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2020-09-05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又有工程技术上的一些分析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存在着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3-01

一、前言

由于电工电子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该课程内容繁多,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遵循最优原则。教学设计系统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评价及修改等七项有机整合构成。网络课程的开发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不对头,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发挥效用。因此,认真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1-5]。本论文详细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

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电工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电工技术的学生都已经学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先修课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他们已经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有独立学习这门功课的能力。对于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来讲,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几种典型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了解电工的测量及供用电等实用技术[3-6]。

(二)电工技术教学内容分析。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即电路部分、电机与控制和电工测量;然后,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首先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学习电工测量技术,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保证学习者头脑中清晰的教学流程,但是各个内容之间相对独立的,方便学习任意选择学习。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三)教授对象分析。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体现出来,而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和自己的学习特点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用等提供依据。了解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起点,作为网络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主要是面向技术学校的学生。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具有参与性、自我教育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等特点。

(四)学习目标分析。电工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和典型电路的功能和应用,能够自如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五)教学策略制定。在本网络课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方式:讲授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在电工网络课程设计中,对这五种主要学习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适合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主要考虑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网络课程主要面向成年人,采用文本、图像和动画三类教学媒体,以文本为主要教学信息表达形式。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

(一)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体系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由课程目录、课程要求、内容索引、习题指导、课程实验、教学资源、讨论天地七个模块组成。这七大模块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电工技术网络课程页面设计。文本是在Dreamwaver网页编辑下,进行文字录入的。对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页面中的字体设计基本原则是字体不易过多,不要使用超过三种以上的字体,并且要尽量使用常用字体。本网络课程图形图像采用FireworksMX和photoshop7.0软件进行处理。

网络课程是由一页一页的网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组成的。页面设计中注重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制作出生动、和谐、美感的界面,整个课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节奏和韵律的格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中进入网络学习世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导航设计。网络课程的导航要求切实做到没有迷航现象的发生,它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之间自如跳转,不受任何的限制,同时,也不能使页面中的导航按钮功能重复,杂乱无章的任意摆放,以免造成页面面积的浪费。导航系统一般要求清晰、明确、简洁、方便。在电工电子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导航方式:主导航栏、菜单式树状导航等方式。

(四)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交互设计。“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守如下原则:一致性、简单性、可靠性、趣味性。设计本课程中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手段支持人际交互,比如电子邮件、电工电子技术论坛、聊天室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际交互方法都是学习者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成功开发的一半。本文就详细介绍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按照这七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与设计,然后把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确立出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系统,为后面网络课程的制作提供指导意义。给出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和制作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振坤等,电工电子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成谢峰,电工电子网络化教学系统,青岛大学学报,2001

[3]娄淑琴、盛新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远程教育,2003.

[4]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中国远程教育,2003.

[5]晶玉课件编写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沈二,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看国外网上开放课程发展,中国远程教育,2002.

作者简介:

陈正莉(1962-),女,汉族,中级职称,本科学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第2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主题:基于ncla.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

一、前期分析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科学的课程理念;

2、掌握ncla.org的主要功能;

3、理解信息化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原则、步骤、评价方法;

4、设计基于ncla.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

5、参与网络协作学习与商讨,具备信息化课程设计理念与技能的持续化发展能力。

(二) 学习者

1、希望运用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高校教师;

2、具有某一科目的教学背景;

3、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 学习内容(主题)

基于ncla.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

1、关于学习科学的理论

2、进行ncla.org平台的架构

3、创建学生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共同体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模式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评价方法

4、利用ncla.org平台设计信息化课程

 基于ncla.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案例探讨(已有案例、学习者提交案例) 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学习者需求动态添加主题

(四) 学习策略

1、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协作学习。将每个学习内容分解为学习者的具体问题,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由简到难,学习者围绕问题解决进行学习。问题分类可基于某一学习主题,或细分到某一学科的个别化问题,学习者依据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或学科加入学习小组,参与协作学习。

2、任务驱动。依据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习者运用信息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而非仅仅进行知识记忆。

3、建立学习共同体。由于学习者为某一科目的大学教师,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经验及对信息化课程设计的理解。以主题或学科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在个体间知识的社会协商中,激发内含在团体或共同体中的知识建构。

4、情境学习。以“资源+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者在与实际教学相似的复杂情境中完成对资源的选择、理解、互动,完成学习活动。

5、建立互动评价中心(体现在案例探讨环节的动态添加、评价)。

6、自主选择学习。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主题、任务、科目组别。

(五) 学习评价

1、诊断性评价。问卷、投票。

2、形成性评价。主题讨论参与、作品提交、参与作品评价。

3、总结性评价(基于作品的评价)

二、模块内容设计与实施(体现学习活动过程)

(一) 课程介绍

(二) 学习需求调查(用于动态产生新的学习主题)

(三) 任务-问题(问题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

(四) 小组-社区(发起主题相关投票、问卷、相关主题探讨)

(五) 内容-资源(各种信息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归纳,word、ppt、powerpoint、flash、视频、音频、著名文章、书籍)

(六) 活动-评价(作品提交、对他人作品的建议与评价、参与主题讨论的图表信息搜集、个人初始需求与相关主题成果比较)

推荐第3篇:网络教学设计

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天津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张建智 [概述]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序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实际运用部分,因此,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主动探索与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一般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新安镇一中七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数学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学生熟悉网络教室的学习环境,能够顺利地运用vcla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让他们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策略选择】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

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主动探索与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多媒体网络教室。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观察:教材第54页图6.2-1.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 意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可以看到,用坐标可以清楚地表示地理位置,由此引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的内容。由此点题——本课的学习内容是: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二、师生互动,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动1: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 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

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

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

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 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展示问题:(教材第62页,公园平面图)

春天到了,初一(13)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

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

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 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200,300)”. 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

实际上,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知道张明和王丽同学是如何在景区示意图上建立的坐标系吗?你理解李华同学所说的“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吗?

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 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 意图: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小结

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意图:在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前面的观察、探究来进行总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60页第5题、第8题.

意图: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采用“主动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教学中要注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的位置,确定比例尺是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环节,确定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建立直角坐标系的

重要步骤.【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篇2:网络信息浏览教学设计

《网络信息浏览》

教学设计

重庆市小龙坎职业中学校

彭方中 2011年5月 22日 篇3: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教

学设计表 1 2 3 4 5 篇4: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作者:刘世银 性别:男 职称:小学数学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

安大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网络”(p26-p31)。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以及给人们学习、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 2.了解上网的方法,知道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网址,学会利用网站学习。 3.会利用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的搜索操作。 4.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理解沉溺网络游戏放入危害,从而能约束自己文明、健康上网。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网”字,提问“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教师再继续出示“络”,提问“网络什么意思”。 2.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去认识网络,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惊喜(出示课题:走进网络)。

二、认识网络

1.介绍网络的含义。

网络主要指“国际互联网”。它像一张包住地球的“大鱼网”。所有的电缆、光缆、无线电波就是这张网的“线”,在这些“线”上流动着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在短短的几秒时间跨过千山万水,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2.交流:你知道哪些网络?

师:现在了解了网络的概念,那你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网络、网址、网页吗? 学生说出几个网页名称、网址,教师选择性板书,引导:那怎么找到、打开这些网页、网址呢?

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出示课件介绍ie浏览器;如果学生知道,则邀请学生上来演示,并在操作中讲解。

师解说:畅游因特网,我们需要通过浏览器这个帮手,常用的是internet explorer ,简称ie。在电脑桌面找到这个 图标(或者在开始-程序里面找到也可以),双击(或者右击后点击“打开”)就打开网络窗口了,在这里可以输入你想要找的网址了。例如:

/retype/zoom/9f4f4608844769eae009eda4?pn=3&x=0&y=0&raww=327&rawh=108&o=png_6_0_0_452_469_162_5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08&md5sum=478c4fb8c940def3140dc4bb67d390a3&sign=8f0eaacd6d&zoom=&png=4650-60089&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鲸的生活习性 ”相关知识;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相关图片;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四、文明上网 1.师引导:课上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上网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一旦我们沉迷于网络之中,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伤害。那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会沉迷于网络之中吗?你们会文明、健康地上网吗? 2.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全班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 不沉溺虚拟时空。

五、情感延伸 1.师小结:对,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学习的得力助手,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2.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作业

(1)收集优秀网站,然后推荐给其他同学(教材p28)。

(2)书写感想:网络游戏我来谈(教材p31)。篇5:网络基础知识 教案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一周 第1节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学会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教学任务:学会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安排座位

根据学生人数安排座位。

2、上课要求

3、进入微机室的要求 1)、按照教师的安排有顺序的进入教室。 2)、不准在微机室内大声喧哗,不准随便离开座位。 3)、不准乱动机房内电缆开关之类的设备,防止触电。 4)、正确使用键盘、鼠标,不要重击,以免损坏。按各类按钮要轻按不能乱按。 5)、上课有事有问题要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方可进行。 6)、下课时要轻轻的将键盘、凳子放回原处。然后一排排的有序离开教室。

4、微机室卫生要求 1)、进入微机室必须穿脚套。 2)、不准在微机室乱丢纸屑。

二、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大家平时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你上网了吗?”,“我从网上给你发信息”??这个“网”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能帮我们做什么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新授内容

1、认识计算机网络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游戏”附件当中,有一个“红心大战”游戏。这个游戏不但可以和多个同学一起玩。 做一做:四个同学一组,一起来玩“红心大战”游戏。

2、计算机网络能做什么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数据通迅和资源共享。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另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在自已的计算机上使用网络中软件、硬件或者数据资源。

做一做:访问其他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第1步: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网上邻居”图标,打开“网上邻居”窗口,窗口中显示出整个网络中所有可用的计算机。

第2步:在窗口中双击任意一台计算机的图标,就可以看到这台计算机提供的共享资源。

第3步:在窗口中双击某个共享资源,可打开这个文件夹,查看其中的内容。

第4步:双击任意一个文件的图标,即可以打开相应的软件查看文件的内容。

四、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

试试看

通过“网上邻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看网络中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练后互相讨论。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本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能做些什么,为(转载于:网络教学设计)文件夹设置共享不但可以获得别人提供的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资源让他人共享。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能快速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并且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二周 第1节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学会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教学任务:学会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知识窗

把文件夹设置为共享资源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不但可以获得别人提供的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资源让他人共享。要想将自己计算机中资源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必须先将该资源设置为共享资源。

例如,将“张丽资源”文件夹设为共享文件夹的过程如下: 1)、找到d盘的“张丽资源”文件夹。 2)、在“张丽资源”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共享”选项,出现“张丽资料”属性对话框。 3)、在“张丽资料”属性对话框的共享选项卡中,单击选中“共享名”后面的框中出现了默认的共享文件夹名称“张丽资料”。 4)、在“访问类型”栏设置访问权限。选中“只读”项,只允许网络用户读取和复制文件,不允许对原文件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选中“完全”项,允许网络用户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选中“根据密码访问”项,则根据网络用户输入的不同密码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二、巩固练习

1、说说看

你能随意看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的文件吗?

2、试试看

通过“网中邻居”,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查看网络中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3、练习后回答

玩“红心大战”游戏时,如果找不到四个同学还能玩吗?我们能不能和远在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玩“网上红心大战”?

