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教学设计

2020-05-0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分数乘法应用_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的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比较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放手让学生人人参与,自己总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熟练地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人人参与,自己总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熟练地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ppt文档。

四、教学活动:

(一)基本练习。

1、直接说出得数。

3/4×12

5/7+2/7

2/3×1/3

60×1/12 7/8-3/4 1/10×1/4 2/9×6/5 5/6×0×14

2、计算(完成后反馈订正)

5/21×4/15

5/9+1/6

0.8×2.4 2.52÷2.1

11/12-3/8

8/15×5/6×4/9

3、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 (1)读了一本书的2/7。 (2)甲数等于乙数的1/3。

(3)桃树比梨树的1/2少10棵。

4、看图编应用题。(1)

一条路 100×3/5

(2) 爸爸:

小明

36×1/3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六一班同学选正副班长。全班共48人,

17 选张明的占全班人数的2/3,选李军的占1/2,选赵红的占3/4。

姓名 张明 李军 赵红

(2)根据得数,(

)当班长,(

)当副班长。

2、独立解答应用题。教材练习四第12题。

3、讨论:谁说得对?

第14题。小华和小新谁说得对?

(三)思维训练。

1、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栽树。一班栽39棵,二班栽的是一班的2/3,三班栽的比二班的2倍少5棵。三班栽了多少棵?

39×2/3×2-5

=26×2-5

=52-5

=47(棵)

2、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次下落高度的2/5。如果球从35米高处落下,那么第二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第三次呢?

35×2/5×2/5

=14×2/5

=28/5(米)

3、练习四后的思考题。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所得票数 2/3 1/2 3/4

推荐第2篇: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韩建会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实物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自主解决分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理清自己的想法。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想法,梳理表达思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技巧。

3、在练习巩固中,进一步巩固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发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一个盒子、15个乒乓球(3个黄色、12个白色)、15张相应颜色的磁性圆形卡片。 学具准备

15张卡片,一枝黄色的颜色笔,一张学习单,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约3分钟)

师:(教师手拿盒子,课件展示题目)盒子里有15个乒乓球,其中五分之一是黄色,五分之四是白色。黄色乒乓球和白色乒乓球各有几个? 师:你能算出我的盒子里的白球和黄球各有几个吗?先猜一猜。 预设:我觉得白球有10个,黄球有5个。 师:你觉得这个猜测合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不合理,因为白球占总数的4分之1,应该要少一些。

预设:我还知道两种球的总数是15个,如果黄球是4个,白球就应该是11个。 师:有道理吗?

师:如果不准你们打开看,怎样才能知道黄球和白球有多少个呢? 预设: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如果一会儿能按要求去做:对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准确表达的同学,我一会让这些同学来选一个作为奖励,好不好?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具创设情境,利用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心理,从猜想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物有助于学生思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出了一定的策略,有方法的指导,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探究新知(约25分)

1、自主思考 (约6分钟)

出示学习单:盒子里有15个乒乓球,其中五分之一是黄色,五分之四是白色。黄色乒乓球和白色乒乓球各有几个?

第一步:认真读题,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圈一圈。并想一想:

(1)其中五分之一是黄色是什么意思?其中五分之四是白色是什么意思? 我是这样想的:

第二步:把想法摆一摆或画一画。(贴在白纸上或画在白纸上,要求规范、大方,让别人看明白。)

第三步:黄色的乒乓球有(

)个,算式: 白色的乒乓球有(

)个,算式: 第四步:验证 我是这样验证的:

第五步:在心里说一说,怎样才能让别人听明白我的想法。 (课件展示)要求:(1)在学习单上把重要信息圈一圈。 (2)把自己想法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写一写,让别人看明白。 (3)试着验证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2、小组交流(约3分钟)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按顺序汇报,听明白一个人的想法并补充,再说第二个人的想法,依次进行,如果想法一致的,可以让想法不同的说。由记录员作好记录,最后由小组长对几个同学的想法进行梳理,由两名同学汇报,一名汇报,一名展示。(教师指导、确定汇报顺序、发现有价值信息:实物的、画实物图的、画线段图的)

3、全班交流学生作品,完善想法(约10分钟) 预设:下面由我和肖湘向大家汇报:

预设:我们的汇报完毕,请你们进行补充或提出建议? 预设:你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谢谢大家!

预设一:我是先画15个圆表示15个乒乓球,白色的乒乓球是其中的5分之一,就表示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3个,黄色的是其中的5分之4,就表示这样的4份,所以是12个。验证方法是,3加12等于15。

预设二:我是这样想的,我用一条线段表示15个乒乓球,把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白色的乒乓球,其中的4份是黄色的乒乓球,所以先求1份数:15除以5等于3个,1份就是3个,这是白色的乒乓球个数,4乘3等于12个,这是黄色乒乓球的个数。我是这样验证的,3加12等于15个。从图上来看,3个是一份,是全部乒乓球的五分之一。12个是三份,是全部乒乓球的五分之四。

(4)教师提问预设:(1)理解这个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知道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2)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什么策略?(画图分析法、用圆形卡片摆一摆的方法。)(3)这里是把什么看作整体进行平均分?哪种方法更简洁?(4)你能说得更完整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必需是基于独立思考才是有效的学习,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策略的选择有限,而且是数形结合是解决这类分数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能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知识,因此设计了半开放的策略。)

3、梳理学生想法(约6分钟)

(1)梳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预设:相同点是都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都要考虑分的整体是什么,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几份又是多少。不同点是一种是实物图,另一种是线段图。还有思路都是一样的。

(2)梳理验证方法。

(3)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想法。

(4)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审题、猜想、找方法(画图)、验证、得出结论。(板书)

(设计意图: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过程更加明确化;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相同类型的问题提供策略支持。)

5、揭示结果。

师:同学们计算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为下一个问题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约4分钟)

师:(课件展示)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表现,有9名同学的表现非常优秀,其中三分之一是女生,有三分之二的是男生,表现优秀的男女生各有多少? (1)自主思考:审题----画图-----算式-----验证------得出结论 (2)个别汇报:清楚表达。 (3)个别补充:我是这样想的......(4)不同方法补充。

(5)提示答案:让9名同学来选球。

(设计意图:练习延续了前面的情境,继续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保持探究欲望。有了前面方法的指导,只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就可以了。)

2、(课件展示)提升练习:我有12个黄球,刚刚被拿走了(

)分之一,还剩多少个球?(约6分钟)

(1)审题------画一画------写一写------验证-------得出结论。 (2)清楚表达。 (3)补充。

(4)不同方法补充。 (5)揭示答案。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变式练习,但方法和思路与前面的两个问题一样,可以进一步巩固方法,并开阔思维,让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约2分钟)

1、你有什么收获?(知识)

2、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方法)

3、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问题解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课前学习:知识与策略的结合) 认真阅读学习单

学习单:有12个圆形卡片,其中三分之一是白色,有三分之二是红色。请先摆一摆或者画一画,再填一填。

第一步:认真读题,圈出重要信息,想一想:其中三分之一是白色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红色是什么意思?

