清楚我所经历的“寻找——复制——自制”这三个阶段,进而去思考每个阶段“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联系描写父亲的不同的神态的语句,理解课文所赞美的历代艺人的创新精神。

第17篇:《青花》微型课 教学设计的(全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孩子们好,请坐下

1(点击)请孩子们一边听歌曲,一边欣赏青花瓷器的图片。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对。青花 (板书课题)

请听老师讲一则消息:(出示图片)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师: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求答案。请孩子们打开书翻着21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

1.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1——4自然段,(点击)找出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找到答案的孩子把你的左手举起来。不懂的地方,小组可合作学习。开始吧,你看这位孩子多会读书,边读边拿铅笔画着。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吧。你把找到的答案向大家读一读。(点击)很好。

谁来读第一句,你读吧,[(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完美呢?(哦,他是要求我自己去创新的青花才是完美的)说明父亲怎样,对②请全班孩子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齐读。

你来读第2句吧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这位女孩子来说说,哦讲(两鬓斑白的父亲年事已高,而“我们”家又是制瓷世家,世代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父亲多么希望“我”能在超越中传承青花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更完美的青花。他想向“我”表达他的期望,但当时的“我”还小,父亲知道“我”还不能理解,于是最终还是沉默。)好样的,你真正读懂了父亲对我的企盼。

②请用你们的朗读把你们的理解和感受送进这句话里。 ③请女孩子带着对“我”的企盼齐读。

雏英组的孩子来读[(3)句吧,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这位男孩子来说一说(是因为他正用心良苦地对“我”进行引导与教育)你把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得很透彻,掌声给他。

②请男孩子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读一读第3句。

全班的孩子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后在组内讨论交流,这些细致的描述表现出父亲对我怎么样(你来说 ,表现出父亲对我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孩子们真会读书,请看课文插图,它是对课文第几自然段文字的形象展现,对,请仔细观察父亲的神情,用心体会父亲的企盼与良苦用心。

1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

4、孩子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首先是自读自悟,然后合作学习,再互动探究,最后小结深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

[

三、深入学习,寻找“我”的心路历程,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作出的艰苦努力]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请孩子们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这位孩子,你说一说,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如父亲所愿,最终创作了属于自己的青花,我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这个过程中我所付出的努力和父亲对我的引领。

2.请快速默读课文5—16自然段,想一想: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在苦苦寻觅那片残缺的青花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板书“我”)你说,对,板书:首先是“寻找”然后是“复制”最后“创作”三个阶段)

4.再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16自然段,请结合自学提示学习(点击),我们先把自学提示齐读一遍。注意运用刚才的学法来学习,我们还要注意,反复阅读,认真体会。

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的语句。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3)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4)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可大胆地讨论交流。开始吧,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真高,举左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你们真是有心人,我们来交流吧。

6.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把你要展示的语句读出来。孩子你想展示什么,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向大家展示吧,(板书):父亲,开始父亲对我找到的青花“不满意。接着我找到了复制的青花,却遭到了父亲的“冷眼”),最后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好,(点击)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你说,哦,

一、二句要读出父亲不满意我停留在复制的水平上那种情感,第三句要读出父亲为我能自己创新瓷艺感到由衷的高兴那种情感,很好,请全班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座在最后排那位女孩子来说说,哦(你体会到了父亲热爱青花,并且要求我能大胆创新,超越前人的思想感情,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冷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 孩子,你想交流什么,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来听听,好样的,如果把第二句的情感再深入一些,那就更棒了,老师也想读一读,就读第2句吧。给老师评一评,你们把老师抬举得太高。孩子们请你们带着我满眼迷惘的情感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到这儿,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感受(你来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真能干)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看着你们举着一双双白嫩的小手,望着你们智慧的火花,老师知道了,你们怕没有机会展示你们的成果,现在老师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孩子(点击)来,全班的孩子找一找我创作青花如何努力的语句。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这些句子呢,你说,要带着我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的语气来读。好样的,我们来读一读吧。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这位孩子你说,第⑥句你没读懂,谁来帮助他,你来,哦,就是讲我在不断地思索与实践探究中,掌握了祖辈制作的青花工艺,并独立构思,制作自己理想中的青花,这是自己创作的,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你真正从读中理解到了我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掌声给他。这位孩子,你懂了吗,很好。

[我的努力:

①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②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它竟然和那瓷瓶上缺的那片青花完会吻合。 ③我小心地粘合青花,并满怀期望地交给了父亲。

④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使它没有丝毫瑕疵。 ⑤我不再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⑥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我在那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