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网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

能过“网上邻居”,查看教师机中的“学习素材”共享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都是老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而准备的,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素材。

三、实践活动

完成p10的实践活动

第三周 第2节 神奇的因特网世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因特网。

3、学会启动和退出ie浏览器;认识ie浏览器,熟悉浏览器窗口的各组成部分。

4、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在学校的网络机房里,我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网上邻居”就可以浏览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内容,非常方便。实际上,学校的网络机房仅仅是一个小局域网,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大型网络——因特网。因特网上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一个精彩的世界,有人说通过因特网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下面就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因特网。

二、自主探索 探究新知

1、简介因特网

同学们经常听说的“上网”就是指访问因特网,因特网是由全世界的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络。因特网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它可不是一个“网络”,而是由世界上许多大小小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的,几乎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也有人叫它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因特网能有这么大的神通,是因为因特网上有许多计算机在为大家服务,这些计算机被称为网站。不同的网站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有的网站主要用来帮助大家收发信件,有的网站主要供大家发表意见,有的网站专门帮肋大家查找信息,有的网站可以辅助学习,有的网站可以教我们如何写作文?? 为了便于区别,因特网中每一个网站都有一个由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地址”,称为网址。例如:

说说看:你周围哪些人上过因特网?他们上网做什么?网络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单击任务栏中的ie浏览器图标,打开ie浏览器窗口。

在这个窗口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标题栏:显示浏览器软件的名称和当前正在浏览的网页各名称。

菜单栏:提供浏览器操作和设置的命令。

工具栏:提供浏览器的常用操作命令。

地址栏: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后按一下回车键,就可以浏览相应的网站或者网页。

网页显示区:显示网页的内容。

状态栏:显示网页在网站中的位置或网页下载进度等。

三、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

1、说说看:比较浏览器和“画图”、“写字板”窗口,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地址栏 工具栏 网页显示区域 菜单

状态栏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推荐第4篇: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现状及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1相关研究

1.1文献检索课程特点

文献检索课程是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这类课程在传授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木理论知识、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同时,着重让学生运用信息检索的基木原理和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整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文献检索课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从“读”向“用”转变,特别要注重实践课教学的科学化,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依托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与资源共享,是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网络课程研究

1.2.1网络课程定义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提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2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2.2网络课程的特点

(1)打破时空距离。网络课程是跨时空开展教学活动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与课程学习,使学习活动不受时空限制。(2)有效降低教学成木。网络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是模块化、扩展性的,并能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新,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利用。(3)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4)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网络教学中提供互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讨论功能,让学生以多元方式展现学习成果。(5)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关系。网络课程不仅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交互。(6)有效整合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课程内容和现代教育思想,利用网络环境与教学资源的结合实现学科整合。

1.2.3网络课程的开发原则

(1)分类开发原则。该原则是指要按不同类型的网络课程制定选题,开发其课程。不同类型的网络课程有其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适用对象。分类开发的原则主要解决网络课程的针对性问题。根据教学功能和内容结构,网络课程可以划分为基于教的网络课程、基于学的网络课程和“主导一主体”网络课程三大类。要开发网络课程首先要分清其类型,不同类型其开发的思路、做法是不同的。

(2)依赖递减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对教师依赖程度越高,其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则越小。该原则是针对基于学的网络课程而言的。一般而言,儿能离开教师讲授而能被自学的内容,均可以开发成网络课程。相反,有些教学内容必须依靠教师手把手地教(如工艺美术、舞蹈技能、体育技能、设备的实际操作等,则不宜开发为网络课程。

(3)无法替代原则。该原则是指开发的网络课程不能被其他媒体所替代,尤其是不能被教科书所替代。如果一门网络课程基木上可以被书木所替代,那么该课程就存在较大的问题。要么是选题有问题,要么就是没有做好教学设计,导致网络课程变成教科书的翻版。因此,判断一门网络课程是否有价值,是否开发得成功,其标准或原则就是看它能否被文字教材所替代。遗憾的是,目前这种能被教科书所替代的现象时常发生。说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既十分重要又需要被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师所掌握。

2文献检索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献检索网络教学起步晚,起点也不高。尽管这样,国内高校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如华东理工大学的文献检索课,分专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发布到图书馆网站上,进行网络化教学,曾在全校的课程评估中得分最高,连续多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教务处的支持下,坚持文献检索课的全而改革,先后完成了10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并于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教学网站的建立;此外,还研发了网上考试系统,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被评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工业大学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网站,共分为课程信息、老师信息、课程内容、资源利用、作品提交、学生作品展示、网上交流、项目背景等几个模块,被列为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此外,还有许多高校都在网上发布了自助式文献检索课件。

从国内开展文献检索课网络课程实践现状来看,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在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笔者在对我国开展文献检索网络教学网站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文献检索网络课程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

2.1课程体系缺少整体规划

文献检索课程体系缺失整体规划设计。在课程设计时,没有考虑知识的连贯性,没有将课程内容进行有序的模块化组织,没有围绕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形成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所需的训练项目。

2.2人际互动缺失

文献检索课程普遍存在对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够重视、课程评价与反馈系统不完善等交互缺失问题。部分网络课程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挂在网上,其实只是对教材和教案的简单搬家,交互并未被有效整合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网络交流流于形式。

2.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不健全

文献检索网络课程中,由于自主学习策略的缺失,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协作学习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使得初学者常常陷于寻找资料或学习策略的困境中。无法预期的信息深度与分量、没有具体进度的教材和网络传输时间等,容易让学生因认知负荷过重而产生信息焦虑感。研究发现,初学者更依赖于教师决定式的学习方式。

3文献检索课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

网络课程设计随着网络课程实践应运而生,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考虑整体环境因素以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再现教学系统设计。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包含3个阶段。(1)教学前,包括目标呈现、教学内容设计等。(2)教学中,包括信息呈现、学习活动设计等。(3)教学后,包括教学评价、评估及反馈设计等。文献检索网络课程设计要着重针对这3个阶段考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1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支撑着网络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设计的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要认真系统分析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对象范围以及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对参加课程的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及不同个体的认知特点,以便根据学生特点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生建立档案库并自动跟踪和记录学习进程,对网络课程的开展进行数据挖掘,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醒跟进学习进度,完善教学目标分析。其次,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要对内容组织方法和内容表现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

3.1.1内容组织方法要模块化

在文献信息检索网络教学内容设计中,应立足于教学单元将教学内容划分并组织成不同的模块,最终形成知识点有机结合、课程有机整合、重点突出的教学模块。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学单元或者教学知识重点难点为依据,通过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模块化的内容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形成逻辑性强的教学结构,更加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网络课程学习效率。

3.1.2内容表现形式要多媒体化

教学信息主要通过教学媒体进行传递与表达,教学多媒体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地展现知识内容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利用文木、声音、图表、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习者的注意力。

3.2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展现了学习目标的具体实现步骤、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和学习过程的具体安排,是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的核心。因此在设计时要把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相对照,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应以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目标为宗旨,以“目标与手段的统一”为准则。在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自主学习活动与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整合,围绕这两个方而进行网络课程教学。

3.2.1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主体性和参与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木特征。自主学习的设计应遵循“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学生自学、讨论协商、评价总结、练习巩固”的模式。如通过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体会检索的基木过程。主动通过人机交互操作,对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查询检索,对所获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新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可使网络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知识和提升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传网http://www.daodoc.com,嘉学网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5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开放式教学设计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开放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日剧显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既能接受到更多的新知识,增强学习的能动性,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文章对基于网络环境的电力电子开放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网络环境;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对电能进行控制和变换的技术。该学科起步虽晚,但其发展和应用之迅猛令人刮目,它已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鉴于此,我院将该课程扩展为电气信息类公共专业基础课。由于参学的学生数量和专业方向增多,而课时压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做相应的调整,,而且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新器件、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同时本课程教学中重在电路结构掌握,动态过程的理解,特性波形分析等,这些如果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可以构建一个教与学的崭新平台,作为第二课堂,对于教学的实施、学生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推动作用。

1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的优势

(1)学习能动性的提高。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教学在开放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逐渐地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解决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性,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学习资源的扩展。电力电子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新的器件、新的电路日新月异,不断创新。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广泛涉猎、积累资料,精选本学科的有关资源,收集有关发展动态、实际应用、最新成果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在网上可以更大范围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由点及面,达到“枝繁叶茂”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器件、电路种类多,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器件的静、动态特性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集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采用动态演示,在线式仿真,交互式学习手段,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式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相关知识的感知能力。

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设计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利用实用高效的网络技术制定课堂、网络、实践的立体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互补,完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

(1)常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查阅常规教学,如:课程简介、教学与考试大纲、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课件等,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之前,对该课程总体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起到学习引导的作用。

(2)动态演示。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在线点播式动画课件,如对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不同的触发角、不同的负载特性情况下的基本工作过程,工作波形进行动态演示,既能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又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重复再现,作为复习巩固所用,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关键知识点索引。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到电路、电子、电力与控制等技术,在网络平台中对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建立索引,如学习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通过对该知识点与相关知识点建立动态链接,借助大量的互联网资源,对器件的新工艺、新特性、新材料和新应用等知识的扩展,使已学与未知知识点环环相扣,形成知识网。既能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为重要,效果也更为明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到课时的限制,往往只能点到为止。

(4)建立虚拟实验仿真平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多为强电实验范畴,试验过程的错误操作,极有可能损坏实验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利用MATLAB/Simulink强大仿真功能,构建虚拟实验仿真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搭建电路模型,调节电路参数,观察电路波形,故障模拟等,进一步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定量分析方法的掌握,起到与传统实验优势互补,使用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应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5)扩展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学习的平台,引入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其他高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微课、专题讲解等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个内容进行针对性自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起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6)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网络开放式教学平台,集巩固练习、在线答疑、小组讨论、效果反馈等功能。学生可以自我检验学习效果,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平台远程答疑、在线式讨论等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

利用学院现有的中心机房网络提供硬件与软件的研究条件,模拟运用教学平台相关。针对网络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课题组对教学的教案和教学程序做了精心设计,搜集了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加以整合提供给学生在线阅览与下载。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应用与最新发展。教案的重点突破了传统教材内容的编排,采用由工程应用到电路,由电路到原理,由原理到波形,由波形到计算的程序完成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跟踪每一位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予以指导,达到目标要求。

4 结论

从以上结果分析,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采用制定目标,创设情景,课件展示,资源查询、重点难点解析,课堂讨论、在线测试、总结指导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查阅学习资源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乔伊斯(美).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项目名称: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2010ZZ006]

作者简介:汪普林(1976-),男,安徽安庆人。

推荐第6篇: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1.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 2.产品生产企业、各类控制工程公司的职业工作岗位。 3.前后续课程的关系。

4.维修电工高级工职业标准。 5.根据岗位职业发展及个人发展需求,选取最新的技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6.根据课程工学结合需要,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培养,确保学生下企业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的生产制造岗位及其在生产设备中的维护维修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为教学内容,序化知识与能力,结合典型“案例”、“项目”组织教学,在实训室、生产现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 “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为了提高课程学习质量、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安排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工作,理解相关职业规范与标准。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教育要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知识教学要求

(1)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故障处理和维护维修的原理、方法; (3)熟悉单片机的的技术要求与选型依据; (4)熟悉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知识;| (5)掌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6)了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3 .技能教学要求

(1)本课程计算方法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除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外,在教学过程中安排2-3次习题讨论课,内容以交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计算为主;

(2)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基本实训方法与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安排12个实验、8个实训项目;

四、课程教学组织及实施

1 .教学方式

理论课62学时,实验课10学时,安排1周项目实训,实施工学结合。 2 .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

教学地点在中央财政支持的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机电综合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进行。

3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将工作实际经验、产学研成果设计成教学案例,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脑、手并用,迅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实践时,除主讲教师外,配一位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实践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与主讲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内学习——边学边做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案例教学,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过程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案例式、互动式、研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演示、多媒体、计算机仿真、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边学边练,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2.课外学习——课余及双休日工学结合 在课余及双休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先申请,经实训基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可到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实训。实训时,学生可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自主学习,教师辅导。课余及双休日工学结合实施分层次教学,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选择课题。通过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安装、调试,培养学生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技术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

3 .超前学习——能力扩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与实训、机电综合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这些教学环节均有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技能的持续提高及扩展,为适应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课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上课提问情况、作业情况、职业素养等),占总成绩 30% 。 其他成绩占总成绩 70% 。 2.实验课成绩评定