答:我是这样想的,把(

)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是白色的圆,其中(

)份是红色的圆。 第二步:摆一摆,再画下来,圈一圈:

第三步、填一填:白色的圆形有(

)个,算式: 红色的圆形有(

)个,算式: 第四步:验证 我是这样想的: 板书设计: 解决分数问题

作品一:摆实物

作品二:实物图

作品三:线段图

黄色乒乓球有:15÷5=3(个) 白色乒乓球有:15 ÷5×4=12(个)

答:黄色的乒乓球有3个,白色乒乓球有12个。

推荐第3篇:《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1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学重点:

掌握实际问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的转化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片、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悄悄告诉我,前几天给大家布置了2个课外小任务,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能让老师瞧一瞧吗?(能)同学们都完成啦,真棒,那现在你们愿意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吗?(愿意)

1、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折出它的

,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131

32、用8个圆片表示出它的 和 ,并将圆片总数的4 涂成红色,圆片总数的 4 涂成绿色。4413并说说 和 表示的意义。

4

4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同学们的讲解使我们复习了之前的知识: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将与小精灵一起继续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设置提纲,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刚刚课间你们玩的开心吗?(开心)同学们的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同学看 书,有的同学踢毽子,还有的同学折纸......其实咱们的课间生活不仅能带给我们快乐,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阅读与理解。

(1)课件出示例2,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有12名学生在踢毽子,其中是女生, 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交流:说一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1 生1:知道了全班有12人;

生2:知道其中是女生, 是男生。 生3: 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师:说的很完整,说明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其中是女生,

是男生”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 把12名学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取其中的2份就是。 师:你能从分数的意义来分析,说的很有道理。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

师:你也说的很清楚,真棒!现在请大家想想怎么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呢?把你的想法试着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师: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想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 的想法。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激烈! 接下来,请小组上台展示方案,其他同学请认真思考和评价。

生1:我们是 雄鹰 小组,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是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求男生、女 生各有多少人。

我们用12个圆片表示12名学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并将这一份涂成红色,这一份红色圆片的数量就是女生的人数,是4人。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并将这2份涂成蓝色,这两份蓝色圆片的数量就是男生的人数,是8人。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还有哪一小组的想法和我们不同,请这一小组来展示。

生2: 大家好,我代表 小组发言, 小组汇报时语言流畅、思路清晰,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求男、女生的人数,方法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而我们小组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男女生人数,思路类似。

我们用12根小棒表示12名学生,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这一份小棒的数量就是女生的人数,是4名。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这两份小棒的数量共有8根,就是男生的人数,是8名。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还有哪一小组的想法和我们不同,请这一小组来展示。

生3:大家好,我代表 小组发言, 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很直观,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或2份,通过数出这1份或2份小棒的数量,来求女生、男生 2 的数量。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我们小组认为不够简便,如果班级有50人,甚至更多人呢,难道都通过画示意图、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吗?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小组想出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因为是女生,要求女生人数就要把12人平均分成三份,求出1份是多少,即12÷3=4(人) 因为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平均分成三份,求出2份是多少,已经算出1份是4人,那么2份即:12÷3=4(人) 4×2=8(人)。通过把算出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相加,4+8=12,我们检验出解答正确。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师:这3个小组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出这其中的几份是多少。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出色完成了小精灵布置的任务,还解决了实际问题,为了奖励大家,小精灵想要带大家去智慧屋参加闯关游戏,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1、写一写

2、填一填

3、分一分

4、算一算

5、比一比

六、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比一比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生2:我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用这个数除以分母,再乘分子。 „„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不仅收获满满,还乐于分享,你们用行动证明了大家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

女生:12÷3=4(人) 男生:4×2=8(人)

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

推荐第4篇:《分数的简单应用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1)左侧的图,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

(2)学生说分数,教师板书 。

(3)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涂色的部分是2份呢?

2.揭示课题 。

教师:、都是分数,你对分数还有哪些了解? 预设:分子、分母、分数线、平均分„„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初步感知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1)课件动态演示第100页例1(1)右侧的图。

(2)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3)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1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4)课件演示:把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用集合圈将4个正方形圈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每份是几个小正方形呢?

(5)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3份呢?分别是几个小正方形? 2.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2)的图,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你能说说这个表示的意思吗?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4)1份是苹果总数的,那这一份有几个苹果呢?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5)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几个苹果?3份呢? 3.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图,请学生试着平均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每份分别有几个苹果?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4)对比提升。

课件闪动其中的一份,追问:都是一份,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4.比较辨析,提升认识。 课件出示:

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苹果的总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一份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100页“做一做”第

1、

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

2、3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操作活动需要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在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分的对象是什么”“平均分为几份”及“取出几份”,体会分数的部分与整体含义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四)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2015-09-21 人教网

推荐第5篇: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数表示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2、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的生活问题。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过交流,总结,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应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追问: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正方形的(课件演示:正方形被剪开,分成4个小正方形) 师:你现在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思考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1)先观察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大正方形。

生2:第一幅图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而第二个幅图则表示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

生3:第一幅图是求这个正方形的 ,所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第二幅图是求4个小正方形的 ,就是把这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一个小正方形。

(4)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总结。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课件演示:正方体外画一个圈,表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正方体的

也可以把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课件演示:4个正方体外画一个圈)平均分成4份,(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每份就是追问:这两个一样吗?它们都是谁的

啊?

