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2020-06-2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落花生课文教学设计,欢迎查看。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落花生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父亲的几句话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躺了个白胖子”大家才是什么?

2、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落花生的文章。板题:落花生

(二)学习新课,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1、简介作者许地山

2、为什么叫落花生?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检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4、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出示学习提示:

(1)我们和父亲在议花生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花生最可贵的又是什么?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出示学习方法:

(1)画:围绕问题画相关语句。

2)批:抓关键词在相关语句上作批注。

(3)读:把感受深的地方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4)小组汇报交流第10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感悟花生的可贵品质。

(2)指导背诵第自然段。

3)结合生活中事例来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在理解重点段后,分清文章主次,体会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阅读、

1、运用学习《落花生》的方法阅读《梅花赞》

2、出示阅读提示:

(1)轻声读文,你从文章中都读懂了什么?

(2)、这篇文章与《落花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教师小结

(四)、作业: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选择一种事物写。

五、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对比

收花生(略)默默奉献借物喻人

尝花生不图虚名详略得当

议花生(详)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落花生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和学生谈话,拉近距离,联系生活实际

2、齐读课题,

3、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4、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1)、轻声词语如何读

(2)、把多音字带入文中朗读

(3)、再读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围绕着花生讲了哪几件事?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

齐读词语,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10——13段,完成表格,交流

2、交流体会,感悟重点段落,理解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朴实无华的精神

a.自由读,说出自己的体会

b、交流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身边有哪些虽然长的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人。

c、理解“体面”再读,深入体会。

d、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三、扩展阅读

1、出示阅读小提示,让学生自己完成扩展阅读。

2、交流体会

四、作业布置

1、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从身边的事物中领略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东西写一写。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课件展示落生图片,大家知道图片上是那种植物吗?(生答:花生)对,花生也叫落花生。引入课题:落花生。

2、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为什么叫落花生?课文讲了落花生的什么故事?)

3、简介作者:(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花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用自已学过的认字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认为易错易混难写的生字作上标记。

(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作上标记。

(自读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展示:板书同学引领学生重点认学字词(可以从1、指导读音2、指出生字的易错易混难写之处3、理解难以理解的词语 等方面来学习。)

出示词语:隙地 荒芜 居然 吩咐 羡慕 接触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字词学完了.现在我们把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有感悄,注意停顿。各组合作练读并注意倾听准备评价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并评价

记述花生收获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自由读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后第二题。

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议花生”这一部分内容的起止部分。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分段?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内部讨论,教师引导明确分段。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四、学会质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重点探究哪些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组长记录,留待下课解决。

五、运用拓展

1、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请各组长汇报组内疑难问题。(学生口述,教师归纳板书。)

预设:都有谁在谈论花生?议论了花生的什么?

2、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出示自探提示:

a: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把心放到课文中,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b:用心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语句,读出自己的感悟。二、解疑合探

出示展示要求:

1、准确完整的概括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来阐述理由。

2、小组内密切配合,使答案能统一组内的意见。

3、展示时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语言流畅有感情。

评价要求:

1、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响亮。

2、答案是否准确全面,找的词句是否准确。

3、读书是否有感情,体会是否到位。

4、先指出优点,再说出不足并加以补充。

(一)小组合探

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二)班内合探

A:交流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交流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B:重点交流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2、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望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找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不好看 鲜红嫩绿埋在地里 高挂枝头挖起来才知道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1)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2)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3、师:丁丁和小华这两位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丁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处表好看)“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讲体面?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心上

C: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三、质疑再探

1、课前提出的问题都弄明白了吗?

2、快速浏览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四、运用拓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注意收集典型测试题。

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指导学生编题方法。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接触它才能知道 一望就生爱慕之心

默默奉献 朴实无华

推荐第2篇:《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没有涵盖你的教学内容,比如: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要一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介绍作者背景资料。

2.释题,让学生明白落花生也就是花生。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跟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我想知道课文写了花生的什么? 生:我想知道课文除了写花生,还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作批注。 3.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4.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5.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 生:“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说很难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因为父亲工作很忙,他能抽空来过和我们一起过这个收获节,说明父亲很重视。)

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看它们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花生有朴实的品质,它不炫耀自己,我们只从外表也看不出它的可贵之处,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那些段落分别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与同桌交流并在课文中标出来。

2.观察课文,说说哪件事是略写,哪件事是详写,为什么? 生:种花生、收花生是略写,尝花生、议花生是详写。因为从课文的段落来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一个自然段来写,而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都是写一边品尝花生一边谈论花生。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不这样提文章的中心,可以改为: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花生的好处是什么,请画出来。2.从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请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六、检查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对了全班跟读。2.听写生字、新词。

七、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课文不是简单地描写花生,而是写跟花生有关的四件事。

生:我还知道课文是以对话的方式来写跟花生有关的四件事。 生:我还知道了花生的用处很大。

师:我们都知道了花生的好处,那么课文中的父亲希望他的孩子们怎么做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八、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3.学习作者表现花生可贵之处的写法,理解父亲借花生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花生可贵之处的写法,理解父亲借花生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有讲了哪些内容?(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课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板书:详写、略写)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从谈话中由落花生领悟到了什么道理,我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生:这段告诉我们种花生的原因以及花生收获了。 生:这段还告诉我们花生收获了,我们都很高兴。 2.理解“居然”的意思,谁能用“居然”说一个句子。 3.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惊喜以及收获的喜悦。

(二)合作探究,品读2—1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分角色读2—15自然段,说说花生的好处有哪些?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在课文中画出重点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课件出示:

品读句子一:“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看它们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1)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2)课文的题目是《落花生》,为什么还写了桃子、石榴、苹果? 3)如果改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这样写不好,因为原文中作者用桃子、石榴、苹果来和花生作对比,更能突出花生的朴实,它不追求外表而只讲奉献的品质)

课件出示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对比中理解花生的品质。

品读句子二: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父亲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说,师小结。

从课文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花生的用处很多,从第10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花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朴实,不讲表面美,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质。

品读句子三:“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指名读,齐读。

2)你是怎样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生:我觉得父亲是希望我们要有花生的奉献精神,不要只注重外表美,而要注重心灵美。

生:我是从父亲说的话中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出了花生的可贵之处,就是希望我们懂得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追求外表美,要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奉献。

4)师小结,拓展延伸:

①大家都说得很好,父亲就是借收获节谈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借助一种事物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样的写法叫做借物喻理。

②你从身边的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③指名读自己写的作品,师生评价,修改。

三、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全文总结

许地山的父亲借助花生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拿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让孩子们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会了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我们要把它运用到作文中去。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用借物喻理的方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借物喻理

种花生

略写

收花生 尝花生

详写 议花生

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推荐第3篇: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落花生讲了哪几件事? 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高兴)

二、整体认知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们喜悦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1) 思考: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其他的相近的词代替吗? (2) 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 除了这两件事,还写了尝花生和议花生,课文哪些部分是写议花生的?