实验课采取分段考核、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学生每做完一次实验,都给定当堂课的实验成绩,实验课后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给定一个成绩。阶段学习完成后,向学生列出几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学生抽查其中的一个项目作为考试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题目给分都非常详细,当堂课学生每完成一步给一步的分。最后将每堂课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考试成绩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本门课的最后成绩记录学生的学籍档案。

集中实验考核(占 40% ),实验报告(报告评分,占 10% );平时项目实验调试结果(现场评分,占 50% )。 3.课程实训考核:职业素质(占 10% );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 40% );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 40% );学生相互测评(由学生测评小组完成,占 10% )。

4.综合实训考核:设计与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 40% );现场安装调试(现场评分,占 40% );实训小组成绩(系统运行结果占 20% )。

5.维修电工高级工考核:由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组织考核,并发证。

6.课余及双休日工学结合工程考核:按学院技能课程考核要求考核,通过者学分记录选修课学分。

7.下厂成绩评定

实习结束后,学生成绩由企业、系和专业教研室成立考评小组评定。成绩比例如下: (1)企业评价:50% (2)指导教师成绩:30% (3)考评小组成绩:20%

推荐第7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八章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本 章 知 识 点

1.网络课程的构成与技术要求

2.网络课程的功能及特点

3.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5.优秀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

6.主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与特点

7.主题学习网站的实例介绍

第一节 网络课程的基本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由于它突破了传统时空限制,为人们获取、利用知识,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因而备受教育领域的重视。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因此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质量,乃至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网络课程的概念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展开来说,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 web 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与技术要求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定义,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它是以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综合表现手段进行传递的课程内容。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课程的内容与组织应当符合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在内容组织上,把课程内容分为章、节、教学素材。按照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标准,把教学素材聚合成学习对象,再形成节,每一节中必须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再由节形成章。提高课程内容的可重用性、可共享性、互操作性。

(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教学资源

为保证网络资源建设的质量,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术语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题库、课件库、案例库等。

网络课程中的课件,要求能够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自成体系是指针对某学科的网络课件要涵盖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独立使用是指网络课件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单位,对每一知识点,设计适合教学需要的网络课件,它可独立应用于教学,解决某一个知识点的问题。 2.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是指支持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软件工具,是一个统一的教学、学习、内容整合、网上辅导及讨论、自我测验的系统平台。 3.教学活动

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网络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网络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活动包括:在线交流、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视频讲座、探索性活动等。因为网络课程的学习者都是社会中的人,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作业和答疑可以检测学习进展情况,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三、网络课程的功能

(一)从学习资源的角度看,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据统计, 2000 年人类知识的 99.4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获得的,只有 0.6 %的知识是 80 年代以前积累的。预计到 2050 年,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届时将只占到知识总量的 1 %左右,知识增长速度的变化可以用“ 核裂变” 来形容。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更换教材的内容也很难跟上知识的发展,而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能即时更新知识,从而保证了网络课程能即时反映最新发展。同时,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理念融入到网络课程中,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二)从学习者的角度看,网络课程可以成为其实现开放学习、终身学习的手段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迫切需求,网络课程由于其开放性、更新速度快,可以成为其实现终身学习的手段。

(三)从教师的角度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收集相关素材。而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课程,教师既可以收集现成的素材,如果教师有能力开发网络课程的 话 ,则又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有效教学。

(四)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个要素信息化的过程,通过网络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高,教学内容得以信息化传递。

第二节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应从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学生主体参与性、课程交互控制性与教育实践性四个基本纬度去考虑。

(一)网络课程内容的价值性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既要遵循一般教学内容的规律性,又要体现由于网络环境带来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组织的变化。网络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就在于为知识传授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实现提供良好载体,它的价值因教学内容与网络环境的结合而得到体现。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循基础与启发拓展相结合

教学内容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认知的对象,信息时代所需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其作为社会普通一员基础上的。因此,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其基础性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渐进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系统知识的掌握,良好逻辑思维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上。网络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多元的,每个人的认知结构具有差异性,在认知的过程中都具有联想性。因此,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显得必不可少。 3.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结合

有学者(Butle 和 Mautz , 1996)证实,富有意义的多媒体刺激环境和生活化的表现方法能使学习者对这种学习媒介和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认同,由此产生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以超文本、超媒体、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学生的迷失并能提供及时的教学支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用视频、音频、图形、文本等多媒体元素来表现知识单元,可以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

(二)学生主体参与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模拟实验,在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课程的超媒体与非线性,良好的导航设计可以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而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为学习者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网络课程的优势就在于能为这两种学习策略的实现提供可能。 3.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内容的安排与组织

选择教学内容不是依据媒体的形式,而应当从学习者的角度展开,以学习者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表现。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也应当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驱动力作为目的。

(三)网络课程的交互控制性 1.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结合

实时交互可以为学生提供即时解答。在交互过程中,教师与相关专家对某个问题进行即时解答,学生之间对某个问题即时进行讨论,能使学习者即时交流思想,引发共鸣,但容易破坏教学的连续性,偏离教学的主题,思考也不易深入;而非实时交互则能弥补这种缺陷,学习者会比较深入地思考,并提出核心的问题,教师与相关专家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出最适宜的答复。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所需交互类型不同,实时交互有利于诸如动作技能类学习内容的掌握,而对于认知类的教学内容则应以非实时交互为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网络课程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实时与非实时交互,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诸如 聊天室、QQ 等实时工具进行交流,也可 通过诸如 E - mail 等非实时交互工具进行交流。 2.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

在学习者交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两种控制,即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而控制的对象则主要是学习资源与学习者。利用被动控制是为了实现主动交互与自我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包括了程序控制与权限控制。利用 设计者预置的程序控制,可以限制学习者的某些行为,如有些课程评价测试中的测试时间设置、测试方式设置等,学习者不能随意更改。利用权限控制,可以设定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所具有的权限,以保证其以不同身份进入时所具有的权力。

被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自我的有效管制,达到教学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网络课堂中不迷失自我,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自己的主动控制。

(四)网络课程的教育实践性

知识是从直接经验中总结与升华出来的,而我们所获取的大部分知识是间接经验。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 辨证关系来看, 间接经验来源于直接经验,并在直接经验中得到验证。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实现了意义的建构,也体现出实践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应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实践性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开始,教学内容在相关情境中的展现作为过程,以间接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结束。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知识融于生活中,用于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自主建构。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己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既应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又要重视教师外部引导的重要作用。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既强调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习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不是知识的单纯灌输者。

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既强调教师的“教”,又强调学生的“学”,既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思想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如图 8-1 所示。

图 8-1 网络课程设计、开发流程示意图

(一)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尺度,对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正文、实施要求几个部分构成。

(二)教学设计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做任何项目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网络课程设计也是一样,只有经过详尽的需求分析,后面的开发才会有的放矢,形成的产品才具有实用性。网络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一般涉及以下工作: (1)前期调研

通过网上搜索等方式,检索目前是否己经有相同或类似的课程,如果有,这些课程有哪些优缺点值得借鉴或引起警戒?是否容易得到制作课程所需要的素材? (2)学习者分析

分析所要开发课程要针对的学习者具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格?学习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如何?他们是否具有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他们最期望得到什么样知识或技能? (3)使用分析

大部分学习者的网络硬件环境如何?软件环境是什么?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网络的软硬件环境,并加以说明,确保网络课程能够流畅的运行。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按照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模型,要明确界定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我们之所以选择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结果作为依据是因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可测量性,同时也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因此,除了能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之外,还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 3.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是课程开发的起点。确定教学内容要充分依据对学习者的分析,同时,网络课程要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表现特点为依据,选择那些能够发挥网络优势的内容,选择应用面广的内容,选择能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

(三)系统设计

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了界面设计、网络结构设计、导航设计与交互设计等。 1.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主要是以网页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页面设计包括:菜单设计、图标设计、按钮设计、窗口设计、热键设计、反应区设计等。页面的设计要美观大方、色彩搭配要和谐、画面内容布局要合理。热键反应区的使用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学习对象的年龄特征。例如对于屏幕对象的颜色主色调应安定、清爽;对视觉焦点对象应突出刺激强度。在整体设计上则要使刺激的强弱恰当,这是因为短时记忆效果与刺激强度呈对数关系;长时间的强刺激会提高感觉器官的阈值甚至伤害听觉、视觉器官,使人容易疲劳。 对于界面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屏幕显示要使观察者达到较大的注意范围;按统一的风格设计所有的页面,方便学生搜寻、阅读和查找提示、帮助信息等;使用统一的系统功能图标,方便学生记忆,也可以加快运行速度;标题设计醒目、内容层次分明,使学习者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界面设计要注重感知效果,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要符合记忆策略。 2.网络课程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属于空间网状结构型教材。在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时,设计好各页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整个教学软件的网络结构图,是网络课程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网络课程的文件结构可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建立目录索引表,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等内容;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让学习者了解网络课程的信息结构,直接到达所需要的学习页面。 3.导航策略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大,所包含的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若按超文本方式组成复杂的知识结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迷失方向。因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向学习者提供引导措施。在网络课程中进行路径导航的方法一般有: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游览导航、书签导航等。合理使用各种导航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减少时间的浪费。

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这就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提高学习者学习时间的有效性。 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网络课程可以提供的导航策略与方法有: (1)页面组织

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等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2)直接导航

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显示相应的内容。 (3)浏览历史记录

记录学习者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利用浏览过的历史路径学习者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 (4) 线索

记录学习者浏览路径,可让学习者沿原路返回,也可预先设计好浏览的路径,减少学习者的探路时间。 (5)检索表单

让用户检索 Web 的信息,帮助学习者迅速寻找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容; 4.交互设计

Zirkin 和 Sumler (1995) 指出 : 通过及时的交互可以增进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Arbaugh (2000)) 通过研究发现:重要的学习变量与课堂交互相关,并进而得出结论,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最好的教学形式是交互。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见了,书本变成了计算机,同学隐身,这就是网络课程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课程必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性格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交互对象的不同,网络课程中的交互主要包括了人际交互方式与人机交互方式。人际交互方式又可分为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有语音及视频交互、基于文本的交谈(如通过 ICQ , MSN 等实现的交互)、共享白板、同步浏览等;非实时交互如 E-Mail、BBS 等。人机交互的形式主要有页面显示的交互、菜单交互、内容呈现方式交互、信息反馈、搜索界面的交互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的认知思维过程,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将网络作为一种辅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能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具有的虚拟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虚拟的交互,促进交流,但不容忽视网上虚拟环境会加重学生的孤独感。网络交互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虚拟的交互毕竟与真实的情感交流不同,真实的情感交流恰恰是网络课程难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流应当作为网络虚拟交流的补充,以促进学习者情感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交互设计中需要将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交互的作用。

(四)脚本的编写

脚本相当于电影拍摄中的剧本,它记录了课程制作的思路、内容、教学过程等信息,可以方便课程制作人员了解课程制作的思路,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程。利用制作脚本的编写,能使不太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的教师,在制作人员的配合下也能制作出漂亮的多媒体课程。脚本的编写一定要目标明确,让制作人明确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无须太多的帮助就能够根据它制作出合适的课程。

网络课程的脚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部分。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描述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制作脚本是以文字脚本为基础,对系统结构设计结果的描述。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课程制作人员具体的制作要求,以使制作人员明确如何去制作网络课程。制作脚本一般是通过填写制作脚本卡片来完成。在脚本中需要明确规定课程需要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测试题等内容。并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的顺序等内容。制作脚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

(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CAI 模式)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4)学习理论的应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或策略,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

(5)应考虑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能力;

(6)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脚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显示信息、注释信息、逻辑编号、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等。

(五)素材准备

网络课程中的素材一般包括文本、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文本一般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抽象的层次较高,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图像、动画、音视频则可以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具形象性。声音和视频素材可通过录音和摄像得到,通常这些素材保存的是模拟信息,往往需经过模数转换才能使用。