) 。

(课件呈现:1个正方体的,4个小正方体的联想加深理解:

师:大家可能把这个正方形看成是一个披萨,我把它平均切成了四块,这其中的一就是整个披萨的了

(课件演示) 2.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2)题, 问题:你看到什么?

(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 (2)(课件演示:圈出其中一的份,既:2个苹果) 师:你能把这些苹果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吗?(师:你能说说这表示的含义吗?

(注意:学生在回答时要强调是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 (课件演示:圈出其中2的份,既:4个苹果)

师:你能把这些苹果也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吗?说说你的想法。 ()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 (3)加深认识

(课件出示没有分过的6个苹果)

a、师:还是这6个苹果,请你也来分一分或画一画,再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

b、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c、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

1、平均分成6份,每份1个,每份是3个,每份是()

2、平均分成2份,每份d、对比提升:(课件呈现三种不同的分法,及每份所表示的分数) 师:这里都是一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课件呈现:分的份数不同)

(4)课件出示三幅图:第一幅: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 第二幅: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 第三幅: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 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2份吗?

师:为什么都是?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苹果的总数不一样,每份的个数也不一样) 师:你现在对分数有没有一点新的认识?

小结: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5)小组活动:取小棒

同桌之间准备12根小棒,其中一人从12中拿出相应的小棒数量,并让他说说是怎么想的。

思考:你还能拿出其它的分数吗? (6)练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这些分数中任选一个,让另一人从

3.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3.(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有12名学生,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要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题意。 思考: 这里的是指谁的

又是谁的

?(12的

12的

) (3)抓住分数的意义引导思考 提出问题: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 ①说分数的意义。

抓住女生人数给出的确定分数“

”,让学生结合实际解释这个分数的意义。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因为女生人数是12人的多少。)

②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图分一分,或用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学生独立画图、摆小棒,集体展示交流。

3=4(人) ③列式解答,教师板书;12÷④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要求女生的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4)迁移类推,求男生的人数。 ①小组讨论。说说男生确定分数(因为

表示的意义

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2份是多少。)

②画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算法。 ③列式解答,并说说列式的理由。教材板书 12÷3=4(人) 4×2=8(人) (5)练习巩固

1、图书角有45本图书。其中是

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5=9(本)9×2=18(本) 答案: 45÷答:故事书有18本。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分数的简单应用 3=4(人) 女: 12÷3=4(人) 4×2=8(人) 男:12÷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

推荐第6篇:分数乘法的应用练习课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回答问题。(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3题。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相关练习。每年上升 m,50年就上升50个 m,也就是 ×50;100年就上升100个 m,也就是 ×100.(米)

(米)

2、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这道题是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1) (吨)

(2)

(吨)

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这是道改错题。第1个算式错在将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约分,第2个算式错在将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计算混淆,把约分后的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教学时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还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易犯的错误,让学生纠正。 (错)订正:

(错)订正:

4、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据统计,2011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31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题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3125,是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当成单位“1”,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当作比较量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这个题用乘法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想法和结果。

6、出示教材第7面“练习一”第9题到第13题。这6道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涉及到许多课多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卷并理解题目,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分数乘法的问题,大家有哪些收获?

推荐第7篇:分数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生思维敏捷、较为活跃,但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表达不够清楚明白。加上10人左右的学困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太好,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一〉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坡度降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线段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 6×5÷3 (32-5)÷9 24+16÷ 8 15×(35÷7)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一说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计算

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⑴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⑵我班近视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师: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一)

(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班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书法组有多少人?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 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 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 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书法组有多少人?)

(2)让学生独立思考。

(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生独立画图) 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数量关系? 师: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鼓号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鼓号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4)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4、小 结: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师: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而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6、书写格式: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7、学生看书,齐读结论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56页试一试以及数学书57页练一练第一题。

请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下列两道题。

(四)、回忆巩固,及时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

鼓号组 12人 电脑绘画组 鼓号组的 书法组 电脑绘画组的

书法组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分数综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难点是对分数应用题的分析理解。为了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从解决问题中去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于是先从两问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入手,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从中将第一个问题去掉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这样为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作铺垫,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我再借助线段图,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来解答,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道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并在小组讨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之外后,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还改变了以往从计算中讲授习得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方法教学模式。

1、关注学生的学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2、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从整体来看我感觉这节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恰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不是太积极、不能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在今后教学中我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只有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推荐第8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教学平均分

师:星期天,小明和 小兰去野餐,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食品? 师:谁能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分一分,行吗? (书上图:四个苹果

2瓶水) 生:行

师:四个苹果谁来?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师:是这样吗?(课件,苹果平均分为2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两瓶水,谁来?

生2:把2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师:是这样的吗?(课件,水平均分成2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和 小兰分到的 食品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分到的食品同样多。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红色粉笔板书:平均分)

2、初步感知1/2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知道吗?(知道)一起说。 生:一半。

师:哎,一半,没错,现在请你来说说你会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斜着切吗?

生:不是,用直尺„„(打断)

师:我知道了,他是想借助直尺分得公平些。(手左右两边表示分得两半) 师:那咱们这个刀子得从哪儿下? 生:中间

师:对了,张老师试试看(课件:蛋糕一分为二) 师:是这样吗?用手指一指它的一半在哪里? 学生用手指。

师:好的,看一下这是一半吗?(手指蛋糕的一半)(是) 师:这个呢(手指另一半)(也是)

师:看来啊,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师:可是这一半(指着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呢? 师:好的,有的同学知道了,你来说说。 生:我想可能是二分之一

师:1/2,听说过这样的数吗? 生:也好象是2/1。

师:也好象是2/1,印象有点模糊了, 没错,其实你刚刚说的两个数都是分数。(板书:分数)至于这到底是你说的1/2,还是2/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相信认识完了,你就明白了。

3、读1/2 师:我们一起来看,把蛋糕平均分成几分——(2份),这一半正好就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手指课件方向)

师:仔细观察,蛋糕平均分成2份(蛋糕一分为二),当中的一份(蛋糕的一半上出现了1/2),这个数就是1/2。 师:谁会读。(指3名读)。会读吗,一起读(手指屏幕方向)。 学生读2遍

