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2020-08-2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杜朝蓉

一、指导思想:

本课选择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四年级)投掷教学内容,努力贯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的基本理念,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学会自我锻炼的良好学习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陶冶情操。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各种练习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利用已有的器材自创锻炼方法,为终生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学习内容:

1、持轻物(飞机)掷远

2、接力跑

三、学习目标:

1、尝试进行报纸的玩法,并能学会肩上投掷的方法;

2、利用报纸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跑,投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

教学难点:动作自然、快速、连贯、协调。

五、教学设计与构思:

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不拘泥于形式和队形。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学习内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的开始,教师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制“纸飞机”,玩“纸飞机”,和比试“纸飞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把报纸卷成“接力棒”,集体用“接力棒”摆成跑道布置游戏场地,语言导入情景来完成接力跑,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求知的过程中加强了能力的训练;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集体搭乘“飞机”游戏,让学生体验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本课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投掷技术,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较好地掌握好原地投掷垒球的技术要领,在练习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思维拓展能力、纠正错误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场地器材:

1、平地一块;

2、报纸若干,录音机一台。

七、教学设计:

体育优质课简案

八、运动负荷:

1、预计平均心率 110----130次/分

2、预计平均密度25%---35%

九、课后小结:

推荐第2篇: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如何贯彻好新的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胯下前抛实心球》教材,设想通过教师的适当启发点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会简单的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为主要目标。为达到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教学之中,将其归结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固有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兴趣的生动体现。

一,创设良好地学习条件氛围

学习氛围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起到先导作用。本课利用游戏情境教学形式,把课堂主题通过游戏贯穿始终,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游戏规则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的“导入”利用游戏、音乐和模仿练习方法,调动学生听、视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学习兴趣很快就集中到活动中去。

二, 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教学形式

本课力图突破以往体育课“整齐划一”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中就像在课下玩耍一样,开创一种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课中除了采用集中练习的形式之外,也采用了自主结伴练习的形式,同时也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创造发挥的练习形式,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为发展学生能力,提供充分的舞台。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当代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里特征,本课利用“摆造型”游戏发展学生创新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合作能力。又通过模仿操启发引导学生对前抛实心球动作的领悟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利用“攻坚堡垒战”游戏,让学生把主题内容、动作结构重新组合,巩固提高规范,充分挖掘了学生内在的动手动脑的潜能。

最后,在“前抛实心球”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展示领悟成果,并示范动作,发挥学生的积极带动作用及主体价值。又运用竞赛游戏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最终达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推荐第3篇: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最近,我们在走访和指导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并不了解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活动目标定位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不知如何把握难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不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机结合。同时,还存在活动形式多样性、趣味性、运动特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活动只能让幼儿停留在“玩玩而已”的层面,并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影响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了解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

首先,教师要学习和了解幼儿各年龄段基本动作能力发展的特点(见上海市幼儿教师参考用书《运动》教材),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基准线。其次,教师要在日常低结构的自主式体育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在自然运动状态中的动作发展现状,归纳大多数幼儿动作发展现状与应达成的动作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了解本班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

例如,大班幼儿应该会进行各种复杂的跳跃,但在日常观察中,教师如果发现多数幼儿并不能进行连续的跨越式跳跃,就可以设计以“我来学做小刘翔”为主题的、以连续跨越多个障碍为重点内容的活动。又如,在区域运动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不太会摆弄一些运动小器械或不能创新玩法,就可以设计以发展幼儿探索各种器械玩法为主的活动,如“好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玩的路障”“高物上玩球”“篮球高手”等。再如,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在运动中不遵守规则,相互争抢器材、乱拿乱放,或者不愿意相互协商合作运动,教师就可以设计以提高幼儿运动规则意识为主题的活动,如“双人跳水”“逃避火球”“小小快递员”等。

二、把握运动活动的目标定位

运动活动的目标应该反映本次活动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所概括的价值取向可以将幼儿对运动的态度情感、运动的核心经验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有机整合。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所描述的核心经验要高于幼儿日常所表现的已有运动经验,表述要尽可能具体,并能突出与本次活动内容相连的、体现运动领域特质的幼儿核心经验。如大班“我来学做小刘翔”的活动目标:①能大胆连续跨跳六个以上障碍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②尝试分组摆放不同材料、高度、间距的栏架,并开展小组比赛,培养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小班“会飞的球宝宝”的活动目标:①尝试手眼协调地将皮球向上抛过2米以上的标志物;②体验将皮球抛向空中的乐趣。小班“小猪造房子”的活动目标:①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运动,感知鹅卵石的特性,体验玩鹅卵石的乐趣;②发展搬运物体走、跑的基本运动能力。