(六)课程制作

在素材采集与制作完成后,将数据入库,利用网页制作与开发工具进行网页制作、程序设计与调试等。完成制作后,还要编写相应的文字材料,例如软件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机型,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他配套使用的文字材料等。

(七)课程的评价与修改

国内比较成熟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于 2002 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它主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与技术四个纬度提出了评价规范。有的学者则从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及媒体指标三个维度提出了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总之,网络课程的评价既应注重其教育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也要从技术性的角度评价其软件指标。

(八)课程测试与发布

制作完成一个网络课程,还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以测试、评价其教学效果,组织修改,直至该课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止。作为一个网络课程,与普通的多媒体课程评价一样,都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测评手段和其它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后(或上网发布后),根据使用的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与普通多媒体课程不同的是网络课程是由网页构成,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全部网页做全面的检测,包括检测网页内容的科学性、版面编排的合理性、超链接的正确性以及对网页内容的增减等,在测试完成后就可以对网络课程进行发布。

发布是指将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课程上传到服务器,向学习者开放,实现课程的网络共享。在连入 FTP 服务器之后,制作者就可以将整个课程或部分内容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发布,上传课程就是把己经编辑好的课程从本地站复制到远程站上的过程。

三、优秀网络课程实例简介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品课程《中国法制史》为例来说明网络课程的设计,网址为: http://www.daodoc.com/)如图 8-13 所示。

在这一主题学习网站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选题的机会,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提供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发挥网络的优势,既提供了学习资源,也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无论是网络课程还是主题学习网站都充分发挥了网络具有的资源优势与交互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进行充分利用,以促进自我的发展。

思考与练习

1.简述网络课程的内涵及功能。2.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主要有那些? 3.简述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4.论述主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与特点。

5.试分析互联网上感兴趣的网络课程和主题学习网站的特点。6.依据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与设计开发流程设计一门网络课程。

推荐第8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余胜泉、王耀武 ysq@elec.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

【摘 要】网 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 境。网络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在网络教学环境上实施的教学活动设计。本文从这设计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 模式。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网络学习活动设计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使得 教学无法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展开,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 唯一源泉,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 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 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这些内容构成了支撑网络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石。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设计是教师在网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把课程编 写成网页的形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备课。在网络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的前提与条件,二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棗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 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三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由于网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明 显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也发生很大变化。

一、基本过程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此,我们假设教师已经深入了解了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而且本课程已有成型的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结构(否则论述将超出本文范围)。

图1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1)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2)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4)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网络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2)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下面对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作简要介绍。

二、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帮助。教学大纲举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份构成:

说明:扼要介绍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选材的主要依据,以及有教学与学习的原则性建议。

本文:列出按层次结构自治的知识点条目(一般是编章节目),知识点的简要说明,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教学活动及其所用时间说明。

实施要求:列出编写教材的参考书目,教学环境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辅助教学手段、说明等等。

教学大纲的编写应注意如下原则:科学性、思想性、主观联系实际、基础性、系统性等等。 如果开发的课程已有教学大纲,应尽可能选用现有大纲,如果没有,要编写一个,编写的大纲要经过学科专家审查。

三、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实验手册,如果已有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教材是 教学内容选择结果的体现,教学内容选择时,要选择切合实际社会需求、反应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教材,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教材不是教学内 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的机组合,教材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练习册是选定教学内容后,诊断与巩固教学内容的测验试题的集合,它是教材有重要组成部份。

实验、实验环境与实验手册:对于一些含有技能培养目标的课程来 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是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实践认证,技能知识的具体体现。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践性和可行性,实践性是指实验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 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结果;可行性是指设计的实验要求的条件不能太高,要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尤其要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实验手 册是对实验的说明,一般有实验目标、实验环境、预备知识、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思考与练习等几大部分。

四、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

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网络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 总体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形成网络课件设计总体 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网络课件设计过程所要遵循所有原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原型实现后,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尤其是征 求最终用户(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订,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修订的工作量。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注意: 1.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 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比如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等。自测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份: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 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课程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用户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 2.内容表现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便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象应有足够的清晰度。 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网页色调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也不宜变化太大。

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好屏幕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新颖简洁、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 动画是课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画的造型要合乎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喻和夸张要合理,动作应尽量逼真,动画要尽可能接近事实。

影像的目的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可信度。由于动态影像的信息量大,受网络带宽的限制,播放可能会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应适当减小影像的播放窗口,要尽可能采用流媒体技术。

在声音质量上,应要求解说准确无误,通俗生动,流畅清晰;音响时机恰当,效果逼真,配乐紧扣主题,有利于激发感情,增强记忆。在声音的处理上要慎重考虑,要考虑网络带宽的制约,应与影像结合起来综合平衡。

在内容结构上: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 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 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 3.内容导航

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因此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要合理设计外,对信息的导航策略要求也十分高,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网络课程可以提供的导航方法有:

列出课程结构说明:建立目录索引表,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内容: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让学习者了解网络课程的信息结构,直接到达所需要的学习页面; 网络课程网站的文件结构:网站的文件结构要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页面组织: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浏览历史记录:记录学生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学生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线索:记录学习者浏览路径,可让学习者沿路返回,也可预先设计浏览的路径,减少学习者的探路时间;

检索表单:提供对整个课程全文检索功能,让用户检索Web的信息,帮助学习者迅速寻找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帮助:对一些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用帮助页面的方式给出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导航条:提供到顶级页面、上一级、下一级、同一级页面的导航; 演示控制:用于对动画、影像、声音的控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控制影像/声音的播放进度;

书签:记录学习者标记的学习重点,便于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快速定位。它是Web浏览器必备的功能;

框架结构:对结构比较复杂的课件设计可采用这种方法。主框架可以是学习区,副框架则可用作动态导游图,以显示当前的学习进度,并可以点击导游图直接到达某个进度;

导航策略用于网络课件,实际上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它是决定网络课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精心设计。

五、脚本编写

脚本是教学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脚本编写要根 据计算机的特点,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及其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相应的设计文本,网络课件的脚本 编写要充分考虑原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内容表现、导航、教学设计等课件的总体风格。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在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又是开发和实施阶段的依据。从其内容来看,它是网络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 1.脚本编写要求

人 员组成:因为脚本不仅包含了将要在计算机上显示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这样的环境的互动 中,促进学习的发生。这就要求脚本提供的教学信息以及这些教学信息的展示和交互过程应能较好地体现一定的学习理论,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因此,参加 脚本编写的人员应包括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教育软件设计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脚本编写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CAI模式)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4)学习理论的应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5)应考虑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能力。(6)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脚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   显示信息。指屏幕上将要显示的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 注释信息。说明显示信息呈现的时间、位置和条件以及连接要求。 逻辑编号。显示信息常常是以屏幕为单位来表述的,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一个显示单位应有一个逻辑编号,以便说明连接时使用。

 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为了清楚地表示教学信息中使用的不同媒体(文字、声音、图形或图象等)、教学信息中的“热字”以及交互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信息,脚本中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们。

对于编写好的脚本,应组织编写人员和更多的教师对其进行审查,修改其错误,补充其不足,然后,让未来的使用者对脚本进行“试运行”,看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得到的脚本作为编程或写作的蓝本,会明显的提高开发课件的速度和质量。 2.脚本类型

脚 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描述每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规划教学软件中知识内容的组 织结构,帮助教学软件开发者将所要传授的知识清晰化,并对软件的总体框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文字脚本与文本教材有较大的区别,它除了要表达清楚知识内容之 外,还需要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策略、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教学软件的总体结构等。一般情况下,文字脚本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对象与使用方式的说明:阐明教学软件的教学对象,软件的教学功能与特点以及软件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方式。 (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描述:阐明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以及组成知识结构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详细介绍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3)网络课件的总体结构:根据教学大纲和总体教学目标,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体系结构,划分软件的基本组成模块,并确定各模块间的联结与导航关系。 (4)知识单元的教学结构:表述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结构,它是文字脚本设计的主体,一般都由多个文字卡片组成,每个卡片一般都有序号、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类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组织结构等。

文 字脚本可以说是对教学软件的总体构思的设计,它是学科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描述出来的一种形式,但它还是一种概要设计,还不 能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因为教学软的开发,还应考虑所呈现各种信息内容的位置、大小、显示特点(如颜色、闪烁、下划线、黑白翻转、箭头指 示、背景色、前景色等)、交互方式,还要考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编程方法和技巧,还需要编写制作脚本。

制 作脚本包含着学习者将要在计算机的屏幕看到的细节,例如,用各种媒体展示的教学信息;计算机提出的问题;计算机对学习者各种回答(正确的或错误的)的反 馈;在不同的情况下,学生应进行的正确操作,等等。制作脚本一般采用卡片式格式,在卡体部分将这些信息的内容及显示的位置描述出来,同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这些信息的类型。在卡体的注释部分,详细地说明卡体中各种信息显示的逻辑关系,即先显示什么内容,后显示什么内容;后来的内容显示时,先前的内容是否还保 留;操作信息的作用,等等。

六、素材准备

素材准备。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案例等,通过课件原型的设计和脚本的编写,可明确素材的规格、数量、种类和具体内容,便于进行批量制作,可大大降低开发的时间与成本。 素材采集。通过扫描仪扫描图形,把准备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通过声卡和视频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素材整理。制作好素材后,要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素材进行属性标注,纳入到网络课程的素材库中,供学生学习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参考

七、课件开发

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ave、Flash、Shokewave、Mediatools、Visual J++等)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件。

界面设计和制作。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纽、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

编写文字材料。完成软件的制作以后,还要编写相应的文字材料,例如软件的内容适于何种程度的学生使用,软件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机型,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它配套使用的文字材料等。

八、教学环境设计

课 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上教学的根本,但绝对不是网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 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一个典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等。这些资源,都应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教学环境设计主要 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师只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而无需关注具体的程序设 计,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上课程设计与传统基于教科书的课程设计的基本区别之一。 1.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网 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课堂讨论的体验,但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 等讨论发言都很简要,一般都是几段话,这种时间有限的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感性成分居多而很难进行非常理性的思考,因为课堂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 的思考,难以深入。而基于WEB的BBS(电 子布告牌)系统,它是以发表文章为基本的讨论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参与讨论的学习者可以对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不同观点和立场的 碰撞与交流,学习者可以对一个复杂事物达到一个相对全面且深刻的理解。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驾御文字表达自己思 想的能力。异步讨论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某些复杂事物的认识深度以及自主思维的深度,但前提是被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讨论空间,也就是问题要有相 当的复杂性和歧义性,要能够诱发不同的观点,要能够诱发不同层次的思维。这样讨论才能有效地展开,才会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教 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争鸣空间的问题,教师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考虑,准备一些 讨论发言文章,以便在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 2.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对于网上学习,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 面的解释和演绎,它要求学习者从听众变成索求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得较 为深刻,他应该知道初学者容易遇到那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疑问,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将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罗列出来,放在答疑系统中。这样, 当学习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答疑系统中获得迅速的解答,消除学习过程的许多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注重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习者的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因为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在使学习者对重要信息保持高度警觉和提高学习者心理上的参与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 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而且问题还能提供 一种“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的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问题的类型也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 注意,若问题涉及材料的基本结构,学习者将注意材料的主要内容;若问题涉及材料的细节,则学习者注意材料中的细节。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方面 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一般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可通过前置问题的设 计,激发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前置问题的设计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 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3.计划在线交谈话题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习者之间可以跨越地理 位置进行实时的交流,实时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激发碰撞新观念、新想法,教师进行实时答疑和辅导、实时答疑的活动等,也可以进行一些情感交流,教师在课程设计 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应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讨论话题应有一定的密集性,不能过 于分散。 4.设计课程资源

教 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 需求,因此,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有两个并列的主体,一是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二是极大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网络教学 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资源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 网络课程资源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参与度。

(2)要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组织课程资源,以便学生能快速的定位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

(3)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消息量,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发现的空间。 (4)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应具备良好的多样性。它应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