4、进一步理解1/2 师:这一块是蛋糕的1/2,(手指另一块)另一块呢? 生: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师:看来啊(课件:每份都标出1/2)只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手围这个蛋糕)的1/2 师:现在回顾一下,我们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指屏幕上1/2) 师:同座位轻声说一说。

学生活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重复一遍)说得没错,谁来继续说。 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在他的表达中谁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平均

师:我们一起说一遍, 生一起说。

师:张老师把这句话藏起来(点课件此话消失)。一起来说。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边板书也边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着重平均分) 师:(指着“它”)一起说是谁的(蛋糕) 师:好,这是蛋糕的1/2,

5、

活动一

师:瞧老师这儿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长方形(拿长方形),它的1/2又该怎么表示呢?请看要求(课件出示长方形) 你能不能先折一折,涂一涂。开始] 学生活动

师:哪些同学已经涂好的,举起来给老师看一下(学生举)

师:基本都已经完成,手放下,你是怎么折的?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请一学生说

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下。(把学生的举起来)他是这样折的,瞧一瞧,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吗?哪些同学是这样折的举起来给老师看一下。(学生举起来)

师:不一样的,你又是怎么折的呢?谁来? 学生演示 师:展开来,(展开学生作品),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哪些同学是这样折的,举起图形(学生举手),人数就多了。 师:还有不一样的折法吗? 师:(展示一学生作品)涂色部分是1/2吗?(不是),要分成1/2,我们要平均分成几份啊(2份)(对这位同学说,你这是4份啦)

师;还有不同折法吗?老师这儿也做了一分(拿出准备好的,对角线折的。)涂色部分是不是1/2 生:是

师:肯定? 生:肯定。 (放下图形)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同样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这样折(课件:竖着折中间),还可以这样折(课件:横着折),当然还可以这样折(课件:对角线折) 学生涂色作品。

师:同学们,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形状也不相同(指着屏幕三个图)那涂色部分为什么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谁知道? 生:因为都是它的一半

师:快要说到点子上了?结合蛋糕的1/2怎么来的?为什么都是1/2? 师:你还想补充,你来。 生: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 师:分成几份 生:2份

师:同学们是这样吗?看屏幕上长方形是这样吗?而涂色的正好就是其中的几份啊?(2份),哦?涂色的是其中的几份(1份),对了,所以涂色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2。

师:看来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半),

师: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1/2)

6、练习一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课件: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师:涂色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2吗?(不是)哪几个不是,说出来吧?(

1、4) 师:不都是分成2份吗?(有的多,有的少),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它就没有(平均分)。

这次说到点子上了

师:第2和第3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看来不管是把一个蛋糕,或者同学们折的长方形,还是六边行、正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7、想想做做4 师:同学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

4、1/

8、1/

3、1/6„„(师板书)

师:同学们能说完吗?张老师选其中一些写下来。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四题。

师: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手

师:这次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谁愿意来汇报。

生1:我把圆形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我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师:还有谁想说。那这样好不好,四人一小组,把作品放在桌上,依次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

师:在同学们交流时,老师收集了几个作品,看看,(举起来给学生看)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看谁的反映最快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师:同学们,这次形状不同,涂色部分也不一样(指着图形)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分成四份,每份只涂了1份。

师:已经说到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是怎么分的(轻轻地说)?

看看,形状各不相同,但都平均分成几份?(4份),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4。 师:瞧,用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能) 那用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能),肯定?(肯定)

8、

分数的书写。

师:把刚才作品放抽屉里(停顿几秒)认识这么多分数,会写吗?拿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个1/2。(板书:1/2)

先写一短横,注意不要太长,短横下面的中间写2,短横上面的中间写1,这就是1/2,会写吗?拿出纸(学生写)

9、想想做做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书上练习1/3

1/6

1/9

1/8)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1/3)

第二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1/6)

第三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1/9)

第四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1/8) 师:四个全对的举手,(学生举手),手放下,写了这么多分数,想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吗?

在数学书P8下面有,找到了吗?把书合上,你还能说出来吗? 一起说中间短横叫什么(红色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呢?(分母),(红色板书:分母)同学们想象分母是2就表示平均分成2份

表示这样的1份呢?这是什么?(分子)。(板书分子) 分子就用1来表示。

师:那这里的几个分数1/

4、1/

8、1/

3、1/6,它们的分母各是几呢?任选一个自己轻声说一说。开始。

师:说完没有,真不错,下面张老师考考同学们眼力,一起看看

10、联想

(1)法国国旗

师:下面咱们到生活中去看看好不好?请看大屏幕(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下面的画面会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准备好了吗? 法国国旗,几分之一? 生1:2/3 师: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2:1/3 师:同意吗?(同意)

师:谁来说说哪一部分是整面国旗的1/3?

生1:我想可能是中间那块白的是整面国旗的1/3 生2:我想可能是蓝色部分是法国国旗的1/3 师:对蓝色部分。还有补充吗? 生3:红色部分 师:其实啊,这里的每一部分都是法国国旗的1/3 (2)五角星 师:继续观察,(课件出示五角星),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5 (3)巧克力 师:继续观察,(课件出示巧克力)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8 师:来看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其中一份) 师:想想,要是每人吃这块蛋糕的1/8,(手围大屏幕上的巧克力),能分给几个人(8人)

师:我还听到同学说的不是1/8,是几分之一啊?这位同学的发言引起我们的思考,除了1/8,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1/4)

师:1/4也就意味着把这个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啊?(2份)演示课件把巧克力分成2份

是这样吧,或者是这样。

想想,每人吃这个巧克力的1/4,这个巧克力又能分给几人呢?一起说几个人。(4人)

师:没错,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停顿一会儿)有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几分之一?(1/2)师:猜猜看他把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课件演示第一种情况)是这样吗?

(是)当然也可能是这样(课件演示第2种情况),对不对,?