(3) 种花生、收花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议花生仅仅只需一晚上的时间,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描写种花生和收花生时都是寥寥数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学习文章的重点部分—议花生

(1) 默读课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 分角色朗读对话。

(2) 从对话中,你知道花生有什么好处吗? (3) 除了这些好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好处呢? (4) 父亲眼中的花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句子,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a.从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对比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b.通过这对比,表现了花生具有哪些品格?

(5)课文以落花生为题,仅仅是在写花生吗?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有用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那么做个有体面的人有没有 错?

b.我们周围有哪些像花生一样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的人? (6)学到这里,你觉得咱们一家人在这里仅仅是议花生吗?

(借物喻人)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

印在我的心上。

思考:今晚的讨论对作者的印象十分深刻,文段中哪个字词可以体现出来?(印)

4、思考:花生和落花生是同一个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三、总结

做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这是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也是老师对同学们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做个有用的人。

推荐第4篇: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交际和写作的知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 生:喜欢。

师:谁能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喜欢玫瑰,因为它长得好看。 生:我喜欢西瓜,因为它的味道甜。 生:我喜欢梅花,因为它在冬天也能开放。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落花生。

师:著名作家许第山也很喜欢植物,他最喜欢的就是落花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 7课《落花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知道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吗?

再看它的果实,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拿出预习单,一到四题,,小组内相互检查。(小组长做好分工,安排好发言顺序,并注意提高效率,看哪个小组发言最有顺序,最有效率) 检查预习情况。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师:谁能把这道题填好。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那些自然段写了这些事。可以看出那些详略?

其中议花生写得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有什么好呢?

二、学习第三段

师:现在我们就看看过花生收获节的夜晚,他们是怎样议花生的,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谁说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我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还有谁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汇报,父亲说到哪几种植物?————桃子、石榴、苹果,花生。有怎样的生长特点?

你更喜欢哪种植物,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师:老师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父亲喜欢谁呢? 生:父亲喜欢花生。

师:父亲不仅是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么,父亲的话究竟赞美花生的那种品质呢?。 生:汇报体会。 师:板书:默默奉献

师:你们理解得很好,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父亲赞美花生,那么对桃子、石榴、苹果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生:评价朗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请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注意听老师的引读。(师生共同读句子) 师:继续汇报,你还对哪句话印象深刻?

生:我对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印象深刻,我来读一读。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吗?

师:老师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变颜色的词读得重一点。其它同学注意体会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父亲告诉孩子们要做有用的人。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 抽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领悟父亲对子女的期望。 师:板书:有用的人。

师:看来,父亲和孩子们谈论花生的真正用意在于教孩子们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师:请大家继续汇报。

生:我对作者说的话印象深刻,我来读一读。

生: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生: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是有用的人。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岗位上的人是有用的人吗? 生:救死扶伤的医生是有用的人。

生:城市的美容师 ------清洁工人是有用的人。 生:辛勤的园丁 ------教师也是有用的人。

师:这些人虽然岗位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有用的人。师:什么叫“只讲体面”呢? 生:只讲究身份和面子。

师:你见到或听到过“只讲体面”的人吗?

生: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的阿姨,打扮得很漂亮,可是看到老年人坐车,不给让座。这样的人就是只讲体面。 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 生:不要。

师:我们要做 -------有用的人。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想不想把这一部分分角色来读一读呀? 生:想。

师:现在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一练。 生:分角色读。

师:的确是这样,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件)后来许地山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课件)叫 ----“落华生”,以此来鞭策自己,许地山后来成为了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在为人处世上从不炫耀自己,从不盛气凌人,真正做到了向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师:如果让你给自己也起一个笔名,你想起什么名字?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的想法。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吗? 生:作者是想说明自己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 生:作者告诉我们要做像“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师,对,这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现在谁能说一说,文章为何略写,,,,。详细写,,,?

作业: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

三、课堂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父亲为了突出落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用桃子、石榴、苹果作比,我们知道桃子、石榴、苹果实际上也很有用,那么,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实话实说》要求是: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生:都有用、有才能。

师:所不同的是:一类是把才能默默的奉献。另一类是把才能展示出来。那么在 21世纪的今天,你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 ---------《》 师: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师:我们有请“落花生”作我们今天实话实说的嘉宾。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因为雷锋大家都知道,他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们永远怀念他。

师:这位同学以雷锋做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多了不起。其实呀,不光我们中国人在学雷锋,外国人也在学雷锋,美国西典军校里就有雷锋的塑像。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把才能充分展示出来,怎么能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用的人呢?比如你去应聘,如果你不把才能展示出来,人家怎么会聘用你呢? 师:你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真不愧是新世纪的少年儿童。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因为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演员们表演的同时,如果没有后台的导演等工作人员的付出,我们也不会看到精彩的节目。 师: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绿叶”衬托出了“红花”的美丽。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了演员,如果演员们和其他的艺术家,不把他们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我们怎么能聆听到动听的歌曲,欣赏到优美的舞姿。

师:艺术家们展示他们的才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使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认为我们应该向雷锋说的那样去做。