(5)课程资源内容应具有良好的多样性。不同资源应有不同的阐述角度以及不同的阐述观点,在内容的深度上也应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认知层次的学习者需求

(6)教学资源应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资源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

(7)课程资源应有一定的涵盖面,对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5.设计测验试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具有自动组卷、联机考试、自动(联机)阅卷、试题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它可以对网上教 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测评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网络题库,它将试题按照经典测量理论进行严密的组织存储。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设计一定量的测 验试题,并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方式对试题进行属性标记,最后纳入试题库中。 设计试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的指导,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每一道试题都要按照经典测量理论来进行属性标记。

试题组织: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 据,建设题库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学科的知识点结构,在按学科知识点结构组织试题时,还需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例如语文、英语等学科,整个学科知识点 之间逻辑性不强,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包括很多的知识点,而物理、数学等学科则不同,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一个知识点往往代表某章或某节的内容, 不会被包函在其它章节之中。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这种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

试题的分布结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在各指标属性区间内 均衡分布,核心属性有知识点、难度与认知分类,以这三个属性为核心,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网络上的每个交叉结点上都有合理的试题量,在保证这个核心结构 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要处于基本的均衡状态。 试题质量要求:试题内容要科学,不能有任何错误;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无关联性,试题之间不能有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试题参数标注要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要注意试题与课程相关,主要是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 在设计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配对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它们中有些问题类型侧重于材料的细节,如填充题、配对题等;有些侧重于材料的基本结构,如简答题、论述题等,以上这些问题类型较适宜于后置问题的设计。

九、教学活动设计 自 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便可清晰的知道如何利用已设计好的网 络课件与网络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网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 积极主动性,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均有重要的训练作用。从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知识两个角度出发,网上教学活动活动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目标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知识学习与知识实践的统一。 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例如团结、服从。通过网上课外活动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如用户注册、网络规则和礼仪是培养社会性的有效手段。以虚拟社区形式出现的网站能体现出更高的社会性。

个性化功能:个性作为心理学上的概念,即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品性等)的总和。网上课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为学生个人提供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新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富于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化功能:创建一个有充分交互的多媒体资源和愉快的活动环境,提供各种支持网络工具使学生能容易地将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通过Web能获得课外“即时信息”,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跟上时代潮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化功能: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独立观察、分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网络能充分提供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实践功能。通过网络可建设虚拟的实验平台,合作或者个人进行充分安全的实践。

在规划各种形式的网络活动时,应综合按照这些目标进行设计并协调处理好这四种目标关系,否则网上教学活动很可能出现偏差,例如过分个性化则可能发生沉溺于网络,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效应。所以对参于基于Web的课外活动的成员资格应具有多重目标要求。

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协作学习、探索式解决问题等。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课程内容确定。

自主学习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的深度参与到学习中来,它对复杂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比如,学生在学习“建构主义”这个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对“建构主义”的认识深度与广度,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收集国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术文章,通过搜集文献学生可以知道国内论述“建构主义”较多的学者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高文(华东师范大学)、张建伟(北京师范大学),他们三者论述的重点不一样,有差别,也有共同点,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2)将所有文献放在网上,限定一个时间段,要求学生阅读这些文章。 (3)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对那一个学者的学术观点更加欣赏)选择扮演的学者,如高氏或何氏。

(4)要求学生到网上学术演讲厅中以扮演的学者身份演讲辩论,在演讲过程中必须阐述他所扮演学者的观点。

(5)教师做主持人维持演讲规则与秩序,并适当给予学生帮助与提示。 从 上面的一个小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若用普通的方法学习“建构主义”,学生看完几篇文章,做几个练习就完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心理加工都在表面层次,而在上 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看了文章内容后,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加工,消化文章所表达出的观点与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学者的观点,看完文章后在通过语言 来表达与仅仅看看文章的心理加工显然不是在一个层次。加大、加深学生的自主思维,这就是设计自主学习活动的精髓。 教 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学习活动实施起来比较长,知识传递的效率没有课堂授课高,它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它应在 课程内容中占一定比例,但不能过多,否则,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另外,自主学习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做广泛的调研,它针对复杂的教学内容比较有 效,而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式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色。

十、运行维护与评价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是开放的,因为支持它的网络教学环境是动态的,是开放的,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的管理,本身就可以纳入到网络课程中并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网络课程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参考文献

1.曹文君 朱东来,《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http://etc.elec.bnu.edu.cn/论著选摘/99年会论文/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htm

2.凌应标 吴向军,《基于WWW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践》,http://etc.elec.bnu.edu.cn/论著选摘/99年会论文/基于WWW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践.htm

3.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http://etc.elec.bnu.edu.cn/论文选摘2/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htm

4.余胜泉,《网上教学、学习与课程设计》,http://www.daodoc.com/show/ysq/net_teach.htm 5.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http://etc.elec.bnu.edu.cn/lab/group/ysq/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修订).htm

6.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http://etc.elec.bnu.edu.cn/lab/group/ysq/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中国电化教育9804).htm

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答疑系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

推荐第9篇: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开发的实践,系统探讨了网络课程教学

评价的教育功能、理论墓础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原则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发展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它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的教育体系。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教育形式。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的基本载体是网络课程。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不小。无论是高教司组织实施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制作的网络课程,还是现在已经使用和正在制作之中的网络课程,从网络课程的形式来看,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从网络课程的质量来看,可谓是鱼龙混杂,良秀不齐。对此,笔者认为值得探讨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网络课程在开发制作过程中忽视了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应用。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较为系统地开展了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从教学评价设计方面促进网络课程质量的提高。

教学评价设计是网络课程必要的组成部分,是网络课程的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交流反馈的枢纽,是检验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指示灯,具有强大的功能。

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教育功能

(一)概念

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络教育教学的课程。首先,它是课程,其次我们强调它必须具有网络的特点。因而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系列可行可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网络课程的

(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l、目标导向功能

在制订评价标准和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注意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注意评价方式和测试题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使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保持和谐一致。换句话说,就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向着学习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

2、反馈调节功能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一矫正系统,用来判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布卢姆B.S.Bloom)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有关教学信息,以便于师生调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自我评价反馈,深化自我认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及时获得有关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3、强化激励功能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肯定的评价一

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测试评价,学生的进步会得到教师和自己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强化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当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时,

学习的进展情况最好。

4、提高教学功能

测验和评价,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其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一方面,测试和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可以确证、澄清和校正一些模糊的观点和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现有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将与之相关的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内容以测试题的形式出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新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从而促使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

随着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教育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育评价从传统的“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评价思想的重大转折,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促使我们认识到在网络课程环境下,教育评 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鉴定、考核,更是为了推动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选拔、淘汰,更是为了教育和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建立在对评价目的的科学认识和评价价值观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之上。因此,网络课程评价的理论体系在吸取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精华的基础上,又注人了新鲜血液,其中影响颇大的有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加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由八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一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加德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能的视野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测试评价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二)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所以,在设计网络课程测试评价时,重点应放在学生如何有效自我评价、如何与环境、学习伙伴的相互作用上,从学习态度、相互作用与交流、资源利用等多维度对学生的总体情况做出评价。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注重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主义给网络课程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从上述网络课程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给我们的启示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行为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评价注重结果,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网络课程环境下的学习评价,以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表征,而是属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在不同的情境中又可以被重新建构。因此,其价值取向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反馈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三、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依据多样性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性

l.以学习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在的心理变化。从布卢姆关于认知教学目标的分类和加涅关于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照关系中知道:对于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的学习,需要达到识记、理解、综合运用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在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中要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运用题等多种类型的测试题目来考察不同目标层次的学习内容。

2、以知识和经验的建构作为评价的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复制的。如果把这视为学习的有意义的目标,那么就需要评价知识建构的智能过程,而不是重做或重说。知识的建构需要 高级的思维。因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评价高级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评价他们正在学习什么。应该在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学习意义的过程中进行评价—评价他们如何收集信息、做出假设和解决相关问题。

3、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评价标准。

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就是坚持评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只要坚持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标准,就能做到以评价促发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智能,弥补弱项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二)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突出评价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在线测试系统,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生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同时它既可以现场记分,定量评价,又可以定性评价,并且可控性强,反馈及时有效,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骤,通过多次测试、评价反馈达到自己理想学习效果。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这有助于我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也为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提供了平台,就是通E一mail和在线学习论坛来交流评价。总之我们只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三)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主张评价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网络教学的出卿酗项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设计《教学设计应用模式调研》的评价时,通过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师、软件专家、建构主义设计专家等不同角色,着重评价他们基于模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各个小组展示小组成果,着重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调研过程中的整理分析数据、成员分工协作、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小组成果的完成与展示,来评价他们的数理逻辑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言语语言智能等多元智能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网络课程学习中,我们能够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评价的多元化,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更是刚刚起步。笔者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网络课程评价设计的有一些浅薄的认识,所述主要是探讨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评价设计,应该依据怎样的评价设计理论,遵循怎样的评价设计原则,达到怎样的评价教育功能。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还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规模的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不断提炼和修订,从而保证网络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大批精品网络课程的出现和网络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

推荐第10篇:《网络红绿灯》教学设计

《网络红绿灯》教学设计

十堰市五堰小学

教学设计理念:

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什么是网络,网络的作用、规则和危害,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的能力。始终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力求设计生动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对象的分析:

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工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是个虚拟的、开放的、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斥着大量不文明、不健康甚至黄色有害的信息,对鉴别能力尚很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充满了诱惑,有一定的危害。本主题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丰富网络知识,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危害性,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

《网络红绿灯》是《网络漫游》的第二主题。本主题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含义及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文明上网意识,提高学生抵御不良网站的侵蚀,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了解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行为和习惯: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文明上网意识,提高学生抵御不良网站的侵蚀,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3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危害性,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策略:

体验、讨论、调查、探究 教学媒体: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因沉溺网络游戏而受伤害的故事。

师生上网查阅、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出台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说: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上网吗?上网最喜欢做什么呀? 2指名说。(学生说,略) 3教师小结:

说起网络,大家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它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网络虽然便利了社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网络也具有危害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网络漫游

板书课题

5网络漫游

(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工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说起网络的作用,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话题就多了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及其作用,丰富网络知识,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提高认识

1、请大家认真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马强怎样从一个阳光少年变成一个小偷?