师:每人吃这块蛋糕的1/2,这块蛋糕能分给几人呢?(2人)

师:同学们,瞧,同样一块巧克力咱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联想到的分数也不相同。对吗?(对)

11、想想做做6 师:下面一个画面你还要熟悉,(出示想想做做6)黑板,正准备出黑板报呢,科学田地大约是黑板报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又大约是整个黑板的几分之一呢?(停顿)好,把这两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

师:有结果了吗?来我们先来看科学田地你觉得是整个黑板面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没有争议,咱们就不多说了。艺术园地? 生:1/4(请3名)

师:都同意?(同意)刚刚不是有天下喊1/3的吗?(1/4),到底几分之一?(1/4)

师:看来啊同学们目力真不错。

推荐第9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庄泽梅 212000

【课题】:苏教版三上数学《认识分数》 【教材简解】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三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借助直观形象,认识和理解分数,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平均分配食物,从整数认识,进入到分数认识,学生由形象思维进入到抽象思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话表达操作过程,从而理解分数的含义。 【目标预设】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设计思路】

1、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放手让学生操作,感受分数1/2的产生及意义,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丰富了1/2的表象认识。

3、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到分数形成中的认知和交流的平台,凸显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小故事 两只熊分饼的故事。

2、谈话: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郊游。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游玩,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瞧他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呢!(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指名说:把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2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来。]

3、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圆片代替蛋糕,要想公平应该怎么分?(平均分,对折)老师把圆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用刀裁开,拿起其中的一半,问:这是几个蛋糕?(半个。

4、老师再把半个平均分成两份,问:这是几个蛋糕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5、那“半个”蛋糕,或更小的一份蛋糕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数或更小的一份的数——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齐读课题:认识分数。

二、初步认识分数。

1、借助形象认识几分之一。

(1)多媒体再次演示平均分蛋糕,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多少?(一半或二分之一)小朋友说的都对,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2)这“一半”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另一半”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3)谁来说一说: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小明得到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呢?(二分之一)

【让学生用圆纸片代替蛋糕平均分一分,得到的半个蛋糕就是这个蛋糕的,同时引出,并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让学生规范科学地理解的意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即。这里老师紧紧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分数的意义”。】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1212121

2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学写分数

(1)课件演示写法。边演示边讲解: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2)全班同学齐读这个数。

(3)教师在黑板上再次范写,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二分之一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而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各个部分叫什么,看看谁写的更标准、更漂亮。

(5)半个的半个的数,怎样表示呢?人们把4份之中1份的数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你能写出这个分数吗?指名板演。集体评点。

【 通过课件范写、师板书范写、学生写一写、比一比、评一评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写法。】

(6)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了吗?试着说一说。

3、动手试一试:(长方形纸折一折)

(1)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呢?

明确要求:请从资料袋中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涂上颜色, 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的。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 全班交流:有没有不同的折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然后课件演示。

(4) 提问讨论::折法不同,为什么都用表示呢?

(5)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他平均分成2 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

4、谈话: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出示想想做做1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2) 学生在书上99页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12121212121212 (3) 全班交流(可以适当的复习每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5、谈话:怎么没有呢?出示想想做做2 (1)下面那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 ) 里画√ (2)学生自主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选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6、刚才我们把一个蛋糕、一个圆片或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平均分成4份呢?10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深化理解,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开头故事中的小熊分了一块饼的,大熊分了一块饼的,同学们猜一猜是小熊吃的多,还是大熊吃的多?(指名猜)下面我们通过操作来验证一下。(1)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从资料袋中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同桌中一位同学对折折出,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另一位同学两次对折折出,涂出它的四分之一。再比一比,两个涂色部分的大小。

(2)学生操作,师巡视。

(3)指名汇报。问:你们手上的两个分数哪个大?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4)再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自由对折,再互相比一比涂色部分的大小。 (5)指名汇报比较的结果。

(6)课件演示,小结:同一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一份的这个分数就越小。

[通过开头故事让学生猜测和的大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猜测,得出>;再通过自由对折,平均分成更多的份数,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再由课件演示、

181214121414141,21214121412141等,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16就越少。这个过程由学生猜测到操作验证,再到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更大更浓, 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想想做做3 (1)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估一估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吗?

(2)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3)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数的大小? (4)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生活中的分数

1、想想做做6 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2、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人身上也有分数。课件出示人体的比例。

3、生活中的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 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

五、拓展练习:

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

( ) ( )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七、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分子

平均分 二分之一 写作: 分数线

分母

四分之一 写作: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412

推荐第10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 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看,你会吗?(课件出示:在20、

6、1/5,这三个数中,任选两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计算结果。)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当学生汇报到20×1/5,1/5×6时,指名说算式意义。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聪明,新知识都学会了,今天淘气、小红和笑笑聚在一起,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2):淘气说: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

小红说:我有6个苹果。

笑笑说: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

机灵狗说: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谁知道?(3个)

师:对,你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6个苹果的 1/2 是3个苹果,也就是相当于6个 1/2 ,乘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师: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求淘气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什么?(就是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课件出示:6个苹果图

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机灵狗看同学们这么聪明,又给你们提了一个问题: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怎么样列乘法算式,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也就是求什么?同学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吧!

三巩固练习

1,叔叔今年36岁。小兰的年龄是叔叔的 1/4 。小强的年龄是叔叔的1/6。

(1)小兰今年几岁?课件出示:小兰今年几岁相当于把()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份,用算式()表示。

(2)小强今年几岁?相当于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

( )份,用算式()表示。 2,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一练。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

第11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总结及应用过程。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去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1.出示复习题

25 ×

2 34 ×9

27 ×6

11× 712

2.全班交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

二、草莓问题

1.师口述:每千克草莓5元,我要是买2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呢?买3千克呢?

2.自己列式并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1)5×2=10(元) (2)5×3=15(元)

4.谁呢告诉老师,刚才做的题我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5.师:说的很好,那么下面这个该怎么解答呢?

我要是买 12 千克、25 千克草莓呢?

6.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7.交流,让学生明白:

5× 12 求的是5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5 × 25 求的是5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

9.师生共同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5元的 34 是多少?

7元的 23 是多少?

5元的 17 是多少?

四、作品展

1.教师口述,写出相关数据

五(1)班举行庆\"十一\"\"我爱祖国\"作品展,共收到45件作品。其中,绘画作品占 25 ,赞美祖国的文章占 13 ,各种图片占 415 ,三种作品各有多少件?