三、确定运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运动活动的重点,主要来源于幼儿运动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幼儿的基本运动经验。幼儿运动活动的难点,就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缺乏的基本运动经验,或者从来没有接受相关的运动教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育,对此没有相应的认知。如幼儿跳跃中上下肢体的配合和腿部膝关节屈伸动作协调能力较差,脚落地很重,这就成为幼儿跳跃教学中的难点,也成为教师在运动活动中要提升幼儿运动经验的核心要求。

教师可以在活动目标中确定活动重点和难点。如大班“我的身体会移动”的活动目标:①能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手脚、腰腹、臀部等不同身体部位来移动身体:②提高调整自己身体移动的能力及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认知。活动重点是“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来移动身体的方法”。活动难点是“移动身体时动作协调灵活,控制能力增强”。又如大班“我来学做小刘翔”的活动重点是“助跑后连续跨跳过六个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活动难点是“连续单跳单落、跨跳不停顿、不碰到障碍物”。

四、筹划运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设计幼儿运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时,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本着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运动活动特点的原则来筹划。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一般可以从引出主题、扮演角色、活动身体等角度来设计,主要让幼儿在教师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下迅速了解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如在中班“小小魔术师”活动中,教师先集中幼儿,运用语言讲解法和演示法引出活动主题:“看!我带来了什么?(教师从身后拿出彩色短棒,幼儿抢答是棍棒、棍子),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棍棒,它是一根魔棒,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小魔术师,用自己的身体把棍棒变成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一根魔棒好吗?(好!)来!先跟着我做几个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转动棍棒、掌心托棍棒走、一手支撑棍棒倾斜转圈走、两腿夹棍棒跳跃等动作。 在活动的主要部分,教师可以围绕活动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各种运动。以发展运动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可以设计成“关键问题提问法——问题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再次发现探究法”。在“再次发现探究法”环节,教师要预设比第一次运动经验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如教师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把自己的玩法展示给对方看,相互不能重复。又如教师要求幼儿做“推小车”动作,两人合作时要手脚配合,比一比哪辆小车推的时间长。

以学习新动作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可以设计成“讲解结合示范法——练习法一保护帮助法一纠正错误法一游戏法”。在运用“游戏法”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学习的新动作渗透到游戏中,并在游戏中变换游戏规则,以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如“我来学做小刘翔”活动中,教师在游戏环节逐渐增加栏架数量、栏间距离和高度。又如“跳马小运动员”活动中,最后的游戏规则由一个跳马增加到两个跳马,要求两人同时出发跳马,助跑速度、起跳分腿支撑落地时间要同步。

在活动结束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前面两部分,组织幼儿开展运动量小的身体放松活动。如教师可以说:“小马们本领都练好了,大家有点累了,来!我们边走边吃吃青草、喝喝水。”接着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器材,最后教师围绕活动目标点评幼儿的运动现状,轻松地离开场地返回教室。 附活动设计方案: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大班运动活动:我来学做小刘翔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连续跨跳六个以上障碍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 2.尝试分组摆放不同材料、高度、间距的栏架,并开展小组比赛,培养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运动前向幼儿介绍刘翔刻苦训练、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故事。 2.纸箱、纸棒、高低不同的栏架、四面小旗等。 3.布置分组比赛场地起点、终点线(8米左右)。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6分) 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手持一根纸棍,热身。

1.幼儿手持纸棍,利用操场空地做各种队形的跑跳交替动作。 2.纸棍操:上肢左右摆动、弓步压腿、上体向左右侧屈、上体前后屈、两脚交换跳(纸棍放在地上)、连续跳过纸棍(分组把纸棍间隔放在地上分组跳跃)。

二、学习跨栏(11分) 1.中国“飞人”是谁?他获得过什么冠军?他有什么本领?我们也来学跨栏好吗? 2.教师讲解示范跨一个栏的动作。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方法与要求.先摆放一个栏架,在标志线起跑几步后,一条腿向前抬起跨过纸棍栏杆,另一条腿跟着跨过。可以先跨左腿,也可以先跨右腿,不能碰倒栏架。

3.幼儿三人一组跨一个栏。

幼儿三人一组,分散在场地四周,用纸盒、纸棍自主搭建栏架,分小组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三人是否能合作,是否在标志线起跑,是否跨栏时做到不碰倒栏架。

4.教师讲解示范连续跨三个栏的动作。

教师示范摆放有间隔距离的三个栏架,在标志线起跑几步后,跨过一个栏架,跑几步后再跨过一个栏架,连续跨过三个栏架。栏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直到固定不动。 5.幼儿三人一组跨三个栏。