师:这位同学引用了雷锋的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多有说服力呀,老师也送给大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索取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什么?”师:我们的“实话实说”先说到这里,我看同学们还想说,下课以后老师再和你们交流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一种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后,无论你成为“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成为“落花生”那样的人,你都应该先做一个 -------“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推荐第5篇:11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这些道理的领悟要得法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

四、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五、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 / ﹨ / 次(略写) 主(详写)

《落花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作家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其做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表达颇具匠心,布局主次分明,寓理于物,以平实的笔触,借花生阐明了深刻而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 分清文章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激趣、比较、谈话和迁移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采取读、思、写同步训练,运用对比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先出示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接着出示花生生长中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谁能谈谈你对它的认识?比如说样子、味道、作用等。学生练说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对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文中的父亲也谈了他的看法,请大家自由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父亲看法的相关段落。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此为切入点,直奔课文重点段落第十自然段的研读,打破了逐段串讲的教学模式。

2、抓住重点、研读领悟。

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再分角色朗读作者兄妹三人对花生好处谈论的相关段

落,以此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质疑,比如说:父亲的看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并通过再读父亲的话,使学生认识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那就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随后,我让学生分组探讨,领悟父亲接下来说的话。再抓住关键词“只”、“体面”、“ ……要……不要……”理解“我”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学生通过领悟父亲的话,明白做人的道理时,我相机告诉学生这种由议花生写到怎样做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为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写法,我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课件出示)我是这样来操作的:课文中作者借花生喻默默奉献的人,请大家想想借铺路石可以喻什么样的人呢?再联系身边的事物,想想什么可以喻勤劳的人?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并完成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接受“借物喻人”这种写法。

3、对比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标》指出,高年级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学生研读领悟做人道理后,这时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作者在写种花生、收花生以及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时有什么不同?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吃花生、议花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写得详细一些,而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写得简略些。这样学生也就领悟了文章这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4、课堂延伸,引导学生求发展。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我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组开放式作业。(课件出示)请学生任选其中感兴趣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完成。实施开放式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它以学生为主体,将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作业的天地中享有充分的自由。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好的板书,它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使学生能鲜明地对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地体会中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 / ﹨ / 次(略写) 主(详写)

推荐第6篇: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共)

篇1: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

篇2: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过程方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二.初读课文,理清记叙线索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分开层次,确定重点

3、确定学法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想象情景,学生自由读再分角色朗读一家人谈论花生的部分

2、教师提问:从这段对话中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榨油、味美、价钱便宜)

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大家知道生活中花生还有什么好处?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花生的好处,营造课堂自由讨论氛围

3、重点读父亲的两次对花生的评价

父亲第一次谈论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课件出示花生和其它果实的图片并完成表格,请学生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教师在对比讲解中让学生明确花生的特点。

4、学生再读父亲的话,体味父亲的话。

5、随机提问:他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但他们的相同之处在哪呢?(激发学生兴趣,畅谈自己的想法)

四、合作探讨

2、师生探讨“落”的好处。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但

五、拓展延伸:

1、引导提问: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能选择呢? (启发学生思考花生的价值,进一步懂得做一个有内在的人的重要性)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感受,即“深深的印在心里”

2、出示作者简介,引出许地山的一句话,做有用的人。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

3、练习: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主 1 1 13 借

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物

分 喻

明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人

篇3: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

语,请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植物?(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

默奉献的品格。

指句读,再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

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完花生几个月后该干什么啦?(收花生)谁来读出收花生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

收获后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读一读,相信你读得会

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

围绕花生写了什么事?(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

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

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用的文字(少)而

议花生用的文字(多)在这四件事中哪件是重点部分?(议花生)

重点的事要写得(详细)次要的内容写得(简略)这种写作方法

叫做:详略得当(师板书)我们在今后写作文是要注意重点的部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

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示自学指导)细读课文第7—14自然 段 (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 好处?

(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谁先来说说花生有哪些好处?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

点。

(出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

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

榴,苹果用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

样的精神?(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

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

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它们不仅有好看的外表,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父亲这样比较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什么叫做体面?(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而要做有用的人。(板书:做有用的人)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再汇报。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

有用的人。

——许地山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

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比如:小草,松柏,荷花,春蚕,蜡烛,老黄牛等。

生交流

五、总结。优秀教案:

《落 花 生》教 案 设 计 二郎王庄学校刘景霞 2012年12月22日

篇4:《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5: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

师:谁能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喜欢它?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著名作家许第山也很喜欢植物,他最喜欢的就是落花生。

师:知道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吗?

再看它的果实,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二、学习第三段

师:现在我们就看看过花生收获节的夜晚,他们是怎样议花生的,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谁说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还有谁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汇报,父亲说到哪几种植物?————桃子、石榴、

师:板书:默默奉献

师:你们理解得很好,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父亲赞美花生,那么对桃子、石榴、苹果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继续汇报,你还对哪句话印象深刻?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吗?

师:看来,父亲和孩子们谈论花生的真正用意在于教孩子们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师:你见到或听到过“只讲体面”的人吗?

生: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的阿姨,打扮得很漂亮,可是看到老年人坐车,不给让座。 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吗?

作业: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

三、课堂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父亲为了突出落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用桃子、石榴、苹果作比,我们知道桃子、石榴、苹果实际上也很有用,那么,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实话实说》要求是: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师:所不同的是:一类是把才能默默的奉献。

师:这位同学以雷锋做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多了不起。其实呀,不光我们中国人在学雷锋,外国人也在学雷锋,美国西典军校里就有雷锋的塑像。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使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师:这位同学引用了雷锋的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多有说服力呀,老师也送给大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索取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什么?”师:我们的“实话实说”先说到这里,我看同学们还想说,下课以后老师再和你们交流好吗?

师: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一种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后,无论你成为“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成为“落花生”那样的人,你都应该先做一个 -------“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篇6: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教案

讲课人:林丹英

一、导入新课:

二、师: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

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

铁骨;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

15课 >(师板书课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它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也是本文作者许地山的

笔名。

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句读,再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复习生字,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

地,播种,浇水,)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你瞧他多会读书。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围绕花生写了

什么事?(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的句子。(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论了

些什么?(出示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第7—14自然段

(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 好处?