2、指名说。

3、师说:马强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正确地利用网络,从一个阳光少年沦为小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后悔莫及。

4、师说: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网络危害大家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5、小组内交流、讨论。

6、听完了这么多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7、全班交流。(学生说,略)

8、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惨痛的教训, 迷恋电脑游戏使自己沉迷于网络里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社会。在网络世界里应不断提高自醒自律的能力,学会选择健康的信息和娱乐方式,促进自我发展。

(多媒体课件的引入,让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小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马强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最后害人害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受到在网络世界里应不断提高自醒自律的能力,学会选择健康的信息和娱乐方式,促进自我发展。)

三、行为辨析,进一步认识了网络的危害性。

1认真看图,说说图上小朋友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指名说。(学生说,略)

3平时上网还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 4指名说。(学生说,略)

5师说:一些孩子将时间、金钱都花在网络上,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很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模糊,道德意识逐渐弱化。我们要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

(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两幅图,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 图上小朋友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在评价中让学生学会应选择健康的信息和娱乐方式,才能真正地让网络为我们服务,才能促进自我发展。)

过渡语;网络存在这么多的危害,是不是我们小学生就不能上网呢?怎样让网络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呢,与道路交通规则一样,网络也有规则。网络规则是我们享受的保障,今天我们一起来制定《网络交往规则》。

四、师生共同制定《网络交往规则》

1在小组内共同商量、讨论,制定出《网络交往规则》。

2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根据大家的发言汇总起来编成《班级网络交往公约》。 3为了给青少年以警示,养成文明上网,国家出台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5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刀,它是先进的,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便利了社会,它又是危险的,就像故事里的那些同学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最终害人害己。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地享受健康的网络规则。

(师生共同制定出《网络交往规则》,在动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上网意识,让学生知道要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从而尽情地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板书设计

5网络漫游

培养文明上网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网络红绿灯》教学反思

《网络红绿灯》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品德和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网络漫游》的第二活动主题。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工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是个虚拟的、开放的、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斥着大量不文明、不健康甚至黄色有害的信息,对鉴别能力尚很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充满了诱惑,有一定的危害。第一主题是神奇的网络,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丰富网络知识,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作用。第二个主题重点通过听故事、案例分析、看一看、评一评,让学生认识沉溺网络游戏的危害性,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在本学期我参加了思品考核课活动,在执教本课时,我采用了“谈话激情导入主题——看故事听故事,联系自己说说网络的危害——看图明理导行——师生共同制定出《网络交往规则》”四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如形象生动的小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马强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最后害人害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让学生再次交流网络危害大家的故事,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并且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说说网络给自己及身边的人所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学会认真思考应怎样克服上网时的不良习惯。同学们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再次震撼了大家的心灵,让大家在为故事中小主人感到惋惜同时,也能够引以为戒, 明白了只有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自醒自律的能力,学会正确地使用网络。活动三让学生认真地观察书上的两幅图,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 图上小朋友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在评价中让学生学会应选择健康的信息和娱乐方式,才能真正地让网络为我们服务,才能促进自我发展。最后师生共同制定出《网络交往规则》,在动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上网意识,让学生知道要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从而尽情地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使思品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安排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事思品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还应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教学的形式还需不断的创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重复、有时启发不到位、缺乏亲和力等问题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概括与提炼。这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

第11篇: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设计内容是安徽大学版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网络”,授课对象是十

二、三岁的六年级小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的接触到网络,但是,他们在网络上的自控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比较弱。所以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并会利用网络有利的一方面,尽量避免有害的一方面对我们的侵害,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使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教学课题:

安大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网络”(P26-P31)。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有网络的初步认识、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文明上网。由于授课对象是十

二、三岁的六年级小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的接触到网络,他们在网络上的自控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并会利用网络有利的一方面,尽量避免有害的一方面对我们的侵害,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使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以及给人们学习、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

2.了解上网的方法,知道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网址,学会利用网站学习。

3.会利用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的搜索操作。

4.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理解沉溺网络游戏放入危害,从而能约束自己文明、健康上网。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网”字,提问“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教师再继续出示“络”,提问“网络什么意思”。

2.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去认识网络,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惊喜(出示课题:走进网络)。

二、认识网络 1.介绍网络的含义。

网络主要指“国际互联网”。它像一张包住地球的“大鱼网”。所有的电缆、光缆、无线电波就是这张网的“线”,在这些“线”上流动着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在短短的几秒时间跨过千山万水,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补充介绍什么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不是单一的网络,而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全球网,其实质是全球的计算机互相连接实现全球资讯共享;有一句广告词,对互联网络描述得很形象:“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就一定能实现。” Internet,中国的权威机构把它译作“国际互联网络”,一些人把它称作“国际网”、“交互网”,也有人称其为“网际网”、“网中网”。Internet并不就是 E-mail、WWW或浏览器,它代表的是全球信息业的发展,它的标准就是网络世界语。】

2.交流:你知道哪些网络?

师:现在了解了网络的概念,那你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网络、网址、网页吗?

学生说出几个网页名称、网址,教师选择性板书,引导:那怎么找到、打开这些网页、网址呢?

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出示课件介绍IE浏览器;如果学生知道,则邀请学生上来演示,并在操作中讲解。

师解说:畅游因特网,我们需要通过浏览器这个帮手,常用的是Internet Explorer ,简称IE。在电脑桌面找到这个 图标(或者在开始-程序里面找到也可以),双击(或者右击后点击“打开”)就打开网络窗口了,在这里可以输入你想要找的网址了。例如:http://www.fxjyw.net; http://www.fxhqxx.lingd.net。

3.活动:让学生上来演示输入课前所说的几个网址,打开网页。4.师质疑:如果我不知道网址,只知道网站、网页名,那可又怎么办啊?

预设:学生如果知道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更好,让学生直接上台演示;如果不知道,教师先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和相关背景知识,然后进行搜索演示(搜索“肥西教育局、海蓝色玻璃新浪博客”)。

三、网络漫游

1.师质疑:我们知道了这些网络的基本知识,那你们能说说我们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干些什么事情吗?

2.学生交流。

预设:学习、查资料(演示输入:“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听音乐(演示输入:让我们荡起双桨);聊天;发邮件;玩游戏;购物;商业来往;开网店……

3.活动。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鲸的生活习性 ”相关知识;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相关图片;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四、文明上网

1.师引导:课上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上网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一旦我们沉迷于网络之中,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伤害。那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会沉迷于网络之中吗?你们会文明、健康地上网吗?

2.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全班齐读一遍。课件出示: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 不沉溺虚拟时空。

五、情感延伸

1.师小结:对,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学习的得力助手,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2.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作业

(1)收集优秀网站,然后推荐给其他同学(教材P28)。 (2)书写感想:网络游戏我来谈(教材P31)。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网络的初步认识、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文明上网。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对网络有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知道网络的作用,以及给人们学习、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同时了解上网的方法,知道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网址,学会利用网站学习。并会利用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的搜索操作。进步了解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理解沉溺网络游戏放入危害,从而能约束自己文明、健康上网。

教学中,教者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含义。在学生认识了网络,知道了IE浏览器后,教者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去查找想要的网址以及在搜索引擎中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最后教者再次利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并教育学生要善于利用网络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学习的得力助手。

第12篇:《圆锥曲线》网络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网络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并能应用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来解题。

了解圆锥曲线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能初步利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知识延伸和知识创新。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专题网站中提供各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解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节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以及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轨迹问题和最值问题。

学习重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学习难点: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的应用。

明确本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圆锥曲线定义和定义应用为中心,主动操作实验、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抓住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的基于学科专题网站下的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圆锥曲线》专题网站内的内容,在着重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内延外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l本的学习对象为高二下学期学生,他们经过近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

高二年下学期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他们保持着传统教学的学习习惯,在

l堂上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不是太充分,但是如果他们还是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

高二年的学生在学习交往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讨论学习”并存,也就是说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的,还是能完成上时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任务的。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选择

eb教室局域网城域网校园网Internet

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

工具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

案例库题库网络程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圆锥曲线专题网站》:从自然与科技、定义与应用、性质与实践和创新与未来四个方面围绕圆锥曲线进行探讨与研究。

用Flash、几何画板和Authrare6制作可操作且具有交互性的网络放在专题网站里。

四、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类型

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

虚拟性情境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真实性情境:用Flash制作的一系列教学软。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教学软。

问题性情境:圆锥曲线的截取方法、圆锥曲线的各种定义、典型例题。

虚拟性情境:Authrare6制作的《圆锥曲线的截取》,模拟曲线截取。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自主学习设计

抛锚式

支架式相应内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使用资源:数学教材、专题网站及专题网站下的多媒体教学软。

学生活动:分析、操作、协作讨论、总结、提交结论。

教师活动:问题的提出。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和咨询。

随机进入式相应内容:圆锥曲线定义的典型应用。

使用资源:轨迹问题、最值问题、其它问题三种典型例题以及各个题目的动画演示和答案。

学生活动:根据自身情况选题、分析题目、协作讨论、解答题目。

教师活动:讲解例题,总结点评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问题。

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

竞争

伙伴

相应内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使用资源:数学教材、专题网站及专题网站下的多媒体教学软。

分组情况:每组三人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活动:问题的提出。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和咨询。

协同

相应内容:圆锥曲线定义的典型应用。

使用资源:轨迹问题、最值问题、其它问题三种典型例题以及各个题目的动画演示和答案。

分组情况:每组三人。

学生活动:通过协作讨论区,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各种观点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问题。

辩 角色扮演

其它

4、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与工具

堂上提问书面练习达标测试学生自主网上测试合作完成作品其它

2、测试内容

教师堂上提问:圆锥曲线的定义、学生提交的结论的完整性、学生协作讨论时的疑问、例题讲解过程中问题,堂总结。

学生自主网上测试:解决轨迹问题、最值问题、其它问题三种典型题目。

圆锥曲线专题网站设计分析

设计思路

给学生操作与实践的机会:在每一环节中建设一个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平台。

突出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在每一环节中建设一个可供师生交流的平台。

突出知识的再创新过程和知识的延伸:如圆锥曲线的作法和知识的创新与应用。

强调教学软的交互性:如在题目中给出提示的动画过程和解答过程。

突出和各学科的联系:如斜抛运动和行星运动等等。

强调分层次的教学:

如在知识应用中的配置不同层次的例题和练习:

第13篇:网络论坛教学设计

网络论坛教学设计

选择浏览模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论坛注册、发帖、回复的方法。

2、体会用网络论坛进行交流的便捷和惬意。

3、会用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用网络论坛进行发帖、回复的方法。 难点:会用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交流。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故事模式 |

单张浏览 |

3D画廊 酷! | 幻灯片

体会清华大学的“水木社区”论坛,观看并阅读“水木社区”的帖子,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论坛,大家登陆“高青县实验中学2011级”贴吧,来尝试一下发帖、回复。

2、自主探究

学生先注册百度账号,然后尝试在贴吧上发帖、回复别人发表的帖子。可以参考课本9

7、98页。

3、展示交流

发表新话题:注册用户名及密码登陆“高青实验中学2011级”、选择与主体内容相对应的专题区、单击发表话题、发表帖子。

回复话题:点击回复帖子、输入内容、发表。

4、达标拓展

在“高青实验中学2011级”贴吧中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三分钟之后查看贴吧,看哪个同学留下了自己的帖子。挑选四个小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进行发帖大赛,看那位同学操作熟练。

5、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用网络论坛进行信息交流。

五、教后记

第14篇:网络百事通教学设计

网络百事通----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搜索引擎。

2、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学会关键字搜索。

3、培养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养成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

2、利用关键字搜索。

3、常用的搜索引擎。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关键字搜索。

2、难点:搜索引擎站点的使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各类资料,因特网是个大宝藏,可是这个宝库太大了,因特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找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网络上常用的一种工具----搜索引擎,学习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方法。

(一)搜索引擎

1.师:在因特网上,有些网站是专门帮助大家查找信息的,被人们称为搜索引擎,也叫搜索器。如果说搜索器是一艘船,那么搜索引擎就是这艘船上的指南针,指引我们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遨游。

2.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16页插图,知道是什么网站吗?(百度、Google) “百度、Google”的大名,大家听说过吗?他们是著名的网站。

(二)、学生操作

学生操作: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百度”或“Google”的网站地址,认识他们的“真面目”。

出示:百度:www.daodoc.com Google:www.daodoc.com 教师:请同学们按照出示的网络地址打开两个搜索引擎认识一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重点是让在“地址栏”中输入www.daodoc.com 或www.daodoc.com打开搜索引擎的网页。

(三)、学习关键词

1.在搜索引擎的输入框中输入的文字叫关键词,“关键词”是我们要输入到搜索框中的词语,它通常是想要查找的信息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词汇或主题,引擎查找信息的依据。选择适当的关键词才能找到合适的资料。

2.搜索出来的结果往往很多,一般情况下,搜索引擎会把最符合要求的排在前面。

3.学生自由练习。

4.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5.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操作实践

搜索的使用方法:是在搜索栏输入所要查询的内容,单击搜索。搜索《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一想我们上网要注意什么?