7、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

你说,哦,(点击)你不懂“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谁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你来,你能大胆地向我们交流你的理解,值得表场,只是不完整。孩子们要想彻底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要联系课文中有关内容和语句,如: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呀等等,可带着什么才是青花的归宿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比如: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等等。然后和同桌两个人先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在班集体来汇报,好,谁来谈一谈你的理解,这位女孩子说一说,(修复和复制只是维持青花的原样,青花的制作工艺只会止步不前,所以不是青花的归宿,青花的归宿应该在继承祖辈制作青花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青花的制作工艺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制作出更完美的青花来,因为

3 父亲追求创新,所以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说得很全面,(点击)说明你真正读懂了课文,请你们读读这位孩子的理解,再和自己的理解比较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我们来做一做练习,请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你上台来说一说,不要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当我找到那片残缺的青花时,父亲很不满意„„我满眼迷惘„„。

当我找到复制的青花„„时,父亲却向我投来了冷眼„„,我陷入痛苦的沉思中„„。 当我创新了青花„„时,父亲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也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父亲给我的祖传配方„„)

说得很有条理,掌声给他。请同桌的两个孩子互相说一说,孩子们请把你们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青花的资料和图片在组内交流。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后学习链接,(点击)老师引读前部分,你们接着读后半部分,(人间瑰宝、其瓷、其花、其釉、其色)很好,它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来说一说,(介绍了青花瓷的特点和价值)好样的。“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更让我们明白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你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等)

3、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课后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点击)

下课,孩子们再见。各位领导、各位评委,《青花》一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18篇:《画青花》教学反思

《画青花》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所以选择《画青花》这一节课同样我做了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件的制作、黑板的布置、奖励孩子们的贴纸等等。可以说我准备的还是很充分的。

上课之前,我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青花瓷》聆听了这首歌,这首让孩子们熟悉的流行歌曲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进而很快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中。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青花瓷是工作人员经过几道复杂的工艺才制作出来的,我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制作的第一步:拉胚。接下来描青、上透明釉、用1300℃的高温烧制我分别都作了详细的解释。同学们很快就了解了青花瓷的制作方法。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我们江西的景德镇更享有“中国瓷都”的美誉,让学生知道后,大家都产生浓厚的自豪感。 青花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通过展示各年代的青花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明清两代是我国陶瓷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和艺水平都超过了以往各代,在那个时候,人们还创造了多种色彩的青花,又名“五彩青花”。在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史后,同学们已经可以清楚辨认我今天带的瓷壶是明清时代或者是后期制作的“五彩青花”了。 在学习青花瓷的纹样时,我从主要纹饰和边饰纹样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图片纹样的寓意,和我的两幅范作,比如贴近生活的简单鱼纹,学生很快猜想出是“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意思,还有“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等。边饰纹样指的是口、颈、肩、底部纹样,简单易懂的回纹、钱纹、如意云纹、波浪纹、卷草纹我都一一指出并做出示范。因为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我选择展示的纹样都是比较贴近学生本身素质并容易表现的。

接下来我做了一些示范性的绘画,其中学习运用折剪画方法制作对称性的“青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如何画出青花的特点是教学中的重点。我事先准备的示范作品上面主要纹饰是已经画好的,接下来要和同学们一起表现的是青花瓷的边饰纹样,但在剪裁对称性青花时,画不小心让自己剪破了,当时我决定要临时重画一幅。在这个环节上,消耗了一部份时间,本来是教师画然后再学生作画,但学生这时已经等不及要试一试了,于是作画过程是我和同学们同步进行的,此环节老师给我指出存在的缺陷,其实我可以要求学生跟随一起折剪画“青花”,不要让学生们在那干等,这样时间可能节省的多。在后来展示学生作品时,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并能够准确用蓝色水彩笔画出瓷器的边饰纹样。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同学们的表现,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作品,更大的也是对我的鼓舞。这也说明美术教学中的示范性还是重要的。

教学设计中有一些环节我还是需进一步改进,可以削枝强干。例如提问可以更精炼更准确。最后的评价环节更具体一些,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纹样的进一步探究。

因为示范发生的小意外,等评价完学生作品,下课铃已经打响,而我的课程仍未结束,出现两分钟的拖堂。我以“青花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为结束。我将此作用作为课后拓展,希望同学们学习有关青花瓷的更多知识,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创作更多的青花作品。

总之,这课能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我和同学们一起用折剪画的方法表现了美丽的“青花”,感受了青花瓷独特的美,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深入学习。我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更多更美的青花瓷器,领略传统文明的魅力,增强爱国热情。

第19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青花》教学设计[优秀]

《青花》教学设计

涧西区东升二小 董理规

教学目标:

1、找出过渡段,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

2、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先从一个英文单词开始。

出示:china 怎么读?意思是?

“china”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同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瓷器”,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为最早,在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青花瓷”。(板书课题) 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

课件出示: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找出过渡段,把握文章脉络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生读书) 看一看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这是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老师:说得真棒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它把课文分成了两个部分老师想知道, “承上”讲了什么,“启下”又讲了什么?