2.讨论:求\"三件作品各有多少件\"是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算出绘画作品的件数。

4.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其他两个问题,再交流。

二、练一练

板书设计:

5× 12 = 52 =2 12 (元)

5 × 25 =105 =2(元)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教学后记:

在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但关健是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

2 点,出示题目后,我不是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分析题意,慢慢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小结解答方法,效果还不错。

(三)打折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打折问题的过程。

2.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3.体验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难点:

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前面学过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我们先来做两道题,巩固一下

1.出示练习题:

15× 45 =

7× 521 =

14 ×80 =

2.交流结果。

我们去商场经常会看到某某商品一律几折出售。那么打折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打折问题

1.打开书看课本上的情境图。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知道六折出售的含义吗?

让学生知道\"六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六出售。

3.师生共同计算出裤子六折出售的价钱。

4.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其他商品按六折出售的价钱,并填在统计表中。

5.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先让学生理解\"按七折出售\"和\"现价\"的意思,再提出\"便宜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全班交流。

四、练一练

板书设计:

打折问题

\"六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六出售。

教学后记: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打折问题入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通过看情境图让学生了解打折的含义。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很快就学会了。

第12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3.思想目标: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

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

4、长方形1/

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

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

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

1、

2、3题)

3、拓展

100页的

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第13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 识 分 数--几分之一

大坝中心小学 吴月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图形(①号信封: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②号信封:3个同样大小的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旅游图 (课件一):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看他们都带来些什么食品?如果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①教师揭题 (课件二):

a、出示一个蛋糕。

b、提问: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个?

c、讲述: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半个,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②感知理解:

a、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这句话,示范1/2的写法)

b、课件将1/2标在蛋糕左半上,提问:①1/2是怎样得到的?②右边一份是多少呢?(指名说,相互说)

③认识名称:分数的每个部分分别叫什么呢?学生看书汇报(板书名称)

⑵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过渡:刚才是一块蛋糕,如果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折出它的1/2吗?

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2(教师收集作品2件展示)。提问①折法一样吗?②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只有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⑶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出示图形(课件三):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

提问:为什么③④图形不能用1/2表示?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1)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组长出①号信封每人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每个小组分别发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2)反馈交流。(分类展示)①学生汇报:自己用一句话表述得到的分数;②师将作品帖在黑板上。

(3)形状不一样,为什么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3、(课件四):数学乐园,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试比大小)

三、探索比较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请组长拿出②信封比一比三个圆片的大小给小组同学观察。

(2)其余3人每人用一张圆片分别折一折,涂出它的1/

2、1/4和1/8。

(3)各组活动,并把你的折法说给组长听

2、汇报:

①指名三个学生分别表述1/

2、1/

4、1/8是怎样得到的?

(师将作品帖在黑板上)

②将这三个分数排成一队怎样排?

③从左往右看,你能发现什么?从右向左看呢?

提问:如果把这块月饼平均分给16人,每人分到多少呢?32个人呢?

3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学会了哪些本领?

2、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特点?(板书\"__几分之一\")

五、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找分数。

(1)(课件五):生活乐园,\"想想做做\"第6题 :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发现什么?

(2)出示实例,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①根据图形填分数(图略)

②根据词语趣味填分数:九牛一毛( )千载一时( )百里挑一( )万无一失( )

2、(课件六):智慧乐园,分数产生的相关资料介绍。

3、学生站起来说分数,再走出教室(其余学生鼓掌)

1/4―――1/3――――1/2―――1/2 (站起来的学生说理后走出教室)

第14篇:分数乘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34-35例

4、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 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分数乘分数并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分数乘分数并统一法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复习:

(1)、说出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3/4×8 3×1/4 (表示8个四分之三的和是多少,表示3的四分之一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以整数,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一个数乘以分数,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口算:

3/8×6= 2/15×4= 5/12×8= 3/4×2= 3/10×3= 6/7×10= (4)、小结: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2、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手中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件)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1)红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蓝色部分占 1/2 的几分之几? (3)蓝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蓝色部分占 的几分之几? (2)蓝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求 1/2 的1/4、1/2 的3/4 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结果吗?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 让学生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 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拓展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下面着几道题你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吗?

出示:2/11×3=

4×5/6=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2)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

1、

3、4题。

2、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六的第

2、5题。课堂检测:

1、计算

5/7×2/3 =

5/6×7/8 =

3/4×1/2 =

2/5×1/4 =

3/16×4/9 =

2/11×2/3 =

5/9×3/5 =

4/9×1/8 =

2、列式计算 (1)1/4的2/3是多少?

(2)5/2千克的3/10是多少?

(3)5/2吨的一半是多少?

(4)3/20米的4/9是多少?

第15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在小学阶段,分数的学习是个难点,很多孩子对分数的意义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只是停留在记忆、套用的层面上,所以遇到稍微灵活的题目,孩子就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老师要从分数的本质设计教学——分数其实和整数一样,都是通过单位的计量得到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者很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这节课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出单位“1”,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本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到数的体系中来认识

3.在学生反复经历感知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单位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认识

1.温故知新

(1)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2)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师:有问题要问吗?生无语。

师:老师有疑惑:(1)每份不到1个苹果,用来表示,可

是(2)每份是2个苹果,怎么也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这里8个苹果是一个整体,每份2个不到1个整体。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这里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2个

当然不够1个整体了,也就用表示了。

师:现在你对的认识是不是更深刻了,你能说一说在这

里的含义吗?试试看!

同桌之间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强调:把谁看成一个整体,谁

是谁的。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节课就直接从分一个苹果入手,再到分8个苹果,每一份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得出“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结论。

2.提升经验

师:如果把8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每人分得20个,是这些苹果的。

师:如果2000个苹果呢?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生:每人分得500个,是这些苹果的。

师:如果是一堆苹果呢?

生: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

师:从分1个、8个到80个、2000个、一堆,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生:苹果的总数在变,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就变了,但是每人

分得的苹果都是占总数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

师:那这个几分之一的分母是由谁决定的呢?

生:是由平均分的份数决定的。

师:与苹果的总数有关系吗?

生:没关系。

师:也就是说不管是1个、80个、2000个,还是一堆,都是把它

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设计意图】从分1个到分80个、2000个、一堆,让学生体会

什么在变,什么不变。不断促使学生思考,体验分数的高度抽象性,自然而然地引出单位“1”的概念。

3.认识单位“1”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师: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就叫做单位“1”。

师:单位“1”可以是1个苹果、80个苹果,也可以是2000个、

一堆,那单位“1”到底可以多大呢?