三、任务拓展

1、搜索引擎有许多种,每种搜索引擎虽然各有特点,但使用方法相差不多。下面是常用的搜索引擎:

雅虎中国:www.daodoc.com 百度: www.daodoc.com 百度少儿搜索测试版:shaoer.baidu.com.或kid.baidu.com 搜狐: www.daodoc.com 启迪少儿搜索: www.daodoc.com 找开“百度搜索”网站,查找“陕西小吃”、“陕西文物”和 “陕西民俗文化”的有关资料。

四、总结

反馈及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内容?我们学会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我们所喜欢的东西。(学生回答自我总结)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

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等,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学生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内容的查找。对于关键字的选择今后还要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多用网络进行搜索查找内容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在学习搜索引擎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文明的教育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人格,防患于未然,使网络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信息技术(陕西人教版)主编:高小红

作者:易康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田市小学 手机:13720678983 邮编:714018 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田市镇中心校

第15篇:《九寨沟》网络教学设计

《九寨沟》网络教学设计

fntsize=\"6\">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8

【设计背景】

在极力呼唤“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眼”的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整合”,决不是勉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拼合”在一起,而是真正的相互渗透。就小语教学而言,其根本仍在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的理解与感悟,网络技术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的。

我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设计了一个网页,尝试利用网络技术组织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简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美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虽然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限,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学起来就少了一份内心情感的共鸣。因此,我在上这一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阅读资源和阅读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新概念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时,我主要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以及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宽度、深度与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教学,体现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揭题解题,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伴着音乐——“神奇的九寨”走进堂,自由欣赏四川省内景点,突出九寨沟的美景介绍。)

1、老师这儿有个词语(板书题“九寨沟”),谁能对它作番解释?

2、询问刚才作答的学生,怎么会了解九寨沟的。

(引导学生来到“首页”,初步领略九寨沟内景点的独特

魅力。)

3、自由学习文第

1、2自然段。你从中了解了

什么?

(老师板画地图,让学生指出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在相

应位置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走进“神奇”。)

二、阅读文,欣赏九寨沟的美丽景色

1、观图片,读“简介”,感受九寨沟景色之美。

2、说说感受到的九寨沟的神奇之处。

3、阅读文,欣赏景色及描写的美。

(1)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读明白这一段介绍了哪几处景物。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物重点读,边圈画欣赏的词句。

(3)同伴间交流自己的欣赏之处。

(4)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及圈画欣赏的收获。

(老师根据学生的体会适时播放,引导理解各处景物的特点。)

()图文结合,朗读体会。

4、引导背诵

谁有本事,看着中的图片,就能有声有色地描绘九寨沟的美丽神奇?

、小结:点题——神奇。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三、阅读文,亲近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九寨沟的神奇还和什么有关。

2、“珍稀动物”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这一段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3、图文并茂,感受珍稀动物的可爱。

4、介绍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先各自练一练,注意有关词句,读出动物的可爱。

(2)挑选一种动物朗读介绍,并组织评比。

交流形式可自个儿读,也可两人合作,一个人读,一个人演,也可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老师参与介绍,共同读、评、感受。

交流时教师播放相关,并板书:

金丝猴:体态粗壮

羊:善于奔跑

大熊猫:憨态可掬

小熊猫:行动敏捷

(3)大熊猫和小熊猫是同一科的吗?你还知道九寨沟有那些野生动物?

(学生自主阅读“外拓展”中的“九寨沟动物”。)

四、当小导游,促进知识的积累内化

(引导学生来到“外拓展”中的“九寨沟风光”:请你当当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美丽的九寨沟风光!)

1、小组合作,当九寨沟的小导游。

(1)提供提示语: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导游用语: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们是九寨沟金色组合最佳拍档导游组,很愿意为你们提供服务,希望旅途愉快……

(2)各小组准备

(3)推选小组交流

交流过程中,游客(其余学生)可随便提问,如九寨沟的瀑布是怎样的?我上次去旅游怎么没看见羚羊呢?(小导游根据游客的提问,自由支配网络,相机介绍)

五、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1、教师参与做导游,朗读最后一段。

(师生一起来到“人间仙境”,领略九寨沟的神奇。)

2、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阅读“九寨沟物产”。)

六、综合实践

1、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网上之旅,尽情地欣赏了九寨沟风景的美,的美。你最想说什么?

2、准备围绕这篇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同桌互相商量一下,你们想搞什么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初步生成方案。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http://blgeduln/user1/uhu/arhives/XX/103723htl

第16篇: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作者:刘世银 性别:男 职称:小学数学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

安大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网络”(P26-P31)。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以及给人们学习、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

2.了解上网的方法,知道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网址,学会利用网站学习。

3.会利用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的搜索操作。

4.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理解沉溺网络游戏放入危害,从而能约束自己文明、健康上网。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网”字,提问“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教师再继续出示“络”,提问“网络什么意思”。

2.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去认识网络,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惊喜(出示课题:走进网络)。

二、认识网络 1.介绍网络的含义。 网络主要指“国际互联网”。它像一张包住地球的“大鱼网”。所有的电缆、光缆、无线电波就是这张网的“线”,在这些“线”上流动着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在短短的几秒时间跨过千山万水,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补充介绍什么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不是单一的网络,而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全球网,其实质是全球的计算机互相连接实现全球资讯共享;有一句广告词,对互联网络描述得很形象:“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就一定能实现。” Internet,中国的权威机构把它译作“国际互联网络”,一些人把它称作“国际网”、“交互网”,也有人称其为“网际网”、“网中网”。Internet并不就是 E-mail、WWW或浏览器,它代表的是全球信息业的发展,它的标准就是网络世界语。】

2.交流:你知道哪些网络?

师:现在了解了网络的概念,那你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网络、网址、网页吗?

学生说出几个网页名称、网址,教师选择性板书,引导:那怎么找到、打开这些网页、网址呢?

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出示课件介绍IE浏览器;如果学生知道,则邀请学生上来演示,并在操作中讲解。

师解说:畅游因特网,我们需要通过浏览器这个帮手,常用的是Internet Explorer ,简称IE。在电脑桌面找到这个 图标(或者在开始-程序里面找到也可以),双击(或者右击后点击“打开”)就打开网络窗口了,在这里可以输入你想要找的网址了。例如:http://www.fxjyw.net; http://www.fxhqxx.lingd.net。

3.活动:让学生上来演示输入课前所说的几个网址,打开网页。4.师质疑:如果我不知道网址,只知道网站、网页名,那可又怎么办啊?

预设:学生如果知道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更好,让学生直接上台演示;如果不知道,教师先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和相关背景知识,然后进行搜索演示(搜索“肥西教育局、海蓝色玻璃新浪博客”)。

三、网络漫游

1.师质疑:我们知道了这些网络的基本知识,那你们能说说我们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干些什么事情吗?

2.学生交流。

预设:学习、查资料(演示输入:“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听音乐(演示输入:让我们荡起双桨);聊天;发邮件;玩游戏;购物;商业来往;开网店……

3.活动。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鲸的生活习性 ”相关知识;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相关图片;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四、文明上网

1.师引导:课上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上网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一旦我们沉迷于网络之中,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伤害。那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会沉迷于网络之中吗?你们会文明、健康地上网吗?

2.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全班齐读一遍。课件出示: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 不沉溺虚拟时空。

五、情感延伸

1.师小结:对,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学习的得力助手,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2.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作业

(1)收集优秀网站,然后推荐给其他同学(教材P28)。 (2)书写感想:网络游戏我来谈(教材P31)。

第17篇:《网络词典》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小学生应掌握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互联网风行全世界的现代社会,学会从互联网上获取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的主要手段。人们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筛选、提练出需要的信息。小学生也不例外,互联网就像一位无所不知、从不厌烦的好老师。这节课是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后的一节拓展课,既可以巩固“搜索引擎”搜索知识,又能把网络应用具体化。

教学课题:网络词典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网络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对网络资源的积极利用。

教学方法:

根据任务驱动的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料信息的获取,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所获取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激趣、自学、发现、比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需要,在网上查找词典的方法;学会网络词典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利用网络词典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体会网络词典的优越性,并逐步形成利用网络帮助自己生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词典查找生词生字。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关键字”。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认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语文水平的差异,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常用网络词典的网址 (2)一些生字、词作为练习题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信息课上,老师想要和大家玩一玩文字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感兴趣 师:(出示题目“海阔天空”)同学们,这是一个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下成语接龙的游戏,在5分钟内看谁接的最多!

生:“空穴来风 风土人情 情有可原 原封不动 动荡不安 安步当车 车水马龙 龙腾虎跃 跃然纸上 上窜下跳。。。”(在某个成语之后对不出来)

2、复习师:同学们的成语知识都非常的丰富,那么同学们认为还有更好的方法再帮我们继续完成“成语接龙”的游戏呢?

生:多看书、利用网络等

师:嗯,同学们,其实在信息课上我们可以利用电脑以及网络来帮助我们,经过前面的

学习我们对网络已经不再那么陌生了,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已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意,看看谁能够通过网络尽可能多的完成下面的成语接龙:“全心全意”(巡视、指导)

生:(操作、上网搜索) 生:(通过搜索引擎找出很多关联成语,顺利通过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网络更好的完成了成语接龙游戏,但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效率非常高,为什么?

生:打字速度快、搜索关键字很准确

师:除了打字速度快以外,搜索时的技巧同样很重要,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搜索关键字和结果,咱们来看看谁的更科学(挑选几名特例学生,引导学生反馈、对比搜索关键字及搜索结果,使其了解精炼关键字的重要性)

生:(列表关键字,并交流自己的搜索结果,相互比较,说出优缺点)

师:看来大家都明白精炼关键字的重要性及方法了,那么我们就来练习一下,看谁能找出“同甘共苦”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

生:(操作练习)

讲述“同甘共苦”的故事

3、新授:

师:其实除了搜索引擎以外,我们网上还有专门查字典的地方,那就是“网络词典”,告诉大家成语接龙难不倒老师,因为我会使用网络词典,现在就让大家看一下我是怎么玩成语接龙的吧(板书:网络词典)

师:出示网址、演示

成语词典: http://www.daodoc.com/cy/

师:以后大家有不懂的成语也可以到这里来学习。除了成语词典,互联网上还有很多词典,比如说汉语词典、英语词典等等

(出示网址)

汉语词典: http://zidian.teachercn.com/ 英语词典: http://www.daodoc.com/

那么老师想知道“词典”这个词语用英文怎么拼写呢?谁能帮老师查查看? 生:操作,优生得出答案“Dictionary”

师:真厉害,这么快就查到了,就请你到前面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的查询方法。 生:(观看优生演示) 师:出示练习题 生:(操作练习)

4、总结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现在就请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都收获到了什么?(交流总结)

生:会使用网络词典来玩成语接龙;会到网络词典中搜索英文单词;今后在学习中遇到生字、生词可以求助于网络词典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网络词典,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一是游戏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其二,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三,研究性学习方法,

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都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体现自主探究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有一定的差异,它是属于技能型的课程,学生前置内容掌握得不足,会对后续学习有直接影响,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学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不能过分地受课本制约,千篇1律地处理教学环节。

第18篇: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一、资源分类

二、网络课件(课程)的特点

三、网络课件(课程)的设计

四、资源库的设计

五、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规范

六、网络课件(课程)的评审标准

七、案例分析

八、相关网址

一、资源分类

主要分为三类:媒体素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 网络课件:《农林昆虫分类――鞘翅目昆虫的分类》 网络课程:《会计制度设计》

1、媒体素材

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2、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指以网页形式存在、能在网上运行的以解决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基本目的,并以多媒体超链接的结构制作、相对独立的教学软件。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件的定义: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对多媒体课件的定义: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不属于课件范畴。

2001年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提出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规范: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内容上围绕某门课程或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具有网址,能面向社会开放的网站。它至少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功能:

①本专题基础知识的结构化展示;

②与本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资源的整合; ③进行交流、讨论、答疑的空间; ④学习者进行自我评测的数据库。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1

可以将专题学习网站归为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可大可小——小的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较大的网络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知识点,例如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程。

3、网络课程 = “内容”+“活动”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内容”主要是指电子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教学安排”则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等

课程≠ 课件(课件主要是指教学内容,一般不包括或只包括部分教学安排)