学生:“承上”讲的是父亲交给了我一块残缺的青花,让我去找寻那一片残缺的部分“启下”是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青花 。

三、重点突破,品读感悟

(一) 扣住“企盼”,品味“寻觅”的意义

好的,我听懂了“承上”,讲父亲对我的一份期盼;“启下”,是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板书:企盼、寻觅)看,文章的脉络就出来了。课文写了作者寻找青花秘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制瓷世家,继承祖传配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我”为什么还要苦苦地寻觅呢?

请看大屏幕: 1 思考:

“我”为什么要苦苦的寻找这祖传的配方呢?

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的相关语句,仔细体会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内心想法。

学生交流:

两鬓(bìn)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教师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体会父亲的良苦有心; 2.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青花的祖传配方; 3.继承家庭瓷艺寄托着厚望; 4.父亲是在考验“我”

„„

总结: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继承和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办设法引导我到实践中去领会。

(二)围绕“态度”,把握“寻觅”的经过

为了得到制作青花得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 制作青花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交流,老师出示:

寻找——复制——创作

思考:

“我”是怎样寻找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学习提示:

快速浏览5—16自然段,找出“我”在苦苦寻找的过程当中都做了什么?想了些什么?父亲的态度怎样?完成表格。

重点品味下列句子:

我的心理活动:

1.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2.父亲要告诉我什么呢?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3.我没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吧。父亲神态的变化: 1.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2.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3.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总结: 2 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寻找,“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青花,那么这祖传的配方到底是什么?

(三)玩味“心机”,体悟青花的“完美”

出示思考: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交流

总结:

是呀!这篇课文以”青花“为线索,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从父亲写到儿子,又由儿子写到父亲,写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盼,写儿子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着的创新精神。

中国青花瓷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从古到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

四、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

《中国瓷器的发明》

《青花瓷的传说》

《唐三彩》 3篇2: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导学案

安岳县义务教育语文社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级语文导学案 21 青花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理解“青花”的祖传秘方就是“超越与继承”。

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2课时)

本课编写:赵融群 审稿:李俊林 ?预习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qiè ér bù shě máo sè dùn kāi ( ) ( ) liǎng bìn bān bái mí wǎng ( ) ( ) 2.形近字组词。

镇() 残() 填() 贱() 班() 昭() 斑() 绍() 沓() 访() 踏() 妨() 3.先解释带点字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两鬓.

班白:

锲.而不舍.: 嬉戏: 瑕疵:

纷.至沓.来: 迷惘: 窥.破: ? 21 青花

郑重..其事:

如饥似渴:

茅塞顿...

开: [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 1.课文按顺序,以为线索,讲述“ ”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 2.文中第五自然段中的一句“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是文中第自然段,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是第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自主读书, 抓住课文主线,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

⑵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肯把祖传配方给“我”?

⑶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动作: 神态: 语言:

这些细致的描述表现出 。 2.学习第二段。

⑴“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完成下面表格。

⑵从父亲的神态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本课编写:赵融群 审稿:李俊林

安岳县义务教育语文社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⑶我找到了祖传配方了吗?祖传配方是什么?

⑷怎样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 [有感情的朗读,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总结提升 1.《青花》主要写了“我”为 经过的过程,终于明白父亲要给的祖传配方就是 。 2.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了瓷艺人 的精神。 3.生活中,你能列举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的事例吗?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升华解。] 本课编写:赵融群 审稿:李俊林?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两鬓.( ) 瑕疵.

( ) 迷惘.( ) 窥.破( )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独树一( )()重()事( )而不舍迫不( )待 如饥似( )纷至( )来 ( )光一闪茅( )顿开

三、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⑴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

⑵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思中:我已经的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 )

四、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瓷器(节选)

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

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 ? 21 青花

的意蕴,

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 。

5.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的横线上。 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 2.第1自然段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

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到、从 到 的变化过程。 3.阅读第2自然段段,完成下列两题。 ⑴简述“岁寒三友”所蕴涵的寓意。 ⑵“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指 ,“无限的韵味”是指 。

第20篇:21青花

21、《青花》 【预习学案】

一、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并自己识记。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两鬓斑白

瑕疵

纷至沓来

昭示

迷惘

窥视

探访

锲而不舍

嬉戏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独树一帜:

郑重其事:

两鬓斑白:

企盼:

困惑:

明净素雅 :

古色古香:

迷惑 :

肃穆 :

似懂非懂:

如饥似渴:

震耳欲聋:

锲而不舍:

吻合:

精湛:

弥补:

瑕疵:

昭示:

纷至沓来:

毛坯:

迷惘 :

灵光一闪:

寄托:

流逝 :

绚烂:

迫不及待:

茅塞顿开:

窥破:

心机:

传承:

4、多音字: 传【

】(

)【

】(

塞【

】(

)【

】(

) 沓【

】(

)【

】(

更【

】(

)【

】(

5、形近字。

鬓(

鬃(

嘻(

嬉(

锲(

楔(

) 访(

防(

仿(

坊(

纺(

彷(

) 沓(

杳(

罔(

惘(

窥(

窃(

) 疵(

呲(

昭(

招(

诏(

沼(

6、近义词。

凝视—(

企盼—(

端详—(

允诺—(

寻觅—(

) 沉思 —(

茅塞顿开—(

锲而不舍—(

郑重其事—(

) 独树一帜—(

7、反义词。

困惑—(

允诺—(

清澈—(

遗憾—(

残缺—(

8、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9、本文中我想了解的问题及我预习后的初步解答是:

21、《青花》【导案】 导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花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知识链接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古董的拍卖会上,青花瓷可以拍出天价,这种白底蓝花的瓷器为什么如此昂贵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1课《青花》中一探究竟。

二、设疑初探,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进过初步预习,你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2、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本文写了什么?

(2)我们家的祖传秘方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传给我?我是怎样找到我家的祖传秘方的?分为几个阶段?请概括成小标题。

(3)可以看出青花艺人的什么品质?是什么让青花价值连城?

3、围绕以上问题自主学习解答。

4、同桌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本文的过渡段是哪一段?请读出。“这样的青花”指什么样的青花?读出文中的句子。从这描写中,你看到了父亲是怎样的制瓷艺人?什么是“独树一帜”?这就更坚定了我认为我家有祖传秘方?可是父亲为什么不传给我呢?什么是“完美”?父亲又给我一尊这样残破的青花,目的是什么呢?找出父亲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2、“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指名回答。

(1)修复青花。自读这一部分,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这种锲而不舍。父亲看到我修复的青花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呢?

(2)复制青花。接下来我又做了什么?我复制的青花怎样?说明我的制瓷艺术怎样?父亲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3)创作青花。面对残缺的青花,我想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后来,我是怎样找到完美的青花的?什么是“茅塞顿开”?为什么说“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此时我创作的青花修复的瓷瓶怎样?说明我的制瓷艺术怎样?此时父亲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3、此时,我得到我家的祖传秘方了吗?是什么?如果我不经过前面锲而不舍的寻找、复制,能够创作属于我自己的青花吗?如果我只是修补,复制青花,我能够找到我家的祖传秘方吗?请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此时,你明白了父亲打破这尊青花的目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家的的瓷器独树一帜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青花能够成为人间瑰宝的原因,请总结给你的同桌听。

四、质疑再探:提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解决。

五、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青花之所以能拍卖出千万价格的原因是(

)。

2、学完这一课,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

)。

21、《青花》【学案】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课文按照(

)主要写了他们的(

)的事。

2、本文中的过渡段是第(

)自然段,作用是(

)。本文中(

)自然段写的是“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3、“我”苦苦寻觅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我能把它概括成小标题,分别是(

)、(

)、(

)。

5、同时,我还知道了我家制作青花的祖传秘方是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2、在修复青花阶段,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的孩子。但是父亲的态度是

,因为

3、在复制青花阶段,“我”复制的青花

,却依然遭到父亲的

,因为

4、后来,“我”面对残缺的青花想到了

, “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它在水里成长,在水里嬉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快乐。”这句是

句,突出了

5、“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6、当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父亲的态度是

,因为

7、由此,“我”也窥破了父亲故意打破这尊青花的心机,并且也获得了“我”家的祖传秘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三、小结。

1、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1)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 。

(2)我知道作者家的祖传秘方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四、拓展。

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比如: 绘画: 书法: 茶道: 刺绣: 瓷器:

21、《青花》【课堂检测】

一、知识殿堂。

1、我收获了下列词语。

lǎngbìnbānbái

tànfǎng

xīxì

kuīshì

míwǎng

zhāoshì

xiácī

2、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四个写一段话

世世(

)树一(

)天下

明净(

古(

)古(

) (

)懂(

)懂

如(

)似(

)不舍

纷(

)来

)一闪 (

)顿开

)不及(

)其事

)欲聋

二、文海拾贝。

1、青花,一种

瓷器的专称。其瓷,

; 其花,

;其釉,

; 其色,

。青花瓷一向被誉为“

”, 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2、本文通过写一家父子

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人

的精神。

3、我寻觅秘方的过程分为

三个过程。

4、“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5、“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依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6、最终,“我”也窥破了父亲故意打破这尊青花的心机,并且也获得了“我”家的祖传秘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7、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青花教学设计.doc》
青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