生:无限大。

师:往小想呢?生举棋不定,有说最小是1,有说还可以更小。

师:看,这是1个苹果的。我们还可以把它平均分成4份,

每份就是„„

生:。

师:是谁的?

生:是那一块苹果的。

师:也就是说这里我们是把1个苹果的看成单位“1“。

继续分下去,单位“1“就会越来越小了,到底可以多小呢?

生:无限小。

师:除了一堆苹果可以看成单位“1”,还有呢?

生:一堆西瓜、一个学校、一吨水„„

师:单位“1”真神奇,它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可大可小。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单位“1”,体会单位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无所不包、可大可小的特点。同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着“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现象,初步渗透极限思想。

二、分数单位的认识

课件出示平均分成4份的8个苹果

师:其中的1份是。2份呢?3份呢?4份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几个分数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

师:是由几个组成的?呢?呢?

师:你看我们是不是创造了一个单位呀?

师:由于是分数的单位,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追问:分数单位是分谁得到的?

生:单位1。

师:刚才我们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得到了这个分数单

位,还有其它分数单位吗?

生:还可以平均分成2份,得到分数单位。

生:还可以平均分成8份,得到分数单位。

师:除了、、还有其它分数单位吗?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生:、、、、、„„

师;写得完吗?

生:写不完。

师:所以分数单位有无数个,回想一下分数单位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个几分之一就是分数单位。

师:你回答得真好!

【设计意图】其实学生已经知道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了,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分数也像整数那样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得到的,只不过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

十、百、千、万„„,而分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分数单位。

请看图说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认识,又使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明了。

三、拓展延伸

师:我们描述分数离不开单位1和分数单位,看到分数单位你想到什么呢?

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师:很好,这些单位都是用来度量的,比如我们可以用厘米来度量线段的长短,那么分数单位能不能用来度量呢?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如果我们用

这条线段代表1,那么请你用一个数表

示下面的线段。

学生很容易发现下面的线段是上面的2倍,所以可以用2来表示。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克

知识改变命运

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

第16篇:分数教学设计(推荐)

分一分教学纪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水彩笔、正方形纸、吹塑板、苹果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潜能。

师:老师这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手势告诉我,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迅速做出反应。)

师:真不错!有2个苹果,也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掌声告诉我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拍一下手掌。)

师:还真不错!相信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抢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苹果呢?

生:一半。

师: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1/2。

2.展示分的过程。

师:现在就有1个苹果,我要分啦!(故意将刀子向外偏一些。)

生:(激动)不对,没有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啊?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师:(重新分苹果,展示)苹果的一半,还有人说了什么?

生:(齐答)1/2。

师:(板书1/2)这1/2以前学过的知识可没有见过,1/2怎么回事啊?

生: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它就是我们数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谁啊?

生:(齐答)分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师:(故做神秘)这一半苹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抢答)1/2。

师:(总结)这一半苹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示。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看书中的“涂一涂”中给了哪些图?

(生汇报:叶子、衣服、六边形、圆形和正方形。)

师: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师:对,刚刚我们说过“一半”就是1/2,对呀,可这一半怎么找啊?

生:看树叶,中间有一条线,涂其中的一半就可以了!

师:树叶可以,那没有线的怎么办?

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故做惊讶)你都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节课遇到的新问题啦,真让我佩服。那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图形的(生:对称轴),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daodoc.com个图形平均分成(生:两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是吗?(生:对)那开始吧!

师:刚刚在大家涂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六边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种不同的对称轴。)

(生说自己找对称轴的方法和原因。)

师:我们把一个事物平均分成了2份,这两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边说边演示。)

师:我们来动手折一折,听清老师的要求:1.请将你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2.用你的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3.再看一看,你涂的这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准备好了吗?(学生操作,教师随机观察并评价。)

师:折完的同学,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贴在第一块纸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贴在第二块纸板上,以此类推。要求是贴得整齐一些。

师: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这块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啊?如果这4份中的1份用一个分数表示,该用哪个分数呢?

生:1/4。

师:(板书1/4)我发现点问题:怎么几个1/4不一样呢!不对吧?

生:对!只不过折法不一样。

师:(故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它们都是表示这个正方形纸的1/4。你发现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师: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1/4。

【评析:引导学生丰富对1/4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现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这个图形的?

生:(齐答)2/4。(师板书2/4。)

师:这个涂得真好玩。

师:那里还有两个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着3/4)这个涂法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齐答)3/4。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表示。

师:(纠正)应该是表示这个图形的3/4。

师:(指着4/4)那这个呢?

生:4/4。

师: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4/4。

师: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我们真是收获的不少啊!我们又认识了……(生答1/

4、2/

4、3/

4、4/4。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生:3/

6、8/

8、2/10。

师:能不能说完?

生:不能。

师: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以3/4为例,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师:其实在远古时代分数是这样表示的“”,你来猜一猜,这个分数是多少?

生:3/4。

师:后来当阿拉伯数字产生以后,分数就演变成“3 4”。后来人们觉得这样的表示用意和我们学过的整数弄混了,人们就想出了用一个表示分数最大特点的——平均分这种方式来区分它们。于是在它们中间加上了一条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数的重要标志的分数线,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分数。那我们的祖先这么有智慧,都发明了分数,你能骄傲地读一读它吗?谁能来试一试?(3个学生分别读四分之三,一个比一个骄傲。)

师:孩子们,知道吗?欧洲使用这样的表示方式,要比我们中国晚了

1 400年呢!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佩服。

师:下面的分数谁能读出来。(教材54页,“说一说”练习。)

师:选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啊?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然后要推举出一个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生练习,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生:这段线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随便的3份都行吗?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纠正)是把这段线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强调)就表示这段线的1/3。

师:那这样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四、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闯关游戏,55页

1、2题,看谁做得又准又快。

……

五、总结

师:今天,王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

反思: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分一分”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一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所得:

一、教学中的欣慰

首先就师生关系而言,学生能够勇敢地在陌生的教师面前展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将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而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抓住他们对问题看法中的闪光点作以引导,从而将其想法导入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学生亲身感悟下,再经过教师的点拨进而成为学生的内知。