幼儿三人一组,自主增添至三个栏架,学习连续跨栏。

教师重点指导:器材摆放时小组之间是否有影响,是否能连续跨栏,提示前一个幼儿跨完三个栏后,后面的幼儿再起跑,观察栏架间距是否合适。

6.交流分享:请多组幼儿演示连续跨栏。

三、分组跨栏比赛(8分) 1.教师讲解示范:分四组开展比赛,每组四个栏架,栏间距六米,栏高依据之前的练习情况设定,各组听到“预备——跑!”的信号后,第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一个幼儿在起点线起跑后连续跨栏,跑到终点以举旗为信号,后者起跑出发。碰倒栏架要摆放好。

2.每组按要求摆放栏架并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帮助幼儿布置场地(放好四面小旗),查看栏架数、间距是否合理、安全,幼儿练习是否顺利。 3.分组比赛。

教师做裁判发令,引发幼儿相互加油。幼儿分组比赛(2次以上)。

四、小结讲评、放松整理(5分) 1.教师简单小结讲评。 2.师幼共同收拾整理器材。 3.拿取衣物散步离场。

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锦幼儿园

XINANJIEDAOTLXYJYEY

推荐第4篇: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篇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体育公开课教案

篇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1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体育公开课教案 2 3 4 5 篇3:教学设计方案-高中体育篮球简单战术—传切配合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

班级:高一(4) 人数:48人地点:体育馆 时间:2006-11-9 教师:柯叶鹏 指导老师:季湘民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的目标,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关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觉性和主动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顺利完成跑位和掌握行进间四角传球的技术,少数的同学能较好完成传接球的动作。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具有很高的求知欲望的阶段,篮球运动对他们来说具有很浓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与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是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四角传球对于他们来说我相信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内容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教互学之下,能够更好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策略:

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让学生看老师画板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和讲解,观察动作使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老师的质疑、启发、引导使学生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接下来让学生再次尝试并且通过增加难度使学生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加强理解来提高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成功率,促使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最后通过《感恩的心》的歌曲片段以手语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音乐心境下放松心情结束本课。

推荐第5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案例(小学一年级室内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第 一 课次

(体育与健康教材) 学习阶段:水平一 课题:坐、立姿势

学习目标:

1、了解正确的坐、立姿势,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中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体育常识、正确的坐立姿势、手指操、模仿操等室内活动

第一部分

课堂常规: 教学重点:理解正确坐、立姿势意义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组织教法:

一、导入新课

1、歌曲《蝴蝶泉边》

2、讲本学期体育课安全:

1、必须穿运动鞋上体育课。

2、在条件许可时,应穿运动衣裤上体育课。

3、上课前衣服口袋中不能放小刀、铅笔、剪刀、钥匙等尖锐、坚硬的物品。

4、在体育课前二三分钟到达规定的地点,准备上课。

5、体育课中要主动配合教师,遵守课堂纪律,有秩序地做练习,不哄闹,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6、下课前要整队,认真听取教师或同学对课的小结。

3、教师:同学们现在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坐姿正确吗? 学生:学生互相观看,然后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坐姿。

教师:那好,在老师看来啊,同学们的坐姿是千姿百态,个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坐、立姿势才是最正确的那?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坐、立姿势。

4、出示课题:坐、立姿势(彩色贴纸)

二、传授新知识

1、教师:教师示范坐立不正确的姿势,提问学生是否正确。 学生:不正确,然后找出错误的理由。 教师:观看挂图,教师讲解身体各部位名称。

教师:教师讲解什么是坐、立姿势?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学生边听教师讲解,边做。 教师:教师个别指导、巡回检查、纠正错误 比一比:同学之间比一比 同学与老师比一比

相邻组同学2人一组互相帮助(照镜子看看自己做的哪不好)

2、观看幻灯片

学生:判断幻灯片上的姿势是否正确,然后举手回答。一一说明看法。 教师:教师总结

第二部分 手指操、模仿操 教学重点:

1、理清手指的名称

2、动作准确

教学难点:能正确独立的完成组合 手指操 音乐:找朋友

教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啊?那谁来告诉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

学生:学生依次举手回答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那好,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可是我们的手指要拜托大家为它们来找找好朋友。

教师:教师分别讲解每个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

学生:边理解,边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分辨 教师:教师做手指操示范 学生:学生观看,细心学习