(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谁先来说说花生有哪些好处?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

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出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通过对比,你体会到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

学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它们不仅有好看的外表,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父亲这样比较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亲的话的。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

什么叫做体面?(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

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长大后,他留学多年,却从不穿西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 有用的人。

——许地山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介绍落花生 :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花生传到了中国。

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

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生交流

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

15 落花生

尝花生主次分明详略得设计:当

议花生 味美

可以榨油 便宜

可贵:不求外表、只求有用 ↓

做人:不求虚名、只求奉献 借物喻人 要 做有用的

篇7:落花生优秀教案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我到学校外面散步,看到菜地里有一种植物,十分喜欢,就把它拍了下来,现在给大家看看,(出示花生图片)你们认识它吗? 2:花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出示题目:落花生)

3: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出示落花生名字来由)

4、(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花生都有哪些用途?

5、(出示图片)看了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花生的用途很广)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2、课文是怎样写种花生和收花生?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句子)-----

3、从“居然”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让学生说)

三、品悟课文

过渡:花生收获了,我们都很高兴,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

1、请大家轻声课文,想想他们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什么?(花生的好处)

2、他们是怎么讨论的呢,出示幻灯,老师引读

3、姐弟三人都说了花生的好处,那,父亲又是怎样认为呢?

(让学生先找到句子,然后老师出示句子)

齐读:

4、理解父亲的话

问:可贵是什么意思?

问:通过对比,你能说出花生有哪些品格吗?

出示图片

师:看图片上这些水果,哪些水果的颜色更鲜艳漂亮?我们可以华丽来形容这些水果

那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花生呢? (朴素)

师:其他水果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高调张扬,而花生默默地孕育自己的果实,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默默地向人类奉献自己的果实。

9、说一说,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人具有花生的品格?

清洁工、送报员、邮递员、教师······

10、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学习花生的品格)

问:花生外表不好看,影响了它的作用吗? 不影响

所以父亲希望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

老师小结:是的,一个人外表即使不好看,但是他默默地为大家做好事,不计较名

11、听了父亲的话,“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问3: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把句子中的“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对。

“你们”指谁?父亲的“希望”又是什么?

四、小结写作特点

五、小练笔

篇8: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

种植物?(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

花。

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句读,再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地,播种,

浇水,)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

(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你瞧他多会读

书。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围绕花生写了什么事?

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刚才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

生用的文字(少)而议花生用的文字(多)在这四件事中哪件是重点部分?(议花生)重点

的事要写得(详细)次要的内容写得(简略)这种写作方法叫做:详略得当(师板书)我们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

示自学指导)细读课文第7—14自然段 (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 好处?

(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谁先来说说花生有哪些好处?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

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出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用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

名,默默奉献)(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

它的这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

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

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

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同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

有用的人。

——许地山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

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生交流

五、总结。

推荐第7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重点词语,联系文本,渗透汉字文化教学,注意“爱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构词特点。

2.文章:此文浅显易懂,文章层次富有条理,详略分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全文以“落花生”为线索,重点围绕“议花生”展开了论述,使人读后便明白一种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结构的文章,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围绕重点内容选材。

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处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学生将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字词的教学,体会文章虽浅显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达到识字词习文,习文促进字词的理解。

2.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搞懂“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这只是第一层面的理解。做讲体面,石榴、苹果、桃这样的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即,做又要讲体面而又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这是第三个层面的理解。理解许地山的父亲为啥希望他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是第四层面的理解。

三、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ǔ)[拼音]、吩咐(fēn fù)[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谁吩咐谁]、榨(zhà)油[字型结构]、石榴(liú)[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

2)巩固字词(思维体操)。

(二)文章

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渔”。]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

2.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10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背诵。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接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这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要做桃、石榴、苹果一样的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不对。]

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回答即要做一个即要做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⑥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为了给学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说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二是,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

[爱国,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同时,介绍许地山的父亲: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2.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

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了解许地山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2.谈做一个有用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推荐第8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就是例子,师生凭借教材构建图式并 运用图式迁移学习,体现“课内得方法,课外得营养”的大语文教育观。

教学目标:

1、色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段落。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构建借物喻理的方法图式,并初步运用这种图式进行写作练习。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难点:

1、体会花生默默奉献、朴实无华、不求名利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花生。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构建借物喻理的方法图式,并运用这种图式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找出重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回忆一下课文围 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那部分是主要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议花生3~15自然段是主要内容)

二、重点体会,明白道理

1、默读这一部分,勾画出过节时父亲所说的饱含哲理的话。

2、谁来读读你勾画的句子?

3、第

10、

12、14自然段都是父亲说的话,哪一段饱含哲理呢? 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4、下面我们来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 一下阅读要求。(课件出示:运用语境联系策略先勾画出具体表现花生“很有用”这一特点的语句,再想想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的人。)生默读后,大家按照阅读要求先独立阅读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观点,补充完善,听懂了吗?

5、哪个小组先来读读你们勾画的具体表现花生“很有用”这一特点的语句?

6、哪个小组接着讲讲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

7、出示第10自然段,说说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理解“爱慕”。

8、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呢?现在开办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请大家谈谈你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的人。一定要实话实说。谁先来呢?(能说具体吗?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无论像苹果还是花生,做人最重要的是对社会有用。外表好看而且对社会有用当然好。但如果我们天生身体有缺陷,或由于工作需要不能那么讲究体面,默默奉献就该是我们的人生追求。我想这也是父亲的本

1 意。)

9、在这一部分中,有些话可以成为我们的人生格言。同学们自由选择一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生选择句子——感情朗读——互相评价——再感情朗读)谁能最短时间内把它背下来。(生举手背诵)齐背。

10、大家记得真快。许地山先生也和你们一样,把这句话深深的印在心底,并用“落花生”这个名字来激励自己。

三、构建“借物喻人”方法图式。

1、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父亲是怎样含蓄地教育孩子们的,能不能根据板书总结一下。

2、父亲先和孩子们谈花生的特点,然后要孩子们像花生那样做有用的人。不只讲体面。(师板书:物的特点 人的品格 相似)

3、这就是我们以本文为例,构建的借物喻人方法图式。看着这个图式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搭石》的写法和本文相似吗?还学过类似的文章吗?