其次就教学目标而言,从本节课最后的练习和学生的成果展示看,知识目标落实得清楚得当,强化了对分数的数感。

最后就教师的评价而言,我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路,挖掘他们对问题的内悟。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没有让孩子轻易从我嘴中得到表扬,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同学和老师真诚的赞扬。这样他们才会体味到真正的成功。

二、教学中的成功

1.尊重和深挖教材,没有对教材做过多的改变。

2.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和挑战性表情的展现较好 。

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顺其自然,没有说教痕迹。

三、教学中的遗憾

1.对分数意义的夯实做得不够,没有让孩子对“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几”有更深的感悟。

2.教学中我觉得对孩子创造性的思维、求异思维和自主研究方式的培养不够到位。另外,对四分之几的处理最好能多给孩子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点评: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整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体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教师在整节课中都贯穿了操作的活动,并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体现了操作活动的层次性。教学伊始,教师就设计了一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的活动。通过教师故意把刀子向外偏一些的操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在四分之几的学习中,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用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并贴到黑板相应位置上。这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再现分数产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由集体演示到个体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认知产生飞跃和提升。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分一分

(一)”这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1/2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建立用“1/2”来表示苹果的一半后,适时地安排了“涂出叶子、衣服、六边形和正方形的1/2”的练习题,使学生更好地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但这个操作性的练习题有些同学较难准确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此处设疑:“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学生想出了“树叶中间有一条线,涂其中一半就可以了”,“还可以找图形的对称轴”等等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注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3.加深分数意义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多次采用对比活动。如同样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并涂出1/4后,教师请同学进行观察、对比并质疑“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吗”?引导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发现:虽然阴影部分的形状是不相同的,但“只要把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每一份就占整个正方形的1/4”。这样的对比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4.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分数产生的历史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对分数产生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丰富了知识储备。同时,使学生对我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整节课在教师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在恰当、适宜的教学引导和评价中,在问题的产生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在教师生设疑与学生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分数的意义的初步认识逐渐建立并丰富起来

第17篇:《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3/4×9 , 1/3×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

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

1、

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第18篇: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1)

教学目标

1、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分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7×1/2=2/7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7,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师:“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展示学生的分法,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①师:在计算这两道题时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计算左边这道题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右边呢?②在两道题的计算中同学们都想到了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请观察一下,左边这道算式,在转化的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③师: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④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⑥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完成乐学单【问题1】【问题2】

三、巩固练习完成乐学单【问题3】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第19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方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子不能和分母乘。下面给大家分享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解题思路。

2、通过变式题、开放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和两步计算的分数乘加、乘减问题,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的“分率”和“具体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题

朗读诗歌。出示《春》的诗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吗?能编一些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例如:“春”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春》这首诗共有30个字,光“春”字就占了全诗的五分之二,其他字有多少个?“春”字只比其他字少几个?

学生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找准单位“1”,要理解分数的含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进行有关分数解决问题训练。

二、基本练习,掌握方法

题目要求:根据下列关键句,你都能想到什么(训练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说)

(1)梨子的数量是桔子的五分之二;

五分之二表示()与()的数量关系;

()表示“1”;()表示五分之二;

根据数量关系列示()×()=()。

(2)一袋米,还剩七分之三;(先补充完整“还剩谁的七分之三”)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三分之一

(4)实际烧煤比计划节约八分之三

小结:我们在遇到含有分率的分数问题是要先确定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分类练习

(一)根据列式补充问题

根据列式的含义,在每个算式的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小华看一本16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七分之四,?

(二)补充条件进行题组的对比练习:

选择对应的列示填在括号里,并说出为什么。

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135吨,(),实际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检测:

1、小强想买一台5600元的电脑,他现在只有这台电脑单价的五分之三的钱,小强要买这台电脑还差多少钱?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120千米,再行驶多少千米距离乙地还有全程的六分之一?

3、一桶油重200千克,第一次用去它的八分之五,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五分之二,第二次用去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1、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2、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通过计算知道了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第20篇: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46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动手分方格和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迁移、归纳、表述的能力。

3.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 5÷5 1÷3 4÷

24 ÷

18 ÷ 2

3÷6

745557 (说明:安排一组口算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二是通过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综合思考,便于学生产生“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的联想。此环节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取舍。) 2.自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后容易列出算式:9÷3。

1010通过谈话,相机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以分数,并板书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一下并试着算一算,再在课本46页的方格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巡视学生的试做情况,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说明:这个环节,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让一步”恰当的空间给学生,体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停一步”在他们课桌旁驻足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一对一”指导。)

二、交流质疑 1.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对的要讲出道理,错的要讲出原因,并帮助没学会的同学理解计算方法。

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 (说明:先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表述思考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学内容。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辅导,初步调整、修正自学过程中的认知偏差。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不要急于评价,要“慢一步”挑明,给学生留出可讲的话题。) 2.组际展示。

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吗?可以是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小组的观点。 展示不同的做法,并让学生讲明道理。

师相机点拨,达成共识:9÷3=9×10=3(杯),即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

1010103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讨论分数除法法则。

师:前面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今天又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用一句话概况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请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全班交流后小结: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0除外”?

(说明: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很难一下子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所以此处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优化,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检测反馈 1.基本练习。

(1)做46页的“练一练”。

在书上完成,展示一名学生的作业,集体订正。 (2)做第48页的第9题的第一横行的题目。 指名4人板演,小组内交流,有错误的要说说错的原因。 2.拓展延伸。

(1)做第48页的第10题。

做后先在小组说说有什么发现,再集体讨论。让学生明白:在进行除法计算时,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的得商比被除数大;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等于被除数。

(2)做第48页的第11题。

做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规律来判断。 (3)做第48页的第12题。

通过计算、比较,理解每组中两题算式的不同计算过程,并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3.课堂作业。

做48页第9题的第二横行和第13题。

(说明:课堂作业要当堂、独立完成,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性,以便调整教学进程,对不足之处也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补救。)

四、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收获和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比如通过先猜想、再画图验证猜想的方法,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再比如,通过画图能形象地看到9÷3=3,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分

1010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把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和“转化”是两种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说明:小结反思要尽量让学生说,教师要“慢一步”概况总结,要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不仅让学生小结知识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以提升学生的认识。)

《分数应用教学设计.doc》
分数应用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