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一步一步的进行手指操找朋友,并配合音乐,教师巡回检查。

教师:教师与学生从大拇指—中指,然后停下来给学生自由时间,接下来的食指与小拇指有学生自己来完成。 学生:学生在音乐伴奏下独自为剩下的指头找朋友。 模仿操

教师:教师出示幻灯片“我学老鹰飞飞,我学马儿跑跑、我学鱼儿游游、我学青蛙跳跳、抬抬胳膊、扭扭腰,

我在可爱的学校,快乐的像只小鸟”。 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老鹰飞飞 教师:教师示范

学生: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教师、学生:学生模仿,与教师共同进行练习巩固新知识

教师: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坐、立姿势 , 手指操,模仿操

教师:那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个小作业:

1、同学们回到家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坐、立姿势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我们来当个小老师,教教家人正确的姿势。

2、晚上睡觉之前躺下来为我们的手指找找好朋友,然后在闭上小眼睛睡觉。

3、晚上放学写完作业向家人展示今天所学的模仿操 “老鹰飞飞”。

准备工作:教师认真备课,写详细的教案,仔细阅读一年级体育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准备:音乐、幻灯片、彩字课题、挂图。

反思: 本节课上完了使我感触很深,我感觉最新颖的就是手指操那一环节。记得那是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旁边的两位乘客指尖相对在说着什么 ,看上去是关于手指的运动,我注意了她们的谈话,她们边做边唱着“找朋友”这首歌,我马上就意识到了 ,这个可以带到我的课堂上,把手指操可以教给我的孩子们,后来她们下车了 ,我回忆着、指尖相对模仿了起来,结果成功了 ,我学会了很有意思。我感觉这是收获,我学到了新知识。平日体育课里我们都忽视了学生手指的运动,手指运动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达到全身各关节都在运动。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善于观察,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上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一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合理的运用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把观察到的带给学生们,给学生最新鲜的知识。观察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我认为经过不断的观察探索,我们的教师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能消化,完全完成了本课的教容内容,收获很大。

推荐第6篇: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平

(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习,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技术动作如下图所示: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在练习中要适当掌握练习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平

(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的投掷动作练习,学会自主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点,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要领,在合作伙伴的协调配合下了解投掷动作的全过程。初步学会游戏方法,掌握动作的难点,学会通过障碍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垫子做投掷标准物,游戏的障碍物,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自主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身体,体验成功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听课记录要点:

日期:执教者:地点:记录人: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级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

4、85页 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

)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 [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 (500字)

推荐第8篇: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五彩池》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 交流第

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

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南村小学

李桂兰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 语文 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1、对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一定很感兴趣。所以任其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通过阅读感悟。但是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能力还很差,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三年级学生预习能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还需培养。

3、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阅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得美。

2、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初读感受,北大荒景象得美。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2.、课上通过学生品读感悟,形成阅读能力。

3、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难点

2、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1

教学资源 1、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录像。 2、备查网址

百度 ”

《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一、复习

1、读词语

教学活动1 映照 挺拔 银灰 一碧如洗

燃烧 透明 金黄 热闹非凡

2、指名读课文

3、问:课文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还记得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吗?(学生谈)幻灯片播放再欣赏

过渡:看过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我们接着再去看看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教学活动2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指导看图:来到小河边,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老师真想用摄相机拍下那么美的景色,要是老师拍下了,可缺少一个介绍的,谁愿意帮忙?(学生谈)出示提纲: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 一群小鱼( )游过去,( )水面顿时 漾起了( )。

相机板书:清澈见底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 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导朗读和背诵。

——谁能江“如同”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北大荒秋天小河的美 丽。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第4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 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画出来。 指名回答。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 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二句这一句话中把“大豆、高梁”当作什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理解第三句。出示;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指导朗读这句话。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 大豆、高梁、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练习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

4、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 甸甸“。

2

练读第5自然段。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6、读第6自然段。

教学活动3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齐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现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教学活动4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天空 透明的( )

( )的小河 五彩的( ) ( )的原野 茫茫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3、背诵课文

推荐第10篇:小学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与实施素质论与谈

小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主组成部分,是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促进身心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也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首要目标。因此,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人民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学生在运动场上的朝气篷勃,在情节和个性鲜明的趣味游戏中良好的群体氛围激发着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不断战胜自身与外部的困难的阻力,懦弱和惰性,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品质体育比赛中,面对激烈的对抗与竞争,学生们将体验到奋斗的艰辛,失败的痛苦,奋起的可贵,胜利的喜悦,这些难得的心理体验,将成为他们身上长期起能动作用的素质,这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体育教学究竟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做:

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体育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委颁布的教育法规性文件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依据。它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的,规定了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并对各年级所教内容进行了合理分解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行性。我们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