四、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图式拓展学习

1、看来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借物喻人”方法图式。有了这个图式,我们能很快地读懂运用借物喻人写法来写的文章。运用这个图式,一定要先找出物的特点,再去发现与这个特点相似的人的品格。下面就运用这个图式来阅读一篇文章。

2、作者从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选择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写。(出示一段,推想下文将赞美哪些人,并举例说明)

五、课外学习

老师还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运用今天的方法图式去读。《白杨》(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贾平凹的《丑石》(语文阅读第四单元77页)、《生活的启示》(语文阅读第四单元95页)。.除了老师推荐的,希望大家还能自己选择一些同类的文章来阅读。认真准备,下周星期一咱班召开读写汇报会,看谁读的最多,体会得最深,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埋在土里

味美、榨油 (像)默默无闻

很有用

不只讲体面

做有用的人

借物喻人方法图式

物的特点 相似

人的品格

推荐第9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课文:

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教学实录

导入:质疑笔名,以问题引起动机

师:“落花生”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 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

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 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

师:你读得不错,孩子。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生:是播种(三声)。 师:为什么?

生,嗯,因为是翻了地再种它。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那个词是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再看 后面那个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 生:“种”(三声)

师:看你们多聪明,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播种(三声)。

师:好极了。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他读成什么了?你离得近,你来说。

生:应该是“后园”,他读的是“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俩字有什么区别?猜猜看。

生:院子是有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玩耍,园子是可以种东西的地方。 师:“园子”说的挺清楚的,“院子”有点问题。

生:我发现院子的“院”是四声,园子的“园”是二声。 师:你发现了读音的不同。意思呢?

生:我觉得院子的“院”应该是人们住的地方前面有个小院子,而园子是种农作物的地方。 师:刚才两个同学都讲“院子”和人们住的地方有关系,准确说,它们俩的区别在于——(幻灯)院子是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园子是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这下明白了吗?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

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师:还是这段话。第二关还没过完呢!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之前作为检查预习的第二道题目,考察多音字及区分“园”、“院”)

(学生有困难,教师提示)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师:从“居然”你看出来收获以后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学生稍读书后举手)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

师:你瞧瞧,他特别会读书,是什么地? 生:荒地。

师:荒地啊!那能种出来是不容易。没想到! 生:我们姐弟几个这是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师起,生齐读)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问的好,为什么呢?猜猜看。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 生:逗号。

师: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收、尝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生:中心思想。

师:我给你个词——重点。

师: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 生:少。

师: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生:应该是略。 师:简略。

师: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关于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后边怎么说的? 生:非常的难得。

师: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的问题是天色既然不是特别好,父亲为什么也来? 师: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么?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他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父亲可能工作很忙。孩子你猜对了!可忙什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师:呵呵,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一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孩子,你是在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有一样最可贵,为什么说它最可贵,是这个意思吗? 生:对。 师:你瞧瞧这个孩子问的问题,多重要。他抓住了父亲的话来思考“为什么父亲说花生有一样最可贵?”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父亲说可贵,(归纳问题,板书) 师: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就读第十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师:好了,孩子们,我看大家都写的差不多了。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师: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你来说。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一连说了这么多词。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课文的原文?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她读了原文,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吧就说花生,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满,我觉得很不好。

师:其实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师:先自己练一练。

师:看来练得差不多了。谁来读?

(一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孩子。请坐。特别是你有勇气读,这就很好。老师刚才听她读有点心痒痒,我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们允许了,我就试试。

(师读。)

(孩子们鼓掌)

师:看起来读得还不错。你们能像我这样读吗? 生:能!

师:相信你们能比我读得更好!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也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擦去黑板上的问题)。

深化主题:品词析句,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深刻体悟

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

师:你们摇头了,说不是。不仅仅是在说花生,是在干嘛? 生: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看看这句话,明白在讲做人啦!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幻灯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

师:我发现齐读的时候我听不出你的理解。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谁想?

(一生读)

师:我听到两个词,一个是“体面”,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难。看看我今天的穿得体面吗?——好看吗?还行。穿的好看叫体面。长的呢?(帅)那也叫体面,长得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你继续说。 生: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外表怎么样,要看他的内心美不美。

师:我听见她刚才强调——不要“只”,你再读一遍,把那个“只”读出来。 (生再读,强调“不要„只‟讲体面”)

师:比刚才好多了。这句话是讲人能不能讲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比如说我今天穿的邋里邋遢地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不是,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平实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再请一个孩子读。不要做——

(一生接读)

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

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警察。

师:警察是。还有哪些? 生:为人分忧的人。

师:“为人分忧”,用得好。还有哪些人? 生:还有义工。

师:义工?说说看他们怎么了? 生:就像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 师: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就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都在默默奉献。 师:这个城市的清洁可离不开她们。

生:我觉得我们要做给别人雪中送炭的人,我们要默默地给别人奉献,不图虚名。 师:你的意思是说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去帮助他,是吗?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比如说,看看台下。

生:台下很多都是老师,大家每天都要紧着批作业、教课,很辛苦。

(台下听课教师鼓掌)

师:谢谢你,孩子。我替在座的老师谢谢你!其实我想在座的老师和我一样,只要你们学有所获,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说——(幻灯出示)

生齐: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奉献。

师:(对一生)你读得特别好,孩子。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说的多好。他是把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生做人的追求。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以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

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师: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我朋友是北京某大学的保安,他的孩子叫小鹏,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大多都是大学教师,所以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小鹏,让他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幸福。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

推荐第10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泉阳中心小学

范曼曼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和词语。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默默奉献、无私奉献的品格,并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有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学习花生默默奉献、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准备:

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花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投放花生图片。

师:同学们,对于花生你了解多少呢,谁来介绍一下?指名回答。花生又名落花生,谁知道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

生:花生的花落了之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在土里长成花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

师:话说这“落花生”它既是一中植物的名字,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先生的笔名。有学生问了:老师,资料袋中介绍许地山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啊在古代“华”同“花”,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那么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个落花生的笔名呢? 师:问的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落华生》,通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师: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播种

耕种

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

正音,齐读。

2.指名朗读第一段,本段讲了哪些事呢? 生:种花生、收花生

师:下面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围绕落花生还写了什么?