二、网络课件(课程)的特点

1、交互性 交互性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 人机交互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师生交互要求有网上的师生互动(例如网上辅导、答疑、谈心、讨论), 生生交互要求在线的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

外贸业务信函写作:在虚拟交易模块(virtual trade)中,每2位学生一组,分别扮演一笔外贸业务的买方和卖方,按照模块中老师给出的业务要求,进行虚拟交易,在该模块中提交所有往来信函,老师可随时进行点评,以供学生学习。通过这种虚拟及互动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业务信函的写作特点、原理和方法。

2、共享性

通过搜集整理,把有关的网上资源站点集中在一起,并建立超级链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共享网上的学习资源

3、虚拟性

虚拟实践(广播电视测量技术)----- 运用技术:Applet小应用程序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 ----- 运用技术:Flash 立体表达方式 ----- 运用技术:VRML

4、知识表现多样性

图文声并茂的教学内容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5、知识结构非线性 超链接 教学内容重组

你的网络课件(课程)是否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三、网络课件(课程)的设计

1、首页应该放什么内容? 案例:灿烂的中国文明

首页可考虑放置标志、主菜单、通知、新闻、搜索、友情链接、计数器、版权信息等内容。遵循突出重点、平衡谐调的原则,将标志、主菜单等最重要的模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首页放置的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课件(课程)的特色与优势

有什么吸引我继续看下去?很多信息具有说服力。比如,一句简洁清晰的宣传口号、所获荣誉及认证,或者是体现价值的新闻与媒体报道等等。

◆ 内容的推介和导读

很多杂志会把有吸引力的内容的标题放到封皮上,一方面可以吸引人进行翻阅,另一方面可以让人看到封皮就很容易判断杂志的定位和特点。课件(课程)将一部分内容提出来放到首页也有同样的作用。

◆ 快捷方式

有一些内容是用户(尤其不是第一次访问的用户)第一时间就想查看的,但根据页面内容组织规则的合理性,这些内容需要在第2层甚至第3层的页面上才会显示。这就需要将这部分内容提出放在首页上显示,比如,搜索,联系电话等。

◆ 课件(课程)的最新更新

现在很多的网站只是一个摆设,长年没有更新。如果首页有最新时间更新的内容(最好显示更新的时间),会增加用户对网站内容的信任度。

首页的形式:

◆ 形象展示型,这种类型文字信息较少,图像信息较多。

◆ 信息罗列型,即在首页中就罗列出网站的主要内容分类、重点信息、网站导航等等。

2、导航

导航清晰、明确,通过导航,学习者能清楚了解内容结构。 在网页中,应能链接到上下章节、相关的专栏、相关的知识点。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3 导航常见形式:纵向折叠式、下拉列表式、平铺式、横向滚动式等。 案例请看:导航的形式

3、模块

网络课程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 课程介绍: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等。

◆ 教学内容:基于教学大纲建设的,并体现出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的互动式多媒体教材。课程应通过充分的实例和演示等来说明、解释主要的课程内容。

◆ 在线测试:提供包括形成性练习、总结性练习、成绩显示和结果分析等。 ◆ 教学论坛: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论坛教师可发布信息或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也可以到论坛去提问题与教师、同学探讨和交流。教师可定期发布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师生的实时互动。

◆ 网络资源:通过搜集整理,把与课程有关的网上资源站点集中在一起,并建立超级链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并可共享网上的学习资源。

◆ 帮助:清晰地呈现课程的系统结构、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导航,配套的学习指南等。

网络课件(课程)常见模块: 发布信息、通知、公告栏

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教师介绍、教学安排 课程内容、专题内容

重点难点、典型例题、资源库、关键词汇 案例分析、作品欣赏、作品分析 虚拟实验、仿真实验

参考资源(参考书目、参考网站、参考论文) 相关知识、扩展知识、前沿动态、专家讲座 提交作业、作业系统

思考题、练习、自我测试、作业(作业目的、作业要求、提示、难度系数) 常见问题解答、答疑、讨论园地、专题讨论、分组讨论、聊天室、联系我们 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书签、收藏夹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4 相关插件(软件)下载 查询、搜索

网站地图、目录导航、帮助、版权信息、关于我们

4、界面

界面的排版和色彩运用较好,就可营造一种刺激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学习氛围。 页面长度设计适中,每一屏一般不超过3页;页面布局合理,主页、帮助、下一页、上一页等全局导航元素,应做到统一;网页设计应以统一的风格设计,色彩协调,全局导航设计合理。

5、内容

做网络课件 (课程)常见病是书本搬家。解决办法可以采用知识重构的策略,例如,可按专题重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知识向多维、纵深、发散、关联等方向拓展,对书本已有的知识进行多种形式的概括、重组、知识创新以及超链接。

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或交互方式来解决。

一般说来,理科的抽象概念、原理和工科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用二维或三维动画最为有效(如各种化学反应的机理、移动通信中的扩频原理与过境切换过程、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建筑施工方法„„ 等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想了解物质内部的结构),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对于医科的各种手术过程和病理分析来说(如肿瘤转移途径、白细胞如何变形等),真实的视频录像,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人文学科的许多理论观点则有赖大量资料和案例来说明,这就需要引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照片和相关的视频材料。

对于艺术学科(如音乐、绘画)多媒体的音响与色彩无疑能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在教学内容、素材和软件模块方面,必须保证无侵权行为。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运用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表示有关的操作现象及其设备结构,使得复杂的结构直观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

《中外服装史》:收录与本专业相关的课件资料和大量图片,收录优秀作业和教师教案,并建立与国内外相关站点的连接。对课内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学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鉴赏各个时期的服装图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5 巩固。教师利用网站的作业系统对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

网络课件(课程)的开发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脚本编写者、网页设计者、技术支持、美工等人员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人员间的沟通十分重要。首先,脚本编写者必须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他也应该知道一些相关的技术,知道脚本能用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是声音、视频、动画还是它们的结合,同时网页设计者或其他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脚本的内容,尤其是作者的思路和想法。

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时应特别注意基础素材或原始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包括平时使用的教材、图片、实验数据、科研成果、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资料、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以及一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等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都要注意收集和加工,不断完善和更新。

四、资源库的设计

以数据库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具有完善的资源上传、分类、检索、下载等功能。 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课件库、素材库、案例库、试题库等

资源主要分九大类: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

华工资源库

中大资源库(华工资源库提供客户端和补丁下载)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教学资源中心

五、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规范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151工程”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 “151工程”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规范 “151工程”专业资源库建设规范

六、网络课件(课程)的评审标准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指南

“SMARTBOARD杯”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审标准

6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七、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会计制度设计 更多的案例分析请看:案例分析

八、相关网址: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主办:中央电教馆 每年举办一次)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主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每年举办一次) 清华紫光杯2006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 “获奖公示”中有“欣赏作品”栏目,有评委对各个作品的点评,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MDER杯2007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

---- 新世纪网络课程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 灿烂的中国文明 一个很不错的网站,内容丰富、导航清晰、视觉效果好。 《中外服装史》专题学习网站 刑事诉讼法学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 ----- 运用Flash技术实现虚拟 工程制图

立体表达方式 ----- 运用VRML技术实现虚拟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柔性制造系统虚拟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专题学习网站 数学模型

广播电视测量技术 ----- 运用Applet小应用程序实现虚拟 农林昆虫分类――鞘翅目昆虫的分类 会计制度设计

皮肤抗衰老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专题学习网站 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 数字色彩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7 ----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教学资源中心 华工资源库

中大资源库(华工资源库提供客户端和补丁下载)

---- webquest教学案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研究和观测 --------全球性的主题式学习网站 美国宇航局

---- 卢浮宫官方网站 ----- 运用3D技术实现虚拟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8

第19篇: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等基本环节有机组成。其中,备课是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展开的前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外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梁院长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我们青年教师做了一次很详细的讲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

比如在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写作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四种语言能力之一,但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是由精读教学分担的,由于每一单元的教学课时较少,而课上所需要涉及的内容却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精读课文内容及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若精读课能按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师就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蜻蜓点水”般地对写作进行简单讲解;否则,写作教学就被无情地忽视和删减掉,完全成为精读教学的附庸。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对写作无论从字词运用还是篇章组织方面的知识都停留在一个不完整的、时断时续的认识层面上。而且教师一般都只用一本写作教材,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所举的写作范例也是有限的,这样学生就难以通过大量阅读典范文章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所应该具体的基本素质之一。还有些教师仍然使用较陈旧的写作教材,致使课堂上教授的信息滞后于当今的社会,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写作的兴趣。第二,批改作文流于形式。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练习的兴趣,如此反复,有些学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较低写作水平上,最终放弃写作练习。第三,由于高职院校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课枯燥,甚至一些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发憷。此外,由于现在过级考试的需要,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就只会写英文“八股文”了。第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缺乏活学活用,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使用单个字词及单句方面的能力较

强,对单句的语法结构处理显得游刃有余,可是当他们在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时,常常出现措辞重复、句式单

一、篇章结构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过于僵化,不能够将已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其它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说读写,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学。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作为一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为了推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应着重研究改革的切入点,结合自己本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提倡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针对素质不同的学生从各方面分级别具体对待,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实现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知识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的转变”。认真研究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比如我们用的《新编实用英语》这本教材。它是一本主题性、主体性、交际性、实用性、循序渐进性很强的教材。“任务教学法”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是组织《新编实用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任务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它以计划和操作为中心内容,以意义表达为核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完成语言任务、习得语言。任务教学法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能力,达到实践目标。该教学法为学习者架起了一座由母语通往目标语之间的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它即能开发学习者的运用语言的潜力,又能激发他们创造运用语言的活力。以该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交际主题为“Apply for a job”,整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阅读,翻译招聘广告,学习模拟应聘对话,应聘应做的准备,注意的问题,怎样自我阐述和如何

写个人简历等。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对话情景,组织全班学生分组模拟应聘面试,如应聘工程师、技术员、会计、文秘、导游等。让学生进行表演,练习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让学生对自己有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克服忽视听说技能训练的弱点,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培养一定的实用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加强实用应用文写作的训练。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将来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第20篇:网络课程心得体会

集中了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通过网络选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我感觉收获很大,不但了解了我党的历史经过各种考验,也吸取兄弟国家党的建设实践发展经验。同样马克思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同样可以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收获很大。下面主要结合自身实践,简要初略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是从思想上来看。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邓小平老一辈的领导人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开创的,没有前人的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反对,逐步克服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规避各种颠覆的风险,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风云变幻,我们赶上市场经济最后一班列车,才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而苏联共产党的倒台是我们一面明镜。苏联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联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联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才能继续发展我们的小康社会。

二是从行动上来看。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在习主席领导下的新一届的领导集体的领导,继续沿着改革的道路前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做到的是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把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放在首位,热情服务,刻苦钻研医学文化知识。发扬好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为病有所医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能够反复听到研究特色理论党的专家授课,逐渐加深了理解,感觉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当然,在短暂的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同学共同探讨和学习提高,进一步夯实理论功底扎实。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学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它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很多我们未曾接触到的东西。任何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我不能孤立的去看待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些想法。学习了辨证法,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并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太多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的东西。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

首先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的认识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培养创新的思维方法。创新离不开科学方法,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而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广义的科学方法论,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正是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途径。从某种意思上说,科学技术哲学也是这一当代的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发展中最先进的方法论,通过对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克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偏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思维方法上不断加强自身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对于学习在某些地方我是很有兴趣的,当然也存在着不是很有兴趣的领域。可是传统的教育中它是不会管你有无兴趣的,你必须按照它要求的去学,否则,你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即使你按它的去学,可由于兴趣极少,那又怎能学好??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中国很少出现专业极端人才的原因吧。

最后,我认为研究自然辩证法,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认识和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必须随着这些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就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也就必须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被冷落,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科学技术的纽带被阻断,哲学的发展就会失去其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也就难以摆脱陷于贫困的危机。

总之一句话,这门课真的让我很受益,让我能够在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同时有助于我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doc》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