1学目地任务。杜绝了教学的随意性和放任自流。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精神实质。这就要抓好教研组活动,集体学习讨论,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无论上哪个年级的体育课都要求认真备课,写出规范教案,做到每节课教学内容饱和。只有这样才能把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成绩落到实处。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和组织教学的特点,需要学生用身体参与练习以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米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在客观上对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条件。

(一)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

体育课的严密教学组织,本身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学生严格遵循体育课各环节及其课的内容的基本要求,自然地培养了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好习惯。

在体育课中,教师运用队列队形,有组织而迅速的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迅速整齐、敏捷、协同一致、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念;教师井井有条的场地器材布置,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场地和交还器材,以及保护现场地设备,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教育。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小学体育教材中蕴含着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它是从育人出发,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材。我们教师应利用这一特有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友好相处、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等优良品德。而体操则对学生进行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教育。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精神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韵律活动和舞蹈教材,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创造力和表现力;用径教材中的耐久跑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我们有目的地,恰当地,及时地,确切掌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要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学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一般教师的必备素质。虽是体育教师,但都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书法、口语、写作等方面的练习,参加教委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同时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不要安于现状,应求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我们在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中得心应手。

四、精心设计教法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 主导作用,统得过死,管理过严,整个课堂气氛严肃,不活泼,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

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把教学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乐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教材目标精心设计教法,确定旧教材与新教材的衔接和目标的实现、加强双基训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认真组织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要全面提高体育素质,要确保德、智、体中“体”方面的发展。单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活动时间学生能否出教室,去操场,不仅是体育活动的问题,也是文化课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还是学校生气勃勃面貌的一个反映。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喜欢游戏,善于模仿,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同时应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

一、二年级跳绳比赛,全班参加三年级拔河比赛

四、五年级足球、篮球比赛课外活动和双休日还组建业余队,班级小骨干把各个体育项目方面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别组织起来,教师给予专门的技术指导。

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级,我们要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在学校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11篇:小学体育教学

2010年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王淑慧

一个学期过得很快,回顾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虽说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充分发扬民主,但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本学期,我认真参加了党员民主生活,写好心得笔记。在学校党委的组织

下,支部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回头看活动。通过学习文件,参与活动,我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干好本职工作,做教师的表率,模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真正保持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先进性。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写好了一篇名为《保持党员先进性,干好本职工作》的心得体会,真正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其次,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查看了大量的《小学体育教师》、《德育教育》等教育类刊物,从刊物中汲取营养,领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担任小学体育一到三年级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我能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安全知识让学生牢记,努力做到既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快乐玩,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如教会学生学习模

仿的方法,坚持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做好分管工作。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体育

教学工作。为此,开学初,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体育工作计划,合理做好体育课中的训练分工。认真仔细的学习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做好好训练计划。同时,组织学生愉快的和老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校体育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督促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做好每节课好好学习的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努力。

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在这学期里本人对工

作热情不高,上班也比较松散,对生活的态度也淡漠,这是个不良好的现象知道自己的问题我期望学校领导能够多关心,同时看清楚了自己的问题,也因此希望学校领导多指导批评,我想新的学期也很快来了,我也应该学会面对工作,好好认真对待,期望自己有个新的转变……

2011年1月5日

第12篇:体育幼儿园小班设计方案

体育幼儿园小班设计方案

体育幼儿园小班设计方案一

【设计意图】

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选择了玩小竹梯的活动,他们对这种新鲜的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对玩小竹梯活动进行挖掘。还可以发现小竹梯除了“爬”以外的很多玩法,这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空间。使幼儿能在玩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玩是非常有价值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的创造出各种不同玩小竹梯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团结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竹梯 若干。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在《健康歌》的伴奏下,幼儿与老师一起做身体各部分的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小竹梯,启发幼儿探索小竹梯可以怎样玩?

如;双脚跳梯、单脚跳梯,两个小朋友将梯子扶好,另外小朋友钻爬梯子。

2、教师召集幼儿讨论:小竹梯还可以怎样玩,让幼儿讲述玩法并为大家演示。

学习新的玩法:走梯

教师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玩法――走梯,”将两个小竹梯在一条直线上平放好,让幼儿两臂伸直从梯子上走过,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玩游戏:送梯子

师生共同布置场地

玩法:师:装饰工人要粉刷房子急需要梯子,小朋友自愿找一个小伙伴想办法 将 梯子给工人叔叔送去。 有的小朋友一前一后,将梯子放在腰的一边,用一只胳膊前后挎住梯子走,有的钻进梯子一前一后用两只手抬着梯子走……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三、结束部分:

1、表扬活动认真的幼儿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体育幼儿园小班设计方案二

目标:

1、幼儿掌握钻的技能。

2、幼儿会用多种方法创造性的运球。

3、活动中幼儿情绪愉快,喜欢体育活动。

准备:人手一只球,轮胎若干,圈两个

过程:

一、导入准备部分

教师戴上小兔子头饰:“小朋友看,谁来了?”“对我是兔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吧!听音乐条跳着出去。草地上到了。

二、基本部分

1、好多蘑菇啊,你们喜欢吃蘑菇吗?“喜欢”我们一起把蘑菇运回家吧。可是这么多的蘑菇我们怎么把它送回家呢?“我们就用汽车把蘑菇送回家”

2、提出送蘑菇要求

妈妈帮宝宝们准备了一辆小汽车,一会,我们每个宝宝先采一个蘑菇,把蘑菇放在小车上,宝宝的两只手要扶助小车,不然,蘑菇就会掉下来。

3、请幼儿练习

来,宝宝们,我们一起试试看。

4、这个本领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

5、提出送蘑菇要求

现在我们准备要把蘑菇送回家了,回家的时候我们要穿过一个山洞,过山洞时要把身体缩在一起,我们还要跨过小沟,跨过小沟时眼睛一定要看好。现在先看爸爸是怎么做的。送回家的时候如果这里还有蘑菇的话我们就从旁边的小路走过去采,采了蘑菇后再钻山洞。

哪个宝宝能和爸爸一样勇敢的走过去?请个别幼儿先走。宝宝真勇敢。现在我们一起把蘑菇送回家吧。女宝贝和妈妈一起走,男宝宝和爸爸一起走,一个跟好一个,不要挤。

三、结束部分“炒蘑菇”

1、教师把幼儿送的乒乓球倒在彩虹伞中做“炒蘑菇“游戏

2、蘑菇炒好了,我们一起吃吧。肚子吃饱,我们去休息一会儿吧!

[体育幼儿园小班设计方案]

第13篇: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初二《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初二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初二年级篮球教学是为中学生的篮球技术打基础阶段,篮球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和爱好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对篮球产生浓厚的激情和动力。同时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在初级阶段的篮球基本功的正确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发展状况,在练习中让学生在篮球技术水平掌握和提高的同时身体素质也得到相对应的发展和提高。本课确定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内容,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水平发挥和集体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快速、有效,把对手真正的摆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着重教会学生正确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并能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对抗中,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的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在一对一和多人的抢断游戏中有意识、有效的加以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运球变向时蹲跨、转体探肩、护球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篮球40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第14篇: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南华罗武庄中心学校 程晓杰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1)学生小组活动。 (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 内容:如:二七( ) ( )七三十五

七七( ) ( )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 生:3×7=21 7×3=21 (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

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 [课中操]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 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 (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 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3) 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课件结构】

1.画面

三个六边形

2.画面

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3.动画

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 7的乘法口诀 5.动画 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 6.动画 算式翻板

7.交互 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 《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45句)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

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预先存入7句口诀),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

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1~7)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7以内表内乘法),有成绩反馈和错题记录功能。

七、运行环境

计算机教室环境,两人一机,教学软件分课件与学件。其中学件中只包含本整合点的三个模块。

总之,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二人一机的训练,让孩子们象做游戏一般熟悉7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第15篇:小学二年级《小狮子》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小狮子

陈伟伟 金堂县赵家镇小学

一、概述

· 语文 二年级上册

· 2课时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系鞋带、穿衣等;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僻字,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生字造句、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小狮子学会了哪些本领?)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懒洋洋”、“贪玩”)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资源:多媒体。

2、工具设计:教学PPT、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狮子王》。

2.提问:你喜欢影片中的小狮子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只小狮子,那么,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狮子》这篇课文.

4.板书课题:小狮子.

学生活动[1.观看影片.2.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请2、3名学生概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2.(多媒体演示)请丁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难字标出来.

3.指导认字方法:用你学过的识字方法去学习那些不认识的字.

4.纠正学生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或有什么识记方法,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进行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引导学生把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后,要求同桌互读互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请你帮帮他.

6.丁丁考考你: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请学生领读.

学生活动

1.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将生难字画上符号.

3.用所学的方法识字.如:拼一拼、猜一猜、查一查、听一听等.

4.当小老师强调读音、识记字型.

5.同桌互读、互评.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6.自由读、领读.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教师活动

1.齐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2.大家看:丁丁把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课件出示)初生的小狮子懒洋洋的小狮子妈妈的教导(爸爸的教导)努力学习真正的小狮子(引导学生结合课件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第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初生的小狮子的照片.