三、

初读课文,把握主体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那么大家看一看真正写尝花生的是哪些自然段?

生: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的,那么写议花生的部分又是那些?

生:3到14自然段。

师:也就是说议花生的部分占了课文篇幅的一大部分,作者为什么在写议花生部分用笔这么多呢?

生:因为这是本文的重点。

师:是的,重点的内容多写,次要的内容少写,这就是本片课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主次分明。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时,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不能平均用力,重点部分要多写,次要部分要略写。

四、

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默读课文议花生部分,在理解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教师巡视。

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最可贵?下面大家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第十段,找找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师:我看到大家读的差不多了,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花生很谦虚很朴实。

生: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花生的可贵之处就是大家所说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师:但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作者既然写花生,为什么还要写到桃子石榴和苹果呢?

生:作者是在拿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作比较。

生:通过比较,更加突出花生的那种不炫耀,谦虚,默默无闻的品质。

师:对,作者的用意是通过比较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下面大家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生齐读。

过度:作者这里仅仅是在写花生吗?

生:不是,作者这也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师:你从哪里中读出来的?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师: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要讲外表,要讲内在。 生:做人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指名读这句话,齐读,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师:是啊,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那么什么叫“体面”,谁能说一说? 生:体面就是很好看,美丽。

师:你说的很对,那么我们能不能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能。

师:大家看我,我如果穿的邋里邋遢的来给同学们上课,是不是对大家不尊重啊?所以讲体面有没有错?所以讲体面没有错,但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还要

2 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呢?(警察、清洁工、教师、军人、邮递员。)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在购买图书上,抗战期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师: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先生。他曾这样说:

投放: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

-----许地山

生齐读。

师:现在大家理解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个落花生的笔名了吗? 指名回答。

生:他是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师:是的,作者以落花生为笔名时刻勉励自己要像落花生一样做一个对他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落花生一样做一个对他人,对国家有用的人。

师:课文讲到这里大家想想作者仅仅是在写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做人。

师:是的,作者借写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借物喻人。

六、作业

你从身边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如:小草,竹子,蜡烛等)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默默奉献

无私奉献

主次分明

借物喻人

第11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

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板书:藏而不露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读全文,谈体会。

第12篇:落花生 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09教育学 梅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同学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并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试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一种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鼓励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1、搜索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

2、制作适合自己使用的上课课件

3、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知识

4、准备小奖品——花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谜语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来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大家开动脑筋哦,猜对了老师会发小礼品~ 生:猜出谜底(花生)

师:答对了,老师准备的小奖品就是花生~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跟花生有关的(板书课题),同学们预习课文之后,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作者(许地山)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很认真地预习了哦。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叫落花生呢?因为啊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就有了落花生这个名字。而本文作者许地山也曾经将自己的笔名叫做落花生。

2、感知: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扮演课文中的这家人~想着当时的情景,来读一读文中的这些话。有没有同学愿意扮演文中的哥哥?姐姐呢?“我”呢?

生:踊跃发言

师:大家都非常积极,下面我们就是家庭成员了,一起去体验下作者写的这个故事吧~ 分角色朗读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师:在了解了发生在家里的这个故事之后,谁来说一说,事情发展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一开始„„接下来„„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么简练就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谈花生)

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这些事情(指黑板齐读),那么你们认为作者的重点是什么呢?为什么呢?

生:谈花生

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这是文章详细写的部分,下节课我们要重点品味这一段,大家回去自己好好看看,到时候会请同学起来说说原因。好,下课。

第13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播放动画,演示花生生长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花生结果的奥秘。

5.教师总结:同学们看,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吩咐 便宜 石榴 尝尝 茅亭 榨油(出示课件) 重点指导:吩咐 便宜 石榴 尝尝的读音。(这3个词的第2个字都是轻声。)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修改为: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修改为: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贴板书: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根据学生交流,将板书中的“父亲”这一标题变色。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五、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板书列举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

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课件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六、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课件配乐出示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像,教师介绍。

(这是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昆明安享晚年,而是带着大家去山上植树,他要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他就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这是胡忠和谢晓君,他们放弃了大城市安逸的生活进藏支教,用生命提携了藏区孤儿的成长。这是郭明义,一位普通的矿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倍多,先后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这是王万青,他自1968年医学院毕业后,就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草原工作,这一呆就是40多年。他视牧民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

他们都是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用掌声为他们精彩的人生喝彩!我也希望大家做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教师板书借物喻人,课件出示红烛、小草、春蚕、青松等图片)

第14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认真书写,理解“辟、居然、吩咐、羡慕、体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平心静气、播放音乐、准备休息。师播放《安妮的仙境》学生趴下来,听音乐休息,双手双脚交叉。

【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

一、导入:

出示花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花生的印象。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确定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出示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初步尝试,学习字词。

1、独立学习课后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1、查字典,学习“辟”、“获”、“尝”、“吩”、“咐”、“辨”6个生字。查出部首,并组成词语写下来。

2、在文中找出所含生字的词语,并画出来。

2、展示汇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说说想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部首、组词,容易错的地方。 2)、写一写。师巡视指导。师相机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 3)、自愿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师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应安排学生书写的练习。】

3、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并理解词语。尝尝

居然

收获 吩咐

羡慕

体面

(1)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师相机指导。 (2)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几个词语都可以。

注: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师给方法:近义词互换、造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身边事情联系着理解。

【训练学生初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继续尝试,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3、展示:指名小组朗读并自评。组与组再评。

【通过自评、互评、组与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取得进步】

四、再次尝试,理清思路。

1、出示思考题: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汇报。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

3、师总结。

五、听写词语,小组内批改,检查是否达标。

【做到当堂学习、当堂检测、当堂校对、当堂订正】

六、回顾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比目标,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回顾课文目标,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目标:

1、生字

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

2、朗读

3、课文思路

践行“尝试 ”

自主阅读

反思提高

第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材分析:

《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自学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我将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和作者生活的背景有所不同,这就给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将开展“实话实说”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 生:喜欢。

师:谁能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喜欢它?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生:花生

师:(播放视频)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最喜欢落花生,他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想通过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落花生》。

师:(板书: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这些内容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生:议花生。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师:那请同学们默读议花生部分,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标记划出来。

师:指名答,分角色朗读三人对话。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在谈到花生好处时特别强调了一点,谁能对给大家听?