4.提问: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懒洋洋")

[拓展:小狮子除了"懒洋洋",还很贪玩]

5.提问:一棵大树看见后,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引导学生体会"自找苦吃""饭来张口、天天享福"的意思)

6.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对小狮子的担忧之情,和小狮子怕吃苦的享乐主义.(全体参与二人分角色对读)

7.引导学生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小狮子的话被妈妈听到了,她说了些什么?

[拓展:看图,想象爸爸对他说些什么?]

(1)解妈妈的话:什么叫"劝告"?"依赖"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

8.引导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以此体会小狮子学会了滚、扑、撕、咬的本领.

学生活动

[1.用单的语言概括段意.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3.看小狮子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自渎课文,回答问题.

5.读一读大树对小狮子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小狮子行为的看法,并对小狮子谈出自己的看法.6.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后评议.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朗读.

7.自由读7-8自然段,回答问题.

(1)理解词语,交流从妈妈的话中明白的道理.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8.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体会小狮子的本领.

四.回归整体,扩展思维

教师活动

1.丁丁给我们提了问题: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狮子?为什么?(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后来:努力学习、滚、扑、撕、咬)

你认为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3.引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活动

1.自由回答问题.

2.戴头饰表演]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小狮子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学习小狮子\"努力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帮助和总结

第16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河北省武安市贺进镇翟家庄小学 黄广欣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 开发儿童 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的听音乐)而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的确,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确有相当的困难。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 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因此我大胆尝试着改变以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具体方法如下: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第17篇: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五彩池》教学设计方案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小学 张钰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学习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

交流第

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集体完成口答练习题(五彩池的成因)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分析: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彩池那美妙的情景,掀起学生诗意般的情感波涛,振奋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意境,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学习,升华感情。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课件

一、写景美文集锦;

二、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

三、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

四、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

分析:Internet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学生在网海里尽情遨游,获取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到升华。

(六)、练习巩固,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完成)

1、测试卷。(见上)

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赏析,我相信五彩池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点击回复进行发挥。

1、给你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读。

2、写一首赞美五彩池(或家乡、或任何一处美景)的小诗或一篇美文。

3、建立网站:

(1)、家乡美景展。

(2)、四川名胜集锦。

(3)、九寨黄龙美景荟萃。

(4)带你神游九州。

5、给你喜欢的九寨黄龙歌曲制作MTV。

分析: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看了录像,阅读了大量课外材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作品展示,体会成功。

分析:学习是过程而不是终结,学习是体会快乐而不是寻找难过。学生带着创作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作品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学会赏析、评价别人的作品,同时也学会评价、总结自己的作品,争取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超越别人,超越自己。这就是成功教育,也是教与学的终极目的。

(八)、总结反思

第1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7的乘法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教学重点]:能用7的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矗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汇报:

①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 ②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七七七四十二;师:三七二十一生:3×7=217×3=21;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课中操];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 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

七七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生:3×7=217×3=21 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

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 [课中操]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 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

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结构】

1.画面三个六边形

2.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3.动画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7的乘法口诀

5.动画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

6.动画算式翻板

7.交互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

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辣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

1、可控圆盘;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Authorware程序片段;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

2、算式翻板;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这个环

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溃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

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有成绩反馈和错题记录功能。

七、运行环境

计算机教室环境,两人一机,教学软件分与学件。其中学件中只包含本整合点的三个模块。

总之,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二人一机的训练,让孩子们象做游戏一般熟悉7的乘法口

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第19篇: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题名称:我能控制自己吗

二.执教者:袁倩

三.授课年级:三年级

四.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明白什么是自制力;

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自制力不足的方面和寻找解决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制力和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自制力不足的方面及解决办法。

六.教学方法与过程:

 开门见山,板书课题:我能控制自己吗

 听故事,引思考:

1.教师讲故事:一只饥饿的小老鼠在四处觅食,突然,它掉进了一口米缸。小老鼠非常高兴,他就大口吃起米来,吃饱了就睡觉。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米缸里的米越来越少。小老鼠每天都想,今天吃完了就出去,不然到时候米缸空了的话,就出不去了。 可是,每次吃完之后,他总是贪恋着香喷喷的大米,不肯出去,总说:“明天,明天一定出去。”最后,米吃完了,可小老鼠再也出不去了。就这样,他饿死在了空空的米缸里。 2.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明道理:

教师讲解什么是自制力:从字面上理解,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

 同学有困惑,老师来支招:

(1)小明的困惑:写作业时不能专心,总想吃零食或摆弄小玩具;老师的建议:训练自己专心做一件事,从坚持5分钟,到十分钟,甚至更长。同时,做一件事情,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完成一个,可以奖励自己一下。(如一块奶糖)

(2)小红的困惑:自己这几天肚子不好,可看到别人吃冰棍,也忍不住吃,结果病情加重;老师的建议:当我们面对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想吃却不能吃的东西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可以先想点别的或干点别的。

 想一想,动动脑

1.想一想:自己在自制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2.动动脑:尝试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 老师点睛:

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就算是大人有时候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所以,孩子们不必自责。

 课堂回顾:今天同学们从课堂上收获了什么?(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课后作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做一张小卡片,并写上一句话,贴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什么。

 老师寄语: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自制力强、勇敢克服困难的人。

第20篇: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反冲运动 火箭

一、概述

本节课为1课时,45分钟。

《反冲运动 火箭》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反冲运动 火箭》中的第五小节的内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本节内容的重点反冲运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得出结论;难点如何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反冲运动的含义和反冲运动在技术上的应用 2).知道火箭和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 联系实际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现象,加深对反冲运动的认识

2) 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全面介绍我国成功的自主研制发射的“长征”系列火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乐于实验、热心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勇于探素的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为高二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

·学生已经学过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反冲运动的实例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六、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1)播放视频,引起兴趣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反冲现象: (2)引起思考,认识本节课的重要性

反冲是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动量守恒所导至的必然结果,在许多场合反冲是不利的,如大炮的射击,由炮身的反冲会影响炮弹的出口速度和准确瞄准,但还有许多场合,恰好是利用了反冲,如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就是利用反冲来工作的。 2.新课教学(要点) (1)反冲概念形成

a.演示: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有火柴头上乔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大支架上,使细管呈现水平状,用火柴给细管加热,当管内的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b.(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形成概念)

反冲运动: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做反冲运动 被分离的一部分物体可以是高速喷射出的液体,气体,出可以是被弹出的固体

(2)反冲运动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反冲运动的特点

1.反冲运动的特点:反冲运动和碰撞,爆炸有相似之处,相互作用力常为变力,有作用力大,一般都满足内力外力,所以反冲运动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反冲运动问题中,有时遇到的速度是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的相对速度,这时应先将相对速度转换成对地的速度后,再列动量守恒的方程 3.在反冲运动中还常遇到变质量物体的运动,如火箭在运动过程中,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箭本身的质量不断减小,此时必须取火箭本身和在相互作用的时间内喷出的所有气体为研究对象,以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来进行研究。 (3)反冲的应用

a.引导学生例举反冲运动的实例

火箭,喷气式飞机反击或水轮机,灌溉喷水器

发射炮弹,炮弹出口速度 当加速度一定时,炮膛越长,炮弹的出口速度就越大,根据动量守恒,大炮反冲的速度也越大,炮弹的命中率就越低,若增大炮身的质量,反冲速度可降低,从而提高命中率。 手枪,步枪,发射子弹时,为减小反冲运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手枪枪身质量较大,步枪装枪托以提高命中率 b.反冲运动的实例分析

例1:小车总质量为M=3kg,水平喷出的橡皮塞质量为0.1kg,速度为 ,求小车的反冲速度?(学生先进行思考,然后演示课件、讨论,教师总结。)

思考讨论:质量为m的人在远离任何星体的太空中,与他旁 边的飞船相对静止,由于没有力的作用,他与飞 船总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这个人手中拿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现在 他以相对于飞船为u的速度把小物体抛出 (1)小物体的动量改变量是多少? (2)人的动量改变量是多少? (3)人的速度改变量是多少?

(二)火箭 1.a.课件展示现代火箭的发射过程

b.学生阅读总结火箭的原理,影响飞行速度的因素及主要用途

1) 火箭:现代火箭是指一种靠喷射高温高压燃气获得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2) 火箭的工作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当火箭推进剂燃烧时,从尾部喷出的气体具有很大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因而发生连续的反冲现象,随着推进剂的消耗,火箭的质量逐渐减小,加速度不断增大,当推进剂燃尽时,火箭即以获得的速度沿着预定的空间轨道飞行 3) 火箭飞行能达到的最大飞行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喷气速度:现代液体燃料火箭的喷气速度约为2.5km/s,提高到4—4.5km/s需很高的技术水平

2.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时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之比),现代火箭能达到的质量比不超过10 4) 现代火箭的主要用途:利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例如发射探测器,常规弹头和核弹头,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5) 我国的火箭技术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质量为M的火箭,原来以速度V0在太空中飞行,现在突然向后喷出一股质量为△m的气体,喷出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为V,则喷出后火箭的速率为多少?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doc》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