师:从父亲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花生的可贵之处。

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师:父亲在谈到花生时,还谈到了什么? 生:苹果,桃子,石榴。

师:这是运用什么写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对比。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苹果、桃子、石榴的果实,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完成表格。

师: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花生的什么可贵呢?(品质) 什么品质?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你们理解得很好,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师:大家注意听,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父亲是在赞美花生,我们应该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美的语气)

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配乐读)想不想一起来读读?(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真会学习,把父亲这段朴实的话品得有滋有味,看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对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起到强调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去表达。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会品读课文,不知有没有注意这段当中的“爱慕之心”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文中的“爱慕之心”是说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人们见到它们的心情。因为它们好看,所以会让人产生喜欢爱慕的心情)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真了不起! 2.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师:父亲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 哪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你理解得很好。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用了“虽然 ...可是...”这一关联词,在不好看与有用这两方面着重强调了后者。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个关联词语,能举几个例子吗? 3.理解作者的话。

师: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好处谈到了怎样做人,孩子们听懂父亲的话了吗?许地山听懂了吗,你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谁能具体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岗位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救死扶伤的医生;辛勤的园丁——教师;风雪中的交通警察;风 里去雨里来的邮递员;英勇无畏的消防员。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这些人虽然岗位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只讲体面呢?

生:只讲究身份和面子。 生:只注重外表,贪慕虚荣。

师:生活中,你见过只讲体面的人吗?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倒了,怎么办?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不要)

师: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指名答)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想不想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男生读,女生读)

4.“印”和“记”。

师:父亲这看似丰富的话饱含了对儿女的殷切希望,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上。(稍停顿)

生:老师,您读错了。

师:是吗,哪错了?(应该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师:用“记”不好吗?为什么?

生:“记”是短暂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生:“记”可能会忘掉,“印”会深深地刻在心里。 师:大家说得真棒,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再读,想一想怎样能读出印的很深的感觉?

师: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读,默默奉献,成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得了笔名“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确实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许地山的话。(生看课件齐读)

三.实话实说(小组活动)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说明做人的道理。那么长大以后你准备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要求说真话,说实话。

请各组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现代社会中,到底成为哪一种人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无论你成为哪一种人,都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看板书齐答)

四:渗透写法:

1、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升华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2、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并且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课件出示)

我们要向落花生一样,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生起立齐读)

六、作业。

课件出示

第16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拿出花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吧?(剥一个花生米)你来替大家尝尝,好吃吗?味道怎样?花生不是白吃的,你来把花生这两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到黑板上来。(练习)

2.读“花生”,你们想吃吗?那得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才有花生吃,好不好?把你知道的关于花生的了解说说。(生说)

花生又叫什么?(地豆 长生果 番豆 落花生等) 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落(投影2解说)

3.这是一种普通农作物的名字,也是一个人的笔名。(笔名:就是某人发表作品,著书立说时不想用自己的真名而起的名字。)他就是许地山。(投影介绍许地山)

许地山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疏通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做这样的几件事(投影出示)

2.读完了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指名学生起来读,边读边评议) 3.接下来再来看看同学们的人物完成情况。(结合投影说)

A 同桌位互查自然段标的情况。

B 画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地方。(投影读词语) C 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投影梳理课文)

哪些地方写种花生收花生,哪些地方写尝花生,议花生?(第一小节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小节写为收获节做准备,剩下的写尝花生议花生),顺序理清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小节,种花生,收花生的事。

4.(投影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因为这段里有不好读得地方哦。要小心驾驭。

用居然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做简要的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句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没有种花生经验的我们在荒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高兴吗?开心吗?激动吗?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这一段。(读第一段)

5.寥寥数语,作者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那如何尝花生,议花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三、作业超市(投影)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而且种花生和收花生及为花生节做准备部分只用了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一家是如何尝花生和议花生的。

根据读文我们知道,文中写尝花生的地方也很少,而议花生却写了很多,所以在这几件事中哪些事是重点啊?这种写法就是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叫主次分明,也叫详略得当。也就是说重点的地方要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地方则要写的简略。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分角色读花生的好处)

2.老师听出来了,那天晚上的话题由父亲问我们爱不爱吃花生引起来的,再谈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姐姐说(),哥哥说(),我说()。 除了哥哥姐姐说的好处,花生还有哪些好处? 3.花生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读(投影)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4.

5.(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6.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在爸爸的眼里,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呢?是味美?是榨油的好处?还是价钱便宜?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再次细细品味爸爸的话,把你感受到了的东西批注在书的旁边。

7.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爸爸谈花生,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说曹操曹操到A 嗨,大家下午好,我是桃子小姐,我的好朋友石榴和苹果妹妹也来了,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很漂亮啊?用个你们现在时髦的成语就叫国色天香啊!(是的,你们真有眼光,(“如果有人抗议”什么?你们也太没欣赏的眼光了吧,)你看我们旁边站着的这个矮矮的,长的很寒酸这个,不用说你们自己看吧! ) 6同学们,论外表客观地讲,谁漂亮?是的,你们很会用事实说话,但是论实用,谁实用?是的啊,他们都很实用啊,他们都有好处啊?那你们说说,爸爸扯上这些漂亮的果实和普通的花生到

底比什么的呢?(最可贵之处)你们看,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长在树上,让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而花生呢?

(矮矮地长在地上,直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她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你们认为那种果实更低调?用哪些成语可以形容这种低调呢?(默默无闻(花生成熟了也不向人们炫耀他的成果,这叫什么?) 不图虚名)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这就是爸爸给我们说的花生的最为可贵的品质这就是:读 默默无闻 不图虚名..

7.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父亲的这段话不是说桃子苹果石榴不好,他们不仅有亮丽的外表对社会也很有好处。他这样比较其实是在教育我们: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即使没有好看的外在,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像花生那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

8花生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可敬可佩,让我们带着这份对花生的敬佩之心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9.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聪明的许地山理解父亲的这份苦心,他说(投影)

10.A什么是体面?(长的好,工作好,条件好)讲体面好不好?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其实父亲是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有用的人)

11.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人很多,看似不体面,但是对社会很有用,谁能来说一说,我们的身边哪些人很像花生,默默奉献

不图虚名的。(投影)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2.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里,他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所以他出国留洋多年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的收入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作为一个系的主任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投影) 13.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笔名了吧。

14.这篇文章写的是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陈慧瑛的《梅花魂》读((投影))这要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梅花比喻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今天老师推荐几篇,课后可以找来读读,感受下借物喻人的写法。如(投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你在做人方面一定有了新的启发,说说吧!学生说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虚度!下课

第17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内容分析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设计意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18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落花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准认读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和对比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

2、对,是落花生。(老师板书:落花生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它?指名介绍花生。

3、“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呢!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4、指名回答(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5、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过渡: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呦,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1、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两行词语:半亩 茅亭 榨油 分辨 ; 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指名读一人一行,第二个同学读第二行时,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1)指名生读。

(2)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3)师总结:这四个词语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师范读、

(4)生齐读。

2、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

(1)生读。

(2)师评价正音,(课件中“空地”“开辟”“种花生”“买种”“播种”五个词语变为红色),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3)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

3、请看第三题,比较朗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

(1)生自由读句子。

(2)生谈发现:前面的句子用的是“后园”,后面的句子用的是“后院”。

(3)师引导学生弄清“院”和“园”两者的区别。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的眼睛里了?

2、生回答。

3、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1)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2)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3)生交流答案。

(4)师引导并小结: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心情如何?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5)指导朗读。

①谁能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

②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

③生再读。有进步就值得表扬,掌声鼓励一下!

④让我们带着惊喜的心情一起读一读。

4、最后一句读后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一下,标点符号。

(1)指名生答:发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是逗号,而不是顿号。

(2)师点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在写作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

5、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 收)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1)生回答:尝花生 议花生。(板书:尝 议)

(2)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3)生回答。

(4)师点拨:重点的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简略,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主次分明)这样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5)生答师引导,让学生懂得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清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四、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一家人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打个“?”。

预设(一)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1、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在哪儿?

2、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3、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4、生交流。

5、(课件出示背景简介)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实在难得。

6、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过渡: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1、(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先围绕问题默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2.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2、交流

(1)生读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3)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4)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用直线和曲线分别标出描写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生长特点的词语,标好后,对比着读一读,这样对比有什么好处?

(5)师小结并指导朗读: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板书: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这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五、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1、生回答: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2、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他同学是怎样理解的?

4、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课件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

(1)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一生读)

(2)什么是体面?

(3)讲体面有没有错?

(4)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①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②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③师小结: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生合作)

④师补充:老师也想举个例子(课件出示许地山的资料)。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课件出示, 生齐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5、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指名生回答。

6、总结写作方法: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这篇课文,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组课文都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啊!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段落。

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落花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

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

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人)。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像花生这样的人?

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两句话。)

12、理解“体面”。

13、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受)。

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用上“_________像花生,虽然______,可是_______。”的句式表达。

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

(三)领悟写法。

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相同特点的人。

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等,二生举例。

(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

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

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年以后。

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

(五)拓展练笔。

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

2、全班交流。

(六)练习小结

1、小练习。

2、推荐书。

第19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陈建军

执教时间:2013.10.24上午第一节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分清详略)。

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分角色朗读)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不仅、而且)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3)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填空练习,指导积累背诵)

(4)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

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总结全文

《落花生》一文借物喻人,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人是花生那样的人。

四、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1)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2)写一段话,直接赞美你心中喜爱的一种事物,写清特点、品格和喜欢的原因。

第20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主次,体会花生不炫耀自己, 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感悟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分清文章主次。

三、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1、解题。“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但花生为

什么又叫“落花生”呢?哪位同学能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生发言(出示课件:花生的花落下来,花柄入地里结出花生)。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叫许地山,他有个笔名“落华生”。

(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导学一: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作者把哪一部分做为重点描写的?同学们用心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点评

导学二:同学们,从种花生到收花生,需要几个月,经历了买种、翻地、浇水、收获等环节,作者只用一句话,而吃花生时的讨论,再长也只不过几个小时,作者为什么却写得那么详细?同学们认真读“议花生”这部分,可以边读边想边做笔记,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

(父亲要我们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从父亲的话可以看出来: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导学三:父亲说花生有用,有什么用呢?同学们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不懂的可提出疑问。

生积极发言,重点引导理解父亲说花生好处的话。

(生谈到这段话时,出示桃子、石榴、苹果、花生的对照图)。 师:“爱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看见桃子、石榴、苹果就生爱慕之心?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

生疑问:石榴、桃子、苹果的果实外表漂亮,又好吃,而且很有营养,我就很喜欢他们,父亲为什么拿花生与它们作比较,

难道我们不应该喜欢桃子、石榴、花生吗?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

师:(追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发言。

师总结:父亲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正是为了突出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是花生最可贵的用处,父亲正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父亲的话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殷切希望。

(师指导朗读父亲说的两段话,生读后评价,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感悟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殷切希望。)

导学四:父亲的殷切希望,孩子理解了吗?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生发言(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谁能说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生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看似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深刻的道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让孩子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做有用的人。

(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四)升华主题:

1、同学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你想做什

么样的人?请大家实话实说,我现在就是实话实说栏目的主持人。你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像花生那样的人?

(生纷纷发言)

总结:同学们,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应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我们在为社会奉献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应恰当地展现自己,适当地表现自己。

2、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起“落花生”这样的笔名呢?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这种写法叫借物言志。又如王安石的《梅花》。

(五)作业:

用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

{

{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doc》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